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残明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半渡
随着汪克凡一条条的具体要求,樊文钦的眼神渐渐发直,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
现在已经是年底,还要再收一次赋税,这本来就是一件很难完成的任务,更头疼的是,汪克凡要求丈量田亩,减租加息,都会引起士绅的强烈反对。
大明的税赋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人头税,一个是田税,而农村到底有多少田地,多少年都是一笔烂帐了。在计算田税的“鱼鳞册”上,基本上都是万历年间执行“一条鞭法”时的数据,士绅地主暗中隐瞒土地的情况比比皆是。
隐瞒土地,就可以少交税,这是关乎士绅地主切身利益的事情,汪克凡要从这里开刀,难度可想而知。
至于减租减息,也对士绅地主不利,田租减少,佃户的负担会变轻,但地主的收入却会减少,如今田租大都是五成以上,汪克凡却要求减到三成,地主的收入会减少一半,会引起强烈的反弹。
但是,汪克凡也给出了明确的解决办法,那就是派兵下乡,实行军管,用武力强行推广丈量田亩,减租减息……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真要是拿刀子逼着,那些士绅地主的确没有反抗的能力。
“军门,这么做不会引来麻烦吧?”樊文钦想得很多,害怕那些士绅地主到处告状,从朝廷上层施加压力。
“没关系,有什么麻烦都推到我身上,由我顶着。”汪克凡毫不在意。
这几个县的士绅地主能量有限,掀不起多大的风浪,在朝廷里不会有人替他们出头,得罪强大的楚勋集团。
与此相反,汪克凡更担心士绅地主转嫁压力,通过各种手段把增加的赋税压到普通农民身上,从而激化社会矛盾,引起搔乱。
派工作队搞“土改”,是我党我军的成功经验。(未完待续。)





残明 第二十一章 四菜一汤
;
听说要对整个地主阶层开刀,樊文钦一个头有两个大,感到非常棘手。...
增收税赋,丈量土地,减租减息,这都是从士绅地主身上割肉,樊文钦可以肯定,他这任知府当完之后,肯定会博得“天高三尺”的称号,落下一片骂名。
但是,这都是汪克凡亲口布置下来的任务,不但不能推诿,还要保质保量的完成,尽一切可能做到最好。否则的话,他这个新鲜出炉的江西参政就算当到头了,仕途上再没有出路。
樊文钦以一个举人当上了三品大员,正是心气高的时候,无论如何都要抱紧汪克凡的大腿,只好硬着头皮接受了命令。
他心里没底,虽然有意掩饰,言语和神色间还是露出了一些痕迹,汪克凡明知他在作难,却佯装没有看见,一条接着一条布置任务,要求非常具体。
这几条政策执行起来有难度,汪克凡当然知道,但是和真正的土改比起来,这几条政策要温和得多,在官府和军队的双重高压下,完全可以实现,如果樊文钦完成不了任务,就要打发他卷铺盖回家了。
这是对樊文钦的一次考试,或者说是一个试用期,樊文钦如果能通过,就将成为楚勋系统的一员干将,汪克凡还将继续对他进行扶植,如果他不能通过,就挂着个镇武伯的头衔接着当傀儡吧。
对汪克凡来说,井冈山地区是一块“土改”试验田,是一个总结经验教训的试点,如果搞好了,还将是推广成功经验的样板,如果搞砸了,黑锅当然要由樊文钦来背。
这个年代的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社会的主体由地主和农民构成,没有现代工业,商业也不发达,至于海洋贸易什么的,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汪克凡要打败满清,就必须借助地主和农民的力量,让地主出钱出粮,让农民出人出力,无论他们是否心甘情愿。
汪克凡明确提出要求,井冈山地区要在明年提供五万两银子的军饷,并负担部分军粮,也就是说,汪克凡如果带走两千吉安义兵的话,这支部队的粮饷基本由井冈山地区提供,不用汪克凡再掏腰包。
除此之外,汪克凡还特意强调井冈山的建设,万一形势不利,可以退回山上打游击。
“军门这是何意?我军已经占有三县之地,还要那个破山沟做什么?”樊文钦很不理解。
“清军随时会攻入湖南,江西也不安稳,吉安府这一带还有可能反复。”汪克凡解释。
樊文钦一愣,犹豫了片刻,咬了咬牙说道:“既然这样,我就当一回灭门知府,想方设法再给军门凑一万两军饷……”
于公于私,樊文钦都要支持湖广会战。
从私人关系来说,汪克凡是楚勋集团的首领,他能否打赢湖南会战,关系到楚勋集团每个人的利益,樊文钦早就上了船,和汪克凡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然要支持湖广会战。
从公事上来说,湖广会战和江西息息相关,井冈山地区紧邻湖南,如果湖广会战失败,井冈山地区这几个县也保不住,樊文钦刚当上知府没几天,还没过够官瘾就得重上井冈山,这种后果他实在不能接受。
所谓灭门知府,破家县令,作为一个知府,对付单个的士绅地主非常容易,随便搞个栽赃陷害,钓鱼执法什么的,轻轻松松就能吞没对方的家产,再加上其他来钱的路子,知府想搞钱不要太简单。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大明的情况也差不多。
当然,这种灰色收入本来和公事无关,大都会落入知府个人的腰包,但是汪克凡的事情半公半私,更关系到樊文钦自己的官位,所以把灰色收入也贡献出来了。
“不要搞得太过分了,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若是失了民心,恐怕会闹乱子。”汪克凡突然发觉有些不对,这句话樊文钦好像刚刚说过。
“国难当头,理应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由不得他们!”樊文钦咬牙切齿,杀气腾腾,思路转变之后,他很快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汪克凡笑了笑,没有制止他,要和强大的士绅阶层开战,就需要一股子锐气,反正只有井冈山地区这三个县,不妨让樊文钦放手搞下去。
“只要这几个县不被清军攻陷,下官定能筹到足够的粮饷,但还有一件事甚是为难,下官无能为力,请军门相助!”樊文钦还有一个要求,但没有直接说,而是拐了个弯子。
“什么事,你说说看。”
“下官有几个衙门要设,手中却无可用之人,怕耽误了军门的大事,请军门尽快任命属官,助我一臂之力。”
无论知府还是兵备道,下面都有属官,比如同知、推官什么的,等于是知府的副手下级,吉安义兵里缺乏文官,连那三个县的知县、县丞、主薄等等都没凑齐,甚至樊文钦还兼任着龙泉县的县令。
这些属官各司其责,在行政管理中都有各自的作用,大量缺员会影响衙门的正常运转,樊文钦时间紧,任务重,只好向汪克凡求援。
“既然是你用的人,当然由你做主,回头和刘淑刘总兵商量一下,列个单子报上来就是,没什么大的偏差,我都允了!”汪克凡的夹袋里也没人,干脆大手一挥,把人事权下放。
“启禀军门,我有几位族弟亲友,颇为干练,素有为政之才,只是骤然攫升,恐怕招来非议……”樊文钦喜出望外,他樊家是豪门大户,子弟中不乏读书人,这下都能安排个官职,甚至是五品、六品官,简直是一步登天。
“举贤不避亲嘛,当然没关系,但也不能冷落吉安府的士绅,你和刘淑商量吧。”汪克凡必须扶植樊文钦的势力,以免吉安府本地官员做大。
大明的官员都不会在家乡任职,但井冈山地区这种情况,肯定会有很多本地的士绅出任官员,只好让樊文钦这个外来户平衡一下,免得搞成一个读力王国……
当天晚上,樊文钦又排下宴席,遍请龙泉县里的头面人物,为汪克凡接风洗尘。
国难当头的时候,汪克凡本来不想参加这种迎送活动,但考虑到樊文钦的用意,还是答应了。
很明显,樊文钦有扯虎皮拉大旗的意思,要借汪克凡提督艹江的身份,为他自己撑场面……这也是一种工作,必须支持樊文钦,让龙泉县的士绅看看樊文钦背后的力量,将来向他们收钱的时候,阻力自然会少一些。
但是汪克凡没有兴趣和士绅们大吃二喝,吩咐樊文钦改变宴席的规格,移风易俗,勤俭节约……
龙泉县最好的酒楼是乘风楼,这天晚上济济一堂,来了足有三十几位士绅长者,以及商贾大户,围着四张圆桌把一间大厅坐满,等候着汪克凡驾到。
令他们略感奇怪的是,桌子上没有摆任何酒菜,每人面前只有一杯清茶,完全不像要举行盛宴的架势。
“提督艹江到!”
随着扈从一声吆喝,汪克凡等几位官员走进大厅,士绅们纷纷站起行礼,汪克凡笑容可掬,拱手答礼,来到自己的座位后,伸手向大家虚按了几下,请士绅们坐下。
汪克凡随即开始讲话,从恭义营进入江西说起,到火并张先壁,二打吉安府,汀州救驾,赣州战役……,从军事说到政治,全方位的介绍了自己,介绍了恭义营,也介绍了樊文钦和刘淑。
当然,汪克凡也使用了一些春秋笔法,隐去了樊文钦僭越使用“镇武伯”称号的经历,在他的口中,樊文钦和刘淑都是大智大勇的抗清英雄,深得隆武帝信任和重用。
对恭义营的介绍更是重中之重,以一连串的赫赫战功,坚定这些士绅的信心,有这样一支精锐之师与清军对抗,一定能够收复江西全境,保卫吉安府的安全。
在讲话的最后部分,汪克凡恳请士绅商贾支持大明,支持抗清,得到了全场的热烈响应。
“诸位,国家正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我等今曰聚会,是为了共襄盛举,协力抗清,可不能‘前方吃紧,后方紧吃’,所以今天要委屈大家了。”汪克凡说道这里,向后吩咐一声:“来呀,上菜吧,我们吃饭。”
跑堂小二们鱼贯而入,在每张桌子上摆下四菜一汤,一条鱼,一碗肉,一盘豆腐,一盘青菜,再来一盆鱼头汤。碗碟一个比一个大,但里面的菜式实在太简单了。
这哪是酒宴?简直就是普通的一顿饭嘛!在座的都是非富即贵,平常吃饭都比这几个菜要精细得多,士绅商贾们面面相觑,不知道这位艹江大人在唱哪一出。
“诸位,我以茶代酒,略表敬意!”汪克凡举起茶杯喝了一口,然后坐下亲手盛饭,慢慢一大碗再夹些肉菜,然后端起来呼呼啦啦吃了个精光。
那就吃吧?!士绅们也纷纷装饭夹菜,吃了起来,汪克凡又给几位长者分别盛了一碗汤,然后拱手告辞。
“本镇公务繁忙,请各位慢用。”不顾士绅们的挽留,他转身匆匆离去。(未完待续。)




残明 第二十二章 选将
;
汪克凡说走就走,樊文钦和刘淑等人连忙出门相送,只留下一屋子的士绅大户,手捧饭碗面面相觑。
“这位操江大人虽然年轻,却好大的架子!”
“果然是武将,不通人情世故,哪有宴席就吃这个的?”
“哎——,我年纪大了,肠胃不好,吃不得这些硬食。”
“不吃了!咱们喝酒去吧,再叫几个姑娘玩一回抹牌……”
士绅商贾都有各自的小圈子,坐得近的就交头接耳,嘀嘀咕咕,有的人准备回家,有的人商量着去哪里玩乐,几乎全都放下了饭碗,没人愿意再吃一口。
其实这四菜一汤的味道还算不错,但分明是大锅菜和火头饭的架势,只有奴仆下人才这么吃饭,这些士绅商贾哪怕平时不讲究,出来宴客的时候也都食不厌精,众目睽睽之下,吃这种火头饭实在有些丢面子。
“吧唧,吧唧,吧唧……”
主桌上却有个老者在大吃大嚼,他牙齿都没剩几颗,吃饭的时候发出一阵阵令人讨厌的声音,那老者却旁若无人,吃得异常香甜。
“姜老,这饭菜味道怎么样?您还挺喜欢的?”旁边有个员外发问。
“汪军门请我吃饭,是给老朽面子,辞之不恭,当然要吃光。”那姜老笑了笑,又埋头接着吃饭。
“军门已经走了啊,何必再吃!”那员外有些不满,觉得姜老上纲上线。
“嗬!你是多大的面子!要汪军门陪你吃饭不成?要不要让军门再敬你三杯酒?”姜老斜了那员外一眼:“这宴席别开生面,有一股子简朴务实的风气,老朽吃得有滋有味,你们不愿吃随便了。别扰了我的兴致!”
按照一般的风气,在野士绅中只有当过京官的,或者地方官做到三品以上大员的,才有资格和现任封疆大吏交际往来,这些人虽然是龙泉县里的头面人物。但都够不上这个标准,汪克凡露个脸,就算给大家面子了。
士绅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仔细琢磨姜老的话,才觉得这四菜一汤大有深意。管中窥豹,汪克凡的行事风格可见一斑。
细思极恐,汪克凡短短一刻钟的亮相里,表现得和其他的官员截然不同——坦荡,务实,不拘常理。柔中有刚,分寸拿捏得也刚刚好,此人虽然年轻,却不愧是封疆大吏的气度,令人印象深刻。
吃吧,这顿饭必须要吃!
士绅商贾们纷纷又拿起筷子,风卷残云。把桌子上的四菜一汤消灭得干干净净……
……
酒楼门外,樊文钦向汪克凡行礼称谢,汪克凡今天来捧场,就是支持他的工作,当然要感谢。
汪克凡勉励了他几句,又提醒他不能过于苛刻,明年只要搞来五万两银子的军饷就足够,不要搞歪门邪道。
樊文钦提拔得太快,从政经验不足,在做事的时候往往靠拍脑袋。有些不靠谱,但培养一个合格的管理人才也需要过程,汪克凡可以给他一段适应期。
“樊知府,你先回去陪客人,我和刘总兵说些吉安营的事情。”汪克凡叫走刘淑。要讨论军事方面的问题。
樊文钦看了刘淑一眼,犹豫一下说道:“启禀军门,下官有一表亲兄弟,名叫熊心,武艺过人,堪称悍将,手下有部曲一百余人,愿加入吉安营为一偏将。”
“这个嘛,刘总兵以为如何?”汪克凡也转头看着刘淑,吉安营肯定要以吉安义兵为主,刘淑的意见很重要。
“可以,我见过那个熊心,可以做个哨官的。”刘淑并不排斥。
“好吧,这件事就这么定了!”汪克凡组建吉安营,是要利用江西的兵源粮饷,樊文钦愿意贡献力量,只要刘淑不反对,他当然表示欢迎。
樊文钦告退,转回酒楼,汪克凡和刘淑并肩策马,一边走着,一边讨论组建吉安营的细节。
吉安义兵有几千人,恭义营火并张先壁之后,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装备物资,吉安义兵鸟枪换炮,有了统一的铠甲武器,后来这几个月又一直练兵,由恭义营的伤兵担任教官,完全仿照恭义营的训练科目,战斗力涨了不止一个档次,和一般的官军比起来只强不弱。
汪克凡计划挑选两千精锐,成立吉安营带到湖广,给井冈山地区还要留下两千多人,这既是保卫井冈山的需要,也是为了节省粮饷。
在明军的编制中,小营有几百人到一千多人,大营有几千人,恭义营长期保持近万人的规模,属于极为罕见的超级大营,这主要是汪克凡官职太低,部队的编制有限,所以才造成这种奇怪的现象。
当然,大顺军出身的忠贞营更不受待见,二十万人挂着一个营的名号,何腾蛟很早就不给他们发军饷了,部队的编制不顺,管理上就容易出问题,战斗力无影中受到了影响。
随着汪克凡出任提督操江,这些问题都有了解决的可能。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扩编手下的军队,老恭义营将是他的直属部队,而汪晟、周国栋、谭啸等将领的部队都独立成营,再加上张家玉的东莞营,刘淑的吉安营,组成一支完整的正规军。
军队的编制无论怎么改变,其目的都是为战争服务,追求发挥最大的战斗力,这里面要考虑的问题很多,比如协同指挥,兵种配合,后勤供给,独立作战能力等等,在汪克凡的预想中,吉安营和其他部队是平等的,既不会受到歧视,也不会受到照顾。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对吉安营有些不公平,汪晟等人的部队有很多老兵,参加过大大小小几十次战斗,而吉安营却是一支新军,实力明显要差一大截,承担同样的任务就会很吃力。
但是汪克凡这里不是幼儿园,汪晟等人的部队最开始也是一群新兵,比吉安义兵强不到哪去,经过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才成长起来,吉安营也必须经过这个过程,如果他们不能通过实战考验,就只能被淘汰。
步兵相对廉价,容易量产化,汪克凡不准备在练兵上投入太大的成本,只要核心部队不被打垮,大可和满清昂贵的骑兵、炮兵拼消耗。
当然,汪克凡对吉安营还是抱有很大期望的,这支部队和恭义营渊源很深,基本上是汪克凡一手扶植起来的,如果能够成长起来,也可以成为他手下的核心部队。
对于吉安营进入湖广作战,刘淑也非常支持,她甚至有亲自担任吉安营坐营官的打算,但是汪克凡只略作考虑,就拒绝了这个建议,原因很简单,井冈山地区离不开刘淑。
虽然江西的清军采取守势,但井冈山地区还和清军接壤,汪克凡又要带走两千吉安义兵,必须让刘淑在这里坐镇,以保证井冈山地区的安全。
除此之外,在汪克凡的理念中,女人可以当兵,甚至可以当将军,在后方负责管理工作,但不宜担任一支前线部队的主将……女人的思维方式和男人不同,不适合残酷的战争。
这就是带来了一个问题,由谁来担任吉安营的主将?
刘淑提出,由汪克凡派来一名坐营官,吉安营保证服从管理,汪克凡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一来他手里没有合适的人选,二来不符合兵为将有的原则,在将来的管理上会有隐患。
封建军队只忠于个人,吉安义兵只忠于刘淑,吉安营里没有后世的党组织,汪克凡搞来一个“空降干部”,底下的兵将也不会服气……要想真正控制这支部队,就得把吉安营打散混编,向里面猛掺沙子,但这么做事倍功半,会降低部队的凝聚力,还不如让吉安营独立发展。
汪克凡让刘淑推荐人选。
刘淑对这件事其实也有考虑,既然汪克凡坚持,就推荐了她的大伯子王鼎。
所谓“大伯子”,就是指丈夫的哥哥,刘淑的丈夫英年早逝,他的哥哥王鼎却刚刚加入吉安义兵……王鼎家里是吉安府有名的豪门大户,他的父亲,也就是刘淑的老公公王振奇,曾经担任过宁夏巡抚,所以王鼎在吉安义兵中威信很高。
但是王鼎也有明显的缺点,他是个纯粹的文人,不懂军事。
这让汪克凡感到有些为难,汪晟等人最开始也是秀才带兵,用了两年多才逐步成长起来,但是湖广会战迫在眉睫,没有这个时间了。
“从吉安义兵里挑一挑,再选一个副营官吧,一定要会打仗的。”汪克凡提出建议,王鼎可以慢慢学带兵,但眼下要有一员真正的武将来负责。
“嗯……,倒真有这么个人,不过他的脾气很怪,嘴巴也很臭,怕军门不愿要他。”刘淑有些犹豫,王鼎暂时就是个摆设,副营官的位置很重要,如果汪克凡看这个人不顺眼,对吉安营可不是一件好事。
“没关系,我很好相处的,只要吉安营的将士们服他,我就允了!嗯,这个人叫什么名字?”汪克凡很大方,只要有真本事,什么臭脾气都不怕。
“此人名叫顾宗福,江西瑞金人。”(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阅读。)




残明 第二十三章 弓箭教官
;
从刘淑的口中,汪克凡知道了顾宗福的大致经历。
顾宗福是崇祯朝初年的武举出身,长期在宣大总督卢象升的军中效命,杀过鞑子,剿过农民军,因为骁勇善战,累功提拔为游击将军,深得卢象升信赖。
崇祯十一年,清军大举入关,顾宗福在战场上负了重伤,被送回后方休养,卢象升却因友军见死不救,全军覆没,英勇牺牲……恩主归天,对顾宗福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心灰意冷之余,伤好后就返回瑞金老家隐居。
隆武二年博格南下,隆武帝在恭义营的保护下撤离福建,李成栋的追兵侵入瑞金,顾宗福率乡里百姓奋起反抗,因为寡不敌众被清军击败,顾宗福孤身逃走,家人妻子却死在乱军之中。
顾宗福逃离瑞金之后,辗转投奔吉安义兵,被任命为新兵教官,因为武艺高强,练兵有方,在军中颇有威信,刘淑和他接触了几次后,断定此人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这才推荐他担任吉安营的副营官。
汪克凡没打算向吉安营掺沙子,既然刘淑大力推荐,他心里就用意了七八分,但是在短期之内,吉安营的营官王鼎是个摆设,这个副营官非常重要,汪克凡还是要亲自面试一回。
第二天上午,汪克凡和刘淑来到吉安义兵的军营。
营地里收拾得很干净,所有物件归置得整整齐齐,刚刚出过早操的士兵来来往往,见了汪克凡和刘淑纷纷站定行礼。
恭义营转战江西的时候,有很多伤兵都送到了井冈山地区,伤愈后就担任吉安义兵的教官。汪克凡找来两个为首的,想听听顾宗福的风评。
“军门问得是瑞金老顾么?那可是一条好汉!不但操练新兵有一套,为人也仗义,我们都挺服气的,就是练兵的时候下手太狠。经常打骂士卒……”
随着这两名教官的介绍,汪克凡对顾宗福的评价又加了一分,恭义营的老兵百战百胜,一个个眼高于顶,自尊自傲,顾宗福能让他们衷心佩服。带兵打仗肯定有自己独到的本事。
唯一让汪克凡担心的,就是顾宗福的人品性格,天底下有本事的人多了,但真正能成功的只有少数人,在人品性格上如果有短板,最后的成就肯定不大。这个顾宗福打骂士卒。有些军阀作风,万一是个兵痞的话,就不堪重用。
1...7677787980...14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