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地主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郁雨竹
要是能做,她的小儿子也不会才五岁就被送到外院居住,李江亲自带着了。
侯氏吃完饭,让丈夫出去走一圈消食,外头跑出去打探消息的嬷嬷就回来低声道:听说迎到驿站那里,看着马车到了就下马跑上去,直接就跪下磕头了
侯氏微微坐直了身子,沉声问道:你都打听清楚了
嬷嬷连连点头,当时看见的人不少,不难打听到。
侯氏沉吟道:叫人开库房,把上次我长兄送来的花开富贵的屏风找出来,明天一早你就过去递拜帖,就说我新得了一样好东西,想叫李太太帮我看一看。傅氏并没有诰命,因此家里家外都是叫的太太。
嬷嬷犹豫,夫人,这第二天也太急了吧,只怕人家家里还忙乱着呢。
侯氏嗤笑道:不用担心,傅氏想一展才华,自然是会面面俱到的,那位外头上的事虽然不精,但里头的事却从没出过错。说到这儿,侯氏微微一叹,傅氏管家的能耐的确不错,随便谁娶了她都能将家管好,偏偏是李大人娶了她,李大人也可怜,大好的前程只怕就断在她这儿了。
嬷嬷知道夫人素来有远见,但也忍不住疑惑,那位李大人才过而立,按说不该止步于此的。
.
农家小地主 第484章 搭上
.
他能力是没的说,朝中也算有人,但再有人也耐不住有人拖后腿,傅氏内里精明,却太过斤斤计较,难道外头的人都是傻子她这样行事,之前还好,李大人一方首官,别人都捧着忍着,可他现在是从二品了,再往上就要进京了,这可不是能耐够了就行了,傅氏得罪了人他不得受着若是他们两家背景雄厚也就算了,偏偏他们的靠山和他们的关系都摆不到台面上,没有血缘,又不是姻亲,到底不牢靠,外人心中忌讳,却不会太过心里去。
侯氏能帮丈夫做到这个位置,远见岂是一般女子能比的,就是苏木兰,在这上面的见识都远不及她,所以她看得很清楚,李大人,败就败在她的媳妇上,他家中若是有妾室,说不定还能更进一步
侯氏第一次见傅氏的时候还觉得她挺精明的,但相处了两三次也就看透了。
傅氏的聪明放错了地方,她很显然接受的教育不对,眼睛只瞄着那些蝇头小利,看着精明,却蠢笨。
李江府里要是有妾室,她说不定会将重点放在内宅,李家也不过是一般官僚中普通的人家,傅氏就算不好,也只在内宅表现,拖后腿有限。
偏偏李家有不纳妾的规矩,傅氏精力旺盛,将目光对准了外面,惹的祸自然要李家来填补。
李江有这样一个拖后腿的妻子,又没有强有力的背景,就只能原地踏步,这还是最好的结局,祸要是惹大了,只怕连李家都要搭进去。
但这有什么关系
李江现在还好好的立着,她的目标是让丈夫坐稳右布政使的位置,好趁机给儿子多结识些人脉,让褚家更上一步,所以现在有和李江交好的机会她自然不会放过。
侯氏第二天上午就带了大儿媳方氏上门了。
傅氏的确将事情安排得很好,木兰带来的东西也不是特别多,李府的下人又多,一个下午的时间硬是让她规整好了,就连周春也不得不感叹其能力之强。
反正一直总领着李家内宅事务的周春是自叹弗如的。
李太太,快来看看我带了什么来。侯氏一进门就爽朗的大笑,我前儿得了一样好东西,叫你帮我掌掌眼。
是什么好东西侯夫人都拿不定主意的傅氏笑着迎出去,将侯氏和她儿媳让进门。
侯氏一抬头就看到站在塌下的苏木兰,眼里闪过惊艳,没想到那位李江大嫂是如此漂亮的人。
木兰微微一笑,点头招呼,是侯夫人吧,快请上座吧。
方氏一时看愣,咽了咽口水,在婆婆看过来的时候回过神,忙上前扶住婆婆。
这位是侯氏假作不知的问傅氏。
傅氏忙笑着介绍,这是我大嫂,娘家姓苏,嫂子,这是隔壁右布政使的夫人。
侯氏的诰命与她一样高,但她年长,因此木兰行礼道:侯夫人。
侯氏让了半礼,笑道:早就听说过苏夫人了,真是闻名不如见面,竟然这么漂亮。
众人一顿让座,上了茶点之后侯氏也不绕弯子,道:我前几日得了一套白釉瓷,都说是定窑,我有些拿不定主意,李太太在这方面眼力不错,所以我带来让你帮我掌掌眼。
傅氏眼睛一亮,可带来了
自然。侯氏让人将东西拿进来。
却有两拨,前面一拨人捧着一个盒子,后头却是四个婆子一起抬了一道屏风过来。
傅氏惊愕,不是说瓷器怎么带了一道屏风来。
侯氏自得道:太太可别小看了这道屏风,这是我娘家兄弟送我的,是淑大师的佳作,双面绣花开富贵,用沉香木做边,我特意带了过来给你看看。
傅氏心中有些疑惑,侯氏并不是炫耀的人,这次怎么特意带了这个过来
侯氏就笑盈盈的道:听说赵军监赵都督的夫人惯爱绣品,只是我又舍不得这屏风,您是从江南来的,那边的苏绣定定有名,所以想叫你帮我看看,可还能找到差不多的绣品。
傅氏顿时了然,笑道:要说绣品,最拿手的还是我嫂子,我却只懂得皮毛。
木兰在侯氏说这是淑大师的双面绣时,目光就没移开了,只是上面罩着布,她看不见,听见提到她,就扭头笑道:侯夫人,我可否观看
侯氏心中惊讶苏木兰的直接,但面上却毫无异色的应下。
她带这道屏风过来就是给苏木兰看的,她打听到的消息说,苏木兰能供养家里三个人读书,靠的就是一手绣艺和一手打猎的技术。
打猎她是没办法了,应该说整个褚家都没办法,但绣品她却还是可以说上一两句的。
丫头小心的将屏风上的布掀开,木兰看到上面的图眼睛一亮,上前仔细观看,再得到侯氏的同意后轻轻地用手抚摸,感受着针的走向。
不亏是淑大师所作,就算木兰静下心来,也几乎摸不到凹凸的地方,这些图案几乎就像是印在上面一样,但肉眼所见,分明又是丝线所绣。
再看背面,浑然天成,看不出一般双面绣藏线造成的不平感,正面是花开富贵,背面却是春暖花开的图像,屏风上的蝴蝶好似要从上面飞下来似的,让人看了就觉得耳目一新,似乎春天就是到了
侯氏看着浑然忘我的木兰,心中微讶,这位苏氏和傅氏却是完全不一样的人,看着有些熟悉。
侯氏想了半天,脸黑了一下下,没错,很像她家里的那位,有点不谙世事的样子
不过,感觉不坏。
既然苏木兰已经完全沉迷在屏风的妙绝绣艺下,侯氏只好将那套瓷器拿出来与傅氏讨论。
俩人说了半天,茶都去了两杯,木兰还站在那里不动。
方氏好奇的看了她一眼,却发现苏木兰竟然眼睛微闭,低头沉思起来,方氏微微讶异。
侯氏却放轻了声音,最后她干脆不说话了,只喝茶,傅氏也猜到了什么,只好干陪着。
木兰从那种玄幻中的感觉脱离出来,微微叹惋,她到底是基础不太劳,就算聪明,也有许多地方连贯不起来,她从这屏风上只分辩出四种绣艺,还有一种和走法死活参悟不出来,每次总觉得摸出规律来了,它下一刻又变了。
木兰惋惜的看着这道屏风,她对绣艺虽然不痴迷,却是真的喜欢,不然在前世那样浮躁的环境下,也不会特意耐下性子去学。
侯氏要的就是这种惋惜。
苏夫人对绣艺似乎有所研究。
木兰微微脸红,不过会些绣技,哪里算得上绣艺不过淑大师的东西,世上存货极少,这花开富贵的双面屏风应该是她技艺鼎盛时所做,我看了半天,也只能看出四种绣艺,还有一种怎么看都如同雾里看花一般,这多半就是她自创的隐绣了。
侯氏思忖片刻,道:夫人要是想研究,不如我暂时将这屏风留下,你若能窥得隐绣的一二,也算为世人做贡献了。
木兰忙挥手拒绝,这怎么行这屏风价值连城,又是您长兄所送
侯氏不在意的笑道:就是因为贵重,这样的屏风我拿在手上也只得好好的收在库房,那样还不如借给您参悟呢。说着叹道:当年淑大师去的太急,底下的徒弟都没能学到她这门技艺,也没留下什么文书,这隐绣就此失传,夫人既然能看透其中四种,再参悟第五种自然要容易许多。
木兰想了想就接受了,感激道:多谢夫人了。
侯氏看着露出笑容的木兰,心情也被感染起来。
傅氏看着相谈甚欢的俩人,转身去安排午饭,不一会儿就进来道:午饭都好了,我们吃了午饭再说。
侯氏和木兰已经相称姐姐妹妹,相携着一起去用饭。
侯氏下午的时候离开,满脸感慨的对儿媳道:本是存了心思去的,哪里想到和她倒是难得的投缘。
方氏也点头,苏夫人长得真好看,我从没见过比她更好看的人了,听说她比李大人还年长,但看着只有二十四五岁的样子。
侯氏深吸一口气,板了脸道:今年你公爹过四十九生辰,回头你将官眷册誊抄一遍,想想应该请些什么人。
方氏张大了嘴巴,公公的生辰不是在八月吗这才初春啊,怎么这么急
方氏的贴身丫头细声如耳,奶奶,夫人那是罚您呢。
方氏眼睛一瞪,忙快步跟上去毕恭毕敬的在侯氏身边伺候,这官眷册可不是只有太原一个地方的,而是包含了此路及京城的部分官员,而这些官员牵扯出来的亲戚等都入册,哪里是那么好誊抄的
侯氏可不管儿媳的示好,今天和苏木兰的见面算是意外之喜,既然这样,就不能全然利用人家了,怎么也要拿够交往的诚意来。
侯氏盘算着,谁知道一坐定,又得知了一个惊雷消息,你说什么宋副都督的母亲带着他的嫡妻找来,在宋府门前哭开了
侯嬷嬷幸灾乐祸的点头,昨天下午围观的人可多了,今儿一早就传开了,都不用特意去打听,只尽早出去采买的人都知道一清二楚,那位府里的贾太太还真是贾的,听宋老太太的音,是个连茶都没敬过的妾侍,宋老太太闹着要去告他不孝呢。
.
农家小地主 第485章 宋家(上)
.
侯氏面色难看,也就是说,我们这些年竟是与一个妾侍称姐道妹了侯氏只要想到这一点就忍不住恶心。
方氏也面色青黑,握紧了拳头,委屈道:婆婆,我还给她姓过礼叫过太太呢。
侯氏气得砸了手中的茶杯,宋谷欺人太甚
侯氏这样涵养好的都忍不住砸了茶杯,更别说其他家的夫人了,一时间咒骂宋家的声音不断。
不怪众人如此激动,此时妾通买卖,堂堂正室夫人却要一妾侍平辈相处,互敬一声太太,有的辈分小的,还要叫声婶娘。
若贾氏是良妾她们还没那么生气,但听宋老太太的意思,对方竟然连茶都没敬过,那岂不是最低等的贱妾,太原的官太太们都出离了愤怒。
傅氏也忍不住举起手中的茶杯要砸,在木兰的注视下不得不放下,但还是忍不住红了眼圈,委屈道:嫂嫂,宋家欺人太甚,竟是叫我们和一个婢妾互称姐妹了。
木兰皱眉,宋谷在这里为官多年,难道你们谁都不知道
傅氏脸色难看,宋家一向是贾氏出面,府里也有妾侍通房,都叫她做太太,谁会知道她不是正室
能够在外交际的只能是正室,谁还会特意去问一个人你是正室还是妾室那不是找仇结吗
何况,除了正室,难道还有妾侍能叫太太的吗
木兰只是低头沉思,并不愤怒,理智的道:这个宋谷倒是够蠢,他和江儿的关系如何
傅氏茫然的看着木兰,不明白这和李江有什么关系。
木兰移开目光,平静的道:这几暂时不要出门,也不要轻易发表看法,只要静静的不说话就行。
傅氏对上木兰有些严厉的眼神,应了一声,是。
宋家成了太原的笑柄。
李江晚上回来的时候被木兰叫过去了,宋副军监在太原的人缘如何
李江知道嫂子想问什么,也不隐瞒,道:嫂子,圣上年前已将军监改为都督了,宋谷是河东路的副都督,他本是叛军的二把手,后来投靠了圣上,虽然上头压着赵都督,但他手底下有不少亲兵,赵都督曾经的手下被分散在各地,所以在河东路,他可与赵都督分庭抗礼
木兰若有所思,赵都督是圣上的人
李江点头,压低了声音道:也是赖五叔的人,河北两路皆是赖五叔的人,河东路也有一半是从赖五叔手底下出来的,剩下的一半则是之前各路叛军归降打散了收并的。赖五叔将兵权上交圣上,因此都是圣上的人。
木兰点头。
李江看了木兰一眼,道:也许是因为这层关系,那赵都督对我们一家都很友善,在太原这几年多亏了他在一旁相帮,不然我也不可能做下如此大的政绩,可以连跳两级。太原望族不少,豪强林立,虽然赖五打击过一些,但存下来的依然让李江头疼。
他只是一四品知府,真要来个阳奉阴违,他也只能跟人玩心计,但因为有赵都督的支持,他才能走得这么顺。
木兰顿时知道该拿什么态度对待宋谷了,她眯着眼睛道:这位宋老太太也是有趣的,竟然愿意冒着儿子被撸职的危险也要闹出来。
李江含笑道:那也是没办法的事,宋谷算不上孝顺,这些年和老家那边的联系少之又少,老太太全是儿媳和孙子在奉养,如今她的长孙都二十多了,却还一事无成,宋谷这边却以妾充妻,若是不闹出来,他们只怕进了宋府就只有死路一条了,现在闹出来,宋谷反而什么都做不了了。
昨天李江察觉到不对后就叫心腹暗地里去查了一下,虽然查到的不多,但综合宋家那边的说辞也猜的八九不离十了。
但李江以为宋老太太也就闹这么一会,宋谷低头后这事也就过去了,而宋谷以妾充妻的事他们也拿不出什么实质的证据来,宋谷从未承认贾氏是妻,而丫头口呼太太的事,他也大可以推到贾氏身上,他们没必要为这一件小事就和宋谷闹得难看。
因此,太原的官员一致的保持了沉默,先看热闹,折辱什么的后头再说。
傅氏有李江打过招呼,除了和隔壁褚家来往,还真的没有出去过,就算和褚家往来,也抑制住了没有主动提起宋家,这倒是让侯氏和方氏微微吃惊,但看到坐在一旁的木兰后,侯氏就若有所思起来。
她难道要重新思量李江的前程
侯氏暂时拿不定主意,但很快,她就不用思考这些了,因为更大的热闹来了,她要围观。
和李江一样,众人以为宋老太太也只是闹那一次,得到儿子的认可并让对方有所忌惮之后应该就消停了,怎么说,那也是自己的儿子,天下就没有不心疼自己孩子的父母大部分人这样认为,但宋老太太明显不是大家所认为的这样。
宋老太太给太原官场和本地有名的乡绅富商们下了帖子,她要在下个月初三大开宴席,算是正式认识一下。
现在到下个月初三也只有二十天的时间了,那样大型的宴会显得有些匆忙了,老太太只怕脚都没站稳呢,何况她才闹过一场,这时候不是应该息事宁人,让风声过去吗她怎么反而要出风头似的。
宋老太太何尝想这样。
她是青年丧父,中年丧夫,丈夫去的时候儿子才十一岁,娘家老爹也去了,婆家这边又欺负她是寡妇,可以说日子过的很不好,但就是这样她也咬着牙把儿子养到了十六岁,还给他娶了一个媳妇。
说真的,宋老太太一开始和宋江氏的感情并不是很好,和大多的婆媳一样,她对宋江氏很挑剔,嫌弃她不够机灵,手也不够巧,虽然干农活和家务活是一把好手,但太过老实
但真要不老实她又担心起来了,反正看着看着,她也就习惯了儿媳的老实。
宋谷不是多听话的人,小的时候就敢和娘顶嘴,等成亲了,更是常往外跑,没一刻停歇的时候,当时正是乱世,各地赋税徭役跟不要命似的征讨,宋谷受不了徭役,跑到山上落草为寇了,宋老太太当时就绝望了,好在儿媳肚子争气,进门半年就怀上了。
当时宋老太太就当没了那个儿子,咬着牙把口中的粮食省下来给儿媳吃,十月怀胎,总算是生下一个大胖小子
宋谷在山上做土匪,时不时的还跑回家睡老婆,所以老二也怀上了,只可惜他还没出生,他爹就跟着土匪窝转战出去打天下了,这一去就是六年。
宋老太太和宋江氏一直没有宋谷的消息,她年纪大了,也就能帮儿媳看看家,宋江氏一边要耕种土地,一边还要带孩子,因为赋税沉重,闲时还要进城接了洗衣服的活赚些铜板养家。
宋老太太也是寡妇,但她那时不用奉养姑婆,儿子又是半个壮劳力,不用她多操心,娘家时不时的还能帮衬一些,并不像宋江氏这样难过。
她是个有良心的人,看到儿媳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荒年的时候,村里和族里也劝过她把她这个老太婆送到山里去,儿媳硬是咬着牙撑下来了。
有一年冬天,家里的孩子都快饿晕了,她硬了心肠脱下衣服,只披着一张草席往山里去,那时候她都快冻死在山里了,雪落了半身,最后还是从城里回来的宋江氏跑进山把她挖出来背回去了
她命硬,硬是活了过来,她那时就有些恨儿子,如果他在,她和儿媳也许就不用遭这些罪了。
但真正让她恨上儿子的却是他的归来。
如果宋谷死在外面也就算了,再多的怨责也会过去,如果宋谷过得不好,她就算再怪他也会心疼,可偏偏宋谷他是荣归故里。
宋老太太不是多虚荣的人,相反,她经历过灾荒和各种灾难,她虽然不识字,但见识也不少,她还会想。
儿子明明在外面过得很好,甚至还是手握一方权柄的将军,转战的地方离他们这儿也不多远,为什么就不能照顾一下家里,他为什么就不能叫人送些银钱回来
他但凡多想一些他的老母亲和妻儿,他们就不会过得如此艰难
宋老太太不是多鲁莽的人,这个儿子自八岁以后就很少再听她的话了,十六岁就跑出去闯荡,前后也有十年了,她对他都没有多少感情了,能指望这个儿子对她有多少感情
宋老太太自嘲的想,他要是心里真有他这个当娘的,也不会自己吃香的喝辣的却完全想不起老家的母亲。
所以宋老太太面上很高兴的将儿子接回来,宋谷也大方,很享受被围观被敬仰,大手一挥,在家乡给老母亲置办了不少的田地。
但矛盾也随之而来,宋谷看着半头白发,脸上青黄,手脚粗糙的宋江氏怎么也啃不下去,所以,他想休妻。
这个想法只是出现,他还没来得及和宋江氏说,只是在母亲那里表露了一下,本以为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没想到却遭到宋老太太的强烈反对,甚至还把他给臭骂一顿。
宋谷一怒之下又走了。
走了就走了吧,别说是宋老太太和宋江氏,就是两个孩子也对此乐见其成,因为宋谷留下的产业已经足够他们生活了。
没两年,新皇登基,宋谷再次回来,这次他是带着一个美艳女子回来的,这就是贾氏了。
本来是带回来给宋江氏敬茶的,宋老太太本来无可无不可,但贾氏太猖狂,宋老太太看不过,就拦住了不让宋江氏喝她敬的茶水
宋谷气得再次离开,但他走后宋江氏却再次怀孕了,这之后的事才是他们母子,夫妻,父子关系彻底恶化的原因。
.
农家小地主 第486章 宋家(中)
.
宋老太太不知道贾氏给宋谷灌了什么迷魂汤,他七个月再回来的时候却是直接跑到宋江氏的面前丢了休书,宋江氏受刺激之下早产。
她的身体本来就熬坏了,此时再早产,几乎是灭顶之灾。
宋老太太拿家里的地契跑到城里的富户家换了一百年老参回来,总算是吊住她的命,但就是这样,宋江氏的身体也坏了大半,能活到什么时候还不一定呢,而生下的孩子因为在肚子里憋久了直接成了傻子。
宋江氏的两个儿子都懂事了,记忆中本来就没有父亲,只有母亲辛勤的背影,此时见到这个结果,对父亲更是恨极。
宋老太太已经认定是贾氏故意在宋江氏快要生产之际挑拨宋谷这样做的,不仅是为了宋江氏,也为了三个孙子,宋老太太拿着状纸警告儿子,你要是敢休妻原配,老娘就上衙门去告你不孝,你们那劳什子皇帝不是说以孝治天下吗我看谁还敢用你
因为这句话,宋谷十年不回家,头六年更是断绝了与老家的联系,还是因为朝中隐隐有不利于他的声音响起,他才每年意思意思的往老家送点银子。
宋老太太为了救宋江氏抵押了所有的地契,好在均州的人都知道她儿子当了将军,所以那家富户很快就又把的确送回来了,只要了宋老太太打的借条,这些年,他们一家就是靠的那些地生活的。
这次她执意要到太原来,就是为了三个孙子。
她已经很老了,能活的日子有限,宋江氏的身体也坏了,只怕寿命比她还短,她们要是走了,三个孩子靠着这些田产虽能过得下去,却不会有什么成就,只怕再过一代,就又变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了。
宋德和宋简看着老实,但内里精明,关键是他们从小就有力气,后来又跟着均州的几个师傅学了些武艺,又识字,并不比他们的老子差不多,她想要在临死前给几个孩子谋个前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