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奋斗在红楼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九悟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伐木,重建住处、修筑道路,已经清理尸体,防疫。
按照贾环的规划,闻道院重建,要将土地面积扩张三到五倍,将东庄镇东的土地都涵盖进去。东庄镇的重建,要将10里外的刘家湾涵盖进去。
东庄镇原本的常住人口不满一千人。而现在仅仅是乡民、窑工加起来的人都有一千人,还要算上闻道院近两百人。
而贾环自信能够扩张计划的原因,就是闻道院的存在。今年闻道院中了20个秀才。闻名京城。这相当于后世的重高中。要依托于重高中打造一个小镇,还不容易?
教育产业是一块大蛋糕。
贾环的赚钱计划就蕴藏在东庄镇的重建计划中。当年上海有谚语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后来浦东寸土寸金。对于掌握了类似于市政规划权力的贾环来说,要赚钱很容易。
公孙亮第二早上睡眼惺忪的来找贾环。贾环已经吃过早饭去东庄镇上溜了一圈来。和公孙亮就在闻道院的大门口商量。
从京城延伸出来的官道,从10里外的刘家湾向西指向约50里外的雁堂村。那里有煤窑。而官道西北向的刘家湾、东庄镇、闻道院这里只有山路。贾环的意思是将这一大片土地都涵盖进去,建立一个以院为体系,毗邻官道的繁华小镇。
贾环的思路很大,公孙亮有咂舌,想了想,道“贾师弟,咱们是不是要跟官府商量商量,得到许可再动作。”
贾环就笑,“官府进来我们院还分什么利益。总不能赈灾一,权当做了善事吧?皇权不下乡,这是历朝历代的规矩。
再说了,我了解过。江南那里,就有很多这样自发汇聚起来集镇,都是有当地的豪族、商会包税。完成税收,官府根本不管。我们现在就是要做这样的事情。
当然,会有很细节问题需要处理,但有足够的土地、空间来旋,一定可以解决。公孙师兄没忘记院还欠着银子的事情吧?”
“啊,当然没忘。贾师弟打算怎么解决?”
“以房屋、店面、土地等置换。我们现在掌握着粮食。可以兴建足够多的房屋、店面,圈下足够多的空地”
贾环一一给公孙亮说着,最后道“当然,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要先解决团队的人手问题。毕竟,大家还需要读。”
公孙亮一听,立即笑着摇头,“贾师弟,这你就别担心了。以你现在在院的声望,只要招呼一声,我敢保证,现在在院的弟子都会来。”
这话说的贾环愣了一下,随即笑了笑。他一直很抗拒名声这种事情。导致他现在的心态还没有适应过来。确实如公孙亮所说,他现在登高一呼,应者景从。
当天下午,贾环、公孙亮两人一一去拜访山长、讲郎,征询让院弟子帮忙做事的意见。出来做事,功课肯定会落下。
其实院一直有团队在维持秩序,但规模正在逐渐的缩小。因为下雨,精英弟子都去参加院试,外加贾环病倒,重建工作一直进行的很缓慢,工作量自然不需要那么多人手。
而且,学生自然也是以读为主业。
贾环现在要主持大规模的重建,要组建团队,肯定是要识字的人。除了院有这资源外,要在乡民中招募大量识字的人实在不可能。
吴讲郎几人有些意见。即便童子试刚过,即便明年是乡试年,但弟子们的功课实在不用该放松。
山长张安博支持贾环的想法,道“磨刀不误砍柴工。现在院没建好,外面的乡民怎么安顿,朝廷不给说法。大家也没心情安定下来读。我们不管,说不定乡民又要闹事。”
又对贾环道“院弟子帮忙,最多这一冬的时间。等乡民安顿下来。到明年,形势就稳了。我看的你重建计划,没三五年难见成效。届时,你另外招募一批人去完成你的重建计划。”
他前些天根本没仔细看贾环的计划。他是支持贾环的。但不能耽搁弟子们的学业。
贾环哭笑不得的头答应下来。
山长根本没有意识到院在这重建里面能攫取多大的利益。真的全让给他一个人独吞啊?未完待续。





奋斗在红楼 第一百一十七章 从头越(二)
孔夫子说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贾环并没有独吞重建东庄镇红利的想法。以他的性格,这种事情他做不出来。院救灾,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做人要有原则、底线。
下午和山长、讲郎们将事情定下来后,贾环并没有再去和山长啰哩啰嗦的解释里面的经济门道,而是去和大师兄公孙亮商量。
以贾环的名义在院张贴招募的告示只贴了半个下午,当天晚上柳逸尘、姚纬、秦弘图、易俊杰、都弘等人分批到贾环居住的偏厅拜访,纷纷表示算我一个。
九月十二日上午,贾环借用院明伦堂开大会。一如前不久救灾的时的那样。院的弟子驾轻就熟的汇聚起来。所有还在院读的弟子全部前来,总计135人。
再加上对贾环做事感兴趣的骆讲郎和叶讲郎两人。
其实,按照组织原则,贾环应该要避免在人数如此众多的会场上抛出议题。特别是关系到各人利益分配的议题。他应该是先与核心团队商议好,再来提出。
但,首先,贾环有足够的威望引导会议气氛走向。其次,贾环对他自己的分配方案有信心。
秋季上午,天空澄澈。妙峰山下的山林浸染,苍绿、金黄,分层铺陈开。清凉的阳光落在青瓦屋檐,带一缕秋天的悠然,或者轻松。
明伦堂中,院的士子们四面围坐。
贾环坐在桌边,朗声给大家介绍着情况“我首先要大家说明参加院、东庄镇重建工作的第一个好处我已征得山长、讲郎们的同意,参加重建工作的同学,今年冬天不用读。”
“哈哈。”明伦堂中顿时响起一阵欢快的哄笑声。闻道院的学习生活非常的紧迫、压抑。半个月一考。以成绩定待遇。
骆讲郎和叶讲郎都是笑着摇头。这帮弟子!
贾环等大家笑了一会,再接着道“当然,这也意味着我们在三个月之内,必须要将院、东庄镇的形势稳定下来。这个目标肯定能完成。
我召集大家来,第一,是重新构建我们的团队,再次主导院、东庄镇的重建工作。任务分配,等会公孙师兄会给大家讲。第二,我要给大家说说重建的好处。
首先,我要明确的告诉大家,在重建的过程中,我们能攫取巨大的利益。直白讲,我们都能发财、赚银子。”
贾环这句话又引起一阵低低的笑声。如今这世道,早不是读人“耻于言利”的时候,儒商大行其道。当今文坛盟主,南京礼部尚方凤九在南京城中给人写碑文,赚银子赚到手软。但读人多少还是要讲究下,不会像贾环这样说的直接。
贾环笑了笑,竖起手指数道“利益在那些地方?第一,东庄镇规划三横三纵的格局,数百间商铺的所有权、租金。从院门口延伸至官道的长街两盘的商铺。第二,在空闲土地上建起来的房屋、院落。可以卖掉,可以租出去。第三,良田。
这些利益怎么创造出来?我们拥有粮食,可以雇佣乡民帮我们做工,来修建这些地方。其次,我们可以用上述的部分房屋、店铺换取乡民来做事。具体的方法,待会再讲。
现在说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利益怎么分配?我把这些利益啊,比喻成一个大饼。我们院,要吃下这张饼的三成。其次,就是我们,院的弟子,要吃下这张饼的二成,一成分配给乡民。剩下的四成,以银子购买来分配。
有两个问题要讲清楚。为什么院要分三成。因为,这将是院重建、日后发展的基础。相信白檀院、双鹤院的事情大家有所耳闻。另外,院的开销都要算在这里。讲郎们不额外分银子,而是算在这里面。”
骆讲郎没好气的插了一句,“我不稀罕你这银子。”他还是很清高的。
贾环对骆讲郎笑了下。他就是知道讲郎们的脾气,所以根本就不提人均送一套商铺这样的话,而是准备以院的名义进行分配居住的院落、提高薪酬等来弥补。
任何时候,尊师重道,都不会错。
贾环接着道“第二个问题,我们院一百八十多名士子怎么分这两成利益。很简单,我们按救灾的功劳分配。庞泽那里有记录。待会列出待分配的总额,大家再讨论具体方案。我给大家交一个底,每一个人都能保证在镇中有一套小院。
当然,有人会问院首,你这个小镇能不能发展的起来,要是像之前东庄镇那样,一套小院也不值什么钱。
我在这里可以给大家保证,两三年后,镇中一套小院的价钱不会低于30两”
周朝京城扩容,分皇城、内城、外城。外城中的一套有几间屋子的小院,需要约120两银子。妙峰山这里距离京城40里,算是次级区域。繁盛起来后,50两银子一套小院差不多。
贾环还没说完,就给众人此起彼伏的欢呼声给打断。这福利发的深入人心。
贾环笑笑,作为院实际上的领袖,也不能让救灾中流汗、热血的同学们最终一无所获。要对他们负责。
过了一会,贾环做个手势,向下压一压,道“有的同学会说我救灾尽心尽力,想要多赚功劳也没可能。不能看着别人吃肉,我喝汤。这是我接下来要说的重内容。
院里购买的粮食总有吃光的一天。所以我们需要筹集大量的银子去京城,去附近县里买粮。院会以借据的形式向各位借银子,包括乡民、外面的商人。然后将剩余的四成利益分配出去。
当然,为奖赏之前在困境中支持院的人,第一批的票据,如果选择不要本息,可以一当五在镇中置换资产。第二批票据以一当而。这一批的票据以一当一。再往后的票据,折算。”
第一,院中没有银子周转,偿付几百两银子的本息。置换为东庄镇的不动产最佳。
第二,贾环这是给自己开后门。院第一批筹集约300两银子,贾环一个人就借了30两。以一当五的话,他可以置换150两银子的资产。
东庄镇现在就是残破的小镇,重建了一小半,等同于难民营。资产价格处在极低的水平。预计一套建好的小院售出价格在23两左右,商铺价格在68两左右。
内部操作,当然是在低价的时候进行分配。贾环主持对外招商,当不会以这么低的价格。赎买借据的日期,他会定在六个月后,届时资产价格又当不同。
这是个一步步的计划。详细的部分,等会再谈。
贾环将情况说完,换了公孙亮来说详细的情况,会议一直从上午到下午。补充了若干章程、协议、条款等等。
贾环将琐碎的细务都丢给公孙亮、柳逸尘、姚纬、秦弘图、易俊杰、都弘等人处理。他搭好分配的框架后,后面只是旁听,倒不怎么费脑子。
快结束时,有一名士子问贾环,“院首,刘家湾虽然被毁,但那些良田怕是给城里的权贵惦记着。与我们的计划可能会有冲突。”
贾环头,“所以有更多细节、琐事需要处理。但是良田也是可以用银子买的,事情有得谈。”
从东庄镇前往刘家湾的地面,大部分的田地都是自耕农。很多人都死于大水之中。算是无主之地。院下手快的话,占下来,问题不大。该规划做居住区的就做居住区,该分配出去的,就分配给乡民。
当然,最后可能还是有冲突。有利益的地方,就会有冲突,这是必然。冲突的对象多半是某府管家之类的。一个个的解决吧。
商议完成后,第二天上午,重建的院团队,以公孙亮的名义开始向外派发文,并将院团队的驻地设在东庄镇原许记酒楼处。
此后,一个月东庄镇以惊人的速度重建着。砖头、石块、木材、粮食、布匹、青菜、肉食、木炭、石灰等物资在消耗。大量的商人汇聚在东庄镇中。
院扩张的外墙轮廓已经修筑完成,由山丘之上扩展到东庄镇东。而原东庄镇向东移5里,构建三纵三横的小镇格局。大量的整齐、相同、模块状、简单的小院填充在新镇和院之间。
冬季大雪来临之前,要解决所有的乡民的居住问题。而由于东庄镇这里拥有大量的工作机会,大量在黄洛镇等待救援的饥民北上,寻找活命的机会。这些人力资源都被如火如荼的重建工程消化。
由闻道院正门通向京西官道的院大街规划完成。正好就是以院、旧东庄镇、新镇三连成一条直线。两旁的商铺初见雏形。
这天下午三许,初冬的北风有些凛冽,贾环从院大街返院中,刚坐下没一会,就给公孙亮一脸兴奋的拉着去见山长。
由于要和商人打交道,大师兄不大适应。许记酒楼议事厅负责的是柳逸尘、姚纬。
略微平整过的曲水院中,比前些时候看起来要清雅些。正厅中,山长张安博将一封信递给贾环,“你看看。”
贾环接过一看,却是朝廷钦差,总督办理赈灾、治河、民生等事宜,都察院右都御史齐驰的来信。他明天要来院拜访山长。
贾环微微蹙眉,沉吟着。未完待续。




奋斗在红楼 第一百一十八章 从头越(三)
随着洪水退去,西山煤矿抵京的煤路恢复,顺天府良乡县北河乡黄洛镇作为京西大水临时钦差驻地的身份退去。留下大量的灾民在镇中安置。
九月底,朝廷钦差,右都御史齐驰驻在良乡县城中,督促各衙门,治理永定河。在得知黄洛镇的灾民在十月初陆续前往30里外的东庄镇。开始时,并不以为意,灾民只要不向京城方向移动即可。只是派了幕僚曹师爷了解情况。
到十月中,黄洛镇大量的灾民开始北上,引起他的注意。作为朝廷的钦差,若是饥民汇聚到某地闹事,发生暴动、瘟疫,他自是要全力关注、解决。
在内心中,齐右都御史对破坏他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赈灾局面的闻道院颇为不满。
初冬时分,天地间一片枯寂,带着寒意。约下午两许,突然出现在官道刘家湾处的钦差旗牌引起了正在做工的灾民们的主意。
随即,消息向闻道院传去。
阳光温暖,寒风中,一个个干劲十足正在做工的乡民们纷纷跪下去。仿佛北风中的枯草,一一低头。有的光着胳膊,有的穿着褴褛、破旧的衣衫,有的面无表情,有的强壮,有的饥瘦。
乡民、窑工、灾民,原来各种不同身份的人,不同的地方很多。相同的地方只有一个眼睛中蕴藏着一种叫做“希望”的情绪。
下官道顺着标准的两马车宽的道路院大街直走10里,即可抵达闻道院。院大街只是黄土硬路。很简陋。倒是大街两侧的商铺,民居已经初具规模。整个小镇中热闹、繁华。
然而,在钦差的仪仗之下,热闹的声音逐渐的消失。官轿中缓缓的前行。
院大街,新东庄镇纵向的路头,一名强壮的窑工避开钦差队伍,沉默着。他有力气,肯吃苦,在同伴中有威望,但不敢冒犯官差。
东庄镇与大街交汇的路口,宽敞的食档中,一名白衫女子叹口气。这官威啊!
院大街,许记酒楼旧址,东庄镇重建工作小组所在地,五六名士子眺望着徐徐而过的官轿、钦差仪仗。
一名年纪约十二岁的少年叹道“难怪光武帝要感叹,仕宦当作执金吾。这一人而过,千人皆静的场面看的我心中向往。”
姚纬好笑的拍拍少年的肩膀,“这算的了什么?这只是正二品的钦差,等你过两年到京城里府试就知道,皇帝、大学士出行的威风更胜。”
柳逸尘和白脸的文弱士子都弘都是一笑。
都弘是笑姚纬在师弟面前,呃,按照贾院首的说法,装逼。他又没见过皇帝出宫,和大学士出行。
柳逸尘则是在苦笑正二品的文官已经很厉害了。他家世代吏,见到大兴县正八品的主簿都得跪。他这辈子都不知道能不能当个官。今天这场面。
闻道院的山长张安博带着院的讲郎、十几名弟子在院正门内迎接钦差、都察院右都御史齐驰。
张安博如今是致仕的官员,不需要像下属一样到官道处迎接。反倒是因为文人风骨,在院内迎接就行。当然,贵客来访,该有的礼仪都有。不会失礼。
齐驰在院门口下轿,在幕僚、吏、衙役、轿夫进了院。闻道院众人等了一下会。
齐驰是一名四十多岁的官员,穿着官服,方脸长须。气度森严,面色冷淡。公孙亮看得心里打磕,果然如同贾师弟说的,来者不善。
曹师爷在人群中扫了下,他没认出那日同乔如松、张四水同去黄洛镇求援的柳逸尘,倒是一眼就看到公孙亮身边的瘦弱少年。
很明显,这位就是因主持救灾名传北直隶的闻道院院首贾环。据传能力卓绝,手腕高超,可比肩古之甘罗。时年九岁,以一首青松诗闻名京城,少年神童,有骆、王之才,人称贾青松。
他又有数首名篇“咏花词”传遍青楼、士林。一句“佳人相见一千年”,将京师名妓苏诗诗捧的名声大振,名传北直,红得发紫。五凤馆水仙姑娘因一句“清香自信高群品,故与江梅相并时”,与他的名篇“欲问江梅瘦几分”相应和,身价顿时涨了数十倍。京中名妓争相求诗而不得其门。他再大岁数,定是柳巷元魁。
在院门口寒暄一阵后,张安博邀请齐驰到曲水院稍坐。曲水院的正厅中,经过一些布置,显得雅致、幽静。
童子奉茶后,说了一会科场的话题,齐驰切入正题道“伯玉兄,本官有话直说,你闻道院以重建东庄镇为名,以工代赈,吸引黄洛镇数以千技的灾民前来。这么多灾民汇聚在一起,本官担心会引起各种问题。”
张安博坦然的笑了笑,指着左侧的少年道“贾环,你来说。”心里忽而想起件事,他这个弟子该取一个表字了。
贾环出列,向齐驰齐都御史行礼。按照规矩,贾环作为过了府试的童生,可以自称一句读人,但本质上还是小民,见官要跪。当然,读人一般都会有优待。传出去也是美谈,对官员而言可以刷名声。
齐都御史虚扶了下,没有让贾环跪下,道“免礼。你就是贾环?”
贾环道“总宪,学生正是。”总宪是都御史的别称。
齐都御史打量了贾环一会儿,疑惑的道“我未见你有何出奇之处。如今,沙叔治在京城中为你扬名,说你英资少年,雏凤清声。”
沙叔治就是北直隶提学沙提学。
而“雏凤清声”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名篇韩冬郎既席为诗相送因成二绝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这是贾环相当高的评价。但贾环九岁即有诗名,显然是比韩冬郎的“十岁裁诗走马成”还要高一级。救灾、诗词,都只是雏凤在清啼,小露才学而已,前途不可限量。
凤凰,凤在古代历来都是比喻男子的词语。凰,才是比喻女子。
贾环心里苦笑,又感激沙提学。他是打算离开贾府的人。要名声没用。但若说名声真没用,那他就太矫情了。
看看他现在以童生的身份,在齐都御史面前的优待就知道。齐都御史在和他闲聊啊。这是一种礼遇。普通的小童生在二品文官面前那可能有这样的待遇?
贾环没有辩驳,解释,径直道“学生请总宪巡视东庄镇。”
齐都御史就沉吟几秒,看了贾环一眼,道“好。”
贾环邀请齐都御史巡视正在重建中的东庄镇,有两个目的。第一,解决山长抛给他的锅,答齐都御史对灾民不稳的担心。在第二,他的出奇之处,不在相貌,在做事。
当即,一行三十多人浩浩荡荡的出了闻道院,前往重建中的东庄镇,察看重建工作。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顺着闻道院外墙向2里外原东庄镇蔓延的数十间整齐的小院。四四方方的围墙,一模一样大小的院落。院落中都只砌了一间屋子,看起来很有些滑稽。
齐都御史身边的幕僚曹师爷指着这些还没有完工但却住着人的院落问道“贾小友,这是何故?”
贾环跟在山长张安博身边,这时介绍道“所有的院落面积一样大,方便分配给乡民。至于只起了一间屋子,则是节约时间。我们要确保大雪来临之前,所有的乡民都有屋子住。”
妙峰山上到处都是树木。只要有屋子遮风挡雨。对乡民来说,这个冬天并不难熬。
贾环早做了准备,从怀里掏出个本子,道“此处院落共76间。安置乡民45户,共63人。征得户主同意,若大雪来临时,镇中房屋不够,可与乡亲共用。共计能安置180人。”
齐都御史头。这些只划定了围墙的院落,确实很有见地。
众人再往前走,就是原东庄镇旧址。院大街两侧的商铺已经成形。有的在营业。商铺之后,都是比刚才所见院落要大三倍余的院落。
贾环主动介绍道“无农不稳,无商不富。稳定灾民的核心条件就是粮食。而粮食、布匹、青菜、肉食、木炭、石灰等物资的消耗,依赖于商家的往来。
后面的大院都是准备当仓库或者居住使用。规划建设商铺80间,院落400间。实际建成商铺13间,院落58间。分配、出售一空。紧急时,可容纳灾民445人。”
这里其中就有贾环的商铺2间,院落5间。他是准备将5间院落打通,组成一处住宅,修缮再接晴雯和如意来住。
齐都御史再头,脸色已经稍缓,“不错。”
众人再往前走,就是重建的核心区域,三纵三横规划的新镇,这一次没有要贾环主动介绍,齐都御史手指着已经初见雏形的街道,坊,问道“此地可住多少人?”
1...5051525354...4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