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钉子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青史尽成灰
张恪的话在百姓们的耳边响起,他们终于害怕了,有的胆小的干脆蹲在地上哇哇大哭,还有些年轻人不服不忿。
“灭九族就灭,老子就剩下一个了,脑袋掉了碗大疤,有本事就杀吧!”
“臭小子,闭嘴,你想找死啊!”
从难民的队伍里颤颤哆嗦走出一个老者,四五十岁的样子,在他的身边还有一个矮小的少年,身形很单薄,紧紧依偎着老者,寸步不离。
“学生是万历二十五年的举人,叫熊若光,拜见大人!”
还是个举人!
这可是不折不扣的士人阶层,已经有做官的资格了,就算不当官,有了举人功名,就能免去赋税徭役。会有无数人争着抢着把田地奉上,记在他们的名下,美其名曰投献!
“熊举人。既然有功名在身,为什么如此狼狈?”
熊若光苦笑了一声,摇头叹道:“学生本是沈阳人,老奴攻陷沈阳,学生带着小儿……”说到这里,顿了一下,继续道:“一家人就我们父子逃了出来,家里全都被焚烧一空,财产一无所有,一路逃到了广宁。空有举人功名。可是无人承认,要不是朝廷不时发下赈济的粮食,我们只怕就饿死了!”
熊若光说着眼圈发红,身旁的少年也垂首哭泣。
王化贞叹道:“唉,熊举人你也别怪朝廷,一团乱麻,不少当官的都没法安置。这样吧,本官会安排人核实一下,若真有举人功名。巡抚衙门正好缺少人手,你来当个书吏吧!”
书吏不是什么正式编制,可是架不住跟着巡抚大人啊,只要能讨得大人欢心。就有一步登天的机会,熊若光也算是交了好运。
老头拉着少年的手,慈祥地拍着,低声说道:“别哭了。咱们转运了!”少年微微点头,可还是一语不发。
张恪说道:“熊举人,既然你有功名在身。也是明事理的,把眼前的事情说清楚,难民为何会和当地百姓冲突?”
熊若光一听,急忙躬身施礼。
“大人,此事不怪难民,全是榆树村百姓宁顽不灵!”
“胡说!”常四爷急急忙忙跑过来,气愤地说道:“青天大老爷,您可别听他胡说八道!”
熊若光哼了一声,冷笑道:“我问你,榆树村的田地都是谁的?”
“这,自然是我们的!”
“哼,真有脸说,村子的田地九成都是徐老爷的,他说了,要把田租给难民,你们却霸占着不退,你说到底是谁的错?”
一提到徐老爷,村民们都脸色凝重,常四爷更是嘴唇哆嗦,显然有些心虚,又有些不甘。
“徐老爷也不能不讲道理,我们给他们家种了几十年的地,凭什么把我们都赶走,土地给一帮外来人,这公平吗?”
他这么一说,点燃了火药桶,难民们气得破口大骂。
“谁是外来人,老子祖祖辈辈都在辽东,都吃大明的饭!朝廷没出息,把辽沈丢了,俺们才逃过来的,凭什么不让租田,还让不让人活了!”
“都闭嘴!”
张恪猛地抽出腰刀,厉声说道:“谁再吵嚷,就地正法!”
这下子把两边的百姓吓得一缩脖子,不敢说话了。
“熊举人,你能说说徐老爷是怎么答应把田租给你们的?”
熊若光说道:“启禀大人,学生和大家伙一起逃难过来,谁都想找条活路,听说徐老爷在广宁是大户,田地众多,学生就代表着大家伙,几次去求他。半个月前,徐老爷总算是松口了,他同意按照六成田租,把榆树村的田都租给我们。徐老爷还说,村里民风剽悍,欠了他好多银子不还,让我们自己动手,把田拿过来。”
说到这里,熊若光仰天长叹:“学生在沈阳的时候,不过收取三成地租而已,到了广宁,竟然变成了六成,还要抢夺田地。可是没有办法啊,朝廷给的粮食越来越少,要是没有田地,不知道会饿死多少人呢!”
熊若光说完,不少难民都流下了眼泪,他们要的不多,就是活下去而已!哪怕把大半收入都给了地主也无所谓!
张恪转头看着榆树村的百姓,说道:“那个徐老爷和你们怎么说,你们是不是欠了银子?”
常四爷他们默默低下了头,张恪冷笑道:“怎么不说话了,甘心让出田地了?”
“不!大老爷,地是我们的命根子,可不能拿走啊!”常四爷情急之下,滔滔不断,把经过也说了一遍。
原来去年大旱,榆树村全都歉收,原本三成五的田租,大家只交了一半。本来还想着今年老天开恩,有个丰收年景,好把欠的租子还了,谁都不想拿喜儿抵债不是!
可是刚刚到了五六月份,徐老爷就派人来通知他们,一个月之内交齐拖欠的租子,不然就收回田地。
大家伙都种了几十年,根本不信徐老爷会强制收回去,结果等来等去,就等来了一帮难民,来抢他们田地。
双方都把情况说完了。眼巴眼望看着张恪,希望青天大老爷能给个裁决,到底田地归谁,几千口人的性命就系在一念之间,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哈哈哈!”张恪笑了几声,突然问道:“你们以为弄到了如今,是谁的错误!”
“当然是他们!”熊若光和常四爷同时伸出了手指头,毫不客气指向了对方,两边的人又开始大眼瞪小眼。
“你们就没有看出来,这是一招驱虎吞狼的计策。你们都被骗了!”
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张恪瞬间抓到了双方的关键,把西洋镜戳穿。
在背后操纵双方的争斗的就是那个徐老爷!
无数难民涌到辽西,人多地少,坐拥大量田地的地主就看到了发财的机会。难民们一无所有,急需安家,哪怕再苛刻的条件也要接受……才有了六成田租的天价!
要知道在北方很少有超过五成田租的。
有了难民这样的廉价劳动力,原本的佃户就成了眼中钉肉中刺。徐老爷就采用逼债的方式,逼着他们放弃土地。接着怂恿难民抢夺土地,双方撕破脸皮,徐老爷却坐收渔翁之利,端得好手段!
王化贞也想明白了关键。他气得怒火中烧,脑门上的包又大了好几分!
“混账!为了一己之私,竟然挑动百姓争斗,他是想天下大乱吗!无耻。真无耻。”王化贞对着褚海天大声说道:“你马上调两百精兵,去把什么狗屁徐老爷抓来,我要亲自审他!”
“遵命!”
褚海天转身离去。两边的百姓也都傻眼了,张恪向他们解释了一下缘由,大家伙恍然大悟,顿时气得咬牙切齿,姓徐的简直太不是东西,大家都被他耍了。
这些天械斗双方都死了人,这笔账全都该记在徐老爷的头上。
“青天大老爷,您可要给我做主啊!”
张恪点点头,笑道:“眼下有件比处置徐老爷还重要的事情,要咱们一起商量。你们说说,田地该怎么处理?到底租给谁?”
熊若光眉头紧锁,实际上作为一个老牌地主,他也隐约猜到了徐老爷的打算。可是由不得他们选择,要是没有田地,不饿死也会冻死。
即便是冒险进关,一样生路渺茫,说不定半路途中就没了性命。
“大人,恕学生直言,徐老爷的做法虽然卑鄙,可是眼下情况如此,他手里有田地,我们都要仰仗着他,自然,自然就该价高者得!”
常四爷一听,顿时翻了白眼,怒道:“我们这么多年,都是三成五,凭什么变成六成?再说了,朝廷徭役赋税不断,你们以为交了六成,就能剩下四成?当官的有那么好心!”
常四爷脱口而出,一想到张恪和王化贞都是当官的,打击面太广,老头吓得一吐舌头。
张恪倒是没在乎他的不敬之意,反而语重心长说道:“田地就这么多,给你们他们饿死,给他们你们饿死,要是一方一半,搞不好全都饿死!”
王化贞也叹道:“手心手背都是肉,本官看看,能不能再找出土地。”
“世伯,多了一倍人口,百姓争地,士绅地主借机哄抬地租,敲骨吸髓,不只是榆树村一地,怕是各地皆然。”
张恪说着,突然对着两边的百姓笑道:“乡亲们,听懂了吗,地主是吃定你们了。”
熊若光身旁的年轻人站了出来,脆生生地问道:“大人,你可有办法?”
“有!”张恪笑道:“不过这个办法却有些危险,我有一片田产,大家敢去,只收一成租子,耕种三年土地就是你们的,而且我还提供种子耕牛,帮你们建造房舍……”
还没等张恪说完,难民们眼睛都红了,大声喊道:“大人,哪怕是刀山火海,俺们都去!”(未完待续。。)
.全部章节
辽东钉子户 第二百八十四章 人口争夺战
. .
大户、将门、难民、村民。
四张纸片,代表着四种势力,纠缠在一起,成了最难解的乱麻。他们的目标其实都是土地,大户想趁乱多兼并土地,抬高田租,败退回来的武将想要重整家业,难民要活着,村民要生存!
可是田只有那么多,这就是死结!各方眼珠子都红了,就算是举起屠刀,又能杀几个人。
王化贞揉了揉通红的眼睛,向着窗外看去,一抹朝阳升起,刺痛了双目,他闭着眼睛,叹了口气。
“永贞,一定要走那一条路吗?”
“嗯,没错!”张恪苦笑道:“我调查过,从长城深入草原三五百里,都是汉蒙杂居地带,土地肥沃,适宜耕种。国初的时候设有大宁都司,靖难之后,成祖为了感激朵颜三卫,才把撤消了大宁都司。如今朵颜三卫早就不复从前,唯一可虑的炒花部又被我们打败了,现在正是经略草原的最好时机!”
张恪分析的入情入理,可是王化贞不是愣头青,他知道此举背后有多大的风险。
“永贞,大举向草原移民,最要紧的就是安全问题,若是蒙古诸部偷袭,哪怕死一点人,百姓信心丧失不说,朝廷的言官也会趁机攻击我们!而且去了草原,能不能站住脚跟,这又是一个麻烦,若是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分散了兵力,抵挡不住建奴的袭击,那就更因小失大了!”
王化贞说的张恪何尝不懂,不过他有更深层的考虑。
“世伯,你以为我大明的军队和建奴相差多少?”
“这个?”王化贞苦笑道:“我又不懂军事,不过听张峰他们说,若是能苦训两三年,未必不能和建奴一拼!”
“世伯,若是不解决人地矛盾,明军就永远别想打赢老奴了!”
王化贞实在是理解不了张恪跳跃式的思维。只能一摊两手,等着张恪的高论。
“世伯,辽西土地狭窄,却聚集了天下最多的精锐,享受朝廷最丰厚的饷银,若是长此下去,各路武将未免人人生出养寇自重的心思,打胜仗不如打败仗,败在建奴手里,尚能从朝廷吸血。若是击败了建奴,就再也没有好日子过了!”
前世的张恪一直有个疑问,从天启到崇祯,二十几年,明廷不遗余力的加派军饷,苦练大兵,可是越练军队越懦弱,越练空饷越多。
大明朝使出了吃奶的力气,也不过组织十几万军队。督师经略,宁可修城池墩台,也不练野战强兵……
究其原因,到底在哪里?
亲身经历。张恪总算是参详出了一点眉目,地狭人稠,精锐云集,将门就把辽东变成了他们的私产。用了还朝廷讨价还价,索取更多的军饷粮食,给他们升官发财。
朝廷既不敢得罪骄兵悍将。又不想失去土地,就只能当冤大头,每年把几百万了银子送到辽东。
说白了就是辽东将门世家成为一颗毒瘤,简直就是大明的癌症,吃再多的营养品,都被癌细胞吸收了,大明却一天天消瘦,最终被拖死。而这颗巨大的肿瘤却成了满清手里的利刃,帮着他们征服中原花花世界!
放任将门大户吞并土地,操控百姓,把辽东变成他们的私产,就算是大罗神仙下凡,也没法扭转乾坤。
很显然,眼下就是毒瘤成型的时候。
抑制他们的办法就是向草原移民,把百姓和土地控制在自己手上,而后以良家子弟为兵源,彻底边缘化不思进取的将门势力,才能真正保证辽东明军的战斗力,才能有击败建奴的一天!
张恪知道施行自己的计划,没有王化贞配合是万万不成,他将所想和盘托出。老王一下子都听傻了,呆呆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
按照西洋钟点计算,差不多到了十一点,王大人的肚子咕噜噜一阵鸣叫。
“有吃的吗?”
卫兵急忙送来了小米粥和几个小菜,王化贞仿佛回魂了,也不客气,风卷残云,吃了个精光。
“总算是有力气了,该拼命了吧?”
他和张恪相视一笑,并肩走出低矮的房舍,阳光照在两个人的身上,镀上了一层神圣的金光,正如接下来要做的一样,将彻底改变一个王朝的命运。
……
“熊举人,统计的怎么样了?”
熊若光急忙拿出了一个小本,说道:“少保,属下问过了,3281名难民当中,有瓦匠、木匠、铁匠、矿工、大夫、兽医、稳婆、账房等等共计536人,其余全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除了种地,不会别的!”
“嗯,农民当中,又有多少愿意去草原开荒的?”
“这个……”熊若光苦笑着摇摇头:“大人,实在是不多。”
熊若光伸出了一根指头,王化贞皱着眉头说道:“怎么只有一千人,张少保不是说了吗,只收一成地租!”
熊若光满面羞惭,说道:“大人理会错了,是一百人!”
“什么!”这下子就连张恪都承受不住了。
“熊举人,到底怎么回事,昨天晚上不还是张罗着要上刀山下火海,怎么一个晚上就成了怂包,让他们摸摸裤裆,还是不是爷们!”
熊若光被老脸通红,他背后跟着的少年却挺身而出,扬起清秀的小脸,对着张恪说道:“这位大人,蝼蚁尚且知道趋利避害,你让难民们去草原屯田,岂不是把他们推到火坑里面,蒙古鞑鞑子何等凶悍,大明的军队又是如此无能,你不是让他们去死吗!”
“我的小祖宗!”熊若光是真的吓着了,他一把捂住了少年的嘴。
“你是我爹啊!还想不想活了?”熊若光拽着少年的胳膊,急忙跪倒在张恪和王化贞面前。
“大人,小儿无知,您大人大量,饶了他吧!”
“哈哈哈,本官也没想怪罪。”张恪冷冷说道:“熊举人,你或许还不知道本官是谁吧?在广宁城下本官可是杀败了五万鞑子。击杀建奴三贝勒莽古尔泰。浑河一战,死在本官手上的建奴足有一万人,年轻人,你觉得本官会让百姓去送死吗?”
“啊!”
熊若光张大了嘴巴,能塞进去一个鸭蛋,少年比他还吃惊,嘴里能塞进去鹅蛋。
“哎呀!都是属下有眼无珠啊!”
熊若光早就听说张恪的大名,可是他万万想不到驰骋疆场的名将,竟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他只当张恪是勋贵子弟。异想天开呢!
“少保,都是属下无知,属下有眼不识泰山,请大人恕罪。”
“不知者不怪罪,的确安全是很大的事情,把大家伙都叫过来,本官亲自解说一二。”
“是!”熊若光转身就走,猛然发现少年还傻愣愣盯着张恪,老头吓了一跳。急忙拉着他就走。
……
时间不长,难民们都聚集过来,大家伙一听说张恪就是在浑河大杀建奴的人,顿时崇拜之情犹如滔滔江水。大家伙一窝蜂跪倒在张恪面前,痛哭失声。
“大人,大老爷!带我们杀回去吧,我们要回家啊!”
哀鸿遍野。发自肺腑的呐喊,让张恪鼻子头发酸。
“大家放心,我们一定会消灭建奴。收复家园!不过有个前提,就是大家必须听我的安排。”
“大人,您让我们往东,绝不往西,让我们打狗,绝不赶鸡!”
“好!”
张恪微笑着点点头,他当即把屯垦草原的方略说了。首先所有难民编成两千人一组,从中抽取两百精壮,配发武器,主要对付狼虫虎豹,防止零星贼人袭击。每十组,也就是两万人,义州兵会提供保护。
他们在草原屯垦头三年不收田赋,三年以后,按照一成收取。唯一要做的就是接受军事训练,战时要出兵出人。
简言之这些难民就是军户,只不过他们比军户的负担轻,而且茫茫草原上,土地众多,还不用担心兼并。
“乡亲们,到了草原未必一定种地,也可以养牲畜。本官在义州建有毛纺作坊,虽然刚刚起步,但是需要羊毛惊人,你们只要肯干,绝对比当佃户过得好!”
此言一出,百姓们最后的担忧也解除了,大家伙跪在张恪的面前,叩谢再造之恩。
王化贞也笑道:“大家同意了就好,马上就开始编组训练,本官会提供粮食,大家尽快开赴草原!”
有吃的,也有出路了,百姓们热情地欢呼,简直如同过节一般。
可是另外一边,榆树村原本的百姓互相看了看,艰难地咽口唾沫。
“四爷爷,才一成田租啊!”有人咬着后槽牙说道,羡慕的模样简直不用说了,恨不得加入其中。
有个高挑细瘦的中年妇人撇着嘴,讥笑道:“老七,没听说,是去鞑子那边种田,就你这小胳膊小腿的,还不被鞑子撕了,咯咯咯……”女人刻薄地笑了起来,年轻人羞红了脸,低下头。
常四爷叹口气,说道:“唉,他们是没活路了,要拼命的。咱们是本分的庄稼人,守着一亩三分地,有口吃的,就别折腾了!”
榆树村的百姓眼看着难民们都跟着张恪走了,按理说没了一个麻烦,可是他们却没有什么喜悦,每个人都心事重重。
村子外不用安排眼线了,可是刚过半天时间,突然一伙人跃马扬鞭,冲到了村子里。
为首的是一位盔甲鲜明的武将,在他的旁边跟着一位富态的老者。
这位武将面对着村民,趾高气扬说道:“老子叫鲍承先,是堂堂副总兵,听说你们这帮刁民欠了徐老爷的银子!一时三刻马上还钱,不然老子不客气!”(未完待续。。)
...
...
.全部章节
辽东钉子户 第二百八十五章 跟着我,有肉吃
. .
“末将鲍承先,拜见少保大人。”
张恪一脸骗死人不偿命的笑容,轻轻摆手。
“鲍将军,你是原本是贺总兵的部下,我和贺总兵是世交,咱们也是朋友,你赶快起来吧。”
鲍承先一听张恪这么客气,顿时也松了口气,他本来帮着岳父徐寿讨要榆树村民的欠款,结果张恪突然派人让他过去。鲍承先还以为恶了张恪,他舍了岳父,带着手下急匆匆赶回来,浑身都被汗水湿透了。
“鲍将军,西瓜在井里拔过了,来一块吧。”
侍女奉上西瓜,鲍承先受宠若惊,连连称谢,捧起西瓜,冰凉甜润的汁水流到心头,燥热不翼而飞,别提多畅快了。
“少保大人如此厚待卑职,真是不知道该如何报答大人,日后卑职一定唯少保马首是瞻!”
“哈哈哈,镇守辽东也少不了宝将军这样的勇将。”张恪转过话头,问道:“鲍将军,你写信提到过想弄些田产,可有此事?”
“啊,没错。”鲍承先摸不着张恪的脉,只能含混说道:“少保大人,不光是我一个人,还有不少武将弟兄,大家伙的田产都没了,家当也一点不剩,实不相瞒,过的连要饭的都不如,这些日子属下就在岳父家里,成了倒插门的女婿,没脸见人啊!”
鲍承先说着还擦了擦眼泪,装的万分委屈,张恪心头好笑,也不戳穿他。
“鲍将军,大家伙的艰难我都看在眼里,可是你们也知道,田地终究有限,我总不能去强征土地,划给你们吧!”
鲍承先继续哭丧着脸哀求:“大人,实不相瞒,下官世代效忠大明,屡立战功,累计的土地超过一万七千亩,全都在盖州一带,沦于建奴之手了,朝廷总该给忠心耿耿的臣子一点奖励吧,让我们能活得下去啊。”
张恪故做沉思,思索了半天。
“鲍将军,你说的本官都知道,可是巡抚王大人那里接到了百姓告状,他们说有人强抢土地!”
“绝无仅有,请大人明察。”鲍承先急忙否认,说道:“大人,都是刁民无理取闹,田地租给谁,本来就是地主一言而定,外人凭什么置喙。”
张恪点头道:“有理,不过毕竟有碍观瞻,这样吧,鲍将军,只要是公平买卖,谁敢找你们麻烦,本官一力承当。话又说回来,你们要是仗着武力,仗着官身,欺压百姓,我也不能坐视不理!”
兴奋过度的鲍承先根本没有理会后面半句,他只当张恪站在了他们一面。说起来也没有什么意外的,张恪也是辽东的武将,怎么可能不帮自己人呢!
鲍承先心满意足地告辞,临走的时候,留在桌上五张银票,张恪接过来一看,都是一千两一张,见票即兑。
“哈哈哈,挺有钱的,不过很快就会没有了!”
张恪轻蔑地冷笑道。
半个月时间,张恪陆续知会了退回来的所有将领,包括原来广宁的孙得功和汤辉也都得到了通知,不许强买强占。
大多数人眼里,根本不痛不痒。
鲍承先再次带着他的家丁跑到了榆树村,他把村口堵起来,逼着老百姓还钱。不还钱他就提高田租,总之有一万种方法炮制老百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