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唐老二的悠闲生活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幸运皮皮

    张军在前面一看是干过架的农户:“哪都有你,你愿意选你可以回去,也不缺你这一票。”

    “就这德行还竞选村长呢,我凭啥走,我不是唐家湾的人唐家湾唐家湾,人家姓唐的都没出来说话,轮得着你逼逼”农户说到这,还车上了老唐头:“老唐叔,你说的是不”

    老唐头尴尬的笑笑:“都被闹腾了,想写谁,写吧。”

    农户中,大多数人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写字就更费劲了。

    “这字他认识我,我不认识他,你让我们这群土老帽咋写。”

    “是啊,都没上过学,我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

    张军在前面道:“不会写问别人,问问上过学的,被让忽悠了,我张军是俩字,就我一个俩字的,俩字好写。”

    “那浩子也是俩字。”

    唐浩听罢,站起身摆手:“我不竞选村长,我是来选老村长的,你们愿意选谁就选谁。

    “浩子你不选村长就白瞎了。”村民说道。

    唐浩摆摆手:“我自己的小买卖都顾不过来,竞选村长太累了。”

    张军在前面听着唐浩的话,恨不得一酒瓶子给唐浩来一下,你不竞选村长你早说啊,让他花了那么多冤枉钱,还废了那么多的歪脑筋,好几天都没睡好觉。

    “浩子,我不管,我就选你了,我可不想让那些个歪脑筋得逞。”与老张头有仇的农户说道。

    私下里,村民们互相看看对方写的字,有些村民粗大的右手攥着笔,眯着眼睛一笔一划的在写着,唐浩无意间往后看了一眼,甭说是字了,是画都不为过,唐浩是不认识这些字叫什么。

    唐浩落笔的时候突然想起来,竟然不知道村长的名字叫啥,村民们都叫他村长,唐浩干脆就写了村长两个字,反正村里选举,都没那么正规。

    忙活了俩小时,这帮村民才投完票。

    唱票环节,张军随口点名:“第三排第七个,还有第四排第二个,第八排第九个……这些人不认识字的,让家里认识字的上来。”

    “张军。”唱票的小孩高声喊道。

    前面小黑板上张军的名字下面画‘正’字的第一笔。

    “村长。”

    现任村长下面画一笔。

    念了不到仨,三个认字的小孩犯了难:“叔,我不认识这个字。”

    张军走近,纸张画面歪歪扭扭的,跟个鬼画符似的。

    唐浩走近,噗嗤一声笑出声来:“以前竞选村长都是放黄豆,你非要让我们写字,你自己研究这是啥字吧,我反正是看不懂。”

    张军举着鬼画符:“这是谁画的,不是说好了不会写,问旁边的人吗”

    这张票暂时的搁置着,继续唱票,奈何都是文盲的乡亲们




第一百六十章 勇猛的大鹅
    唐浩没走多远,就被李桂兰拦了下来。

    “唐老板,饲料厂的玉米不太够了,刚收秋,地里的玉米都还是湿的。”李桂兰道。

    唐浩看着散的差不多的村民:“这刚才跟我说多好”

    李桂兰扁扁嘴:“那我也是才想起来。”

    唐浩折返回去,找到老村长,恰巧老村长等待着一个人来解救他。

    十分钟后,大队的喇叭里传出村长的声音。

    “现在有一个事,村民们都听一听,谁家有干玉米的,可以送到饲料厂里的去卖,新玉米都已经下来了,老玉米就没用了,有剩余的老玉米可以送到饲料厂里去,按照往年的玉米收购价来算钱,我再广播一遍,谁家有老玉米的,可以卖给饲料场,等到新玉米干凉透了,老玉米人家都不收了。”

    唐浩在旁边附和:“对,等今年的新玉米干透了,我就收新玉米了,玉米黄豆,饲料厂统一收购,按照当季的价格收购。”

    大喇叭传遍村头巷尾的每个角落,村民们私下里议论。

    “这老唐家二儿子,饲料都卖到哪去了,前两天才收的棒子粒,这还没两天,又用完了。”

    “我儿子已经十三,等饲料厂再收人,我就跟唐老二说道说道去。”

    “你家刚才选了谁当村长”

    “唐老二呗。”

    “唐老二不是不竞选嘛”

    “我不管他竟不竞选,我儿子还指望他赏饭吃呢,我选了他,他还能记着我的好。”

    另一名村民沉思了一会:“也是,幸亏今天选举被老张头家那小子给搅和了,下回选举我也这么干,反正不记名的,谁知道我选了谁。”

    “嗯嗯,就得这么想。”

    饲料厂里,唐建国与一名司机俩人,提着一杆大秤。

    李桂兰在旁边招呼着村民。

    “都排好队,先来的先秤,排队排队,后来的往后排。”

    另一边的张军,气鼓鼓的回家去了。

    整个人窝在炕上的棉被里,谁说话也不听,太丢人了,他感觉自己太丢人了,这帮村民一点都不把他放在眼里。

    张军爹妈与王招弟在一旁劝说着。

    “军儿啊,你别上火,干点啥谁还没有个坎了,你爹应帮你想好法子了,你别难受,别憋在心里头。”张军妈劝说。

    老张头不知道该怎么说,张军说说话就是没有力度,说起话来在这群乡亲们眼里,太小孩子气了。

    王招弟心里有点气,但毕竟已经嫁人了,没有悔改的机会了。

    “军儿,没事咱当不上村长,咱还能比浩子混的差咧你脑子也不差,咱也养猪,咱先少养一点,过了年,拿到集上卖。”

    张军头窝在被子里:“我咋当不上村长,我能当上村长,这次就是浩子那混蛋搅的局。”

    “对对对,就是浩子那个混蛋。”老妈哄着。

    唐浩在饲料厂,重重的打了个喷嚏,差点没让他背过气去。

    唐浩捏捏自己的鼻子,怕不是这么热的天感冒了吧。

    此时,有个村妇找到饲料厂来。

    “浩子,你叔没在家,婶子家里有三袋子棒子(玉米),你帮婶子给扛过来啊。”村妇胖胖的身材,村里人都知道这村妇身体不好,靠着药物养着。

    “好嘞,我这边忙完就去。”唐浩记着斤数。

    “你别忘了,婶子在家等你。”

    “忘不了。”

    一边的机器轰隆轰隆的运转着,厂房门口,村民们排成排,有的拿着半袋子的老玉米,有的推车上摞着三袋玉米,也有赶着牛车,几家一起来的。

    中午又没空吃饭,忙活到下午三点多钟,唐浩想着把村妇家的玉米扛到饲料厂,忙活完了再回家吃饭,就先打发了唐建国与一名司机师傅回家吃饭,自己与另一名司机师傅去了村妇家里。

    唐浩走在村里的小路上,与司机聊着天。

    “唐老板,听说你在城里有买卖,为啥还会村里干营生,城里多干净啊”

     



第一百六十一章 入了冬
    唐浩一瘸一拐的回到家,老妈正抱着柴火准备烧晚饭了,只要家里没有咋外面打工的,农村人吃饭都比较早。

    “妈,晚上吃啥”唐浩大老远问道。

    老妈回过头看去,看到司机手中提着一只还在滴血的大鹅,自己儿子在旁边一瘸一拐的,

    “惦记着吃包子呢,你这腿咋了”

    说多了都是泪啊。

    唐浩:“被这大鹅给拧的,晚上蒸馒头烀大鹅吧。”

    “这是谁家的大鹅,你说给拿过来就拿过来了”

    唐浩把腿摆出来:“我这条腿,还顶不上一只大鹅”

    唐浩的腿已经不流血了但是疼是真疼。

    老妈做不得主,朝着院里:“孩儿他爹,你赶紧出来,你儿子被畜生欺负了。”

    唐浩怎么觉的这句话有哪里不对劲呢

    老唐头播着花生壳,从院子里出来,满嘴的花生白沫,看到唐浩腿伤的伤口。

    “你说说你这么大的人,还让一个畜生给欺负了,没伤着筋骨吧。”

    唐浩摇摇头:“没有,就是肿了。”

    “那没事,睡一觉就好了,看着都不像是干活的人,连畜生都懒得看你。”

    唐浩把司机手中的大鹅拿过来:“那这大鹅咋办”

    “咋办,打都打死了,你腿上的血都明摆着呢,有人找来再说,没人找就当你给补身体了。”

    老唐头望着院子里的核桃树,自言自语道:“树都长这么高了,还是你小时后种的呢。”

    “那跟我同岁。”

    “嗯,是同岁,连棵树都不会被畜生给欺负了,你会啊,你比它有能耐。”

    唐浩无语。

    老妈抱着柴火进了屋,既然大鹅都被拿回来,先烧开水把大鹅给处理了。

    唐浩走进屋里,唐建国正拿着一张烙饼在啃,桌子上还有一小碗大米稀粥。

    唐浩坐在唐建国旁边,加入了啃饼的队伍。

    面对着大米粥与一小碟咸菜,口味刁钻道:“早上的大米粥吧。”

    “有大米粥还不好,去年咱家一个月才能吃上一回大米粥,现在天天吃大米白面。”唐建国吃的很香。

    “咱家没玉米面了嘛咋全是大米”

    “家里人吃的玉米面都送到厂子里了,哪还有玉米面,现在家里连个玉米渣子都没有。”

    唐浩面对着一碗一碗的大米粥,胃都吃酸了。

    唐建国吃完饭就往西屋跑,让唐浩不得不相信女儿就是爸爸上辈子的情人这句话,对待女儿是任劳任怨。

    唐浩孤家寡人一个,坐在炕沿上看电视,一则玉米广告出现在电视机上,唐浩找了根铅笔记下电话号码,之后就躺再炕沿旁边看电视剧,看着看着迷迷糊糊睡着了。

    不知道睡了多久,唐浩被一阵说话声吵醒。

    “婶子,唐老板在家吗”

    “在家呢,屋里躺着呢。”老妈说道。

    说话间,李桂兰已经走了进来。

    唐浩从炕上坐起来:“唐老板,有个电话找咱饲料厂的。”

    “饲料厂出啥事了”唐浩第一反应就是饲料厂出事了。

    “没出事,有个老板要来咱的饲料厂参观,打电话到养猪场,我接的,要了咱的地址。”

    “地址你给了”唐浩问。

    “给了。”李桂兰纳闷:“不能给吗”

    “能给,说啥时候来了吗”

    “没说,他只说有空来。”

    “嗯,让小工们把饲料厂打扫干净点。”唐浩吩咐。

    &n



第一百六十二章 猫冬
    唐浩到了镇子上,帮着把牛拴好,唐浩终于知道了老唐头喊自己来赶集的目的了,就是一个搬运工,嫂子与老爹买什么,全让他拿着。

    嫂子的东西买完了,老唐头要买一把搞头,三个人就来到了卖农具的小摊位前。

    唐浩望见卖农具的摊位上摆着五个小炉子,他此行的目的就是来买炉子的。

    唐浩摆弄着炉具,随口问道:“老叔,这炉子怎么卖”在农村,年长的脚叔,年轻的脚兄弟,年老的老伯。

    “十五。”

    真正在挑选农具的老唐头打断唐浩的问话:“买那干啥,不当吃不当喝,忍一忍就过去了,还不如多买点肉回去吃,还能落一肚子的油水。”

    唐浩不作罢,他就是为了买炉子来的,这东西不买回去,都对不起自己熬这一冬天。

    “便宜点吧叔,三个,十块。”唐浩问。

    “十块钱,我可赚不来。”摊主说道。

    嫂子在一旁道:“浩子,买俩就行,你和爹他们屋子里安上就成了,让妈晚上哄着孙女睡,我和你大哥年轻,不要这个。”

    “以前咱家没这条件,现在有这条件了,还受个啥罪。”唐浩说罢,对着老板高喊:“老板十块钱卖不卖,不卖我就找铁匠给我焊一个了。”

    老板还真怕唐浩走了,摆摆手:“卖你了卖你了。”

    中午回去,安装炉子的活就轮到了唐建国的身上。

    唐浩去了农村卖煤点,买了三吨煤,其中一吨,留着老唐家自己烧,给养猪场送去了一吨,剩下的一吨煤堆到了饲料厂里。

    养猪场里有一口大锅,因为要预备猪食,大锅一整天都不熄火,就相当于一个大炉子,小工忙活完了,都会聚到大锅前取暖。

    饲料厂就悲催了,本来饲料厂就空旷,干活冷的连手都伸不出来,奈何现在的铁匠,连暖气是个啥都不知道,唐浩只能安排小工们用砖在场子中间围起一个大火堆,把煤炭在外面燃烧通红了再拿进场子里。

    至于煤气中毒,在这个四处透风的年代里,是根本不存在的。

    当天晚上,老妈把唐浩的炕烧的滚烫,怕儿子冷,添了满满一炉子的煤,才回去。
1...4344454647...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