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他这话一出口,万胜宫西暖阁内的大臣们全都脸色微变,连朱由检也有微微皱了下眉。
洪承畴的话有点诛心,而且也戳到了朱由检的痛处。
朱由检知道大明朝一直存在兵财分离难题......大明的精兵向来集中在长城沿线,而大明的财富则汇聚于长江沿岸。
大明的首善之都北京城是控制长城沿线的九边十三镇的核心,朱棣迁都北京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让朝廷牢牢的控制九边兵权。
但是掌控大明财富的枢纽却不在北京,甚至都不在北方,而是位于长江的入海口,那里是江、海、运的枢纽所在。特别是在大明放开海禁,设立上海商埠之后,长江入海口的财富枢纽地位就更加突出了。
虽然朱由检依靠自己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大府制(推行大府制的前提,就是朝廷有强大的军力,不怕地方大府割据),比较有效的压制住了长江流域的财赋之地,每年可以从那里攫取数千万两(石)的财入。但是这仅仅是压制,而不是牢牢的掌握。所以数千万就到头了,想要上亿是不可能的。
而朱慈烺一旦南下开办了盐商银行,就能将长江流域的财赋之地完全掌握在手中——因为银行掌握的是金钱的流通,而长江口掌握的是货物的流通,当钱流和物流汇合在一起后,大明的财赋重地就会被朱慈烺牢牢控制!
到时候朱由检掌握大明的刀把子,朱慈烺掌握大明的钱袋子,这一国二主的局面就不可避免了。
虽然刀把子对钱袋子还是颇有威慑力的——实在不行还可以抢!
但是刀把子一旦放了抢,盐商银行这个财富总枢就毁了,没有了这个财富总枢,以后刀把子还能舒舒服服的花钱吗?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
一旦大明的刀把子们习惯了一年花掉上亿的好日子,就很难再去过一年花几千万的“苦日子”了。你现在让他们去过一年一千多万花费的日子试试?
就算朱由检自己,也需要一年上亿甚至更多的收入,去维持他的庞大而且昂贵的帝国——因为他的扩张都是以长期亏损为代价进行的,一旦资金链断裂,他的帝国就会迅速瓦解。
而能够维持帝国资金链安全的,只有逆子朱慈烺一人而已......如果没有逆子,朱由检辛辛苦苦打出来的大明盛世,恐怕都很难维持到他寿终正寝。
而有了逆子,朱由检就能继续帝国的扩张事业,同时还能过骄奢淫逸的生活,将来一定是史书上的千古一帝!
只要留给子孙的版图大大的,只要大明天朝的儿子国、孙子国越来越多,谁会知道朱由检其实是个荒淫无度的败家皇帝?
想到这里,朱由检已经有点郁闷了。他这辈子已经很厉害了,自古帝王能出其右者寥寥无几,怎么还受制于逆子呢?
“东南之财,尽操太侄之手难道不是好事吗?”朱由检勉强一笑,“太侄是大明国本,将来的天子,也朕的亲儿子,元辅还担心他不给朕钱花吗?”
洪承畴已经打完了钉子,当然不会再多说什么了,忙改口道:“陛下,国本是孝子,当然不会不给陛下花钱了。”
孝子?朱由检心里一阵冷笑,孝个屁!分明就是天字头一号逆子......上辈子拎着宝剑来逼宫夺位,这辈子打不过朕了,又想操控天下财富来和朕分庭抗礼!
不过没有关系,朕能活到90多岁......你个逆子啊,就老老实实当个白发苍苍的老太侄吧!
......
“大哥,您真的能给咱爹弄来一个多亿吗?”
“老二,咱爹都说老大有能耐了,你还不相信?老大,咱爹都说了,就等你的一个多亿到手,我和老二就能之国就藩了!”
“呵呵呵,老二、老三,你们放心,有哥哥在,不会让你们没钱花的......”
“我就说嘛,老大是咱们的好哥哥!”
“老大,那您以后可得多多照应我和老三......”
“好说好说......”
端本宫内,正在上演兄友弟恭的好戏。
朱慈烺的两个好弟弟,下一任的蒙古大汗兼大明信王朱慈炫和宁王朱慈炯今儿一大早就双双来访了。
这哥俩都是有实封的大明亲王,而且封户都很多,朱慈炫有两万封户!而朱慈炯则有一万八千户!
不过朱由检给他们俩安排的前程可不止是这些,朱由检是想让他们当一国之君的!
朱慈炫内定了下一任的蒙古大汗,所以得带着自己的封户去蒙古草原上建立城堡。而朱慈炯则要向东发展......朱由检一开始想让他继承朝鲜王国,但是现在又改了主意,想让朱慈炯登陆日本,迎娶日本的明正天皇!
可是这两个大计划都是坑钱的无底洞!
而朱由检又拿不出那么多的钱往里面填,所以一时没办法开展......直到昨天朱慈烺答应给朱由检筹集一亿两千万!
朱慈炫和朱慈炯也不知从哪儿听说了这个消息,今儿上完课就双双来访端本宫了。





抢救大明朝 第2171章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抢救大明朝最新章节!
看见两个小兄弟乐呵呵的傻样,本来就很郁闷的朱慈烺现在就更郁闷了。
这两个兄弟,一个是蒙古大汗,一个准备当日本天皇......而且都指望朱慈烺给他们的大计划出钱,可这得多少钱才够啊!
在蒙古高原这种地方建立都城和垦区......还要移民两万户,还要建立直通北京和贝加尔湖的官道以及堡垒线,没个两三千万的投资,这个大蒙古国的项目根本成不了。
而即便投出一个朱姓大蒙古又能怎么样?除了背上每年至少两百万的补贴,以换取朱姓大蒙古的稳定,对大明来说没有一点意义。
如果现在是宋朝,一年两百万能换来北方草原势力不闹腾,那是完全值得的。可现在是17世纪啊,燧发枪和刺刀很快就能普及了,哪儿还有草原游牧骑兵嚣张的空间?
虽然后世有些人认为得有机关枪才能让步兵战胜骑兵,但是朱慈烺知道那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只要燧发枪、刺刀和可以机动布署的6斤青铜炮得以普及,游牧骑兵的优势就荡然无存了。
因为换装了燧发枪和刺刀的步兵可以取消盔甲,而无甲的步兵在战略机动性上是不弱于游牧骑兵的。所以草原游牧骑兵依靠战略机动性“累死”无甲步兵是不可能的。
而且无甲步兵的战场机动性也不比游牧骑兵差多少,耐力更是远远超过后者。至于火力当然更是完胜了......什么弓箭的有效射程超过燧发枪那根本就是外行话。
因为培养一个可以开硬弓的勇士的成本,比培养一个能用燧发枪击中百步之外的人形目标的神枪手的成本高太多了!
况且,使用燧发枪的步兵在一般情况下都和机动火炮还有精锐骑兵一起协同作战,根本不是草原游牧骑兵可以对抗的。
所以大明根本不需要一个“朱姓大蒙古”来保证北方边疆的安全。
至于一个朱姓日本天皇......倒是比朱姓大蒙古有意义。因为在新大陆发展起来以后,日本的崛起就不可避免了!
在发现新大陆之前,日本处于全球贸易链条的末端,所以它是个相当封闭的岛国,根本不值一提。
但是在新大陆起来以后,日本就是亚洲大陆和新大陆贸易往来的枢纽了,地理位置极其优越,战略价值非常突出,的确是大明必须要掌控的地盘。
不过朱由检想让朱慈炯迎娶比明正天皇,以达到掌控日本国的目的,却是一个极难完成的任务。
因为这意味着日本武家政治的落幕!
而德川家光治理下的日本,又处在武家政治的顶峰,怎么可能说落幕就落幕?征服日本这个无底洞有多深就可想而知了。
搞不好战争打到明正天皇变成老太太,都不一定能结束啊!
可是朱慈烺明知道朱姓大蒙古和朱姓小日本的坑有多深,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大明朝往里面跳!
而且,他还得为这种愚蠢的行为埋单,想想都郁闷啊!
当然了,朱慈烺也不会设法阻止崇祯皇帝的烧钱计划,因为崇祯皇帝越烧钱,朱慈烺的地位就越稳固。如果崇祯皇帝真的放弃了这些烧钱的项目,朱慈烺的国本之位即使不摇摇晃晃,他也不会有好日子过。
另外,朱慈炫和朱慈炯这两个好兄弟如果不掉进烧钱的无底洞,又怎么肯老老实实的当个好弟弟呢?
他们俩一个拥有两万封户,而且还有个掌握了20个蒙古千户的大贵妃亲娘。一个则是崇祯皇帝名义上的嫡长子......还是拥有一八千军户的封建主!
而朱慈烺这个皇太侄却没有自己的封户和勋庄,如果再不能用金钱卡住崇祯和两个兄弟的脖子,这皇太侄怎么当得下去?
想到这里,朱慈烺就拍着胸脯向两个兄弟保证:“老二、老三,你们放心,只要哥哥把盐商银行办起来,就不会让你们没银子使!”
“好勒!那小弟就先谢过大哥了!”
“老大,那小弟回头入主日本国的花费......”
朱慈烺拍着胸脯,“都包在哥哥身上!”
......
“他真是这么说的?”
“是啊,父皇,老大真这么说的......孩儿入主日本国的花费,都包在他身上了!”
“儿臣去蒙古当大汗的花费,他也包了......父皇,您说他真能拿出那么多钱来吗?”
“嘿嘿,你们这位大哥啊,搞钱的本事是你们俩没法想象的!”
朱慈炫和朱慈炯这两个大孝子离开端本宫后,就直奔西苑去陪朱由检吃晚饭了,这会儿父子三人正在商量怎么坑朱慈烺的钱呢!
朱由检一边在夸朱慈烺搞钱的本事,一边在心里面嘀咕:要不是逆子实在太能搞钱,大明的国本之位就该给“三孝子”了......
朱由检顿了顿,又道:“既然你们的大哥都打了包票,那么你们也别在北京呆着了,都回去整顿勋庄吧!
老二,等到崇祯十九年就让你之国,你先从你的勋庄当中分出一万户,带去鄂尔浑河畔重建和林城。余下的一万户,等和林城建好以后,再择机迁移。”
朱慈炫闻言大喜,忙起身施礼道:“儿臣领旨!”
根据朱由检给儿子们设计的“大封建方案”,大明的藩国王们之国就封都是分几步走的,先得在长城外面、西南的群山之中或这东南的海岛之上拜领勋庄,并募集军户(也可以从朝廷直属的军户中划拨)。在经营勋庄、统领军户若干年后,如果该亲王表现出色,经营有方,朱由检才会让其之国就藩。
所谓之国就藩,就是藩王率领自己的大部分或全部的封户,在大明朝廷的帮助下,迁往大明疆域之外的指定区域,去建立属于自己的藩国。
而原本属于该藩王的位于大明疆域之内的勋庄,在藩王之国就藩后,将会由大明朝廷全部或部分接管——如果该藩王没有多余的子嗣可以继承大明境内的勋庄,那么这些勋庄就必须全部交还朝廷。如果该藩王子嗣众多,则可以留下一位或几位,分领大明境内的部分勋庄。不过这些留在大明继承勋庄的王子所能拥有的爵位,完全取决于领有封户的多少,而大明朝廷也不会额外授予他们封户和封赏,所以他们只能从父亲的封户中取得自己的封户。
另外,那些失去封户的勋庄,则会由兵部收回,并且安排新的军户入驻或者封给其他的功臣、皇子。
朱慈炫现在还没有结婚,自然没有子嗣,所以他的两万封户将会悉数迁往草原。
朱由检接着又对朱慈炯道:“老三,你先去朝鲜的全罗道,李信从日本人那里收复的地盘都封给你......朕打算在那里设立一个韩王国,你先当韩王,把你的一万八千户都迁过去。韩王国境内的属民也都归你,等你牢牢掌握了韩王国,朕就渡海赴韩,主持亲征日本之役!”
“儿臣谢过父皇!”朱慈炯也喜气洋洋的起身行向朱由检行礼。
上辈子叱诧风云的“三太子”今年才13岁,就是个半大孩子,根本不知道征服日本有多难,还以为他老子崇祯大兵一出,日本国的那位大姐姐天皇就会马上答应嫁给他呢!




抢救大明朝 第2172章 考试选妃,公平公正!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抢救大明朝最新章节!
大明崇祯十七年七月初七,七夕佳节,也是公开、公平、公正的大明皇太侄的太子妃选拔考试举行的好日子!
考试的规则在五月份的时候就昭告天下了,凡是大明臣民之女,出身清白,年已及笄而未有婚配者,都可以由其父母陪同,在七月初一之前,前往大明礼部衙门报名参加太子妃选拔考试。报考之女,将会由宫中女官进行初审,初审通过即可在七月初七前往西苑参加考试。考试取得头名者,即为太侄之正妃!
而考试未得头名,但名列前30名者,可以自愿选择成为太侄选侍,如果不愿意侍奉太侄,则赐金放归。
这可真是闻所未闻的选妃方式,也就是朱由检现在的威望足够大,要不然朝中的正臣非得用唾沫星子把这种有违祖制的选妃方式淹没了不可。
不过即便没有直臣们出来反对,大明民间对这种考试选妃的方式还是不大能接受,所以真正前去礼部报名的出身清白的民女官女贵女并不多。除了早就跟着朱慈烺的“十二金钗”之外,就只有三十五家恰好有年已及及笄的千金小姐的勋臣带着贵女去报了名。
现在总共四十七名少女,都已经换上了利落的箭衣,一人牵着一匹异常俊美的汗血宝马(土库曼马),站在西苑之中的内校场的一角,等着一一入场展示马术和骑射本领......说是公开、公平、公正,但仅仅是这一个科目,就基本淘汰了寻常百姓家的女孩子了。
当然了,在明朝能骑马射箭的女孩子也不一定是多大的贵族,许多军户甚至士大夫家庭出身的女子也都精通骑射。比如秦良玉和她的儿媳张凤仪也都精于骑射,能够领兵打仗。
不过崇祯为这场太子妃选拔考试所规定的其它几个科目,要求就有点高了——这几个科目分别是:算学、格物学、儒学、军学、拉丁文......再加上武艺(骑射),总共六门,每一门满分都是100分,总分最高者就是太侄妃了。
而且这次考试的出题难度不低,全部都照着朱慈烺昏睡前的水准进行出题!
“现在入场者,平西伯吴襄之女,平西侯吴三桂之妹吴三妹!”
听见唱名的太监报出了吴三妹的名字,陪着朱由检一块儿监考的朱慈烺顿时来了精神——那可是大长腿加傻白甜,而且和朱慈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吴三妹不仅长得很对朱慈烺的胃口,马背上的功夫也够俊的,不管是骑马越障、骑马持枪,还是骑马射箭,都堪称完美,看得朱慈烺忍不住拍手叫好!
“父皇,三妹的马上功夫比儿臣都好了,该给满分!”朱慈烺知道吴三妹的儒学和拉丁文很差,算学和格物学马马虎虎,接下去就只有军学能拿高分,所以干脆建议朱由检给吴三妹一个满分了......他倒不是想让吴三妹拔得头筹,而是害怕她落选前30名。
要是吴三妹被挤出了前30名,那多让人伤心啊!
朱由检却是眉头一皱,显得不大满意,“这也能给满分?大木,你觉得呢?”
“大木”就是郑森郑大木,他刚刚和朱由检的女儿坤兴公主订了婚,眼看就是驸马爷了。
另外,他现在还是侍卫团的军官,今天被朱由检拉来当了考官......他妹妹郑茶姑也要参加考试,也不知道他这个考官能不能公平公正?
“这个......”郑森这个为难啊,因为他已经感觉到朱慈烺冰冷的眼神了!
其实他妹子当正妃应该是铁定的,吴三妹就算拿两个100分,也考不过郑茶姑。再说了,郑茶姑的骑射和军学也不差,那也是从小习练出来的真功夫!
所以郑森本来就想给吴三妹一个100分,可是万岁爷的话是什么意思?
就在郑森左右为难的时候,朱由检忽然又开口了,就三个字:“得加钱!”
“加多少?”朱慈烺气哼哼地问。
朱由检伸出一个手指头,“1000万!”
“那父皇得保证让三妹进前30名!”
朱由检笑着点点头,“可以!”
“那好,儿臣答应了!”朱慈烺一咬牙,为了傻白甜加大长腿的吴三妹,一千万就一千万!
朱由检呵呵一笑,“大木,朕觉得这个吴三妹的武艺真的不错!”
郑森吐了口气:“那就给100分了......”
不过他心里面却替妹子郑茶姑捏了一把汗......朱慈烺是真喜欢吴三妹!而且吴三妹在“十二钗”当中一向是大姐,她能甘心给茶姑做小吗?
跟着吴三妹之后入场的,就是郑茶姑了——她是第二个加入“十二钗”的,在“十二钗”中的地位也一直仅次于吴三妹。
其实朱慈烺也很喜欢她......郑茶姑长得很漂亮,五官秀丽,肌肤雪白,身材高挑。除了身材不如三妹婀娜,其它方面都能胜过吴三妹。
另外,她也比吴三妹聪明,不仅读书读得很好,各科成绩都不在朱慈烺之下,而且还很会做人。和其他十一钗的关系都很好,也能讨朱由检、周皇后、朱慈烺的欢心,差不多是个八面玲珑的人物。
朱由检看着郑茶姑演示马术骑射时候英姿,笑着对儿子说:“老大,这才是你的正妃......你喜欢吴家的妹子,让她当个宠妃就是了,正妃一定要德财兼备!就是茶姑这样的!”
郑茶姑当然“德财兼备”了,特别有“财”,而且特别“大方”,不就是“德财兼备”吗?
“儿臣明白。”朱慈烺点了点头,他当然知道其中的厉害关系——朱由检如果不力推郑茶姑,朱慈烺给茶姑一个“女二号”,茶姑本人、郑芝龙、郑森他们都会非常满意的。
可是朱由检已经公开力挺茶姑了,朱慈烺要再挡着茶姑,那可就是找不痛快了。虽然朱慈烺并不怕郑家,但实在没有必要去树这个敌人......特别是郑家真心想要投靠的。
想到这里,他瞄了一眼郑森,“有郑家相助,儿臣兴办盐商银行的事儿也能容易许多。”
郑森使劲儿点头,替老子郑芝龙承诺道:“殿下到了扬州,有用得着家父之处,家父一定竭尽所能。”
朱由检这时对朱慈烺道:“茶姑该打几分?”
“满分,”朱慈烺笑着,“自然是满分......茶姑此次一定能拔得头筹!”
朱由检笑道:“朕也是这么认为的!”
跟着郑茶姑后面骑马进入考场的,则是沈廷扬的小女儿沈倩,她是个文文静静的江南女子,长得非常秀气,只是没有三枚和茶姑那么高挑。不过她的骑射功夫也非常出众,居然不亚于郑茶姑。
朱由检对沈倩也非常满意,笑着道:“这丫头也不错啊,也给个满分吧!”
朱慈烺忙点点头:“倩妹妹练武的天赋虽然不如三妹和茶姑,但是勤能补拙......的确是非常出色的女子。”
朱由检笑道:“如此佳丽,只当一个选侍是不是太委屈了?要不给个侧妃的名分吧!”
“侧妃?”朱慈烺顿了顿,“父皇,儿臣想设两个侧妃,另一个给三妹......”
朱由检笑道:“春哥儿,看来这三妹上辈子就和你有缘分啊!罢了,就给她一个侧妃吧......不过你给朕记着,你将来的皇后只能是茶姑,太子也得是茶姑的儿子!朕已经想好名字了,就叫朱土豪!”
“土豪?”
“不,是和壕,朱和壕!”




抢救大明朝 第2173章 逆子,朕等着你的一亿三千万!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抢救大明朝最新章节!
大明崇祯十七年八月十六,中秋佳节刚过,北京的下鼓楼大街、顺天府接和东直门大街这一路,一大清早就戒严了。殿前军在大街两侧布了岗哨,十步便是一岗,五步就是一哨。街道两边一层以上的房屋,也都被殿前军的兵士给看守起来了,面向大街的窗户一律不得打开,屋顶上绝对不能有闲杂人等。沿街几处制高点,更是有朱由检最心腹的御前侍卫带着线膛枪上去占领。三条首尾相连,从皇城北门的北安门一路通到东直门的大街,全部都处于最高的警戒当中!
如此高级别的戒备,不用说,一定是有紫禁城中的那位万乘之尊又出门了!
和过去那些一年难得出几趟门的大明宅男皇帝们不同,朱由检是个很喜欢往宫外跑的皇帝,隔三岔五就要出宫出城。而出北安门走下鼓楼大街、顺天府接和东直门大街这一路,则是朱由检常走的几条出城路线之一。所以沿途的居民早就习惯突如其来地戒严了,也没人大惊小怪,全都老老实实的挨家呆着,有事必须出门的,则都绕道而行。
所以三条大街沿线,全都冷冷清清的,除了负责警戒的殿前军兵将,就再没有有其他人了。
突然,密集的马蹄声音,就从皇城的北门北安门内传出,然后就看见整齐排列出四队的披着红色罩甲的骑兵从北安门内鱼贯而出,沿着下鼓楼大街向北而行。这队骑兵约莫有500骑,都是一人双马。在他们的身后,则是几十辆隆隆而行的四轮马车。马车之后,则是几十名板甲骑士所簇拥的大明天子朱由检、大明国本朱慈烺、大明信王朱慈烜、大明宁王朱慈炯、驸马都尉郑森和忠义侯李自成。
1...726727728729730...7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