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朱慈烺笑道:“父皇方向,儿臣不会去抄家的......抄家只不过是最下乘的弄钱办法,只能应一应急。”
是吗?朱由检听了这话就有不痛快了,合着本明军学了几十年,才学会一个最下乘的办法?
“那上乘的办法是什么?”朱由检问。
“是主宰金钱!”朱慈烺说完这话,就站起身走到案几边上,拿起一张白纸,在朱由检眼前晃了晃,“父皇,这是什么?”
“是纸啊。”朱由检回答。
朱慈烺点点头,“对,就是纸......但只要我们主宰了金钱,就能把它变成钱!”
说着话,朱慈烺就提前毛笔在这张白纸上写了三个字——一亿两。接着又拿起写了字的纸,展开在朱由检跟前,笑道:“父皇,给儿臣一年,再让儿臣去巡抚淮东兼知扬州府,并兼管两淮、两浙、长芦、河东、山东、福建等处都转运盐运使司。儿臣就能把这张纸,变成一亿两!”
“你要管盐?”朱由检眉头皱了皱,“现在的盐税也不算少,每年通过开中法筹集到的粮食都在600万石左右......你去管盐,又能收到多少盐税?翻一倍也就1200万石,怎么能凑够一个亿?”
“父皇,”朱慈烺摇摇头,“儿臣不是要增盐税,而是要把六个都转运盐运使司下面的盐商掌握在手......有了这些盐商的支持,儿臣就能开办一所大大的银号!”
朱慈烺的办法还是搞金融!
也只有把金融业发展起来,朱慈烺才能为朱由检的那些“大项目”融资。要不然朱由检的封建殖民事业的资金链必然会断裂!
因为朱由检在对大明边疆、海疆地区和亲藩属国的总投资规模实在太大,远远超过了大明境内现有的黄金、白银、铜钱的总量。
所以大明朝廷不可能拿出那么多的钱,更不可能征收那么多的税。唯一的办法,就是用债权、股权和土地产权去融资......而要完成那么大笔的融资,就必须要有一个比较发达的金融市场。
而一个金融市场的核心,当然就是主宰金钱的银行了。
朱慈烺控制盐商的目的,就是要利用盐商所掌握的金融资源开办一家由他自己控制的盐商银行。从而将淮扬一带的庞大的盐业资本转化金融资本,这样朱慈烺就有办法进行融资了。
“有了银行,你就能给朕搞到一个亿了?”朱由检知道有戏了......他上辈子就知道逆子通过办银行搞了许多钱,但并不知道这个银行到底是怎么办的?
听朱由检说了“银行”这个词儿,朱慈烺也是一愣,随后他也改了口,道:“父皇,光有银行还不行......还得有土地券,东北的土地券,先发行个5000万亩土地券,给儿臣当本钱。”
朱由检摇摇头,“卖不出去的......朕早就打过发卖东北土地的主意,可是无人问津啊!”
朱慈烺的笑着摇头:“父皇,东北的土地当然是能卖出去的,但您选的时机不行啊。东北的战事还没有完全结束,奴贼的余孽还在兴风作浪,发往东北的军户也没真正站稳脚跟。
现在去东北开垦,那是在玩命,白给土地都不会有多少人去的!被您迁去的都是因为灾荒走投无路当了军户的饥民,他们是没办法才去的。
但是这并不等于东北的肥沃之土真的就一文不值......那些土地在将来还是会值钱的,所以就会有人现在就掏钱买一份可以在将来兑换的土地券。”
好嘛,连“期田”都开卖了!
朱慈烺顿了顿,又道:“而且父皇上会发卖东北土地时每块土地都划得太大,10000亩起......这得多有钱才能买一块土地?”
朱由检道:“春哥儿,你有所不知,10000亩可以容100户,正好建一个百户堡,如此才能有自保的力量。”
朱慈烺道:“可是天下又有多少农人能拿出可以吃下10000亩土地的银子?您就是白给,人家也拿不出开垦和构筑堡垒以及训练战士的费用啊。所以儿臣的土地券10亩为一份,20年内皆可兑换土地......这样总能卖上几个钱的。况且有了盐商银行,儿臣就能开办土地券的交易市场,让土地券可以随时买卖。这样有点闲钱的东南土财主,就都会为儿孙买上几张土地券了!”
厉害!
朱由检没话可说了......逆子搞钱的本事比他强了十倍都不止啊!明明没什么人要的东北土地,居然也能玩出那么多的花样。
看起来一年之内搞一个亿的要价还是低了了......得加钱!
“土地券不能白给你!”朱由检道,“得加2000万!”
“行......”朱慈烺想了想,“那就1亿2000万......现在是崇祯十七年四月,儿臣还得在北京留几个月办事,秋风起时再南下去为父皇筹钱吧。儿臣估摸八月可以到扬州,那么崇祯十八年八月时,儿臣就给您在盐商银行中备好一亿两千万,算是借给大明户部的银子!”
“可以!”崇祯想了想,就点点头,表示了同意。
“那好,”朱慈烺笑道,“儿臣马上起草一个合同,父皇看过觉得没有问题,咱们就签字画押!”
“合同......也行啊,就签一份合同吧!”朱由检点点头,又问,“不过你得和朕说说,你在北京有什么事儿要办?”
“结婚啊!”朱慈烺一边埋头起草合同,一边回答,“父皇,儿臣都16岁了,也该结婚了吧?父皇为儿臣选了那么多的伴读之女,都是青梅竹马一块儿长大的,现在也该把她们都娶了纳了!”





抢救大明朝 第2168章 婚姻大事,必须考试!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抢救大明朝最新章节!
“春哥儿的确到了该选妃的时候了,不过你现在有十二个伴读之女,谁当太侄妃是个问题啊!”
朱由检当然不会反对逆子结婚了......他还欠郑茶姑一个皇后呢!朱由检欠钱可以不还,但是他欠了郑茶姑一辈子的人情,可不能不还啊!
朱慈烺笑了起来,“父皇,这十二个伴读之女,都是您和母后为儿臣精心挑选的,个个都才貌双全,谁当太侄妃都是够资格的。”他顿了顿,“要不回头儿臣让母后从挑选一个当正妃?”
他说的母后不是周皇后,而是张皇后。朱慈烺不是过继给天启皇帝和张皇后了吗?所以张皇后就是他法理上的母后。
一般情况,朱慈烺除非和周后独处,否则不会称周后为母后,而是称其为婶母。
朱由检知道张皇后特别宠朱慈烺,如果让她来选太侄妃,那就是让朱慈烺自己做主了。
这可不行啊!
正想到这里的时候,外面传来了张皇后的声音:“太侄今儿怎么样?精神好些了吗?”
张皇后昨晚上就知道朱慈烺醒了,但是为了不打扰他休息,所以就没过来探望,今儿一大早就亲自下厨为朱慈烺熬了鸡汁大米粥,这会儿带着来看朱慈烺了。
“回娘娘的话,”黄大宝的声音接着响起,“小爷今儿精神不错,没有大碍了......现在万岁爷正在里面和小爷说话呢。”
“什么?万岁爷也在?”张皇后的声音显得有惊讶。
朱由检毕竟是朱慈烺的生父,而且还是当皇帝的,要见朱慈烺应该让人来宣,怎么自己跑来了?难道朱慈烺的病还没好利索?
想到这里,她就对黄大宝道:“快去通报吧!”
她的话音刚落,朱由检和朱慈烺两父子已经出迎了。
看见张皇后,朱慈烺两忙揖拜行礼,“儿臣恭请母后万福金安。”
张皇后见朱慈烺真的没有大碍,这才松了口气,一脸慈祥地说:“平身平身,春哥儿,这边凉,你身子骨弱,可别再着了凉,快到屋子里去......为娘还给你熬了鸡汁粥补身子。”
朱由检一边陪着张皇后往端本宫里走,一边笑呵呵地说:“嫂嫂,春哥儿没有大碍,他的身子骨好着呢!”
张皇后看朱由检一脸的喜色,蹙了下黛眉,“陛下怎么那么高兴?”
朱由检笑道:“朕过来端本宫是和春哥儿谈论大婚之事的......春哥儿年纪不小了,也该给他选个妃子了。”
张皇后停下脚步,看着又高又壮的朱慈烺,点点头:“春哥儿的确到了男大当婚的年纪了......春哥儿,你有看得上的姑娘吗?”
朱慈烺刚想点头,边上的朱由检就嗯咳了一声:“婚姻大事向来是父母做主的,哪能听春哥儿一个小孩子的话?”
朱慈烺忙附和道:“父皇所言极是,儿臣都听母后的......母后说谁就是谁了。”
他说这话的时候,一个劲儿在给张皇后打眼色。
张皇后当然明白朱慈烺的意思,所只是点头:“那我可得好好给春哥儿挑一个。”
朱由检笑了笑,不置可否,只是和张皇后、朱慈烺先在端本宫的大殿中分别落了座。等端本宫的太监给三人上了茶,朱由检才慢悠悠的开口道:“婚姻之事当然要听父母之言,但是皇太侄一国之本,所选之妃如无意外就是将来的国母......朕以为还是应该严加考核的!”
严加考核?
“考?”张皇后也是一头雾水,“陛下的意思是选吧?”
从来就只听说过选妃,就没听说过考妃,所以张皇后以为朱由检的意思是好好给朱慈烺选一个妃。
“朕的意思就是考!”朱由检一本正经地说,“必须得通过考试从春哥儿的伴读当中选出一个考得最好的女子为太侄之妃。”
什么?
张皇后和朱慈烺都愣住了......婚姻大事怎么也要考试呢?朱慈烺这是选妃还是点状元?
好一会儿,张皇后才反应过来:“陛下,您要让那些伴读考什么?”
“学什么考什么啊!”朱由检笑着问朱慈烺,“那些伴读所学的和你所学的应该差不多吧?”
“是差不多,可是......”朱慈烺眉头大皱,似乎在琢磨着他的十二伴读当中谁的书读得最好?
跟他最要好的吴三妹好像有点笨笨的,除了武艺出众,其它都不怎么样。
郑茶姑那个小富婆倒是聪明,各科成绩都不错......她爹又是大明首富郑芝龙,娶了她倒是有助于去东南开银行的事儿。
还有扬州来的那个“白娘子”(名叫白绣娘,是盐商白家的小姐,朱慈烺给她起了个绰号叫白娘子)也是冰雪聪明,和郑茶姑不相上下。她爹白玉龙是扬州首富,淮扬盐商之首,家里的财力也不比郑芝龙差多少。
沈廷扬的小女儿沈倩也不错,不比郑茶姑、“白娘子”和沈倩差......无论是读书还是家里财力,都算得上一等一了。
至于另外八个伴读,好像也都大富之家出来的,全都是山西晋商、东南海商和扬州盐商家的千金......
想到这里朱慈烺已经觉得有点不对了......这个父皇到底是想考试选妃,还是要把太侄妃的位子那出来拍卖?
他刚想到这里,朱由检已经发话了,“春哥儿,朕知道你是非常赞成考试选妃的!”
我怎么就非常赞成了?朱慈烺有点想不通......他心目中的太侄妃人选其实是傻白甜的吴三妹啊!可是这个傻白甜怎么考得上太侄妃?
“陛下,”朱慈烺试探着问,“这个选妃考试由谁来主持,谁来批阅考卷?”
朱由检看了眼朱慈烺,心说:你想帮吴三妹作弊吗?朕可不会给你这个机会!
“当然是朕亲自主持了!”朱由检笑道,“春哥儿,你不会信不过朕吧?”
“儿臣当然信得过父皇了。”朱慈烺哪里敢说不相信朱由检,他现在能做的,也就是去帮吴三妹这个学渣好好复习功课了......
......
“什么?陛下要用考试的办法为春哥儿选妃?”
朱由检回到万胜宫后,把自己为朱慈烺选妃的办法和妻子周皇后一说,周皇后也给惊呆了,这么个选法闻所未闻啊!
“哈哈,这个办法好吧?”朱由检笑着道,“本朝为皇子选妃往往重德不重才,选出来的妃子都难以成为君王的助力啊!”
周皇后一听这话就不乐意了,委屈地看着朱由检,“万岁爷是不满意妾身这个无才之后吗?”
“皇后何出此言,”朱由检连忙解释,“朕是在为春哥儿和以后的大明君王、亲王、藩王做打算啊!”
周皇后拉长着脸,“陛下难道想给春哥儿和他的兄弟们选出一群兀良哈这样的妃子吗?”
朱由检知道妻子在吃兀良哈大贵妃的醋......这位大贵妃都是已经过了40,姿色什么的早就谈不上了,但却仍然得宠,朱由检每年夏天都要去金莲川草原和她相会。
朱由检还是笑着对周后道:“春哥儿文武双全,才智勇略不在朕之下,没有贤妃辅佐也无妨......但是朕还有别的儿子啊!他们之中的许多人都要封出去当国王的,他们未必有春哥儿的能耐,向妻子乃至亲家借力就非常必要了。所以朕想从春哥儿开始,就建立起一个考试选妃的制度。”




抢救大明朝 第2169章 逆子党!
听朱由检这么一番解释,周后总算是有点相信了,她看着一脸正色的朱由检,又些不舍地说:“万岁爷,老二他们这就要之国就藩了吗?他们还小啊,离开北京城去外面能行吗?”
“还没那么快,”朱由检摇摇头,“总还要个两年吧......总得等春哥儿从东南给朕弄到一亿两银子!要不然朕也没那么多银子可以用来给老二、老三、老四他们建立藩国啊!”
建立藩国可是一笔巨额的花销啊!
一个藩国至少得迁移10000户“国族”吧?没有“国族”拱卫,大王不成了光杆!
堂堂一个藩国,总还要为藩国的君王建立一座坚固的棱堡作为统治中心吧?挺大一王,连个城堡都没有,还怎么统治?
有了城堡,总还要有建立一堆千户堡环卫主城吧?
有了城堡,藩国总要有一支可以保卫藩国君王的武力吧?这又得花钱啊!
另外,总还要给藩国的王廷准备一笔备用金吧?
林林总总的加起来,没几百万还真不一定够!
这还是一个王要就国之藩的花销,而朱由检道儿子又特别多。一个个封建起来,几个亿都不一定够花!
要不是有那么大的缺口,朱由检才不会让逆子出京呢……
“什么?春哥儿也要离开北京了?”周皇后闻言就吃了一惊,“他要去哪里?”
“去扬州,去替朕管盐。”朱由检没提开办银行的事情,因为周后不大可能听懂。
“管盐?”周皇后还是觉得不妥,“春哥儿可是国本!贸然出京实在不妥。”
“有什么不妥?”朱由检笑道,“朕和他差不多大的时候,都快披挂上阵去和胡虏厮杀了!春哥儿咱们就不能下扬州历练一下?”
……
就在朱由检和周皇后解释逆子已经可以出京去好好历练的时候。逆子朱由检正在自己的端本宫内,和前来恭贺他身体康复的十二伴读一起喝茶谈心。
在朱慈烺年满十岁前,他和眼前这十二个莺莺燕燕是一块儿居住在西苑之中的。
一群小孩子嘛,也谈不上什么男女大防,而且这些伴读本来就是朱慈烺的太侄妃候选人。和朱慈烺之间还防什么?
不过在朱慈烺年满十岁之后,为了让朱慈烺可以安心学习,免得过早分散精力。所以朱慈烺就和这群小姑娘分开居住了,朱慈烺搬去了端本宫,而小姑娘们则居住在南台岛。
不过他们仍然经常见面,小姑娘们都的伴读,当然要陪太侄一起读书了。所以在课堂内外,朱慈烺还是可以和他们接触的。
在这群伴读之中,吴三妹因为来得最早,年龄也最大,而且个头也最大,所以就成了“大姐姐”。
也许是因为缘分,朱慈烺也她最要好,两人在一起的时间也最长,真正是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
如果让朱慈烺选择,他肯定会让吴三妹成为自己的正妃,然后把剩下的十一位伴读全部纳为选侍......
当然了,朱慈烺年纪轻轻的就想着要纳那么多妃子,并不是因为好色。
朱慈烺怎么可能是好色之徒呢?
当然也不是贪财,虽然除了吴三妹之外,其他十一个伴读背后都有一个富豪老爹,但是出现的朱慈烺并不贪图她们的陪嫁。
因为他已经从朱由检这里接下了一笔大买卖——这是大明国债的独家承销权啊!
而且还拿到了可以统管盐业的大权——还有比这个油水更大的差事吗?
此外,朱由检还准备给他多达5000万亩的土地券。
只要朱由检答应给朱慈烺的东西能兑现,朱慈烺就已经手握一笔巨额财富了。
所以十一个女人的陪嫁,对朱慈烺来说并不算什么......不过她们背后的家族人脉,还有这十二个(包括吴三妹)受过新式教育,但同时又有一脑袋旧思想的女人,对势单力薄的朱慈烺而言,却的非常不错的伙伴。
她们可都是铁杆的逆子党啊,是非常可靠的下属。
而且她们都有十余年新式教育的基础,朱慈烺要把她们培养成商业上的助手也相对容易一些。
在这个时代,最难得的也还是人才啊!
想到这里,朱慈烺就笑着道:“咱们能打小在一块儿,那可真是几辈子修来的缘分啊!现在父皇要通过考试从你们当中选出一位当孤的正妃……无论谁能考上,孤都是喜欢的。而没有考上的,也不用灰心,孤也不会不要你们!”
说到这里,朱慈烺的眼神就从十二个伴读的少女的面孔上一一扫过,最后落在了她们当中的“大姐”吴三妹脸上。
“三妹,”朱慈烺笑道,“你也要好好努力……”
“嗯!”吴三妹重重点头,“太子爷放心,我会好好复习的!”
虽然她知道自己很难考上,但是朱慈烺的心思,她一情窦初开的少女,还能一点不知道?
朱慈烺又把目光转向了郑茶姑,她是第二个到朱慈烺身边来的,和朱慈烺的关系也很亲密。
“茶姑,”朱慈烺道,“你也要和三妹一样努力……孤和你们俩在一起的时间最久了!”
“想爷放心,奴一定会考上的!”郑茶姑倒是毫不掩饰对太侄妃位置的渴望。
成为太侄妃,然后再成为大明皇后,可是她的志向,也是郑芝龙的期许。
朱慈烺点点头,笑道:“你们所有人都要努力去考……不过孤可以向你们保证,你们都是孤最喜欢的女子,孤会一生一世和你们在一起!
也希望你们可以团结如一人,和孤一起为大明为天下做一点事情!”
做什么事情?生娃娃吗?
女孩子都有点犯糊涂,但还是纷纷点头答应。
“小爷放心,妾身都听小爷的……”
“妾身是太子爷的人,都听太子爷的话!”
“妾身愿意一辈子跟随太子爷!”
朱慈烺终于满意的点头了,有这些女孩子的帮助,他到了扬州之后可就不少孤家寡人一个了!
而且他还能借助她们背后的家族,在最短的时间里拉出一支能办事会经营的团队……




抢救大明朝 第2170章 难题啊,要钱还是要兵?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抢救大明朝最新章节!
“陛下,您真的相信太侄殿下可以在一年之内为朝廷筹集到一亿两千万两银子?”
正在质疑朱慈烺圈钱能力的是新任的户部尚书沈廷扬。
他在崇祯十年高中进士后就转了文资,先是当了一任天津知府(这是一个新成立的府,地盘包括了天津三卫、静海县、武清县、东安县),后又因为政绩卓著而晋升北直隶巡抚,崇祯十五年时又入了内阁并担任户部尚书。
由于沈廷扬本就出身豪商之族,又干了多年的海商,还把香山商埠从无到有经营起来,理财的能力搁在明朝历任户部尚书中铁定能排第一,就连主持万历新政的名相张居正都比不了他。
可就算是他这个大明理财能力第一的户部尚书,也不可能在一年之内为朱由检这个花钱如洪流的皇帝筹集到一亿两千万两银子。
“沈阁老,朕相信太侄的能力,他说明年九月之前能筹集到一亿两千万,就一年能筹到这笔银子的。”
朱由检当然知道逆子的本事,上辈子郑芝龙号称是大明首富,沈廷扬则是大明二富,而朱慈烺是大明最富......郑芝龙和沈廷扬加一块儿,大概都没有朱慈烺那么富!
所以一亿两千万两银子,对朱慈烺而言,根本不是什么问题。而且朱慈烺给大明朝廷的一亿两千万两也不是现银,而是盐商银行账面上的银子......两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
“陛下,如今大明全国所存的银子,也不过七亿两有余,一亿两千万两之数,可是天下存银的六分之一,如何能筹集出来?”
说话的是内阁首辅洪承畴,他也不相信朱慈烺的能力,而且他还打心底里讨厌这位大明国本......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是不喜欢,觉得朱慈烺不靠谱,而且还很危险!
朱由检瞅了眼洪承畴,笑道:“元辅认为不可能的事情,朕却相信太侄一定可以办到,元辅想不想和朕打个赌?”
赌?洪承畴看见朱由检信心十足的样子,顿时就没底气了,连忙改口道:“陛下,如果太侄殿下真的从东南筹到那么多钱,说明东南之财,已经尽在太侄殿下之手了......”
1...725726727728729...7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