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奋斗在红楼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九悟
这是书评区里,热议度最高的话题。
骂我骂的最凶的一个观点:贾环为什么不做皇帝?
这简直让我无力吐糟。历朝历代,哪个皇帝,是这样简单的就当上了?贾环执政过吗?有多大的政治势力,在天下有多少门生故旧?
董卓当年,西凉兵锋多强盛?他当皇帝了?
贾环要登基,沈家绝不会跟随。齐驰、北静王都会反对。没有兵权,还玩个屁啊。
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我写的很明白了。
于我个人而言,我不喜欢皇帝。记着,群龙无首,吉!中国已经没有皇帝很多年了。
所以,我不会让贾环当皇帝。携钗黛以傲游,抱明月而长终。有位书友点评的很精彩。拥有权力,只是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权。并不是,要自己被权力禁锢住。
要贾环做皇帝,说到底,还是诸位书友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杀皇帝后,贾环如何保证自己的安全!
我知道,权力斗争是残酷的。我没那么low。
但是,皇帝就是最高的权力?这还真不是。
主席讲过的至理名言:枪杆子出政权。主席的名录下面有一句话:至此,担任此职终身。具体什么职务,不要我说吧。
贾环怎么安排政治局面,确保自己的安全?
我曾经说过,还有大约二三十万字就结尾。但我同样说过,全书一共有八卷。我第七卷还没写完。
以我现在呈现给大家的,如果,马上结尾,贾环抱着美人去游山玩水,完全的退下来。在政治安排上,当然是很幼稚的!
但是,我还没写完。
我在群里说过,帝师之路,这个剧情,你们没有猜对。
要想在权力巅峰,退下去后,保证安全。
第一,接班人。这个逻辑,不用我废话吧。古往今来,都是如此。就连一个公司的权力,人事交接,都是如此。
第二,制度。这个略微虚一点。但,确实是有效的。比如,英国那种制度,权力人物下台,还是有保证的。
接下来,第八卷的大时代背景,就是工业化的开头。
回归到具体的剧情来谈。
有一些个观点,比如燕王要为雍治天子报仇,燕王会在权力下黑化。
第一,皇家的亲情有多少,燕王心里贾环重要还是雍治重要?
第二,说黑化的事,我问一句,燕王由弱势皇帝变为强势皇帝,这个时间要多久?五年,十年?在这之前,贾环是安全的吧?他要是在弱势情况下,搞贾环,是嫌命长了吗?
说到这里,额外说一句,很多人肯定会类比霍光、张居正。霍光、张居正活着的时候,汉宣帝、万历都不敢搞名堂的。那个时候,这两位就是弱势皇帝。
至于一个权臣,怎么和天子处理关系,这是个大课题。就现在的情况而言,抛开师生感情,个人性格,单纯的讲政治利益,燕王需要贾环帮助,而不是和贾环搞斗争。
这个担忧,诸位书友先把心放到肚子里,时间线扯太远了。贾环二十一岁,燕王二十岁,我没有打算立即结尾的。还有第八卷。我会写明白的。
(有人举了郭子仪和皇族联姻的例子。这是一条路,但我不会用。)
所以,诸位先享受贾环拥立了一个皇帝的胜利成果吧!这是最大的政治胜利!
贾环推自己的弟子燕王上位,就是此次兵变的最大成果。其他的妥协,相比于一个帝位而言,都是轻的。
我接下来,会写一些贾环在燕王为弱势皇帝情况下的政治安排。
具体,不剧透。
我强调一遍,贾环只是不当官,不是将手里的权力都丢掉。在不退下去的情况下,贾环最大的安全,来自于哪里?
兵权!
沈迁是贾环亲姐姐探春的丈夫啊!在西域时就追随。我铺垫了这么久。
自雍治九年追随贾环的张四水。造反都跟着干。
以上,写于老家。
祝诸位书友心情顺利。笑口常开。
九悟,二零一八年二月一日。





奋斗在红楼 第九百六十一章 余波(上)
三月二十四日的上午,新帝登基的消息,很快就传遍整个京城。辞官出皇极殿的官员,扶雍治皇帝灵柩到乾清宫后退出来的官员。纷纷将消息带出。
各衙门外的八字墙外的闲人们,听里头吏员传出来的消息,兴奋的议论。棋盘街的成丰茶馆中,各路报纸的记者、编辑们肆意的点评。崇文门外的集市里,商铺的掌柜们,客商们,都在说着。晋商、徽商等各商人的会馆中,商人们紧急的商谈着。
整个京城,仿佛沸腾起来!
随后,在临近中午时分,最新的消息再次传出来。燕王宁淅,现在可以改叫永兴天子,擢左都御史齐驰为东大学士,入值军机处,预机务。
稍后,永兴天子圣旨下发至朝廷各衙门:加封百官,犒赏军队,大赦天下!以示新帝登基恩德。
同时,朝廷严令各地兵马非调令不得擅动,地方保持安定。朝廷的公文通过急递铺,明发天下。
宁淅现在还没有学会做一个皇帝,但齐总督可是老官僚。谙熟各种政治惯例。如何处理当下的事务,先后秩序,轻重急缓,他心中有数。
这些消息,组合成一道道的浪潮,冲刷着京城中的人心。同时,舆论涌动。真理报,并京城日报,大周日报等报纸,在下午时发行今天的报纸,向京城的百姓,北直隶地区,天下介绍新帝登基的消息、情况。
所有的报纸都等到此时,自然是因为贾环提前给真理报主编周慎行打了招呼,报纸行业都等着的。这些报纸上的通稿怎么写的,不问可知:在胜利、团结、奋进、和谐的氛围中,群臣拥立燕王!


武英殿的偏殿,一间小房间中,被关押在此两日的汉王长子宁镀。吃过午饭,聚精会神的听着门口看守他的两名疏勒军的议论声。他的消息非常闭塞。
疏勒军,这是贾环征战西域的核心班底。就像项羽的八千子弟兵。他们的外貌带着明显的异域特征。很容易辨认。但,俱是汉服,汉语,汉礼。
门左侧的士卒笑着道:“新帝登基,朝廷的赏赐下来,才多少?还不如使君的赏赐多。就是官升一级好啊。我都是校尉。”
另一人道:“叫我说,使君就是对那些读书官儿太客气。看报纸上骂的词儿!早该定下来。若使君调我们去皇极殿,娘的,看谁敢骂?”
贾环二十二日在皇极殿外,言明可在报纸上辩论,还真有官员在报纸上撰文骂贾环。当然,官方报纸真理报并没有刊登。
宁镀微微一愣,忍不住问道:“两位小哥,新帝是谁?”他四十多岁的人,这两天没少吃苦头:被殴打。说话很客气。至于他心里怎么想的,就不得而知。
宁镀期盼又紧张的看着门口的士兵。若登基的是宋王或者楚王,那他要将这两日受到屈辱,百倍的还给贾环那个贼子!
一人晒笑道:“咱们使君,何时失败过?当然是使君的徒弟燕王登基。”
宁镀脑子“嗡”了一下,方才的紧张情绪,全部涌上头。这…不可能吧?如果燕王登基,贾环会怎么做?想到这里,宁镀的身体微微发抖着。
贾环除了杀害雍治天子外,抄没了华、宋、魏其候、乌四府。报复手段非常酷烈!汉王府…


午后柔和的春光,照射在贾府的园林中。茂密的榕树下,光影斑驳。
贾环和黛玉一起走在大观园幽静的园林中,紫鹃、袭人两个跟着后面。贾府前院里的热闹隐隐传来。燕王登基为帝,贾府上上下下都非常的兴奋。
以三爷和燕王的师生关系,贾府的底牌简直比贵妃得宠时还强啊!看看午后,京中各世家、勋贵来送礼的有多少人?门庭若市!
到西角门处,贾环微笑着将黛玉头上的树叶拿下来,道:“颦儿,没事的。”两人刚从林荫小路插过来。树叶在春风中飘落。林妹妹一袭青裙,身段婀娜,精致的瓜子脸上带着一抹轻红。如花似玉的大美人!
他上午回府,中午和妻妾们一起吃的饭。正在午后一起闲聊着消食时,贾政突然派人请他到前头去接新帝口谕。林妹妹一路将他送到这里来。
这些两三天的功夫,宝姐姐,林妹妹她们数次经受惊吓。他在二十二日后遭遇到两次刺杀。期间,他回来过。他又不是大禹。但她们还是担心啊!
黛玉由着贾环拈掉她发丝上的树叶,细声道:“环哥,我知道。你快去快回。我和宝姐姐准备晚上你说那什么捞子自助餐。”她不想外出。
贾环笑着点点头。


贾环和黛玉并两个俏丫鬟道别,到荣禧堂中。小太监冯瑾亲自过来传口谕:宁淅和齐总督等人在乾清宫南书房谈完,驾临武英殿中,想见他一面。
冯公公说完,就到荣禧堂外头去等着。他的干爹袁公公已经获封宫殿监督领侍衔。即太监总管。为永兴天子大伴。但,他如何敢在贾环面前拿架子摆谱?
贾政头戴进贤观,白色儒服,为雍治皇帝带着孝。站在荣禧堂中,看着自己的庶子贾环:二十一岁,嘴角留着青葱的短须,穿着华贵的水蓝色丝绸长衫,头戴唐巾。
“唉…”贾政仰天长叹,“环哥儿,你自己好自为之吧!”他还能说什么?
站在祖宗们挣下来的荣耀面前:荣禧堂的门匾是皇帝亲书的“书赐荣国公贾源”。对联是东安郡王穆莳写的。和贾环此时相比,这些又算什么?
他这个儿子,已经站到贾府有史以来的最顶峰,远超贾氏诸位祖宗!
他二十二日上午到皇极殿中祭拜雍治皇帝后,这些天一直在家中。当然,他的消息并不闭塞。贾环今日在群臣面前表态致仕。但,不夸张的说:他是京城中最有权势的人!否则,现在家里的门槛为何快要被踏破?
贾环拱手一礼,道:“父亲,我知道。”悟空,升龙都结束了。他心里很放松。但,接下来的政治安排,他心中有数。


午后三四点许,武英殿中,略显忙碌。书吏们来来往往,处理着各种文书,语速飞快的说着话,无视殿中坐着等候的永兴天子宁淅。实在是比较忙。
当日,魏其候传令顺天巡抚,保定巡抚率军勤王。两位巡抚在今日带着约五千军队抵达。但,给张四水在京城外拦着。等搞清楚京城里的情况后,两人立即上书请罪。
武英殿这里安排的是那五千军队的后勤保障。同时,他们还在准备着西域军的赏赐统计、下发。罗向阳,纪澄等人这几日都没有好好休息。乔如松病倒回府。
宁淅坐在东侧的屏风旁喝着茶,目光落在大殿门口。他在等先生来,好讨个主意。这半日,他当皇帝当的心里很没底。
宁淅等了约一个小时,贾环才抵达。随后,贾环,宁淅,罗向阳、纪澄到偏殿里的小厅中说话。
喝着茶,宁淅求教道:“先生,今日齐大学士的提议,我全部都答应。这会不会不好?”语气忐忑。
他只是中人之姿。但,贾环教过他《明史》,他知道这样为天子肯定是不合格。假设齐驰糊弄他呢?
贾环一听就懂,指着罗向阳、纪澄道:“子文,这两位翰林,可加南书房行走,备你日常咨询。”
军机处为内。有票拟的权力。天下大事,悉决于天子。天子有批红权。只是,周朝没有司礼监,但可以假南书房之名,帮助宁淅掌握批红权。
他现在和齐总督是实际上的盟友。但,形势、主要矛盾,总是在不断变化的。政治,从来都不能靠人情,来维持均衡。而是要有相应的制衡。




奋斗在红楼 第九百六十二章 余波(中)
宁淅早在雍治十三年时便在贾环门下求学。那是八年前的旧事。贾环的同学,他基本都认识。
雍治十五年春,贾皇子、周贵妃死去,贾环自江南回京,至冬日,在武英殿中掀翻刘国忠等人。
贾环自皇城中出来,在西华门外,宁淅在他马前弯腰行礼,哽咽的大声道:“学生为先生贺!”
当是时,贾环骑在一匹枣红色的骏马上,燕王在马前行礼。午后的阳光,在冬日的寒风里,沁染着这副画卷,人影在地。
在六年前,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幕的意义!若是现在再回首那一幕呢?
随后,宁淅、宁澄、蜀王跟着贾环回府。贾环在府中设宴招待等在府中的书院同学。
计有大师兄公孙亮、庞泽、罗君子、乔如松、刘国山、柳逸尘、秦弘图、张四水、姚维、都弘、骆讲郎、纪澄。
贾环给宁淅、宁澄两个弟子介绍道:“诸君子皆高才雅士,子文可多亲近。”宁淅一一记着、敬酒。


罗向阳、纪澄和宁淅有这样的渊源,在此时,就显得难能可贵。贾环的推荐,是题中应有之意。他在政治上,肯定更加信任书院的同学!
纪澄心中闪过兴奋的情绪。但很好的克制住。他明白院首这样安排的含义。
天子以内为政事助手。但宰辅们和天子在政事上的看法,未必一致。所以,明王朝的皇权延伸是:太监、锦衣卫。其中司礼监掌握着批红,权重一时。司礼监禀笔太监号称内相。
本朝无内监参与政治。他们入南书房,协助永兴天子处理政务。大致上,便是如明朝司礼监的角色。想到这里,心里怪怪的。
宁淅闻言,起身,客气的道:“还请两位翰林帮助…朕。”他一身精美的白色龙袍,带着孝。虽然距离他登基不过数个时辰,而在此之前,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亲王,二十岁的文弱青年,贾环的弟子。但,他终究是周帝国的天子!
以天子之尊,如此礼仪相请,非常令人受用的。
纪澄站起来,躬身行礼,道:“臣敢不尽心竭力?”有渊源是一方面,君臣之礼不可废。
罗向阳并没有答应,起身回一礼,对贾环道:“子玉,大师兄去后,书院在学术上再无领头人。我这几日在武英殿这里,深感自己并非治政长才。我打算回妙峰山下重建书院。”
这几日,处理问题,实际上是纪伯言为主。他于功名利禄看得淡了。山长、叶先生、大师兄他们就是死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连子玉都差点死掉。
新帝登基,朝局不斗,怎么可能?按照子玉的估计,很快就出兵平叛。否则,为何他们这里在加急下发对耀武营士卒们的奖赏?但,他对这些斗争,感到厌倦。
贾环看着罗君子,微微有些惊讶。心中轻松的情绪收起来。微微沉吟一会,道:“好。”
宁淅登基为帝。他的重担都卸去。剩下的是政治清算、政治安排。他需要推书院的同学走上前台。但,罗君子不愿意,他尊重罗君子的选择。
二十八岁的罗君子,依旧是小胖子模样。已是一个孩子的父亲。娶惜春三年,至今未曾纳妾。此时,他选择了另外一条路!读书人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他选的是立言。
书院的重建工作,正在筹备。二十二日,他取得顺天府府衙的控制权后,因各种官司入狱的姚维、都弘就被释放,重新操持咸亨商行。墙倒众人推。那些趁着书院倒霉,发起诉讼,状告咸亨商行的人,不会有好下场!
书院的重建,资金会走咸亨商行的账目。资金来源,他会出。
宁淅神情微微遗憾。武英殿这里近百人高效的运转,是由罗翰林主持的。这是一个很有才干的人。闻道书院,几个能独挡一面的人中便有他。
罗向阳感受到宁淅的目光,笑一笑,得体的道:“请陛下恕我无礼。陛下礼贤下士,性情谦和,将来必能仁泽天下。”贾环教出来的学生,定然不会如同雍治皇帝那样倒行逆施。
宁淅心中感慨,伸手示意,道:“无妨。”
事情谈完,贾环见宁淅欲言又止,莞尔一笑,道:“子文跟我一起去外面走走吧。”


将要傍晚。澄净的蓝天中,柔和的春日斜斜下坠。贾环带着宁淅在西门城楼上远眺着西苑,京师。
袁太监等二十几个太监都等在城楼下。驻守的将校过来行礼后,远远的退开。
坚固的石条砌成垛口,胸墙,带着些许的沧桑感。贾环看着天际边的红日。重重的殿宇,和皇城外密密麻麻的屋顶、檐角,蔓延在视线中。
宁淅仰视着贾环的侧脸,忍不住道:“先生,你还记得你教我明史时我说的话吗?若我为天子,必拜先生为相,治理万民,泽被黎庶!”
先生有治国之才,经天纬地之能。若执政,必将再现盛世。先生那一身经世济国的本事,以他的资质,学到两成就算不错。可是,现在先生却被百官逼的致仕!他心中强烈的希望先生能出来做事。
贾环轻拍着城墙,微笑着道:“子文,你现在是皇帝了,要自称朕。”轻飘飘的将话题岔开。宁淅有这份心就好。他不可能违背当众许下的政治诺言。
宁淅情感诚挚的道:“我在先生面前不是皇帝。我永远都是先生的弟子。”
贾环心中很欣慰。温声道:“齐大帅是国朝名臣,他也能让国家的情况变得好起来。子文,学着做一个好皇帝。另外,在宫中要照顾好自己。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宁淅低头,眼睛微红,“嗯。”
贾环笑一笑,拍拍他的肩膀。天际边的晚霞绚烂,美不胜收!火红的朵,如同烈火在熊熊燃烧!京中新的秩序,正在这烈火中徐徐诞生。


贾环和宁淅的谈话,师生相得,非常融洽。在夜间时,和齐驰的谈话,又是另外一种情形。
京中的夜间依旧在执行宵禁。每晚七点半就开始执行。贾环在家中和妻妾们一起吃过晚饭,闲话着。然后,于夜里去小时雍坊拜访齐大学士。




奋斗在红楼 第九百六十三章 余波(下)
东大学士齐驰的书房布置的精美,陈设雅致。书橱、字画、座椅,案几排开。充满着儒家文臣风格。夜里的微风,从书房的窗口吹进来。园林幽静。
贾环被老仆带进来后,齐驰一身浅灰长衫,从书桌后走出来,看着贾环年轻的脸庞,齐总督一声长叹,“唉…”感慨难言。
二十二日的清晨,贾环来见他,两人谈了许久,关于如何收拾朝局。而现在是两天后,新帝登基,大局已定!如此大的政治风暴,总算是将趋于平静!
贾环微笑着,拱手一礼,道:“见过大帅。”
他倒没有太多的感慨。他一直在执行他的目标。弑君,是早定好的。推燕王亦是他所想的。包括此刻和齐大帅谈善后、谈国事。他的心态是重压释放后的轻松。
齐驰伸手示意贾环落座,待老仆送上茶后,叹道:“子玉,若是今日在皇极殿中,百官不答应,或者廷推出的不是燕王…”后果是什么,齐驰没再说,胜利者不需要指责。道:“想想就令人感慨啊!”
他心中的感慨,既是感慨京中局势的变化,亦有对个人际遇的感慨。雍治皇帝对他的安排,明显是留给下一任天子使用。而在永兴朝,他是独相!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同样有他的政治抱负、理想!江山画图,现在就摆在他面前。
贾环笑一笑,喝口茶。齐大帅肯定不知道有一种投票办法,叫做:不选出想要的人选,不许散会。当年袁世凯,孙中山选大总统,都是这么干的。
齐驰看一看贾环,道:“子玉,你现在什么打算?”
贾环当众承诺在永兴朝不出仕。永兴天子今年不过二十岁。就算短命,至少也有二十年吧!贾环二十年不出仕,篡位那肯定不用想。在朝堂的江湖上,永远是一代新人换旧人。
贾环知道齐总督问的是什么意思,早有腹案,阐述道:“治政之事,以大帅为主。我不会过问。但,军队现在迫切需要做些变革,早日推行燧发枪战术。”又笑着道:“待时局稳定后,我会闲居。届时,看大帅在朝堂上弄潮。”
他决定重启南书房,调纪澄进南书房作为制衡的存在。但,这只是未雨绸缪。齐总督执政,他当然不会拖后腿。他和齐总督没到要斗争的份上。
齐驰笑着伸手虚点贾环,“你啊,总想着偷懒!”朝堂巨头,三言两语间将权力界限划分清楚。问道:“沈于乔和张伯仁的位置,你怎么考虑的?”
贾环道:“京营节度使、九门提督。”
齐驰缓缓的点点头。


三月二十五日早上八点,永兴天子宁淅在乾清宫南书房召集朝臣们议事。计有14人。
分别为:东大学士齐驰、六部尚书(以工部左侍郎杨建天掌部事),北静王、成国公,礼部右侍郎胡璁,翰林院掌院学士萧丕,左庶子蔡宜,翰林检讨纪澄,国子监祭酒魏源质。
至中午时分,一道道的圣旨不断的下发。震动朝堂。每隔小半个时辰,便有一道圣旨送到六科,随即副署、下发。一直持续到傍晚议事结束。
调礼部尚书曾缙为左都御史,升工部左侍郎杨建天为工部尚书,礼部右侍郎胡璁为礼部尚书。加左庶子蔡宜,翰林检讨纪澄为南书房行走,随侍天子左右,以备咨询。
升魏源质为翰林侍读学士,礼部侍郎。起复荣国公贾政为通政使。擢升通政司右参议,真理报主编周慎行为国子监祭酒。
封赏帝师、西域布政司左参议贾环为翰林侍读学士(从五品)。从四品的参议到翰林侍读学士,品级下降,但绝对是升官。同意贾环上书请求致仕的奏章。
1...396397398399400...4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