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权宋天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老大河

    他转过头,对着正被自己的地理笔记完全迷住的李治问道:“李先生,前一阵,似乎有听你说过‘卢城之稻’,能说得具体点吗”

    李治抬起头,有些迷茫地说道:“权总管,你是如何测出北琴海海域面积的还有,你笔记中标的纬度、经度是怎么回事等高线,指的是山高吗北琴海再往北,除了骨嵬之地,还有这么广阔的土地你是在哪本书上看到的”

    赵权头疼地叹了口气,说道:“这事,以后慢慢跟你解释吧,不过咱们的确得开门地理课程,百夫长以上都得学习这些地图的绘制,起码得看明白了才行……”

    李治终于从赵权的笔记本中抬起了头,说道:“权总管,你问的是卢城之稻吗”

    赵权点了点头。

    “《新唐书渤海传》中有记:俗所贵者,曰太白山之菟、南海之昆布、栅城之豉、扶余之鹿、鄚颉[t1]之豕,率宾之马,显州之布,沃州之绵,龙州之,位城之铁,卢城之稻,湄沱湖之鲫。果有九都之李,乐游之梨……”

    赵权与大岩桓都听得呆住了。

    赵权喃喃地问道:“这些,都是渤海的特产”

    李治点了点头,说道:“史料记载,确是如此。只是如今大多东西俱已不见,东真军的马应该便是率宾之马,正是产于此地。”李治右手朝前一指,再一划。

    “此地”赵权讶然问道。

    “是的,率宾府,即金国时恤品路,以境内率宾水而名。”

    这么巧啊,赵权刚冒出在这里养马的念头,竟然就发现这里本来就是渤海国的产马地。还有鹿,倒是可以在这里一起养。

    鹿茸酒,得卖多少钱啊……

    赵权鼻子里似乎闻到了鹿茸酒的香味,些许兴奋感油然而生。

    “卢城之稻,据说其米重如沙、亮如玉、汤如乳、溢浓香,为稻米中极品。渤海国曾多次向唐朝贡此米,专供皇室所用。”李治接着说道。

    “卢城,是在何处卢城之稻,产量大吗”赵权心里又闪起那丝不对劲的感觉。

    “卢城,即金国中京显德府之卢州。当时种植面积,据说有一千顷之多。”

    一千顷,不过万亩。没多少啊

    “为什么只有这么点地种植卢城之稻那现在还有这种稻子吗”赵权又问道。

    李治翻了翻眼,说道:“老夫学识浅薄,不懂种植。”

    赵权讪讪一笑,他这个问题问得好像是有点过了。




第249章 火罗村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权宋天下 ”查找最新章节!

    赵权随即摊开地图,找到卢州的位置,在南京府以西不到两百里之处,那里是后世吉林安图县的地盘。

    安图县,会什么会是在安图县

    东北沃野何止万里,后世的什么五常、响水,无一不是大米中的名牌,好像也不是安图县的特产。而且,自渤海灭国后一直到清朝时期,东北就没听说有稻子种植了。

    赵权细细地翻看着地图,手指头在上面划出一道道横线。

    纬度!

    赵权的后背渐渐地冒出了一些冷汗,他竟然忽略了这个最为普通的地理概念。

    这个时代,淮水以北很少有水稻种植,不是因为北方人不喜食大米,而是因为气温太低,所以种不了水稻。而他自己竟然试图在纬度更高的辽东之地进行水稻的种植。

    后世的东北,之所以可以遍种水稻,那是因为经过了无数代的改良之后,才培育出来的适合东北气温的稻种。

    可是,现在他们上哪去找这个稻种

    自高丽北部带来的稻种,肯定不适合于此处高纬度区域种植,哪怕是沈州那边的稻种,在这里也一定种不了。

    气温根本不够!

    今年南京府种下的稻子,如果成活不了,那问题可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可是,为什么会有卢城之稻赵权百思不得其解。

    必须得去卢城看一下!

    一行人已经快到恤品路,卢城位于南京府西侧,方向上基本一致,只是需要往西再绕行一段路程。好在不算远,于是众人继续赶路。

    赵权一路走,一路担忧,对于刚到手的那对海东青幼崽也失去了热情。

    这日,几个人来到了火罗村。

    此处,位于合兰河上游河谷之地,往南五十里便是南京府城。可以算是南京府城北面的一个门户。

    整个村子约有百户人家,房屋零零散散地建在河谷的最高处,背山面河。

    一些隐隐的云雾,从村子后的山间漂泄而出,汇在河水之上,河谷吹过一些风,这些云雾便随着河水向南散去。

    “为什么叫火罗”赵权有点好奇。

    “因为这个地方严冬如春。”大岩桓答道。

    “严冬如春”赵权没想到,苦寒的辽东之地,竟然还有这种所在。他下意思地就想到了四季如春的昆明,还有一座叫“春”的城市。

    “应该是山间有个地热或是温泉,使这个村子的气候迥异于周边地区。”李治顺口说道。

    赵权听着点了点头,东北尤其是吉林一带,四处都是活山,包括伊通、伊兰火山带,敦化至密山的火山。最有名的,当然便是长白山。

    “哈哈!我知道了!为什么会有卢城之稻!”赵权突然一声大呼,把几个人吓了一跳。

    “如果咱们愿意,也可以在这里种稻啊,我看就叫作火罗之稻!”赵权继续兴奋地喊道。

    李治却摇了摇头,说:“权总管,你看这里河谷虽然平坦,却没人耕种,可是为何”开心小说

    大岩桓跟着说道:“确实不行,这里一到春后,冬雪化开之际,便是满山洪水,根本无法种植任何作物。因此,这个村子的人,全是以狩猎为生。”

    赵权与王铠闻言,却相对哈哈一笑。

    “葑田!”两个人同时喊道。

    眼中所见,火罗村边的谷地平坦,不下千顷。只要稍微改造下,完全可以按照当年他们在长临村时所造的葑田,进行水稻的种植。而且这里的条件可比淮水好得太多了。

    火罗村的背后,满山遍野的巨木,加上现在有三千的高丽劳动力可供调配。实在不行,还可以想办法发动南京府的人过来。赵权相信,到春耕开始的时候,哪怕开发不了千顷葑田,五百顷还是可以做得到的。

    不过,赵权觉得还是得保守点。一是这边夏季的水量需要做个确切的测量。二是哪怕气温够了,稻种是否适合这边的气候,依然会是个问题。

    这些事情,还真的必须把梁申叫过来,一起好好商议。

    离开南京府已经一个多月了,也不知道那边的情况如何。赵权跟王铠交待一番后,让他立时回一趟南京府。

    其他人,则进入火罗村,准备在此等候。

    王铠单人独马,向南往南京府城而去。

    南京府城以北,在火罗村与府城之间,立有一个墩台,这里府城以北设立的唯一一个墩台。前一阵王铠还在此轮值了十天。

    路过墩台时,王铠朝上望去,还想着跟上面值守的人打个招呼,墩台上却是静悄悄的,一个人也没有。

    王铠心生疑虑,现在没有任何敌情出现,墩台之上也未燃烟,这时值守的人擅自离开岗位,那绝对是出了问题。

    墩台设在高五六丈高的山崖之上,王铠拴好马,寻个小路,好不容易才攀上墩台。

    墩台之上,寂然无声。王铠给自己的小弩上好弦,挂在腰间。又拔出兵铲,摸入墩台。

    墩台之内,竟然一个人都没有。地上杂乱不堪,小室中还堆着一些煤球,但燃烟的柴火不见一根。室内还有少许的温度,想来值守的士兵离开此处不会超过两天。

    墩台守卒每十天一次轮换,在轮换之中要是守卒脱逃或是出事,还真的没有人能及时知道,看来以后得跟小权提醒下这事。

    王铠一边琢磨着一边再次认真地查看着墩台内外,除了看到一些血迹,再没任何发向。

    守兵肯定是出了事,至于出什么事,王铠却没有任何头绪。

    这让他有些纠结,不知道该往回到火罗村向赵权禀明,还是应该继续去府城,看下那边是不是有什么变故。

    犹豫半天,王铠还是另外收集了一些柴火,在墩台上点起一柱烟。没有专用的柴火与动物粪便,便无法烧出可以传达信息的狼烟。

    王铠也只能希望以此让罗火村的人与府城的人知道这边出了问题,也许会派出一两个人过来再次查探。

    而后,继续朝着南京府城疾奔而去,赶在了太阳落山之前,到了府城的北门。

    南京府城三个城门,设施最为完善的在南门。为了防备开元府可能发动的进攻,赵权等人到了南京府后,不断地加强西门的防御力量。

    北门则是防守最弱的一个城门。因为北边一向没有太多战事,而且此处临着合兰河,地势逼仄,根本不适合敌兵发动大规模的攻城之战。因此,也是最不被东真军所重视的一个城门。

    太阳虽然还未下山,城门却已紧闭,城墙上也看不到几个人。王铠心生疑惑:南京府内,真的出事了吗

    此次随着赵权北上的十几个人,只有他跟赵权明白,为什么他们会去北琴海。



第250章 封城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权宋天下 ”查找最新章节!

    上次有人在高丽聚居区的闹事,虽然被暂时压制下去,但城内潜藏的那股势力明显地更加活跃。可是这些人也耐得住性子,一直隐而不发。

    这股隐藏着的势力,尤如一个人身上的一个浓肿,不尽快处理,只会让毒素越聚越多,最后的结尾必然是毒发身亡。提前将浓肿捅破,是一个必须的过程,只是会很痛。

    对于这股势力,赵权虽然已经大致掌控了几个关键人物,但具体牵涉太多,赵权还是希望可以将他们引出来,而后一次性予以肃清。

    春耕正式开始之前,这个事情必须得处理干净。而后,赵权才有可能专心去处理开元府的各项事情。撒吉思虽然被侍其轴暂时忽悠住,可是一旦窝阔台汗去世,斡赤斤对南京府一定会有所动作。给赵权剩下的时间实在是不多了。

    在私下跟大乌泰商议之后,赵权决定自己离开府城,以此诱使这股躁动不安的势力,自己跳出来。

    带着大岩桓北上,大乌泰知道是为什么,也没有任何的反对。

    赵权相信大岩桓对大乌泰以及南京府的真实感情,相信他不会做出任何不利于东真军的事。但赵权却没有把握他不会被别人利用,把他一起带出去,也许能让这股潜在的势力暴发的更彻底一些。

    赵权让王铠回趟府城,名义上是让梁申去趟火罗村,其实主要的目的,还是过确认下,府城内,现在到底是什么个情况。

    叫不开城门,王铠只好拐到离城门不远的北大营。

    通报之后,军营内走出了李毅中,王铠大喜。

    “什么情况”两个人异口同声地相互问道。

    李毅中闭上了嘴,扯着王铠进入自己的军帐,挥退侍卫,给王铠倒了碗水,等着他喝完,这才重新问道:“小权,现在哪安全吗”

    “在离此五十里的火罗村,暂时应该没事。”王铠又皱着眉头说,“但二十五里外的墩台那,好像有些不对劲。”

    “那柱烟火,是你燃起的可是又不是报警的讯号啊。”

    “里面值守的士卒,全都不见了,生死不知,肯定有问题。那烟是我随便找了些柴火,算是示个警吧。府城不让进了,到底什么情况我可能得立即赶回火罗村。”

    李毅中给了王铠一个稍安勿躁的手势,起身掀开帐帘,对着外面大喝一声:“赵将军!”

    一阵腾腾脚步声响起,来人一张马脸,正是随着东真军北上的高丽将领赵玄习。

    “你马上派两支十人队出去,一支带上必要的物品去接管北面的墩台;另一支到火罗村去见权总管,告诉他咱们这边事情还未结束,情况并不明了。”

    李毅中低声对赵玄习交代着,想了想又说道:“派去火罗村的人,要擅夜战,一定要找到权总管,如果那边有变,烟火为号!”

    赵玄习应声而去。

    “很严重吗只能调用高丽兵”王铠悄声问道。

    “还不清楚,但我现在也不知道该相信谁,反而是这些高丽兵应该没有太多问题。”李毅中不紧不慢地答道。追书看

    “自小权离开府城之后,侍先生在城内布局,一切井然。那股隐藏的势力似乎不急不躁,一直不知道他们在等待什么。

    三天之前,事情突变,三个城门全部紧闭,城外守军一率不得入内,城内所有人也不让出来。”

    “城防守军全被对方控制住了”王铠惊声问道。

    五百城防军,是归在大岩桓统领。大岩桓离开时,将这支军队交由东真军原千夫长夹谷勒暂时统管。如果一整支军队都叛变的话,那问题可就相当严重了。

    “应该没有。”李毅中回答道,“东真军大将军之下,原来有三个千夫长,马德铠负责南城外的守卫;缪风只领一百兵,负责副万户府的安全。应该是缪风下的封城令。”

    王铠又是一惊,缪风以千夫长职暂领一百兵,负责副万户府的安全,人数虽少,却是整个南京府目前最为精锐的部队。当时决定将副万户府的安全交给他,是因为赵权等人与他结识最早,此人也深得大乌泰信任。如果他投靠了敌方,那这一仗就不用打了,留在副万户府的侍其轴等人,势必会被一网打尽。

    王铠听着坐立不安,偏偏李毅中摇了摇头,依然一板一眼地继续慢慢地说着。

    “这军令,并不是缪风私自传出来的,应该是代大乌泰传令。”

    王铠已经快被惊呆了。

    “封城令一下达,我们城外的守军还没做出任何的反应,城门便完全紧闭,无论我们怎么叫城,城上守军根本不理。有试着让人爬上城,城上便有弓箭射下,好在城防军似乎也无意伤人,只要我们不强硬攻城,他们也没有要杀伤我们的意思。”

1...113114115116117...13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