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之祸害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允锋
胤禛想的就是让两家背后的干爹出面沟通,然后他和他大哥达成默契,两家共同行动向杨丰发难,这样就避免他哥俩直接进行交流了,毕竟两人都是大清皇帝,如果合作首先这面子问题就掰扯不清楚。
“没问题,我们都是主的子民,都有义务为主而战!”
徐日升没有丝毫犹豫答应了。
现在别的都不要考虑了,一旦明军大举进攻,辽西的两万清军肯定没戏,说不定很快就直捣盛京了,到那时候教廷在东方一个多世纪的努力就彻底完了,只要能忽悠那位乾隆皇帝出兵向明军发起进攻,至少还能有一线希望,至于后者会不会答应……
这个肯定会的。
唇亡齿寒的道理谁都明白,一旦明军打下盛京,下一个肯定就是乾隆了,虽然双方这些年摩擦不断,但在这种时候只要不是傻子就都明白应该怎么做。
胤禛满意地了头。
紧接着徐日升就离开盛京踏上了出使太原的旅程。
当然,胤禛也没全把希望寄托在他大哥身上,就算他大哥真得出兵,最多也就是让他在辽西由面对杨丰的两个军,变成面对一个军,胤褆不可能跨越燕山和太行山直接进攻华北平原,他大哥没那么傻也没那本事,最多也就是向南攻潞安等地,也就是中条山与太行山之间这一块儿,顺便做出威胁邯郸的姿态,逼迫杨丰驻直隶的两个军分出一个来。
但同时他大哥还得应付关中的明军。
这时候明军在北方总共三个军,第五军属西北经略使,驻地是关中,第一军和第三军属北京留守,其中第三军驻北京,主要负责燕山一线的防御,但实际上是以山海关为主,第一军驻正定,主要以太行山的防御为主,重中之重是井陉口,这三个军就把北方一堆皇帝王爷们压得战战兢兢。
而明军现在总共七个野战军。
第七军即将调往高丽,剩下还有第四军属西南经略使,主要用于两湖四川和贵等地的镇抚顺便追击一下雍正皇帝,后者这时候已经一路跑到昌都去了,明军一个旅正跟在他后面追着呢!而第二军是拱卫军,主要负责江浙安徽江西等地的防御和剿匪,剩下第六军隶属于驻广州的东南经略使,原本第七军也归这个经略使府管辖,主要职责就是两广和福建的剿匪。
第二军不能动,第四军和第六军同样动不了,南方几省的深山密林里土匪多如牛毛,还有那些乱七八糟民族地区的控制,这些都离不开军队,基本上除非再组建新的野战军,否则杨丰用于北方作战的也就一,三,五军了。
胤禛希望的也就是他大哥能给他牵制住第一军,而第五军实际上主要任务是向西进攻陇右,最多只有两个旅用于晋南,他大哥手中拥有包括近两万俄国雇佣兵在内十万大军,而且绝大多数都是骑兵,另外老八那里还有一万多人马,如果他们能够真心配合的话,足以牵制住明军第一军和第五军的那一部分,甚至如果打得好一些,联络上老七一块儿,还能给杨丰造成不小麻烦,别说潞安一带,就是反攻夺回关中都是有希望的。
因为硖石大隧道还没凿通,关中的明军依然要面临补给不足的问题,打时间久了储备的弹药不足肯定影响战斗力。
一旦他们牵制住明军第一军和第五军,那么胤禛就只需要单独在辽西面对明军第三军,在高丽面对明军第七军,虽然仍旧很吃紧,但咬咬牙也还是可以撑住的,这一次对高丽的进攻实在太顺利了,简直就像是摧枯拉朽一样,而且平壤一战也证明了他现在的军队并不是没有和明军一战的能力,至少在山区绝对不会再出现过去那种被暴打的情况了。
话说他也舍不得就这样放弃呀!
话说打高丽之前,他还没有这么像现在这么雄心勃勃,毕竟这些年总是被明军暴打,他都难免有些怀疑人生了,可高丽一战让他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的实力居然都已经这么强了,两万人居然就可以横扫整个北高丽,而且损失可以说不值一提,除了在平壤跟明军真正打了一次,死伤了一千多人以外,其他战场上完全就算碾压,就像明军当年碾压清军一样按着高丽人暴打。
他甚至都在心底里呐喊着……
原来我也可以这么强!
这种情况下他就更舍不得放弃高丽了。
这就像一个饥饿的人,突然得着一个酱肘子,刚啃了两口,却发现前面一个壮汉伸手要抢走一样,哪怕对手虎背熊腰,他也是免不了想拼一把的。
但现在,还得看他大哥做何种选择了。(未完待续。)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来/,..
大清之祸害 第三四五章 信杨丰,得永生!
“打什么打!”
杨丰站在窗前,手扶着铸铁的暖气片,看着外面不断后退的村庄,断然否决了高淮的进攻计划。
“这冰天雪地的,明年春天再说!”
紧接着他又说道。
他才不会这时候向辽西进攻呢,如果那样的话,胤禛肯定要放弃进攻高丽,那他还怎么在高丽玩人口清除计划?前线将士们建功立业的心理他可以理解,但军事是要为政治服务的,在杨皇帝还没实现让高丽人口减少一两百万的目标前,他们还是先忍一忍吧!
再说这时候也的确不适合进攻,东北的冬天可不是那么好过的。
就在这时候,外面的汽笛声鸣响,火车的速度开始减慢,一片高耸林立的烟囱出现在他的视野中,烟囱上面滚滚浓烟如一条条黑色妖龙般在漫天飞雪中升腾,不断消失在几乎同样颜色的阴中,而在这些烟囱下面,是一大片被积雪环绕的厂房,显示着那里的与众不同,被一座座高炉释放的热气不断融化的雪花,在这片厂房中形成一片氤氲的雾气。
这是唐山钢铁厂。
大明的第二大钢铁厂。
一列列满载矿石的火车从附近的铁矿不断驶出,然后汇入这座钢铁厂,变成一根根优质的钢轨重新装上火车运往天津,运往北京,支撑着北京至汉口,北京至浦口的两条铁路不断地向前延伸,这两条铁路连同陇海路杨丰计划用五到十年完成修建,以此作为长江以北铁路网的骨架,另外一条支线也已经开始从新建的青岛港向济南修筑。
“那是什么?”
杨丰指着不远处一片忙碌的建设工地问道。
那是一座豪华的宫殿式建筑,建在一座四方形高台上,高台四面都是石砌,都有台阶通到上,虽然下着雪,但那些工人并没停止施工,此时正在往宫殿部吊装一个金属制的日月徽,白日黄月在雪中分外醒目。
“那个,那是民间百姓供奉陛下的生祠。”
高淮小心翼翼地说。
“呃,这也太奢靡了!”
杨丰说道。
“这边的人因为有钢铁厂和各处矿山,都跟着发了不少财,这也是他们的一孝心。”
高淮说道。
实际上建杨皇帝生祠正在变成一种各个地方的炫富活动,最初只是普通祠堂,后来随着老百姓越来越有钱,再加上地方官员攀比心理,杨皇帝的生祠越建越豪华,都开始向着宫殿化发展,唐山这边并不算奢华,江浙那边才是真正的奢华,尤其是杭州的直接建在吴山上,那日月徽更是用整块汉白玉雕成高达一丈,黄色月牙都不是刷漆,而是直接贴金箔。
“太奢靡了,这样不好!”
杨皇帝很随意地说了一句,然后就没有下文了。
创立宗教这种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的,需要潜移默化地一步步进行,鼓励民间建生祠,把他由帝王偶像化这是一个开始,在民间安插锦衣卫,引导老百姓去参拜他使其神灵化这是第二步,接下来他还需要再出一部杨皇帝语录,然后通过锦衣卫在民间散播这是第三步。而他本人不可能说是站出来说老百姓你们信某某教吧,这是不可能的,他是神,神本身就不应该自己出来提倡某个宗教,因为他是凌驾于宗教之上的,宗教是人的而不是神的,宗教是人为了侍奉神而创立的而不是神要人创立的,更不可能出现神自己说自己是什么教这种事情。
现在先搞生祠,然后再传播语录,这样持续几十年时间基本上就神格稳固了。
事实上照他看来,真要几十年过去,他估计也就该真变成神了,他的护体金龙在生祠建成越来越多老百姓参拜后,体积正在吹气球一样暴涨,现在早已经不是缠绕在他身上了,那整个就已经把他掩埋了,就像一座移动的房子一样压在他身上,只是没有重量而已,虽然依旧没睁开眼始终沉睡,但他也能感觉到很明显比过去活跃,照这种生长速度过几十年就该跟座山一样大了。
至于能力方面更加恐怖。
他现在周围这条金龙盘踞的区域丝毫有毒物质都无法侵入,比如说他走到锅炉的黑烟中,那黑烟就会自动消失,如果让他整个站在一片黑烟里,身体周围就会出现普通人也能够肉眼看到的龙形轮廓,这种能力甚至连他的那堆老婆都跟着沾光,毕竟这时候应天已经开始出现空气污染的问题了,有他在就跟多了一台空气净化器一样。
至于力气什么的那都不值一提。
这也让他在臣民心目中更加神灵化。
神龙加身那不是神还能是什么?
话说他现在也很好奇,把全世界庙宇都换成他生祠的话,这东西到底会长到多大?会不会直接醒过来呢?还有它醒了以后会怎么样?
总之,杨皇帝也是很期待的。
为了看到这一天,大明也必须出去开疆拓土,然后让更多的人皈依到杨皇帝的神庙前,至于不肯皈依的,那就干脆去死好了。
信杨丰,得永生,不信者,就去死!
正当他乘坐着自己的专列,沿着京山铁路驶往北京时候,遥远的印度洋上,两支庞大的舰队摆出了经典的战列线,正在不断向着对方喷射火焰,蔚蓝色的大海上硝烟弥漫,炮弹呼啸,一道道水柱冲天而起,炮弹的爆炸声响彻天空。
这是大明海军南洋舰队和十字军舰队的最后决战。
也是大明与荷兰争夺东方海上霸权的最后决战,已经没有退路的荷兰人,为了保住印度洋上的殖民地,为了保住他们在东方的最后一座宝库,当然,也是为了保住海上马车夫的最后一尊严,尽管希望渺茫,但仍然在他们的舰队司令率领下选择了迎战。因为在他们的右边就是锡兰的海岸,而在他们的另一边是科罗曼德尔海岸,甚至在这里还可以看到马尔巴拉海岸,而这三块地方,构成了荷兰在东方最核心的殖民地。
他们别无选择。
每一艘战舰上,那些荷兰水兵都在拼命地忙碌着,在炮弹四散飞射的弹片中不断倒下,在白磷燃烧的火焰下哀嚎惨叫着,但活着的依然不顾一切地用他们的大炮做着徒劳地挣扎。
真正徒劳的挣扎。
他们那些从英国人手中高价购买的球型开花弹,根本无法击穿明军战列舰的甲板,就像撞上墙壁的皮球般,不断被厚达两尺的坚固柚木弹开,带着燃烧的木管引信落入大海,激起一道道不值一提的水柱,哪怕他们的四十二磅炮也是如此。
而他们的甲板,也挡不住四十斤线膛炮的开花弹,随着明军舰炮发出的怒吼,一枚枚装满火药的尖头圆柱形炮弹轻松打进他们的船舱,然后用恐怖的爆炸收割着生命。
更何况还有四门八十斤巨炮。
那两艘可怕的纵帆战舰,在他们的另一边高速航行,不断在两公里外向着他们射出致命的炮弹。
就像两个幽灵。
没有什么能抵挡它们的轰击,八十斤重的巨大炮弹,轻松撞碎一艘艘荷兰战舰的甲板,然后用十几斤火药爆炸的恐怖威力轻松撕碎它们的身体,在平滑如镜的海面上,一团团如火山喷发的烈焰不断炸开,一艘艘曾经驰骋大海的海上霸主粉身碎骨,被炸碎的残骸在海面燃烧,浓烟滚滚冲向天空。
而在它们的另一边,十几艘战舰排成战列线,一刻不停地向着它们倾泻炮弹,在那一根根高耸的桅杆上,红色的龙抱日月旗猎猎舞动。
这是新一代霸主的旗帜。
“这就是技术的差距?可笑我们是那么踌躇满志,可笑我们是那么目空一切,我们自以为我们有更加庞大的舰队,我们有更优秀的舰长,我们还有更高素质的水兵,我们自以为可以轻松击败他们,可结果,在技术的优势面前我们就像一群小丑,他们轻松地挥动扫帚,把我们统统扫进了垃圾堆,荷兰的时代结束了,我见证了她的辉煌,没想到也见证了她的倒下。”
威廉三世号的舰长室内,班克上将苦笑着说完,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几乎就在同时。
“轰!”
一声巨响。
在他不远处的舱壁骤然变成无数碎木喷射进来,就在同时一个巨大的黑影狠狠撞在他前方的甲板上。
班克上将一动没动。
虽然一块碎木就插在他的腿上,但他依然保持着原本的姿势坐在那里,拿起酒瓶又倒满了酒,就在他把酒杯放到嘴上的那一刻,眼前骤然化作了一片火海。
看着被烈焰吞噬的旗舰,海面上还在挣扎的四艘荷兰战列舰上,那些船长黯然地下达命令,一面面白色旗帜升起,一门门大炮停止了射击,就连那些炮门都无奈地关闭。
他们投降了。
“前进,目标科伦坡!”
威海号战列舰上,罗璋傲然地说道。
紧接着庞大的明军舰队驶向前方,驶向那片隐约可见的绿色地平线,驶向曾经臣服于大明的锡兰,去告诉他们……
我们又回来了。(未完待续。)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来/,..
大清之祸害 第三四六章 杨丰式的民族rong合
“你我兄弟,不必如此拘礼!”
就在罗璋率领着庞大的舰队到达科伦坡,并且用八十斤炮开始炮轰荷兰人的要塞时候,杨皇帝正在北京的皇宫内对着趴在自己脚下的李焞说道。
高丽王殿下是受到他的召见而来。
从汉城乘坐明军的巡逻舰到天津港不过两天时间,然后再乘火车几个小时就到北京,往来交通便捷得很,这一趟也让李焞见识了一下现代科技的力量,据说国王殿下第一次乘坐蒸汽巡逻舰的时候,居然被那汽笛声吓得直接坐在了地上,不过现在已经适应得很好了,在天津港换乘火车的时候并没有再出什么意外。
李焞小心翼翼地站起来。
他对杨丰的恐惧可以说是深入骨髓了,只要一看到这家伙,脑子里面就出现了那背对着血色残阳,骑着一头巨大狰狞的怪兽,手中拎着青龙偃月刀,高高在上恍如神灵般踏着遍地死尸缓缓走来的身影,然后他就忍不住有两腿发软。这一次杨丰召见,他也是心中颇为惊恐的,高丽战场上他的军队表现,已经引起明军高层不满,甚至总参谋部都提出要收走他的统治权,然后将高丽收归大明直辖的消息他也知道,这一次杨丰突然召见,要真是为了这件事他可怎么办呀?
一想到这个问题,李焞就忍不住有哆嗦。
尽管这时候的乾清宫内早装了暖气,烘烤得实际上可以说温暖如春,但他却一都感觉不到。
“你不要胡思乱想,朕这一次召你来没有什么别的意思。”
杨丰看着他笑了笑说道。
“打仗的事情哪有不死人的,再说当兵的贪生怕死,也不是你的过错,你们李家世代忠贞,这个朕还是明白的,但是高丽王国防卫军的问题,也的确到了已经非解决不可的地步,否则以后这仗是没法打的,当兵的不怕敌人多么厉害,就怕自己身旁有一群随时都有可能出卖自己的同伴,你没带过兵,不太了解这一。”
紧接着杨丰又说道。
“陛下的意思是?”
李焞松了口气问道。
只要不是收走他高丽的统治权就行,真要那样,他还真就没胆量反抗。
“第一,你的军队必须扩充。
至少扩充到十万人,这不光是为了击退鞑子,还得为以后向东北进攻做准备,那么广袤的区域仅仅第七军是肯定不够的,以后还得你的军队参加,至于武器弹药这个就不用你管了,你只需要负责粮饷就行。”
杨丰说道。
李焞赶紧头。
这对他是好事,十万军队的粮饷他咬咬牙还是能供应的。
“第二,这支军队的训练指挥都交给高丽经略使就行,你的将领也不懂打仗,更不懂怎么训练现代军队,如果还像以前那样说不定再上战场,还是会出现之前的情况。”
杨丰接着说道。
李焞赶紧接着头。
这种事情上他也没有反对资格,话说战场上高丽军一触即溃的情况也把他吓坏了,还是由明军来指挥训练更靠谱些。
“第三,为了方便作战,在战区需要的情况下,高丽经略使有权惩处任免一些地方军政官员,毕竟打仗离不开地方协助,要是前线将领对地方军政官员没有威慑力,很难会让他们尽心尽力,估计你也知道你的那些地方官员都是什么样的水平。”
杨丰又说道。
李焞刚想犹豫,一看见他的脸色立刻就变成了头。
“第四,朕准备在你们那里先修一条铁路,以方便军需物资的运输,尤其是如今大同江已经开始封冻,军需物资只能走汉城走仁川,但向北长达数百里的陆路运输线太长了,而我军作战又严重依赖后勤,所以这条铁路必不可少,这样修铁路的劳工也得你负责。”
杨丰说道。
李焞赶紧头。
这完全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哪怕以他的头脑,坐着火车从天津到北京这一路走来,也知道了这绝对是好东西。
他当然不知道,这只是杨丰为了更方便控制他的国家,这条铁路从汉城开始,向北一直修到鸭绿江,向南修到釜山,向东修到元山,然后明军驻扎汉城,另外在铁路沿线驻军护路,只要有需要就可以快速到达这个国家的任何主要城市。同样这样一条铁路也会更加有利于大明从高丽吸血,可以说只要这条铁路建成,高丽就完完全全地掌握在他的手里了,哪天找个借口,直接把李焞圈养起来,把高丽完全变成大明的省,再学倭国人玩奴化教育就可以了。
不过一个省还是太多,最好变成两个省,正好以三八线分,北边朝鲜省,南边高丽省。
而扩军,则是为了让更多高丽青壮年成为战场上的炮灰,明军接管指挥权,也就让前线的明军将领可以理直气壮地要高丽军去当炮灰,惩处地方军政官员的权利也就意味着谁敢反抗不去当炮灰,那么明军前线将领就有权直接拉出来毙了。总而言之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减少高丽的青壮年人口,然后鼓励大明的男人来高丽娶外宅,就像那些前来高丽打仗的小伙子们,在高丽缺少男人的情况下,就完全可以照顾一些高丽的姐妹们嘛!
帮她们干干活儿,给她们送吃的喝的,买几身新衣服,实在需要也可以给她们一些精神的安慰,不能光在物质上帮助她们,至于帮到床上那也就帮到床上的。
反正大明是一夫多妻制。
大不了那些年轻小伙子家乡一个老婆,高丽再养一个老婆,多多开枝散叶,对于这样的行为可以进行适当鼓励,比如说嫁给大明男人的高丽女人可以免除一切赋税之类,再不然嫁给大明男人的女人生下孩子就按照大明人民的待遇,先给他们搞起义务教育来。总之,就是要让尽可能多的高丽男人到战场上为保卫国家而献身,然后让更多的高丽女人,在床上为汉族与高丽族的民族r合而献身。
话说民族r合当然是应该的,我们的民族可历来都是兼容并蓄的。
只不过得像他这样融合才行。
李焞当然不会知道杨丰憋着辣么多x恶的心思,他现在也没有资格拒绝什么,只要杨丰不惦记着废了他,那就没有什么不能答应的,对于他来说才不在乎高丽在战争中死多少人呢!
只要他的高丽王位稳如泰山就行。
他的懂事令杨丰非常满意。
紧接着皇帝陛下就带着高丽王登上了自己的新玩具。
一个奇形怪状的大家伙,前面横卧一个擎着烟囱的黑筒子,筒子后面是一个装饰华丽的方形车厢,描金画彩还镶着玻璃窗,就像现在流行的新式马车般,下面安装着昂贵的橡胶充气轮子,车厢前面还有一个敞开的驾驶室,一个身穿锦衣卫服装的男子正站在里面,往熊熊燃烧的炉膛里填吸满了汽油的木炭。
好吧,这是蒸汽车。
和火车一样使用锅炉和蒸汽机。
实际上在内燃机发明前,蒸汽动力的汽车就已经开始大量出现了,甚至包括蒸汽动力卡车,只不过一开始因为技术问题锅炉爱爆炸,所以始终没有干过马车,等各种技术问题解决,可以普及这种东西了,内燃机的出现又彻底把它打入垃圾堆。但实际上直到一九一五年,最后一家制造这种汽车的工厂才停产,至于使用则到二十年代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甚至到抗战时候因为缺少燃油,中国的公路上还依然在跑蒸汽公共汽车,而且还是烧木炭的。
但对于杨丰来说,这却是好东西,虽然靠这东西来运输军用物资,未免有些太不靠谱了,这个故障率比较高一些,尤其是跑那些不好的道路是就更悲催了,但他完全可以使用这个来发展自己的短途公共交通问题,尤其是府际的县际的。
虽然这东西很慢。
但再慢也比马车强啊!
短期内大明境内铁路肯定达不到美国二十世纪初那种密集跟蜘蛛网一样覆盖全国的地步,这个是需要时间的,光钢铁产量就不可能支撑,直到今年才刚五十万吨呢,而且还是大明标准的吨。哪怕以杨丰的能力,在十年内能把几条干线修起来也就不错了,但那些府际县际的公共交通问题也必须解决,马拉的邮车虽然已经差不多普及,但这东西的速度终究还是太慢了,正常跑长途也就维持个平均时速五公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