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奋斗在红楼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九悟
贾环答道“规划是2万人的小镇,第一期建造规模为5千人,实际建成可容纳约2300人。”
齐都御史沉吟一会,断然的说道“少了。已经入冬。还需要加快进度。”
齐都御史身边的曹师爷听到这话一阵错愕东翁,咱们不是来找茬的吗?
张安博为弟子解围,“齐大人,这个建造进度已经是最快的。影响建造速度的不仅仅是人力,还包括各种物资,银钱的短缺等等条件。”
齐都御史微微头,对贾环道“以我看来,贾小友闻名天下之日于不远。”
他是做实事的人,看了这大半圈的以工代赈,就知道其中的难度。特别是以闻道院一己之力要撬动整个工程的物资,银钱上相当有难度。
做到这个程度,已经是极其优秀的表现。换做他来主持,若是只有院的资源,肯定做不到这样。
因而,齐都御史对主持重建工作的贾环不吝赞美之词。未完待续。





奋斗在红楼 第一百一十九章 名臣风采
闻名天下之日不远!齐都御史对贾环的评价、赞誉相当高,连称呼都更改为“贾小友”。
这让素知齐大人平时为人,跟随着来的五名幕僚们各自面露异色。要知道,来闻道院之前,齐大人还恼怒闻道院破坏京城西郊稳定的救灾局面呢。这其实意味着齐大人心中对东庄镇赈灾的事务很满意。
曹、刘、胡、曾、李五名师爷纷纷出言符合,夸奖贾环,“贾小友,精明能干。于实务一道游刃有余。老夫佩服。”
“灾民突至,通权达变。重建小镇,条分缕析。一一陈列如画。真是干才也!不愧是英姿少年。”
“以我观之,贾小友心中大有丘壑。可有诗作记之?”
跟着五名幕僚身边的七八名吏都是笑起来,为齐都御史的话增加气氛、效果。
天下闻名,贾环其实心中无感。他对名声没有需求。不是说名声没好处。名声是软实力,作用很大。但会给他离去的道路带来很大的麻烦。这要是后世的传媒时代,他真的天下闻名了,离开贾府这条路根本就成了泡影。那他只能是老老实实贾府,跟着贾府那群猪队友混。
当然,给人赞誉、拍着马屁,即便知道是齐都御史带来的效果,贾环心里还是舒畅。不过,他婉拒了曹师爷作诗的要求。心道我倒是想写一句,就怕你们怕啊。
贾环在此时想起的是主席的一句诗分田分地真忙。
新建的东庄镇路口,顿时有些热闹。
叶讲郎、骆讲郎、公孙亮、柳逸尘、姚纬、都弘、秦弘图、易俊杰等人都是笑起来。齐都御史对这样赞誉贾环,那院这里就算是过关了。
人群中的柳逸尘还在想着刚才齐都御史进入镇中时的威风一人走过,千人禁声。而贾环能获得这位二品高官这样高的赞誉,这是能力得到认可。让他心中与有荣焉。
山长张安博见惯世情,担心捧杀,压着调子,笑着道“齐大人过誉。我这弟子年龄还闻名天下并非好事。”
齐驰环顾四周,天高气冷,不以为然的笑道“伯玉兄爱护弟子的心本官知道。然而,锥处囊中,其末自现。沙叔治在京城中赞誉他英姿少年,雏凤清声。本官深以为然。伯玉兄压是压不住的。”
山长张安博就笑了笑,并不争辩。他不是要压贾环的名声,而是要压齐驰赞誉的调子。礼下于人,必有所求。贾环还在养病中。连课业都基本放下来。他不希望齐驰给贾环派遣事情。
东庄镇的重建工作,贾环实际上只是当了一“镇规划办主任”,剩下的工作都是同学们去完成。贾环并不费脑子。每天只是处理些工作小组报上来,难以决断的事情。组织,管理,采购,招商,拍卖,竞价,合作开发,股份收益、分红等等,这些在重建中遇到的问题,他处理起来驾轻就熟。
齐驰并不在意张安博的想法,态度和善的问道“贾小友,东庄镇这里的条件比黄洛镇好。本官欲将黄洛镇中数万人移到东庄镇中安置。你这里有什么难题需要解决?”这是将任务直接分派下来。
山长张安博的脸色微沉。齐驰面子上客气,但实际很强势。救灾是官府的职责、任务所在,怎么能压到院头上?
他一个是爱护弟子,不希望贾环更加劳累。第二,则是希望局面尽快稳定下来,让院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不能明年开春后,所有的弟子还在处理重建工作。
张安博不悦的道“齐大人,我以为不妥。东庄镇这里没有能力承接数万名灾民的能力。”
齐驰沉下脸,摆出官威,训斥道“黄洛镇中种种条件不足。若是大雪,数万灾民将会冻死大半。而安置在你们这里,至少可以活下来八成。伯玉兄是京师名儒。难道忍心见灾民死于雪灾中?”
张安博沉默以对。
现场安静下来,只剩下初冬午后的阳光和微风在吹拂着众人的衣衫、旗牌、屋舍。
贾环在听到齐驰的要求时,其实就想说一句齐大人,我将你刚才的赞誉换给你行不行?东庄镇情况稳定,一两年就能发展起来,何必接收大量的灾民自讨苦吃呢?
但作为一个小童生,他不可能拒绝得了赈灾总督的要求。贾环见山长维护他失败,当即为山长解围,问道“敢问总宪,数万人到底是多少人?”
既然没有拒绝的余地,那就只能争取最好的条件。
齐驰扭头看向身边的曹师爷。曹师爷是一名中年文士,一身长衫,容貌略显苍老,尴尬的想了想,以不确定的语气说道“大约有3万人吧。”
“嚯!”本来心情有些沉重的山长张安博、叶讲郎、骆讲郎等院的众人顿时发出一阵阵惊讶的声音。沉甸甸的压力压在心头。这怎么行?东庄镇这里没有足够的粮食。3万灾民抵达东庄镇,院根本就承受不起。局势会瞬间崩溃。
贾环开出条件,道“总宪,安置3万人的话,学生这里需要至少5万两银子。另外,我希望总宪任命我家山长负责东庄镇赈灾事务。”总督有任命临时官员的权力。粮食问题,他宁可相信院自己的采购系统。
齐驰是名臣,能力很强,救灾物资有多少心中有数,沉声道“本官哪里有五万两银子给你?最多一万两银子,另外将黄洛镇中救灾的存粮调拨5千石给你。”
说着,看了山长张安博一眼,道“伯玉兄倒是有个好弟子。但这救灾的职位本官却是不能给伯玉兄。贾小友,本官任命你为京西宛平县赈灾副使。”
他的救灾理念先治水患,再通煤路,最后是赈济灾民。他现在以工代赈,修理河堤。但消化不了如多的灾民。东庄镇这里有条件赈济灾民,他自然愿意更多的灾民躲过冬天的雪灾。
而京师名儒张伯玉,为今上所不喜。他不会参与推动张伯玉出仕一事。
实际上,朝堂中已经就此事在议论。张伯玉通过军机处何大学士呈上一个防疫条陈。正在各地推行。他这里也接到朝廷文。就他的估计,张伯玉重新出仕的概率很大。
但他是正二品的都察院右都御史,不会在意重新出仕也必然是正四品的张伯玉的想法。他任命九岁的贾环为宛平县赈灾副使,其实是为贾环扬名。要人做事,自然要给甜头。
山长张安博轻轻的叹了口气,他知道原因在那里,道“贾环,你能不能安置得下来?”能救人,还是要救。但他不擅长实务,要听贾环的意见。
贾环估摸着山长出仕的事情有阻力,便不再纠缠这个临时官职的事情。挂在他身上也行。院这里确实需要一个名分,将现在所有的重建工程都合法化。
但银子的事情要力争,贾环道“山长,安置人口没有问题,但是没有粮食和银子,弟子也无能为力。”又对齐驰道“总宪大人,学生要5万两银子并非狮子大开口。而是黄洛镇中剩余的灾民中肯定是拖家带口的人多,这些人,无法创造价值,只能通过赈济来生存,是非常大的负担,所以,学生需要足够的银子去买粮食。”
齐驰眼中闪过一丝奇色,他关注的是这组词语“无法创造价值”,沉吟片刻。目视曹师爷。曹师爷出面和贾环拉锯般的商量了几个合,将赈灾条件定为2万两银子,8千石粮食。
这个条件看似优厚,但闻道院要承担将黄洛镇转移来的3万人安置下来。这个安置包括今天过冬,以及明年开春的生活。直到夏收为止。
贾环顺势将刘家湾良田的事宜,和齐驰提了提。
齐驰慨然的道“无妨。由你主持将无主的田地分配下去,然后报到宛平县衙。若是有权贵来强占田地,你告知本官。本官来处理。”
贾环就愣了下。这画风不大对啊。齐都御史的形象,明显是个官僚。而且是一个有能力的官僚。比如现在,拿大义、官威压服闻道院接受灾民。
从他的救灾方略来看首重治水,其次复煤。其次安民。他很会做官。深谙官场规则。而从救灾的情况看来,他不愧朝廷名臣的称号,通实务,有手腕。但这么个人,怎么都和“刚直不阿”这个四个字不沾边吧?
齐驰什么人,在朝堂中打滚多年,一看贾环的表情就知道他在想什么,怫然不悦,扳着脸道“本官奉皇命总督处理赈灾、治河、民生等事宜。京西大水,数十万生民死于洪灾、流离失所。本官安置流民,是为国家增加税源。岂会畏惧区区权贵?”
贾环行礼道“学生惭愧。”
曹、刘、胡、曾、李五名师爷纷纷向齐驰表示敬佩。
齐驰冷哼一声,交代几句,就准备离去。众人一路送过刘家湾,到官道处。
齐驰将留下来负责监督和联络的幕僚曹师爷叫到马车上,面授机宜,“这位贾小友,很有些本事。你要将他赈灾的种种手法,最后汇聚一个条陈给我。”
他对贾环说的“创造价值”很感兴趣,但作为总督,不可能拉下面向小童生请教。那在士林内,他会被传为笑柄。但这并不妨碍他偷师。
曹师爷道“东翁放心。”




奋斗在红楼 第一百二十章 小金融体系
冬季日短。傍晚时分,晚霞满天,淡淡的暮色笼罩下来。
山长张安博、叶讲郎、骆讲郎、贾环、公孙亮、姚纬、柳逸尘、都弘等人在路边,目送齐驰齐都御史的车队消失在官道尽头。
贾环心中微微有些感慨齐驰齐都御史确实是名臣。
古时候,人命如草芥。封建王朝历朝历代在中后期,都是忧患人口多,土地少。从没把人口当事。齐驰不重视灾民,倒也不能完全指责他是官僚作派。这叫历史局限性。
齐驰在能够兼顾时,愿意安置灾民,协助他们度过难关,这一是值得赞赏。另外,“为国家增加税源,岂会畏惧区区权贵”这句话说的确实够牛,很有范儿。
但凡愿意、能够抑制土地兼并的大臣,基本都能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比如,明朝唯一可称为宰相的名臣,张居正。可惜,张居正之后再无张居正。
在他那个时空中,象征着文明的大明,最终被象征着野蛮的清朝替代。流血漂橹,汉民惨遭杀戮。若是明朝还有张居正这样的名相,何惧“我大清”?令人扼腕叹息。
而在这个时空中,女真人给大周给灭了。周太祖宁骥起兵后,大发神威,先后统一了江南,再追亡逐北,将清兵赶出关内,灭了后金,毁其文字、宗庙。
以贾环的观来看,他有两看法。第一,齐驰日后必定是宰辅重臣。会做官,会做事,这是必然的。第二,周朝很有可能还处在王朝的中期。社会矛盾丛丛,但依旧稳定、繁荣。水上,繁花似锦,水下,暗潮汹涌。
当日,闻道院的众人招待曹师爷在院住下来。贾环没有心情招待他,连夜起草规划。
第二天上午,贾环在和曹师爷聊了几句,前往院大街的许记酒楼,重建工作小组所在地召集院同学开会。手头没有紧急、重要事务的同学齐齐汇聚。
宽敞明亮的大厅中,颇为简陋,摆满桌,椅子,笔、墨、纸、砚。约五十多名同学各自找位置坐下。
公孙亮先将钦差和院达成的赈灾协议都详细的说了一遍。3万民灾民即将抵达,可不是说着万的。大家心头都有沉重。
见大家有些沉默,公孙亮开玩笑道“以后大家改口称贾师弟为贾副使。”
有两个少年起哄道“见过贾副使。”
气氛顿时有些欢快起来。
贾环笑着摆手,“那太生硬。我该取个表字了。”贾环知道其中一人叫纪澄。姚纬给他提起过,今年十二岁,是外舍弟子最优秀的人才。实务能力很强。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这个话题顿时激起大家的兴趣,七嘴八舌的议论着。姚纬支招道“院首可让山长帮你取个表字。”气氛如此轻松,其实也是因为院的同学对贾环有信心。
再难,没有几个月前在绝境中难吧?那种面临生死的情况下贾环都带着大家走过来,何况现在道路畅通的情况下。
贾环坐在大厅居中的椅子上,微微倚着,笑着摆摆手。拒绝姚纬的提议。他其实更倾向于让他的业师林举人帮他取表字。他已经去信。
说笑了一会,贾环朗声道“我知道,要安置3万灾民,大家心里有压力。所以,我先说两个好消息。第一个好消息钦差齐大人支持我们将刘家湾的无主良田分配给乡民。”
“哈哈,那这下我们可不用担心和什么权贵的管家打交道了。”
“好。省了卖地的银子。现在院账上就没多少银子。”
“我觉得让院的规划更加的完整。”
等大家伙议论了一会,贾环再接着道“第二好消息是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你们的小院价格要涨了。东庄镇涌入3万灾民,人多屋少。房屋的价格会上涨。”
这是一个好消息,事关大家的切身利益。大厅中的气氛越发的活跃起来。
贾环这才开始介绍他的安置计划。灾民、粮食、银子、资产、采购、工作、借据、粮票,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详细的一一安排下去。
中午时分,贾环、公孙亮、柳逸尘、姚纬、都弘、秦弘图、易俊杰几人到新镇的路口食档吃饭。院的厨房伙食不错,但吃了这么久的厨房,大家都愿意换换口味。
正值饭,以销售快餐、盒饭为主的食档里很热闹。镇上做工的乡民很多,二两的粮票可以在这里吃份盒饭。院头会和林姑娘开的这家食档结算。
贾环、公孙亮几人了餐,拿着饭盒坐在窗边边吃边聊。公孙亮和贾环很熟,笑着道“贾师弟,我看你心情挺不错的啊。是不是,那两万两银子的事?”
贾环笑着头,“大师兄,我说我现在想大笑三声,再说一句,天助我也,你信不信?”其实,他昨天和齐都御史的幕僚曹师爷讨价还价,要到2万两现银,真是意外中的意外。这是给东庄镇注入了大量的现金流。安置3万民灾民足矣。
易俊杰端着饭盒,笑道“信,我们怎么不信?”
姚纬道“院首,你今天上午的计划一提扩大粮票的数量,我就觉得你心里应该是计划。”
都弘着轻笑了下,“贾兄,我们倒是想听听你的想法。”
贾环微笑着道“那就简单的说下。”金融问题解释起来很麻烦。
从实物的角度来说,2万两银子和8千石粮食安置3万灾民很有难度。但是如果将这2万两银子拿出一本分作为货币本金,发行粮票,在内部流通,足以满足3万人的日常需求。而后,再拿出一部分资金来,刺激产品的流动性,引导小镇内的经济秩序。
他曾经参与到数个具体的商业计划中,对银行的运作流程有一些了解。而3万左右的小镇的情况,并没有现代金融体系那么复杂。只需要一个大概的设计即可。
简单的说,从劳动价值论来看,以乡民、灾民、窑工的劳动来创造价值。建造东庄镇的基础设施。这里有一个问题,老弱妇孺是不可能参加建设的。
贾环实际的安排是服务业。小镇里有太多的地方需要人手。缝补、准备饭食、照顾家禽,木柴,等等。力所能及的力量都可以调动起来。
创造的价值将会通过通过服务业,以及贾环设计的简单金融体系转移出来,用于兑现,和外界购买各种物资、粮食等。假设所有的交易都是同等价值的交换,这就存在一个贸易顺差和逆差的问题。
贾环设计这么一套体系后,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最终谁来问这个贸易差额买单。如果贸易逆差,那贾环就的负债完蛋。如果是顺差,那院和小镇的居民都会赚。
乡民们创造的最大的价值就是房屋、商铺。第一,因为要安置乡民住。第二,就是贾环解决问题的办法。他要让外来的富户,为贸易差额买单。
那么,贾环的自信是什么呢?
很简单,闻道院这座重高中要招生了。水平不够,想买进来不?欢迎。其次,闻道院的学子将会允许在镇中居住,允许外出,想带美貌的丫鬟来陪读不?欢迎。
贾环没有主持灾民安置的兴趣。这种琐碎的事务,他将都丢给大师兄公孙亮处理。他接下来,要推动的就是上述的两件事情。他首先要取得山长的同意。然后,寻找富户生源。
贾环那一套框架性的理论体系讲出来,院里每几个人能听得懂。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执行。
十一月上旬,从黄洛镇中抵达闻道院的灾民已经达到25万人,据曹师爷说,还有1万多人。
搞的贾环一听曹师爷说“大约”、“多”只能的概数就相同恼火。幸好,他做程序员的习惯,留有备用计划。曹师爷连连向贾环赔罪。这是他的工作失误。
小波折之后,重建工作持续进行。大量的人力资源推动着重建工作迅猛、飞速的进行。最终,东庄镇总计安置灾民40361人。
山长张安博和宛平县县令赵俊博私交不错。再加上京城中呼吁山长张安博出仕的声音越来越大。十一月十一日,县令赵俊博很给面子的将宛平县的吏派到东庄镇登记户籍、田册、房契。对闻道院、乡民的利益予以追认、确定下来。
十天之后,登记完成时,小镇里不知道谁燃起了鞭炮。空气里洋溢着节日般的喜庆。登记户籍、田册、房契等事宜的完成,意味脱出流民的身份。重新变为大周的良民。有家有产。可以憧憬来年幸福的日子。
三天后,一场小雪飘然而来。镇中略显冷清。下午时分,院大街与东庄镇交汇的路口,一座两层的酒楼中。二楼的雅座里,贾环招待来访的冯紫英吃酒。
贾环提壶给富贵公子冯紫英到了一杯酒,笑着道“山野之地,没有美酒佳肴招待,请冯兄见谅。”
冯紫英爽朗的一笑,“贾兄弟说话越发的文雅了。我前儿还和你家东府的珍大哥喝酒,说起你在东庄镇做的好大的事业。我们这些兄弟,当然要给你捧场。”
贾环微微一笑,品着茶,谦虚的道“小打小闹。冯兄是为乌庄头的事情而来?”
冯紫英是神武将军冯唐之子,在京城中交游广阔。他和冯紫英在龙江先生的酒宴上相识。可没有照顾他利益的交情。倒是有件事和贾珍相关。
前些时候,刘家湾那里的良田还真有人来觊觎。来的就是宁国府的在香山脚下庄子的乌庄头。据说和宁国府的大庄头乌进孝有亲戚关系。给贾环命人捆起来抽了一顿。未完待续。




奋斗在红楼 第一百二十一章 千里驹
名叫“生食府”的酒楼窗外,小雪飘飘,寂静无声,落地即溶。
贾环问的明白,冯紫英也不矫情,笑呵呵的举杯和贾环轻碰一杯,说道“正是。这都快腊月了。贾兄弟扣着他,须叫珍大哥脸面上不好看。”
贾环就笑了下,品着茶,淡然的道“我过两天就放了他。不过,东庄镇这里正缺粮,他在我这里又吃又喝,要把账目结了才行。”他确实没打算长期扣着乌庄头乌进新。
冯紫英见贾环很给面子的一口答应下来,顿时笑的满面春风,道“贾兄弟痛快!粮食的事情,你放心。我和珍大哥都有心意奉上。”说着从衣袖中拿出礼单,递给贾环。
朝廷开仓平抑粮价。京城里现在粮价稳在一两银子一石左右。比往日的粮价贵了一倍。但对他和贾珍来说,数十两银子的事不是事。
贾环接过礼单扫了一眼。贾珍的礼单是正常的节礼,大约值七八两银子。算是拔高了。
贾环来红楼的第一个春节,因为在除夕宴上咏雪,大出风头,在贾家东西两府各处拜年,总计也不过是得了20两银子。当时把赵姨娘给羡慕的!从礼单的份量来看,贾珍对他还是居高临下的大哥、族长态度。
冯紫英的礼单份量则重的多粮食数石、瓜果蔬菜若干、鸡鸭鹅几对等等,加起来约有五十两银子左右,算是一份厚礼。这是希望结交的姿态。
贾环最近一个多月跟齐驰的幕僚曹师爷在一起相处的时间比较多。对周朝的官场、官职有些大概的了解。神武将军是武官散阶爵位,正四品。冯紫英的父亲冯唐大约等同于正军级干部。
冯紫英在京城中交游广阔,三教九流都有来往。但认真算起来只是个二三流的公子哥。龙江先生那种富贵闲人、宰辅的子弟才算是一流。宝二哥那种自然是不入流。
贾环微笑着放下礼单,“冯兄客气。如果有意的话,可以来镇上买间商铺经营。”
冯紫英有结交的意愿,他当然不会拒绝。因而,提出一个善意的建议。
东庄镇的重建才初具规模,但这里有4万多人口,银子花的如流水。一间商铺并不仅仅是意味着店面,而且意味着可以参与东庄镇的供货体系中。贾环刻意控制商铺出售的数量。到现在十一月底,一间商铺价值已经由原来的68两银子炒到了约25两银子。
1...5152535455...4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