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扛着AK闯大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行者寒寒

    “放箭!”

    咻咻——咻——

    北城一千余弓弩手一千支箭羽瞬间覆盖了城墙下数十米的区域,刚跑到城墙便的耿仲明部迎头吃了一拨箭羽,百十个被射中要害的士兵倒下。

    咻——咻咻,第二波箭羽接踵而至,但有了刚才的教训,城下的盾牌兵早已护住了要害,效果明显差了许多。

    片刻间云梯便搭在了城墙上,而耿仲明部的弓弩手也开始朝着城上散射,但城墙上的士兵居高临下紧贴城墙,大多数箭羽都射了空。

    唯有几个努力想用长木撬翻云梯的士兵中了箭,但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城下的弓弩手主要便是提供远程压制,辅助步兵登城。

    而阎应元肯定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敌军安然爬上梯子,除却弓弩外,他还从黄得功那边淘来几百跟老式的三眼火铳。

    这玩意虽然古老到比他爷爷的爷爷的年龄还大,但若要论质量比工部目前配发的火绳枪还好使。

    事实上明末时边关将士已经基本放弃使用工部制造的火绳枪,原因是明末近百年火枪工艺不仅没有进步,反而每况愈下。

    由于贪官克扣、工匠没有统一标准,后期生产出的火绳枪威力小、炸膛率高,频繁的炸膛死掉的人比敌人杀的还多,还不如大刀长矛来的安全。

    但三眼火铳不一样,这玩意的枪管就是铁榔头,厚实的一批,根本不存在炸膛的问题,而且还能三连发,射的还是散弹,一射一大片。

    砰——砰砰——

    数百根铁榔头似的三眼铳朝着只有数米远的耿仲明军开火,四处喷洒的散弹片瞬间让城下哀嚎连天。

    耿仲明根本没有想到守军竟然还有这等大(老)杀(古)器(董),这玩意不是只有关宁骑兵才用的吗

    这世上有一种人生来便有某种能力超越常人,在守城上,阎应元便是如此。

    三眼火铳,乃是明朝开国皇帝朱重八时期发明出的物件,谁能想到将近三百年过去了,他的子孙还在用这玩意抗击鞑子。

    三眼铳只是两轮攻击,正面城墙的士兵便有点承受不住的退了下来。

    &n




第229章 前屯殉难(四)
    前屯城城墙下,耿仲明部在丢下两千余尸体后终于支撑不下去,任凭耿仲明的督战队如何砍杀,所有士兵皆如丧家之犬般向阵后跑去。

    “大明必胜!”城墙上的士兵见敌军败退皆是兴奋的大吼。

    将近一个时辰高强度的战斗,紧绷的神经在看到敌军退却后终于松懈下来,士兵们各自抱着身边的袍泽庆祝他们活了下来。

    只有阎应元、陈明遇脸上没有任何的兴奋,因为他们知道,这才是刚刚开始。

    “怀顺王,这就是你所说的百战百胜的雄狮无能!”

    建奴中军大帐中年纪最大的代善还未发言,阿济格就先忍不住了。

    “十二叔,你这话说的可就不妥当了,这前屯守将可是伪明那边大杀神的得力干将,去岁就连十五叔……”

    豪格私下与耿仲明关系不赖,二人还曾一起远征朝鲜,一起玩过朝鲜女人,如今老耿被埋汰他自然不乐意。

    “住嘴!你这个浑人!竟敢帮着外人顶撞我!”

    阿济格与多尔衮和多铎乃是同母胞兄弟,多铎的死是阿济格和多尔衮永远的痛,二人立誓要为多铎报仇。

    “哼!得了吧阿济格,你虽然是叔叔辈,但本王可不惧你!你口口声声的外人外人,没有老耿,谁帮你解下铁山之围”

    豪格冷笑道,他是黄太鸡长子,这大清的帝位本该是他来坐,但却落入多尔衮的阴谋,以至于豪格一直跟多尔衮三兄弟不对付。

    十多年前,阿济格与二贝勒阿敏一同攻打朝鲜王朝时在铁山被围,耿仲明率部拼死把阿济格救出,但阿济格非但不心存感激,反而依此为辱。

    “放肆!”阿济格大怒。

    “好了好了,大战在即,你二人年纪也不小了,因为这点事伤了和气成何体统”代善见二人有升级为武斗的趋势赶忙出言相劝。

    这叔侄俩,完全没有一丁点叔侄的样子,阿济格虽然是叔叔,但却只比豪格大四岁,二人的性格倒是很相似,一如既往的粗暴。

    这也是为何大军出征选代善和阿巴泰作为统帅的原因,豪格跟代善是一路,而阿巴泰与多尔衮私交甚好。

    为了平衡各方关系,多尔衮只得略作妥协,豪格和阿济格作为猛将冲锋厮杀没有任何问题,但如果真的让二人统领三军,大清离亡国就不远了。

    阿济格冷哼一声不再多言,而豪格干脆拉着耿仲明出了大帐,他倒是够意思,这样可以直接避免耿仲明受人奚落。

    “接下来谁去应战”阿巴泰沉声道,说完还瞅了一眼站在大帐末尾的智顺王尚可喜,意思不言而喻。

    如今大军虽然已经到达前屯城,但大多数辎重,甚至包括大清仿制的红衣大炮,皆还在后面慢悠悠的拉着。

    没办法红衣大炮重达数千斤,想从盛京一路拉到山海关估计还得好几天,倒是轻便许多的弗朗机炮听哨骑说明日便可到达。

    智顺王尚可喜心里一万只羊驼奔腾不息,耿仲明用自己的完败证明了守将的强悍,耿仲明的部下战力如何,他又岂能不知

    老耿都扛不住,喊他又有何用何不等到明日弗朗机炮拉过来了再战

    但这话不能他来说,虽然他也算是个王,但那是在汉军这边。

    自从黄太鸡死后,他们这些汉臣降将在大清的地位每况愈下,再也不如当年投降时黄太鸡亲迎三十里般的客气了。

    去年恭顺王老孔的死,更是让尚可喜心中大骇。

    建奴三顺王,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智顺王尚可喜,三人都曾是皮岛猛人毛文龙的部下,私教甚好,甚至连投降建奴都是挨个来的。

    老孔先降了过去试试水,发现黄太鸡对他还不赖,便又劝降了老耿,老耿来到这边也整了个亲王当,作为报酬老耿又招降了老尚。

    有了前面两个老(山)哥(炮)淌水,老尚当时其实早就像降过去了,毛帅死了后,他们这些旧将便成了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鸡肋。

    于是尚可喜半推半就也认了黄太鸡当新主子,三个兵油子带着一群兵油子



第230章 前屯殉难(五)
    尚可喜的士兵果然‘纪律严明’,十分彻底的落实了他的命令。

    扛着盾牌的士兵只顾慢悠悠望着城头,看到有人往下砸石头便远远的躲开。

    弓箭手更是惜命如金,站在大老远便开始放箭,结果箭羽压根就没射到城墙上。

    这些人虽然手脚不怎么利索,但口号喊的哇哇的,尚可喜预留的大批督战队恰好挡住了部分攻城的场面,致使大后方的满蒙汉联军以为尚可喜在跟守将玩儿命。

    城墙上的阎应元也是傻了眼,这特么什么鬼

    你们不是来攻城的吗倒是上啊

    云梯不是在城墙下吗盾牌兵你们干啥呢晃晃悠悠的,赶紧过来受死啊

    还有弓箭手,站那么远,本将军如何射你

    不止阎应元,城墙上的士兵也是第一次见如此攻城的士兵,几个搬着石头的士兵甚至不知道石头应该往哪砸。

    这些家伙躲的老远,根本砸不着!

    就这么僵持了不到半个时辰,天色暗下,尚可喜从一具尸体上沾了一把血往脸上抹了抹,鸣金收了兵。

    他的士兵都累坏了,倒不是身体累,你试试扯着嗓子喊一个钟头,还是拼了老命似的喊,竭嘶底里就是这么个样子了吧。

    本来以为还要再来一场艰难的守城战,结果是这么个虎头蛇尾的场面,这倒是让城上的诸多士兵略微对鞑子军产生了轻视感。

    不少士兵觉得鞑子军也不过如此,心中的压力仿佛小了不少。

    即使所有的士兵这么想,阎应元也不会被这些表象所迷惑,但至少这些士兵能略微放下紧绷的神经,倒是让阎应元也放心不少。

    如果所有的士兵情绪不能放松,紧绷着的神经很容易因为一个微乎其微的情况导致炸营。

    这在古代战场实在是很常见,特别是战场经验不足的部队,在面临压力时一点风吹草动都能让他们崩溃,草木皆兵、四面楚歌就是这个意思。

    “拱辰,你去城下照看下百姓们,务必让每个百姓都有粥喝!”阎应元对刚从边城赶过来的陈明遇说。

    阎应元看了看陈明遇统计过的伤亡,半个下午的激战城上守军战死两百余,伤四百余,看看城下的一片尸首,起码得有两千。

    这个伤亡还算可以接受,但这还不够,城外有十几万大军,他要以有限的兵力尽可能拖住和消耗鞑子,给身后的山海关争取时间,给大明争取时间。

    一个帝国的荣耀,定是由鲜血铺就,总是要有人牺牲的……

    阎应元看着城墙上正在狼吞虎咽吃着饭的辽东兵,火光下,映照着一个个年轻的脸庞,劫后余生让他们即使是吃着粗糙的军粮也格外开心。

    “将士们,今天诸位的表现,无愧于你们身上所穿的军装,更无愧于朝廷、无愧于圣上。

    你们的勇气足以称得上是大明的天雄军,本人身为帝国男爵、山海关参将以拥有尔等不屈的猛士为荣!

    但是,这还不够!

    建虏大军来袭,我们必须为身后的黄总督、为大明争取时间,三天!我们需要在此坚守三天!

    三天后山海关的黄总督将派军来支援营救我等,但是在此之前,我们必须拖住城外的狗z种,让他们看看到底谁是孬种!

    你们有信心吗”

    作为一个儒将,阎应元几乎很少爆粗话,但这里是边城,跟这些辽东汉子讲之乎者也只会让他们感觉疏远,反而骂几句粗话让他们格外的舒服。

    “干死城外的杂z!”一个满脸大胡子的士兵吼道。

    “老子啥时候怕过干t娘的!”

    “阎将军放心,有您在,我们心里踏实,绝对不会给您丢脸!”

    守城的都



第231章 前屯殉难(六)
    从前屯城城墙上向远处的建虏大营看去,绵延数里的敌军营盘亮起无数火把,如果是第一次上战场,估计只看到这阵势便会被吓的两股颤颤了。

    此刻城墙上站着的两千民壮就是这个状态。

    陈明遇给百姓发放军粮时,每人均是热粥一碗、杂粮窝头一个,但这仅仅是够百姓们果腹,古时的人有多能吃,没看过史书的说出来也不会相信。

    即使是如今干体力活的建筑工人,也顶不上那时人一半的饭量。

    一来那时百姓吃不着肉食,必须吃更多的食物补充蛋白质。

    二来古时都是粗粮,粗的不能再粗的那种,与如今的各种精米、精面、大鱼大肉相差太远,也必须以量充质。

    去动物园看过大熊猫的,应该都有印象,大熊猫似乎不是在睡觉,就是抱着竹子啃个不停。

    它们几乎一天吃掉的竹子接近其体重的百分之四十。

    原因无他,也是以量充质,好在吃粗粮有一个好处,不用担心便秘。

    古人的肠胃都超级棒,不像后世,大多数人是为了减肥和改善肠胃才去专门吃粗粮。

    我次奥,跑题了!

    陈明遇强调,想吃的更多更饱,没问题!但是需要干活。

    于是乎不消多大会儿,城墙上便征集整整两千吃货民壮。

    “陈大人应该跟你们都说过了,不要怕,没有太大的危险,只是切记,莫要喧哗!”阎应元再次小声叮咛这些民壮。

    交代好了一切,按照之前的指示,民壮们五人为一组,每组两条绳子,一根绳子捆住一个民壮的腰部把其卸到城墙外。

    而另一条绳子则系着一个大竹筐,民壮的任务便是捡拾白天守城时扔下的石块、箭羽。

    这些都是消耗品,而且是必需品,没有了这些东西,守城的士兵只能与敌军白刃战。

    由于不能呼喊,城墙下的民壮把竹筐装满只得用力甩一甩绳子,城墙上的四个汉子得到信号,用力把石块、箭羽拉扯到城墙上。

    不时有竹筐因为失去平衡而翻倒,下落的石块砸伤了城下的民壮,但是没有一个人叫出声。

    惊动了远处的建虏,城下的民壮担心,他们根本来不及被拉上城墙便会死于建虏刀下。

    受伤的民壮被无声无息的拉上城墙,替换而下的民壮马上被卸了下去……

    月光微弱到五步之外不能视物,即使前屯城被建虏重重包围,没有人知道,烈风呼啸中,永不言弃的明人在做着怎样的努力。

    一直干到后半夜,直到城下的民壮几乎清空了交战双方所有的箭羽以及石块,阎应元才命令把人拉上了城墙。

    但这还不够,他想守的更久,所以他必须做的更多。

    阎应元筹集了全城所有的木桶等器皿,全部民壮皆到城中的三口水井去取水,取来的水顺着城墙往下倒。

    北境极低的温度下,水还未流到城下便结了冰,开始是薄薄的一层,两千民壮的不断浇筑下,冰层也不断的加厚。

    这是个极其耗费体力的活儿,甚至干到后来,阎应元见不少民壮有些脱力,马上命人取来热腾腾的窝头。

    关乎自己和全城人性命的事,民壮们也都很争气,甚至不少民壮左手抓着窝头,右手提着水桶边干边吃。

    阎应元和陈明遇一直负责在城墙上督导,如果说真的有人神经一直从早绷到晚的话,这二人不遑多让。

    “二位大人,天都快要亮了,大人们下去休息会儿吧,不然大人的身体怎么受得住




第232章 前屯殉难(七)
    驻扎在营盘最边上的耿仲明最先被惊动,来的士兵一脸惊恐的不知如何解释,只是指着前屯城的城墙让耿仲明看。
1...6566676869...32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