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英雄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贰零肆柒
杨锐听说是苏报,心里却是笑了,这人看上去应该是苏报的老板,自己有很多文章都是在苏报馆刊发的,笑了笑说道:“陈先生,鄙人很多文章都是在贵报刊发的,这次讲稿回去修饰后再寄给贵报吧。”
陈先生点点头,有问道:“先生在鄙报发文,可否见告名字。”这时代不止杨锐用笔名,很多人都用笔名,比如章太炎叫余杭先生,蔡元培叫会稽山人,每个人都是批这马甲上报纸的,就好像是后世的坛子里一样。
杨锐见他是报馆老板,知道这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就说道:“鄙人取了一个名字叫亭子间……”
陈先生惊讶起来,指着杨锐说道:“噢……原来杨先生就是亭子间先生啊,难怪难怪,我适才听讲演的时候就感觉先生和亭子间先生的文章非常相似。”
杨锐笑了笑,不做言语,当下许诺说过几日就把稿子寄到报馆去,然后就告辞离开了。
.全部章节
清末英雄 第三十二章 新书(三更)
. .
杨锐回到房间,坐在椅子上回想下午的演讲,想到自己差点摔跤出丑,不由低声骂了一句,不过幸好后面镇静下来,没有再出什么幺蛾子,又拿着之前的稿子,修改了一下就把它装入信封,明天早上交给下面的老邓,让他帮忙寄出去了——老邓现在变成他的专属邮递员了,所有的信件都是他带进带出的。后面索性想还是把这本书的电子档写出来吧,这样只是一篇文章,要是租界里的洋人对文章看不惯找茬,也好有个凭据。
杨锐在硬盘里找出了这本书——这些都是读书的时候下的,当做课外书看的,现在却有了用武之地。这本十四万字的书被他节略了很多不该出现在这个时代的东西,一些注释也删除了,在学生的帮助下,五天之后书就写成,寄到商务印书馆很快就回信了,书稿印书馆欣然接受,版费虽然字数少只给了一千块外加分成,这个价钱是很不错的。
书馆之所以出这样的价钱,是因为之前苏报讲演稿的连载影响很大,很多人,包括现代很多人都以为西方的崛起是因为其制度、文化甚至是人种的原因,更有认为是蒸汽机和内燃机带来的两次工业革命造成的,其实却不是这么回事。杨锐要做的就是在被坚船利炮吓破了胆、对自由民主无比崇拜的国人面前,揭穿洋人文明的外皮,让国人看到了西方崛起的本质,他们所谓的文明是完全依靠屠杀和劫掠建立起来的,今日他们表现的文明完全是建立在无数异教徒的尸骨之上。苏报这几天的销量迅猛增加,没有买到报纸看全的人则在四处找文章其余的内容,英文报纸和天津的报纸也相继转载这篇名为美洲金银和西方世界兴起的文章。当然,英文报纸只是节略,面对杨锐的详实的数据,他们没有勇气出来对质。
杨锐天天是闷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不明白亭子间这个名字已经全国闻名了,他还是和之前一样,除了上课之外就是抄书,还有就是隔几日就去陆行看看工程的进展,陆行的地契已经由虞辉祖出面换好了,杨锐毕竟是没有辫子不方便出租界,他只好在工地上转悠,程广顺的舅舅那帮老师傅干活还是很卖力的,这十日不到,工厂就有了一个基本的雏形,还在计划外打了一口井以供使用。每次看到工地上越来越像个样子,杨锐就很欣喜,他想到,发财之旅就在这里展开啊。
此时装运设备的货轮已经过了香港,预计下礼拜五就能到沪上了,而早先申请的英美法德四国的专利也拿下来了,专利书已经寄到沪上。日本那边虞自勋已经过去了,将在月底到达东京,然后带着几个在当地招聘的日本人去大阪参加博览会,宣传计划也将在博览会开展之后全面铺开。中国这边还在准备,下礼拜一沪上、天津、汉口、广州和牛庄这几个地区的负责人和新招的几个工厂管事、账房一起到到仪器馆培训三天,三天之后就将上岗,而各地报纸的版面也预先谈好,报馆也是第一次做这样的买卖,以前的都是登广告的,现在既然有人出钱来登新闻,有些报馆听到是新闻还表示可以不要钱,不过稿费也没有就是。
给不给钱无所谓,关键是要所有人知道味精这个东西,一定要把这个名字推个出去,造成最大范围的影响,味精的新闻稿都是找章太炎写的,本来他还是死活不愿意的,说他的笔不写如此商贾文章,杨锐没办法只好用香烟加价,一条一条的往上加,加到五条的时候他的抵抗崩溃了,于是一挥而就,味精的传说被写的美妙曲折,感人泪下,真不愧是大师啊。
2月22日又是周日,杨锐和一帮学生正在院子里抄书校稿,印书馆的谢先生来了,当黄太太喊话之后下楼一见他,杨锐还是很惊讶的,因为之前大家只是书信联系就把事情谈好了,他这次来难道有什么大事,见礼之后,谢先生很快就说明来意,原来他是受日本书社金港堂之托来和杨锐谈几本书的版权购进一事。
听谢先生说日本的什么堂要买自己书的版权,还真是感觉奇怪,自己就写了几本教科书怎么日本小土豆知道了,而且还找到了自己。找到自己杨锐不奇怪,只要找到出版社就能找到自己,但是中国的书怎么日本知道呢?杨锐却不知道这商务印书馆很早就和日本的金港堂有合作关系,双方还将在今年合资经营商务印书馆,这金港堂还是日本教科书的主要印刷商,和商务印书馆合资也只是利益驱使。日本人从商务印书馆知道了商学教科书的事情,立即就有了兴趣,就找商务要买版权,杨锐当时就只愿意卖中文纸质版权,所以没办法,日本人只好委托商务印书馆这边作为代表来谈判。
杨锐对小说里怎么和日本人斗法半点兴趣也没有,版权自己不买那么他们一定是盗版,后世的盗版都无法根除何况是现在,就索性看日本怎么出价了,问谢先生道:“这些小事还需要谢先生特意过来谈,派人传个信不就好了吗。日本那边需要购进版权我当然没有问题了,可是在商言商,就是不知道日本开出什么条件呢?”
谢先生也是感觉自己好像有点急切了,笑了笑说道:“哈哈,我啊是大半年了还没有到竟成府上拜访,也是想来看看的,至于这版权的事情,日本那边还是很急的,他们是想今年秋季开学的时候这套书最好能作为大学的教科书,而且还希望能邀请竟成去日本讲学,不知竟成意下如何啊。”
杨锐心里打了一个突,心想我中国人还没有教会呢,怎么会去教你日本人,就是天天吃稀饭也不想去日本那鬼地方。哎,中国的大学少,好的东西出来,中国只有一千个人在学,日本却是有十万人在学,这样算下来还是吃亏啊。怎么办呢,不给是不行的,已经写出来了,而且西方哲学史也马上完本了,国际贸易和金融学这两本字数不多,也是可以很快弄完的,而且合同已经签了,哎,自己忙活半天到头便宜了日本人,真是……幸好营销、财务、车间、物流、质量这几本硬货没写,还是存着吧,保密使用!
谢先生见杨锐明显在走神,不好打扰,只好喝了口茶,慢慢等待。半响杨锐回过神来悠悠的说道:“谢先生啊,我现在一礼拜只上四节课都感觉累,到日本更是水土不服的,不去也罢啊。”
谢先生见杨锐似乎又什么心事,当下就准备速战速决说道:“竟成啊,日方开的条件是希望和我们书馆的上次和你谈的第二批书的条件一样,你看这样好吗。”
杨锐想了一想问道:“谢先生,日本有多少大学?”
谢先生不明白杨锐这样问道意思,对于日本多少大学他是不不知情的。
杨锐也知道他不知道,就自顾自的说了:“我其实也不知道,按照推测看,现在日本的大学和商学专科的人数应该是中国的几十倍甚至更多,现在中国就只有南洋公学开了个商务班。面对这样的市场所以我和贵馆基本没有讨价还价,但是日本和中国不一样,商业的更为繁荣,学校也更多,书自然会卖的更好,那么版费也是不同。谢先生是不是可以把我的话转告一下呢,看看对方会说什么?”
谢先生也明白了杨锐的意思,毕竟在和书稿谈判的时候,杨锐基本是没有做什么要求的,很好说话,对比中日两国的情况,如果以这样的条件转给日本人还确实是有些吃亏的,也没有多说什么,当下告辞而去了。
杨锐在他走了之后心里越想越气,自己白忙活了,全便宜了日本人,奶奶的。等下就去找蔡元培,跟他说自己改主意要去南洋公学上课,让学校排课。能教出多少学生就教多少学生出来吧。
当天晚上蔡元培接到杨锐的传话,不由咦了一声,上次不是死活不去的吗,怎么现在又转了性子了,前天刚红着脸回绝了张元济,现在却又要去找人家,不过这终究是好事,竟成毕竟西学渊博,去南洋的话对学校和学生都是极有好吃的,于是当天晚上就去张元济家里了。
礼拜一杨锐正在仪器馆培训员工,这些新招的年轻人除了那几个账房熟悉业务之外,其他的人都要了解业务流程,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等等,这些都要事先教好。可毕竟是新手,教导起来特别费劲,现在的社会分工还不细致,很多理念和他们解释起来很费劲,这些家伙还是经过挑选的,三个账房是外面招聘的,都是用在工厂内部的,八个驻外的代表就是理化讲习所里找的,或者是虞辉祖他们年后带过来的亲戚、朋友,都是些比较机灵可靠的,其他几个地方杨锐都不在乎,外派到牛庄的可是格外的重视,去牛庄的是虞辉祖的一个侄子,三十多岁在家教书本来,但是因为现在朝廷提倡新学,书塾没人读了就没的饭碗了,这边虞辉祖知道他没教书了,加上这边需要人,就把他带过来了。
杨锐知道按照时间明年日俄就要在东北开战,而且要打的昏天暗地持续了一年多时间,去那边的人应该是要干练老道些,这个书塾先生杨锐平时见他谨慎细微、装模作样一副大知识分子的样子有点看不透,就想试试这个人是怎么样的,要是能去就是最好,要是不能去,那就赶快给他换个地方好了。
上午培训完了之后,杨锐和这个书塾老师谈话:“虞先生,要是去了东北可会不习惯啊。”杨锐轻描淡写的问道。
书塾先生知道杨锐在工厂的地位,对他甚至恭敬,回答道:“杨老爷,做买卖四处奔波也是没有办法啊,听说那边就是冷一点,只是也是住在城里厢,没什么不习惯的吧。”
“也是啊,先生是一家子去吧,哎我就担心局势不好啊。”杨锐开始试探了。
“局势不好?”书塾先生不明所以。
“先生你是不知道,那边是老毛子占这的,一直不肯退兵啊,而且在那边听说无法无天都,我是担心先生去那边不安全。”杨锐继续加码想看看这个人的胆色。
“啊!有俄国洋人啊。是哦,是哦。”许是想起些什么,书塾先生被吓了一跳,“杨老爷,这如何是好?”
见他那么不经吓,杨锐心里叹息一下说道:“没事没事,先生要是有家眷的话还是去湖北的好,哪里总督张大人治理的很好,而且还有租界,先生住在租界里,不会有什么危险的。你回头和含章说说好了。”说罢就不搭理他径直走了。
隔天,谢先生那边找人送信了,说是他和日方有协商了一下,转告了杨锐那天的话,日方也考虑到杨锐所说的情况是事实,愿意把每本书版费加到五千日元,其余和印书馆当初的条件一致,杨锐看了信却不知道怎么好,自己再怎么加钱也是有要有个谱,若是太离谱对方绝对会盗版了——其实他是被后世的盗版规模吓坏了,想了想之后要求对方把书款的分成由一成提高到两成,其余条件不变,如果同意那么可以签约。
.全部章节
清末英雄 第三十三章 聚会
. .
周五的那天等杨锐下完课后,蔡元培就找过来了,他笑盈盈的说道:“竟成啊,我们学社和教育会诸君都是新年刚见,是以想在今天晚上聚一聚啊,想来还是没什么好地方……”
杨锐一听就明白他的意思,知道要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维持学社正常运作很是不易,要是自己可完全不行。当下说道:“孑民兄啊,有什么话就直说啊,你们选个地方吧。”
“地方就不要选了,就是上次大家一起吃饭的那家就好了。”蔡元培又怕杨锐嫌人多,“其实也就是上次我们几个人,大家吃吃饭,然后在一起聊一聊学社今年该怎么做,竟成你也是教育会的一员,你不能老是上完课就走啊,有事没事要和大家聚聚。”
杨锐其实对怎么宣传革命兴趣不是很大,俗话说一不做二不休吗,老是这样喊喊口号有什么意思吗,最终培养的人才都跑到同盟会去了,纯粹是为人作嫁。见他这么的热心革命,也不好打击人家的积极性,只好感叹道:“孑民啊,老是这样喊来喊去我是一点积极性都没有啊,满清能被这样喊倒吗,中国就可以喊喊就富强吗?”见到他想辩驳,马上拦住他说道:“我知道你想说什么,无非是要宣传教育之类。可是在我看来关键的是要有一套怎么推翻满清的可行性方案,或者一份怎么富强中国的可行性方案来,老是无头苍蝇一样,干一天想一天的是没什么希望的,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不规划好那么做起来就是事倍功半。”
蔡元培被杨锐拦住之后本还想反驳,但是听了后面说的话沉思起来了,他其实就是像话里面说的无头苍蝇一样,看去很有计划的,其实从整体来看,一点计划也没有,迷茫之余他问道:“竟成说的这些我深有感触啊,可是现在就是弄不清楚要怎么着手啊。竟成是不是有良策?”他站了起来,迫切的看向杨锐。
杨锐被他如实质般的目光刺的生疼,点下头不敢面对,嘴里敷衍道:“我也是只是想到了这一点,至于到底怎么办…也是不知道啊。”其实杨锐不是不知道做,而是不知道自己要不要做,小富即安和为国为民这两种思想一直在他的脑子里斗来斗去,在后世他本来就是小人物,没有那种热血责任感,而且也很在乎自己的利益,为了大家牺牲小家的事情再他身上绝对不会发生,因为后世很多的事例都教育过他,牺牲小家的结果是让另外一些小家富起来,而一部分人富起来的结果就是另外一部分人永远富不起来。可是现在面对这蔡元培坦然如火的目光,他感觉到羞愧,他只有低着头才能顺畅的说话。
蔡元培并没有感觉到在他的面前就有这么一个假革命,伪君子,以为他也是和自己一样的苦恼和困惑,见他低头还以为是在难过,走上前抚着他的肩膀,说道:“竟成,没关系,我们大家一起想。”
晚上学社的一帮老师又聚在上次那家回味饭馆,这次大家没有像上次那样扫兴,痛痛快快的把饭菜一扫而空,吃饱喝足之后话就多了起来,主要是讨论之后的安排的,听到这个议题乌目山僧就一言不发了,他现在主要负责筹钱,而目前的筹款对象很单一,只有一个富婆,是地产大亨哈同的夫人,大亨哈同的这位夫人小时候还是卖花女,后来嫁给哈同之后哈同的生意便越做越旺,哈同从此对夫人百依百顺。哈夫人热心佛学,时常请乌目山僧去家里讲经,除了佛学哈夫人对公益事业也是很尽心的,这爱国学社能开的起来,也是全靠她帮忙,当初学社成立时她就捐赠了两万块,现在的学社教室就是哈夫人的地产。
现在学社又要搞什么新计划,那势必要增加筹款了,可是老是筹也总有定数啊,老是莫名的增加那他也没办法对人家解释啊,特别是因为宣传革命之类增加款项,更是不会被哈夫人所喜,所以在不能劝阻的情况下乌目山僧就只有闭目养神了。
除了他之外,其他人都是很积极的,特别是蔡元培、蒋维乔和章太炎这几人,还有就是几个女校的女老师也是在另外一桌上嘀嘀咕咕的,听不清说什么。杨锐不好说什么,只好干坐着喝茶,他们几个所谈之事还是上次的张园讲演,认为这种影响大的活动应该多开展,借此以唤醒民众的排满反清的革命意识。说道这里,作为组织者的蔡元培看着坐在对面的杨锐说道:“竟成,上次你的讲演可是震撼人心啊,之后苏报将你和枚叔兄的稿子连载也是影响甚大,下次讲演可还得你和枚叔兄挑主梁。”
杨锐还没说话,章太炎就说了:“竟成啊,你啊就别老是缩在屋子里厢写书了,要多参加活动啊,就是要写书也要多写一写革命的,老是教人挣钱也不是办法。当今之中国不革命不排满是没有前途的。”章太炎骂人可是没有任何顾虑的,只要觉得你错了,马上就翻脸不认人,你别看前几天还拿了杨锐五条香烟,现在就不认账了,不过也可能以为拿了香烟所以说的还是很轻,只是劝解不是唾骂。
杨锐被他一说头皮有些发麻啊,也不好辩解,只好说道:“诸君,宣传教育是根本之本,可是资金也是革命之本,没有资金教育也难办,宣传也难做啊,我这是未雨绸缪啊。至于刚才说的讲演,我这段时间好好想想有没有什么好议题,哎,也是西学学久了,习惯用数据说话,可是这数据可不是一下子都有的。”
吴敬恒见杨锐有以资金支持革命之意,甚喜,要是有更多的资金那么他这个学监就好不至于那么头疼了,当下打着圆场说道:“竟成兄说的对,我们现在什么…按照你经济学说的,只是分工不同,我们负责教育宣传革命,你负责挣钱支持我们教育和宣传,这可就是解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啊。”
乌目山僧听到大家谈论钱,眼睛不由的睁开了,见到这压力终于有一个人和他一起扛的,低宣了一声佛号,这学社的经济压力可真是不小,他现在终于看到有松口气的希望甚是欣慰。杨锐也知道要是自己真的挣钱了,不拿钱资助学校那是不可能的,没和他们认识还好,认识之后发财了不给钱那就是为富不仁了,更何况自己还是教育会的成员呢。笑了笑说道:“只要兄弟有口吃的,必不会少了大家的,学社也是大家的心血,能够帮忙一定是会帮忙的。”
杨锐这话一说,大家神色都是一松,蔡元培说道:“如此大好,如此大好啊。”乌目山僧则是高声宣了一声佛号,现在学社的经济情况是在是不容乐观,每个月光是几百号人吃饭就要三百块,房租还好很多房子是哈夫人免费提供的,加上办公费用等等就要三百出头,这还是没有算教习们的工资,这样一年下来就得三五千块,这笔钱对一般人来可是天文数字啊,之前幸好有哈夫人捐款,可现在学社革命宣传越盛则哈夫人就越是担心越不敢捐钱。
杨锐又说道:“其实我看我们只是宣传不是个办法,这就相当于只播种不收割,对于觉醒的民众我们要组织起来,再把这些组织起来的人又投入宣传当中去,这样一个良性循环方能扩大影响;而为了要组织这些民众,我们还得要一套行之可行的思想或者说纲领,没有先进的纲领到时候人心也是要散的。现在民众都是期盼国家富强,可是怎么才让国家富强也要有个说法啊。”杨锐知道按照公司管理的概念,大的团体必须有一种文化,文化的凝聚力越强则团队的战斗力越强。
杨锐的话让大家都陷入了思考,不过也有人不以为然,只听吴敬恒问道:“竟成,现在我们不是主张排满革命吗,等革命成功驱逐了满清,那中国之民无压迫,富强指日可待。再说了,要是排满不成,那中国富强也是满清富强,我们要推翻它不是更加困难。”
吴敬恒的话可以说代表了大部分人的想法,每个人都不会说中国人不行,认为只要勤劳就能致富,国家只要共和那么就能强大,都不知道现在中国和列强之间的差距有多么大,按照历史,孙忠山的徒子徒孙们上台后做的只比满清做的更差,而不是更好,满清的问题是能人有,自己也知道怎么做,但是因为腐败和内耗,因为满汉之别所以能人不去用,好事不去办,而后来的接手者们虽说是留学生,可是在日本能学到什么,天天闹革命更是不学无术,他们是想干干不了。
杨锐心下一声叹息,也没心思去反驳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他不愿意洗脑般的去强制他人信服自己。现在学社的情况就有点像一个读书沙龙,毫无组织,唯一认同应该就是满清是中国落后之根源,除之则中国可富强,杨锐感觉这样下去很不靠谱,只是宣传革命,却没有实际可行的计划,一旦被朝廷注意到,虽说是身在租界,可那也不靠谱的,被抓杀头是一定的,可这就是太冤了——就像一个劫匪,到处说抢银行,因为喊的太响后面被警察听见抓住他杀了头,这不是比窦娥还冤吗,要死也宁愿死在抢劫的过程中,当然能不死拿着抢来的钱花天酒地就更好了。想到去年蔡元培让自己入什么教育会,那就是相当于上来贼船了,哎,真是大意了,被拖死了。
众人没有主意杨锐的神色不豫,蔡元培在说话,“……教育会创立之初,就是以教育救国之本意,借教育以唤醒四万万民众……”
当晚散场之后,杨锐很想拉住蔡元培再聊聊的,可是聊什么他不知道,是直接说退会呢,还是说要组织人革命呢,退会直接会被说成是叛徒,而直接组织革命则背离自己之前定下的独立自由的方针,再说自己是个小人物而已,自己一不是军事爱好者,不懂枪支也不懂飞机导弹,二呢不会蛊惑人心,没有那么多主义和理论去号召谁,他心里反复的犹豫着,跟着大家往学社方向走了很远都不知道开口说什么好,最后忽然想到自己入教育会只是口头之言,根本就没有留什么文字凭证的,到时候被抓自己不认就是了。想到这一节,他心下稍定,不在那么忐忑了,当下就和大家告辞回如意里了。
他走之后,吴敬恒对蔡元培说道:“孑民啊,竟成今天有点心不在焉啊,不知道是否我刚才说话说的不对?”
“他啊,”蔡元培对杨锐心里想说明其也是很不清楚的,所以话起了个头就不知道说什么了,良久才道“不管竟成想什么,他都是一个讲义气的人,至于说平时对活动不热心,估计是他太忙了吧。”
.全部章节
清末英雄 第三十四章 机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