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国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齐橙
三个人又闲聊了几句,宁静也坐上车回学校去了,她下午还有课,不敢缺席。
送走宁静,秦海、秦珊兄妹俩肩并肩地往校园里走,秦珊问道:“哥,你真的对哲奕姐没什么意思?”
秦海摇摇头道:“我们差距太大了,她好像是个官二代呢,我是个土包子,怎么配得上她?”
“我看她对你挺好的。”秦珊说道。
秦海想了想,说道:“我和她之间的关系,可能就是那种‘哥们’的关系吧。她比我大好几岁呢,我从来没有往那方面想过。我感觉,她也没这种想法吧。”
秦珊摇摇头道:“我倒觉得,她没准真有这样的想法,要不她怎么会这么热心帮你,而且对我和小静都特别好。”
秦海道:“京城的人都挺热心的。我和王哲奕算是比较谈得来的朋友吧,她对我和对你们好一点,也正常。”
“嗯,也许是这样吧。”秦珊点了点头,然后突然又问道:“那小静呢,你觉得她怎么样?”
“不会吧,妹妹,你怎么突然这么关心我找女朋友的事情了?”秦海笑着打岔道。
“爸妈都惦记着你早点成家呢,他们都想抱孙子了嘛。”秦珊也笑着说道,被秦海这样一说,她也觉得自己似乎有些太八卦。当年的大学虽然已经不再禁止学生谈恋爱,但总体来说恋爱的氛围并不浓,秦珊觉得谈论这样的话题也有些尴尬。
秦海到华清大学来,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看望秦珊。与在京城大学一样,他也让秦珊约了她的系主任会谈,此时已经快到约定的时间了。
化工系的办公室设在土木工程馆,这是一幢修建于二三十年代的红砖小楼,看上去颇有几分古朴典雅。秦珊带着秦海直接来到了系主任吉振荣的办公室,吉振荣正在屋里等着他们呢。
“吉教授,您好,我是安河省青锋农机厂的秦海。”秦海依然用着惯常的开场白做着自我介绍。要说起来,他的身份有不少,但最正式的一个身份便是青锋农机厂的董事长,由于热喷涂机的大量出口,青锋农机厂已经成为国内知名的一家外贸型生产企业,一说出去很多人都能知道。
“是秦董事长,快请坐,快请坐。对了,听说你是秦珊的哥哥,是亲哥哥吗?”吉振荣一边给秦海让着座,一边颇有些八卦心态地问道。
秦海笑着点点头道:“是的,我们是一母同胞的。小珊在华清读书,多蒙吉教授照顾,我这个当哥哥的一直都没机会过来表示一下感谢,真是太失礼了。”
“哪里话,关心爱护学生,是学校的本份嘛,怎么当得起感谢二字呢?”吉振荣笑着连连摆手,随后又从兜里掏出香烟,向秦海示意了一下。见秦海摇头婉谢,他便自己拿出一支,点燃之后,轻轻吸了一口,然后问道:“秦董事长,你这回到华清来,该不是专程为了来向我们致谢的吧?”
“致谢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秦海笑道,“不过,除了致谢之外,我还有一些事情,想请咱们化工系帮忙,不知道吉教授是否有兴趣。”
“请讲。”吉振荣说道。
秦海从随身的手提包里拿出一张折叠起来的晒图纸,对着吉振荣的方向在腿上摊开来,说道:“吉教授,您看看这个。”
吉振荣从办公桌上拿过老花镜戴上,探头看去,只见在那晒图纸上,密密麻麻地画着图形,不同的图形中间还有箭头相连,组成了一个极其庞大的体系。
作为一名化工领域的专家,吉振荣当然能够看得出来,那图纸上长圆形的图形表示的各种化学反应器、冷却塔、溶解罐等容器,小圆形的东西代表着各种泵,而箭头代表的就是各种设备间的管线。他细细地把整张图看了一遍,思考了一下,说道:“你这是一套基本有机化工设备,看起来应当包括了甲烷系、乙烯系、丙烯系的各种产品。你拿这样一张图给我看,是什么意思?”
秦海道:“我们准备投资兴建一家大型化工厂,以乙烯为主,同时兼顾甲烷、丙烯等产品。这张图是我们初步考虑的一个生产流程,如果可能的话,我想请华清大学化工系替我们完成全部的工艺设计。”
材料帝国 第三百零七章 紧急任务
欢迎您的光临,任何搜索引擎搜索“”即可快速进入本站,所有章节显示为同一页面时,是因为你的浏览器缓存未更新。只需按f5刷新页面,手机浏览器请清空下ie缓存即可,给大家带来的不便深感抱歉!!
听到秦海的话,吉振荣摇了摇头,说道:“太困难了,这是谁设计的图纸,太不切合实际了。”
“怎么会呢?”秦海有些纳闷,这张图纸是他结合自己前世的一些经验,又请了安河工学院的化工系教授一块捣估出来。实在是安河工学院化工系的实力不够,有些复杂的理论研究做不了,所以他才跑到华清大学来求助。当然,他还有另一个目的,就是通过这样的合作,与华清大学化工系建立起业务联系,以便未来把这里变成自己的一个外脑。
吉振荣道:“我没说清楚,我不是说这张图纸上的工艺路线不对,但它所需要的设备不是咱们国家能够做出来的。就说乙烯装置吧,现在咱们国家30万吨乙烯的工艺都还没有突破,你直接就想上80万吨的,怎么可能?”
秦海想了想,说道:“吉教授,我的考虑是这样的。一部分设备,我们可以直接从国外进口,比如乙烯装置里最困难的乙烯压缩机等等;有些设备呢,咱们可以从国外进口原料,在国内制造,比如乙烯球罐,需要一些耐低温的钢板,咱们目前还解决不了,可以考虑从国外进口钢板。至于国内能够生产的设备,就立足于国内。不过,有关整套装置的总体设计,必须在国内完成,这样也能够培养起咱们国家自己的装备制造能力,您看如何?”
“分项进口,在国内集成?”吉振荣有些明白秦海的想法了,他轻轻地用手指敲打着桌子,陷入了沉思。
大型化工设备的设计与建造,一直是中国工业中的一块短板。作为华清化工系的教授,吉振荣对此也是痛心疾首。他知道。要想培养起自己的设计与建造能力,必须拿着实际的项目来练手,而不是简单地纸上谈兵。但国内上马一套大型化工设备是何其谨慎的事情,怎么可能随便交给他们去练手?
到目前为止。国内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几套大型乙烯装置。都是完全从国外成套引进的,国内也就是做一些边边角角的配套设备。核心部分根本容不得国内的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插手。
而听秦海的意思,他却是打算请华清大学化工系来做这套大型设备的总体设计,立足于国内力量来建设这样一套乙烯、丙烯的联合装置。如果这个想法真的能够实现,那么化工系那些做过程控制的教授们将得到一个极其难得的实践机会。
“小秦。你想过这样做的风险没有?”吉振荣感觉到有些不踏实,他怕秦海只是一时的心血来潮。
秦海笑了笑,说道:“总得有人去冒这个风险吧。吉教授,我觉得咱们国内这么多化工专家,众志成城,应当是能够解决这些技术问题的。真的有什么考虑不周全的地方,不信大家就看不出来。最后。等到全部设计完成之后,我们也可以请国外的知名设计院帮忙审核一下,他们是有这样的业务的。”
“审核图纸的费用,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吉振荣提醒道。
秦海道:“相比整套装置的投资。审核图纸的费用就算不上什么了。吉教授,我可是诚心诚意来求助的,您务必要帮我这个忙。”
吉振荣道:“秦董事长,你这话说反了。你让我们来承担工艺设计,是给我们提供了机会,是帮了我们的忙呢。不过,要设计这样的装置,光靠我们化工系的力量还不够,我们理论方面没什么问题,但具体的工程经验,不如化工设计院的工程师,所以,到时候肯定要把他们也一起请进来,共同合作。”
“没问题,到时候您跟我说要请什么人,我上门去请就是了。”秦海痛快地说道。
“太好了!嗯……这个设计还真有点意思,你这张图纸先放到我这里,回头我把大家找齐了,一起来讨论讨论,看看如何分工。”吉振荣拿着秦海的图纸,上看下看,满心欢喜。
秦海看看吉振荣,笑着问道:“吉教授,你就没有别的问题要说吗?”
“别的问题?”吉振荣挠挠头,“没什么别的问题呀。”
“费用呢?”秦海有些抓狂了,设计一套大型化工设备,在国外的费用是奔着上千万美元去的,吉振荣居然显得无动于衷。
听秦海说起费用,吉振荣愣了一下,有些尴尬地说道:“嗯嗯,费用……肯定应该收一些的,要完成这项设计,恐怕得半年、一年的时间,大家偶尔报个误餐费……还有查资料的费用,图纸的消耗……”
“是啊,我就等着您开价呢。”秦海笑呵呵地说道。
吉振荣想了想,又看了看坐在一旁的秦珊,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开口的样子。秦海只好赶紧鼓励他道:“吉教授,您尽管说,我是做企业的,做事要花钱这个道理,我还是懂的。”
“嗯,好吧。”吉振荣咬了咬牙,怯怯地说道:“我觉得,这个项目的支出,怎么也得要20万左右。”
“多少?”秦海眼睛瞪得老大,这位老先生不会是不识数吧,设计一套大型化工设备,开价20万?这些钱别说请一帮教授干活了,就是请民工也请不了多少吧?
吉振荣却是理解错了,以为秦海是嫌他开价太高。那个年代,教授的工资比普通工人高一点,一个月也就是200多块钱,20万的确是个很大的数字了。他摆了摆手,解释道:“我只是随便说说,具体的也没核算过,秦董事长觉得多少合适呢?”
“我出两……呃,两百万吧。”秦海原本想脱口而出,说是两千万,话到嘴边,他犹豫了一下,终于改成了两百万。既然吉振荣的期望值只是20万,他出到200万,应当是完全出乎吉振荣的意料了。现在把价钱压低一些,未来如果需要的话,再往上加,总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如果现在就把这些教授们的胃口撑大了,以后没准反而不好合作了。
“两百万?这……这太多了。”吉振荣面红耳赤地说道。
“这也不算多吧。”秦海道,“要完成这项设计,光靠咱们这些教授肯定是不够的,还要动员年轻讲师、助教,还有研究生、本科生一起参加,就算是勤工俭学,咱们系里也得给人家发点劳务费吧?全套设计下来,我估计得有几万张图纸了。对了,咱们系是不是也引进一套cad软件,实现计算机辅助作图?”
“这倒是可以考虑一下,不过,cad软件的价钱也不便宜,我们一贯也是连想都不敢想的。”吉振荣笑着说道。有了秦海的那一番话,他已经决定收下这200万元的设计费了。这一刻,他开始有些心猿意马,想着200万能够在系里做成多少大事,作为系主任,手里没钱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秦海站起身,说道:“我把图纸先留在您这里,您找教授们商讨一下,看看这件事怎么做,回头咱们再进行进一步的磋商。要不,今天咱们就先谈到这里,我先告辞了。”
吉振荣把秦海和秦珊送出土木馆,看着他们走远,转身便回去了。他没有回自己的办公室,而是推开了一间实验室的门,对里面的学生喊道:“你们几个,马上去通知一下过程室的熊老师、李老师、马老师,让他们到我这里来开会,就说有紧急任务,十万火急!”
用区区200万的经费把化工系弄得人仰马翻,秦海颇有一些成就感。二人离开土木馆之后,秦珊到教室上课去了,秦海则独自一个出了校园,叫上一辆出租车,前往钢铁研究总院,去拜见老朋友陈贺千。
“小秦,你可有日子没到我这里来了,听说你最近发大财了。”陈贺千一见到秦海,就乐呵呵地说道。
这两年,秦海以协助研究课题的名义,给陈贺千提供了不少科研经费,让陈贺千取得了好几项在国际上都颇有一些影响的成果。陈贺千当然也是投桃报李,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帮秦海解决了不少生产、销售中的困难,二人的交情也是越来越深厚了。
秦海在陈贺千办公室的沙发上坐下,笑着说道:“用句时髦的话说,我现在穷得只剩下钱了。这不,这回是专程到京城来找专家们帮忙的。”
“哦,你又遇到什么难题了?”陈贺千关切地问道。
秦海摇摇头道:“倒不是有什么实际的难题,只是未雨绸缪,想启动一些长远的项目而已。材料是百年大计,如果现在不打基础,未来就没有位置了。”
“有你这种想法的人,真是太少了。”陈贺千在秦海对面坐下,感慨道,“现在上上下下都说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可实际的拨款却少得可怜,根本就做不起什么好的研究。尤其是材料领域,没什么短平快的项目,申请经费就更困难了。”
秦海道:“陈老师有什么难处,尽管跟我说就是了。我做研究不行,就是有几个臭钱,怎么也不能让陈老师这样的大学者为了五斗米折腰吧?”
陈贺千摇摇头,道:“我不是说我,这几年,你给我这个实验室的资助已经不少了,很多人都羡慕得要命呢。我说的是我的一些同行,像工业大学的孙玉智,机电研究所的阎顺成,现在都已经断顿了,所有的实验都已经停下来了。你是知道的,搞材料的,如果不能做实验,还能出什么成果?老阎手下几个年轻助手,现在都闹着要下海呢。”
ps:
好像是发烧了……悲摧
材料帝国 第三百零八章 这就是初级阶段吧
陈贺千说的这两位,都是在国内材料界小有名气的学者。与陈贺千不同,他们是恢复高考制度之后才上的大学,现在不过才30出头,但已经在自己的领域里做出不小的成绩了。这一世的秦海还不认识这二位,但在他的前一世,与这二位是有过一些接触的。秦海曾听他们说起,在他们最具有创造力、最能够出成果的年龄,却因为一系列的原因无法从事科研活动,导致其后来的成就反而不及一些国外同行了。
对于当年的事情,这些老科学家一般都不会说得太多,只是羡慕秦海这一代人遇到了好时候,能够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现在结合陈贺千说的情况,秦海能够想象得出,这些人曾经遇到的麻烦,应当就是科研经费的严重短缺了。
“像孙老师、阎老师这样的情况,在京城很多吗?”秦海问道。
陈贺千道:“很多,绝大多数的高校和研究所,经费都非常紧张,只有极个别承担了国家重要专项的专家,日子稍微好过一点,不过,也仅仅是稍微罢了。另外,京城的情况,在全国来说已经算是最好的了,外地的高校还不如京城这些学校呢。”
秦海道:“看来,我得想办法多筹集一点资金了,材料的研究,真是等不起,不能让孙老师、阎老师这样的专家白白浪费了最好的时光。”
“这……”陈贺千迟疑了一下,缓缓地摇摇头,说道:“小秦,你的想法是好的,可是这么多高校,科研人员岂止上万。你管得过来吗?连国家都拿不出这么多经费,你一家民营企业能筹到多少钱?”
秦海道:“别的领域我管不了,我只管材料这一块。搞材料的专家,就算把那些讲师、助教啥的都算上,也就是三两千人吧,给他们创造一点条件。应当是可以的。”
“你的想法是好的,可是你想过没有,这些人都是有单位的,有同事,有领导,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他们能坐着吃独食?”陈贺千问道。
“靠!这是什么逻辑!”秦海瞪圆了眼睛,“这是我私人的钱,又不是国家拨款。我愿意给谁就给谁,难道那些什么同事、领导的还能上手去抢?”
在秦海前一世的年代里,各家科研机构里的专家们基本上都是自己找课题,找来之后钱都是属于自己的,别人根本不会去染指。就算有些专家比较世故,想让单位领导分润一些好处,也不过就是拿出一个零头,意思意思罢了。也许是因为市场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科研机构里也是奉行丛林法则,有本事你就多拿钱。没本事就靠边站,不会有人去同情弱者的。
秦海不知道,在现在这个年代,高校里的课题本身很少,所以能够弄到钱的专家是很引人注目的。在大家都苦哈哈过日子的时候,你拿着钱吃香的、喝辣的。绝对是一件拉仇恨的事情。由于人员流动的机制不灵活,许多专家都认为自己会在单位里呆上一辈子,因此同事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在这种情况下,吃独食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了。
“这么说。陈老师,你手上的经费,也有人打主意?”秦海把目光转向了陈贺千,这几年来,陈贺千在他手上拿了上百万的经费,名义上是协助研究某些金属材料,实际上这些研究需要的经费并没有这么多,余下的部分就被陈贺千用于其他的科研了。现在听陈贺千这样一说,秦海无比怀疑自己那些钱是不是也被陈贺千拿去做人情了。
陈贺千脸上有些忸怩之色,他说道:“唉,都是单位上的人,我也不能太独立了。你委托给我的有些项目,我一般都会请其他研究室的同事们一起帮帮忙,到时候给他们付点加班费啥的。不过,也许是因为我在单位上还有一点点地位吧,大家对我的钱倒是不太敢惦记得太多。”
“我卖糕的!”秦海以手捶额,“我光以为我们工厂里有大锅饭,没想到科研机构里也有大锅饭。据我所知,咱们这些研究机构里尸位素餐的人也不少,莫非他们也要跟着一起分钱?”
“那是当然。”陈贺千道,“同在一个研究室,你们几个能拿钱,我拿不了钱,谁能接受?你说的这些人,搞科研不行,捣乱可是个顶个地强。你没听说过,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上次我们用科研经费买了点劳保用品分给大家,无意中漏掉了楼里扫地的清洁工,结果我们的厕所就连续好几天都臭气熏天了。”
“我日!罢了罢了,照你这样一说,我还真是没辙了。”秦海沮丧地说道,如果仅仅是孙玉智、阎顺成这些人,他拿出几百万去资助一下,也无不可。要知道,这种资助可不会是无偿的,这些大牛们随便拿出一项好的成果,就足以把这些投资都收回来了。可以,如果资助一个就意味着要把他身边的扫地大妈之类都给管上,秦海可就没这个兴趣了,他是做产业的,不是搞扶贫的。
“我听说,你一直在和李林广他们合作,难道他们那边没有这样的情况?”陈贺千好奇地问道。这两年,李林广成果频出,在国内金属材料领域的影响力已经与陈贺千不相上下了。由于同是接受过秦海的资助,这二人的关系颇为不错,有几次年会上见面时都很是亲热。
“李老师他们……”秦海挠了挠头,拼命地回忆着自己是如何与李林广合作的。由于热喷涂机是李林广和岳昆他们设计出来的,秦海对这二人的资助比给陈贺千又多得多,但似乎也没听他们说起过有人眼红的事情。
“我明白了,我请李老师他们搞热喷涂机的时候,因为投入非常大,我是专门建了一个临时机构来管理这些经费的,大多数的钱根本就没有进入学校的账户,所以学校方面也就没办法去瓜分了。”秦海恍然大悟地说道。
李林广、岳昆二人前两年在圣保罗大学弄了个终身名誉教授的头衔,在安河工学院的行情看涨。再加上成果极多,而且不少发表在国外的知名刊物上,因此在学校里俨然具有了学阀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对他们的政策是只要他们能够出成果,上不上班无所谓、上不上课也无所谓。
这样一来,这二人一年中倒有半年时间是在平苑特钢厂的金属材料实验室里度过,偶尔还能拿着秦海给的美元跑到国外去进行学术交流,日子过得惬意之极。相比之下,陈贺千枉在京城的国家级研究机构里呆着,还不如李林广、岳昆他们舒服呢。
“陈老师,你与其呆在这里琢磨着如何安抚那些小人,还不如到我们那边去呢。你想要什么研究条件,我统统给你配上。生活上,给你配专职厨师、专职司机、专职保姆,保证是18岁的黄花姑娘,看着赏心悦目的那种……”秦海嘻嘻哈哈地给陈贺千许着诺言,说到最后,就开始胡说八道了。
“你个小秦!拿我这个老头子开这种玩笑!”陈贺千让秦海给气乐了,他挥了一下巴掌,做出一个要给秦海一耳光的姿势,当然这只是一种威胁,他不是不识好歹的人。
“你说的这些,我是享受不了的。”陈贺千定了定神,说道,“我们钢铁总院承担着很多国家的重要课题,虽然没什么钱,但工作却很重要,我不可能走开。小秦,这种享受的事情,对于你们年轻人恐怕有吸引力,到我这个年纪,工资够花就行了,没有太多的物质**。”
“陈老师的高风亮节,我一向是佩服的。”秦海恭维了陈贺千一句,然后问道:“可是,您手下的那些助手呢,他们也不在意这个吗?还有,你说的孙老师、阎老师他们,据我所知,他们也就是正值壮年,上有老、下有小,他们也不在意这个吗?”
陈贺千道:“怎么会不在意?我们现在开学术会议,大家在会下凑在一起聊得最多的,就是房子、孩子、炉子这些,有办法的人,都在往外跑呢。”
“外?”秦海奇怪地问道,“什么叫外?”
“国外呀。”陈贺千道,“这几年,很多单位的青年研究人员,但凡有点成就的,都在想方设法地往外跑。到国外去哪怕当个实验员,也比在国内当个副教授拿的钱多。不瞒你说,我现在最怕接电话,经常接到一个电话,就是来向我告辞的,说要到哪个国家去了。”
“咱们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人才,最后都便宜了美帝,真特莫的窝火。”秦海恨恨地说道。
“有什么办法呢,这就是……初级阶段吧。”陈贺千自嘲地说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