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重生之第二帝国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幽泠秋月
.全部章节





重生之第二帝国 第700章 继续战争
. .
当柏林正值夜幕降临时,远在地球另一端的扶桑却是满天朝霞。位于东京市中心的首相官邸内,此刻已经集结了大量的军政要员:他们个个精神激动,满面红光,仿佛不是德国在欧洲取得了胜利,而是自家已经成为了世界的君皇。
“刚刚从柏林传回的消息,德国已经开始同英法展开了接触,预计在十天之内,他们就将达成关于停战的共识。毕竟英国在陆地和海洋上都遭到了全面的失败,现在留给他们的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屈辱地服从现实,要么光荣地集体玉碎;而对于那些毫无武士道品质的欧洲人而言,懦弱的他们只有可能会选择前者!”
宽阔光亮的木质阁楼里,日本首相近卫文麿正站在一张巨幅东亚地图前,志得意满的对屋内的一众要员们大声说道:“而伴随着英国的迅速战败,一个绝好的机会已经摆在了我大日本帝国的面前。现在的英国已经再抽调不出任何力量来保卫他们在香港、马来西亚、以及新加坡的统治利益,只要我们发动攻击,就能毫无悬念的夺下这些地区!而在占领马来西亚之后,我们甚至还能以暹罗为跳板向缅甸进军,继而进入印度。如此一来,帝国只需要付出数千条生命的代价,就能将势力大幅延伸至南海,并昂然成为胜利者的一员坐在谈判桌前!”
听得近卫文麿的话语,房间内那原本就一片激动的气氛又热烈了几分。对于繁华的香港和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的新加坡,日本大本营早就已是觊觎良久;而之所以他们没有在战争伊始便对其下手。除了日本自身的战备情况还远没有达到理想之外。另一个原因便是日本对欧洲战局仍旧心存疑虑。不敢贸然将赌注下在同盟国一边。然而现在,日本大本营却是再没有任何的顾虑了。除此之外,日本在经济上的现状也驱使他们必须立即展开行动:在1927年那场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因资源匮乏而严重依赖世界市场的日本同样遭受重挫,至今都未能走出萧条的低谷。面对国内严峻的经济形势,日本决策层也亟需通过一场战争来转嫁民众的不满视线。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他们现在趁火打劫都是一笔为赚不赔的买卖。
“德国人不会拒绝我们对英国远东殖民地的要求的。他们还需要帝国在远东牵制美国,因此绝不会将所有的战利品全部独吞;更何况他们已经有了富庶的印度支那和北菲律宾。马来西亚只有可能是由我大日本帝国来接管。就算我们将新加坡交出,也能收获一片超过3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近卫文麿的一双眼眸当中精光四射,其接下来的话语更将房间中的气氛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锋,“而除了向英国拔出战刀之外,天皇陛下还指示我们应准备向美国宣战,与这个夙敌做一个彻底的了断!在过去的三十年时间里,美国一直都在野蛮干涉帝国的西进政策,其种种卑劣手段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现在我们已经无需再忍了!”
听得近卫文麿道出天皇的旨令,在场众人的神情全部转为尊崇和狂热。向代表这个国家的最高统治神明发出了震耳欲聋的万岁山呼。虽然日本立宪至今已有大半个世纪,军政大权都牢牢掌握在以首相为首的各大臣手中。但作为神明般的最高象征,以昭和年号统御东瀛的裕仁仍旧有着不可替代的号召和决策作用。当他下达准备对美开战的谕令之后,便意味着这件事情已经是日本不容更易的国策了。实际上,日本高层也早就已经对日美开战筹划良久,双方在对华事务上的矛盾,直接使得他们在过去二十年的时间里愈发相互敌视。作为阻拦日本成为东亚霸主的最直接的绊脚石,日本对美国的态度无疑是欲除之而后快;现在在有德国这个一统欧陆的超级强援并肩作战的情况下,日本不趁势而起,还更待何时?
为了试探德国政府对当前这场战争的态度,日本政府很快联系了他们的驻柏林大使,并通过他向德国政府表达了日本愿意参战的意愿。而这一举动也正中清英的下怀。在他的规划中,迫使英法投降只是计划的第一步,德**队这柄龙枪真正需要对准的,正是美利坚这个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天选之国。一个显而易见的情况便是,如果放任美国在北美大陆的超然存在,那么用不数年,它就将凭借丰富的资源、强大的工业、高素质的国民、以及先进的科技,毫无悬念地成为拥有强绝武装的世界一极,与德国遥遥相对。如果再等到他们掌握核弹和洲际弹道导弹,其对德国的威胁更是将大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因此在美国倒下之前,清英都绝不会停下战争的脚步,这个对自己能形成毁灭的威胁必须扼杀在摇篮当中。
(1945年二战结束时,美国其实是完全有能力推平苏联的。后者的工业与臻临巅峰的美国根本无法相比,而其引以为傲的人力资源也因为4年惨烈的苏德战争而濒临枯竭。不过身为民主国家的美国终究没有违逆人民的意志,在德国中部就停下了脚步。事实证明这在战略上显然是放虎归山、纵龙入海的举动。经过近十年的休养生息,治好了战争创伤的苏联凭借核导弹成为了整个西方世界都为之惊悚的恐怖存在;当美国人在古巴面临一触即发的毁灭性核战争威胁时,估计对17年前见好就收的举动连肠子都悔青了——作者按。)
在清英的主张下,德国的军政要员们也认同了他的意志。日本时刻都想扳掉美国这个阻碍自己扩张野心的绊脚石,德国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又何尝不是将美国视为头号大敌?相比于上场战争时的有心乏力,当前德国的工业和经济力量,已经通过殖民发展和金融危机的此消彼长而与美国处于同一级别;在日本、奥匈、意大利等国的从旁辅助下,清英对未来的战争胜利已经有了八成的把握。美国必须在这场战争中被肢解,使其恢复到**战争前夕那种分裂的局面。至于因此而独霸亚洲的日本,其后劲和发展潜力比美国都至少差了一个数量级,只要德国愿意,随时都能将这个靠零战打满全场的二流工业国从地图上抹去。
由于德国将继续对美国作战,对英法的态度便也要随之进行相应的转变了。6月9日,停战谈判在法国城市贡比涅的一处郊外森林中举行,清英也搭乘飞机来到了这里,与鲁登道夫、雷德尔等人一同出席。面对恪守礼仪强撑尊严的英法两国代表,清英没有过多的交流,而是直接向其抛出了事先拟定好的停战条款。
作为旨在停火的先期条款,清英并没有提出如同《布列斯特条约》一般割地赔款的苛刻条件,不过,谈判桌对面的两国代表却仍旧是神情惨淡,脸色灰白。除了让现有军队大量复员,并交出相当数量的军火、弹药、卡车等物资作为停战的保证之外,德国还在其中增添了几项额外的条款。
整个法国将被一分为二,分界线以北的部分由德军占据,其总面积占到整个法国的五分之三,以使德国海军获得英吉利海峡和比斯开湾中的所有港口。根据海军国务秘书雷德尔的解释,这些港口将在今后的对美战争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际上,除了这个表面上的原因之外,清英提出这一条也是为了今后将法国分裂成两半奠定根基。在另一个位面的冷战期间,德国、朝鲜、越南莫不是在分裂的军事占领之下各自建国的典型范例,清英也完全可以效仿实行。从百年战争结束之日起,法国已经统一了太长的时间,是该到了它合久必分的时候了:分裂的法国能彻底解决德国的西方边患,而这也正是当年拿破仑对德意志诸联邦强制推行的策略。
对于英国这个欧洲大陆上的“仇恨播种机”,清英提出的条件则是直接掐住了它的生存命脉。所有排水量在1万吨以上的现役和在建舰艇都必须作为停战保证交出,与之一并押解到德国港口的还有50艘最先进的驱逐舰和全部的潜艇。英国须清除布设在英吉利海峡和直布罗陀的水雷,恢复它的正常通行。
面对这个等于是解除武装的停战条款,英国代表当场表示了抗议,然而雷德尔却警告对方,他们所能选择的只有接受或是拒绝。如果战争继续持续下去,那么德国海军将很乐意把北大西洋变成一片没有商船往来的“净土”,甚至是投送陆军力量发起跨海登陆。到那时,大不列颠联合王国就将成为一个历史名词,成为庞大德意志帝国的一个省。对于深受英国大陆政策荼毒的德国民众而言,他们是完全渴望看到这一天的到来、并愿意为之付出任何代价的!(未完待续。。)
ps:感谢书友龙凤破、潇湘夜雨异乡客的月票支持,和zhouyu1976、金螃蟹、袁yh1234567的打赏~~~
...
...
.全部章节




重生之第二帝国 第701章 北美暗夜
. .
黑云低垂,夜风狂舞,一道又一道亮白色的闪电不断划过漆黑的夜空,雷声隆隆。※%頂※%点※%小※%说,片刻之后,滂沱大雨便倾泻而下,那飞溅而起的细碎水花,将象征着美国最高权力所在的白宫笼罩在了一片雨帘当中。
宽阔的办公房间里,罗斯福正坐在他的轮椅上怔怔出神,不断有闪电在天穹中倏然亮起,将他的容颜映得一片惨白。虽然已经时值深夜,但罗斯福却没有任何的睡意;目光转动间,其所流露出的全是对未来的惊惶和恐惧之意。
自从战争爆发后的一个星期以来,欧洲的战局就开始向同盟国一方全面倾斜:德国陆军势不可挡的从法国中部形成突破,并通过一场迂回,将联军的核心主力都全数包围。失去了这支力量的联军再也无力抵挡德军的入侵,短短三天时间里,法国战场上有组织的抵抗就宣告停息,大量溃军和难民形成了无法控制的雪崩春潮。而在海洋上,英国舰队主力更是在一个白天当中就近乎损失殆尽,无论是舰艇沉没数量还是战斗持续时间,都远远超出了此前任何一方的预期!
当英法遭受如此惨败的消息传来,罗斯福就知道自己的战争冒险已经全数破产了。美国对德国这个头号假想敌所制定的一切战争计划,都是建立在英法能作为己方向欧洲直接投放力量的桥头堡这个前提基础之上;只有英法能牢牢钉在德国的西面,美国才有直接攻入德国腹地、并由此获得战争胜利的可能性。然而现在,大败亏输的两国却是再无法抵御德**队的狂潮。为了避免国家驰入崩溃的深渊。他们现在都已抛弃了与美国的协约。急不可耐的选择要立即结束战争!
尽管在过去的数天内,自己曾竭力挽留这两个在欧洲的盟友,但他们却仍是义无反顾地挣脱了美国所伸出的诚挚双手。战前主张与美国结盟的丘吉尔和戴高乐政府,此刻已经随着战场上的惨败而彻底倒台;现在执掌英法权柄的都是坚定的主和派和亲德派人士,他们唯一关心的就是怎样才能以更小的代价让德国人收手。实际上,当前欧洲战场上的情况也正如那些亲德派政府官员所言,英法能抵抗德军入侵的力量业已不复存在。光是在北大西洋上,情况就坏得无以复加:海军主力丧尽的英国根本无法保住自己的海上交通线。如果德国海军持续封锁,那么不出两个月,整个英伦三岛就会陷入没有粮食的全面饥荒。而从德国海军在几天前那场海战中所展现出的恐怖力量来看,当前的美国大西洋舰队根本没有与之抗争的实力,美国在东部都是自身难保,为英国提供海上安全保障根本无从谈起!
自己的战略抉择做错了么?看着窗外呼啸肆虐的疾风骤雨,罗斯福在心中一遍遍的对自己问道。从美国的角度出发,遏制同盟国的扩张无疑是理所应当、且极为必要的;美国绝不能坐视那群挥舞大枪、咆哮如雷的普鲁士军官团占领整个欧洲,继而用整个欧洲的力量来对抗自己,而德国对美国的并吞野心。早已通过他们与东京之间的联盟合作清晰彰显了出来。为了让在欧洲颓势已显的英法有继续和德国抗争的底气,美国也完全有必要对其作出联盟保证。缔结有关共同防御的条约。正如他在演讲中一再对美国民众所提到的那样,当前维系美国国家安全的地域已经再不限于北美一隅,而是随着德日两国的咄咄逼人而大幅拓展到了欧洲和东亚;保护英法抵抗同盟国,就是保护美国能免遭柏林邪恶轴心的侵袭。
然而,这个中欧帝国的武力却似乎能超脱出一切国际战略,成为化腐朽为神奇的宙斯之锤。上场大战中,面对英法俄三面夹击的他们就轰然冲破了这个看似坚不可摧的樊笼,直接奠定了其身为欧洲霸主的不可动摇的地位。而在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德国的力量更是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英法虽然在上场战争中遭到削弱,但好歹也得到了并不耻辱的体面和平,他们的本土工业仍在,其军力与羸弱一词也毫不沾边;尤其是英国,他们的海军总吨位仍有德国的接近八成,其甚至组建了一支较大陆国家都不遑多让的陆军。根据美**方的估计,他们在同盟国的兵锋之下撑过最为艰难的头半年时间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然而现在仅仅过了一个月,德国人就单枪匹马的踩着他们的尸体,登上了胜利者的最高舞台!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意志坚定如罗斯福,也不禁对惨淡的未来生出了一丝彻骨的寒意。想要通过中立国向德国发出停战的声音,像英法一般寻求对德和解,对方所开出的条件却又毫不意外的苛刻得让人无法接受。几个小时后,德国皇帝甚至发表了全国演说,称美国是蓄意挑起这场战火的罪魁祸首,在美国全面投降之前,德国及盟国的武装力量将始终向其开火。对于这一情形,罗斯福没有丝毫的意外: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作为当前唯一能与德国相抗衡的力量,对方又怎么会在一片大好的局势下放过将美国彻底击败的机会?1913年英国的对德宣战,其本质也正是通过一场预防性战争将最大的潜在敌彻底扼杀在襁褓中,罗斯福也从来没有指望当前能与德国达成体面的和平!
数日来,罗斯福因国内外迫在眉睫的危局夙夜忧思,原本正值55岁黄金之龄的他,现在看上去却像是75岁的老者。然而直到当前,他却仍旧是没有考虑出一个能支应万全的策略。德国的军队似乎是不可阻挡的。现在已是孤军作战的美利坚,又该采取何种策略才能维护利益和国家安全?
“叮铃铃……”清脆的电话铃声忽然响起,在孤寂的房间内显得格外明晰。心中一凛的罗斯福随即摇动着轮椅,让自己快速移动到办公桌前。十六年前,罗斯福在加拿大度假的过程中突患脊髓灰质炎,导致腰部以下的部位永久瘫痪,从那以后,他便一直与轮椅为伴,直至登上美国权力之巅。当他抓起电话后,听筒的那一头很快就传来了国务卿科德尔?赫尔的声音。
“总统阁下,很抱歉这么晚打扰您的休息,不过我有极其重要的事情需要向您汇报。根据‘魔术’组织破译的秘密电报显示,日本极有可能在未来的一周时间里对合众国宣战。此外,日本海军内部的往来通电也较正常时期大为频繁,这也能作为他们即将动手的一个佐证。负责南菲律宾防务的麦克阿瑟上将,和指挥太平洋舰队的瑞查生上将,都希望您能下令官兵停止休假,让他们的所属部队进入战备状态。”赫尔在电话中语气急促地说道。
一片轰鸣呼啸的雷雨中,罗斯福微微咬紧了牙:该来的终究是要来的,日本与美国之间的战争早在三十多年前的日俄战争结束后就已初见端倪了。虽然罗斯福对日本的国家力量不屑一顾,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高度集权的军国主义政府,却已经积累起了一支令当前的美国感到无比棘手的强大武装。一旦他们加入到德国一方投入战争,美国当前那原本就不充裕的海军力量必然会因为两线作战而更加捉襟见肘,这无疑将是极为严峻的情况!
“让麦克阿瑟和瑞查生做他们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一切事务。另外通知其他的内阁成员和军方将领,明天清晨七时在我的办公室内召开会议。”罗斯福断然回复道。事已至此,自己也只能正面迎上这场前所未有的狂烈风暴了。但愿上帝能站在有两洋之护的美利坚一边,能将入侵者的野心彻底挫败!
赫尔在电话中凛然尊奉。他顿了顿,而后又道:“总统阁下,还有一件事情我需要向您禀报。以万尼瓦尔?布什负责的s-1研究项目遇到了资金和人员的双重瓶颈,他们之前对研发困难的预估严重不足;布什希望能得到政府的鼎力支持,目前他已经开出了一份多达2000名科学家和文职研究人员、以及10亿美元经费的需求清单,相关工作人员预计更达12万人以上。如此大的数目我已无权做主。”
“布什要的东西都给他!明天我就会签署一份正式的文件,授予布什在资金和人员调用上的最高优先权。”罗斯福心中一震,随即毫不犹豫地回复道。面对似乎是不可战胜的德**队,现在他所能够依仗的也只有在曼哈顿无人区中所进行的这一研究了。如果计划得以顺利实施,那么自己就拥有了翻盘的机会:德国的武器和士兵就算是再怎么优越,在宇宙本源能量的冲击下也将是不堪一击!(未完待续。。)
ps: 感谢书友pt猫、奇怪的我的月票支持,和金螃蟹、zhouyu1976的打赏~~~
.全部章节




重生之第二帝国 第702章 下一步计划
. .
“英国人竟然就这么懦弱的屈服了。.面对我们所列出的那份包括2千门火炮、2千挺机枪、1o万吨弹药、2oo万吨商船、以及全部1万吨以上作战舰艇的交付清单,英国人竟然尽数接受了下来,并且唯一的条件就是让我们及盟国立即停止在世界各地对他们的军事进攻。且不说各盟国的军队此刻正在非洲、中亚和东亚稳步推进,帝国总参谋部早在五年前就已制定好了登陆英伦的计划,并在波罗的海进行了多次的三军联合演练,士兵们对于占领英国的荣誉前所未有的渴切。是的,我真的希望那位丘吉尔先生能够继续执政,并号召他的国民继续‘坚强不屈’的抵抗下去,倘能如此的话,我们就能通过一场史诗般的跨海登陆,来为这个鼎盛了三百多年的日不落帝国彻底盖上棺木了!”
位于贡比涅的临时大本营中,须发斑白的鲁登道夫满是遗憾的开口陈述道。作为德国陆军和整个军官团集体的最高指挥官,他有充分的理由对当前戛然而止的对英战争感到不甘:英国陆军菁华已经在敦刻尔克的包围圈中全军覆灭,其剩余主力也都被派到了法国战场上,面对德国陆军和空军的兵锋,遭受覆灭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而当这一切完成之后,英国本土也将失去抵御入侵的最后一道手段。伴随着德军皮靴的密集践踏,这个为祸欧洲大陆数百年的国家。就将得到所有欧陆人民内心深处都热切期盼的那个应得的可耻下场!
“如果用政治手段就能达到目标的话,那么我们就不应当付诸军事行动。帝国登陆英伦的意图仍是逼迫他们退出战争,现在伦敦当局已经屈服。我们也就不用再付出近百亿马克的战费和数万名士兵的生命来实现这一点了。”面对总参谋长这番意料当中的态度,清英颇有些无奈的说道。历史上的鲁登道夫就是一个纯粹的军人,其一切为战争服务的理念在他那本《总体战》中显现无疑;如果他能有清醒的政治意识和基于大战略的全局头脑,其在1917年初就该抓住最后一丝机会与英法言和,而不是顽固的选择战争、并最终将德国推进战败的深渊了。
“英国已经是夕阳西落。占据了法国西、北部港口,并拥有绝对海上优势的帝国,有十种以上的方法征服这个岛国。我们的目光不应当仅限于欧洲这片纷争了一千多年的熟悉土地。而是要放眼于更加广袤的全球。现在德意志需要解决的大敌是北美那个多民族的融合体,他们是当今唯一能够阻止帝国意志的存在;如果我们能在北美发起决定性的登陆。那么其作用将十倍于对前世界霸主英国的攻占。”清英望向墙上那幅巨大的世界地图,满是感慨和憧憬的说道。
自从上场战争结束之日起,击败美利坚这个天选之国的设想就已经在清英的脑中酝酿萦绕了。只要有一丝可能,身为穿越者的自己都不能容忍如后世美苏冷战一般的紧张局势出现;相比于将自己的命运寄托在对方那不会按下核按钮的冷静克制之上。不如将其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虽然美国仍旧有着梦幻般的地理位置和工业力量,但对于当前几乎整合了整个欧洲的德国而言,却也绝对不是高不可攀的神祇存在。更何况德国在美洲已经有了圭亚那这个前进的跳板,波涛浩淼的大西洋所起到的阻隔作用已大为降低。从这里出发,前往美国最南端的佛罗里达州就只有3ooo公里,较德国本土与美国的66oo公里近了一倍有余;而更为关键的是,从圭亚那到美国南部就再不是一片无边无际的大洋,加勒比海中有着大量的岛屿可供德军逐步推进。只要德国占领了古巴,那么距离美国本土就只有一道不过25o公里宽的海峡。这一连运输船都能朝发夕至的距离,足可承载起大规模的登陆战役所需了!
“意大利人的态度怎么样,他们愿意将自己的海军纳入到同盟国联合舰队的框架中、并投入到对美战争中去么?”清英转过头来。向身旁的雷德尔问道。由于工业力量和民族习性使然,开战后一个月的意大利海军仍旧没有做好完全的战争准备,只是在协约国力量早已撤空的地中海内对着空气耀武扬威、并担任一些无关紧要的对北非殖民地的运兵任务。虽然清英很想甩开他们与奥匈单干,但阵容不俗的意大利舰队却仍是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退一步讲,有了意大利舰队的加入,也能帮德国海军分担敌人更多的火力毁伤。
雷德尔恭声回答道:“陛下。那位意大利领袖已于三个小时前发来了电报。他对帝国目前所正在对美国进行的战争大加颂扬,并宣称意大利完全有义务投身到这场消灭残存撒克逊势力的伟大使命当中。预计在派出舰队事宜上。他们很快就会与我们达成一致。”说道最后一句,雷德尔的心中不禁泛起了一丝近乎怜悯的不屑之意。当战争爆发后半个月,那位靠政变上台的意大利独裁者都没有与美英两国直接摊牌的勇气,其宣战和打击的对象都只限于法国这个在德国的兵锋下朝不保夕的弱邻。直到德国陆海军分别在两处战场上取得决定性的大胜,并且引得英法主动前来求和之时,意大利人才终于放下了一切顾忌,准备将赌注压在胜利者一方大快朵颐。恺撒大帝的荣光都被这帮软弱的后辈给耻辱的丢尽。
1...272273274275276...3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