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材料帝国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齐橙
现在想到这一点,是不是太晚了呢?很多东西,有时候你觉得自己是稳稳抓在手上的,因此根本不会珍惜。可当你现别人已经把这样东西夺走的时候,你后悔已经是来不及了。
在这一刻,在心里画圈圈诅咒柴培德的,不知道有多少人。王松安、吕康定等人虽然心里又悔又恨,但面上却丝毫无法表现出来。
听柴培德的讲话告一段落,吕康定举起酒杯,哈哈干笑了一声,说道:“岑州有这样宏伟的目标,我们都非常佩服啊。以后我们化工产业的大家族里,又多了一个新成员了。柴市长,我代表梅城市敬你一杯,祝岑州在你的领导下蒸蒸日上。”
“有柴市长的英明领导,岑州必定能够成为国内最大的汽车材料基地的!”
“对,柴市长,我敬你一杯,日后岑州展起来了,别忘了提携一下我们这些落后城市啊。”
王松安等人也纷纷站起身来,面带微笑地向柴培德敬酒,谁都知道,他们杯子里装的都是自己酿成的苦酒。
ps:上一章把柴培德的职务弄错了,老柴已经当市长了嗬,感谢书友的指正。
昨天小区电缆出故障了,从中午停电,抢修到今晨早上4点才来电……我说的是真话,有人信吗?





材料帝国 第二百三十九章 我也是好媳妇
酒宴在一团和气中结束了。 ( 平南)王松安、吕康定等人虽然有满腹的不满,也只能装出无所谓的样子,与杨新宇、柴培德以及秦海等人频频举杯,邀请他们有时间到自己那里去视察、做客。经济发展上的事情,说到底也是公事,大家没必要因为公事而伤了私交。体制内的干部流动是很常见的事情,谁知道哪一天大家不会混到一个锅里去搅勺呢,犯得着为这点事撕破脸吗?
为了表示对四城市前来参与洽谈的感谢,杨新宇从浦江汽车厂要到了80辆浦桑汽车的购买指标,分送给王松安等人。当年浦桑汽车不是谁想买都能买到的,尤其是下面的地市,一年能够分到的指标也不过就是一二十辆,根本无法满足各单位的需要。杨新宇送的这份礼物,表面上看不值一分钱,实际上却是极大的人情。这样一个举动让王松安等人心里又舒畅了许多,好歹这一趟浦江也算没有白跑了。
临离开浦江之前,于克岫专门约了一趟秦海,请他吃了一顿便饭。在饭桌上,于克岫毫不掩饰自己的懊悔,同时也请秦海理解,因为在大家已经约定了价格同盟的情况下,金南化工厂也不可能单独与国产化办缔约。
“王主任不一定会在经委一直干下去,可是于厂长你,估计短期内不会离开金南厂吧?”秦海说道。
“是啊……”于克岫明白秦海所指,这一次错失了汽车材料的市场机会,对于王松安来说其实压力不大,但对于克岫来说,却是一个极大的隐患。几年之后,于克岫仍然会是金南厂的厂长。如果化工材料市场真的出现变化,最难受的就是于克岫了。
“国家一直说要扩大企业自主权,落到实际上,还是长官意志在起作用啊。”秦海评论道。
于克岫叹了口气。说道:“秦秘书。这一次的事情,真是对不起了。不过。我老于还是想厚着脸皮求秦秘书一件事,不知道秦秘书能不能帮忙。”
秦海笑了笑,没等于克岫说出他想求自己帮忙的事情,就自顾自地说开了:
“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人造革等制品需求量会逐渐下降,代之以真皮和织物材料。与之相对的是,建筑业正在逐渐进行以塑代钢的转变,塑料水管、下水道等需求量会有大幅度上升。简单说,就是软质pvc的市场在萎缩,硬质pvc市场在扩张。而目前我国pvc产品的生产结构极不合理,软硬质产品的比例是3比1。国外是1比2。未来硬质pvc的缺口会非常明显。”
“这个趋势我们已经注意到了。”于克岫轻声说道。
“东耀塑料厂的周工那里,现在正在做几个硬质pvc的研究项目。成功之后,能够使pvc水管的使用寿命提高50%,抗冲击能力提高一倍以上。至少在国内市场上会有很强的竞争力。”秦海平静地说道。
“我预订了。”于克岫毫不犹豫地说道。
对于东耀塑料厂,于克岫了解得并不多,真正让他有信心的是秦海的保证。车用材料的这一番周折,让于克岫看到了秦海的技术实力,也看到了他对市场的远见。秦海向他隆重推出的产品,于克岫岂有不接受的道理。
“条件和汽车材料一样。”秦海又说道。
于克岫点点头:“我明白,我老于就算是一头猪,撞一回南墙也该知道回头了。”
“于厂长太自谦了。”秦海微微一笑,又说道:“周工他们资金不足,如果能够有一部分预付款,对他们的科研可能会有更大的助力。”
于克岫道:“没问题,我回去之后,马上让禹科长到浦江来,与柳厂长、周工他们具体商谈此事。我们现在流动资金还比较充足,100万以内应当不成问题,再多就要惊动市里了。”
“哈哈,这种事,还是不惊动市里为好吧。”秦海轻松地笑道。
“是啊,不惊动市里为好。”于克岫心照不宣地说道。
于克岫并不是唯一在私下里找秦海沟通感情的人,除了秦海之外,夏扬杰、柳耀忠也都接到过某些厂长的邀请,谈了一些类似的事情。王松安等人并不迟钝,从下属的眼神中也能看出他们做了一些什么,但也都非常聪明地没有予以过问。
“于工,下班了?”
这是在塑料七厂的家属区,前工艺工程师于利鸿拎着上班用的手提包,从外面回来了。一路上碰见的熟人习惯性地向他打着招呼,他也如往常一样,讷讷地回应着:“呃呃,下班了,下班了。”
没有人注意到,于利鸿的表情里透着几分紧张,他的举止更是有一些鬼鬼祟祟的味道。
好不容易回到了自家的单元楼,于利鸿三步并作两步地上了楼,掏钥匙打开门,进屋之后又赶紧把门撞上,然后一头扎进了里屋。
“红梅,红梅,你过来一下。”他从里屋探出一个脑袋,低声地对正在厨房里忙碌着的妻子李红梅喊道。
“什么事?你说吧,我在洗菜呢。( 平南)”李红梅头也不抬地回答道。
“你来一下。”于利鸿依然坚持着。
李红梅诧异地关了水龙头,在围裙上擦了一下手,然后来到里屋,只见于利鸿小心翼翼地拉开自己的手提包,从里面捧出一个四四方方的报纸包。
“这是什么东西?你们单位发的肥皂?”李红梅皱着眉头问道,从那个纸包的形状和体积来看,的确就是几条肥皂的样子。
于利鸿没回话,他把纸包放在床上,然后郑重其事地将它打开。当里面的东西呈现在李红梅面前时,李红梅压抑不住地“呀”了一声,然后赶紧用手捂着嘴,生怕自己再喊出声来。
那纸包里哪有什么肥皂,分明是厚厚地五扎“大团结”,整整五千块钱!
失神了一秒钟光景。李红梅下意识地看了一下窗户,发现窗帘已经拉上了,没有被人偷窥的可能。她又探头看了一眼房门,发现门也已经关好。自动锁上的销子都已经按下去了。
“老于。这是哪来的?”李红梅吃惊地问道。
自从于利鸿办理停薪留职到海杰公司去工作之后,每个月都能够拿回来600块钱的工资。李红梅对于大把大把的钱已经有些免疫力了。可是,当整整5000块钱同时出现在她面前的时候,她还是惊呆了。
“这是我的项目奖金,我们秦总亲自发到我手上的!”于利鸿声音颤抖着说道。脸上的肌肉因为兴奋而都有些扭曲了。在回家这一路上,他生怕被人察觉出自己携带了巨款,一直在努力地压抑着内心的狂喜,这一刻,他终于可以说出来了。可惜的是,他还不敢大声地疾呼,这种旧式单元房的隔音效果实在是太糟糕了。
“这么多钱啊。老于,咱们有钱了!”李红梅一头扑过去,抱起那五扎人民币,如果不是担心钱上的细菌。她都恨不得狠狠地亲一亲这些钱了。没有过过苦日子的人,是不可能体会到钱的可爱的。文人们还说什么铜臭,呸,这些钱上面分明飘满了墨香好不好!
“红梅,我告诉你,我们秦总真是大手笔。这次洽谈会上,我们搞的几个项目全部都交易出去了,客户那边付了款,秦总马上就让会计去银行提款,给参与项目的人发奖金。我因为在玻纤树脂这个项目上算是项目主要负责人,拿的是最高奖,5000块!那些跟着我们拿拿试剂的小年轻都拿到了500、1000的,整个公司的人都乐疯了。”于利鸿滔滔不绝地向李红梅讲述着公司里的盛况,他迫不及待地需要与人分享这份快乐。
“太好了,老于,这个项目结束以后,你们还有其他项目没有?”李红梅问道。
“怎么没有?”于利鸿满面红光地说道,“秦总找我们这些技术专家开了一个会,提出了四五十个新项目,让我们进行论证。对了,红梅,我跟你说,我们秦总可太了不起了,别看他不是搞高分子的,可是我们搞的这些材料,他都懂,随便插一句话,对我们都有很大的启发。
我挑了一个项目,是搞高强度纤维树脂的,这种材料搞成了,未来能够用来制造大型压力容器。秦总说了,这个项目可以产生出几十个衍生的成果,等这些衍生成果卖出去,我们还可以拿到更多的奖金。”
“那你还等什么,赶紧干啊!”李红梅道,“老于,我想好了,以后家务事我全包了,你集中精力搞研究,咱们多挣点钱,以后小华和小娟结婚的时候,就可以搞得风风光光的了。”
“没问题,我现在觉得浑身都是劲。我跟你说,我们公司的研究条件特别好,设备都是最先进的,而且秦总和宁经理、喻经理都特别通情达理,只要是科研上要花的钱,眼都不眨一下。有这么好的条件,如果搞不出成果,真是对不起人了。”于利鸿说道。
“对了,老于,现在咱们有钱了,我想到一件事,想跟你商量一下。”李红梅忽然有些忸怩地说道。
“什么事情,你说就是了。”于利鸿把手一挥,像足了一个男子汉的样子,所谓钱壮怂人胆,就是如此。
李红梅道:“咱们现在有钱了,是不是找个时间把你爸妈接到浦江来玩几天啊,让老人家也开开眼界。过去咱们家穷,也没怎么孝敬老人家,搞得我这个当媳妇的都让人家在背后戳脊梁骨的。”
“可是,咱们家住不下怎么办?”于利鸿犯愁道。
“没关系呀,可以住招待所的。”李红梅道,“上次我们车间小丽把她公公婆婆请到浦江来,就是住在招待所。其实只住了一天,还是那种很破的招待所,车间里的人都在那里讲她会做媳妇,搞得她不要太得意哦。我想好了,咱们也把爸妈接过来,我们不住招待所,去住宾馆,让他们看看我李红梅也是懂得事理的人!”
“好,就照你说的办!”于利鸿道,“红梅,这些年真是委屈你了……”
“不委屈的,人家都讲我嫁了一个好老公了……”
“红梅……”
于是略去5000字……




材料帝国 第二百四十章 想不起这个人了
打通了研究部门与生产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又分别给东耀塑料厂和海杰公司提出了未来的研究课题,再给有功之臣放了奖金之后,秦海在浦江就没什么事情可做了。他接到从农业部打来的电话,让他抓紧时间到京城去,参与行动方案的讨论。
按照部委里做方案的惯例,这份“农机系统追赶国际先进技术行动方案”经历了一个几上几下的反复,先是搜集各方面的意见,形成草案,然后再把草案分给有关部门和专家,让他们提意见,接着再根据这些意见进行修改。王长松带着一个写作班子忙活了两三个月时间,算是有了点眉目了,这才请示崔洪春,准备召开一次比较高级别的讨论会。
既然是讨论会,就会收到不同的意见,这些意见最终还是要反映到方案之中去的,这也是一个方案修改的过程。不过,到了能够在部里开讨论会的阶段,一般就意味着方案已经比较成熟了,参会者要提意见也仅限于提出一些边边角角的修改,不会涉及到根本。要知道,这种会议是有部长出席的,你能拿出一个不成熟的方案去浪费部长的宝贵时间吗?
正因为知道这个惯例,崔洪春在拿到王长松送来的厚厚一本打印稿时,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长松辛苦了,这样一份东西,应当花了不少精力吧?”
“是啊,我们走访了十二个省市。接触了1oo多家企业,还有十几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也参与了方案的起草。现在算是有一个雏形了。”王长松不无自夸地说道。
“嗯,做工作,就是要这样脚踏实地。”崔洪春用夸奖的口气说道,他翻开这本册子,看了看前言部分罗列出来的参与单位和专家的名单,现自己熟悉的一些名字都出现在上面,便有些放心了。就在他准备合上册子再对王长松勉励几句的时候,他突然想起了一事。又匆忙把刚才那几页翻开了。
“部长,怎么,有问题吗?”王长松看着崔洪春的眉毛渐渐皱起,心里一惊,忍不住问道。
崔洪春抬起头来,问道:“长松,你们制订这个行动方案的时候。没有让秦海参与吗?”
“秦海?”王长松愣了一下,他都快有点想不起这个人了,但崔洪春一提,王长松就开始暗中叫苦了。他想起当初崔洪春专门交代过,让他在制订行动方案的时候要吸收秦海参加。他一开始还把这事记在心上,后来开过几次专家研讨会之后。他就把这事给忘到一边去了。原因也很简单,农机系统的大腕专家那么多,一个小小的秦海,何足挂齿呢?
在王长松看来,崔洪春当初说要让秦海参与。或许更多的只是一种客气,因为当时秦海就在现场。至于说真的需要这个年轻人参与。那就是开玩笑了,这年轻人看起来不过2o出头吧,能有多大的本事呢?
可是,时过几个月,崔洪春居然还能专门提起秦海,这就说明在崔洪春的心目中,秦海的的确确是占了一定地位的。在这种情况下,王长松竟然没有让秦海参与方案的制订,这不是明目张胆地违背领导意志吗?在机关里做事,领导交代的事情你都做不到,那可是犯了大忌讳了。
“崔部长,我们和秦海同志联系过几回,不过,他前一段一直在忙国产化办那边的事情,没有时间来京城。对了,他们前一段好像是搞了一个汽车材料技术洽谈会,规模还挺大的,像他这样的同志,应当是那边的主力,分不出身。我怕耽误时间,所以就没有等他,而是让咱们这边的专家先做了这个方案。最近听说他们的洽谈会已经结束了,我正打算和他联系一下呢。”
王长松不愧是久经考验的机关干部,脑子非常活络。他迅地给自己找到了一个说辞,把责任全推到了秦海的头上。要说起来,他也没有完全撒谎,因为他的确是让手下给秦海打过几次电话的,汽车材料技术洽谈会的事情,也是有据可查的。
崔洪春又点了点头,接受了王长松的解释。其实,他心里明白,王长松此话不过是一个借口罢了,真实的原因,恐怕还是看不起秦海的能力。他自己对于秦海的欣赏,也不过就是来自于一种直觉,他也不敢确信秦海真有什么通天彻地之能。王长松既然没有找秦海参与,那也就算了,总不能因为这一点而否定了王长松此前的工作。不过,自己当着秦海和陈贺千的面说过要让秦海参与此事,如果没有一个交代,也说不过去。
想到此处,他吩咐道:“这样吧,开讨论会的时候,务必通知陈贺千教授和秦海同志参加,事先把讨论稿给他们送去一份,到时候要认真地听取一下他们的意见。你们现在搞出来的这个方案,主要是局限于咱们农机系统内部的人员,请他们看一看,说不定旁观者清,还能提出一些咱们没有想到的问题呢。”
“明白,我们也是这样考虑的。”王长松赶紧答应。
就这样,刚刚忙完洽谈会的秦海便来到了京城。王长松派了一名工作人员到火车站去迎接,把秦海安顿到了农业部的招待所住下,同时给他送去了一份准备在会场上讨论的方案初稿。
“劳驾,我想问问,咱们农业部有资料室吗?”秦海接过方案,拉着正准备离开的工作人员问道。
“当然有。”工作人员满是不屑地答道,堂堂农业部,怎么可能没有资料室呢?只是,这事与你有关吗?
秦海道:“麻烦你跟王司长说一句,我想到资料室查点资料,请他跟资料室打个招呼。这份方案里面涉及到的农业机械问题太多,我不太了解,需要看看有关的资料。”
“唔……好吧。”工作人员勉强地答应了。
对于秦海的要求,王长松并未觉得有何不妥,部里的资料室也没什么保密的东西,真正有保密价值的东西,是在档案室存着的。他给办公厅打了个电话,说有一名部里请来的专家想去资料室查点资料,办公厅自然也就满口答应了。
秦海在资料室里呆了两天,谁也不清楚他到底看了一些什么资料。资料员只知道他把一些放在架子底下积满灰尘的旧资料都翻出来了,还假模假式地记了一大堆笔记。他看资料的度之快,让人有些怀疑他是不是只看了看杂志上的图片而已,没准这位年轻的专家根本就不认识那么多汉字吧?
讨论会开始前一天的晚上,秦海整理完了所看的资料,静静地想了一阵,然后用房间里的电话拨通了陈贺千家的电话。
“陈老师吗?我是小秦。”秦海说道。
“小秦啊,你也是来参加农业部的会议的吧?我听王司长说,他们专门请了你来参加。对了,你是哪来到京城的?”陈贺千声音很响亮,能够明显地听出他对秦海的热情。
秦海道:“我已经来三天了,一直住在农业部的招待所。”
“来三天了?那你怎么不和我联系,不到我这里来坐坐?”陈贺千带着点责备的口吻说道。
秦海抱歉地说道:“真不好意思,陈老师,这几天我一直都在农业部的资料室里查一些资料,其他地方哪都没去。”
“查资料?是为了明天讨论的方案吗?”陈贺千的音调降低了一些,开始显得认真起来。
“是的。”秦海也用平和的语气答道,“陈老师,我对照资料看了一下这份方案,觉得有一些问题,不知道明天的会上是不是合适说出来。”
“这……”陈贺千犹豫了。以他对秦海的了解,秦海用这样的口吻向他请教,必定是对方案有很大的意见。
秦海的颠覆能力,陈贺千是见识过的,当初他还只是一个普通的青工,就敢在导弹基地对着一干大牛指手画脚,把大家辛辛苦苦做的工作贬了个一无是处。王长松的这份方案,陈贺千是看过的,也想到了其中有一些破绽,准备在会场上向农业部提出来,请他们予以补充。但听秦海这个意思,他要说的,似乎不仅仅是破绽二字能够描述的。
“你跟我说说看。”陈贺千说道。
秦海把自己想到的东西简明扼要地在电话里说了一遍,然后等着陈贺千评价。谁知道,他说完之后,电话的那一头就完全沉默了,一直到秦海误以为对方的电话掉线了,才听到陈贺千一声长叹。
“小秦,你这……让王司长情何以堪啊。”陈贺千苦笑道。
“陈老师,您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吗?”秦海问道。
陈贺千道:“我对农机也不太了解,不过,我觉得你说的的确有一些道理。可是,你想过没有,如果照着这样说,这个会可就开不下去了。”
“这就是我给您打电话的原因啊。”秦海笑道,“您如果觉得我不该说,那我就不说了。实在不行,我就诡称国产化办有紧急公务,然后连夜买票回浦江去了。”
“胡扯!”陈贺千骂了一声,部委里的事情,岂能如秦海这样儿戏。他想了一下,然后说道:“这样吧,明天我来开头,然后你来补充……措辞方面,尽量委婉一些,明白吗?”
ps:更新的节奏被破坏了,还是先补上欠更,然后再尽量恢复原来的更新节奏吧。大家多多理解。




材料帝国 第二百四十一章 太不给面子了
“……我国农机系统追赶国际先进技术要遵循三个原则。 第一,系统化的原则。要形成大型、中型、小型农机具相配套,北方旱地与南方水田机械并举,耕种、收获、加工、运输一条龙的农业机械化体系……;第二,前沿化的原则。要围绕国际80年代中后期的技术水平,开展科技攻关,以自主研发为主,引进借鉴为辅……;第三……
在七五期间需要重点研发的产品分为以下五大系列:第一,拖拉机,包括用于坡地种植的120马力履带式拖拉机,用于平地蔬果类种植的高底盘65马力轮式拖拉机……;第二,耕作设备,包括悬挂式六行万能中耕追肥机,牵引式圆盘耙,牵引式宽行旋耕机……”
在农业部的大会议室里,农机司副司长王长松正在滔滔不绝地向参会的代表们介绍着他们历时三个月编写出来的“农机系统追赶国际先进技术行动方案”。为了让代表们更方便地了解方案的内容,王长松还让手下精心制作了数百张幻灯片,此时正按照他演讲的进度,随时投放在会议室一头的幕布上。
参加讨论会的代表包括副部长崔洪春以及几个相关司局的领导,还有来自于机械部、科委等部门的官员,此外就是农机系统的一些专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秦海,会场上的大多数人都不认识这个年轻得异常的家伙,可偏偏这个人还被崔洪春亲自安排坐在自己的身边,似乎很受宠信的样子。
“不错不错,这个方案非常不错!”
1...96979899100...32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