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材料帝国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齐橙
“陈老师,您知道孙老师、阎老师住什么地方吗,咱们去看看他们,听听他们的想法,如何?”秦海心里突然有了一个念头,但他不敢确信自己的方案能够被别人所接受。
“好的,咱们先吃饭,吃过饭再一块过去。”陈贺千说道。(未完待续。。)
ps:38度8……头疼得紧。想断更,又担心伤了人品……好吧,其实只是因为实在睡不着。先送上一章,一会如果依然不想睡觉,就继续再码字。如果想睡觉,那就睡了。





材料帝国 烧没退,今日无更
;
昨晚吃了点退烧药,好好睡了一觉,今天早上一起来,又是38度8……无语。
只好断更了,好好休息休息吧。岁数大了,拼不起,年轻时候发着烧也敢干活,现在不敢这样玩。
抱歉抱歉。




材料帝国 第三百零九章 总得有人留下来
;
孙玉智的家是在工业大学院子里。陈贺千带着秦海来到工业大学之后,没有往后面的家属区去,而是走向学生宿舍旁边的一幢三层红砖筒子楼。秦海对于筒子楼并不陌生,他在青锋农机厂当青工的时候,住的宿舍就属于筒子楼,但随着陈贺千走进这幢筒子楼的时候,他还是有些心寒的感觉。
“孙老师就住在这里?”秦海指着拥挤不堪的楼道,有些不敢相信地问道。
青锋农机厂的筒子楼里虽然也有少数成了家的职工,但大多数是单向汉,楼道里的杂物并不多。而在这幢筒子楼里,每个房间门口都摆着煤球炉或者煤油炉,旁边还有从图书馆淘汰出来的书架,上面放着油盐酱醋和蔬菜等物,偶尔还能看到一些捆扎得结结实实的书籍,显然是它们的主人一时用不上这些书,却又舍不得抛弃。
走在楼道里,稍微胖一点的人就只能侧着身子,如果两个人迎面走来,其中一个就必须在哪个房间门口暂避一下,才能让对方通过。秦海听说过老师们的生活条件有多少艰苦,却没有如此真切地感受过这一点。
“是啊。”陈贺千叹道,“各个单位都一样,你没听人说吗,现在在京城,要间房子比找个对象还难。”
“我来晚了……”秦海仰面朝天,看着头顶上昏黄的电灯说道。
二人走过几个房间,陈贺千用手一指,说道:“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小孙就住在这里,我曾经来过一次的。”
说罢,他抬起手。在门上轻轻敲了几下,喊道:“小孙,小孙。请问孙玉智是住这间吗?”
门应声而开,门内站着的。正是他们要找的孙玉智。与秦海认识他的时候不同,此时的孙玉智刚刚30出头,身体健壮,精神饱满。看到门外的陈贺千,他的脸上露出喜悦的神情:“哎呀,陈老师,您怎么来了。”
“我带个朋友来看你呢。”陈贺千笑着说道。
“快请进,快请进吧。”孙玉智也不管陈贺千带来的是谁。忙不迭地往屋里让着他们。在陈贺千面前,他是小字辈,而陈贺千在这些年轻学者面前也的确当得起德高望重四个字,所以孙玉智对他是极其恭敬的。
二人进了屋,才发现屋里已经有一位客人了,是一个20来岁的小年轻。看到他们俩人进来,小年轻怯生生地站起来,对孙玉智说道:“孙老师,您有客人,我就先走了。那件事,咱们……”
“嗯,你先申请吧。我会给我的导师写封信推荐一下,你的才华是大家都看得到的,他们肯定能接收你。”孙玉智微笑着对那小年轻说道,只有秦海能够看出,他的笑容有那么一丝的牵强。
孙玉智把小年轻送出房间,再回来的时候,冲着陈贺千和秦海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这是我们教研室的一个助教,非常有才华。非常得力……可惜,不想留下来。”
“想出国?”陈贺千问道。
孙玉智道:“是啊。因为我在国外呆过几年。也算认识一些人吧,他就来找我帮他写推荐信。算上这个。我已经推荐过五个了,现在前四个在国外都混得挺好的。在国内是条虫,出了国都变成龙了。”
“他们走了,你们这里不是空了?”秦海明知故问,“你怎么没想过挽留一下?”
“挽留什么?”孙玉智带着怨气说道,“你看我,好歹是个博士,副教授,都混成这个样子,他们这些小年轻还能怎么样?他们来找我帮忙推荐的时候,我就跟他们说,出去也好,最起码,让自己的生活先超越初级阶段吧。”
这是秦海今天第二次听人说起初级阶段这个词了。当年国家对自己的社会形态的定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意思是很多制度还不成熟,需要不断探索。中国的老百姓从来都是不缺乏幽默感的,许多严肃的政治词汇,都可以成为人们日常调侃的用语。由于社会上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事情,大家就把这些问题统一都用初级阶段来加以解释。
在刚才孙玉智出门的那一小会,秦海已经把整个屋子都打量了一番。这是一间不足20平米的小屋,屋子中间拉了一道布帘,把屋子分隔成两间。在布帘后面,孙玉智的夫人正在指导他10岁的孩子做作业,刚才她出来给陈贺千和秦海倒水的时候,秦海偷眼看了一下,发现里面有一张床和一张写字台,余下就没什么了。
布帘外面这一半,摆了一张单人床,床上有一个自己用木板钉的三层书架,满满当当地都是书和复印资料。另一面靠墙的地方放着一个单开门的冰箱和一个简易的衣柜,床前有一张很小的桌子,孙夫人给他们俩人倒的茶水就放在这桌子上。
从屋子的格局来看,秦海可以想象得出,这一家人应当是母亲带着孩子住在里间,孙玉智自己住在外间。孩子要早睡,而孙玉智无疑是要经常熬夜做研究的,所以这样安排更合适一些。秦海本能地想到了一些不该想的事情,在这样一个屋子里,孙玉智两口子怎么解决那些儿童不宜的问题呢……
孙玉智没有想到秦海会去思考这样一些不靠谱的事情,他指着秦海,笑着问道:“还没请教,您怎么称呼?”
“秦海,现在在安河省青锋农机厂工作。”秦海简单地回答道。
“哦,小秦。”孙玉智点了点头,以秦海的年龄,他这样称呼一句也并不为过。他在心中暗想,这位小秦应当是陈贺千的什么亲戚吧,陈贺千把他带到自己这里来,唯一的可能性就是想打个招呼,让他考自己的研究生。
其实由于社会上“读书无用论”思想的泛滥,考研究生的人数并不多,工业大学有些专业甚至都招不满人。如果考个研究生还要陈贺千带过来走后门,只能说明此人的成绩很不堪。孙玉智在这一刹那间甚至在考虑自己是否应当接受这个研究生,如果接受的话,如何操作,如果不接受,又如何向陈贺千解释……
“你没听说过小秦的名字吗?”陈贺千呵呵笑着对孙玉智问道。
“什么?”正在想入非非的孙玉智一愣,他看了看陈贺千的表情,又扭头去看秦海,一个名字突然在脑子里闪现出来,他下意识地指着秦海问道:“你就是那个……搞热喷涂的秦海?”
热喷涂工艺的提出,在搞金属材料的这个圈子里引起的波澜非同小可,尤其是知道这项工艺居然是中国人率先搞出来的,国内的学者就更是惊讶莫名了。孙玉智好歹是个材料学专家,岂能不知道热喷涂工艺台前幕后的那些八卦,虽然发表在学术刊物上的论文都是李林广、岳昆他们署名的,但秦海这个名字始终都与这二人如影随形。
“热喷涂机是李林广老师和岳昆老师搞出来,我充其量只算是一个出资人罢了。”秦海微笑着解释道。
“哎呀,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了。我该……该称呼您秦总吧?”孙玉智脸上闪出了惶恐之色。过去三年中,热喷涂机的出口创造了多少外汇,他是有所耳闻的,而秦海身份是青锋农机厂的董事长,那就是一个亿万富翁了。对于一个银行存款连1万元都不到的穷教师,一个亿万富翁的冲击力,足以让他诚惶诚恐、汗不敢出了。
“跟小秦不用这样客气,你就叫他小秦。小秦这个人的好处就是没架子,他原来是个青工,现在身家几个亿了,还像个青工一样,我就喜欢他这个样子。”陈贺千在旁边没心没肺地评论道。
“没错,孙老师,在你们各位面前,我连当学生的资格都没有,您还是叫我小秦吧,李老师、岳老师他们都是这样称呼我的。”秦海说道。
“好吧……”孙玉智讷讷地答道,可是心里那些震撼的感觉岂是一时能够消退的。他下意识地看了看自己的陋室、破旧的床单、身上发白的球裤,一种莫名的自卑感在悄悄地滋生着。
对方学历不如自己,年龄比自己要小得多,却做出了如此大的成就,相比之下,自己那点书真是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如果对方是靠坑蒙拐骗、投机倒把发家的,如自己知道的几个暴发户一样,孙玉智好歹也能找出一点心理平衡。可眼前这个秦海,实打实是靠技术起家的,他投资搞出来的热喷涂工艺,让自己也叹为观止。在这样的人面前,孙玉智真是一点优越感都找不着了。
“孙老师,您刚才说你鼓励那些年轻人出国,超越初级阶段,那您自己怎么不走呢?”秦海岔开了关于自己身份的话题,对孙玉智问道。
孙玉智想了想,自嘲地一笑,说道:“也许是因为我偏执吧。”
“偏执是什么意思?”秦海追问道。
孙玉智道:“我说出来,小秦你恐怕要说我唱高调了。我觉得,咱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总得有人留下来吧。”(未完待续)
ps:hello,world!
橙子还活着……
推本书吧,李家大儿的《我的影子是食神》,以厨艺为主题的都市文,倒是能够让人耳目一新。事先说明,还比较幼,大家看完收藏一下吧,帮帮作者。




材料帝国 第三百一十章 跟我走吧
秦海忽然有了一种莫名的感动。
在前一世,他看过许多非常“理智”的文章,文章里有理有据地分析了你为什么要爱国,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不爱国。比如说“你爱国,国爱你吗”,或者说“这样的国家如何让人去爱”。
事实上,在秦海穿越之前的年代,中国已然是从积弱积贫的状态中挣脱出来,工业总产值全球第一、发电量全球第一、钢产量全球第一、高铁里程全球第一……说得直白一点,这已经是一个“值得”去爱的国家了。
即使如此,仍然有人告诉你这个国是不应该爱的,因为它的护照上没有写着“谁敢欺负你,我就揍丫的”,它的孩子没有奥特曼那样的强健体魄,它的下水道旁边没有油纸包和白铁片……
而在90年代初期,国家还在遭受着西方的联合制裁,经济不振,连孙玉智这样的知识精英都生活在困苦之中,“崩溃”二字并非只是弱智学者们的预言,而是实实在在悬在中国头上的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可以这样说,在这个时候,任何最乐观的人都找不出一点点爱国的理由。
可是,爱国需要理由吗?
孙玉智一句简简单单的“总得有人留下来”,已经足够了。他没有什么豪言壮语,甚至keneng连他自己都没有想过这件事有什么伟大意义,他只是执着地认为,这样一个国家,总得有人留下来做事。这就像当年迎着炮火,明知必死却依然含笑冲向敌阵的士兵,胜利与否与他们已经无缘,他们只是zhidao,必须有人去慷慨赴死。
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上从来不缺乏理智的聪明人。但这个民族能够生生不息,靠的是无数偏执的守望者。
“孙老师,你跟我走吧。”秦海脱口而出。
“去哪?”孙玉智诧异地问道。
“我准备建一所材料学院,在安河省。所有搞材料的人才我都要。像您这样的专家,月薪不少于1000元,一次性给1万元安家费。初期提供两室一厅的住房,以后再调大的。研究条件方面,保证实验条件不低于你现在的实验室水平,每年不少于10万元的研究经费。”秦海像说相声贯口一样,哗啦哗啦地开出了一系列的条件。
“这……”孙玉智被秦海这番话彻底说愣了,他看看秦海,又看看陈贺千,一时不zhidao该如何回答才好。
陈贺千转头看着秦海,说道:“小秦。咱们来之前,你可没跟我说过这个。”
“我是临时起意的。”秦海说道,其实他在陈贺千那里的时候,已经隐约有了这样的想法,只是还不确定。看过孙玉智的生活状况之后,他便下定了决心。既然国家拿不出钱来,那就由他来出钱吧,至少先把这些学者养起来再说。nnd。让这些学术大牛住在筒子楼里,真是暴殄天物啊。
“临时起意!”陈贺千眼珠子都瞪出来了。“临时起意,你就敢答应这么多条件?你要建材料学院,和谁合办?教委能不能批准?有没有场地?编制是多少?怎么招生?你这些都没考虑,就敢说出这么多条件?”
“我不打算和谁合办。”秦海说道,“我也不需要教委批准,没有编制。我只是想给像孙老师这样的青年才俊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空间,让他们不至于把半辈子耗在这样的小屋子里!”
秦海说到这里,用手比划了一下,语气中已经带上了几分怨气。他也zhidao自己其实不该抱怨什么,国家的国力有限。不keneng满足大家的要求。但他就是觉得郁抑难当,非得吼一嗓子才能渲泻出来。
“小秦,你为什么要建材料学院?”孙玉智首先回过神来了,秦海说的那些条件,尽管让他觉得很不靠谱,但却是实实在在具有吸引力的。房子、票子,加上实验条件,是他最缺乏的东西。相比离乡背井去国外发展,如果在国内能够得到这样的条件,他是更愿意接受的。
“材料是百年大计,我们国家耽误不起。”秦海说道。
“这……”孙玉智被秦海的话给噎着了。不是说秦海的话不对,而是秦海的出发点太高大上了,让他觉得心里发虚。材料是国之基石,这一点但凡是干这行的,心里都清楚。时下国内对于材料学科的研究投入不足,导致这一学科发展滞后,孙玉智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可是,所有这一切,与你秦海有什么关系?
秦海看着孙玉智和陈贺千的表情,呵呵地笑了起来,说道:“好吧,我说这些keneng显得太爱国了,两位老师都不信吧?那我就说点实在的。孙老师,还有其他一些老师,都是有才华的人,可惜在国内现有的条件下,你们的才华得不到施展,白白浪费了。
我呢,是一个商人,我想把你们浪费的才华开发出来,变成钱。一大半进我的口袋,一小半用来改善你们的生活,也帮助你们出更haode成果。这个解释是不是更容易让人接受一点?”
陈贺千皱了皱眉头,斥道:“刚才还说了几句正经话,一转身又胡说八道了。你小秦是这种唯利是图的人吗?我还不了解你?”
对于秦海,陈贺千的确有些摸不着头脑。一方面,这个年轻人做事很大方,在涉及到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wenti上,颇有一些全局观念;但另一方面,他又绝非老一代学者眼中的正人君子,他对挣钱的事情极其热衷,用掉在钱眼里来形容也并不为过。
秦海曾经资助过陈贺千的研究,对于李林广和岳昆的研究更是不惜重金。但与此同时,他也从这种资助中间获得了丰厚的回报,陈贺千帮他开发的一种特种钢材,在国外市场上卖得很好,收益早就超过他给陈贺千的投入了。
面对着这样一个的家伙,陈贺千真不zhidao该如何评价才好。
“你希望我去做什么呢?”孙玉智又问道。
“我记得孙老师是做磁性材料的,您可以做您的本行,稀土硬磁材料。目前日本刚刚提出了第三代稀土永磁合金的概念,这个领域基本上还处于空白,谁先进入,就能够大有所为。据文献显示,日本人提出来的第三代稀土永磁合金存在居里温度较低、温度稳定性差和环境稳定性差的特点,我们现在入手,完全来得及,可以超越日本人的水平,拿出更具有竞争力的材料。”秦海说道。
“你了解过我的研究方向?”孙玉智有些吃惊了,秦海说出来的这番话,显示出他在这第三代稀土永磁合金方面是做过一些功课的,虽然有keneng这些话都是陈贺千临时教他的,但他能够如此流畅地说出来,也十分不易了,起码不像是一个有钱无脑的土大款。
看到孙玉智的表情,秦海心中有些不忿,他索性把自己zhidao的东西全说出来了:
“孙老师,我给您几个观点。要解决我刚才说的第三代稀土永磁合金存在的缺陷,应当有两条思路,一是进行材料的表面处理,以达到抗腐蚀的作用,我觉得,可以尝试使用镍、铬、铜、锌这些元素在磁体材料的表面做一个涂层或者镀层。第二个思路是改变磁材料的化学成分,通过粉末冶金的方法,在材料中加入铝、镓、钕、铜等元素,能够有效地提高其在潮湿环境下的抗腐蚀能力。”
孙玉智听到这里,完全呆住了。秦海说的这些,与他正在考虑的一些想法完全吻合,而且即便是他自己,对于这些想法也仅仅停留在猜想阶段,无法如此清晰地表述出来。他深信,陈贺千也不kenengzhidao这些东西,虽然都是做金属材料的,但术业有专攻,永磁材料这个领域,陈贺千并没有涉猎,更谈不上有这样深刻的见解。
他不zhidao,秦海说的内容,恰恰是他在几年或者十几年后发表的论文上的内容,有一些已经被编入了材料学的教科书。人家拿着他若干年后的成就来忽悠他,他还能不中招?
“小秦,你说的思路,跟我完全一致啊!如果有条件,这些实验我都可以做,实验设计我早就成形了!”孙玉智结结巴巴地说道。
“那孙老师就跟我走吧,到安河去,所有这些实验所需要的条件,包括经费,我全部提供。唯一的要求嘛……最后的学术成果归你,经济成果归我。”秦海笑呵呵地说道。永磁材料的应用范围实在是太广了,小到各种仪器仪表,大到电动机、起重机,这东西随便划一个技术门槛,各家厂商就得乖乖地送钱,绝对是一本万利的项目。
“这成果的归属倒无所谓……其实论文的署名也不止一个人的。”孙玉智红着脸说道,他还没有大方到说自己不要学术成果的程度。知识分子能够装得对钱不屑一顾,但对于名是无法淡定的。
“不可否认,秦董事长说的这些,对我很有吸引力。不过,这些事情还容我考虑一下,毕竟……事关重大。”孙玉智的声音低了几度,生怕这样一种给脸不要脸的态度苦恼了财大气粗的秦海,使到手的鸭子又飞走了。(未完待续……)
ps:还有点低烧,不过暂时还不影响码字,为人品再发一章。求推荐票,有月票当然更好。
90年,橙子还在读本科,去筒子楼拜访一位副教授(如今他已经是国内知名经济学家了,还是巨有钱的那种),他对橙子说的话就是:能出国尽量出国吧,先超越初级阶段。
无语啊。




材料帝国 第三百一十一章 需要一个挂靠单位
孙玉智的犹豫,秦海是非常理解的。 高校的教职可是一个铁饭碗,虽然里面装的饭菜不怎么样,好歹也是旱涝保收。要凭着一个素不相识的大款几句话就抛弃一切跟着走,孙玉智可真的没有这样的勇气。
三个人接下来便聊了一些其他的闲话,包括说起了另外一些搞材料的学者的境遇,照孙玉智的说法,秦海开出的条件对于这些人没准是更有吸引力的。
等到把陈贺千和秦海送下楼,孙玉智再回到房间的时候,看到妻子王瑾正守在门口等着他。
“孩子睡了?”孙玉智小声问道。
“睡了。”王瑾道。
“我和他们说的话,你都听到了?”孙玉智又问道。
王瑾点点头,夫妻之间有足够的默契,孙玉智知道她在想什么,她也知道孙玉智在想什么。
“瑾,你觉得我应该去吗?”孙玉智拉着妻子坐在床上,对她问道。
王瑾道:“你觉得这个秦董事长,可信吗?”
“我了解过他的一些事迹,他才20多岁,却是热喷涂机的专利所有人,把全世界的材料学家都给震了。另外,看陈老师和他的关系,非同一般。陈老师的为人我是百分之百相信的,如果这个秦海人品不端,就算他有再多的钱,陈老师也不会和他如此亲近。”孙玉智低声地说着自己的分析。
“可是……他说他们那里没有编制,你这不就相当于下海了吗?”王瑾有些担心地说道。
“是啊,这一步踏出去,可就回不来了。”孙玉智点头道,“不过,你听听他说的条件。不低于1000块钱的月薪,1万块钱的安家费,还有两室一厅的住房。你想想,小泽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我们连一斤活虾都买不起。咱们委屈点没事。委屈了孩子,我实在觉得有愧啊。”
说到这里。他的声音里略略带上了一些哽咽。他想起前两天骑着车接孩子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个卖活虾的摊子。孩子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个摊子,那副眼馋的样子,让他至今心痛难耐。可是一斤活虾要十几块钱。这岂是他的收入能够承担的。孩子很懂事,没有向他哭闹,但越是如此,他就越是伤心。
王瑾理解丈夫的心情,她把头靠在丈夫的肩上,说道:“可是这样做,风险太大了。万一他们那边的事情办不成。或者他变卦了,你就啥都没有了。”
“真到那一天,我也只能出去了。”孙玉智说道,“虽然我真的不情愿。”
王瑾的心已经在动摇了。在工薪层的工资普通只有一两百块钱的年代里,一千元的月薪是有极大吸引力的。不说别的,就想到能够多给孩子买点好吃的,做身漂亮衣裳,她也忍不住心动。她想了想,说道:“要不,你明天给陈老师打个电话,再和他聊聊,听听他的意见。当着这个秦董事长的面,说不定陈老师有些话不方便说呢。”
1...125126127128129...32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