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国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齐橙
“哈哈,王司长太客气了。”陈贺千打着哈哈,对王长松笑道,“我和小秦都是来学习的,我们都是门外汉,说的一些话不一定正确,还请王司长见谅。下一步的工作,王司长有什么需要的,尽管吩咐就是了,我身体不好,有时候不一定能够做多少事,小秦年轻,应当是能够随叫随到的。”
我怎么就能够随叫随到了?秦海听着陈贺千替他表态,心里觉得又好气又好笑。他当然知道陈贺千这话是在替他圆场,毕竟他这一通炮火,把王长松打得太惨了。如果不说几句场面话,以后大家就不好相见了。别看现在他有崔洪春撑腰,王长松不得不向他低头,可人家毕竟是个副司级干部,他只是一个没级别的小青工,双方撕破了脸,对秦海没什么好处。
“陈老师说得对,我只是一个小学生,刚才口无遮拦,什么地方说得不对,还请王司长和各位专家见谅。下一步有什么需要跑腿打杂的事情,王司长尽管吩咐我就是了,技术上的事情我不懂什么,干干体力活还是可以的。”秦海极其低调地向王长松说道。
陈贺千和秦海说到这个程度,王长松也没啥话好说了,只能跟着一起打哈哈,充分扬了恭维与自我恭维的精神,使会议在一团和气之中落下了帷幕。
“小秦,你今天的言,指出了我们前期方案中的致命缺陷,我们非常感谢啊。你看你还能在京城呆几天,我们想请你过来全面地参与一下方案的修改,你看方便吗?”
走出会议室之后,王长松拉住秦海,郑重其事地向他出了邀请。
秦海点点头,说道:“王司长下了命令,我岂敢不服从。我还能在京城呆三天,王司长看看我什么时候过来比较合适?”
“那我们就抓紧时间吧,明天就开始,如何?”王长松说道。
“没问题,我明天准时到司里报道。”秦海答道。他相信王长松对他的邀请是真诚的,不论王长松心里是恨他还是服他,到了这个时候,都必须仰仗他来收拾这个残局。经过这几天的查阅资料,加上前一世的经验,秦海有足够的自信能够帮王长松他们提出一个真正有效的行动方案,优先开展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使国产农机的技术在较短的时间内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至于说这样做能够给秦海自己带来什么好处,以及这一次折了王长松的面子会给秦海带来什么隐患,秦海其实并不在意。他是一个游离于体制边缘的人,有技术,也有经济实力,王长松就算怀恨在心,日后要给他使什么绊子,恐怕也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和手段。
“秦工,崔部长请你到他办公室去一趟。”一名工作人员走到秦海身边,低声地向他说道,秦海认得出,这位正是崔洪春的秘书,也是个曾经对自己有些怨念的人。(未完待续。。)
ps:祝各位读者大大中秋快乐
材料帝国 第二百四十四章 需要一些成果
秦海来到崔洪春办公室的时候,见陈贺千已经到场,正与崔洪春两个人并肩坐在沙发上热烈地讨论着什么。看到秦海进来,崔洪春笑呵呵地伸手示意了一下,秘书赶紧给秦海找了个凳子坐下,然后自己也在一旁坐下来,做好了记录的准备。
“小秦,今天你这一通炮,可是把我们轰得不轻啊。”崔洪春带着笑意对秦海说道。
“崔部长,我考虑不周,太过莽撞了,我向您做检讨。”秦海赶紧装出一副犯了错误的样子,假惺惺地说道。
“陈教授,你相信他是真的想做检讨吗?”崔洪春指着秦海,对陈贺千问道。
陈贺千知道这两个人都在虚张声势,但心里也暗暗感叹。崔洪春能够和秦海开这样的玩笑,说明他是真心地欣赏秦海,一个20刚出头的小年轻,能够得到副部长如此垂青,真是太幸运了。再看秦海,面对着崔洪春这样一位高级干部,居然能够不慌不乱,谈笑风生,这份从容淡定的心态,也实属难得。
听到崔洪春问自己,陈贺千只得微微笑了一下,说道:“小秦还是太年轻了,处事经验不足。今天会上的发言过于轻率,还请崔部长原谅。”
崔洪春摆了摆手,说道:“年轻人有点冲劲是520小说的并没有什么错,需要我原谅什么呢?对了,小秦,刚才散会之后,我看王司长把你找去了,他跟你说什么了?”
“他叫我明天到司里去,和他们一起商议一下修改方案的事情。”秦海回答道。
“这件事就得麻烦你了。”崔洪春当然知道王长松会这样做,如果王长松到了这个时候还不知道紧紧抓着秦海不放,那也未免太迟钝了。他说道:“王司长他们做的那个方案。还是有一些可取之处的,也不能全盘否定。你提出来的加强新材料、新工艺研究的观点,要补充进去,具体如何做。就是你们去讨论了。”
秦海点头道:“我明白。我会向王司长和司里的其他领导多多学习的。”
崔洪春道:“唔,那就辛苦你了。这个方案要尽快拿出来,时不我待啊。”
“我会尽力的。”秦海应道。
崔洪春交代完这件事,然后换了一副严肃的表情,说道:“陈教授。小秦,我专门把你们二位请过来,其实是想向你们请教一下。你们觉得,我们如果把新材料、新工艺确定为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的主要目标,达到这个目标,是否有可能?如果可能的话,需要多少时间。多少投入?”
崔洪春不是一个完全外行的领导,材料和工艺的重要性他多少还是知道一些的,所以他才会在会场上大力支持秦海的意见。然而,冷静下来之后。他又开始有些不踏实。按照原来的方案,三五年时间里,农机系统可以拿出一批新型设备,这是可以作为政绩反映出来的。如果把主要目标定为新材料和新工艺,万一到时候拿不出什么令人瞩目的成果,他就有些不好交代了。
其实,王长松他们没有把材料和工艺的研发作为重点任务,多少也是有这方面的考虑。材料的研究有时候十年八年都难以见到成效,这会让主管领导的面子十分难堪。每个领导都有自己的任期,那种在任期内无法见到成果的项目,是领导最不喜欢的。崔洪春虽然是个有远见卓识的领导,在这方面也做不到完全免俗,他也需要一些东西来支撑自己,毕竟他也是需要向他的上级负责的。
“材料是百年大计,很难一蹴而就。西方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知名材料企业,都是有上百年的历史,形成了无数经验和专利的积累,我们要想在短期内赶上以及超过他们,恐怕不易。”陈贺千沉声说道。
作为一位知名学者,他与官员打交道也是很多的,崔洪春一说话,他就知道对方担心的是什么了。对于这个问题,他必须要事先给崔洪春打好预防针,毕竟新材料研究这种事情是没法打包票的。
秦海同样能够理解崔洪春的心理,他甚至比陈贺千更早地考虑过这个问题。陈贺千说完之后,秦海接过去说道:“陈老师说得对,材料学的研究需要有长时间的积累,别人搞了上百年时间,我们起码也得有三四十年,才能达到与别人平等对话的水平。不过……”
“不过什么?”崔洪春敏锐地抓住了秦海话里的转折之意,他把陈贺千和秦海请过来,想听的其实就是这个“不过”。
秦海微微一笑,说道:“我觉得,我们可以把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分为几个阶段,每一期争取能够取得一些看得见的成果。如果我们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策略,集中力量突破一些技术难关,同时兼顾对其他技术问题的积累,就可以保证科研成果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这样也有利于激励科研部门和生产部门的信心。”
“对了,我想说的,正是这个。”崔洪春欣然附和道,“我担心的,就是在很长时间内无法看到成果,影响了整个系统的自信心。如果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拿出一些成果……不需要很多,只要有三五项能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那么就能够有效地激励大家的信心,同时也能够让部长和中央领导看到咱们计划的可行性。”
从崔洪春的内心来说,激励下属的信心只是一个次要的目的,而让部长和中央看到计划的可行性,才是主要目的。不过,他不能在陈贺千和秦海面前说得如此直白,把激励信心作为一个理由提出来,会显得更加冠冕堂皇一些。
秦海当然明白这其中的诀窍,事实上,提升信心这个理由,也是他有意提出来给崔洪春作为梯子的。听到崔洪春的话,他沉了一下,问道:“崔部长,您所说的比较短的时间,大致是多久?”
“三个月,可能吗?”崔洪春问道。
三个月?秦海在脑子里快速地思索了一番,农机方面涉及到的材料,主要都是金属材料,有一些技术问题,秦海倒是有比较成熟的思路,如果找一家研究机构,稍稍提点一下,三个月之内拿出一两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倒也不难。
就比如说,一些耕作机械上使用的传动链条,国产产品的使用寿命明显低于进口产品,其主要原因在于制造链条的钢材强度不够,如果换用后世发明出来的某种型号钢材,就能够有效地提高其使用寿命,使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秦海无法准确地回忆起这种型号钢材的配方和冶炼工艺,但大体思路是知道的,只要找几名研究人员照着这个思路去做一组实验,就能够解决配方问题。
问题在于,区区一个链条的材料选用,并不够出彩,很难达到崔洪春所希望的目标。想想看,部里开办公会的时候,你能郑重其事地向大家介绍某个链条的质量问题吗?
可是,要拿出足够惊艳的成果,就不是三个月能够做到的了,纵然说秦海有金手指能够作弊,也得有一个合适的时机才行。
似乎是看出了秦海的为难,崔洪春微微一笑,向秘书做了个手势。秘书心领神会,从崔洪春桌上拿起一份文件,递到了秦海的手里,说道:“秦工,请你看看这份通知。”
“国际耕作机具博览会?”秦海接过文件,扫了一眼开头,不由得一愣。
崔洪春的秘书递给他的,原来是一份来自于世界粮农组织下属的一个农机专业协会的会议通知,通知称三个月后将在巴西举办一次国际耕作机具的博览会,邀请世界各国的农机具生产厂商前往参展。再往下看,还有一段更有意思的内容,称在本次博览会上,将进行各种耕作机械基础配件的耐用性竞赛,这是充分展现各厂商技术实力的一项比赛。
所谓基础配件,包括犁铧、耙片、旋耕机刀片、中耕机锄铲等等,这些配件都属于易耗件,会在耕作过程中因为与土壤的摩擦而逐渐磨损。提高这些基础配件的耐用性,除了可以降低配件成本之外,还可以提高耕作的连续性,减少设备维护所需的人力支出,因此各家配件厂商都在不遗余力地进行这方面的研发。
基本配件的耐用性,说到底就是材料和工艺的水平。博览会开展这样一项比赛,其用意就在于鼓励各厂商积极开发新材料和新工艺,激励国际农机具技术水平的发展。
如果中国厂商能够在这样的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不必说拿到冠军、亚军,哪怕只是前五名,也足以让人感到振奋了。联系到青锋农机厂在旋耕机刀片方面取得的进展,秦海一下子就明白了崔洪春的用意。
“我记得你说过,青锋农机厂生产的旋耕机刀片,使用寿命已经能够达到日本市场上同类产品的平均水平。你考虑一下,有没有可能再挖掘一下潜力,使我们的国产旋耕机刀片的耐用性水平达到国际前列呢?”崔洪春看着秦海的眼睛,用期待的语气问道。
材料帝国 第二百四十五章 热喷涂
崔洪春也实在是没有办法了,这才会把旋耕刀片当成一根救命稻草。 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让上级领导看到成效,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在这样一次国际展会上出头露脸。以当年中国的农机技术水平,想在这种竞赛中获奖无疑是十分困难的,可是,青锋厂的旋耕机刀片给了崔洪春一线希望。毕竟,这种刀片是能够打入日本市场的,虽然其使用寿命仅仅是达到了日本同类产品的平均水平,但有了这样的基础,再努力努力,是不是就可以创造出一个奇迹了呢?
崔洪春对于这一点并没有太大的信心,所以他需要请陈贺千和秦海来进行评估。他已经想好了,只要这二位认为有可能,那么不管需要什么条件,他都会尽力满足。说穿了,他要做的就是一项政绩工程。中国的事情就是如此,只要这项政绩工程做成了,后续的工作就顺利了。
“这个……恐怕有些难度。”陈贺千皱着眉头,给崔洪春兜头浇了一瓢冷水。
“有什么难度,陈教授请讲。”崔洪春脸上的肌肉微微抽搐了一下,但还是表现得极其镇定地向陈贺千问道。
陈贺千道:“青锋厂的旋耕机刀片,我没有亲自去观察过,但听小秦给我介绍了全部的工艺过程。青锋厂能够把旋耕机刀片的使用寿命提高近500亩,主要有两方面的改进。其一,他们对外购的钢材进行了重新冶炼,提高了钢材的强度;其二,他们引入了高频堆焊工艺,在刀头上覆盖了一层高耐磨金属。”
“嗯,这个情况小秦也向我介绍过。( 平南)”崔洪春点头道。
陈贺千继续说道:“要进一步提高刀片的耐用性,依然是从这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要进一步改进钢材配方。二是改进堆焊的焊料成分。据我的了解,青锋厂在这两方面都已经进行过一些尝试,目前能够做到的,已经是他们的极致了。未来当然还可能有一些改进。但大幅度的提升。恐怕很难。”
“小秦,是这样吗?”崔洪春转头对秦海问道。
秦海道:“我粗略地考虑了一下。在不能大幅度提高成本的情况下,刀片钢材的改进余地已经不大,堆焊的焊料可以再优化一些,但这需要进行实验。假如一切顺利。我们有可能把刀片的使用寿命从目前的1200亩提高到1500亩左右,达到日本市场上同类产品的较高水平。但是……”
“1500亩……这个水平完全无法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较。”秘书李阳在一旁冷冷地接上了一句。崔洪春这些天一直在琢磨这件事,身为秘书的李阳自然也得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据他看到的资料,日本、法国的一些农机具厂商已经能够把旋耕机刀片的使用寿命提高到2000亩以上,如果秦海拿出来的只有1500亩,是完全没有参赛实力的。
秦海说“但是”的时候,考虑的其实就是这个问题。他知道日本市场上较好的旋耕机刀片使用寿命大约在1500亩左右。但这只是市场上销售的产品,厂商拥有的最高端技术肯定不止于此。对于这个差距,他也是无可奈何,因为越往高端走。就越需要精确的技术细节,这不是靠他从后世带来的那些记忆碎片能够解决的。
就以堆焊技术来说,他知道如何使用这项技术,但具体到焊料的配方,他也只能是不断地摸索。国外厂商在这方面已经摸索了多年,青锋厂与人家相比,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李秘书,据你了解,旋耕机刀片的使用寿命要达到多少,才有可能在国际比赛中获得一个比较好的名次?”秦海向李阳问道。
“不低于2000亩吧。”李阳说道,说罢,他又补充了一句:“我这也是仅限于公开渠道能够获得的资料,我觉得,如果是参加比赛的话,说不定有些厂商能够拿出2500亩甚至更高寿命的产品。”
“这就意味着咱们要把现有的水平再提高一倍,这个……几乎没有可能啊。”陈贺千说道。他也是有意要把难度说得高一些,以免崔洪春给秦海施加太大的压力。
“再提高一倍……”秦海沉吟起来。
“部里可以给你提供一切必要的条件。”崔洪春提醒道,他也开始有些打退堂鼓的意思了,不过,既然秦海还没有明确退缩,他还是想再努力一下。在他心里,隐隐地觉得秦海或许是一个能够创造奇迹的人。
“如果要再提高一倍的话,靠堆焊工艺就不成了。”秦海轻轻地说道。
闻听此言,崔洪春有些失望,陈贺千却是眼睛一亮:“小秦,你是说,你考虑采用其他工艺?”
堆焊只是提高刀具耐磨性的方法之一,既然秦海说靠堆焊工艺不成,那就意味着其他工艺还是有可能的。也只有像陈贺千这种与秦海有足够默契的人,才能够听得出秦海话里的潜台词。
秦海笑了笑,掩饰着说道:“我倒是有点想法,但还非常不成熟。”
事实上,秦海在刚才那一瞬间已经想到了一个极好的解决方案,只是不便于当众说出来而已。因为这个方案涉及到一种目前还非常稚嫩的材料新工艺:热喷涂技术。
旋耕刀片是用来耕地的,刀片的材料虽然是钢铁,但在土壤中长期摩擦,还是会出现磨损,直至报废。为了提高刀片的耐磨性能,就需要在刀尖上附着一些高耐磨的材料。这类材料并不难找,困难的是如何把这种材料与刀体粘合在一起。
秦海此前使用的堆焊技术,就是一种粘合材料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原理是把耐磨材料与铁粉混合成为焊料,然后把焊料敷在刀头上,加高温使焊料熔化,从而与刀体融合在一起。
堆焊技术中使用的耐磨材料,其耐磨性能比普通钢材要高,但还远未达到人们所理想的水平。在材料领域里,耐磨性能最好的材料莫过于陶瓷,如果能够用陶瓷来作为刀口材料,那么刀片的耐磨性能将会成倍地提高。
问题在于,人们虽然知道陶瓷能够改善耐磨性能,却找不到一种能够把陶瓷与钢材结合在一起的方法。陶瓷的熔点比金属高得多,无法利用堆焊工艺来进行处理。在当年,美英等国家都已经研究出了陶瓷质地的刀头,但只能利用高强度树脂把它粘在刀具上。这种粘上去的刀头耐磨性能倒是足够了,但可想而知,其抗冲击能力是极弱的,毕竟树脂粘合的强度与焊接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热喷涂技术是一种另辟蹊径的材料涂敷技术,它的原理说起来也非常简单,那就是把诸如陶瓷颗粒这样的喷涂材料加热到塑性或者熔化状态,然后喷射到经过预处理的基体表面上,在基体保持未熔状态的前提下,使喷涂材料附着在基体上形成具有特殊性能的涂层。
再说得简单一点,就相当于把需要附着的材料装在一支枪里,向着基体发射,使材料像子弹一样射入基体内,形成一个涂层。
喷涂技术的由来可以一直追溯到1909年,一个瑞士青年发明了锌金属的喷涂技术。在随后的七八十年时间里,喷涂技术一直都在发展,并率先在航空和航天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这一阶段,喷涂工艺还十分复杂,尤其是形成陶瓷涂层的技术要求还很高,仅限于在高端设备制造中使用。
1982年,美国sks公司研制出了利用高速火焰喷枪实现热喷涂的技术,降低了热喷涂的门槛。在随后的十几年时间里,高速火焰喷枪喷涂技术得到长足的发展,从而使热喷涂技术走下神坛,开始进入寻常产品的生产领域。
秦海对于这一段技术发展史非常了解,他知道目前世界各国在热喷涂技术方面还正处于摸索阶段,根本谈不上在农机具这种不入流的产品上使用这种高大上的技术。如果他能够率先应用这项技术,那么就能够凭借技术上的代差,把竞争对手远远地甩在后面。
如果真的能够在基础件比赛中脱颖而出,对崔洪春来说,能够挣到一个大大的荣誉,而对于秦海来说,则是可以打出自己的技术品牌,从而在热喷涂工艺方面占得先机。农机市场其实只是一个很小的市场,热喷涂工艺一旦得到广泛应用,其市场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这样一个想法,秦海当然不会事先向崔洪春透露,基于对陈贺千,他也不想提前说明,焉知这位老先生会不会在激动之下就自己拉一票人马开始做了呢?秦海肚子里装着无数热喷涂工艺的技术要领,他可不想把这么一块大肥肉平白无故地送给陈贺千。
崔洪春猜出了秦海的想法,对于这个一脑门子都是赚钱大计的年轻人,他也是有些无奈。如果秦海有什么政治上的要求,他自可拿政治利益与秦海去进行交换,但现在看来,秦海无意于此,他也没什么好办法了。
“小秦,你真的有把握在三个月内拿出能够参加比赛的刀具?”崔洪春问道。
“有八成把握吧。”秦海低调地说道。他在想到热喷涂工艺的时候,就知道自己起码是有九成九的把握能够在比赛上拿到一个名次了,除非世道变了,外国人也提前解决了这项工艺中的一些核心难题,从而拿出相同的产品。
ps:
材料工艺上的一些内容,绝对不是度娘说的,是橙子一边看书一边总结的,希望没有说错吧。太详细的技术细节咱们就算了吧,小说嘛,没有大错就行。
材料帝国 第二百四十六章 全力支持
“八成?”
崔洪春皱着眉头想了想,然后对秘书李阳说道:“小李,你给小秦留一个电话。部里要全力地支持这件事,小秦这边无论需要什么资源,只要部里能够做到的,你就帮他协调一下。”
“是。”李阳乖巧地回答着,心里却在感叹,这个秦海实在是太有面子了,自己跟着部长这么多年,也没见部长对谁许下过这样的承诺。
”小说“小说章节更新最快
接下来就没什么其他可说的事情了,崔洪春又叮嘱了一番秦海要帮王长松那边调整一下行动方案,秦海自然是满口答应。随后,陈贺千和秦海二人便识相地起身告辞了,崔洪春表示可以派车送陈贺千回去,陈贺千婉言谢绝了。
一老一少出了农业部的大院,来到外面的路上。陈贺千拉住秦海,问道:“小秦,你到底是打算用什么办法来提高刀片的耐用性,我看崔部长对这件事很重视,你可别到时候让部长失望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