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着AK闯大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行者寒寒
既然军户制度已经名存实亡,那么就应尽早裁撤,军人是一个国家力量的象征,生为军人应该是光荣的,而不是被百姓趋之若鹜,避之不及,这枷锁也存在了两百年了,那么,就由我将这枷锁打碎吧!
李邦华也有些意动了,但随即也只能叹了口气,也许只有眼前这个年轻人能撬动百年来的祖制吧!儿孙自有儿孙福,老夫答应了就是了。
随即老尚书心满意足的拱手离去。
刚吃过饭,下人又禀告说是皇后派人来,说是要嘉奖他的小妻子,刘鸿渐颇为纳闷,不是才嘉奖过吗
外院,早有一个太监守候在此,身后还有两排宫女,每个宫女手中都抱着些东西。
周皇后的懿旨很简单,就是待皇上感激刘家,还带来了御赐的诰命官服,以及诰命文书,又闻孙秀秀有伤在身,特赐了老山参两株,以及几套一看就不是凡品的首饰。
现在崇祯大帝的内帑放满了从东林党高官家里抄出来的金银珠宝,以往连个金首饰都不怎么带的周皇后也是出手阔绰了许多。
按理说受了皇后的赏赐,是要马上进宫谢恩的,可周皇后不知孙秀秀伤势如何,只是说等身体无碍让她去宫中叙叙旧。
周皇后还算善解人意,这让刘鸿渐也很舒服,现在爱妻有伤在身,只要孙秀秀不想去,别说周皇后,崇祯大帝的面子刘鸿渐也不会给。
但孙秀秀自觉身体已无大碍,仍然坚持要马上去宫中谢恩,刘鸿渐也没办法,只得让小兰一路上好生照应。
见孙秀秀马上就要入宫谢恩,随行的小太监忽又走近
第50章 家法伺候(求推荐票!)
梁阳自然是知道晋商吃里扒外的勾当,但他先前一直处于蛰伏的状态,虽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刘鸿渐指派他暗中查询八大晋商勾结满清的证据,他自是满口答应。
之前为了查处贪官,刘鸿渐把锦衣卫的力量都收缩在了京城,现在,是时候把网撒出去了。
晋商要查,蒙古那边也要派人去联络,看看还有没有挽回一个盟友的机会,即使不牢靠,对满清做些牵制还是有用的,这都需要时间。
刘鸿渐不禁又想起了曾经镇守皮岛的毛文龙,皮岛现在若是还在大明手里,也不至于这么被动。
在满清的背后,毛文龙就像一颗钉子,只要满清去攻打大明,就得留下足够的兵力以防备后背不按常理出牌的毛文龙突然发迹。
毛文龙是良将,曹文昭、孙传庭、卢象升哪个又不是,可是他们都死了,或是谋杀、或是陷害、或是孤立无援,该死的东林党。
刘鸿渐暗骂道,良将,大明还有良将吗
在锦衣卫呆了一下午,天将黑时刘鸿渐才回了家。
孙秀秀已然从宫中回来,坐在屋中不知在想些什么,晚饭时也是不多言,刘鸿渐甚感诧异,问她却只说没事。
晚上刘鸿渐拥着孙秀秀气息有些浓重。
“夫君,夫君可是想……想那个了”孙秀秀蜷缩在刘鸿渐怀里,羞怯的问。
自从孙秀秀受了伤,刘鸿渐担心她的身体,一直未曾行房,毕竟是二十岁的小伙子,温柔漂亮的小妻子在怀,难免有些心猿意马。
“哪里的话,为夫再心急也得等我的宝贝伤好了再说!”
我这是怎么了,最近愈发的把持不住了,刘鸿渐心中暗暗鄙视自己。
“夫君!今日皇后娘娘召见我,跟我说了一些事情,秀秀觉得很合适,就替夫君应了下来!”
孙秀秀语气温温软软的,不似平时般自然。
“嗯皇后娘娘说些什么”刘鸿渐侧身凑近孙秀秀耳旁,轻轻的吹了口气,惹的孙秀秀脸上发热。
“夫君别闹,说正事呢!皇后娘娘打算把长平公主许配给夫君为妻,这是天大的恩赐,贱妾为夫君着想,就给……应下了。”
古代虽有三妻四妾的说法,但其实一直都是一夫一妻制的,所谓的三妻四妾,三妻指一发妻,二平妻。
富贵人家的男子不仅随时可以出入青楼烟花之地,且美其名曰士子风流,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不说,如若有看中的姑娘,还可娶回家中,发妻不可干预,否则就会落下善妒的骂名,遭外人耻笑。
而明代作为封建统治的集大成者,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更是严重,作为妻子不仅不可以随便出门去,还要恪守妇道,所谓三从四德,三从即指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即妇德、妇言、妇从、妇功。
孙秀秀虽然心中并不愿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夫君,但深受封建思想的耳濡目染,使她不得不这样做。
夫君位高权重,朝廷里哪位官员不是好几房妾侍,夫君身强体壮,每日里她还真有些应付不了,或许这样对自己也是好的,孙秀秀不住的在心里安慰道。
“胡闹!”刘鸿渐听到孙秀秀言语不禁大怒,猛的起身坐了起来。
“为夫何时答应另取妻子了”
“贱妾听闻长平公主不仅人长得漂亮,且性格温顺,想必夫君定位喜欢的!而且……人家是公主……”
想起自己的身份,虽然得了个三品的诰命,但与金枝玉叶般的公主想必,还是天差地,如若真的娶回家一位公主,那自己……
孙秀秀侧着身,双肩耸动,终于是忍不住掉下了眼泪。
“她就算是美若天仙,为夫也不看在眼里,在为夫的眼中,敢于为为夫挡刀子的妻子才是最美的,也是最值得为夫一辈子去呵护的!
你,你简直是气煞为夫了,为夫明日就去找皇上,退了这门婚事,千万别让后宫把事儿传出来。
否则不仅坏了公主的名声,外臣们
第51章 动了谁的蛋糕?
第二天刘鸿渐醒来时又是已经日晒三竿,身边早已没了小妻子的身影,一番洗漱后,才在后院的园圃找到了孙秀秀。
“夫君,你快来看,种子发芽了!”孙秀秀蹲在园圃旁,指着面前的嫩芽兴奋的道。
刘鸿渐走近一看,刚浇过水的土地里,一溜溜的嫩芽破土而出,娇嫩的芽儿冲破土壤,让人感叹生命的力量。
“是啊,发芽了,再过些时日,咱们的小园圃就会变得郁郁葱葱了,回头让下人在院子里搭个架子,再种上几颗葡萄树。
等以后你为为夫生他一堆小娃娃,咱们就可以在这葡萄树下逗娃娃乘凉了!”
现在的大明又何其不像这稚嫩的芽儿,刚刚清洗掉腐儒,外有野兽虎视眈眈,内有匪军为祸一方,他必须保护好这小小的芽儿,让大明有时间重整军队,征伐不法。
“夫君,你又不正经了!”孙秀秀白了刘鸿渐一眼,身后的小兰也噗嗤的笑了出来。
自从来了刘家,小兰真觉得是上天对她的垂怜,主子孙秀秀平易近人,老爷虽然有些不正经,却从来不会无故责打下人,而且刘家也没太多规矩。
除了那个大棒槌总是没羞没臊的来骚扰,小兰真的觉得这里就是她的家了,话又说回来,这两天那大棒槌是不是吃错药了,竟敢好几天不来找我小兰一脸不爽的暗道。
吃过了饭,刘鸿渐进了一趟宫,以他对崇祯的了解,直奔崇祯的寝殿乾清宫,果然,下了朝的崇祯还在乾清宫里批阅奏折。
一路上刘鸿渐一直在想,怎么拒绝崇祯大帝的招婿美意,如果直接拒绝,是不是太不给崇祯面子了,素闻那厮极爱面子,要是把人家惹毛可咋整。
是说自己怕老婆可秀秀他已经答应了皇后了!说自己身患内疾嗯,这个倒是可以拖一拖,可以后自己跟小妻子有了孩子,还不一样会露馅。
到时候若是被气急败坏的崇祯治上个欺君之罪就麻烦了!一直到了乾清宫他也没想好如何拒绝面前这一脸认真的崇祯大帝。
“皇上,微臣有事启奏!微臣觉得……觉得微臣配不上公主殿下!昨日贱内草率答应皇后娘娘,微臣觉得十分不妥!求皇上收回成命,微臣必将竭尽所能,辅佐皇上中兴大明!”
正所谓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这崇祯大帝和皇后娘娘突然出此招,意义何在是怕老子丢下大明跑路吗嗯,有可能,若不是因为他,现在京城估计已经被野猪皮占据了吧!
说完刘鸿渐跪在地上心中忐忑的低下头,眼观鼻,鼻观心,等待崇祯大帝的怒吼。
崇祯一时呆住了,眉头微皱,手中的笔也不自觉的掉落在案上。
这个该死的小子,是真的不给朕一点面子呀!亏得朕为此事甚至都做好了跟群臣吵架的打算,也罢,你不想娶,朕还不想嫁呢!都是皇后出的馊主意!
崇祯暗暗掩饰了一下心中的不愉,随即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朕何曾说过要把女儿嫁于你这竖子你在胡说些什么”崇祯大帝佯装吃惊,并怒道。
“嗯纳尼”这还是他认识的那位皇上吗,怎么还赖账
“额,昨晚喝了酒,许你微臣记错了吧!请皇上恕罪!”刘鸿渐只好陪着笑脸说着不是,玛德,什么世道,皇上都开始耍无赖了,真是r了狗了。
“朕让你起来了吗”见刘鸿渐刚赔了不是就想起身,崇祯不由得板着脸说道。
“额……”
“说吧,来找朕什么事”见刘鸿渐一脸吃瘪的样子,崇祯才放下了刚才的不愉。
 
第52章 征兵令(求推荐票)
大殿里因为崇祯的一声叹息陷入沉默。
五军都督府曾统领天下所有兵马,除了天子亲军,包括京营七十二卫,以及地方各卫所,均在五军都督府的节制之下。
而五军都督府则大部分都是所谓与国同休的勋贵老爷们,祖上或许跟随朱重八,跟随朱棣南征北战,立下过汗马功劳。
勋戚们世代承袭祖上传下来的爵位,锦衣玉食不说,还各自都手握重权。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该死的世袭制!同样身为世袭伯爵的刘鸿渐暗骂道。
虽然目前五军都督府已经失去了参政、议政之权,但从五军都督府里随便拉出来一个领导都或是国公、或是侯爵。
即使是伯爵,在明朝也是超品的存在,更何况五军都督府里的各位左右都督也是正一品的大员,而让一个正二品的兵部尚书去搞事儿,想来也真是难为李老头了。
裁撤军户制度就是要断了所有勋贵的财路,如果所有的勋贵团结一致跟崇祯硬刚,再来个清君侧什么的,自己这个始作俑者岂不是要自唱凉凉
看来还是不能莽撞呀!必须先稳住那些杂毛,嗯,有了!刘鸿渐突然想起温水煮青蛙的故事。
“皇上,或许还有折中的方法,既能让朝廷征到足够的兵,也能稳住大明的勋贵们!”
刘鸿渐的意思是既然军户制度一下子取消阻力太大,那就慢慢来,募兵时写明,以十年为限,所有服役满十年的士兵可以不入军籍。
原有的军户不动,然后把军饷开的高高的,做好监察足额发放,想必连饭都没得吃的百姓们入伍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
至于自己那个千户所,不好意思,刘鸿渐肯定是要给自己的兵除去军籍的,自己只征召一个千户所,想必那些勋贵不会加以阻挠。
新征的士兵也必须由兵部老李举荐靠得住的将官训练,避免被那些早已失去祖上善战基因的勋贵们同化。
军队必须牢牢掌握在皇上手里,军队就是皇上的屠刀,而锦衣卫就是鹰眼,目及之处,屠刀所至,必将所有不臣斩于马下。
等到强兵练成,哼哼!
刘鸿渐语速很慢,崇祯也在仔细听着,偶尔眉头微微皱起。
崇祯从政多年,有时只是限于思维的固化想不明白的一些问题,刘鸿渐作为局外人稍加点拨,崇祯马上就恍然大悟。
随即大手一挥,征兵十万,就这么办!
从宫中出来,刘鸿渐直奔兵部与李邦华商议征兵之事,李邦华听了刘鸿渐的计策也是大赞妙极,随即,铺纸磨磨,略微思量,奋笔疾书,少倾两道征兵檄文跃然纸上。
“征兵布告”
“天下倾颓,江河沦丧,外有蛮夷虎视眈眈,内有流寇荼毒百姓,为天下苍生念,奉圣谕,特发布大明征兵诏令,征兵十万,诏令如下:
兵源原户籍需自北直隶以及山东、河南境内,年龄十六以上,三十以下止;
所有兵士月饷纹银一两,米半石,兵士本户免除所有赋税;
兵士服役满十年,可根据兵士意愿或放归原籍,或继续从军;
与子共伍,保家卫国!天地昭昭,佑我大明!
大明崇祯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八。”
另一封征兵檄文自然是万岁山千户所的,由于是从原有军户中征召,为了增加军户们的积极性,除却免除赋税外,所有兵士月饷更是高达一两四钱。
&nb
第53章 成国公(求打赏!)
朱能,明朝初期名将,曾跟随明成祖朱棣南征北战立功无数,累军功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加太子太傅,封成国公,世袭罔替。
自大将朱能起,到明朝末年成国公一脉承袭了十二代到了朱纯臣手里。
朱纯臣的小日子像其他的世袭勋贵一样过得十分舒坦,虽然都督府早已失去参政、议政的权力,但这并不影响都督府的老爷们捞钱。
五军都督府仍掌管着大明上百万军户,当然这只是账面上的数字,大多数的军户早已跑了个屁的。
也不是没有人知道这其中的猫腻,但谁不知道崇祯向来很偏袒这些开国功臣们的后代,且朱纯臣也不是省油灯的灯,敢于弹劾他不法的官员都被他利用各种手段拉下了台。
以至于即使朝廷已经捉襟见肘,也无人管五军都督府这吃力不讨好的的破事。
作为中军都督府的左都督,朱纯臣几乎什么都不用做,每月只下属的孝敬就让朱老头笑开了花。
朱纯臣胸无大志,除了捞钱外,最大的爱好就是买地,在他认为只有土地才是最实在的东西,坑蒙拐骗抢,为了霸占更多的土地无所不用其极,据说这是祖传的。
李邦华来到中军都督府前厅,说出来意后下人去通传,可过了半晌也没见朱纯臣出来,早看不惯这些懒散勋贵作风的李邦华倔脾气一下子就来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