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着AK闯大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行者寒寒
更何况这些他父皇留下来的旧臣如果真有本事,大明何至于落到那副田地。
“荷兰的舰队不足为虑,沿岸各负责炮台、水师的将领早已得了命令,只许死守不得贪功冒进,只要你不瞎指挥,荷兰人绝不可能登案。
至于罗刹国,我也已经命令蒙古、东北两个行省增兵西北,而且……嘿嘿!”刘鸿渐说到此竟露出了个蜜汁微笑。
“别忘了,咱大明可是有一副挡箭牌呢!”刘鸿渐得意的道。
“挡箭牌什么挡箭牌,朕怎么不知道”朱慈烺皱眉想了一下也没闹明白刘鸿渐所说的挡箭牌是什么。
“笨!察哈尔啊!唉,你这样可不行,以后少留恋女人的肚皮,没事去讲武堂转转,学学什么叫战略缓冲!”刘鸿渐不满的道。
当初他私自卖给察哈尔汗国火枪甚至手榴弹,可不是为了让察哈尔汗国强大起来,事实上游牧民族永远改不了他的尿性。
除非大明自己强大到让游牧民族恐惧,否则早晚便会露出獠牙。
刘鸿渐之所以卖给察哈尔汗国火器,主要还是因为罗刹国。
早在签订厄尔口合约之时,刘鸿渐就知道大明语罗刹国早晚还有一战。
而察哈尔汗国就夹在大明的蒙古、新疆、北海与罗刹国中间,虽然罗刹国在更北方与大明有接壤的部分,但北海城有王元霸重兵驻扎。
而且汉人的城哪里有盟古人的城好攻
如果罗刹人不傻,自然不会放弃察哈尔这块肥肉,毕竟察哈尔与罗刹国相比还是太弱了。
“察哈尔,他不是大明的盟友吗朕记得,你与察哈尔汗国的宰相交情匪浅呢!”朱慈烺还是有些不理解。
“屁的交情,国与国之间哪里有什么交情,我如果是个乞丐,你看他这交情值几个钱”刘鸿渐恨铁不成钢。
这锅还是得儒家来背,将礼仪深入到了读书人的骨髓,到了哪儿都讲个礼数。
“再说了,又不是咱大明去打,察哈尔汗国即便想怪罪,也怪不到咱们大明不是,咱可是支援了他们不少的‘先进’火器呢!”刘鸿渐不爽的道。
“那如果罗刹人先攻击了察哈尔汗国,朕需要出兵支援吗”朱慈烺一点也不生气,他知道自己笨,但他脾气好,善于不懂就问。
“当然不能出兵!”刘鸿渐十分坚定的道。
“额,为什么察哈尔汗国如果被击败,最后大明不仍旧要陷入战火吗”
“呵呵,因为我也想吃这块肥肉!”
……
ps:感谢投月票、推荐票的诸位朋友。
第792章 扬帆东瀛
也不怪朱慈烺如此,他几乎跟他老爹一样,从小就没怎么受过正统的宫廷教育。
哦似乎也不能这么说,朱慈烺先前受儒家思想的浸染倒是挺深,只不过他还没来得及接触兵法、接触战事,崇祯大叔就撑不下去了。
以察哈尔汗国的国力肯定打不过罗刹,但有大明提供的火器支援,撑几个月想来不是什么大问题。
而且现在战事还没开始,刘鸿渐计划去东瀛也只是去探探那边的情况,想来三两个月就能回来。
“刘卿的意思是……嘿嘿!”朱慈烺一听这话瞬间跟打了鸡血似的。
“恩,孺子可教也!”旁边也没外人,刘鸿渐嘚瑟道。
“可是如果到时察哈尔人来请援的话,朕如何应对”朱慈烺丝毫不以为意,而是继续问道。
“往我身上推就成了,你啊,明儿我就得去趟讲武堂,找严教谕专程去宫里给你授课,这样下去可不行。”刘鸿渐白了一眼朱慈烺道。
满月宴结束的第三天夜晚,与家人作别的刘鸿渐便踏上了去往东瀛的商船。
由于大明目前紧张的局势,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除了朱慈烺与顾佳等少数几人知道外,连朝臣都不清楚刘鸿渐的动向。
甚至刘鸿渐还特意将船队出发的时间选在了晚上。
船队向东过渤海湾、辽东湾一路上有惊无险,仅十余日便到达朝鲜海峡,按照既定计划,再有两日便可抵达此行的目的地——长崎。
只是还没到达长崎,刘鸿渐便时不时的看到一些中小型的东瀛船只飘在海上,这让他很诧异。
要知道日本在几年前便已经颁布的锁国令,也正因为如此,大明与日本的贸易几近中断。
还是到了后来德川幕府慢慢发现,日本本土资源匮乏,如果不跟中国做生意,根本无法正常生活,才敲定了长崎作为与大明商人贸易的地方。
而且德川家还长了个心眼儿,在大明以外还增加了荷兰国作为贸易国,一来是两相比较不至于被坑,二来荷兰国也是日本老资格的贸易伙伴——日本战国时期不少火枪便是从欧罗巴人手里买到的。
这里要说一下,在火枪的使用时间上,日本其实并不比大明晚,大明前期自弗朗机人手中山寨出了弗朗机火炮,而日本则山寨出了弗朗机火枪。
日本战国三杰之一的武田信宏手下就有一支弗朗机火枪队。
“老吴,东瀛不是已经锁国了吗何以这外头还有真多的东瀛渔船”刘鸿渐问向一边正拿着望远镜朝长崎方向眺望的船队管事吴运忠。
吴运忠四十岁上下,一直负责西山商合与东瀛的贸易,其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东瀛语,而且对东瀛那边的贸易也是门儿清。
“王爷,倭人也要吃鱼呀!”吴运忠放下望远镜笑了笑道。
“也对,不过到了长崎可不能再这么叫了,得叫老爷,莫忘了我的身份!”刘鸿渐道。
是啊,倭人要吃鱼,那肯定就得有人出海打渔,这习惯不仅锁国令禁不了,就连后世的联合国海洋公约都管不了。
鼎鼎大名的海豚湾便是记录倭人违反国际法偷猎海豚的罪状,更有甚者为了满足倭人喜欢吃鲸鱼的欲求,后世的倭人竟然大张旗鼓的以科研的名义捕杀鲸鱼。
乃至于一年要捕杀上千头,即使是科研哪里用得着每年都研究一千多头鲸鱼,其无耻程度可见一斑。
刘鸿渐此行是以西山商合少东家的身份去的,西山商合在日本有好几个合作伙伴,例如田川家、千叶家等等。
只是刘鸿渐的十二艘大型商船上只有一艘装了些茶叶,其余十一艘除却必要的补给外,只装了一样东西——人。
十一艘大型商船共装了三千三百多人,这其中包括北洋水师的千余水师精锐、禁卫军的千余猛人、以及刘鸿渐的千余亲卫营。
只不过由于即将在长期靠岸,各船甲板上只有水手在晃悠,其余所有人都在货船巨大的船舱里藏着,当然,这水手也不是普通的水手。
“哎老吴,我见这些渔船怎么桅杆上都悬挂着一个盆儿呢”刘鸿渐指着前方一艘中型的日本渔船道。
“呵呵,大人,那艘船是川田丸号,船主我认识,至于他们穿上的盆儿
嘿嘿,王爷,其实里头装的是屎尿!”吴运忠凑近刘鸿渐神秘的道。
日本的船大多喜欢叫什么什么丸,而丸在江户时代译为粪球、尿、大便,这就要说起日本人当时奇怪的信仰。
大明时期,东南沿海的渔船出海为了祈求平安必祭拜妈祖,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仰的神祗。
但是此时的日本不同,东瀛人信仰天狗,并认为屎尿可以驱邪,以至于每艘东瀛渔船的桅杆上都挂着个尿盆儿。
尿盆儿里头盛着屎尿,待遇风浪以及其他不祥灾祸时,倭人便将屎尿往天上泼,以求吓走污秽。
“噗——这些倭人可真是……”听了吴运忠的解释,刘鸿渐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倭人果然与众不同、别出心裁,与后世他阅览无数的日本电影的倭人一样,玩出新境界。
船队与川田丸号擦肩而过,甚至老吴还隔海与川田丸号的船主打了声招呼。
又过了两个时辰,船队几乎都已经可以看到海岸线了,刘鸿渐突然又惴惴不安起来。
虽然此番准备充足,但以前他去陌生地方,哪次不是带着数万大军,前呼后拥的过去溜达,征战数年身上没有伤疤不是没有原因的。
可这次限于身份,只带了三千来人,不止如此,按照计划,这些人自然是不可登陆的,至少翻脸之前德川幕府不可能同意,所以这些打手还必须与船队一起停泊在长崎的港口。
“老吴,有把握躲过倭人的检查吗”刘鸿渐小声的问向吴运忠。
“放心吧老爷,那港口负责督查的天野我认识,咱西山商合与他家还做着生意,此人贪财,属下有把握对付。
老爷上了岸勿需多言,且看属下的吧!”
……
第793章 田川家
待船队靠了岸,自有倭人衙役来负责清点船上货物。
即便东瀛如今已经锁国,而且主要财政收入也不指望海外贸易,但关税还是要收的。
只见吴运忠上前便拦住了想要登船清查的倭人,并从腰间掏出一块牌子,那些倭人一见这块牌子立马便换了脸色。
少倾,一个倭人官员模样的中年人走来,与吴运忠客套了一番后,便跟着吴运忠登上了刘鸿渐所在的大船。
“与天野君介绍一下,这位是我们西山商合的少东家刘能,少爷平生喜欢游历,此番到长崎也是过来游玩。”吴运忠以一口流利的日语对天野未裕道。
而刘能则是刘鸿渐的御用代号,是刘鸿渐专门交代了吴运忠的,他觉得这个代号十分的喜庆和吉利。
天野未裕上下打量了刘鸿渐一下,对刘鸿渐报以微笑,并对吴运忠嘀咕了几句,便低头进了船舱。
“老爷,他说他听闻在大明有个王爷也姓刘,是个英雄人物,属下没敢跟他说明,只说您与安国郡王并无干系。”
西山商合对外的话事人一直都是英国公张为先和黔国公沐天波,只有少数朝廷官员知道西山商合的底细。
只不过安国郡王的名头能传到日本,这倒是让刘鸿渐十分的意外。
吴运忠与刘鸿渐稍作解释后便跟着天野未裕一起进了船舱。
船舱内罗列的整整齐齐的几乎全是茶叶,天野未裕还抓了一把茶叶闻了闻,大声称赞这茶叶的品质好。
吴运忠自然会意,马上令手下装了一袋子便要送给天野,并随手附送出一张两千两的银票,生成少爷刘能等不及了要登岸游玩,后头的船上也全是茶叶,想让天野通融一下,直接缴纳关税好省些时间。
银票的票根自然是西山商合,东瀛的西山商合分号就开在长崎,而西山商合的信用自然没得说,只要拿着银票便能立即对付白银。
天野贪婪的看了一眼,丝毫不客气的将银票塞入囊中,而后拍胸脯说没问题,毕竟二人也算是老相识。
于是乎船队就这么通过了倭人的督查,甚至天野为了回报,还专门在港口内划出了一小片区域,而后刘鸿渐便带着二三十个随从大摇大摆的踏上了倭人的土地。
“老吴,这些倭人的发型可真丑!”刘鸿渐见到天野时便想说了,只不过当时不太方便。
倭人的发型可与后世天差地别,尤其是男人。
男人的发型倒是与螨清略有相似,脑门上头半边是光的,一直到头顶,而后两鬓留着不长的头发,脑门后大多数绑上一个小辫子。
这种发型在后世的中国也不少见,但那全是因为这些国人工作太过辛劳,以至于发际线后移,头顶的头发也掉光了,这种发型在中国有个特有的名词——地中海。
“老爷,倭人一向如此,粗鄙不堪,粗鄙不堪。”吴运忠摇了摇头道,他与倭人打交道多了,自然见怪不怪。
一路上刘鸿渐算是见识了倭人的贫穷,起码东瀛的普通百姓是真的穷,不仅个个面黄肌瘦营养不良,身上的衣服也破烂的犹如大明街边的乞丐。
刘鸿渐没心思观光,一行人便跟着吴运忠直接去了长崎的田川家。
西山商合与田川家的贸易其实是近两年才开始的,这还是有小老弟郑森的牵线搭桥,因为田川家的话事人便是郑森的胞弟田川七左卫门。
左卫门这名字兴许大伙儿都听过,字如其义,字面意思就是门边的守卫,但这名字可不是随便人都能取的。
因为这名字守卫的门是天皇的,只有最忠勇的武士才有资格受封,当然如果你有个有本事的老爹,或者有强硬的关系,这一切都不重要。
郑芝龙就很有本事,倒不是说他本人本事大,而是他干爹有本事,李旦乃是战国时期东瀛数一数二的大海商。
战国末期,德川家与另外的两家诸侯打得死去活来,郑芝龙的干爹李旦以庞大的资金助力德川家取得了胜利。
作为回报李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独揽东瀛的海洋贸易,直至李旦病故,老郑接班,饶是如此郑家在长崎还是有着相当的影响力。
之所以郑森的亲弟弟不姓郑而姓田川,也是无奈之举。
德川家对郑家并不放心,郑森为了那边的贸易不得已做了妥协,将郑森的弟弟过继道了郑森母亲的娘家——田川家。
饶是如此,德川家依旧不允许七左卫门回大明。
七左卫门十五岁时,郑芝龙再次派人致信请田川氏母子来大明与家人团聚,田川氏十分高兴并准备启程,但又遭日方阻挠,经田川氏据理力争,日方以田川氏若欲到中国,其次子七左卫门须留在日本为条件方许成行,企图以母子难以割舍之情,迫使田川氏放弃来中国的念头。
但田川氏权衡利弊,想起丈夫及儿子的事业尚在开辟之际,需她伏侍晨昏,在不能求全的情况下,以大局为重,忍痛割爱,只身来中国。
临行时,她珠泪满腮,再三叮嘱与外祖父生活的七左卫门叮咛:“呜呼,吾终舍儿矣!吾怜儿父及儿兄,亦怜儿,当岁以金若干托商船寄儿。呜呼,吾终舍儿矣!虽然,儿勿忘儿父及儿兄,又勿忘今儿母所去之中国。”
也正是因为母亲田川氏的教诲,田川七左卫门虽然终生都没有回到大明,但心中一直念着大明、念着隔海相望的兄长郑森。
七左卫门后来便一直担任着郑氏家族在日本的代表,从事中日贸易。
在一官党的势力中,郑芝龙是规划其为贸易线上日方分部的主持人,当田川氏殉节与郑成功起兵抗清消息传到日本时,“七左卫门诣扛户,请赴明戮力成功,灭清以报仇”,并多次致书兄长成功,要求回国参加抗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