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着AK闯大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行者寒寒
“从去岁八月截止到今三月,西山商合各工坊、店铺、船队共计盈利白银一千八百四十万余两。
新购置商船三十八条,耗银一百五十四万余两,各府县建富明钱庄二十四处,一应建造、招纳以及资金储备,共耗银三百七十五万余两。
目下开在各地的富明钱庄分号已达七十处。
另外便是雇佣工人、匠人、各店铺掌柜、管事、以及船队水手们的工钱,共计耗银四十六万两。
是故这七个月西山商合的毛利润是一千两百六十五万两。”张为先将早已算好的账目报给了刘鸿渐道。
“一千两百六十五万两,这么多……”刘鸿渐抚着下巴若有所思。
他估计是世界上最不称职的ceo了,不称职道不知道名下有多少产业,不知道有多少员工,不知道挣了多少钱,更不知道花了多少钱。
“是啊王爷,不过最近荷兰人犯境,咱们的商船暂出发出海,此后的生意估计会受到影响。”黔国公沐天波解释道。
他此番从云南赶来是专程送滇马来的,虽然不知道刘鸿渐征集滇马做什么,为了避免路途中的损耗,沐天波专门多征集了五十匹。
前几日商船冒着风险自刚解冻的库页岛出发,专程赶往美洲去送这批马匹。
“恩,待本王算算账!”见两人都眼巴巴、笑颜颜地看着他,刘鸿渐自然知道该干嘛。
从怀里摸出手机,叮叮当当的算了两遍,才重又装回了口袋。
“本王刚算了一下,老张、老沐还有老刘,你们三人各可分得白银六十三万两,老蒋和顾家夫子可分得三十一万两,这账没错吧”刘鸿渐看着二人道。
“对着呢,王爷。”辛苦了大半年,终于能拿银子了,二人自然合不拢嘴。
“随后便可去总库房支取,老刘没在这边,老沐你回去时可帮他捎回去,老蒋和顾家的就劳烦老张你给他们带过去了。”刘鸿渐吩咐道。
“是王爷,包在我等身上了。”沐天波拍了胸脯,七个月六十三万两白银,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嗯……这么说那厮竟一次分得六百多万两真是便宜了这小子了!”刘鸿渐不爽的道。
张为先和沐天波当然知道刘鸿渐嘴里的那厮和这小子是指谁,可二人只能心中冒着黑线故作不知的杵在一边。
“得了,没什么事就先去忙吧,过几天府上给老四办满月酒,老沐待吃了酒再回去。”刘鸿渐想了一下道。
二人自无不允正打算离去,可还没走两步就又被喊了回来。
“还有一事得你们两人费点心。”刘鸿渐皱着眉头面色十分凝重。
“本王意欲待时机成熟发行新的货币!”见二人也正襟危坐,刘鸿渐语出惊人的道。
目下大明市面上的银锭也好、银票也罢,都十分的不规范。
先以银锭来说,成色、质量都不稳定,而且兑付困难,百姓出门买东西可不是后世电视剧里那样随便区出口块银子就能付钱。
事实上真实的镜头应该是这样,百姓出门会随身带一把类似钢铰的物件儿,价格商议好后,买家拿出银子,先给店家看成色,而后根据价钱用钢铰将银子切开,而后称重,继而成交。
银票则更不规范了,他本就不是大明的法定的货币,而是各钱庄自己印出来的不记名票据,说白了就是个票根、或者发票。
这也使得各地造假之风盛行,不论是商家交易、还是百姓出行都极为不便。
而富明钱庄成立伊始,刘鸿渐就考虑过这件事,只是当时时机还不成熟。
统一的货币实在是太重要了,只要大明足够强大,大明的货币足够硬通,只要全世界的人都承认大明的货币,那么刘鸿渐就可以以金钱作为武器。
发动一场没有硝烟的货币战争。
……
ps:不行了,有点虚脱,晚安,另再次祝福祖国母亲七十岁生日,也祝愿各位朋友们国庆假期玩得开心。
第790章 信用货币
“发行……货币!”张为先懵了。
这可是杀头的事啊,王爷莫不是再开玩笑
“王爷,私自铸币是株连九族的死罪。”沐天波也被吓得不轻。
“你看你俩这怂样子,本王又不傻,自然是以户部的名义来发行了,虽然现在时机还不够成熟,但铸币的一应器械总得提前准备吧”刘鸿渐没好气的道。
“咱朝廷户部不是有现成的吗就宝钞提举司,不是王爷,铸币是赔本生意,咱们沾不得呀!”张为先一听就急了。
二人都是商界大佬级别的人物,自然知道什么行当挣钱,什么行当亏本。
在张为先看来,这世上稳赔不赚的生意里,铸币就算一个。
大明铸币,以铜钱为例,制造铜钱为全手工,一枚铜钱从铜矿、到成品,工艺繁杂到令人发指,以至于一个成熟的工匠一天也生产不出多少来。
铜矿需要钱、管事的需要钱、一应的工匠也需要钱,但一枚铜钱才值几个钱,忙活一个月制出来的铜钱竟然还不够给成本,这说出来谁信
但事实就是如此,谁叫这时候没有机器呢
而纸币就更坑人了,这要是说起来还得从开国皇帝朱重八说起,朱元璋设立了宝钞提举司专门给大明印钞票。
但是这时候的人也不懂得什么叫通货膨胀,更不知道什么叫一般等价物,便可劲儿印刷。
一开始老朱家还觉得这挺爽,啥时候国库没银子花了,就印钞票,要多少有多少,印出来的纸就能当银子花,想想都美滋滋。
但是好景不长,由于纸币的滥发,导致原本一两银子就能买的东西,若是用纸币就得扛一大麻袋大明宝钞。
老朱家依旧喜滋滋的印着,还用宝钞来赏赐有功劳的官员,甚至用宝钞来给朝廷官员们发工资。
到了最后通过膨胀到买一斗米,需要拉一车宝钞来换,宝钞的公信力彻底丧失,沦为百姓的擦屁股纸,直至一百年后被废止。
但户部的宝钞提举司仍然保留了衙门,甚至于刘鸿渐的老爹还在提举司任着闲差,那是真正的闲差,屁的事儿没有还有薪俸拿。
张为先想来想去都觉得必须断了刘鸿渐搞货币的心思,他们如今可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可不能乱来。
“什么什么啊,提举司的破宝钞本王能看得上吗本王这次是要干票大的!”刘鸿渐摆摆手开始给两人描绘自己设想好的蓝图。
他要发行的货币可不是朱重八那种没有任何信用价值的宝钞,更不是不仅不赚还亏本的铜钱。
大明为什么要以铜来铸币,原因很简单,银子少呗,少到影响到百姓吃穿住行,只好退而求其次的用铜来做一般等价物。
所以铜在大明一直是战略物资,百姓不能私藏,否则要治重罪。
但是铜这东西可不是稀罕物,各地经常有不法者私自造铜钱,毕竟造出来就能当银子话,而且成本要比户部不知低了多少。
刘鸿渐所设想中的货币是要以白银作为支撑的,发行货币的面值必须等于其实际价值。
这实际价值就是以背后等额的白银储备为支撑,发行多少货币就必须有多少的白银储备,基础货币发行量就是投放社会的货币量,就必须有与之等额的白银储备在背后为支撑,否则会发生货币贬值。
说白了世界上的金银是不会变少的,其根本便是遵循着质量守恒定律。
而之所以选择银本位而不是金本位,最大的原因是大明境内的金矿实在太过稀少,而且品位都不高,开采的话基本就是得不偿失。
相比之下白银就要好上许多,而且刘鸿渐知道海外哪儿有银矿来作为补充,他即将去东瀛便是想去一探究竟。
铸币自然要做成圆的,类似于后世的硬币,但以大明目前的工业水平还不足以制造钢芯镀镍亦或是铜镍合金。
于是乎刘鸿渐便想起了袁大头,这种银铜合金,价值一元的银币中,银占八成九分铜占一成一分,正是这样的配比,造就了袁大头很好的延展性和弹性,测吹会使银元各部分发生共振,宛若龙吟。
而且币面的头像和字体还可作为良好的防伪措施,这玩意儿可不是银锭子,随随便便就能造出来,并且银锭子管他是什么样都能花出去。
铸币机械和材料配比就成了这套铸币系统的核心机密,也正因为如此,刘鸿渐才如此慎重的找心腹来秘密进行。
刘鸿渐所要的铸币必须统一规格、统一外观,这势必要要求铸币用的机械硬度要达标,而刘鸿渐来找英国公和黔国公便是为了这铸币用的机械。
这事儿他已经提前跟宋大爷打好了招呼,由军械所来秘密研制,由西山商合负责统筹和批量定制,待技术成熟之时,便是刘鸿渐发力的时候。
反正这玩意儿造出来不往出去花,朝廷不说这是钱,他就屁都不是,也算不得违法。
银元将分为三种,主币一元,辅币为伍角、两角、一角,其中一个银元中含有零点**两白银,再算上火耗算作一两银子。
一圆银币用数无限制,即以一圆银币为无限法偿的本位货币,一银元以上便是纸币,只不过纸币是银元的代表者,或者说兑换券,若没有银元的充分准备和广泛流通,纸币信用亦难确立。
而不论是纸币还是银元,皆以大明国库里的白银储备作为信用。
刘鸿渐将自己从戒指中的书里看来的加上自己的理解说与二人听,可哪儿知废了半天口舌,却吧张为先和沐天波说的一愣一愣的。
“王爷,啥是本位货币,一般等价物又是啥,还有那个……那个信用货币……”张为先一个头两个大。
“不懂不会装懂啊反正按照本王说的去做就是了,此事不能告诉任何人,得了就这样吧!”刘鸿渐打了个哈欠起身来准备送客。
关于银币的设计他也在考虑之中,是用朱重八老爷子的头像来做呢还是用崇祯大叔的头像来做呢
……
ps: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虽然每日为生计奔忙,但相信每位书友心中都蕴藏着对祖国的爱,这份深沉藏在内心深处,平时不足为外人见。
当我们祖国在一步步的崛起、当看到袁隆平爷爷站在领奖台、看到郎平教练与中国女排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国歌,眼睛就情不自禁的湿润了,亦或是内心升腾起的那股子不可名状的感动,这就是我们对祖国的热爱。
为什么我们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们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祖国母亲祝福你,七十岁生日快乐,祝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祝愿所有书友都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爱你,中国。
第791章 一块肥肉
几天后,郡王府给刘家老四办了场风风光光的满月酒宴。
人倒是仍旧不多,刘鸿渐对朝廷里绝大多数官员不感冒,而且他的身份特殊办宴也从来不给朝臣下请柬。
但人虽然不多,可个个都是重量级,当今的天子小朱朱慈烺来了,他没有理由不来,因为刘家老四是他的外甥儿。
崇祯大叔的儿女不多,坤兴是朱慈烺唯一的胞妹,朱慈烺也是好不容易大方了一会,估计前些日子西山商合分红,导致这小子底气很足有点膨胀。
礼单好长一串儿,足足拉了七八车,从珍珠玛瑙到布帛书画,以及外甥儿从满月到成年的衣服他都自己包圆了,用他的话讲,这是心疼妹子,省的以后还要做衣服。
不止是朱慈烺,鲜少出宫的皇后陈氏也一起来到了西山别苑,陈氏见到刘鸿渐竟然还微微福身行了礼,这让刘鸿渐吓了一跳,身体赶紧侧开。
他心里明白,这是陈氏在为先前立储的事表示感激,好在是朱慈烺压根就不在意,这厮还在跟宋应星讨论关于自行车的事儿。
刘鸿渐一个眼色,孙秀秀、杨雪随即走上前去见了礼后将陈氏请到了屋子里,陈氏性子恬静与世无争,三女倒是挺熟识。
周太后限于身份没有过来,但自己亲生女儿也甚是关心,不仅送来了不少的补品,顺带着还从宫里派来了两个熟悉坐月子的宫女。
讲武堂、工学院的同僚自然也都来了,西边坐着一桌子大爷,宋大爷、徐大爷、毕大爷以及梁大爷等坐在一边笑得合不拢嘴,不知在谈些什么。
除此以外,刘鸿渐还专程请来了军械所的一帮老匠人,人数并不多,十几个人,都是为大明工业做出过突出贡献的楷模。
匠人,也即后世的科研工作者,他们不该被忽视。
宴席过后,朱慈烺并没有马上离开,一直等到刘鸿渐送走了所有的宾客,朱慈烺才站了起来,他似乎有点心事重重。
“怎么了皇上,难不成今晚还要在我这儿过夜
那可不成!那晚我可差点被你踢下床!”刘鸿渐开玩笑道。
二人那晚虽然睡在一个床上,但被窝肯定是两床,只是朱慈烺睡觉忒不老实,不仅把自己的被子踢飞了,连刘鸿渐的被子也没了影儿,不止如此,还差点将刘鸿渐给踹地上。
以至于大半夜的刘鸿渐不得不说悄摸的抱着被子去寻老婆睡。
“还说朕呢,你也不是省油的灯,那呼噜打的朕都睡不着!”朱慈烺反驳道。
“呵呵,说吧,什么事儿”刘鸿渐蹭了蹭鼻子岔开了尴尬。
“真的要去东瀛”朱慈烺不能离宫太久,开门见山道。
“那还能有假,船队都已经预备好了,两日后启程。”刘鸿渐随口道,他还倒是小朱良心发现担心他远行危险,是来劝他别去的。
“刘卿,如今大明西北有罗刹陈兵,东南有荷兰挑衅,你若去了东瀛,朕……当如何应对”
哪儿知朱慈烺压根没考虑到刘鸿渐的安危,因为在他眼里,他的刘卿就是无所不能的,南南北北征战数年,身上愣是连块疤都没得。
朱慈烺也很郁闷,将外事全交给刘鸿渐的好处是,他从来不担心大明生战乱,无论是内战还是外敌。
只是事情都有两面性,比如现在,刘鸿渐要去东瀛,而且不知何时回来,大明如今又是这个局势,倘若罗刹、荷兰出了幺蛾子,他又该怎么办
靠兵书尚书李邦华吗
可拉倒吧,自从在讲武堂听了一段时间的课程,朱慈烺对于文人掌兵就再也不感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