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九悟
“怎么会是他?”费敏政压下心里的疑惑,吩咐道:“请他去厅中。”
费敏政居住的院落不过三进。他走至前院的花厅中。略等片刻,便见陆储在老仆带领下进来。起身相迎,直言道:“陆叔厚若是为贾环做说客,那就免开尊口。”
陆储三十四岁,容貌普通,微笑着拱手一礼,道:“子允,是否为说客,待会再说。让我先喝口茶。”
这话说的费状元不好拒绝。待分宾主坐下,寒暄几句后,陆储悠然的放下茶杯,问道:“子允,你还要不要大局?”
费敏政冷笑,情绪强烈的反问道:“叔厚,什么大局?承认贾环弑君无罪的大局?承认贾环篡位的大局?”
陆储呵呵一笑,道:“子允,听我把话说完。如今帝位空悬,齐总督以左都御史位领朝政。名不正,言不顺!西域来信,波斯帝国皇帝阿巴斯派十万大军入侵河中。朝廷要如何应对?”
费状元微怔,看着陆储的眼睛,认真的道:“此话当真?”
陆储点头,叹道:“这原是贾环的自保之策。他去年回京前,派使者前往巴格达训斥波斯皇帝。结果可想而知!齐总督现在人在中枢,西域诸将并无明确的统属。打起来必定要输。子允,中枢要快点稳定下来啊!时间拖不起。”
费状元默然无语。他若是无耻之徒,现在可以说,“关我何事?”但实际情况是,庙堂诸公,除却华、宋两系拼命反抗外。只怕早就有想妥协者。看看北静王他们的态度?
这些人只是顾忌着朝野舆论,没有明说支持贾环。所谓朝野舆论,其实就是现在以他为首的清流们。
但,当日贾环起兵造反时,怎么没人给贾环说一句:要以大局为重?现在却用大局来框他。君子可以欺之以方,是吧?
陆储再劝道:“子允,如今光靠骂,解决不了问题。要妥协啊!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费状元剖白道:“叔厚,天子待我不薄啊!贾环不该弑君的!十年不晚?呵呵,那只是自欺欺人罢。如今贾环的势力就如此强盛,十年之后呢?他的政治手腕,你我又不是没见过?届时,哪有希望惩罚他?痴人说梦!”
现在就是贾环最虚弱、最弱小的时候!
陆储沉吟着。费子允确实很有水平,看问题很透彻。
贾环和广州十三商行的领袖伍观恒交好。晚上到府和他谈一谈。贾环说的很透彻:不想杀人,以至于天下动荡。所以,他才来做这个说客。西域的消息,是他从贾环口中听说的。
半响后,费状元问道:“叔厚,既然是妥协,贾环开出什么样的条件?”他的底线是:贾环绝不能篡位。
陆储道:“贾子玉让我转告你。请你放心,他绝不会篡位!他说,当皇帝太累。”
费状元一怔:当皇帝太累?江山如画,自古多少英雄豪杰为之折腰?竟然会有人说当皇帝太累?但,以他所认识的贾环,这有八成是真心话。
贾环的履历,事迹,他自是一清二楚!贾环是本朝的诗词大家,天下瞩目。贾环自雍治十三年中探花出仕,自此七年来,仕途全是被动的向前。
在京中为官时,贾环时常请假,或者迟到、早退。他的俸禄基本被罚光。
少顷,费状元微微回过神。感觉归感觉。但他不可能因为这一句话就信贾环不会篡位,他已非青涩的政坛菜鸟。缓缓的道:“我如何确认?”
陆储一笑,费子允的反应还真和贾环说的一样,道:“你明日看着即可。若不和你的意,你再闹便是。”
费状元轻轻的点头,道:“我袖手旁观可以。但我管不了其他人。”
杨皇后拒绝宋王继位又如何?只要宋王坚持,就可以带着支持者们大闹一场。真以为,杨皇后一个批复,就会让朝臣们屈服?
陆储松一口气,他的任务完成,拱手道:“你等着看即可。”
…
…
二十三日的夜晚,再一次走过。夜色中有太多的事情发生。武英殿中贾环接到传信,陆储说动费状元。他颁布命令,结束代号为“悟空”的行动。接下来的行动,代号:升龙。
黎明的微亮,照在南三所。暮春的清晨,有些凉爽,各处殿宇在黎明中静谧的伫立着。
西所中,宋王一觉酣甜。他在梦到他登基为帝,穿着明黄色的天子冕服,在皇极殿中,面南而立,俯视着丹陛下的群臣,“万岁万岁万万岁”的高呼声将他包围,掩埋。
他抬手道:“诸卿平身!”他脑子里还想说,将贾环推出去斩首时。但他就跟着这句“平身”醒过来。
宋王嘴角还带着笑。这要是真的多好!但,昨晚便有消息,杨皇后拒绝发懿旨让他继位。这让他很不满。
宋王正这样想着,突然感觉身上有些黏糊糊的,他在薄薄的丝绸被下动了动,眼睛看去,就看到床单上全是血。盖着被单的他,就仿佛脚被人截断了一般。
“啊…”
“啊…”
凄厉的叫声,在瞬间响彻整个西所。守候在宋王卧室外的太监快步冲进来,就见床榻上宋王全身是血的坐在床榻上,而他身边,有一颗硕大的、血淋淋的狗头。正是宋王的爱犬!
京中有斗犬的圈子。这只狗,原本应该在宋王位于外城的别院中。
“啊…”
宋王竭尽全力的嘶嚎着,全身不由自主的颤抖着,他内心里恐惧的无以复加!他在睡梦中,贾环既然能将狗头放在他身边,那他的人头呢?
…
…
城西的金城坊中,清晨起来,繁御史整理着官服,准备出门。
昨夜里,贾环操纵杨皇后,拒绝群臣廷推的宋王继位,这个消息早就传遍京城官场。他亦收到消息。
但是,贾环何其的天真!廷推,代表着朝中重臣们的选择。就算杨皇后拒绝又如何?大臣们不闹吗?他是打定主意,今天一定要闹个痛快!
最好是顺势将宋王推上王位。那他们这些宋系、华系的官员的身家前程就算是保住。
繁御史推开门,就见门口站着两名锦衣卫,禁不住一愣,随即勃然大怒,咆哮道:“你们在本官家门口做什么?谁让你们来的?锦衣卫胆敢暗害朝廷命官?”
两名锦衣卫校尉咧嘴一笑,伸手就将繁御史给架住,麻利的将他捆起来,堵住嘴巴,道:“国子监中今天开了一个学习班,奉我家千户令,请繁大人走一遭吧!”
锦衣卫将繁御史塞进一顶小轿中,抬着往城北的国子监而去。如此一幕,正发生在京中各处,包括贾环的同年好友唐道宾都被请到国子监中“喝茶”。
国子监祭酒为魏翰林魏源质。他是大师兄公孙亮的岳父,贾环的房师。此次舆论风波中,历来爱闹事的监生们,并没有参与。
今日,距离贾环起兵过去两天了。科道言官、中低层的官员中,谁是死硬分子,谁是骂贾环的中坚,早就被秦弘图的谍报司和锦衣卫查的一清二楚。
或许,前日在皇极殿外,骂贾环骂的如此之欢时,他们并没有想到此时!像瞿炜那样划水、围观的官员,就不会有这种待遇。
…
…
朝阳喷薄而出,金红色的光芒万丈,洒落在京师中。三月二十四日,天晴。无风。
一个个的朝臣们在朝霞中从府邸里出来,走在不同的街道上,不约而同的再次汇聚在皇极殿中,昨夜杨皇后拒绝同意宋王继位的消息已经传出。
那么,帝位该归谁?朝臣们想要一个结果。三天的时间过去,贾环弑君的强烈冲击,开始退去。而随着波斯帝国出兵河中的消息在京中扩散,帝位归属,迫在眉睫!
约早上六点四十许,齐驰从西华门进入皇城中,过武英殿门口,穿过皇极门,广场,金水桥,丹陛,踏进皇极殿中。此时,早就抵达的官员约有两百余人。
官员们目光纷纷看过来。齐总督威望渐隆。将近灵前,翰林方阵中的周慎行行礼,扬声问道:“齐大人,宋王被太后拒绝,现在我等该如何?”
齐驰点点头,并不表态,祭拜天子后,站在左侧之首的位置闭目养神。少顷,殿中的官员越聚越多,庙堂诸公都到。陕西道掌道御史高昌隆被齐驰指定为监察御史,令百官保持肃静。
齐驰这才开口,道:“去请宋王过来。”
翰林院的方阵中,萧学士冷眼旁观。心中疑惑。难道贾环没有齐驰谈过?这绝对不符合逻辑的!
片刻后,去请宋王的鸿胪寺的官员快步进来,道:“齐大人,宋王殿下不在偏殿里,而是还在南三所。宋王殿下自称德才不足以为天子。向诸位老大人请辞。”
“啊?”皇极殿中,四百多名官员顿时一片哗然声。这又是闹那般?还有这样的事?
萧学士心中顿时恍然,原来是这样。釜底抽薪啊!宋王都不愿意再当皇帝,大臣们怎么折腾?
…
…
很快,原因就查清楚,传到皇极殿中:宋王的爱犬昨夜被人杀了,他和狗头睡了一晚,因而吓的退缩。
皇极殿中,随着御史的弹压,嘈杂起来的场面慢慢的安静。刑部侍郎施世俊极其不满的道:“贾环未免做的太过分。竟然敢如此威胁皇子!他眼里还有没有礼法?”
这事他不管是谁做的,先扣给贾环再说。他们华系、宋系的头面人物都商量好,联合起来推举楚王。但,宋王登基,远好过燕王。他很卖力气的指责贾环。
“那前夜里燕王住所的一个太监被汉王府毒杀,也是眼中没有礼法?”一个声音,很突兀的在皇极殿门口响起。施世俊一下子给问住,没有回答。
皇极殿中的大臣们本来都在看向前面,听到门口有人诘难。众人的目光汇聚过去:就见一个瘦高的男子站在门口!他正背对着徐徐升起的朝阳,身上仿佛染着金红色的光芒!
贾环迈步跨过门槛。众人这时看清:他一身水蓝色的长衫,身姿消瘦而挺拔。头戴唐巾,容貌普通。神情沉静,步履从容。
身材魁梧的杨大眼亦步亦趋的跟在他身后。保护他的安全。
“是贾环!”“是他!”安静下来没一会的皇极殿再次沸腾起来。大部分官员都没想到贾环竟然胆敢在此时进入皇极殿!这里是暴风眼、火山口!
费状元看着走进来的贾环,压制着心中呼喊的冲动。他答应今日等着看。
贾环一直走到朝臣班次的前列,向齐驰作揖行礼,道:“齐大人,我说几句话就走。”
齐驰看着贾环,缓缓的点头,沉声道:“好。”能否成功,就在此一举。
陕西道掌道御史高昌隆呵斥喧哗的官员们,“肃静,不可有失大臣体统!”将场面再次弹压下来。
贾环背对群臣,平静的等着。这时,侧身问礼部尚书曾缙道:“曾尚书以为燕王有继承皇位的资格吗?”
礼法上的事,礼部尚书自然有发言权。曾缙斟酌着字句,“燕王为天子血脉,宫中记录在案,身份确凿无疑。自古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燕王排在楚王、宋王、卫王之后。”
他给了一个中庸的答案。
贾环面对群臣,朗声道:“宋王不愿意为帝。昨日廷推以燕王得票最高。诸位所疑虑者,无非是我是燕王的老师。若燕王为帝,我必然执掌朝政。
我在此承诺,一日燕王为天子,我终此朝不为官。诸位,再次廷推吧!让我看看你们的选择!”说完,贾环拱拱手,走出皇极殿,到殿外等结果。
或许,是刺头都请去喝茶,或许,是贾环走的太快,或许,是百官们没有反应过来,并没有人问贾环:若燕王死了呢?他一路走出去,留下一个背影。
齐驰和重臣们商议后,再次廷推。结果以燕王得票最高。拿到二十四票。
皇极殿中就此一片哗然。
贾环昨夜和成国公、占城候、赵尚书等人都谈过。所以,才会有这样的结果!但这个廷推结果,令许多中低层的官员一时间,在感情上难以接受。
费敏政走出列,将头上的官帽子丢在地上,面带讥讽,激愤的道:“既然诸公心中早有定论,这新朝的官,在下不当也罢!”
他此时知道贾环的退让是什么。如果贾环二三十年不在官场中,他就算可以暗中操作,但离篡位的标准还远的很!他认可这个退让。但是,他心里不痛快。
费状元开头,又有八十多名官员当场辞职走人。以李康适、施世俊等人为首的华党、宋党为主。而十年寒窗,激愤的不要官帽子的人,是少数。
皇极殿中的质疑、吵闹,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消失,渐渐的安静下来。
燕王宁淅被人从偏殿,请到正殿中。
齐驰让燕王站在雍治天子的灵前,面向百官。然后,跪下来,三叩九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六部尚书,并侍郎们跟着跪下来。随后,百官们跪拜叩首行礼:“万岁万岁万万岁!”这声音在皇极殿中回荡着。声势浩大!
燕王宁淅站在殿中,茫然的看着群臣。听着这“万岁”声。一切仿佛都变得不真实起来。
奋斗在红楼 第九百六十章 庙号、年号
皇极殿偏殿中,群臣高呼万岁之声传进来。二十多名皇子,神情各异。
有人略感苦涩,想不到地位花落燕王家!有人庆幸,帝位争夺终于落幕。实在是太惊险:宋王被吓的都快要精神失常。燕王差点被毒死。他们不想被殃及鱼池。
卫王坐在偏殿华美的花厅中,右手用力的握着椅柄,牙关有点颤抖。他是在害怕。
昨天宋王在廷推时得到高票后,他是怎么取笑燕王的?他说:宁淅,你那位先生真是个废物啊!手握京中兵权,居然还让你的皇位给别人摘走。
而现在呢?
燕王能登基,完全是得益于贾环的运作。他担心的是,参照今天清晨时宋王的“待遇”,他怕贾环把他给杀了啊!
帝师不可辱。
…
…
“万岁…”
庄严、肃穆的皇极殿中,左都御史齐驰带着三百多位大臣三叩九拜,山呼万岁,在雍治天子灵前,拥立燕王登基!
按照礼法程序,此时应当需要杨太后的懿旨。但贾环刚刚都已经表态,谁还在乎呢?而齐驰作为朝廷重臣,没有想到这一茬,恰好暴露出他内心里的些许急切。
任何一个文臣,都无法在成为宰相时,而不激动!这是人臣的顶峰!很显然,燕王登基后,必定会擢升齐总督为大学士。
燕王没有执政经验,在朝堂上的根基完全依赖于贾环的人脉网。他性情文弱,且得位不算正。必然会是一个弱势皇帝。齐总督作为独相,在三五年内,权力会大的惊人。大约可以算:朕以国事累齐先生!
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在皇极殿中徐徐的消散,余音袅袅!齐驰压着心头的微澜,因燕王还未叫群臣平身,跪着奏道:“万岁,请先定大行皇帝的庙号。”
宁淅穿着一身白色的亲王服,带着孝,身量中等。二十岁的青年皮肤白净而文弱。他还没有从这剧烈的身份转化中回过神来。他的脑海中,此时不由自主的浮现出他往日的种种。
自他记事时母亲便是贵妃。他的童年时光无忧无虑。十年前,雍治十一年时,在贵妃之位的争夺中,母亲失宠于宫中。他那时十岁。此后,他和母亲小心翼翼的活着。他的性情由此而变。
雍治十五年春末,杨皇后默许刘太监暗害贾皇子,母亲因照顾贾皇子受到感染而病故。天子未追究。
那时,他和澄哥儿求学于先生门下。潇姐姐待他如弟。先生教他学问,做人的道理,强迫他锻炼身体、意志。那两三年是他终身难忘的美好时光!
而后是,雍治十七年,他迎娶王妃。先生亦南归金陵,后前往西域,百战余生,得胜归来。他在这三年中,和王妃过着平淡、普通的日子。直到此时!
他心中,对母亲的死,怎会没有看法?雍治皇帝六亲不认。二十一日晚,先生明说要报血仇、拿帝位,他祝愿先生平安!这是他的态度、立场。
燕王被齐驰从沉思中唤醒,略有些尴尬。看着满殿还跪着的官员,忙道:“诸…位…爱卿平身。”说这句话,舌头略微有些打结。待百官起来后,他对齐驰道:“依齐先生所言。”
齐驰知道燕王走神了。但他得为新帝圆场子。道:“大行皇帝早年励精图治,国泰民安,天下欣欣向荣。国朝威压四海。而至晚年怠政不出,声色犬马,朝政悉委于奸臣之手。臣以为,大行皇帝当上庙号:玄宗。”
燕王点点头,“齐先生所言甚是。”宁淅是没有执政经验,此时就算他同意齐驰的意见,亦应当象征性的问问六部尚书们的意见。
曾缙、殷鹏、赵鹤龄、孟何、北静王、成国公等人并没有反对。安静的听着君臣奏对。齐驰翰林出身,拟定的庙号还是非常合适的。
齐驰躬身行礼,再奏道:“臣请陛下定年号。”
宁淅脑海中第一反应便是:永乐。当年先生给他讲明史,他印象深刻,燕王朱棣靖难成功,定年号为永乐。当然,他没法用的。
宁淅想了想,道:“我才疏学浅,愿大周永兴,以永兴为年号,齐先生以为如何?”
齐驰这点小事自是依着燕王,道:“可。臣请陛下扶先帝灵柩至乾清宫中停灵。拟先帝遗诏。再请太后懿旨,昭告天下。”
宁淅道:“好。”
齐驰目视殿中的大太监袁琪。袁太监高喊,“永兴万岁爷发驾…”
…
…
二十四日的上午,阳光和熙。贾环带着数百名亲卫站在皇极殿外。贾环在汉白玉丹陛上,看着眼前宽阔的殿前广场。历年大朝时,小官们都在殿外。
殿中的情形,声音,这里都听的清楚。杨大眼憨厚的挠挠头,问道:“三爷,这便完了?”拥立皇帝好像不复杂啊。
贾环一袭水蓝色的长衫,背负着双手,脚踏的绘龙的台阶,阳光照射在他笔直、挺拔站立的身体上。影子落地。微风吹抚着他的脸。
贾环微微一笑,道:“大眼,那还要怎样?走吧!”
事情完,当然没完。还有很多事要处理。比如,遗诏。雍治皇帝的遗诏写的太好,他肯定是不允许的。要按照罪己诏的模式来!
还有,宁淅要立即启动程序,拜齐总督为东大学士。加封诸官,赏赐三军将士,安定京中人心。同时,要以朝廷的名义,昭告天下:新帝登基。
天下的督抚们认可吗?未必。平叛估计不可避免。他已经派锦衣卫去岭南抓捕楚王。
还有,秋后算账!等皇位,不是换件龙袍就是。要党同伐异!一朝天子一朝臣嘛。
诸多事务悬而未决,宁淅应当很忙。他回头还要分别和宁淅、齐总督见一面详谈。但,于此时,对他而言,自二十一日夜里七点起兵的政变结束了!
他在杀死雍治皇帝后,采取一个折中的方案,来处理帝位归属。而不是埋头杀杀杀。这处理起来,显得复杂、繁琐,甚至略憋屈!一日权在手,杀尽天下负我人。
但,政治上的事,并非杀戮可以解决。需要细致、耐心。治大国如烹小献。用力过猛,八成是亢龙有悔。
不管如何,他这一路终究是顺利的走下来:将淅哥儿推上皇位。心中的重石,移开!一片轻松!京中诸事毕,他该去为山长、叶先生、大师兄抬棺下葬,重建闻道书院。
中国之文明,筚路蓝缕,薪火传承。为往圣继绝学!他不会让书院消失。那是山长、叶先生、大师兄他们的心血。
贾环带着亲卫走下丹陛。钱槐青衣小帽,快步小跑的跟着,笑的近乎谄媚,道:“三爷,三爷,我们现在去哪里?”
“回府!
奋斗在红楼 聊几句兼总结、剧情预告
谢谢诸位书友一直以来对我的支持。九悟感谢。每次深夜里,看到谩骂之外,还有一些书友对我的支持、理解,心中的那份感激,无法用文字表述。谢谢!真的谢谢!
一把辛酸泪。
九悟会继续用心的写故事。愿诸位书友同行。
然后,回应一下,一些话题。昨晚,翻了下书评,深夜不眠。
于我个人而言,我是非常不愿意在故事里面,去解释来解释去的。这会影响到行文的流畅感,结构,爽感。
但,有一些个人,要质疑,要骂。我不得不写。
老书友都知道,早期有个情节,我写贾环搞蜂窝煤,书评区里多少人在说一氧化碳杀人的事,这事贾环不考虑?智商有问题。傻逼。
但实际呢?明朝时,就开始用煤了。我不得不在下一章里,贴出史料。
合理性和爽感,这其中的平衡,确实让我蛋疼的!
我想给诸位书友说一声,我真的认真推敲过。只是,因为行文,我没有写出来。
回归正题。
1 关于百官对杀皇帝的反应。
这是一个让我蛋疼的问题。第一,百官对贾环杀皇帝,不满,骂贾环,这是很正常的逻辑。不然,那叫汉家王朝?说一句,群情汹涌,有何不可?当然是有官员不骂!有中立派。还有和贾环合作的!
逼的我啰里啰嗦的去解释。
第二,贾环手握兵权,文官们最终会屈服。这同样是很正常的逻辑。兵权在手,还翻得了天?还不是看贾环怎么玩这个政治游戏!
历史上杀皇帝的人多了去。那些文官个个都是视死如归?没有的事吧!
兵权在手,接下来的事,只在于贾环的选择!
我又解释了一波。
说实话,我心里很无奈。
2 杀皇帝之后,贾环要怎么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