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原来今天就是欠了朱由检一亿三千万两的逆子朱慈烺出发南下赚钱还债的日子,朱由检和朱慈烜、朱慈炯三人是送行的,而郑森和李自成则是陪同朱慈烺一起南下的。其中郑森是朱慈烺点名向朱由检索要的帮手,将会出任淮安知府。而李自成则是朱由检硬塞给朱慈烺的......他是淮东总兵官!
对,就是要让大明最忠的李自成和朱慈烺一块儿去折腾淮扬盐商!多好的组合啊!
朱慈烺用眼角偷偷打量着这个前世闯王今世忠良的李自成,心里面不知道把朱由检咒骂了几回。他本来是想要吴三妹的哥哥吴三桂或吴三辅同行的,可是朱由检说什么都不同意,反而硬塞了一个李自成给他......不过朱由检倒是允许朱慈烺自行选择淮东巡标参将和扬州团练营千总的人选。
朱慈烺选了吴襄的养子吴国贵当了淮东巡标参将,又让自己的领班侍卫王七当了扬州巡防营千总,算是有了一点可用的班底。
不过他这个太侄国本的班底怎么看都有点寒酸,和朱慈烜、朱慈炯这两个大王根本没得比......人家光是管理封户的军官就有一大群人,那都是他们俩的家臣!
哪像朱慈烺,光杆太子一个,身边连个讲官都没有——在他觉醒之前,就在侍卫团服役(其实就是上军校),根本没有单独的讲官。
好在朱由检并没有一直“圈养”朱慈烺的意思,还是放他出去赚钱了......
“春哥儿!”当一行在下鼓楼大街和顺天府街的交汇处转向的时候,朱由检忽然开口叫了朱慈烺的小名。
“父皇,您叫我?”朱慈烺连忙应答,满脸堆笑。
“是啊,”朱由检笑道,“朕想提醒你一下,朕和老二、老三还等着你的一亿三千万两呢!”
“父皇放心,”朱慈烺瞄了一眼皮笑肉不笑的朱由检,也皮笑肉不笑地说,“明年的八月十五,儿臣一定为您和老二、老三把钱准备好!”
“呵呵,”朱由检冷笑了两声,“那朕就等着了!”
等着......朱慈烺心说:我要搞不到那么钱会怎么样?
朱由检仿佛猜到了朱慈烺的心里话,然后就看了朱慈炯一眼。
朱慈烺的心里就是一哆嗦......他早在出生之前,就被过继给天启皇帝了,所以朱由检理论上的嫡长子是朱慈炯啊!
如果朱慈烺不能筹集到足够的银子支持朱由检的日本征伐,那么朱慈炯就当不上天皇......他当不上天皇,也许就要来抢朱慈烺的皇位了!
崇祯啊,崇祯......朱慈烺心说:我哪儿得罪你了?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
朱由检回头看着朱慈烺,眼神更冷了,好像在对朱慈烺说:好好努力......别让为父失望!
......
父子相送的戏码终于结束了!朱慈烺简直是带着脱离虎口的心情离开了冷清的不象话的北京城,踏上了南下淮东的漫漫长途。
因为朱慈烺南下的这一路带着许多女眷,除了朱慈烺自己的十二钗,还有郑森的妻子坤兴公主,还有忠义侯李自成的侍妾邢式和女儿李秀英,所以朱慈烺并没有选择一路骑马,而是在通州就换了漕船,走运河至东昌府后再换马骑行至淮安,然后再换成漕船去扬州赴任。
这一日,官船正行在沧州府境内的时候,朱由检就让人把郑森请上了自己的座船,还让郑茶姑、沈倩、白绣娘三人跟着一块儿商量起了南下“创业”的事儿。
“你们觉得盐商到底是做什么买卖的?”朱慈烺没有直接说起开办银行的事儿,而是从盐商的性质开始起话头。
“盐商其实是为朝廷征人头税的......因为朝廷直接向小民征人头税非常麻烦,所以就把人头税变成了盐税,凡是吃官盐的,都逃不了税。”
回答问题的是白绣娘,是个白白净净,甜甜美美的女孩子,她父亲是扬州盐业总商白思文。因为徐若兰本就是北京白家(和扬州白家是近亲)的寡妇,所以白思文也巴结上了朱由检,还把闺女送进宫当了伴读。
“说的对!”朱由检点了点头,“盐商其实就是包税之商......之所以能赚钱,都是因为朝廷用得着他们,也愿意让他们分润一些利益。”他忽然一顿,接着又问:“绣娘,这分润食盐之利的,恐怕不仅是大小盐商吧?”
“这......”
朱由检看白绣娘有些吞吞吐吐,便笑了一声:“绣娘,你怕什么?你有什么不敢说的?”
“千岁爷,妾身......”白绣娘被朱慈烺这么一问,噗通一下就给跪了,又大又圆的眼眶里面,已经生成不少泪珠儿了。
朱慈烺可不吃这一套,只是冷冷道:“食盐大利,自古以来就惹人注目,想要分润也是正常的......但是崇祯年之前,六大盐运司上缴的盐税实在太少,孤如果要追查,两淮盐商有几家能活?”
“千岁爷,此事儿牵涉甚广......”
“甚广又怎么样?”朱慈烺冷笑道,“吃不了兜着走的,还不是淮扬盐业的八大总商?难不成还有人敢因为孤要彻查就扇摇国本?而且孤查完之后,也不怕没有人当盐商,再换八个奸商上来就是了......当然了,孤也可以不查,因为查也查不出我父皇想要的数目!但是那八大盐商得听孤这个太子的话!
听话,他们就可以继续赚钱,赚更多的钱,不听话......孤就能查得他们家破人亡!”
抢救大明朝 第2174章 八大总商,统统下岗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抢救大明朝最新章节!
大明崇祯十七年十月初一,扬州最繁华的东关码头,已经聚集了一大群袍服鲜亮的人物。领头的是即将卸任的淮东巡抚周延儒、淮东总兵常延龄、扬州知府兼两淮都转运盐使张好古等三位扬州城内头一等的大官僚,还有一位刚刚从苏州赶来的周奎周国丈,而一个个躬身垂臂站在他们四个周围的,则是扬州城内最富有的八大盐业总商。
说起这扬州八大盐业总商,那可个个都是背景深厚的人物,要不然也担不起盐业总商的担子啊!毫不夸张的说,站在这八位背后的,就是大半个大明朝,不仅两京勋贵、东南士林和他们有关系,就连如今大明的天下之主崇祯皇帝和皇太侄朱慈烺,其实也是站在八大盐总背后的人物......这八大盐总明面上需要上缴的盐税,仅仅是每年向总督东北军务衙门交付的500万石稻米,但私底下向他们背后的大人物们上的贡,恐怕1500万都不止啊!
正因为盐业之利牵扯太广,所以朱由检这辈子对盐务整顿也不过是点到为止,并没有要彻查的意思。
但是这一次得知皇太侄朱慈烺亲自南下扬州,并且一口气兼任了淮东巡抚、扬州知府和六个都转运盐使,这八位盐总的心可就都提到嗓子眼儿了。皇太侄南来的目的,他们用屁股都能想明白,就是想从他们这八个盐商兜里掏出更多的银子!
虽然这八大盐总背后的势力盘根错节,但是面对大明皇太侄和大明至高无上的皇权,站在八大盐总背后的那些人又怎么敢出头硬怼呢?
如果来的是个官员,八大盐总背后的势力还能发动御史进行弹劾......可弹劾皇太侄那可是扇摇国本!哪个御史有那么大的胆子?不想活了是怎么着?
如果来得是个公公,东南的勋贵士林甚至可以发动盐丁闹事,把个死太监暴打一顿,赶出扬州去。但是谁敢打皇太侄?这是造反,要灭九族的!而且皇太侄也不是两手空空上任的。万岁爷派了忠义侯李自成保驾,还有一个营的帐前骑兵护卫。谁敢造次?
如果来得是朱由检本人,八大盐总还可以低头服软,还可以设法拖延......毕竟朱由检是全天下的皇帝,不可能真的在扬州常驻。
可是现在来的,偏偏是个参不得,打不得,而且短时间也不会离开的大明皇太侄朱慈烺。
你这让八大盐总还有什么招?
而就在朱由检来之前,八大盐总已经通过派在朱由检身边的女人白绣娘知道这位国本殿下的意思了......他们得听话!
听国本殿下的话!
这条件看起来可以接受,但是往细了一想,这八大盐总就知道不好办了。
因为朱慈烺的“听话”还有一层没有明说的意思,就是让八个盐总甩了背后盘根错节的势力,就听朱慈烺一个人的话!
这可就不好办了......因为八大盐总背后的那些人,虽然怼不过皇太侄,也不敢怼皇太侄,但是他们可以坏八大盐总的事儿。
搞坏一件事情,永远比搞成一件事情要容易的多。
到时候出了篓子,上头找不着背后搞事的那些人,也不会处罚国本殿下,还不是他们这些商人倒霉?
就在八个盐总心中忐忑不安的时候,忽地有人大喊了起来:“来了......太侄殿下的船来了!”
八个盐总连忙沿着运河北望,在视线将尽的时候,就看见一串张挂着各色旗帜的官船,浩浩荡荡的驶来了。
……
“恭请太侄殿下万福金安……”
一片敲锣打鼓声中,排列在扬州东关码头上的一应官员和八大盐总,还有一些扬州府当地的士林首领,全都一起向大明太侄国本朱慈烺揖拜行礼。
朱慈烺则一身蟒袍,头戴乌纱,在李自成、郑森、吴国贵、王七等人的护卫下,大步走过跳板,踏上了东关码头。
而他带来的那一营帐前骑兵,则早就下了官船,或是骑着大马,或是步行扛着燧发枪,在码头内外戒严防备,很有那么一点肃杀的气氛。
八个揖拜恭迎的盐业总商心中就更加不安了!
“平身!”朱慈烺手按剑柄,立在码头上,看着和自己行礼的官员和盐商,面带笑容,语气温和,不过说出来的话,却让八个盐总冷汗直冒。
朱慈烺笑道:“孤奉皇命而来扬州,为的就是肃整盐务盐税......八大盐总安在?”
“臣等在此。”
八个盐业总商知道要坏事儿,只好硬着头皮站出来,再次向朱慈烺行礼。
朱慈烺笑道:“你们就是八大盐总啊......都报个名吧。”
“草民白思文,给殿下请安了。”
第一个站出来的就是白绣娘的老爹白思文,四十多岁的男子,人如其名,就是个斯斯文文的白面奸商。不过他能坐上八大盐总的首席,定然不是个简单人物。
“草民贾如海,也给太侄请安了。”
贾如海也是个“老西”,年纪更大一些,有五十多岁,白白胖胖的,一副和气生财的长相。
“草民乔有财,给殿下请安。”
乔有财的年纪更大,都有六七十岁了,不过保养得不错,一副鹤发童颜的模样。他也是个“老西”。
“草民曹百川,给殿下请安。”
曹百川是个陕西老头,六十多岁,红面孔油光锃亮的,一看就知道血压高了。
以上这四位都是山陕盐商。
大明的盐商是按照籍贯分成商帮的,山陕一伙,徽州一帮......在扬州的八大总商当中,山陕一伙占了四人,徽帮盐商也是四人。在山陕盐商见过朱慈烺后,就轮到徽帮盐商了。
“草民王万春,恭请太侄殿下金安。”
“草民沈涵双,恭请殿下金安。”
“草民汪百川,恭请殿下万福金安。”
“草民李三宝......”
朱慈烺目光灼灼,一一从他们身上扫过,脸色也渐渐阴沉。这时候码头上的锣鼓声音也停止了,所有的人都看着这位年仅17岁的大明国本殿下。
朱慈烺冷冷开口了:“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大明的盐政事关国计民生,怎可长久委托给你们八家?你们过去是怎么当总商的,孤不查了......但是从今日起,你们也不在是盐业总商,孤要重新招募八位总商!你们如果还想干总商,可以前来应募!”
什么?
八大盐总这就全部开革了?
这下一码头的官僚和奸商都傻眼了。谁也没想到朱慈烺居然会这么出招......一到扬州就来了个快刀斩乱麻,直接把八大总商全部开革!同时还宣布要重新招募八个总商!
盐业总商啊!
不好干是真的,但却有的是人削尖了脑袋想要干。因为这桩买卖说穿了就是帮着朝廷收人头税,稳赚不赔的!虽然赚来的银子要给各方面分肥,最后能落在手里的也不是太多。但是盐业是稳赚的买卖,几乎没有风险,而且买卖很大......大明有两亿人要吃盐呢!
所以淮扬八大盐总,全都是富可敌国的主儿,谁家的账面都有几百万上千万的家产......这可是惹人觊觎的巨款啊!如果这八位丢掉了盐总的身份,那就是八块肥肥嫩嫩的大肉了!
所以八大总商的脸上,一下全都显出了无比的惶恐!
抢救大明朝 第2175章 好一个周国丈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抢救大明朝最新章节!
在扬州城外西南隅,荷花池北湖,二道河东岸的中长屿上,有一座前后夹水,隔水向西可见蜀冈蜿蜒起伏,隔水东向又见扬州南城外河岸边遍植的桃树柳树的园林。这座园林占得一块好地,前后左右尽是柳影、水影、山影,恍恍惚惚,如诗如画,因而被香光居士董其昌命名为影园。
而这座影园的主人姓郑,名元勋,乃是如今扬州城数一数二名士,是崇祯十六年的进士,还是已故的大盐商郑之彦的次子。郑家盐商属于徽帮盐商,虽然没有位列总商,但是身家丰厚,不在八大总商之下。而且因为出了郑元勋这个进士公(这可是个活动能力极强的进士,还是举人的时候就已经是东南名士,而且朋友遍及两淮三江),使得郑家盐商在扬州的地位更加超然,不担总商的责任,得到好处和影响力却不在任何一家总商之下。
所以今天晚上扬州盐业中有头有脸的人物,就在这座影园当中聚会并且商量怎么应付来者不善的大明太侄朱慈烺。
而主持今晚这场聚会的,并不是此间的主人郑元勋(郑元勋在北京当官),而是他的大哥郑元化。
在一座可以同时瞧见蜀冈蜿蜒和桃柳婆娑的阁楼之中,八大总商加上一个郑元化,再加上一个姓周的老农模样的人,凑成了一桌,正在把酒言欢。
为什么有个老农模样的人?因为这个老农是朱慈烺的亲戚,他是崇祯皇帝的岳父周国丈的族弟名叫周富贵,原本就是个庄稼汉,却因为堂哥周奎而富贵起来,现在也是个盐商了。
十个盐商凑了一桌,当然得好好商量一下怎么把朱慈烺这半大小子给对付走了......
“小爷真是的,刚一来扬州就把八个总商都给开了,他也不怕盐业瘫掉,搞得天下百姓没盐吃!”
担心大明百姓没盐吃的是老农模样的周富贵,一张满是皱纹的黑面孔上,堆满了朴实的忧虑。
摇着一把折扇,风度儒雅,不像个奸商,倒似个书生的郑元化笑着问:“富贵兄,您是皇亲国戚,知道的一定比我们这些闲散之人要多......您不如给我们交个底,国本殿下到底要多少?咱们如果凑得出来,就尽快把银子给殿下送去,也免得上下折腾。”
周富贵笑眯眯的又瞅着在座的八大盐商,刚刚失去了盐总地位,无法再把持盐务的这八位,多少都有点萎靡,听了郑元化的话,又被周富贵一瞅,马上都反应过来了,纷纷附和了起来。
“对,对......只要在下拿得出了,一定尽心报效。”
“是啊,只要能恢复在下的总商身份,银子好说。”
“国本殿下要用钱,我等自当报效!”
“在下也愿意出钱。”
“要出多少,全凭富贵兄言语。”
“在下也是这个意思。”
“在下也有此意......”
“正是,正是如此啊......”
八个总商都忙不迭的点头,看来全都打定了破财免灾的主意——和太侄殿下对着干可不是盐商们能干得出来的事儿。
别看万历年间东南的地主商人们一会儿反矿税,一会儿抗机(织机)税,闹得那叫一个欢腾,但实际上并不是他们又多大的力量,完全是问他们收钱的人力量太小——这些抗税事件,表面上看起来仿佛是奸商反对朝廷,仿佛是江南奸商们大大的厉害,怼得朝廷没了脾气。但实际上却是万历皇帝所倚重的太监集团在和外朝的士大夫集团斗争。
譬如苏州织户闹事的时候,苏州知府朱燮元就拒绝调兵镇压,眼睁睁看着苏州人砸了税监衙门,把税监孙隆(太监)的六七个党羽淹死河里。那个朱燮元可是在四川镇压奢安之乱的狠人,他要肯出手,苏州的织户还不是分分秒秒就得扑?
而万历皇帝在江南抗税斗争中的态度也不坚决,他虽然派了太监去收税,但是并没有给太监们一兵一卒,如果调个几千御马监骑兵跟着,那苏州的织户还真敢发动武装起义?
实际上,万历皇帝也不是真的多信任内廷的太监,也不是真的要狠狠打击外朝的士大夫,而且他也不能确定江南的奸商到底有多富?也许苏州人真的很穷,早就已经民不聊生了呢?逼之太急,闹起民变了可怎么办?
这个万历皇帝,其实就是个不知军事,不知财政,也不知天下各处情况的糊涂皇帝......
而现在的朱由检可不糊涂,他是知道东南有钱的,更知道朱慈烺能搞钱!
而且被他派了捞钱的朱慈烺也不是孙隆这种太监能比的......现在淮东一省的军政大权可都在朱慈烺手里!如果有谁敢闹事,朱慈烺根本不必通过别人,自己就能调动军队镇压了。
所以这帮扬州盐商能做的,也只有掏钱了。
周富贵伸出三根手指,笑眯眯地说:“一家30万吧......哦,郑家给15万就行。一共255万两银子,再由国丈爷出面,总能把小爷应付过去的。怎么样,你们出不出啊?”
“我们出!”
“当然出!”
“一切全凭周老哥做主......”
八个盐总还有郑元化当然不敢不出银子了,一个个都当场拍了胸脯,所以......整整55万两白花花的银子,在朱慈烺抵达扬州的次日,就被摆放在了他所居住的淮东巡抚衙门的后花园当中了。
怎么是55万两?不应该是255万两的吗?那可就得问周国丈了......
“太侄,这里是55万两银子,是扬州八大盐商和郑家盐号筹集起来的......你看可够了吗?能不能给外公一点面子,放过他们吧!”六十来岁年纪,保养得极好,看上去最多五十岁的周奎,这个时候正指着摆满了整个院子的打开的皮箱子,乐呵呵的在和朱慈烺说话。
朱慈烺看着眼前的银子,真是有点哭笑不得......好嘛,人家凑了255万两,你就给我55万两,你的心不痛吗?你这辈子连嘉定伯都没当上,还被崇祯扔在江南那么多年,就不知道反省一下?
“外公啊,”朱慈烺皮笑肉不笑地说,“他们误会孤了,孤是国本,全天下将来都是孤的,孤怎么会贪这区区几十万两呢?你把这银子拿回去还给他们......孤是不会收回成命的!”
“太侄,你连外公的面子都不听了?”周奎显得很不高兴。
朱慈烺摇摇头道:“国家大事,岂能因私废公?外公还是少掺和这些!”
周奎脸色一沉,“那如果是你母后的意思呢?”
朱慈烺看了周奎一眼,“我母后?”
“没错!”周奎点点头,摸出了一个信封,双手递给了朱慈烺。
朱慈烺取过信封,取出了里面的信纸,展开看了起来。的确是周后的亲笔信,信中的内容其实和盐政无关,只是周后让朱慈烺照顾一下周奎这个外公......有可能的话,再给几个表哥安排一下。
这辈子的朱由检对周奎一家可有点凉薄,不仅没有封周奎当嘉定伯,而且也没给周奎和周奎的几个儿子赐官。那几位到现在都是布衣白丁,没有一官半职傍身,还真是有点寒酸。周后倒是和崇祯提过几次,可无奈崇祯皇帝根本不加理会,所以就只能请朱慈烺想办法了。
抢救大明朝 第2176章 大买卖
“既然是母后让孤照应您和舅舅,”朱慈烺收好了周后的书信,笑着便道,“那孤倒真有一桩绝好的买卖可以让外公和舅舅发大财。”
一听到发大财,周奎的眼眸都亮起来了,“什么好买卖?能说来听听吗?”
“外公可知道上海商埠?”朱慈烺反问了一句。
“知道啊!”周奎点点头,一脸的懊恼,“当年上海开埠的时候你母后还写信和我说,让我多买一些上海商埠境内的土地......可惜我嫌那里的地太贵,没有买啊,现在都涨了十倍了!”
什么,才十倍?
朱慈烺心说:如果让我来经营,至少得涨一百倍!不行,我得去多收购一点上海的土地,得把南京路、淮海路、外滩什么的都买下来,然后好好经营......以后就先当个上海滩的地产皇帝吧!
“现在又有机会了!”朱慈烺按下了要当地产皇帝的心思,开始忽悠自己的亲外公,“瓜洲马上就要开埠了!”
“真的?”周奎眼睛都睁圆了,“我怎么没听说啊?”
朱慈烺压低声音道:“错不了,这事儿是孤负责的......外公您知道瓜洲什么地形吧?运河和长江交汇之处啊!是水上的十字路口,向东可以入大海,往西可以通巴蜀,向北可以达淮安,往南到杭州,实在是天下水路之枢纽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