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将血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河边草
这人真是好性子,不论王罄怎么插科打诨,都能好言好语,给王罄解释明白。
当然,你要真以为这人好欺,又道那明远司真个求才若渴,礼贤下士,可就大错特错了。
换了旁人,或是只王罄一人进京,肯定就不会是如此客气了。
明远司这样的衙门,阴狠之处,并下于当年的内衙,他们这么好言好语,以贵客之礼相待,不过因为座间有一个任红缨罢了。
任红缨的家世,让他们有点忌惮,因为属于外戚之家,但只这一点,还不足以让他们忌惮到这个地步,只因任红缨还和香侯府有着关联,好像又能牵上点晋国公府。
这一下,明远司也有点坐蜡了。
这位姑奶奶在蜀中没少沾了人命,很多还是蜀中密谍给擦的屁股。
这样一个人进京,不管不成,管吧,其他不论,晋国公府乃明远司的ding头上峰,这边儿又听到点风声,任红缨的幼妹差点嫁入晋国公府。。。。。。。
虽然内情也许只有几个人清楚,其他人都不太明白。
但这个也差不多了,下面的人想着的是,好言好语,把这位姑奶奶礼送出京也就完了。。。。。。。。
不是什么大事,惊动上官不值得,报上去吧,除了显示自己无能之外,那些捕风捉影之事,该怎么说但做的差了,他们最后很可能好受不了。
相比王罄,任红缨两个,其实这位才真个是纠结无比。未完待续。。





将血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名气
“我回乡探亲,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走,不劳旁人费心。”
任红缨站起身,握住长剑,冷冷道了一句。
这姑娘就和她的剑一样,碰到难题的时候,总会选择直来直去,不给旁人留余地之外,也没给自己留下退一步的机会。
但对面这位早有准备,随即站起身,欠了欠身子,脸上的神色没有一点变化,好像明白的告诉你,知道你脾气不好,咱不跟你一般见识。
说出来的话也差不多,“在下等职责所在,只是给姑娘提个醒,听于不听,都在姑娘自己,有所得罪之处,还望姑娘见谅,来人呀,送客。”
“不用送不用送,咱们自己能走。”
王罄努力在缓和着气氛,其实却觉痛快的不行,他这样的人,最不喜欢跟装腔作势,故作高深之人打交道了。
他这位义妹也没辜负他的希望,冷冷接了一句,“明远司。。。。。管的到是宽,只是本姑娘只听闻过内衙,不知道明远司是个什么衙门。”
累积下来的不痛快,一旦爆发出来,就奔着撕破脸皮去了,两个年轻人都没觉着有,什么不合适。
绿林中人,一怒之下,大多如此,没什么可奇怪的。
到了他们面对的这位,从来没想着跟他们在这里起什么冲突。
所以,这位只是笑了笑,肃手送客之余,幽幽的来了一句,“我明远司成于成武六年。乃晋国公亲手所建。还请姑娘口下留德。”
任红缨滞了滞。还是哼了一声,不过,出了雅间,再出酒楼,直到行在朱雀大街上,一路上再没有半句评论明远司的言语。
两个年轻人自到了长安,一连串的事情,好像都能跟大名鼎鼎的大将军赵石扯上关系。让这两位心里都有点压抑。
甚至感觉,整个长安地界,都在那位晋国公光芒之下。
当然,这是他们自己的错觉,只能说,他们两个有点倒霉罢了。
两人步履匆匆,很快离开了繁华的朱雀大街,穿街过巷,来到一处府门之前。
王罄已经转的有点晕了,在感叹长安如此之大外。却也觉得,这里虽然没山没水。但人烟如此繁盛,常年呆在这里,应该十分不错,他本来就喜欢热闹嘛。
来到这里,看任红缨少见的犹犹豫豫的模样,王罄知道,大概是到地方了。
说实话,府邸并不算大,门脸也没多么出奇长安中这样的人家,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但在王罄这样的土包子眼中,这座府邸已经算是够气派。
“到了”
“到了。。。。。。。”
王罄立马上去叫门,其实他心里也有点忐忑,心里嘀咕着,跟个姑娘家结义就这点不好,有时候总感觉有点别扭。
就像在长安城外,那位说话不错的张大哥就把他们两个认作了夫妻。
而今上门,不会被义妹家里人认为带回了个野汉子吧
不用多说,门房一听是自家外出多年的小姐回来了,有点愣神儿,庶出子女,在家中地位不高,多数大家族门户之内,妾室更是一点地位都没有,与奴仆无异。
好在,任红缨家里吧,这母女两个都很特殊。
母亲这边儿靠着香侯府,生活比任红缨在时候还要好上一些,不然的话,也不可能任其留在京中。
女儿这里,当年一剑伤了堂兄,在府中名气也不小。
所以门房琢磨了一下,又仔细打量了一下任红缨,就知道是那位远走他乡,不太好惹的小姐回来了。
远人归家,本应该是热热闹闹。
但任府热闹不起来,府中只剩下了小猫两三只,其他人等,都已经出京他去,有生之年还能不能回长安,都两说着。
所以,一座三进的府邸中,就剩下了母女两个和几个粗使下人,空荡荡的,除了没有人气之外,到也算清净。
母女二人七八年不见,乍一见女儿,母亲差点晕过去,悲喜交加这样的词儿都不太好形容这个时候一位母亲的心绪。
身为人母,自然是全身心的惦记自家骨肉,三十多岁年纪的人,头发已经白了有一半儿,泪眼婆娑之间,抓着任红缨的手就不放了。
反而是任红缨,想哭吧,没眼泪,想笑吧,又笑不出来,惊喜悲伤之类的情绪,有点,但不太多。
见了母亲这个样子,除了难受之外,也有点别扭。
这就是母亲和孩子的区别,自古皆然,不用赘述,实际上,平常人家的女儿,不会这么冷漠,但任红缨在外游荡已久,心性上更趋近于男儿,也就是俗话所说的巾帼不让须眉。。。。。。。。
感情更加内敛,心肠也更硬。
王罄终于吃上了一顿安生饭,嗯,说的也不太确切,被一位妇人时不时的盯上几眼,眼神儿 还分外的诡异,让他心里也是发毛,吃了没几口,就寻机告退,去客房休息了。
接下来的日子,任红缨除了在家中练剑,便不再出门,她也在犹豫,今后该何去何从,其实,她母亲那里已经开始琢磨着婚事了。
王罄已经不在考虑之列,因为这小子已经娶了妻子,出身也谈不上门当户对,知道了王罄底细,任红缨的老娘自然也就息了心思。
府中冷清不假,但好处却也有,做主的人也就她们母女两个了,女儿的亲事,好像也不用那么麻烦了。
不过,任红缨还是明白,别看老娘话里话外,都想着跟她寻一门好亲,但恐怕也不那么容易。。。。。。。。
实际上,成家什么的,她就从来没细想过,对将来自家夫君是个什么样子,她也没有任何憧憬。
不得不说,十几年与剑相伴,让她孤僻的厉害,谁要是娶了她,估计也是活得不耐烦了。。。。。。。
王罄那小子熟悉了两天环境,便开始终日不见踪影,估计又去结交狐朋狗友了。
不过,他回来之后,很多事还是得跟任红缨商量。
比如说,他已经打听清楚,国武监在四月间招收生员,大将军的护卫就不用想了,怎么瞧,他连边儿都沾不上。
而国武监也不是那么好进的,打听来打听去,王罄就有点泄气,武试他还有点信心,但文试,那是什么东西
义妹家里虽然有那么点不寻常,但让他开口相求,别说义妹家里办得了办不了,他也断不会开那个口。
所以,他觉得进国武监有些渺茫,到是京中不少商队在招护卫,从军不成的话,他到是不愁活计,那本来就是他的老本行嘛。
这个时候,两个年轻人对前途之事,都有点迷茫。
王罄心胸比较开阔,笑口常开,任红缨对什么事都无可无不可,也存不住什么心事,这两人到真是天生一对。
不过清净日子到了这里,也就到头了。
这一天,有人寻了上门。
还是个姑娘家家,气势不小,拿着把刀子,带着从人,一看就是富贵人家出身。
问了一下,却是找任家小姐比试来的。
王罄不在,府中人等多是不明所以,小姐才回来几天这是从何说起
到是任红缨二话不说,将人带到了宽阔处,一剑劈飞了对方的刀子,要是搁在当年,她肯定收不住手,接下来一剑可能就要出人命了。
不过现在嘛,却能控制住火候,顺势一脚,将人踢飞,手中长剑却是从对方头ding掠过,没将对方的脑袋斩下来。
这位打上门的大小姐灰头土脸,哭哭啼啼的走了。
任府上下,却都唬住了。
四处一打听,才知道,长安中很多人家的内宅女子当中,都在传闻着,任家小姐弓马娴熟,是了不得的奇女子。
秦人尚武,长安中大户人家女子都不算太柔弱,当然,其中多数人只当奇闻异事来听了,断不会上门寻事。
但武人家的小姐姑娘,就有不服气的了,这不,就上门来了一位。
传言自何而起,谁也不太清楚,反正,自此,任府算热闹了起来。
不但有上门比试的,而且,还有想跟任家姑娘结交的。
都是些姑娘家,打打闹闹,任府还真关不上这个门儿,再者,任红缨的母亲一想,女儿的亲事说起来艰难,多数人家一听女儿已经过了双十年华,一下就退缩了。
剩下的,差不多都是求的侧室,或是继妇,吃亏在这上面一辈子的她,怎么愿意让女儿到人家中受这个苦
如今名声传出去,到也不算坏事儿,说不定有哪个少年郎就慕名过来了呢。
当然,这也就是秦人,若是放在后周南唐,谁家母亲也不会有这个想法,抛头露面,打打杀杀那是女儿家应该做的事儿
不过,女婿没招来,到是任红缨的名字响亮了起来,而且是一边倒的美名。
几个“不打不相识”的姑娘,没事就来任府聚会,俨然便以任红缨为首的样子。。。。。。。
这一天,晋国公府有了喜讯,晋国公妾室,鞑靼公主琴其海产下一子,群臣纷纷道贺,鞑靼汗王不颜昔班,适时遣万户阿勒察薛坛以及巴勒塞合忽难入京朝贡,顺便恭贺晋国公喜得贵子。。。。。。。未完待续。。




将血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内讧
大秦成武八年三四月间,长安是挺热闹。
克烈部,鞑靼诸部在这春暖花开时节,相继入贡。
回鹘人的使者,也在四月间到了长安。
去到回鹘汗国的两位使者,算是出名了。
因为秦使到了回鹘,回鹘人当即发生了一场内乱,回鹘汗国小王子必夜葛阿联络国中贵族,杀大王子,二王子等在回鹘中有着威望权势的五个兄弟。
顺势攻入王宫,阿萨兰汗也殁于当晚。
这位母亲出身卑微的小王子必夜葛阿,在至亲们的鲜血当中,走上了汗位。
他做的头一件事,就是亲自接见了之前饱受冷落的大秦使者,并准备遣使向大秦皇帝陛下求取汗号。
而且,他也准备着,脱离西辽并亲自带兵,跟契丹人作战。
这样阴差阳错的变故,让两位秦使有点措手不及。
可以说,糊里糊涂之间,便走到了这个地步,他们甚至对这场叛乱的前因后果,都摸不着头脑。
但事情就这么发生了,而且对他们此行非常有利。
这个时候c,,必夜葛阿汗再次暗示,回鹘国内,反对向大秦称臣者很多,他虽然登上汗位,但一些大部落的贵族,并不听他号令,汗国内随时可能爆发战争。
李之问一听就明白了,他想请秦军帮助他平乱,顺势坐稳汗王的位子。
在这样一个时候,外臣和皇室宗亲的区别就出来了。
这位正使大人,虽然在皇室之中颇有贤明。但没经过太大的事故。城府也许很是有些。但胆气实在不足。
和那些在重围中杀出来的皇室嫡系有着天壤之别。
他害怕担上干系,不愿节外生枝。
但李之问不同,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摆在了面前,简直就是老天爷给的赏赐,天予弗取,反受其祸,这可是班超一样的事业。
苦劝正使而不得,李之问随即自己修书一封。去到玉门关,转交凉州路宣抚使郭猛,请其出兵回鹘。
实际上,这个时候,凉州路宣抚使郭猛已经将中军大帐设在了玉门关。
大秦出使外邦,一旦有事,也好做出应对。
李之问书信一到,郭猛虽说也有些犹豫,因为毕竟没有朝廷圣旨,也没有枢密院。兵部的调兵文书,就这么率兵入回鹘。说不定之后就是罪过。
但那也只是稍有犹豫罢了,当年的西军悍将,如今虽然老了,但绝对不是瞻前顾后之人。
随即,郭猛亲率四千精锐,在二月间,应回鹘汗王请求,率军直入回鹘。
之后大小十余战,杀的回鹘各部闻风丧胆,也让回鹘人第一次见识到了大秦军伍之强大。
实际上,到了大秦成武八年二月底,回鹘人刚刚有点乱相的苗头,就被秦军一下给掐灭了,加上新汗王残酷的清洗,到了三月初的时候,有众多回鹘大商支持的必夜葛阿,汗位已经稳如泰山。
必夜葛阿此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小心翼翼的将凉州路宣抚使郭猛以及其麾下的四千秦军,礼送出境。
秦人的战力,不但让回鹘贵族们胆战心惊,也让这位汗王忌惮万分,这个时候,他已经充分意识到,这个邻居和契丹人就算有区别,也不会太大。
同样呲着獠牙,牙上带着血迹,也许。。。。。。。他们比契丹人还要凶狠贪婪。
他们的不同之处也许只在于,大秦更受回鹘商人们的欢迎罢了。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商人主导的叛乱。
汉人的财货,以及那闪闪发光的商路,让回鹘商人们毫不犹豫的做出了疯狂的选择,将最不可能接任回鹘汗王之位的必夜葛阿推了上去。
而且,他们在尝到了一定的甜头之后,还要继续推动战争的步伐,这个商人之国,因为一条畅通的丝绸古道,彻底疯狂了起来。
凉州路宣抚使郭猛不情不愿的率兵回了玉门关。
这一仗打下来,他觉得有点亏本,虽说收获也不算小,除了缴获之外,还有不少抓住了不少俘虏,大都卖给了回鹘商人们,到手的金银细软,绝对堪称一次丰收,之外,还有回鹘人为感谢大秦出兵平乱,而送的丰厚礼物。
但郭猛还是觉得亏了,因为在他看来,不能获得疆土的战争,就不是一场好的战争,而且,他擅自出兵,还得想法跟朝廷解释。。。。。。
李之问没那么多的苦恼,他头一次代表一国出使外邦,所享受的尊荣和所遇到的风险,都让他深有感触。
好在,事情办的还算不错。
他甚至觉得,回去之后,应该上书陛下,给大秦时节一定的调拨边军的权力,那会让使节更有底气。
随后,会同回鹘使者,返回大秦,而且,和他想象的差不多,回鹘人的一场内讧,给这次出使披上了一层梦幻般的外衣,虽然,他自觉并没有做太多。
四月间,回鹘使节来到大秦。
商讨的除了称臣之事外,就是通商,不用多说,一个颇为完美的结局。
顺便,也为将要到来的另外一场战争,找到了足够的理由,甚至可以说,是做好了准备。
至于通商,大秦朝廷之内,还有所争论。
这个谁都明白,需要一些规矩,让商路更加平坦,更加繁荣,当然,在这个时候,所谓的重农抑商之议,已经没多少人提起了。
但只要稍有远见的人,都不会在这个时候,给回鹘人什么确切的答复。
因为大秦想要得到更多,更好的主导西域之事,需要等到与契丹人的战争结束之后,那个时候,大秦的筹码才会更厚实。
必夜葛阿汗其实想的不错,秦人和契丹人在这个上面,其实没多少分别。
而国家间的交往,也正应该是这么一副样子,读书人口中所谓的万邦来朝的盛况,实际上掺杂了不知多少尔虞我诈,甚至是人命和鲜血。
只是之后的很多年,许多人人云亦云之下,将这些都忘了罢了。
而相比这些大事,晋国公府喜添一子的消息,其实就算不得什么了。
但之前那些大事,却和晋国公赵石都脱不开干系,实际上,大秦对外的强硬,军人集团的膨胀,甚至于皇权的稳固和强大,都来源于他这些年来一点一滴,或有意或无意的努力。。。。。。。
所以,晋国公府又热闹了一次。
不过,不用旁人提醒,赵石也觉得,范柔儿产女之时,没怎么办,这一次,也不能大张旗鼓。
外间人说什么,他不会太在意,不过若是内宅不宁,受罪的可是他自己。
所以,人们虽然纷纷道贺,但却没大操大办,更没有宴请亲朋好友。
只是琴其海身份特殊,鞑靼人的公主产下一子,又是天神使者的血脉,鞑靼人的重视,也就不用提了。
刚出生,皱皱巴巴的还看不出个模样的婴儿,就已经成了鞑靼万户,巴勒塞合部更是派出了最勇猛的武士,来做他的护卫。
而在北方广阔的云中草原上,鞑靼人载歌载舞,都在向天神乞求,赐给天神使者的儿子以荣光和幸福。
索性,赵石合在一起,接待了鞑靼和克烈部来人。
并在席间直言不讳的道,鞑靼诸部,克烈部,乃蛮诸部在这个秋天,必须派出部族中最精锐的战士,进攻西辽。
这一战,将是灭族之战,他不想再听到草原上有契丹人出没,各部有什么收获,要听木华黎安排。
赵石也向他们保证,大秦将在南边儿,向西辽发起进攻。
而这样强大的攻势,如果还要拖到冬天到来,或者是明年春天,那么,将是所有人的耻辱。。。。。。。
他不会满意,大秦皇帝陛下也将震怒非常,而大秦的怒火,也必将让四方震颤。
无论是鞑靼人,还是克烈部,在这件事上,都没有任何犹豫的答应了下来。。。。。。。
随即,鞑靼人这边提出了请求,让赵石颇为意外的是,他们想跟汉人更好的通婚。
至于如何更好的通婚,鞑靼人想的挺好,想让大秦稍微放宽些边塞管制,让鞑靼人的年轻人南下,自己去寻找看得上的新娘。
这事挺新鲜,连赵石都不知道,鞑靼人汗帐中的这些贵族,是怎么想的了,跟人口众多的汉人通婚,这可是同化的开始。
是为了人口繁衍吗也许吧。。。。。。经过那么多年的战乱,虽说如今鞑靼诸部元气渐复,但人口应该还是他们的硬伤。
但赵石怎么都觉得,这事不太靠谱,别说汉人女子愿意不愿意到草原上吃苦,就说鞑靼人自己,真的愿意大规模的跟汉人通婚
不过不用他自己想太多,阿勒察薛坛已经解释开了。
这是鞑靼人南部各部的呼声,他们对汉人地界的向往,以及和汉人交通往来的频密,都让他们更愿意加深和汉人的往来。
而且,他们的年轻人,也很羡慕汉人地界的生活。
内附的鞑靼部落一年比一年多,汉家长城之内,已经多出了很多鞑靼人村落,也开启了半耕半牧的生活方式。
这让鞑靼汗帐中的各部首领们很头疼。。。。。。。。。。未完待续。。




将血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内外
鞑靼诸部靠近汉人地界,是优势,同样也意味着他们更容易受到汉人的影响。
这才四五年的功夫,鞑靼诸部之内,已经隐约出现了南鞑靼和北鞑靼的称呼,长此以往,鞑靼人的分裂,几乎无可避免。
实际上,这样的情形,在汉唐时节都曾经出现过,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地方。
在赵石看来,这是个饮鸩止渴的蠢主意。
不过换了是他站在鞑靼人的立场上,面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庞大帝国,除了联合草原诸部对抗之外,也应该没有太多的办法。
更何况,鞑靼人如今却还在大秦卵翼之下……
与汉人大规模的通婚,也许能稍稍让鞑靼人有个喘息之机,但也许,会加速被汉人吞并的步伐,谁知道呢。
当然,这比移民要强的多,也温和的多,除了那些最顽固的血统派之外,大秦没有不答应的理由。
不过,鞑靼人提出这个请求,另外一个意思也很明白。
鞑靼贵族们想要跟大秦贵戚结下婚姻之好,让联盟更加牢固,顺便,也巩固鞑靼人在大秦心目中的地位。
实际上,这是草原诸部归附大秦以后,都在努力做的事情,无须赘述,只不过,鞑靼人在这个上面,先行了一步罢了。
至于现在大秦贵族们,能不能看上北方草原上的土包子,那就要看鞑靼人自己的本事了……
在这个上面,大秦朝廷默许,已经算是大秦的底线。断不会强制贵戚们跟草原部族通婚。
鞑靼人得到了他们想要的承诺。这件事在赵石来说。并不算难办,只是不确定有什么结果罢了。
1...731732733734735...77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