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钉子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青史尽成灰
苏州城中,再度上演总动员的戏码,家家户户都派出人手,加入抢购大军。这一次不光是粮食,其他一切日常必须的物资,什么油盐酱醋,布匹绸缎,笔墨纸砚,鸡鸭鱼肉,全都不放过!
百姓们就仿佛疯了一样,往日里要再三讨价还价的东西,现在眉头都不皱一下。银子在手里时间长了烫手,着了魔一般,必须早早花出去。
在百姓的背后仿佛有一只看不见的黑手,只要他们抢购什么,什么就上涨。
短短三天时间,原本压下去的粮价重新蹿起,黑市每石粮食一举突破十两大关,结果还是有价无市。
……
经历过粮食风暴的文人后来描写这段历史的时候,还心有余悸,全城的物价飞涨,寻常人家早就吃不起酒席,只能到街边小摊吃面条。而且吃的时候都要三口两口吃完,生怕价格又涨了。
谁也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好好的物价为何会突然暴涨!每一个人就仿佛法场上的死刑犯,任凭刽子手随便刀砍斧剁,没有一还手之力。甚至还不如死刑犯,因为老百姓们明知哄抢会抬高物价,制造更严重的恐慌,可是他们还是情不自禁的加入其中,让抢购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永远看不到劲头。
这场遍及江南的危机在后世的史书上每每提及,甚至被认为是中国社会从农业转向工业的标志。就是靠着这场危机,重塑了政府职能。流传两千年的秦制受到了最强烈的挑战,催生了全新的体制……
当然这些都是后人的总结,真正处在危机当中的人根本没有这么多想法,所有人的神经都绷紧,生怕出现一纰漏,造成全盘皆输的悲剧。
“国公爷,数据统计出来了。”
唐光捧着一本账册,站在张恪面前,大声说道“根据估计,最近十天之内,江南大户砸出来的银子有五百万两之巨,采购范围扩大到江西,湖广,福建,整个江南的物价都在快速上涨。诸如杭州,粮价已经超过了八两银子一石,松江更是达到了十两!”
张恪顿时皱起了眉头,按理说苏州才是风暴的中心,怎么其他地方涨得比苏州还快?
看出了张恪的疑惑,唐光急忙解释道“国公爷,苏州城有您坐镇,加上官府全力控制。一切还算平稳。可是其他地方的官府见到物价上涨,以为有利可图,官吏不但不开放长平仓,还加入囤积居奇的行列,哄抬物价!”
“原来如此啊!”
别看今天闹得欢,小心将来拉清单!
“把参与囤积居奇的官吏都弄清楚,来日方长,咱们慢慢算账!”张恪冷笑一声,唐光不由得打了个冷颤,默默替那群不知死的鬼默哀了。
“国公爷。事到如今,我们是不是立刻售粮,平抑物价?”
“怎么?都准备妥当了?”
唐光说道“第一批一百船粮食都在胶州湾,只要需要,很快就能运到江南。另外从台湾,南洋等地运来的粮食,最多十天,也能相继运到。全部加起来足有二百万石,足够把粮价打回原形了!”
能参与千年未有的粮食大战。唐光全身的细胞都透着兴奋,一直在等着大反攻,就像广宁大战一样,把敌人打得稀里哗啦。落花流水,跪在地上唱征服。那种畅快简直百倍于洞房花烛夜,人生有一次,就足以吹嘘一辈子了!
“不着急!”
张恪的话又让唐光的拳头砸在空气上。别提多郁闷了。
“国公爷,咱不带这样的,您还要玩到什么时候啊?”
“哈哈哈。前后加起来,江南的大户出的银子不过一千万了,远远没有到极限呢!现在是咱们手上有粮,心里不慌,何必着急呢!”张恪笑道“传我的命令,粮食分批次运进苏州,每次不要超过一万石,其中一半从平价卖粮售出,剩下的一半拿到黑市换银子。”
唐光的嘴瞬间涨得老大,都能塞进去一个鹅蛋。
在他的身后,方崇文更厉害,能塞两个!
他们只想到如何平抑物价,恢复秩序,可是万万没有想到,这位国公爷竟然不满足,他还想从危机之中大捞一笔。
两个人迅速开动脑筋,寻常一石粮食不过一二两银子,苏州城已经到了十两,还在飙涨。一石粮能卖出十石粮的价钱,来钱只怕比抢劫还容易!
那帮大户处心积虑,哄抬物价,可是他们的对手更狡诈一万倍,鹿死谁手,已经很明显了。
“国公爷,我们这就去安排!”
……
时间一天天过去,江南的物价风暴越来越严重,各地都出现了砸抢的现象,最惨的是嘉定,县衙都被放火烧了。告急的奏折一份接着一份,全都送到了京城。
可是朝廷正在恶斗,哪里有时间管江南的死活,只能盼着张恪和毛一鹭能够稳住大局。
百战百胜的平辽公这一次也遇到了麻烦,他用尽手段,左支右绌,仅仅能维持苏州的安稳。
一切的核心都在粮食上,每隔两三天,张恪就能搞到一粮食,多则一两万石,少则几千石,有的是从山东运来的,有的是从乡下收购的,还有是剿匪弄到的,总而言之,粮食的来源五花八门。
总是在几乎撑不住的时候,粮食从天而降,给沸腾的大锅浇一勺凉水,稍稍降温之后,继续沸腾。
就好像风口之烛,每次几乎要熄灭,可是又顽强地撑住。那些暗中卯足劲头的人一次次失望,只好不停加大筹码,盼着张恪认输……
知府衙门的后院,戒备森严,张恪随着唐光进入了仓库,顿时眼前一片白茫茫的,几乎晃瞎眼睛。
一块块的银元宝堆在面前,好像是一座小山,散发着迷人的光芒。
唐光兴奋地说道“眼下黑市的粮食涨到了二十二两,我们卖一石就赚二十两,这半个月,我们至少赚了三百万两,就像是做梦一样,钱也太好赚了!”
张恪蹲在地上,拿起一个元宝,掂量几下,笑道“该醒醒了,明天十倍出货,决战的时候到了!”(未完待续。。)
.
辽东钉子户 第四百四十二章 疯狂抛售
.
程顺是高贵方的账房,从粮食大战开始,他就到处购买粮食,漕帮、粮商、大户,总之任何有粮食的都不放过,他的目标就是不让一粒粮食进入苏州。
疯狂的购买持续了一个月之久,从最初的亢奋,到了如今却疲惫不堪。原本估计张恪撑不过二十天,可是已经过了一个月,售粮还有粮食,朝廷的粮食就像是海绵里的水,只要用力挤挤就能出来,看不到尽头。
越是拖延,对各个大户就越不利。毕竟谁家的银子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这一个月,光是高家都烧了一百五十万两之巨。
最初粮食只有二三两银子,可是如今已经到了十几两。价钱翻了五倍之多!继续下去,真怕有一天高家的银子会断流,先垮下去。
程顺拖着疲惫的身体,从粮商洪家出来,兜里的银子又少了二十万两,这二十万两只是定金,保证洪家的十五万石粮食不卖给张恪而已。
“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啊!”程顺正在叹气,突然一匹马飞奔过来,马上的骑士见到程顺的马车,急忙跳了下来。
“程先生,老爷让小的来通知您。”
“什么事情?”
“您请看这个。”
程顺急忙接过来,展开一看,顿时眼睛就瞪圆了。
原来高贵方通过巡抚衙门的眼线得知,张恪把这些日子售粮的银子集中起来,分批从湖广的粮商手里采购了五十万石粮食,头一批二十万石已经运到了江南。
要是这批粮食进入苏州,危机顷刻解除,各个大户的投入完全打水漂不说,还会赔的倾家荡产。
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把这批粮食截下来,万万不能运到苏州。
“快,快去码头!”
车夫狠抽大马,跑得马车都要飞起来。程顺浑身的骨头节生疼,可是他丝毫不敢怠慢。到了运河码头,上了高家的快船,立刻沿着运河北上。正好到了无锡。只见运河上出现数十艘船只,吃水极深,不用问一定是湖广来的粮船。
程顺急忙让手下人联系对方,双方约定在城中醉仙楼会面。
……
“程先生,你的来意我清楚。可是恕在下做不到。”
程顺皱着眉头,说道“苏先生,我给出的价钱可高了一成啊!”
对面的小老头一脸的精明强干,微笑道“程先生,你也是经商之人,咱们做买卖最讲究一个诚子。平辽公派人和我们商量妥了,四两银子一石粮,这可是前所未有的高价。我们答应把粮食运来,就不能中途反悔,我不能让几辈子的金字招牌砸在我的时候!”
“苏兄!”程顺焦急地说道“你怎么如此顽固?张恪买粮。可没安好心啊!”
“笑话!”
苏泉山冷笑道“真金白银的买粮食,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有什么没安好心的?”
“唉,我就和你实话实话了。”程顺道“张恪是要收商税,你要是帮了他解决麻烦,让他站稳了脚跟,从此之后,江南的商人都要交税。推而广之,江西,福建。你们湖广也都跑不了。不看别的,就看咱们都是做生意的,你们就不能落井下石啊!”
“原来如此啊!”
苏泉山恍然大悟地笑道“难怪你们疯了一样,哄抬物价。原来是想逼着张恪退缩,真是好手段,好本事!不过……小老儿可没有兴趣,这五十万石粮食,在湖广起运,不过一两八钱银子。到了苏州就是四两,一共算起来,少说百万两的赚头。老夫一辈子也没有赚过这么多钱,别说日后收商税,就算跳火坑,老夫也不会皱眉头!”
话说的斩钉截铁,把程顺一肚子话都堵了回去。
他低着头,心里不停思量,苏泉山就是要钱!
“好,苏老哥,在下不废话了,多少钱你能把粮转卖给我?”
“多少钱?你真想买?”
“嗯!”
“十两!”
“什么?”程顺一下子跳了起来,狮子大开口啊,比起卖给张恪的价钱,足足贵了一倍半,简直就是疯了!
“苏老哥,做生意可不能太贪了!”
“呵呵呵,老夫不是贪心,这里面有我们苏家几代经商的信誉,再有张恪不是寻常人物。那是堂堂国公爷,没有足够好处谁敢得罪他!再说了,苏州等地的粮价都突破二十两,听说都快三十两了,老夫只卖十两,你要是还嫌贵,我就只好卖给张恪了!”
“算你狠!”
程顺咬着牙,从怀里掏出一摞银票,拍在桌子上。
“这是一百万两,算是定金,你可要记住,绝对不能卖给张恪!”
苏泉山把银票接过来,全都是五千两一张,见票即兑,上面的印章一应俱全。
“嘿嘿嘿,程先生,这只是十万石的,还有四百万两呢?”
“你!”
程顺气得咬牙切齿,冷冷说道“你还不信我们的信誉,江南十一家大户,岂会亏了你的银子!”
“呵呵,以往老夫是信的,可是你逼着老夫败坏信誉,从此之后,我就只认识银子!你要是不给足够了,恕老夫不能答应!”
什么叫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程顺简直要抓狂了。
“有你的,我这就去筹钱。”
程顺转身离开,他刚下醉仙楼,从挨着的雅间,包士卿笑眯眯走进来,和苏泉山两条狐狸笑得别提多开心了!
几乎与此同时,大量的粮食以各种名义进入江南,有的运到了杭州,有的运到了松江,有的是镇江、扬州。多则五万石,少则七八千石。整个江南都呈现疯狂的态势,不管粮食多少,全都一口气吞下。
黑市的粮食已经抄到了二十五两,还有价无市,一袋袋装的不是白花花的粮食,而是白花花的银子。
最初的哄抬物价是大户所为,现在中等商人都加入进来,疯狂买进。高贵方等十一个大户已经无法控制局面,骑虎难下,此时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停拿出银子,把粮价炒的更高……
“国公爷,大喜啊,我们已经抛售了八百万两的粮食,包士卿那边就拿下了五百万两!”方崇文看着一串串的数字,都有些头晕目眩,这帮大户还真有钱,简直就是富可敌国,不对,大明朝可没有他们富裕……
银子谁不爱,张恪呵呵笑道“传我的命令,从苏州黑市开始,全力抛售,有多少卖多少,全力套现!”
“遵命!”方崇文激动着推下去。
此时满载粮食的大船正从长江口缓缓驶入,白茫茫的船帆遮天蔽日,煞是惊人!(未完待续。)x118r1052
.
辽东钉子户 第四百四十三章 崩盘和屈服
.
幽静的园林之中,各大家族再度聚集在一起,过去一个月之中,这十几个人指挥操纵着上千万的白银,调度江南各省的资源,翻覆雨,为所欲为,愣是把粮价提高了十五倍。一度他们认为自己就是主宰,就是天上的神,什么狗屁朱皇帝,什么百战百胜的平辽公,全都要拜倒在银子的威力之下!
可是事到如今,自信正在一消失。
高贵方依旧坐在主位上,可是脸上全然没有了智珠在握的气度,脸色臭到极。叶永鑫等人同样低着头,一语不发。
坐在最后的周家代表周治站了起来,犹豫半晌,说道“高公,这几天我们周家拿出了八十万两,就在刚刚又支用了五十万两,加起来就一百三十万两……”
“怎么,很多吗?我们高家拿了三百多万两呢!”高贵方气呼呼说道。
“高先生,你们家底子厚,可是我们周家不行啊,周顺昌被抓了,丝绸作坊也被查封,这些银子已经掏空了家底,若是,若是……”
“你想怎样?”
周治咬咬牙,说道“周家山穷水尽,恕不奉陪!”
啪!
高贵方猛地一拍桌子,眉头都立了起来,冷笑道“想退出?当初一切喝血酒的时≈∧候,都是怎么说的?别忘了,事情是从你们周家引起的,你要退出,问问大家伙答应不答应!”
两个人吹胡子瞪眼,叶永鑫急忙站了起来,劝解道“二位,都是自己人,不要自乱阵脚。”
说完之后,又看看高贵方,笑道“高公,在下以为咱们的确要好好想想出了什么状况。从今天开始,突然多了好多粮食,我们手上的银子就像是流水一般,比起前段时间加起来花费的都多,实在是有些蹊跷,莫不是……”
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是谁都明白,眼前的局根本是张恪设下的圈套,为的是引诱他们上当,自己挖坑自己跳。
每个人都眉头深锁。说实话,囤积居奇的事情他们都干过,可是如此大规模的哄抬物价,他们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张恪纵使再会打仗,可是他也不是神仙,能把他们玩弄于鼓掌之中,说死他们,也不会有人信啊!
“我明白了!”叶永鑫突然猛地一排大腿,大叫道“诸位。你们说能不能是包士卿,这小子给张恪出谋划策!”
包士卿!
大家这才想起来,包家作为东南的新贵,的确是站在了张恪一边。可是包士卿有这么大的本事吗?同样让人怀疑。
高贵方坐在中间不停地搓手,半晌说道“大家伙的担心都有道理,如今我们砸下去的银子超过一千五百万两,还有一大堆的欠账。如果再这么下去,只怕张恪没赶走,咱们先垮了。我看这样吧。咱们一边维持粮价,一边暗中出货。”
“出货?这些天不都是买进吗?”
“嗯,是出货!以现在的粮价,只要把粮食甩出去,我们至少能赚上千万两,就算打个对折,五百两也不是小数。”
叶永鑫率先头,拱手说道“没错,见好就收吧!不过东南闹成了这个样子,肯定有不少人参奏张恪,他在江南也撑不了多久。”
众人的确都被涨价弄怕了,权衡再三,纷纷头。
就在他们转身之际,突然程顺从外面慌里慌张跑进来。他浑身都是泥水,脑门也磕破了,脸上都是血迹,仿佛被狗咬了一样。
高贵方顿时瞪圆了眼睛,怒斥道“成何体统!”
程顺不管责骂,扑通跪在地上,鼻涕眼泪都留下来了。
“东公,咱们上当了!”
轰!
一颗雷在众人中间炸响,所有人都脑袋晕晕的。高贵方身体一晃,急忙挺住了。
“说,到底怎么了?”
“是!”
程顺哆哆嗦嗦,从怀里掏出一把大米,捧过头。
“东公请看,这是从湖广商人苏泉山手里买来的大米。”
众人凑过来,把大米拿在手里,仔细看了又看,放在嘴里咬咬,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啊!
“怎么,难道米不好?”
程顺哭拜在地,红着眼睛解释道“请仔细看,这些米粒更长更细,香味浓郁,不是江南的粳米,也不是湖广的米!”
很多人或许没注意过,虽然都是大米,可是不同地方,不同品种,米粒的形状是有差别的。在场众人没谁下过厨房,因此看不出来,程顺一提醒,大家这才注意。
“果然和平时吃的米不一样,这,这是哪里的?”
“东家,小的也不知道,可是小的敢断定,张恪弄到了全新的粮食来源,我们都不知道的来源。”
此言一出,在场所有人都陷入了惊骇之中,他们敢哄抬物价,就是吃准了能掌控所有粮食来源。
可是张恪要是有后手,他们的辛苦布置岂不是成了笑话!
“如果张恪有其他粮食来源,也就是说他早就能打压下去粮价,可是他迟迟没有出手!他究竟在想什么……”
叶永鑫自言自语,突然间小脸煞白煞白的,转眼之间,嘴唇都青紫起来,一个可怕的念头升起。
“难道张恪故意引诱我们上当,想一举全歼?”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傻了,尽管大家都觉得荒谬透,可是恐惧的念头却不可抑制地疯涨,霎时间,他们总算是体会到了这些天百姓的赶脚……
“高公,恕在下失陪,告辞了!”
周治转身就跑,大家谁不明白他是抢着去抛售粮食了,其他人一个脸色凝重,都想着逃跑。
高贵方猛地拦住了所有人,大声说道“诸公,此事或许还有蹊跷,倘若是张恪随便弄些奇怪的大米,就把咱们都骗了,诸位不怕丢人吗?”
“这……”叶永鑫叹道“兵不厌诈。张恪干得出来。”
“嗯!”高贵方脸色好了一,说道“大家听高某一言,先别急着抛售,等等情况!”
等,要等到什么时候!
众人迟疑半晌,也拿不准主意,只能勉强头,聚会不欢而散。
……
阳光再度照亮人间,苏州的百姓习惯性地看看粮缸,然后摇摇头。抓起米袋子,再度三三两两奔向了平价售粮。
限售持续了一个月,从最初的十天定量,降到七天,又降到五天,现在只有可怜的三天……
很多人家已经不敢吃干的,每天靠着稀粥度日子,小孩子饿得嗷嗷乱叫,可是又能有什么办法呢!只能祈祷鬼日子赶快结束。别再凌迟大家的耐心了!
黑压压的人群挤在售粮前面,往常这里有大量的士兵守卫,可是今天什么都没有,面前的木柜空空如也!
所有人都吓傻了。最可怕的事情终于发生了,难道朝廷也没有粮食了!
天崩地裂,世界一瞬间都黑了。
就在茫茫的黑幕之中,突然出现一丝光亮。有人拿着一张大红的告示,贴在了木牌上面。
“近日有粮百万石,陆续运抵苏州。请百姓各自回家,安心等待,很快就有粮食出售……”
“万岁!”
压抑的情绪瞬间爆发,所有人一遍一遍地盯着告示,生怕看错一个字。
“粮食,有粮食了!”
四五十岁的人竟然像孩子一样,高兴地流出眼泪,大家又蹦又跳,重新活了过来。他们纷纷向家里跑,急匆匆把好消息告诉家里人……
城西的土地庙是苏州城中最大的黑市,这些天来不断有人在这里售粮,也有各方的牛鬼蛇神,把粮食悄悄买走,
从昨天夜里,土地庙上演了一场精彩的大戏。
两个从广东来的商人率先抛售粮食,先是五千石,然后是一万石,一万石的抛售,最初苏州的商人毫不犹豫,立刻接盘,大家只看到一箱箱的已经不是银子,而是银票!向流水一样,快速花出去。
到了后半夜,更加精彩了,又陆续来了几个京城商人和四川商人,他们操着南腔北调,同样都是来卖粮,数额之大,更是超越前者。
江南十一个大户兜里的银票也越来越少,就在黎明时分,苏州的粮价终于到了最高,黑市五千石以上的粮食达到了十八两银子,而零售价格也突破了三十两,到了三十一两五钱!
历史将记住这个数字,苏州,乃至大明有史以来最高的粮价!
就连天明时分,大批粮食运进苏州的消息传出,粮价应声跌落,瞬间到了二十五两,接下来又有人说是官府放出来的假消息,粮价再度攀升,到了二十八两。
可是已经没人买粮,都在犹豫之中,临近中午时分,庞大的船队出现在运河之上,堆积如山的粮食,在百姓众目睽睽之下搬运到城里。
二十五两
二十两
十八两
十二两
八两
五两
……
一天不到的时间,苏州城的粮价一泻千里,就像当初疯狂炒作一般,降价则是更加疯狂,苏州城瞬间粮食遍地,却没有人购买。就算是家里没粮,也先忍一忍,等着粮价说不定会更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