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九悟
拒绝卫大学士“乞骸骨”的上书。当然,这是形式主义。以文华殿大学士卫弘的声望、功劳,来回的奏章,至少得十二次以上,才有可能批复。
任命五军都督府同知,新城王沈澄为五军都督府左都督。北静王为右都督。成国公为都督同知。
任命国朝名将,骠骑将军沈迁为京营节度使,节制京营。加封贾探春为一品诰命夫人。任命西域守备司疏勒镇团练判官张四水为九门提督,节制京中卫所军。
任命西域守备司主薄曾季高为河中总督,节制诸将,全权负责对波斯作战。
于京营大营中设讲武堂。选调天下的校尉、将军入讲武堂学习。讲习军中新战术,新思想。于国子监中设学习班,“提高”朝中官员们的政治修养。以国子监祭酒负责。
任命锦衣卫千户张辂为锦衣卫指挥使。
接受内务府总管吴王辞官的奏章。以其子、越国公宁澄为内务府总管。封亲王爵,号越王。于宫中,内务府外设少府,管理天子内帑,以永清公主宁潇为少府令。加封为长公主。
尊杨皇后为皇太后,尊贾贵妃为皇太妃,追谥永兴帝生母已故的周贵妃为慈圣皇太后。
封燕王妃甄祎为皇后,封嫡长子宁炎为秦王。此时,小名七月的宁炎才两岁多。
…
…
这一连串的封赏,有的是酬功。有的是用人,有的是稳定朝堂局面。有的天子的内务、家务。还有对百官、武将们的封赏,不必赘述!
人事议题能这么快就议定,自是因为昨天晚上贾环和齐驰都已经谈好。贾环昨晚凌晨两点才坐马车回贾府。
在这样密集的圣旨浪潮中,有两件大案,比较引人瞩目。
其一,在君臣奏对时,户部尚书赵鹤龄率先上奏:“汉王府意图毒害圣上。罪大恶极。臣请圣上明诏处置。”
其二,新任礼部尚书胡璁请求重议闻道书院案。张安博,叶鸿,公孙亮等人都是死于此案。当日定罪,闻道书院诋毁天子、心怀怨怼,查证的实据过于牵强,难以服众。
而很明显,这是贾环操纵的翻案!这意味着,已经辞官的华、宋两系官员,只要沾着这件案子,就别想平安的出京城。
比如:大理寺卿李康适,刑部侍郎袁壕,施世俊,兵部鲁侍郎等人。还有身在“学习班”中学习的繁御史等人。
…
…
黑暗,似乎从未消失一般。宁镀摸着墙上的刻痕,十四天的时间过去。
自三月二十五日,汉王府谋逆案爆发以来,关押在武英殿中的汉王长子、镇国公宁镀就被转移到锦衣卫的镇抚司地牢中。
武英殿里的罗君子等人,则是将团队转移到五军都督府。两个都督都是自己人:新城王沈澄、北静王。
“咣当!”
地牢的门打开,一名锦衣卫校尉出现在门口,道:“宁镀,走吧!该上路了。”
宁镀仿佛明白什么,瘫软的坐在地上,嚎啕大哭,“不…,不…,毒杀天子,不管我的事啊!是刑部侍郎施世俊主谋啊!”
锦衣卫校尉讥笑道:“现在说这些有用?听说你当日在皇极殿中鼓噪着要杀贾学士。呵呵。”
牢门打开,又关上。黑暗里的灯笼,慢慢的走远。
…
…
而此时,贾环正带着家人,前往东庄镇。田野里,金黄的油菜花盛开。蓝蓝的天,绿的树木、清澈的池塘,小河。京西初夏的风光如同美丽的画卷舒展。
奋斗在红楼 第九百六十四章 重建书院(上)
从京城正西的金光门出来,初夏时,迤逦的田园风光如画:牧童骑黄牛,篱笆墙,彩蝶飞菜花。而往西行四十里,妙峰山上更是风景如画。人如在画中游。
带着车辙印的黄土官道上,数俩马车在百余名骑兵的簇拥下,靠右行驶,匀速往东庄镇而去。
正是贾环一行!以贾环此时的地位,不可能再轻车简行了。
宽敞、舒适的马车中,有矮榻、桌椅。矮榻上铺着凉席,小桌。陈列着瓜果、清冽的美酒、精巧可口的糕点。
贾环将清丽高挑的林芝韵拥在怀中,幽香萦绕在鼻间,他微微有些出神。
林芝韵一身水粉色长裙,白雪般柔嫩的肌肤,身姿曲线玲珑,隆胸蜂腰,恬然自若的御姐。二十八岁的韵儿,风情如画。她仰着头,清澈的明眸落在贾环脸庞上,轻轻的一笑,依偎在丈夫胸口。
贾环是在想昨日的事:跋忽勒思乡情切,于昨日向他辞行,西返万里之外的吐火罗月氏国。他在起兵前和跋忽勒有约定,兵变成功,任其离开。现在是兑现诺言时。
封承信校尉,锦衣卫百户(正六品)。允许其子世袭一代。赏银元五万。
贾环对手下的人还是非常不错的。正六品的锦衣卫百户,别说在月氏国内,就是在中原地方上,也是无人敢欺负!锦衣卫凶名赫赫。足可保他的家业、族人。
根据京中报纸上的报道:雍治二十一年,米价为十元一石。京师城外的六口之家,正常情况下,一年用度约为500元。五万元算是一笔巨款。
跋忽勒思乡,那他回东朱行镇算不算回乡呢?山长、叶先生、大师兄他们的头七,他都未回。及至此时,他是第一次回书院,到山长他们灵前祭拜。
他带着朝廷给山长的谥号,以及重开书院的许可!他此时的心情,有轻松,释然,怀念,感慨、沉痛!
那亲眼目睹着师友被杀的巨大痛楚,随着他轰杀雍治皇帝而得到释放,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散些许。但他的心中,依旧有些余波在。
身姿娇小却身段比例极佳的雨儿坐在矮榻边,轻声哼着小调,两只脚轻轻的晃动着。她时年二十四岁,一袭藕荷色的裙子,雪峰将裙子衬出美妙的曲线。正当韶华,美丽精致。
雨儿见贾环走神,微微撅嘴,嗔道:“爷,你抱着我家姑娘,都能走神啊?她不漂亮吗?”
贾环回过神,并没有将心中的情绪带出来。笑一笑,道:“雨儿,我想事情在啊。”
林芝韵抬头,清声问道:“什么事情?是京中的事情吗?”京中报纸早刊登出来:楚王于岭南起兵造反,正在组织军队北上。而更甚者,辽东总兵祈夏拥四万精锐边军在辽东誓师,拒不承认永兴皇帝,在辽东割据。
贾环轻抚着她绝美无瑕的脸蛋,容颜清丽,道:“韵儿,还记得雍治九年在东庄镇上布匹店里的事吗?”京中的事,他没管。耀武营参将杨纪已经南下平叛。张四水则是北出山海关,攻打辽东。这些都是必胜的战役。
林芝韵闻言,脸上露出回忆的神色,搂着丈夫,柔声安慰他:“相公,都过去了啊。”她知道,相公是想起公孙师兄。那一日,她故意化妆,吓退追求她的公孙亮。
雨儿则是一脸的好奇。当时韵儿的丫鬟是她二哥现在的妾室舒儿。
在这追忆十几年前青涩、美好时光的氛围中,马车匀速的前行着。在地平线尽头,京城渐渐的消失不见!而郁郁葱葱的妙峰山在望。
书院,快要到了。
…
…
“啾啾!啾啾!”
距离吴王府不远的长公主府中,府后的花园,草木茂盛。在初夏的上午,花园中幽静凉爽。
偏西的小山坡上的小亭中,一身浅蓝色宫装的宁潇正招待着来访的蜀王宁恪。石桌上摆着一壶高度白酒,贾府出产的精品:太禧白。行销天下。
清冽的冷盘陈列:凉拌皮蛋,开胃小黄瓜、糖渍西红柿、酱牛肉,冷豆腐。
紫儿和纪婉儿在一旁侍奉着。
容貌妍丽的纪小娘子俏脸上带着忧伤、悲痛。不久前传来消息,她父亲病死于敦煌。如她所想的,贾环兵变成功后,果然立即派人前往西域开释她父亲。三月二十五日就颁布圣旨。同时的,还有任命闽党的二号人物,在西域担任提学大宗师的师汪璘为西域左布政使。
但,谁想得到会是这样的结果呢?
“哧溜…”蜀王一口饮尽杯中的白酒,低着头,半响才抬头,痛苦而迷茫的道:“潇妹,如今岭南、辽东起事,你说贾环有没有可能失势?”
这些天,雍王死后,母后在慈宁宫中整日以泪洗面。他亲眼目睹着母后的痛苦。恨不得以身相代。他心中的痛苦、愤恨,不好在秀儿面前说。只能到潇妹这里谋一醉!
站在他的角度,他多么的恨贾环啊!但,他妻子是沈迁的妹妹。若是贾环死,沈迁必定是会死的。他不想秀儿伤心,所以问的是贾环有没有可能失势。
或许,若能让贾环夹着尾巴做人,可以舒缓他心中的情绪。
宁潇看着昔日英俊潇洒的宁恪意气消沉,轻叹口气,道:“九哥,辽东虽然割据,但大周定鼎一百多年,人心向周。祈夏不认宁氏天子,有多少人会追随他?树一杆复仇的大旗,作用有限。”
她愿意安慰九哥,但不想骗他。
蜀王道:“那楚王哪里呢?他可是天子嫡子。”
宁潇摇摇头,“九哥,你知道吗?楚王造反,是派去岭南抓他的两名锦衣卫校尉误导的。他们得到的‘内部消息’是燕王即将登基。他们是偏向于楚王的立场。九哥,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贾先生想楚王死。”
汉朝,诸大臣诛杀吕氏,派人请代王(汉文帝)入长安继位。代王踌躇不敢行。为什么?谁知道是不是骗到京中被杀?京中确实有人给楚王送信请他立即来京争夺帝位。但,消息冲突了。
皇子,如何才能必死?唯有谋逆。若是楚王孤身入京师,京中政坛肯定不会如此时有秩序。
蜀王惊讶的看着宁潇。这事,他第一次听说。
宁潇轻轻的点头,道:“澄弟亲耳听贾先生说的。”在新帝登基后,有两地反叛。贾先生却在这时去东庄镇给师友安葬,重建书院。自是有原因。在政治上的谋略,贾环每每出人意料。
“潇妹,你知道吗?宁淅日后肯定会尊贾太妃为皇太后。母后她…”蜀王痛苦的再喝一杯,不死心的道:“京中的政局,有没有可能反复?”
奋斗在红楼 第九百六十五章 重建书院(中)
蜀王宁恪的问题,令在一旁侍立的纪婉儿心中非常不满。若非,执掌权力的都是些不讲道理的人,她父母、家庭、兄弟姐妹,亲人何以流放、自杀。
而贾环握有大权,会想着解除她父亲的窘境。如今,闻道院案都翻过来,她父亲的案子会远吗?但,人都死了啊。
杨皇后暗害贾皇子,被贾环杀掉她儿子,是咎由自取。她当日得天子宠爱,怎么不见得放贾皇子一马?
宁潇沉吟着,拿起酒杯,宽大的宫装袖口垂下,倍添她的贵女风姿,小口抿着柔和的白酒,没答。
贾先生和九哥的恩怨,她无法去选边站。她保持中立。她实在不想再打击九哥。
朝局反复?以她看来,基本不大可能。
或许,朝中有些人会有想法。毕竟,贾环不再出仕。时间往后推三五年,军权仅仅依靠沈迁、张四水、北静王等人,控制得住吗?
贾先生给出的答案是:讲武堂。
宁潇虽然不知道后世里的黄埔军校的典故,但以她的政治水平,自是能看出来贾环设讲武堂的用意。国朝未来的将校,全部将出自讲武堂。而且,将作为一种重要的资历。作为筹备者,贾环一定会在其中任职。
宁恪注目着美丽的潇公主,见她不答,便知道答案。“唉”宁恪长长的叹一口气,借酒浇愁。酒入愁肠,没多久便醉倒。
宁潇苦笑着摇摇头,派仆妇将宁恪送到公主府前院里的客房里休息。她则是带着丫鬟们房中。管理天子内帑的少府草创,她还没有打开局面!
“你们在外头候着吧。本宫一个人静一静。”宁潇吩咐丫鬟们一声,到桌后坐下。酒后的微醺,令她明丽的脸蛋上带着微红。微有些燥热的初夏阳光,透窗而来。
宁潇大致能知道贾环的意思:在朝堂上照看宁淅、宁澄。澄弟为内务府总管,在朝堂上可以代表皇族参与议事。政治上的事,需要她来把关。
她这个正三品的少府令,可以自由的出入宫禁。
她和贾先生自他政变后,就再没有见过面。但她知道他的想法。就像他为她的婚姻所做的!驸马都尉傅正蒙死在华府上。据悉,傅正蒙上了疏勒军的必杀名单。有些事,不言自明。
她那悲剧式的婚姻,她曾以为将是她一生的桎梏,由此而打碎、终结!
她想和贾先生见一面,聊一聊:婚姻,少府,朝堂、讲武堂、学习班。不知道他几时重建完闻道院,自东庄镇而?
在这窗明几亮,带着初夏气息的华美房中,一身浅蓝色宫装的潇公主,高挑而明艳,托腮而遐思,如同盛开的月季花。
月季是花中皇后。
东庄镇位于京西四十里。北倚妙峰山,东走刘家湾、龙泉镇、卧牛镇、香山便可至京师。往西,蜿蜒的山路深处是灵山、百花山。往南是顺天府下辖的良乡县、涿州地区。地势相对平坦。
曾几何时,教育兴镇的东庄镇被誉为京西山陵中的明珠。然而,在雍治二十一年二月底,天子派锦衣卫查封闻道院,师生四散。东庄镇就此衰落。
四月中旬,贾环带着妾室林芝韵,到东庄镇。这是他四个月以来,第一次院。上一次,还是过年时,他来给叶先生他们拜年。而今,性情温和的叶先生已死去。
东庄镇的格局三纵三横,以一条院大道直通闻道院的正大门。镇中心便是院大道和横街相交的位置。十字路口有着镇上唯一的一栋高档酒楼:生食府。
贾环抵达时,罗向阳带着姚炜、都弘等院弟子六十多人,在此十字路口迎着,“见过贾学士!”
“见过院首!”
贾环自马车中下来,除罗向阳外,众人纷纷向贾环躬身行礼。在冷清的街道上,场面颇有些壮观。他们今日是来迎接闻道院的领袖、旗帜人物。
大学士宋溥诬陷闻道院,说院里教授的是不忠君的内容。但,还真不是。而贾环作为院现在的领袖,他弑君之事,在院内部有不小的争议!
但,叶先生、大师兄等人在院内部威望很高。就这样被雍治皇帝杀掉,院弟子大部分人并不赞成愚忠。而且,现在毕竟是宁氏血脉的永兴天子在位!
院的风波这才消弭于无形。但,京师士林中,贾环的名声并不好。这种坏名声,甚至会连累到院。
两种称呼在街道中响起,参差不齐。
贾环致仕前,以帝师的身份加官翰林侍读学士(从五品)。京中权力场中人通常称呼他为:贾学士。
翰林侍读学士是翰林院掌院学士之下的官职。设两人。这个位置的翰林,通常不是日讲官,就是兼任六部侍郎。现任的掌院学士萧丕就是如此。
而喊贾环“院首”的人,则是当年院的老弟子。
初夏时,大街上的酒楼、食档、商铺、茶楼、砖窑、保安处、各种商行人流稀少。贾环在临近正午的阳光中,拱手礼,道:“见过诸位贤生。”
罗向阳微笑着道:“子玉,院的案子翻过来后。我们都等着你来院。请!”
罗向阳自打在武英殿中在永兴天子面前辞官后,他带着团队在五军都督府又忙碌了六七天,这才到院中主持大局。骆先生正累的够呛。
贾环笑着点一点头,“请!”他知道罗君子这话的意思。山长的谥号,等着他争取。否则,山长,叶先生、大师兄他们如何下葬?其次,院的重建,需要他来定下章程。
马车之中,林芝韵透过精美车帘,看着自家相公在院,在东庄镇受到尊敬、欢迎,禁不住自豪的轻笑,道:“雨儿,我们走吧。相公他有事。”
车队徐徐的往北前坊贾环所有的四合院而去。
院的众人,则是一路寒暄中,顺着二里长的院大街,走到闻道院正门下的台阶前。
此时,曾经竖立的院大门早就被推到,剩余的是一片废墟,有些砖石、木料残留。而大门里头,曾经承载着一众同学记忆的青院、“知之”讲堂,都只剩下坍塌的残垣断壁。
那幽雅的院落,宽敞的讲堂,雅致的走廊、屋檐,整洁的寝舍,青石路面、台阶、廊柱,都随风而逝!永远的记忆,就只能留在记忆中。
明伦堂的旧址上,搭建着灵棚!白色的招魂幡,在初夏正午的阳光中,颇为刺眼!
贾环穿着水蓝色的长衫,站在这台阶下,给众人簇拥着,停步不前,他的思绪,早飘他求学的岁月!
他的一切,始于院!他是从这里,跳出贾府那狭小的天地,认识谆谆教导他的师长们,认识品性各异,杰出的同学们!他从这里,真正的融入这个世界。
他必将重建院!nt
先给自己定个小目标:比如收藏:手机版网址:
奋斗在红楼 第九百六十六章 重建书院(下)
拾级而上。
贾环走在台阶上,一步一步。
他想起当日他往返书院、贾府之间的时刻。每一次回贾府他的处境就会改善。
想起他和大师兄、山长一起去参加龙江先生的文会。
想起那日在水灾时,他拉着韩秀才跑上书院。想起小舅子林心远扑出来大哭,想起大师兄担忧的赶出来。
想起滔天的水灾退去,他和同学,师友们一起走下来,迎接着运粮回来的乔如松、张四水他们。
走在这熟悉的台阶上,再回首,已是十三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山长,我回来了。
…
…
四月中旬,汇聚在闻道书院这里的学生有八十多人。大部分人都跟着罗向阳去东庄镇中迎接贾环。这时,都闻讯出来,由骆宏领着,在书院废墟般的正门前,迎着贾环。
贾环躬身行礼,“骆先生好。”
骆宏两眼微红,忍着心中的情绪,快步上前两步,扶着贾环的手臂,感慨的道:“子玉,辛苦了。”
骆宏当年在贾环求学时,以毒舌而著称,时常讽刺学生。再他跟着韩秀才闹事被禁止科举后,收敛了脾气,在贾府教授蒙童。
三月十四日,狱中文会后山长、叶先生、大师兄他们上刑场时他失声痛哭,不敢去西市观看。
此时,再见贾环,千言万语,汇聚在此,是三个字!他知道贾环为山长、叶文台,公孙文约他们,为书院所做的事情。走的是非常艰险的道路,如同华山险道。一个不慎,就是粉身碎骨。
贾环心中感慨难言,抿抿嘴,道:“骆先生亦是。我已拿到圣旨,山长谥:文忠。书院解封!叶先生荫一子入国子监。江、吴两位先生,亦是如此。追封大师兄的遗孀为六品诰命夫人。圣旨不日就到!”
人群中响起一阵阵释然、低沉的欢呼声。众人纷纷出声、议论着,表达欣喜之情:“好!”“谢院首。”“理当如此!”这是官方对山长,对书院的结论。这意味着书院的名誉恢复,可以继续创办。
众人的声音回荡在略显空旷、寂静的山坡上,回荡在夷为平地、魄罗的书院中。回荡在这寂寥、衰败的小镇中。但,于此时,在这山门前,仿佛有某种东西在苏醒!
这精气神,是贾环雍治九年水灾后,与书院的师友、众同学,走下台阶,所吟诵的那半阙: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骆宏欣慰的点头,“好。”
谥号,是一个人的盖棺定论。大明会典曾对谥号做了明确的规定。以“文”字为第一字的谥号,等级最高的是文正。其次分别为:文贞、文成、文忠、文献等。
周随明制。这是一个美谥。山长是国之谏臣。对国家、百姓的忠诚,可昭日月。死于劝谏。若非贾环起兵成功,多半是要谥一个带着同情色彩的:愍。
这时,其余众人亦是过来见礼。罗向阳介绍着山长的幼子张承前等直系家属。
贾环肃穆的,一一回应,在众同学、书院子弟的陪同下,走进灵堂中,为为师友们上这迟到的三炷香。
…
…
初夏的深夜里,明伦堂侧后方的一排临时修建的红砖瓦屋中,灯火点点。蛙鸣虫吟。随着贾环掌握京中大权。其标志性的事件便是:燕王登基!书院这里的条件迅速的被改善。
想要讨好贾环的权贵们,不够资格拜访贾环的,往书院捐赠大量的银元、物资。因时间还短,兼之书院规划未确定。并未大规模兴建土木。
距离明伦堂最近的瓦屋中,罗向阳、骆宏、姚维、都弘并四五个书院晚辈弟子在这里。
今日贾环带来确切的消息,那山长他们的安葬、重建书院的事宜就将着手准备。
安葬事宜,至此时,基本有定论。山长的棺木将回到家乡安葬,受子孙香火祭祀。山长是北直隶真定府灵寿县人。书院这里要建衣冠冢。大师兄亦是如是!
大师兄是北直隶顺天府密县人。他父母俱在。而遗孀魏芸将带着大师兄的一子一女在书院这里读书。
张承剑的棺木跟着山长回乡安葬。叶先生故土在福建。路途遥远,将安葬在书院里。江、吴两位先生亦是如此。供书院的弟子们祭拜。
罗向阳正在主持议定书院的设计,规模,以及观礼的名单。议论间隙,问道:“子玉还在灵堂里?”
姚维点点头,略担心的道:“晚饭都没吃。”他和都弘两人出狱后,忙着重新收拾咸亨商行,和人打官司。
早前东庄镇的行政权被宛平县派人收走。现在,税收、行政权力自是重新回到咸亨商行手中。
骆宏穿着青色的澜衫,头带皂条软巾,声音略哑,道:“长文去请子玉出来?山长、文台兄他们在天有灵,不会怪子玉的。”他知道贾环在自责,没有保住山长他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