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青山记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知何处
“那退了你的亲的人家,怕是现在悔得肠子都青了吧?”一个举子出言打趣。
这话够绝,立刻引起下面所有人哄堂大笑。就是钟亦文自己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钟解元,听说你以前和你夫郎的关系并不好,甚至还在外面和别的哥儿有私情?”又一个举子起身出声,这位不用怀疑,肯定是扬州的。
钟亦文一副无奈的模样:“没想到大家都这么关心我的感情和生活,先谢谢大家啦。不过,那位兄台,你一定是没有听到过正确版本,对不对?这事早已经澄清了好不好?你还来翻旧账!”
“怎么回事?”下面有人起哄,“我们要求听正确版本!”
“正确版本!”
“正确版本!”
下面的人直接吼成了一条声,让钟亦文真的是哭笑不得,你们可是新科举子啊,不是什么八卦人士,有必要这么敬业吗?
“钟兄,我们也很好奇,这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能不能给我们解释一下?”李章的脸上直接写了两个字,八卦。而他的身后,其他几个人也是差不多的表情,那意思再明显不过,求解释。
钟亦文无奈的举起手,让整个场内线安静下来,然后才开口:“我是真的不想解释这事情,毕竟关系到不少人,也关系到我们宗家的名声。”
“什么事情这么严重,已经关系到了宗家的名声?”突然有人从外面插声,随后十几个人跟着走了进来。
所有的学子一间,立刻起身弯腰拱手行礼:“参见大人!”
来的正是今晚大宴的主人,青州乡试的主考官们以及青州、扬州、徐州三个地方的知府和同知,另外刚刚开口说话的却是本届乡试的巡查官员陆伯年陆大人。
陆大人五十多岁的模样,身材矮小消瘦,但神却是非常好,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像是能够洞察人的内心。陆大人公正廉明作风正派且才华横溢,在燕国的学子们中央有着极高的影响力。只因陆大人祖籍青州,所以才会同意来参加青州乡试的新科举子大宴。
陆伯年的眼睛扫过钟亦文等今科前十的举子,然后对着后面的人点点头:“这次选□□的人才非常好,都先坐下来吧!”
有了陆大人发话,所有人这才重新入座,不过这回他们都是坐的端端正正,一点也不像之前那样毫无形象,七倒八歪的,现在甚至连多余的动作都不敢有,整个场内的气氛一下子就严谨了很多。
主考官之一的江大人,平时和陆大人的关系不错,且官职不低,所以在陆大人没有开口的时候,主动询问:“刚刚你们不是正在交流什么事情的吗?怎么突然停了,讲的什么,也让我们一起听听。”
全场一片静寂,钟亦文自己不可能主动开口提自己的事情,只想赶紧将这话题扯过去算了。但是,十几个大人明显不想放过他啊。





青山记事 青山记事_分节阅读_35
最后,李章憋不住起身解释:“各位大人,刚刚我们是在要求今科的解元钟亦文钟亦文,解释那个正确版本。”
“什么正确版本?”
李章,你的话根本就是想要留着悬念给人家询问好不好,现在江大人他们果然全都来了兴致。
钟亦文知道自己也别想再躲下去了,干脆起身回答:“各位大人,是我和我夫郎秦氏的事情,让所有人都有兴致想要了解一下。因为之前有传闻说我俩感情不好,我说这有正确版本,结果大家就想要我解释清楚。但这事关系到我们宗家的名声,还真不能随便乱说。”
“没事,你就讲讲吧,我们就当听个故事!”江大人果然不肯放过这个事情。
☆、第54章 放榜(六)
陆伯年大人也有点好奇,开口到:“我看钟解元长得是一表人才,能得解元才华学识必定也是不错的,被人拿来做一些坊间传闻也是情有可原。既然事情不是如外界传闻的,钟解元不如乘此机会给我们解解疑惑。就像江大人所说,我们只当是故事,不会追究其他!”
陆大人的话说的很实在,没有一点偏颇,对钟亦文的之前的事情用了一句坊间传闻来形容,算是帮钟亦文澄清了一回。
钟亦文岂能不知道这陆大人的好意,立刻行礼到:“既然几位大人你们都这么好奇,我再推脱就有心虚之疑,就豁出去讲述一下这正确版本吧。说起来惭愧,这事是我和我阿么回到祖籍养病期间闹出来的。有个哥儿想要勾引我,你们也知道我年少不经事曾经疯玩过一阵,所以第一回看见那哥儿我就知道他其实是个暗娼。”
钟亦文的话不但让下面的学子们吃了一惊,浮想联翩,就是陆大人他们十几人也是一惊,这样的事情还真的不是他们这些人有胆量敢当众说出来的。联想到刚刚钟亦文说会影响宗家的名声,怕这哥儿就是这宗家之人吧。
“这事错在错在我一时妇人之仁,怕坏了人家的名声,也怕坏了当地的名声,所以就一直替他隐瞒没有说什么。结果,那哥儿却到处编排我,慢慢的有了传闻说我和那个哥儿有私情,导致我和我夫郎秦氏不合的等等。偏偏那个时候我和夫郎刚刚成亲,年纪不大,两人有矛盾在所难,闹的严重的时候还一度要休夫和离的,这传闻就被慢慢的做实了。等到我和夫郎的关系和好相敬如宾,那哥儿又出来蹦跶,弄得我找长辈来对峙都说不清,甚至他还要讹诈我一千两银子,忍无可忍我只能说出实情。”钟亦文一脸的无奈,一副受害人的模样,还有一点惭愧,“正确版本就是这样.”
被人逼到如此份上才进行反击,这钟解元不是脾气太好,就是太过迂腐。宗家的名声要,难道自己的名声就不要了吗?对于那个敢去做损害宗家名声的哥儿,就应该早早的揭发。
不过也有人人佩服钟亦文的,为了宗家的名声宁愿自己承受委屈,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得到的。
那些大人们倒是没有了话说,这样的事情怎么评价都不对,还不如就像一开始说的当一个故事听完就算。
不过,徐州同知却突然笑了起来:“钟解元的事情,倒是让我想起来一桩传闻。”
不管徐州同知怎么会想到在这样的场合说起传闻什么的,但是对于他能帮着转移话题,钟亦文却还是感激的。
徐州同知也不管其他人怎么想,自顾自的说起来:“这传闻是说有一个年青学子和一户镖局人家的哥儿青梅竹马,长大后就结了亲。结果,这学子是一个有才华的,年纪轻轻就一路科考乡试会试一直到殿试,终于一朝金榜题名进士及第,名扬天下。这之后就应该有人怀疑是不是学子会抛弃家中的夫郎?可偏偏学子对家中的夫郎一直恩爱有奖,两人幸福的过了两三年。但是和钟解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这学子之后也被传闻有某家的哥儿有了私情,事情还越闹越大。不得已,这学子迫于名声压力只能将那哥儿娶回家,还做了平夫,和原先家中的夫郎平起平坐。”
徐州同知的话说到这儿,有人眼尖的发现,徐州不少学子的脸色都开始变了。很多人开始怀疑,这事难道是真的,下面开始猜测,这学子是谁。
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想要听听后面的发展,徐州同知却是突然转了话题:“所以,我就是想劝诫钟解元,名声一事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能为了名声去做什么自己不愿意的事情,否则将来后悔莫及的只有你自己。怎么样做会是好名声,其实并没有一个标准。就像钟解元遇上的事情,钟解元选择这样做,有人会觉得你没有顾忌自己的名声;但是若你一开始就揭发,怕就会有人说你没有顾忌当地的名声。只要自己坚持无愧于心,就该理直气壮去面对任何流言蜚语。”
钟亦文知道徐州同知提起这事绝对是有目的的,但是他对徐州的事情不熟,也没听说过这传闻,只能当做徐州同知真的是在告诫自己,起身行了一个礼:“多谢大人劝诫,钟亦文必当铭记于心。”
“哈哈哈~”陆大人笑了起来,“今天我也算是长了一回见识,听到了两个坊间传闻,不虚此行。哈哈,不过,我们是不是忘记正题,开宴吧!”
随着陆大人这句话结束,场边立刻有一排排的下人端着酒菜上来,然后一份一份送到各个举子的面前,这才是真正开始晚宴的节奏。等到酒菜全部摆放好,所有举子起身举起酒杯整齐的敬礼,连着陆大人在内的十几个大人也一起举杯回礼,晚宴正式开始。
这里接下来就是举子们的主场,中央的空地上已经有举子轮流上前展示才艺。有人抚琴有人绘画有人书法,算得上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每个人都想要将自己的多年所学趁此机会,展露一番。
东部考区向来人才辈出,所以举子们的表演让那些主考官们连连点头叫好。
这也是燕国的规定,为了避各地营私舞弊,也为了避嫌,所以乡试的主考官都不会是这个地区出身的官员。所以,这些其他地方的主考官才会如此惊叹。
到了文才展示对对联的时候,全场的举子们都快要闹翻了。
“……我的上联是:少水沙即现。”
下面立刻有人起身:“是土堤方成。我的上联是:蚕为天下虫。”
“鸿为江边鸟。我的上联是……”
一连串的拆字对联下来,让所有的学子们也摸着了规律,甚至后面会出现一个上联无数下联出来的情况。
直到李章对出一个对联后,出了上联:“风吹蜂,蜂扑地,风息蜂飞。”此联一出,立刻让全场一阵安静,不少人都是一下子被懵住了,原本不算太难的对联居然一时不知道给如何对上。
吴远安镇定开口:“李打鲤,鲤沉底,李沉鲤浮。我的上联是: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钟亦文微微一笑,随口接上:“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与己何所不容。我的上联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钟亦文出这上联,完全是不怀好意,他就是想听一听是不是有人能够厉害到和前人一样,能够说出“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句千古名联。不过显然他是要失望了,很快就有人对上了这联,但是离原本的那句可真的是差太远了。钟亦文有点失望,不过,仔细想想毕竟不是原来的世界,也没人和他一样来历的,对不上来也是正理。
不过,从他们前十的几人开始,后面的对联就开始越来越,不乏一些绝对好对,让陆大人和江大人他们都忍不住出言叫好。
对联之后,就开始当场赋诗比拼,都是用一个同样的题目,然后由有兴趣的举子们当场即兴作诗一首。这是举子们经常会参加的活动,所以全场立刻迎来了一场最□□。
钟亦文推脱不过,在题目为《春》的时候,被人点名。钟亦文并没有想要自己当场赋诗,而是想到了一首非常有名的情诗,倒是刚好可以拿出来,不是为了其他,只是想要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情感追求:“一生一世一双人,争教两处*。相思相望不相亲。天地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虽然钟亦文的诗太过偏重于情感,但的确能够引起不少人的共鸣,特别是第一句“一生一世一双人”,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平凡,但在场的都已经是举人身份,将来没有几人会平淡的,如此简单真挚的情感又有谁能够保证自己会抓住并珍惜一辈子。
倒是几个年纪比较大的举子高声叫好,包括陆大人都是连连点头。想来这样的一首诗,反而是长者比年轻人更加体会深刻,也更加容易接受。
之后钟亦文都没有再出面,一直低调的坐在那里,时不时和吴远安低声聊上几句。不过他们不再表现,其他踊跃作诗争取出名的举子们也都不会少。整个大宴的气氛越来越热闹,整整延续到半夜时分才渐渐到了尾声。
每届乡试之后,都会有人专门将举子们在大宴上吟诵的对子、诗词录入下来,然后四处流传。这其中就不乏众多能够流传无数地方并且传承千古的。大宴结束后,就有举子猜测谁的诗句会被传诵的最为广泛,最后他们都不约而同的就想到了“竹君子”钟亦文,单单那一句“一生一世一双人”,就连他们这些举子都是想忘都忘不掉。
☆、第55章 麻烦(一)
青州州府城内的学子们终于越来越少。吴远安早在晚宴之后就急匆匆的来向钟亦文道别,当然带着一起上门的还有他自己的一幅字。钟亦文是哭笑不得,两人约了七月在京都相聚,一起参加今年十月的会试。在吴远安之后,来告别的是常乐和侯文昌,他们俩虽然都中榜,但是还是和之前打算的一样,直接回家,等待之后的安排或是出仕为官,或者直接去学院为师。虽然稍显平淡了一些,但两人家中的条件并不好,能够这样已是不错。
钟亦文他们无意中结识并帮了一回的老秀才,也在之后亲自带着孙儿一起上门来向钟亦文他们告别。钟亦文这个时候才知道老秀才就是那个田平他们口中的幸运儿,顶了张杜枫中榜的人。
老秀才很实在,直接说他一直坚持乡试,并不是为了扬名立万或者出仕做官什么的,其实就是为了一个和他夫郎的约定,要在得到举人功名之后,帮他的夫郎、儿孙改变奴籍。可惜他的夫郎已经早早过世没能见到这么一天,但他已经不悔,他终于在有生之年实现了这个约定。老秀才和他的孙儿都特别感谢钟亦文他们之前来青州的时候,在路上载了他们一程,不然,他们两个都不知道能不能赶得上这回乡试,更不要说乡试之前,老秀才能还好好的休息了很长时间。
钟亦文听完老秀才的话真的是唏嘘不已,甚至暗暗有点庆幸。若不是张杜枫惹了秦非,钟亦文也不会想要跟他过不去,也就不会有后面的事情,说不定老秀才这回就落榜了。谁能保证老秀才还能不能等到三年后的扬州乡试?这就是命啊!
田平却是在一个清晨背着行礼偷偷的上门,原来他这回落榜,让家中的人都非常的不满。特别是当他叔知道与他交好的几人都中榜,可见压力有多大。
“钟兄,我实在是顶不住了,马上就要离开青州。你让我帮你办的事情,我已经安排好了,不过我想着你还在青州似乎不太好,所以,等你一离开事情肯定会传出来。”田平给钟亦文匆匆的说完,就要离开。
钟亦文拿出三百两银票递给田平:“田兄,这是之前说好给你的,拿着吧!”
田平立刻眼泪汪汪:“钟兄,你就是我的再生爹么,这笔银子算我借你的。事情没帮你办完我就要走,实在有点对不起钟兄你。”
“行了,赶紧走吧!晚了,就怕你叔已经在城门口等着你。”钟亦文对于田平还是很信任的。虽然他们相交的时间不长,但田平是什么样的人,钟亦文早已有数。这人或许有点随波逐流甚至不太上进,但待人却是绝对的真诚。钟亦文也不怕他拿着银子就跑路,或者拿完银子不办事。
吴远安田平他们离开之后,钟亦文就彻底安定了下来,也没有了其他的应酬,干脆在家里开始温书准备会试。
秦非的身体已经慢慢恢复,钟亦文询问过老大夫,只要过了三个月,到了五月下半旬,小包子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他们就能够离开青州。只是要小心路途上不能够太过劳累颠簸,也不能一直坐在马车里,注意好劳逸结合就行。从青州州府去往京都路途,和他们从扬州过来的距离差不多,所以钟亦文才敢冒这个险带上秦非一起去京都。不过,小包子预产大概是在年底十二月,他们今年的新年如无意外就只能在京都过了。
不知怎么回事,钟亦文发现秦非对小包子的期待似乎还远不如他,这让钟亦文有点郁闷。但是转念一想,秦非或许只是还没有反应的过来,等小包子在他的肚子里一天一天长大,自然慢慢的一点一点增加感情。只希望,最后小包子出来之后,自己不要失宠才好。
其实,现在已经觉得失宠是秦非!秦非就发现自打钟亦文知晓他们有了小包子之后,钟亦文的注意力明显的就转移到了小包子的身上。以前一进门就是秦非怎么样怎么样,现在一进门,只会说小包子,有没有乖,有没有想阿爹。秦非也知道为这样的事情生气不满,似乎有点过,但是就是忍不住自己迁怒的心思。所以,每回钟亦文表现的很喜欢小包子的时候,秦非就会不理不睬,甚至故意的和钟亦文唱反调。
也怪钟亦文和秦非两人之间没有一个长辈,原本这些该有长辈教给他们的经验,他们两个都无从知晓。钟亦文的书读的再多,也不知道孕夫会是什么样的心理啊!
他们在青州最后的日子,就是阿墨每日早上出门买最新鲜的骨头回来煲汤,阿棋每天无数次的向钟亦文汇报秦非的行踪,小辰跟在秦非的身后学步最后差点变成小鸭子走路,钟亦文每天端着端着碗求着秦非多喝一口,家里的其他人就等着看着爷和主么斗智斗勇。日子很快的就到了五月下旬,也到了他们要离开青州的时候。
不过钟亦文离开的时候,并不只是他们一家,同行的还有李章和他的两个书童。
钟亦文也没有想到,在青州最后的一段时间,居然和李章慢慢的熟了起来,还是李章几次亲自上门来拜访。
不管钟亦文对于李家的评价是什么样,但对于李章这个人,钟亦文却还是非常认同的。李章虽然出身于大家族而且是书香世家,但却没有那种清高自傲的性子,反而私下里非常的随和,爱笑爱闹,年纪比钟亦文大了六岁,却一点也不像他这个年纪的人,反而比钟亦文还要像二十岁的人。
李章也要去参加今年的会试,听说钟亦文早早的要离开青州,就立刻要求同行。不过李章去京都却是要去投奔如今在京都做官他的大哥。
“钟兄,你们终于到了,我还以为你们已经先走了!”李章在城门口等着,看着钟亦文他们立刻迎了上来。




青山记事 青山记事_分节阅读_36
钟亦文给他回了一个礼:“李兄,你知道秦非有了身子,不怎么方便,所以拾起来也慢了一些,劳烦你久等了!”
李章呵呵笑了起来:“太阳还没下山,也没怎么等。”
钟亦文已经知道李章的脾气,笑了笑,看看李章只有一辆马车,而且还没有车夫,有点奇怪:“李兄,你的车夫呢?”
“都是汉子,要什么车夫?我和两个书童轮流赶车就可以了!”李章豪迈的表示完全不需要专门的车夫,“哎,你们先走,我驾车跟在后面。一会儿你把车帘拉起来,我们还能继续聊,走吧,走吧!”
钟亦文已经彻底无语,他们这回去京都还是和之前来青州一样的人员安排。至于陈一诺当初给他们准备的三个下人被钟亦文继续留在了这里看守小院。以后就小院当是他们来青州这里的落脚点了。
上了路,钟亦文果然如李章要求的,掀起了车帘,坐在最外面和后面车上的李章聊天。鉴于李章聊着聊着就顾不上驾车的情况,他的一个书童出来帮忙来驾车,李章坐在旁边。
“哎,钟兄,不是我这个人心眼小,但我真的就是没有见过邵冬河那般的人!”李章不知道怎么的就和钟亦文说起了他和邵冬河的纠纷,“虽然说他的才华不错,这个我也承认,但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是不是,他怎么就容不下别人呢?我们俩小的时候关系还不错,一起启蒙,他很聪明学什么都比我厉害,我阿爹他们经常会夸奖他。但有一回我绘了一幅画,我阿爹难得夸我一回,说我有这个天赋。结果,我的那幅画就不见了。从那之后,邵冬河就开始处处针对我,想要压我一头,我当然不服气,就用功读书,要强过他。我们俩的竞争就慢慢的越来越激烈,就变成了现在这样。”
“以前我还想着和他好好谈谈,双方和解。但是后来因为我夫郎林君的事情,我们俩是彻底没了和解的可能!”李章有点无奈,“我知道他一直坚持未成亲,就是要做给我们夫夫看,但是感情的事情怎么能勉强。而且,我并以为他是真的喜欢林君,他只是想要和我抢林君罢了。幸好,他如今已经和林君的一个堂弟定了亲。那个林哥儿听说人还不错,又是青州知府林大人家的哥儿,虽然是庶出,但也算是一门不错的亲事。”
“等等,李兄。”钟亦文听到李章说到什么林哥儿的时候,心中就咯噔了一下,仔细听听更像,赶忙打断问清楚,“你说邵冬河定亲的对象是谁?”
李章有点莫名其妙:“青州知府林大人家的庶出哥儿啊!”
“林大人家有几个庶出的哥儿?”钟亦文还是打算再确认一下。
这回李章倒是斩钉截铁的回答:“只有一个!”
钟亦文点点头,表示明白:“很好。李兄,如果邵冬河真的像你说的那么小心眼又记仇的话,那么他现在也应该已经记恨上我了,我们俩一同上了他的黑名单!”
“啊?”李章完全摸不着头脑。
☆、第56章 麻烦(二)
有了李章,这去京都的一路就轻松了很多,这个人很会耍宝,而且也很能讲,一个话题能够不重复的讲半天,通常是他的话题还没讲完,这边下马车休息的时间就到了。于是,李章的听众就从原先最主要的钟亦文,变成了他们一行的所有人。
比起一月的时候,钟亦文他们冒着严寒从钟家村去往青州,现在五月份的天气出行真的就是再适合不过,就是秦非一路上都没有觉得辛苦。
小辰一下车就跑到李章面前,让李章继续刚刚车上的话题。这样就被拐走了自家的小孩,钟亦文严重觉得,他要对小辰进行再教育,让他绝对不能相信怪叔叔,越是嘴巴甜会说的怪叔叔越是不能相信。
“李叔,李叔,你刚刚的那个还没有将完?”小辰一点都不知道他叔现在的心情,只围着李章转悠。
李章呵呵笑了起来,摸摸小辰的脑袋,回头却是对着钟亦文炫耀:“钟兄,你看你家小辰多喜欢我啊,这孩子真的是太可爱了,比我家那个小哥儿还乖。我看他们两个年纪也差不多,不如咱俩家结个亲怎么样?哎呀,那小辰就是我的小哥婿啦,太美好了!”
1...2021222324...4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