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钉子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青史尽成灰
“总算是结束了!”
唐光和方崇文伸了伸懒腰,骨头节噼里啪啦作响,这半个月来,他们最多一天睡两个时辰不到,昼夜苦熬。粮价回落,他们趴在桌子上就睡过去了。
张恪带着笑容,走出了阴暗的书房,抬头看去,阳光分外充足。
“哈哈哈,胜利的滋味真是太好了!”
张恪转身去卧房,后面有人大声喊道“国公爷,江南的十一家大户代表求见。”
“让他们跪着去,本爵要好好睡一觉!”(未完待续。。)
.
辽东钉子户 第四百四十四章 我是来立规矩的
.
ds_d_x();
“驾,驾!”
两百多匹战马快速奔腾,马背上的骑士戴着大号的斗笠,身上披着黑色的披风,佩刀悬剑,奔驰起来,杀气腾腾。沿途的商旅百姓看到,全都躲得老远,生怕惹上麻烦。
“启禀王公公,十三爷,前面十里就是苏州境内了。”
“哦!”
为首的人勒住战马,摘下头上的斗笠,露出一张疲惫的面孔,他正是司礼监的秉笔王体乾。在他的身旁,马背上坐着一个虎背熊腰的大汉,刚刚出正月,天气还十分寒冷,他却只穿着一层单衣,十分雄壮。
“十三,你说咱们该怎么办?”
卓十三苦笑一声“王公公,在下也不知道怎么办了!”
两个人相对无言,全都傻了眼。
原来苏州闹粮食危机,波及到其他州府省份,消息早就传到了京城。偏巧正赶上魏忠贤大肆收拾东林党,谁都知道东林党的大本营在东南,看到这些奏折的第一时间,魏忠贤只当是东林党闹事,来一个围魏救赵。
老魏连看都懒得看,直接扔进了废纸堆。
可是渐渐的奏折越来越多,锦衣卫的密报,南京镇守太监的亲笔信,都想魏忠贤反应一个要命的事实,东南已经大乱了!
若是粮食危机持续,百姓暴乱在即,到时候生灵涂炭,烽火四起,后果不堪设想!
大明朝如今已经满头包,到处都是乱子,唯独东南还算平静,而且每年数百万石的漕粮,供应着京城和九边的消耗。
唯一的一块乐土也闹腾起来,漕运断绝,到时候大明朝真的没救了。
老魏苦思了大半夜,他是真后悔,一时的愤怒就让张恪去了江南。平辽公折腾的本事人所共知,江南闹到了现在的样子。一不意外啊!
“我怎么这么糊涂啊!”
魏忠贤恨不得抽自己两个嘴巴子,可是请神容易送神难,张恪可不是好对付的,当初费尽心思让人家南下对付东林党。现在又要他回来,不拿出诚意,是万万做不到的!
到了这时候,魏忠贤也明白了,难怪皇帝都防着武将。却放心大胆给文官和太监的权力,这帮人不论有多大的权柄,想拿下都是一道圣旨的事情。而张恪这种拥兵自重的家伙,却要费一番心思。
思量再三,老魏让王体乾和卓十三跑一趟,劝说张恪会师,朝廷以犒劳将士的名义,给辽东发五十万两银子,二十万石粮食,就算是辛苦费。
王体乾和卓十三领命之后。一刻不停,连官船也不坐了,直接骑马南下。
可是他们再快,也没有东南的局势演变的快,等到他们到了南直隶,正好赶上粮价暴跌。
路过镇江的时候,大市口早上粮价还是十八两银子,可是听说苏州粮价暴跌,中午就到了十两,等到他们离开。已经到了六两。
西津渡排满了倾家荡产的投机商人,在百姓的唾骂声中,他们一个个跳进了水里。
王体乾长叹一声“咱家虽然不明白怎么回事,可是看样子平辽公又赢了!”
卓十三心里暗暗高兴。他还记得,当初张恪不过是落魄的小书生,转眼几年的时间,不光封爵拜帅,毙杀十万建奴,斩杀老酋。更是呼风唤雨,只手力压江南的大户。这才是大丈夫该有的作为,痛快!太痛快了!
“王公公,您老见识得对,既然平辽公赢了,就不能按照魏公公交代的劝他回去了。现在江南物价暴跌,乱成一团麻,恐怕除了平辽公,没有人能控制住局面。不如咱们来个先斩后奏,就说奉命协助平辽公清查江南不法商人,追究哄抬物价的黑手!”
王体乾眉头一皱,他当然知道魏忠贤和东林正在鏖战,江南又是东林的大本营。要是能和张恪一起联手,把江南的大户一网打尽,上面只会欢喜。
“好,这帮人也该教训教训了,李实李公公被他吓得疯了,咱家替他报仇了!”
王体乾狰狞地吼道“孩儿们,把衣服都换了,打出钦差的仪仗,随咱家进苏州!”
……
苏州知府衙门,后院的花厅,一个高大的年轻人,穿着蓝布直裰,腰上系着羊脂玉带,脸上带着温润和煦的笑容,就仿佛寻常的书生,温润如玉,谦谦君子。
在他面前跪着的一帮人,可没有一个敢如此想,眼前这家伙就是魔鬼,彻头彻尾疯狂的魔鬼!
想想这一个多月,他竟然着几十万人挨饿,江南千万生灵随时作乱的风险,进行一场狂赌!
最要命的是这家伙着天下第一名将的光环,手上有十万精兵。人们常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可是这位明明穿着皮靴子,却冲到泥水里,杀个七进七出,究竟图什么啊!
“诸位,为了对付你们,本爵从辽东抽出五十万石粮食,从日本和朝鲜买了一百万石,又从南洋诸国弄到了八十万石。为了这些粮食,动员战船千艘,士兵数万。不瞒你们说,为了运粮食,有十多艘船只沉在大海之中,我的部下死了几十个人!”
张恪话语之中,透着强烈的寒意,在场的众人忍不住哆嗦起来,生怕这位国公爷会暴起,把他们都给咔嚓了!
“小人们有罪!”高贵方和叶永鑫领头喊道,砰砰磕头,也不怕脑袋磕傻了。
“国公爷,我等已经是倾家荡产,还请国公爷赏赐一条活路吧!若是国公爷不解气,把我等千刀万剐也可以,只要放过家里面老少。他们虽然是家里人,可是并不参与经商,多数都是耕读传家,世代读书的良善之人,不要被我们这些不肖子孙牵连了,呜呜呜……”、
十几个大老爷们跪在地上,一面磕头,一面痛哭,不停地哀求。
张恪冷冷一笑,轻蔑地说道“就凭你们能扛得起罪责吗?若是没有家族在背后撑着,你们经商能一帆风顺,肆无忌惮,能动用一两千万银子,和本爵作对?再有,你们赚了钱,难道都是自己花了,家里就没占到便宜?”
一句句就像是带毒的刀子,狠狠扎在众人的心头,把他们戳的遍体鳞伤,哑口无言。
“再告诉你们一件事,宫里的秉笔王体乾已经到了苏州,不用本爵动手,有一帮人想活剥了你们!”
这帮人吓得浑身乱抖,冷汗流成河。
张恪突然冷笑道“本爵其实不想杀人,我是来立规矩的,只要你们听话,就有一条活路!”(未完待续。)x118r1052
.
辽东钉子户 第四百四十五章 买下江南(上)
.
ds_d_x();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带着挨刀的感觉很不好,可是伸头一刀,缩头还是一刀,那就更糟糕了。
在场的十一大家族,为了哄抬粮价,他们几乎把所有江南的粮食都买到了手里,当然,相当一部分只是交了一定金,没有付全款。
如今粮价崩塌,就算卖光了他们的家产,也没法拿出后续款项,唯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赖账!
对于大明的商人来说,你可以骗,也可以诈,唯独不能赖!
商人重信,没有了信义,谁还敢和你做生意。事到如今,高贵方、叶永鑫等人最大的对头已经不是张恪,而是那些曾经被他们压制下去的其他大族豪商。这帮人一定不会放过天赐良机,往死里整!
就像是狮群一样,老的狮王衰朽了,受伤了,新的雄狮就会趁虚而入,取而代之。
偏巧这个时候,京城东林党势力土崩瓦解,他们又失去了朝廷的庇护,就像是一群羔羊,周围全是呲着牙,伸着爪子的野兽,琢磨着从哪里下手呢!
叶永鑫年纪轻轻,脑筋转得最快,他跪爬半步,说道“国公爷,小的十分后悔,自己有眼无珠,冒犯国公爷,简直罪该万死!倘若国公爷能网开一面,小的,还,还有叶家愿意追随国公爷鞍前马后,绝对没有二话!”
张恪微笑着摆摆手,好整以暇坐在太师椅上,笑道“本爵不是要收小弟,也不需要你们追随。本爵只是想构建一套全新的秩序,一套你我大家都能接受的秩序!”
“不管国公爷想干什么,小人绝对服从!”叶永鑫猛地磕头。
高贵方迟疑一下,随即也磕头说道“没错,小人也愿意服从!”
其他各家都知道情况不妙,若是张恪不出手救他们,衙门外面的那些债主就能把他们撕碎了。众人只能砰砰磕头,向张恪讨饶。
“事情很简单,本爵到江南,就是想收取商税,你们只要答应交税,一切好说。”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拿不到主意。
“怎么,到了如今,还善财难舍吗?”张恪的眉头瞬间立起。
“小人们不敢!”叶永鑫解释道“国公爷,小人和您说实话,别看我们名义上不交税,可是实际上上下打的花销一不少!下至微末小吏,上至巡抚部堂,甚至是宫里,层层分润,我们能吃到的只是小头儿。”
“没错!”最后的徐中良也说道“国公爷,倘若增加商税,朝廷要收一两银子,到了我们身上,就可能变成五两,十两,这个口子一开,小的们就算是有通天的本事,也保证倾家荡产,万无幸理!”
张恪没有说话,其他人似乎得到了鼓励,纷纷诉苦水,把朝廷的官吏从上到下,骂了一个遍儿!
在大明这个人治的等级社会当中,有很多你想象不到的成本。比如你经商发财,就要乡里修桥补路,这叫做造福桑梓,就要给家族建学堂,资助读书人,这叫做重视教育。逢年过节,祭祀祖先神灵,你也要出钱。每逢地方遭遇灾难,更要大出血,不然就是为富不仁。
如此一来,虽然看似没有税赋压力,但是层层盘剥,人人贪墨,消耗的成本是非常惊人的。再加上致富之后,又普遍购买土地,囤积田产,这些大户并没有多于的银子去投资兴业,更遑论走入资本时代!
张恪当然清楚时代的大势,他之所以在江南花费这么多功夫,绝不是贪图一钱粮人才,而是有更大的图谋。
“嗯,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不过……也都是屁话!”张恪骂道“你们就是制度的受益者,每年几百万两银子流入手中,江山虽然姓朱,但是你们就是江南呼风唤雨的土皇帝,看谁不顺眼,就能弄掉谁,当然——本爵除外!”
高贵方,叶永鑫等人被说的战战兢兢,不敢反驳一句。
“诸位,从这场风波当中,你们该吸取教训,过去的那一套,根本行不通!”
“敢问国公爷,是哪一套?”
“就是官商勾结,就是依附在士绅集团身上!耕读传家,以末敛财,以本守家,几乎所有大明士绅都是这个想法。经营工商赚钱了,然后让自己的后辈读书,甚至去资助其他读书人,一旦这些读书人考中科举,得到朝廷的特权,他们再反过头庇护你们的产业。然后有了官吏撑腰,放开胆子去兼并土地,变成超大型地主。不同家族发迹的顺序可能不同,但是到最后,就是两条根基,一个大脑,左腿工商,右腿田产,上面着高官。你们这些姓氏,几乎都有部堂一级的人物庇护,本爵说的没错吧!”
张恪几句话,把士绅集团的情况解构的一清二楚。在场众人更是心里明白,只是他们想不明白,千百年来都是如此,难道有什么不对吗?
“维系这个体系的核心,就是特权!士大夫的特权!可是你们想过没有,官员会不断洗牌,一代人倒下去,一代新人就上来。随着官员不断变换,家族也就不管起起落落,不过无论怎么变化,都是一锅肉,不过在不停重分而已,你们见过哪个家族能长盛不衰呢?再有,权力总归有大小,就拿本爵来说吧!”
张恪玩味地一笑“本爵现在就可以把你们都砍了头,家产都充公,保证江南的百姓会给本爵送万民伞,你们信不信?”
信!能不信吗!
粮价飞涨的一个月,已经不知道得罪了多少百姓,有多少人想喝他们的血,吃他们的肉!
“国公爷,您说得太对了,每一句都说到心坎儿上了,可是几千年来,都是如此,我们也没有别的办法不是!”叶永鑫哭诉道。
“也对,也不对!”张恪微微一笑“如果放在开国之初,你们能动用上千万两的银子吗?”
高贵方摇摇头“不能,国初金银极少,官员贪污六十两就要扒皮萱草。最近几十年,西洋商人越发多了,他们带着整船整船的金银前来,换取茶叶丝绸,我们手上的银子就多了起来。”
“嗯,还没糊涂死!”
被一个比儿子还小的家伙教训得像是孙子,高贵方实在是欲哭无泪,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生气。
张恪没搭理他,而是叹道“如今的时代的确不同了,西洋人开启大航海时代,他们把世界连成一体,商贸空前繁荣,数以亿计的金银流入。作为商人,你们手上拥有空前巨额的财富,能够呼风唤雨,为所欲为。可是与此同时, 你们的政治地位卑下,不得不寄希望于官僚士大夫保护,千万身家,靠着别人升迁荣辱,会安全吗?”
在场众人都是聪明绝的家伙,他们从张恪的话里渐渐品味出不同寻常的意味。
经济巨人,政治侏儒,就是真实的写照。
试想,若是张恪不打经济战,而是直接抄家灭门,虽然不见得把大家都一网打尽,可是谁又有对抗的本钱呢!
想到这里,大家伙似乎不那么怨恨张恪了。
“你们眼下的处境就像是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却手上握着足以杀人的利刃,不出问题才怪呢!”
叶永鑫猛地打了个冷颤,急忙磕头“国公爷,您说的都是金玉良言,小人受益匪浅。想必您一定有了解决办法,我等洗耳恭听。”
“是啊,是啊,国公爷,我们都服气了,您就开恩告诉我们吧!”
“粮食危机闹到了一半,我们也不知道怎么收手,骑虎难下啊。”
……
“很简单,还是两个字交税!”张恪仿佛拿着棒棒糖,引诱小朋友的坏叔叔一般,笑着说道“你们只要缴纳税赋,官员的俸禄是你们出的,军队的粮饷是你们出的,正所谓吃着谁的向着谁,这些力量自然会保护你们。比起你们指望着一两个官员,要好得太多,安稳的太多。”
“这……国公爷,您这话有道理,可是万一官员不守规矩,拿了钱不干事呢?”
“那就要找一个守规矩的官员,帮你们把制度建起来,运行下去,言尽于此,你们决定吧。”张恪说完之后,负手而立,仰望着即将坠落的日头。
一片耀眼的红霞,半个天空都染了血!
十几位大户代表,互相交换眼神。情况再明白不过了,张恪说得对,要是向以往那样依附权力,他们的代言人已经倒下去了。又出了如此大的纰漏,对他们来说,就是死路一条。
唯有指望着张恪,倘若真能建立起他所说的秩序。
只凭着正常交税,就能得到保护,绝对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大家头,一起跪倒,郑重磕头,请国公爷收下我们的膝盖,额不,是忠诚!
“呵呵,都起来吧!”张恪笑得比晚霞都灿烂,总算是把这些狡猾如狐,胆大包天的家伙收服了,大动作这才开始!
“从前我们是对手,如今是同盟!本爵心里高兴啊!”张恪一摆手,笑道“来人,准备酒席。当初我在天妃宫宴请诸位,你们都舍不得来,如今可要不醉不归啊!”
高贵方等人羞得满脸通红,他们算是明白了什么叫做牵着不走打着倒退。
“国公爷,从今往后,您的话就是圣旨,小人们绝对服从!”r1152
.
辽东钉子户 第四百四十六章 买下江南(下)
.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张恪放下了手里的酒杯。
见到国公爷放下杯子,其他人都吓得急忙停下来,唯有坐在最后的徐中良嘴里塞个丸子,不上不下,憋得脸都红了。
周围几个人暗暗鄙视,心说好歹是大族出身,什么没吃过,至于这么丢人吗徐中良眼泪都快出来了,这几天他一直被关在大牢里,每天两个饼子一碗刷锅水,都快淡出鸟了。要是你们也在大牢里待过,保证更加不堪。
好在张恪化解了他的尴尬,笑道:“大家随意,不用拘谨。”
徐中良如蒙大赦,急忙三口两口把丸子吞了,长长出口气。
“诸位,你们答应了收税的事情,不过眼前的麻烦还没有解决。苏州,乃至江南经此大劫,必定民生凋敝,市场崩毁,总要重新恢复秩序,天堂一般的地方要是凋敝下去,本爵也心有不安。再有,你们这段时间,借了不少银子,也欠了一堆债,怕是有些人不会放过,继续穷追不舍,大家商议一下,拿出个解决的办法吧”
此话一出,在场不少人脸上都热辣辣的。
没错,这一个多月的剧烈变化,不光是十一大家族元气大伤,更要命的是大量的中小商人,他们脑袋一热,就加入其中,结果弄得倾家,荡产,投河上吊的人不在少数。
数之不尽的商铺破产,百姓兜里的银子也被榨干了。保守估计,江南的商业至少倒退五年。
更加要命的是原本朝廷对商业没有什么管理,全靠着商人自觉形成的行业规范,因此信誉就是商人的生命。粮食大战闹腾到现在,商人的信誉已经破产,百姓对他们怨恨无比,。
张恪说把他们都砍了老百姓只会拍手称快,这话一点都不假
如何能起死回生。摆脱眼前的危局,让在座的众人全都愁白了头,饶是经商多年,一时也想不到好主意。
酒桌上陷入了诡异的沉默之中,大家唉声叹气,拿不出主意。
张恪嘴角含笑,微微招手,方崇文从回廊迈步走了过来。到了酒席前,给张恪见礼,对这些大家族的人他根本不假辞色。
“眼下是百姓穷困。商铺倒闭,作坊停业,百业萧条,要想恢复过来,就必须重拾信心。有人花钱,有人生产,让社会重新运转起来。”
方崇文说完,在座众人不由得点点头,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究竟什么才是突破口啊
张恪微笑道:“诸位,本爵刚刚上奏朝廷,请求在松江开辟市舶司。准许对外贸易。”
市舶司
三个字不由得让人倒吸一口冷气,所谓市舶司,就是对外出口的管理机构。大明从朱元璋施行海禁,到朱棣七下西洋。其后海禁是断断续续,时而严厉,时而松懈。
一直到万历的老爹隆庆即位。高拱张居正等务实能干的官员在朝,确定开海,地址就选在福建月港。
其实从地理位置来看,月港并非最佳选择,偏远,闭塞,港口条件差,不过这也体现了明朝矛盾的心里,对开放犹犹豫豫,拿捏不定。
张恪早就清楚,最佳的开放地点就是位于长江口的松江,也就是后世的上海南北向,这里是海岸线的中点,东西向,是长江的入海口,占据着江海的便利。
而且周围的府县物产丰饶,丝绸、棉布、瓷器、茶叶,数量惊人,若是在松江设立市舶司,准许物资出海,规模必定是月港的十倍,百倍
张恪笑着说道:“只要市舶司设立,你们手上的纺织作坊,瓷器茶叶必定大量外销,价格飞速上涨,身家大为不同。那些追讨债务的大户士绅也会有求于你们,债务的事情就好解决。作坊运作起来,工人就有了收入,他们就会购买商品物资,去酒馆茶肆消费。另外海外的商人也会进来,商业自然繁荣起来。要不了多久,粮食危机的打击就会快速过去,而且,凭着江南的富庶,本爵相信很快会有更大的繁荣”
一番话热情洋溢,鼓动的大家心潮澎湃,脸涨得通红。
高贵方此时恨不得给自己两个嘴巴子,早知道张恪如此开明,竟然要开海,给大家伙这么大的好处。当初就该去天妃宫赴宴,和这位国公爷好好商量一番。何至于弄出什么粮食危机,惹出了一屁股麻烦
他带头起身,跪在张恪面前,恭恭敬敬磕头说道:“国公爷,神机妙算,天下无双,以德报怨,救我等与水火之中,小人们感恩戴德,永世不忘”
“感恩戴德,永世不忘”
光是武力的征服没用,利益的连接才是最牢靠的。毫无疑问,市舶司已经把张恪和他们紧紧绑在一起,成为牢固的命运共同体。
心腹大患解决,大家推杯换盏,喝得别提多高兴了,一直到了傍晚时分,才各自散去。
第二天,就有一个消息传开,辽东银行提供一千万两贷款,缓解江南大户的困难。与此同时,原本的江南十一家,拉来包士卿,共同成立江南银行,接受一千万贷款,并且宣布承担大户的所有债务。
经济的危机都出自信心,虽然不知道江南银行是什么玩意,可是动辄一千万的资金,还是让所有人都生出了强烈的信心。
成立之后的江南银行,一面派出代表,和所有欠款的大户商谈还账的方式。另外一面,他们开始果断收购一切产业。
瓷窑、作坊、船厂、家具厂、茶叶庄、酒店、客栈、会馆,总而言之,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在他们收购之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