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鱼跃龙门[重生]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时空错乱
至于那些鄙视她的豪门大户,反正她和那些人也没有什么来往,管她们作甚?
对于以后的投资方向,她征询过自己丈夫的意见,也写信给了李鸿过,问他征求了一下意见,对于自己的突然爆红,她总是有一些心虚的,不敢轻举妄动。
赵庆诚惊讶于自己的小舅子居然眼力这么好!或者说是运气这么好!当时李鸿过去看地段买宅子的时候他可是也亲眼所见的,没有想到短短几个月就翻了一百翻!于是他觉得自己的这个小舅子是一员福将,眼光准,他也愿意信任他!
再说这点儿钱也不是什么不得了的东西,虽然对他这个身份来说有些多,但是他还有赵志刚那样一个爹,赵志远那样一个大伯,赵家那样的庞大世家撑腰,等闲的人也不会为了这些蝇头小利来对抗整个赵家,于是就不愿意给自己的妻子太多的这方面意见,还是让她问问李鸿过,随便她想怎么随意发挥都好。
李鸿过这段时间要专心备考,自然也不可能过多的纠结在这个上头,只是给李徽指了一个路子——买京郊小汤山村子附近的各种田庄,然后看着靠谱的人结交,把铺子慢慢转手出去,尽量更多地和别人一起做生意。不过生意伙伴要挑好,最好是选一些自己考科举的举子夫人,不要选豪门世家,至于做生意的门类,自己琢磨去吧。
李徽得了李鸿过的信之后,就咨询了自己丈夫的意见,找了些丈夫看得上人家丈夫的人品,自己看得上人家妻子人品的人合作,想一些营生来贴补家用,然后将京郊小汤山附近的连片的田庄都大手笔的买下,之后最多就是和大嫂蒋琬一起做生意了,她的那些闺蜜朋友们,如果家中清贵的就一起可以合作一下,出身豪门的就一概谢绝。
反正那些豪门小姐们也不怎么看得上李徽,她的这种做法也不过是让那些豪门小姐对她多了一些恶感而已,没有太大的变故。倒是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让那些清贵的女子们觉得李徽是个不攀附权贵的,着实是个清高的人,值得她们相处。再加上李徽本来就识文断字的,和她们来往也不会没有共同语言,渐渐地,竟是让李徽好好地融入进了她们的圈子之中,再也不是被当成一个特立独行的“外来户”了。
李徽这边做得风生水起,李妍那边也没有闲着,要知道,李蔡氏当初可也已经放出口了,那些宅子都是李妍的嫁妆,让她自己处置,学着做生意。
她对母亲和姐姐只知道不停地买地的保守作风早就心中不满了,此番地价涨了之后,就将其中一块地卖了,得了很多银钱,然后将以前就有的几家铺子好好装修一番,重新开业,也赚了不少钱,一时间也渐渐声名鹊起——当然,是能赚钱的名声。
李妍作为李家人,有着这么一个会赚钱的姐姐,自己又这么能挣钱,一时间在京城里面也成了一个香饽饽,闻讯而来想要向她提亲的人也多了起来。
李蔡氏也是愁啊!以前是愁着怕没有人过来提亲,李妍嫁不出去,现在则是怕提亲的人太多了,她万一挑中了一个差的,岂不是害了妍姐儿一辈子。





鱼跃龙门[重生] 鱼跃龙门[重生]_分节阅读_42
不过好在李妍也才十六,翻了年之后才满17岁呢,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议亲,还是等自己的小儿子鸿哥儿参加完今年的科举之后再说亲吧。
万一鸿哥儿今年中了秀才,和妍姐儿议亲的人家档次不就又可以提高一层了么?现在闻讯而来的人家里面虽然也有一些好的,但是她心里总觉得有些不得劲儿,总觉得是冲着钱来的。
第34章 考中秀才
第三十四章考中秀才
与此同时,一同暴富起来的方宝英就没有那么惹人注意了,主要还是因为她此时人不在京城之内,没有卷入这些风风雨雨的漩涡之中,李家的人也没有刻意放出风去还有部分房产虽然在李徽手里,但是所有人不是她。
方宝英自然也从李徽、李妍的来信之中知道了自己在京城的投资涨了一百多番,她自然也是激动不已,但是还不至于为了钱赶回京城去做什么,她现在最喜欢的事情还是待在家里为借住在她家中的李鸿过准备饮食,好好地为他做好后勤工作,希望李鸿过在秀才试之中能有好的表现。对于她而言,钱财什么的都是浮云,好好鼓励自己未来的夫君上进才是正经事!
于是她的各种房子、铺面还是放在李徽手上,李徽自然不会急着变卖她的那些财产,帮方宝英把财产捂得紧紧的呢!外人也不知道有方宝英这么一号人。
同时,因为赵季氏没有跟来,赵志刚家中没有一个主持中馈的人,照顾李鸿过就没有那么方便了,于是李鸿过一直是借住在方家复习的,只是每天都会雷打不动地到赵志刚家中去向他请教学问。
李梅几次来送汤食,想要留在方家照顾李鸿过,但是都被他婉言谢绝了。每次他拒绝以后,李梅都是眼泪汪汪地看着他,甚至有时候还明确地鼓起勇气问道:“少爷,梅儿到底是做错了什么?你以前不是这么对梅儿的!”
可是让她失望的是,无论她怎么做可怜状,李鸿过只会冷冷地看着她,然后淡然地说道:“我不需要你伺候,我在方家过得很好,宝英把一切都安排得很好。”
“可是方小姐毕竟不是李家人,方家毕竟不是李家啊!”李梅悲愤地怒道。
李鸿过说道:“这有什么区别?宝英很快就会嫁进李家了,我从来都把她当做一家人的。”
无数次的失败之后,李梅的母亲根婶也发现了苗头不对,因此将李梅拘在家中,不让她再去打扰少爷的功课了。少爷可是李家唯一的希望,这次恩科对少爷和整个李家都特别重要,她怎么也不可能让女儿成为罪人的。
但是李茂祖从县学里面跑回来要和李鸿过一起住,李鸿过没有拒绝,他和李茂祖已经有多年的默契了,住在一起还能得到李茂祖的照顾,复习起来更加得心应手,他心中也是满意的。
李茂祖只有十三岁,仅仅是在县学里面念书而已,今年的恩科中他还没有资格参加童子试,因此他过来和李鸿过一起住也耽误不了他什么。再说了,李茂祖今年才进学的,虽然以前做李鸿过的书童打下了一些基础,但是并没有系统地学习,如果进学不到一年就能考上童子试,那么他就是比李鸿过还厉害的神童了,简直是不可能的事!
倒是李鸿过不时地在李茂祖念书的时候提点他一些,让他甚至比一个人住的时候学习进度更快了。对此,李茂祖心中也是感激不已的。
转眼间秀才考试的时间就到了,照例还是李茂祖和方忠坐着马车送李鸿过去县学里面赴考的。
因为今年秀才试和童生试是在一起考的,所以在县学门口的人比起李鸿过参考童生的时候更加的多了,李鸿过好不容易才在李茂祖的护送下挤到了县学的门口。
照例是县令大人和学正大人发表了言论后,考生们就入场了,与之前不同的是,学正大人看着站在前排的李鸿过对他点头微笑示意,惹得他旁边的士子们对李鸿过羡慕嫉妒恨。
考童生试的学子们排的队伍比较长,而考秀才试的学子们就少多了,只有小猫两三只而已,李鸿过不一会儿就检查完了拎着自己的篮子进去了。
虽然都在县学里面考试,但是考童生试的学子们和考秀才试的学子们分坐贡院的最东最西两边的房屋之内,互相不会看见、也不会干扰。
童生试照例是考四天,考四科,可是秀才试反而只考两天两科就可以了。这倒不是说秀才试比童生试简单,只是因为在秀才试中只考经义一个大类,减少了很多其他的科目的内容。但是对于经义一门而言,从以前童生试的考一天一门变成了考两天,而且试卷难度也提高了很多,再加上很多都是些主观题,根本不容易出,和主考官的批卷官的喜好也有很大的关系,反而不容易把握,不容易考中。
第一科是基础的经义对答,与考童生试时候的经义一科类似,都是些填空题或者是解释大儒的经义原文意思的题目,比较简单,只要凭自己的记忆力去考试就行了。不同的是童生试之中的经义范围比较小,而秀才试之中的经义题则涉猎的书籍较多。所以大秦朝才规定童生试和秀才试不在一年考,因为当年考上童生的人完全没有可能在几个月内看完其他的那些书本,考上秀才的!
当然,李鸿过这个前世里就苦读过各种为了考上秀才而设置的偏门参考书的人例外。
李鸿过记忆力很好,而且对于他这种年纪的人来说,脑子也会比成年人好使得多。这种背诵默写的东西对于李鸿过来说没有什么难度,很容易就答完了,而且这一次他答完以后只是认真检查了一遍就早早交卷了,并没有像考童生试之时一样等到一觉睡醒之后再检查几遍。
因为秀才考试与童生考试不同,童生考试是有一个分数线设定的资格考试,只要你过线了就可以成为童生,没有什么很大的区别,排名只是一个名誉而已。
但是对于秀才考试则不一样,它是一个淘汰制的选拔考试,有着名额的限制,排名就比较重要。你交卷的时间会在你的试卷被密封之后写在试卷外面,而且秀才考试之中的排位比较重要,大家都会纷纷去争“案首”,因为如果能够考中一州的“案首”,那么当年去参加举人试一般都不会落榜。
而秀才考卷之中主观题这么多,又没有一个可以量化分数的标准答案,在两份试卷都很好的情况下,点谁做案首呢?自然是约定俗成的比试卷上面的交卷时间了!谁做得快,谁就是案首!
当然,这种比较也要在内容上不相伯仲的基础上才能比较,如果两份答卷内容差别太大,那么答得差的那一份就算再快也不可能名次高过答得好的那一份。
秀才试中的第二科就主观性比较大了,已经是开始作文了。试卷相对于举人试和进士试来说算是比较长,会针对一个问题,摘抄几个大儒不同的观点,然后让你对此进行比较,你比较支持谁的观点,然后写出一篇文章来论述你的观点。当然,你也可以谁的观点都不同意,答出自己的新观点来,只要言之有理也是可以的。
不过这样的话,写得好了自然是一飞冲天,写得差了剑走偏锋,或许就会落榜也说不定呢!
在李鸿过面前的是今年的秀才试题,一边是孟子提出来的性善论,一边是荀子提出来的性恶论,你更支持哪一边?
李鸿过自己其实两边都不支持,他觉得一个人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端看他生长的地方是哪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已。如果这样的话算是提出一个新的观点,而且这个观点也不算太偏,早就已经有大家提出来过了,照这个方向写似乎也无不可。




鱼跃龙门[重生] 鱼跃龙门[重生]_分节阅读_43
可是下笔之前,李鸿过的笔顿了顿。虽然他上一世的时候没有参加过这一科的秀才试,而是这个时候还在苦哈哈地考着童生试,但是他却听说过这一届恩科的时候,狄郡中批改秀才试卷的大儒是儒家之中更加支持亚圣孟子这一派的人,把凡是没有支持性善论的秀才试卷都给了低分,还有人觉得不服气复查了试卷,但是因为恩科时间紧迫,虽然那个人在复查试卷之后也被授予了秀才的资格,但是却无缘参与今年的举人试,平白多耽误了三年了。
于是李鸿过再次想了想孟子性善论的各种论据,组织了一下语言,洋洋洒洒就写出了一片支持性善论的好文章来。
虽然满纸的考卷上写的都不是他的真实想法,但是他却顾不得那么多了,先让自己稳稳地考中秀才,这一科能继续参加后面举人试和进士科的考试才是正经事!
考完秀才试之后,李鸿过没有休息,继续投入到了凶狠的复习之中。秀才试的结果他还是胸有成竹的,即便是接下来的举人试他也不是很害怕,但是对于十二月中就要进行的进士科考试,他可就没有那么多的把握了,因此,时间不等人啊!
而且,他发现他忽视了一件事情,就是没有好好会想过当年举人试和进士科考试的题目,如果他能回想起来,按照这个方向去复习,不就可以事半功倍么?
不过时间久远,他还真要好好复习一番才行。
仅仅半个月过后,成绩就出来了,李鸿过不出所料的考中了秀才,也是永平县里唯一的一个秀才。
这对于整个永平县来说可以一件大喜事啊,永平县里面已经好几年都没有出过秀才了!而且李鸿过的成绩还特别好,考入了全长治州的前十名!
赵志刚乐呵呵地接受各种同僚的恭喜,觉得自己真是没有看错人,15岁的童生虽然没有什么稀奇的,但是十五岁的秀才,那可真真是在京城那样藏龙卧虎的地方都可以算得上是神童了!
可是事事总是不能尽如人意,按道理来说,李鸿过这个成绩在考中秀才之后可以稳稳地进长治州学了,虽然赵志刚已经准备推荐李鸿过去赵氏族学念书,可是州学也应该发来录取他的通知书啊!州学的快马一天之内就能到永平县,照理说放榜的第二日就该来信了,怎么迟迟没有消息呢?
李鸿过对自己考中了长治州秀才的前十名没有什么觉得奇怪的,让他讶异的是——张子鸣居然也考中秀才了!
怎么可能呢?上一世的时候,张子鸣可没有这么早就考中秀才!虽然他的名字在秀才榜几乎末尾的位置,可是中了就是中了,身份也就大不一样了。
他哪里知道,这辈子里他让张子鸣吃了大亏,让他大大修了一翻脸,也大大地刺激了他,让他念书的时候更加的发奋,所以也赶上了这次恩科的尾巴,堪堪考中了秀才。
不过李鸿过已然明白了州学的通知迟迟不来的原因,他主动找到了赵志刚,提醒了一下他自己已经和张子鸣割袍断义的事情,既然张子鸣已经在州学里面念书了,还考中了秀才,州学就不会再录取自己了。
赵志刚一拍脑袋,赶紧让李鸿过快马带着他的信件去京城找赵庆泽和赵庆诚,和他们二人一起同去京城赵氏族学里面复习半个月以后的举人考试。而他自己呢,则在永平县学里面多待两天,帮李鸿过办理转学籍的事宜,务必保证让他在考举人试的时候可以在京城之中参考。
第35章 赵氏族学
第三十五章赵氏族学
李鸿过一个人骑着快马到京城,路上一路飞奔,直磨得他的大腿上都擦破了皮,可是好歹还是在两天之内到达了京城之中,也算是很快了。
李鸿过夜里刚刚到家,第二天一早就起床赶到了赵庆诚家中去,将赵志刚的信件给他看了。赵庆诚对此非常的重视,好好地恭喜了一番自己的小舅子,然后就将他先带到了赵志刚的家中找赵庆泽。
赵志刚写的信有两封,一封是给他的兄长赵志远的,一封是给赵氏族学里面的许老夫子的。想要李鸿过能好好在赵氏族学里面进行学习,就一定要有里面的夫子推荐,许老夫子一直和赵志远比较亲近,连带着和赵志刚交往也比较多一些,写信让他帮忙推荐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而要说动许老夫子,单单凭着赵庆诚或者是赵庆泽都是没有分量的,必须要赵志远出马才能有五分的把握。但是想要说动赵志远帮李鸿过说情,除了赵志刚的亲笔信以外,赵志远一直比较青眼有加的赵庆泽就会是一个比较好的说客。
去找赵庆泽之前,赵庆诚想了想,还是从自己书房之中拿出来李鸿过画的那副秋蝉图带在身上,然后出门去了。
虽然几天之后的举人考试没有赵庆泽的份,但是进士科考试却也不远了,最近一段时间内赵庆泽也是在家里闭门苦读,所以在赵家之中找到他不是什么难事。
听到了自己弟弟的请求,再看了看自己父亲的亲笔信,赵庆泽立即起身说道:“事不宜迟,4天后就是举人试考试了,我们现在就赶紧去找大伯吧,这个时辰估摸着他还没有下朝,不过我们可以在书房之内等着他。”
然后他恭喜了李鸿过一番,说道:“我们的堂弟康哥儿今次恩科也参加举人考试了,不过他没有考中,还是敏之学识比他扎实一些。”
李鸿过连忙拱手推辞到:“并不是这样,我这次只不过是侥幸而已。而且我参考的狄郡的秀才试,与京城的秀才试大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的。”
赵庆泽则是摆摆手说道:“哪里,你不用谦虚了,我心里面清楚的。”看着赵庆诚脸上有些为难的脸色和欲言又止的样子,赵庆泽笑道:“诚哥儿,你放心,我到了大伯家之后不会乱说的,我也知道康哥儿心情不好,不会用敏之刺激他的,也不会平白让敏之惹康哥儿心烦。怎么你总把我当成没脑子的人,明明我比你要大,是哥哥呢!”
赵庆诚笑了,说道:“大哥真性情,我却是不如的,并不是担心大哥说错话,只是因为这世间大部分人都没有大哥的心胸,有时候大哥觉得没有什么,可是康哥儿却早已在心中悄悄记恨起来了。”
赵庆泽叹了口气,说道:“这么多年了,康哥儿的心思我又怎么会不知道,他连年的身子弱,并未和你我一起在学堂之中同吃同住,长于妇人之手,难心胸就会有些不开阔,等他日后病好了,年纪也大了,性子也许就能慢慢转过来。”
赵庆诚也敷衍着点头称是,然后他们三个一路就往赵志远家中去了。一路上李鸿过都没有对这个赵庆康发表意见,他心中默默回想,貌似他上辈子到了京城之后从来没有认识过有赵庆康这么一个人,只知道赵志远做官很成功,膝下又无子,于是对赵庆泽这个侄子特别的照顾,简直是当成自己的亲亲的儿子一样帮扶,赵庆泽日后能在官场上走这么远,与赵志远给他打下的基础也不无关系。
于是,他不是很看好赵庆康的病情会好转,应该是不久后就会夭折了,再加上他和赵庆康也不认识,于是便也没有心思和赵庆泽、赵庆诚几人谈论赵庆康。
赵庆诚比较会调节气氛,见到李鸿过和他们没有聊这个话题,于是就及时转换了话题,说道:“敏之,这次你来这边赵氏族学里面进学不用担心,我和泽哥儿都会在你进族学报道的那几日和你一起住在族学里面复习的,也带你认识认识新同学,没得几个月你和他们就会熟识了。”
赵庆泽点了点头,说道:“上次和爹说好让你考中秀才过来赵氏族学这边念书以后,我和诚哥儿就商量好了这件事了。不过本来以为你三年后才能过来,没有想到提早了这么久。这样也好,多有几年时间应考总是好的!这次的举人试你也不用担心,还是下场应试一下比较好,成绩不需在意,本来瞄准的也就是三年后的那一场,就当是提前模拟考一番了,平常心对待即可。”




鱼跃龙门[重生] 鱼跃龙门[重生]_分节阅读_44
李鸿过一一点头答过,不辜负他们的一片苦心。同时心中对赵氏兄弟两个人的评价又高了一层——对于自己这个一个沾亲带故的小舅子,他们二人能够做到这么用心,也算是很不错了。
到了赵志远家中以后,赵志远果然还没有下朝。于是他们三人就在书房之中等着赵志远。赵柳氏是妇道人家,不宜出来见他们,只是吩咐了自己的大丫鬟招待他们,给他们倒了些茶水。而赵庆康本来应该出来待客的,但是他因为没有考中秀才心情不好,不愿意见到自己这两个学霸堂哥,于是也称病没有出来见他们。
赵庆泽听说赵庆康称病不出来见他们的时候,只是皱了皱眉,然后对下人说道:“康哥儿病情严重吗?要不我和诚哥儿去他住的院子看看他?”
可是看到下人脸上的一脸难色之后,赵庆泽就知道称病不过是康哥儿的托词,于是也不再说话了,气氛一时间有些尴尬。
后来,赵庆诚起了另外一个话题,于是三人又开始喝茶等着赵志远下朝,渐渐缓和了过来。
李鸿过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和赵氏兄弟二人交流了很多考举人的心得,当然主要是赵氏兄弟说,他在听,然后默默和自己前世里的举人考试相比对,也渐渐有了些心得,受益匪浅。
他也明白了一些京城里的科考和狄郡之内科考的不同之处,知晓了一些禁忌,在心中嘱咐自己不要再犯那样的错误。不过幸运的是,全国的举人考题都是一样的,所以他勉强也能记得起来举人试的大致方向,不至于换了个地方考举人试就慌乱莫名。
赵志远下了朝之后,第一时间就听说了自己的两个侄子并李鸿过在书房里等着自己,将将换下常服就风尘仆仆地赶赴了书房。
待到几人向他敬了礼之后,慢慢打开了赵志刚的信,看完之后抬眼惊讶地看着李鸿过,说道:“你今年真的只有十五岁?”
李鸿过点头称是,然后谦虚地说自己侥幸才中了秀才。
赵志远却止住了他的话头,说道:“不必自谦,虽然大家都说京城的秀才和狄郡的秀才含金量不一样,但是考题是一样的,考试时间也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只是批改试卷的人不同而已,在我看来也没有什么不同,那些夸大京城科考难度的人只不过是想给自己脸上贴金罢了。”
然后想了想说道:“你倒是赶上了一个好机会,几日后便能参加举人考试。放心,既然我二弟开口了,泽哥儿和诚哥儿也这么热心,我必会帮你这个忙的。你且先回去住着,我和二弟会把你的学籍事宜全部办好,到时候将考试凭证给你,让你参加几天后的举人考试。不过现在赵氏族学都已经放假让准备考试的举子复习了,想要入族学里面念书只能等到明年春节以后了。”
听到这里的时候,李鸿过脸上难出现了失望之色。他的目的可不是想要等到明年再去赵氏族学里面学习!也许赵志远等人认为他今年参加举人试只是打酱油的,万万那不可能考中,但是他对自己其实是有信心的。而举人试成绩出来三天之后就考进士了,如果他不能在之前就和大儒学习、交流,那么他不就白白来京城,白白来赵氏族学了吗?
1...1314151617...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