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朱慈炯也挺了挺胸膛,显得颇为自豪。
崇祯说:“因为慈烺已经过继给了朕之兄长,所以他继承的乃是熹庙所传之皇位......以后凡是以兄弟辈即位者,也当将尚未出生的嫡长子过继给无嗣先君,并以之为太侄,以全兄弟之义!”
大明毕竟是兄友弟恭,父慈子孝的!
所以像朱棣那样不顾体面,直接抢一个皇位来做,真是太不应该了。正确的方法是立懿文太子朱标的嫡次子朱允熥为皇帝,再把朱瞻基过继给朱允熥,然后再让朱允熥退位内禅给朱瞻基......
朱由检顿了顿,又道:“既然慈烺已经过继给了熹庙,那他的子孙已经自成一脉。对于他这一脉之外的朕之子孙各派的继承之权,是列在所有朕之一脉的子孙之后的。而慈炯、慈煜的两派子孙都是朕之嫡系,有优先继承之权。”
周皇后这辈子替朱由检生了四子三女,四个儿子当中有一个未序齿(儿子多了以后,年纪太小就夭折的儿子就不入排行了)就夭折了,余下三个,分别是过继给朱由校的朱慈烺,皇次子(嫡长)朱慈炯,皇十四子(嫡次)朱慈煜。
朱慈煜现在封了代王爵位,领了一万封户,但是并没有发出去开疆辟土,而是留在本土当孝子,整天跟在朱由检和周皇后身边,也不干啥事儿,就是娶妻纳妾生子......很显然,他是被朱由检当成了超级备胎使用。
而朱慈煜的嫡亲哥哥朱慈炯的儿子并不多,目前只有嫡子三人,私生子两人。三个嫡子,一个当天皇太子,一个继承了宁王爵位,一个入继上杉家。入继上杉家的儿子已经出了玉牒,当然不可能再回来继承朱家的王位。而当了天皇太子的孝仁,当然也不可能过继出去。所以只有封地在朝鲜的朱和坂和他的子嗣,才有可能去继承别家的王位。
至于朱慈炯的两个私生子,则都是和蒙根其其格生的,因为兴子不承认蒙根其其格的侍妾身份,所以他们都是私生子。私生子也不能入玉牒,所以也不可能过继给朱慈炯的兄弟们。而且朱慈炯对他们另有安排......他打算把这俩儿子都过继给绝嗣的日本大名。
日本国有两三百大名,每年都有一两家绝嗣的,所以朱慈炯的俩私生子还是吃香的。
朱由检看着儿子们对自己提出的继承和过继的原则没有意义,就接着说:“朕现在说的这些继承和过继的办法,都是非常紧要的规矩,天地会、列藩会,还有各国的三合会开张的时候,与会之众,都得在祖宗灵位之前歃血为盟,共同遵守,不得有误。”
怎么还有歃血为盟?
朱慈烺听了这话,都有点不敢想象大明、大蒙古、小日本,还有一堆大明的儿子国、孙子国开议会的场面了,不会是一群大老拿着大香拜关二爷,再喝鸡血酒,然后再一起发誓:讲义气、保江山、扶皇帝(天皇、大汗、大王),如有违背,三刀六洞吧?
不过崇祯并没有觉得这有啥不对,他也不知道后世的帮会组织是啥模样的......而且喝血酒、拜关公这一套,不就是民间团体一起开大事前缔结契约的仪式吗?
喝血酒、拜关公,才能显出契约精神嘛!
“西圣公,”朱慈烺皱着眉头问,“那与会之员用什么名号?”
不会叫什么“洪门兄弟”吧?
孔胤正笑道:“回太侄殿下的话,臣等商议下来,觉得议政之员的名号应该尽可能体现尊贵,同时也要区分高下。议政之员分三等,上等为宗室之员,可以称为议政王或议政公。中等为勋臣,可称为议政大臣。下等为国人或平民,可称为议政大夫。”
还算正常......朱慈烺想了想,就是有点法兰西三级会议的意思啊!
“那官员呢?”燕王朱和壕插了一句,“官员不参加议政?”
“官员当然要参加议政了,”孔胤正道,“不过他们不应担任议政王公、议政大臣和议政大夫。而是应该以本兼各官参加天地会、三合会和列藩会。天地会、三合会和列藩会所议之事,如果涉及各官的本兼各职,他们自然应该与会。否则的话,官员们就不必与会了,以免耽误太多的时间在不相干的议政上。”
“这个对头!”朱由检说,“本朝的朝会之弊,就是不相干的官员废话太多,所提建议大多没有可行性。如果遇上朕这样善于治国用兵之君,还可以乾纲独断,否则的话,朝廷可就没个准信了。”
这些都是血的教训啊!
上辈子朱由检就是因为懂得太少,不能靠自己的知识做出决定,只得听取朝臣们的意见,结果朝臣们大多和他一样无知,而且还特别能胡说,说的他都找不着北了......
想到这里,朱由检又吩咐道:“天地会、三合会、列藩会的职权只有三个,一是监督国君继承;二是对国家的民政、财政提出建议;三是监督朝臣,弹劾贪鄙不忠之徒。
至于其他军国重事,天地会、三合会、列藩会一律不许讨论。”
朱由检其实对君宪什么的,并没有太多的概念——实际上早期的君宪都这样,就是一群不大懂的国王、贵族、大臣在瞎搞。而他之所以要搞这么个东西,其实是为了监督皇位(汗位、王位)继承的......可不能把属于老朱家的宝座交给乱臣贼子!
“至于同盟会,”朱由检又道,“同盟会与会之员,由各国的天地会、三合会、列藩会推举,其职责除了监督国君继承之外,则是监督同盟诸国的军事、外交,并提出建议,但不可干涉各国的民政、财政。以后同盟各国,都是父子兄弟之邦,当一致对外。而各国之间有什么矛盾,就拿到同盟会上来说吧!”
抢救大明朝 第2269章 十八年后!
十八年了......
看着钦天监刚刚送来的大明洪宪十八年的皇历,洪宪天子朱慈烺的眼泪都快下来了。
时间过得也太快了吧?
十八年前他从崇祯皇帝手中接过大明江山的事情好像就发生在刚刚......最多也就是三个时辰以前!
可是钦天监送来的皇历上面,分明就是洪宪十八年了......因为朱慈烺接过皇位的时候是崇祯四十三年春,第二年才改得元。所以他的皇帝任期就到洪宪十八年春,再有三四个月,就得内禅给土豪儿了。
当然了,内禅之后朱慈烺也不会呆家里养老。因为根据崇祯上皇的惯例,朱慈烺这个洪宪上皇也可以保留一定的权力,同时还可以负担起为大明培养储君的使命——朱和壕不就是朱由检培养出来的“军阀储君”?
他不仅长期镇守燕云用武之地,而且还三次出兵远征,一次是给他叔叔蒙古大汗朱慈烜助拳,顺便和土耳其人打了一架,来来去去整整两年!
一次是去和罗刹人争夺贝加尔湖周围地区,还在贝加尔湖边上过了一冬,筑起四座棱堡,最后逼退罗刹,大获全胜。
一次是平定黑龙江流域的叛乱,这一仗又打了两年多,先后攻破了十七个叛乱的山寨,还把十五个宗室军官封在了黑龙江流域,置了十五个侯爵勋庄,移民三万户。
三次远征虽然都大获全胜,不过在朱慈烺看来收益不大,而花费都是天文数字......如果不是朱慈烺管理下的大明经济运行良好,足以为朱和壕的征伐提供后勤保障,他根本打不赢“洪宪三大征”。
而且朱和壕这个军阀储君虽然善战,但是在开疆辟土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完全不能和朱慈烺的次子新华共和国大统领朱和幸相比。
人家朱和幸在新大陆那边可是南据西班牙,东平印第安,开辟了新、华、加、石、沙、河、原、北、南、谷、岛、林、山等十三州之地,那可真是气吞万里,建业异域,扬威海外。而且他还不建帝王之号,以大统领之名号令十三州之地,还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之政!
虽然十三州三合总会在不久之前一致推举他为共和国终身大统领,但那也是十三州三合总会的好兄弟们出于公心,才一致推挤朱和幸的。要不然他们怎么不推吴三桂?怎么不推施琅?怎么不推陈永华?
另外,朱和幸在新大陆取得这些成就所付出的代价,根本不能和朱和壕的三次远征相比。
大明朝廷从十五年前开始,就停止给附属的新华共和国输血了,因为在新华共和国的加州、华州、新州地面上相继发现了储量惊人的黄金!
而且移民还发现在新华共和国北方的森林和草地中很容易扑杀雪貂。
光是黄金和貂皮的收入,就已经足够支持新华共和国的发展和壮大了!
而新华共和国的发展壮大过程中产生的巨大需求,又让新华的黄金、貂皮大量流入大明,从而极大的推动了大明东南的工商业和航运业发展。
而且新华共和国的财富效应,又能大量吸引东南贫民自费(不管他们怎么解决路费,反正不用朱慈烺花钱)漂洋过海而去,从而大大减轻了东南的人口压力。
想到朱和幸在新大陆的成就,朱慈烺就忍不住长叹了一声。
“皇儿何故叹息?”
崇祯太上皇的声音从朱慈烺身后传来了。
崇祯在五年前就把北京的那一大摊子完全交给朱和壕,自己带着一大群后宫佳丽到南京江北的老山宫享福了。
而这段时间为指导儿子朱慈烺退位,他又搬进了南京城,住进了一已经被朱慈烺改建一新的南京紫禁城。
“儿臣恭请圣安。”
正在御书房内叹息的朱慈烺连忙起身,向太上皇帝行礼。
“皇儿,不必多礼了。”今年已经78岁,但是依旧矍铄的崇祯上皇笑嘻嘻的就来了,然后大摇大摆的一坐,“马上就要当太上皇了,感觉如何啊?”
“还好......”朱慈烺心说:就是想再干个......一二十年的。本皇帝是四十二岁登基的,才干了十八年真命天子啊!而且这十八年过得也太快,一眨眼就过去了。
崇祯却笑道:“不是还好,而是很好!大明江山可以有今日,你居功至伟啊!”
“父皇过奖了。”朱慈烺连忙谦虚道,“没有父皇力挽狂澜,儿臣又能做什么?”
朱由检笑了笑,心说:你能把为父的功业和你自己的功业一并办了!
不过天机还是不能泄露的。
所以崇祯笑道:“老大,朕一生的功业,其实就是靠着能打才创下的!朕自认为在用兵打仗这方面,足以和汉光武帝、刘宋武帝、唐太宗和太祖高皇帝相比。但是在你下江南开盐业银行之前,朕的路子其中已经走到头了......再打下去,无论向西向北向东还是向南,都得不偿失。如果哪儿都不去,国内的两亿多百姓又没有出路。当时的所谓崇祯之治,不过是个虚热闹罢了,朕死之日,就是天下大乱之时。幸好有你为大明借债融资,花将来的钱,办现在的事儿。这才能让朕的扩张继续下去,也才有了你的洪宪盛世。”
朱慈烺开银行办金融的招,在后世看起来不算什么,甚至有点脏——后世往往高看实业而轻视金融,如果朱慈烺在明朝造蒸汽机赚钱,倒是非常高大上。但是靠实打实的一两一两银子往里赚,是无论如何都解决不了大明发起殖民扩张所需要的投资的......
因为大明本身已经把东亚这块地方的好地盘占光了,再想往外扩,那就都是投资大、见效慢、占用资金大的买卖了——这事儿不能不算经济账!不算经济账,就是把投资和亏损向下压,压给最底层的军户,他们根本承担不起啊!
而要算经济账,那就得解决殖民扩张的投资问题.......这就需要降低资金的成本和实行负债扩张!
“父皇这么说,真是折煞儿臣了。”朱慈烺的心情稍微好了一点。
崇祯又说:“朕要知道,如果你继续当皇帝,洪宪盛世就不会结束。但是你今年也60岁了,还能当几年的皇帝?朕当年如果不让位给你,朕能如土豪儿那样三次临阵讨贼吗?三大征所用的时间加在一起超过了五年,还没计算在路上的时间。也就是土豪儿年轻力壮,还能受得了这样的奔波,如果换成朕,没准就死在路上了,到时候你接得可就是个烂摊子了!”
“儿臣明白了!”朱慈烺吐了口气,“儿臣也不能掌握大明的银行命脉一直到老......现在也是时候培养怡铀来接班了。”
朱由检笑着点点头,道:“这就对了......你把怡铀带出来了,我大明又能多18年的盛世,然后和壕再为怡铀培养后继之君。咱们大明的盛世就能一代一代的往下续了,也许真能再续个二百多年。”
“父皇英明。”朱慈烺只好送上一句恭维话。
因为朱由检的改良的确已经到了封建王朝的极限了......君宪的大门已经打开,至于从里面走出来的是君宪还是共和,就只有天知道了。
(本章完)
抢救大明朝 第2268章 逆子,你是洪宪皇帝了!
崇祯四十三年的春意,终于降临在了大明帝国的首善之都北京城。干冷了一冬的气候,渐渐变得有点湿润和温暖了。猫了一冬的人们,也开始活跃起来,脱了厚重皮衣和大棉袄子,换上了利落的春衣在街头招摇过市了。而今春的北京城比之往年,也更显得繁荣和热闹。茶馆酒肆,全都生意兴隆,外城的几条“风俗胡同”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昌盛。
而冷清了多年的北京之所以突然热闹起来,是因为崇祯四十三年是个非常特殊的年份——已经当了四十多年天子的朱由检,今年已经年满60周岁,到了他在大明第一届天地会开幕仪式上宣布的今后大明皇帝颐养之年了!
天地会开幕仪式可是非常隆重的!朱由检带着朱慈烺、朱慈煜、朱慈炋、朱和壕、朱怡铀等子子孙孙,以及朝中重臣,还有天地会的议政王公、议政大臣、议政大夫们一块儿,在太祖高皇帝神位(不是关二爷)之前歃血盟誓,然后当众宣布了《皇明帝业传承之制》,规定了皇帝的颐养年龄和皇储的产生办法,以及候补皇储的任免。
对,皇储是有备胎的!
因为培养皇储费时费力,而且谁也不能保证皇储一定可以活到即位的日子。所以皇储的背后,必须有一群备胎!
备胎不能只有一个......要不然皇储和备胎一起没了,这事儿可如何是好?
另外,皇储的备胎也不一定是皇储的兄弟,皇储的儿子也可以做备胎。而且备胎的顺序还得根据皇储儿子的年龄变化而改变。在皇储的儿子年幼或是皇储还没有儿子的时候,他的兄弟就是排名靠前的备胎。而等皇储的儿子长大后,儿子就是排名前列的大备胎。如果皇储到了一定的年纪仍然没有儿子,就必须收养自己的侄子当儿子。
而那些失去大备胎地位的候补储君,则会在正式储君即位后,得到一笔丰厚的补偿金。然后前往自己的王庄居住,除非某些特殊情况(比如即位的储君突然病逝且没有继承人,或者他们已经失去备胎地位十年以上),十年内不得离开......
总之,在皇位继承过程中可以遇到的种种问题,崇祯皇帝都在《皇明帝业传承之制》中做了明确、严格、没有歧义的规定。
而大明天地会做主要的职责,就是监督《皇明帝业传承之制》的执行——可别以为这是没什么大不了的小权,而是相当大的权力!
而且这项权力还给了天地会极大的权威,又方便了天地会在今后的许多年中攫取更多的权力——因为没有任何一个皇帝、皇储、候补皇储愿意得罪天地会。而且一旦出现幼主即位的局面,幼主的父亲往往会在临死前颁布遗诏,授予天地会更大的权力......相比权臣、母后、太监,他们更相信一代一代守护大明帝业的天地会兄弟。
毕竟天地会兄弟是一大群人,而且来自五湖四海和各个等级,而且也没有兵权,所以他们是不可能篡位的。
而授出权力容易,收回权力就难了!
所以天地会后来就越来越像君宪政治的议会了......
不过天地会权威的根本来源——《皇明帝业传承之制》,也将天地会和大明皇权牢牢捆绑在了一起。
当一代一代的大明臣民和天地会兄弟,都认为天地会存在的目的就是保证大明帝业传承的时候,天地会的领袖们恐怕都不敢去想废除帝制的问题!
而朱由检之所以要设立天地会,并且将监督《皇明帝业传承之制》的大权授予天地会,除了觉得天地会可以保证帝业长期传承之外,就是想给大明的兄弟国、儿子国、孙子国做个榜样。
相比大明,这些国家的朱明王朝更容易被人给篡夺了!所以更需要一个《王业(汗业)传承之制》和可以监督这个《传承之制》的三合会、列藩会和同盟会......
而为了维护《皇明帝业传承之制》和天地会的权威,崇祯现在虽然有点后悔,但是也不能自食其言了......四十三年真命主已经当到头了,又要当太上皇了!
想到这里,崇祯真有点不舍了!
“儿臣慈烺恭请父皇圣安!”
“儿臣慈煜恭请父皇圣安!”
“儿臣慈炋恭请父皇圣安!”
三个大孝子一块儿来给朱由检请安了......他们是来和朱由检商量皇位传承之事的。
其中皇十四子朱慈煜和皇三子朱慈炯都当过朱慈烺的大备胎——不过那已经是二三十年前的事情了。而且朱慈煜也和朱慈烺一样,没有勋庄和封户,所以朱慈烺也不会猜忌什么,反而提名他当了宗人府令。
而朱慈炋也没有勋庄和封户,因为他的生母魏清慧早亡。所以他很小的时候就被崇祯打发到朱慈烺身边读书,是由朱慈烺的侧妃吴三妹带大的。
而且在朱慈烺的培养下,朱慈炋现在已经成为了银行业行会的总会长,在朱慈烺的体系中可是个位高权重的大人物——朱慈烺因为长期不能染指兵权,也没有自己的王庄和封户,所以他的体系偏重财经和教育。比如盐业银行总管(郑宗明)、银行业行会总会长、太平洋船务行总管、东南五大学堂的堂主等职位,都算是要人,地位不在四省巡抚之下。
“朕躬安,都坐吧!”朱由检挥挥手,让三个儿子全都落了座,然后又撇了今儿也在万胜殿的首辅卢象升和次辅魏藻德一眼。
卢象升立即上奏道:“陛下,臣等已经拟了两个备选的年号。”
崇祯道:“说说吧。”
魏藻德道:“一个年号是同治,意为太上皇、皇帝、皇太子同治天下!”
朱慈烺听到这年号,感觉就不大好了。
日本国有个明治天皇,自己则成了同治皇帝......
“同治,不错!”崇祯看着朱慈烺,“老大,你觉得怎么样?”
“父皇,儿臣想听听另外一个年号......”
卢象升道:“皇太侄殿下,还有一个年号是洪宪。”
什么?朱慈烺的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怎么是洪宪呢?
卢象升摇头摆尾的解释说:“洪者,上承洪武之意。宪者,开辟宪政之始。洪宪合在一起,便是洪武之国行宪政之道。从殿下登基之日起,我大明便是全新的气象了。”
说得还挺有道理的!
朱由检在旁边补充道:“老大,朕已经请张大真人算过了,洪宪年号合了八三之数,八三乃是二十四。张大真人说这是天数,天上为一,地上为十。这就是二百四十年国祚啊!”
八三解释成二百四十年是不是很牵强?朱慈烺心说:解释成八十三天不是更好?
“父皇,”朱慈烺已经看出崇祯皇帝意属洪宪了,所以他只好抢了袁大头的宝贝年号,“儿臣选洪宪吧!”
“好!”朱由检点点头,“那么七天以后,你就是我大明第十七代天子洪宪皇帝!”
“儿臣不敢......”
历史上的那个洪宪天子才干了83天......
“不必揖让了!”朱由检一摆手,“朕知道你想这个位子已经二十几年了......朕现在就让你做皇帝,不过你记住了,你只能当18年皇帝,18年后要让位给土豪儿!”
抢救大明朝 第2269章 又是后记 一 新华国
加州,金山郡,富贵县。
这个大吉大利的地名属于新大陆西海岸上的新华国的首善之都,而这种富贵地名在新华国这边也是极为常见的。这个新华国下的十三州的名称都是朱慈烺给起的,有点随意,但还算正常。而州下面的郡和县的名称,则都是当地的三合会投票选出来的......新大陆的三合会当中还能有啥体面人?十之**都是来淘金来抓貂的大俗人,当然要给自己定居的地方起个带着财气的好名儿了。
所以新华国这边什么富贵县、发财县、金银县之类的名称,都是非常多见的。
而这么一个俗到不能再俗的国家,居然抛弃了帝王家业,办了个共和之国,当然不是因为了建立一个什么理想国。而是因为初次抵达这片“遍地黄金”的热土的人们,都不愿意世世代代的扎根于此,他们都想发了一票之后就回大明老家去享福。而且跟随吴三桂、施琅、陈永华等人抵达新大陆的明军陆海军官兵,也不想世世代代都当新洲人,所以对于在新洲建国兴趣寥寥,更没什么人想放弃明朝的爵禄,跑去当新大陆的贵族。
而且他们就算想,也没法当新华国的贵族,因为现在大明本土的贵族一般不玩虚的,都是领有勋庄和军户的军事贵族。在新大陆圈一块土地当勋庄倒不难,但是军户难弄啊!
在新大陆这里,最宝贵的就是人口啊!
虽然新华殖民地开张的时候,朱慈烺一次就组织了十个千户和三百艘太平洋大帆船远渡重洋。在之后的十几年中,也保持着一年十个千户的海运规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