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锦衣夜行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月关
谢谢的神情很严肃,去冒险的是她的男人,她岂能不认真?
夏浔讶然道:“我不当,还能谁来当?”
谢谢道:“萍公主这一回要扮做王子妃,这样才能和扮作王子的人形影不离,随时提醒他的言行举止,免得出现什么纰漏。你真正要做的事、要见的人,都是需要在暗中进行的,并不需要王子这个身份,相反,这个身份反而会成为你的阻碍。所以,这个王子,在计划中,只是用来给你制造机会,并吸引他人目光的……”
说到这里,她转向萍女,问道:“萍公主,在你的人里面,可有适合扮王子的?”
“我的人呀……”萍女犹豫起来。
谢谢暗示道:“不一定是你从琉球带来的人,只要是你觉得合适的,都可以提出来。”
萍女眼睛马上一亮,把手向前一点,羞羞答答地道:“那么……就他吧!”
众人目光随着她的手指一起向前看去,就见萍女所指,正是矗在大门口为大家把风放哨的何天阳,何天阳无所事事地站在那儿,还不知道屋里的人都在看他。
“他?”
除了谢谢,所有的人都把嘴一撇:“那可是一位王子啊,就他?”
谢谢方才看似一直在专心地勾勒着自己的计划,实际上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但众人的计议她都听在耳中,就连众人的神情动作,都是一览无余。萍女时不时的偷偷向门口瞟上一眼,又岂能瞒过她的耳目。
萍女摇身一变,从公主变成了王妃,是要陪在这位王子身边的,如果她和这位王子太不搭配,岂能没有一点破绽?大明鸿胪寺的官员属吏们,可不只是负责招待你吃喝的,所以这个扮王子的人,能和这位假王妃真公主情投意合那是最好。
至于何天阳貌相粗犷,那又如何?番邦小国的王子罢了,这样不正符合大家的印象么,谁规定他们一定得饱读诗书、斯文有礼了?何况,自从察觉萍女对何天阳的情意之后,谢雨霏也对他进行了一番观察,发觉此人眼神非常精明,未必就像貌相外表那般粗鲁。
“我看行!”
谢谢微笑道:“王子只是个摆设,有王妃的提点,不出大错,足矣。反正真正的要事,并不需要他去做。”
“我看也行!”
苏颖头一个附合,当然行,何天阳可是曾在二当家雷晓曦身边当内间卧底的,关键时刻一刀砍下了意欲造反篡权的雷晓曦的脑袋。这个小子扮猪吃虎,十分的精明,别看他书读的不多,谁真把他当成愣头青,谁准倒大霉。萍女点名,谢谢和苏颖赞成,其他几个人还能有什么意见,于是大家纷纷点头。
被冷落一旁的夏浔按捺不住地问道:“那我呢,谢谢,我做什么?”
谢雨霏浅浅一笑,悠然答道:“你呀,你做太监!”
“什么?”
从太子,到太监,这差距也太大了吧?
夏浔苦着脸向别人寻求安慰,可他看到的,居然是一群正在啄米的小鸡,大家除了点头还是点头,每个人眼睛里都闪烁着很好玩的目光,就连本该永远都站在他这一边,惟少爷马首是瞻的小荻都不例外。
夏浔恨恨地想:“这些女人,太恶趣味了。难怪孔师傅说,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
.全部章节





锦衣夜行 第351章 三位大人
. .
第351章三位大人
福州的晋安河是宋朝时候挖掘出来的一条护城河,这条河蜿蜒东去直通大海,南洋一带的商船都是经由这条河直接驶到福州城下的乐游桥码头,在这里登岸卸货,通关勘合。
不过,这一天,远远的来了一条大船,夹在许多大小商船中,靠了岸一经检查,既没有关防也没有斟合,市舶司的人马上警惕起来,就欲连船带货一起扣下,这时岸上才下来客人,竟尔拿出一封国书来。
市舶司的人打开一看,只见上边花花绿绿的图案中,用汉字写着国书的内容,大意就是琉球山后国的王太子殿下与王妃娘娘奉国王之命联袂来中原,向中国天子朝觐献礼云云。
市舶司一见对方的身份竟是异国王子和王妃,代表该国国王朝觐本国天子的,却也不敢怠慢,连忙就迎进了驿馆,验收他们带来朝觐皇帝的货物,拉出清单之后,便飞骑呈报京师,同时安排山后国的王子、王子妃及其一众从员们住下。
做为一个异域番邦小国,山后国的贡物还是比较丰富的,计有彩绘织物十匹,南海沉香木屏风一对、绘画五幅、螺钿五爪龙漆瓶一对,另有紫金十锭。
山后国王子叫贺天羊,王妃叫萍女,两个人的打扮颇有唐风遗韵,但是已经改了许多,非常接近大明服饰了。此外他们还有男女随从十余人,其中只有一名是随行官员,叫寻夏,官任山后国承直郎、仪卫使。
按照琉球官制,一品王亲彩织冠,二品紫帽是勋官;三品为始至七品,共戴黄帽赴朝端;**品官并杂职,总是红帽一样看;惟有小吏戴绿帽,平民青帽制不刋。所以,一脸大胡子、憨态可掬的承直郎寻夏是青袍黄帽,除了他,其他小吏个个都是穿蓝袍、戴绿帽。
太监?当然不可能。
夏浔可是谢谢的男人,且不说他要是刮了胡子会不会更容易被人辨认出来,光是让他娘声女气的扮一个公公,谢谢也是不乐意的。
在来双屿途中,谢谢的月事已经净了,两个人就在飘摇的大海波涛之上,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要说夏浔这两位娘子,彭梓祺的第一次是在漫天大雪中,平峦山川下;谢雨霏的第一次,却在长风万里下、万顷波涛中,一山一水,一风一雪,当真是好一场风花雪月,好一副山水美景。
自家男人的威风,谢谢是知道的,在她的舛花妙舌之下,夏浔不堪一击;可要真的扳鞍上马,谢谢却也受不起他的伐挞驰骋,她的身子非常敏龘感,如果不籍口舌之助,最后总得央求梓祺解围,这才能软酥软如泥地躺在那儿喘口气儿。对自己男人的雄风霸道,她可是又爱又怕,两个人新婚燕尔,正在如胶似漆的时候,哪肯让自己男人扮个太监内宦,想想都不得劲儿。
金陵那边得到福州奏报之后,很是欢喜。
济南被围三个月,朱棣出于战略考虑主动退兵,济南之围得解,却被朝廷方面宣扬为大捷。一班士子文人挥毫泼墨,树英雄、赞战绩,夸得花团锦簇。
其实只是济南之围得解而已,而且是在对方主动退兵的情况下,却被朝廷单方面宣扬成了一场大胜利。在他们的描述下,一直守在城里、俟到对方主动退兵的朝廷官兵英明神武之至,而围在外边进退主动的一方却是狼狈不堪、焦头烂额,遭受了重大挫折,折损了无数人马。
这种宣传,为朝廷争取民心士气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为平民百姓知道的消息毕竟太少,只能是朝廷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听。这一来,朝廷方面尝到了甜头,大捷战报开始不断宣告天下。
朝廷收复了禹城,朝廷收复了平原,朝廷收复了德州,朝廷收复了沧州,朝廷收复了河间……
总之,朱棣的兵马退出哪儿,哪儿就被朝廷收复了,是不是人家主动放弃的你别管,邸报上说的就是朝廷收复,收复嘛,自然是……,对吧?
朝廷注意到了掌握喉舌的甜头之后,特意加强了这方面的宣传,恰在这时,又有外国使节跑来朝觐,你说这是不是天朝皇帝德被四海、威加宇内,诸夷宾服之兆呢?
其实最先到的外国使节并不是夏浔这帮西贾货,而是货真价实的他国使者,这些人刚到杭州湾,也在等着进京朝觐呢。他们是日本幕府大将军足利义满派遣来的使者。
足立氏在大明立国之前,就占领京都,废黜了后醍醐天皇,拥立徒有其名的光明天皇,自称征夷大将军,在京都的室町设立幕府了。明朝建立以后,足利幕府便向大明称臣纳贡,不过因为足利幕府剿除倭寇不力、后来又有日本浪人掺和进了胡惟庸谋反案,惹得朱元璋龙颜大怒,对日本的朝贡做了诸多限制以示惩罚。
如今洪武大帝驾崩的消息足利幕府那边刚刚听说,一听那个不太好说话的犟老头儿死了,足利义满大为欢喜,赶紧又派了使者来,这次来,还不算是公开的朝贡,因为他们这次来只是探听朝廷意向的,如果朝廷有意接纳,他们就正式派遣国使,再次向大明称臣纳贡,以换取朝贡贸易的开放和优惠。
毕竟,足利义满在日本如今算得上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人物,他不先探探大明的意思,就冒冒失失地正式派遣使者来称臣纳贡,万一中国皇帝秉承朱元璋那老头儿的遣旨,根本不予接纳,再把他们赶回去,那是一件很丢人的事。
朱允炆刚刚听说日本使者在杭州湾登陆,携带重礼请求接见,接着又接到福州方面的报告,说琉球群岛有个山后国久慕天颜,如今派遣了王子和王子妃进京朝觐,当真是喜笑颜开。这可是他称帝以来头一回有外国使节来朝觐,而且一来就是两个,尤其是山后国,不但派出了王子这么隆重的规格,而且还是以前不曾被大明所知道的异域番邦,如今既来臣服,这不就是他朱允炆开疆拓土的武功么?
朱允炆立即下诏,诏令杭州府和福州府马上安排车驾,运送两国使节进京,要他们安排好行程,最好让两国的使臣同时到达京师,试想一下,日本国和山后国两国特使同时进入南京城,招摇过市,这不也是一种极好的宣传么?
于是,日本国使者和山后国使者,就在大明的安排下,同时向南京进发,同时到达了南京城。
※※※※※※※※※※※※※※※※※※※※※※
南京东郊,一行仪仗,三位大人。
尚书茹常,侍郎孟浮生,御使黄真。
这就是接迎两国使者的全部人马了。
其实,单只日本国使来的话,不需要这么隆重的接迎仪式,他们这是沾了“山后国”的光。
“山后国”是头一次向大明朝贡,而且前来朝觐的使者是王子身份,朱允炆又是迫切需要宣扬国威的时候,这礼制规格自然就破格提升了。
两国使者还没到,探马回报说,双方使团距长亭还有十里,陪同人员正压着步子,在往返不息的前哨人员通知下不断调整步伐,确保他们同时到达。
茹常不是礼部尚书,他是朱允炆临时抓壮丁,抓来兼差的。因为朝廷前些日子在北方平叛,弄得一团糜烂,所以秋闱科考的时间也往后延了些时日,如今“济南大捷”的消息传回来,朝廷上松了口气,科考才正式开始,礼部尚书因为正在主持科考脱不得身,所以只来了个侍郎,朱允炆担心规格还不够高,于是又饶上一个茹尚书。
三位大人都是文人,彼此很谈得来,他们坐在长亭下,一边等着两国使者赶来,一边吟诗作赋,自得其乐。
三人正聊着,忽地一条大黄狗从前边野地里一窜而过,茹常见了顿时起了促狭的主意,便向那在野草丛中窜跑,身形隐隐绰绰的大狗一指,抚须笑道:“二位请看,是狼是狗啊?”
孟侍郎扭头向草丛中看去,一旁御使黄真却已开怀大笑起来,他已听出茹尚书这是以谐音调侃孟浮生:“是狼是狗?侍郎是狗么!”
孟侍郎听见黄真大笑,登时也明白过来,他又好笑又好气,微微思忖一下,便笑吟吟地反唇相讥道:“狼尾硬,狗尾短,故而……,下官以为,观其尾,便可知道:下垂是狼,上竖是狗!”
这上竖与尚书谐音,黄真听了更是乐不可支,只是拍手大笑。
“这个老家伙,捡笑来的么?”
茹常瞪了黄真一言,不动声色地道:“咳,似乎也可以这么分辨,狼么,是吃肉的,而狗则不同,遇肉吃肉,遇屎吃屎!”
这句话一出口,孟侍郎也大笑起来,捧腹道:“好,好一个御使吃屎,哈哈哈……”
黄真一听,顿时窘起来,可他转了半天脑筋,已经想不出什么俏皮话儿能调侃他们了,就在这时,只见前边两条岔路上各自出现一支队伍,黄真松了口气,连忙站起来,一本正经地道:“咳,两位大人,日本、山后,两国使者到了!”
.全部章节




锦衣夜行 第352章 梦碎美男
. .
2楼茹尚书、孟侍郎和黄御使急忙起身迎出亭去,一俟站定身子,却发觉有点尴尬了。外交礼仪关乎一个国家的尊严,虽是小节却不可唐突。朱允炆只想着让两国特使同时进京更显风光了,却也没想到下边的人办事这般僵化,他说掌握速度让两国使节同时到京,下边的人就把时间精确到了两国使者同时赶到迎客长亭。
你先接谁?
黄真看了孟游生一眼,小声嘀咕道:“我说,侍郎大人,咱们先接哪边呀?”
孟侍郎道:“日本国大,琉球国小。”
黄真道:“可是,王太子官大,幕府家臣官小呀。”
茹尚书一听有理,便举步向“山后国”王太子迎去,孟侍郎和黄御使一看,忙也跟了上去。
夏浔站在侍卫队伍中,也看到了旁边走来的另一支队伍,远远一看,就觉得那衣着和发型很像日本人,还没来得及细打量,就看到大明官员迎过来,忙又收回目光。他瞧见迎来的三人中竟有黄真在,心里不由暗暗一跳,黄真对他很熟悉,如果让他当这个王子,还真难说这老家伙不会看出什么来。
反观现在,几位官员的目光都盯在何天阳身上,偶尔扫一眼站在一旁,看的也是花枝招展的萍女,谁肯多看他一眼,不由得暗暗庆幸。
“啊哈,大明吏部尚书茹常、礼部侍郎孟浮生、御使台黄真,奉我国皇帝之命,迎接山后国王太子、王太子妃殿下,两位远道而来……”
“且慢!三位大明的官员阁下,我龘日本国使者与他们是同时赶到的,为什么你们迎接他们,却冷落我们,这是中土上国礼仪之邦的作法吗?”
夏浔定睛一看,从日本国的使节队伍里跳出一个官员,头上戴一顶黑色的漆得发亮的帽子,那帽子仿佛一只倒扣的盘子,在帽子后边竖起一块笏板似的东西,高高的,也是黑色的,黑色的丝带系在颌下,身上穿一件葛黄色的大袖宽袍,怒气勃发,十分不悦。
再仔细看,夏浔不由惊奇地瞪大了眼睛,眼前这位日本官员矮壮墩实,,身高大约只有一米五五,八字胡,颌下也有一缕胡须,好笑的是他的眉毛,眉毛剃光了,在双眉中间的位置点了两个小小的墨点,当他怒不可遏地用中国话发出质问的时候,夏浔发现他的一口牙齿竟然也是黑色的。
四环素牙?不会呀,这时还没四环素呢,再说,四环素牙也不是这个颜色呀。
夏浔正好奇地盯着这个日本官员,研究他的非主流造型,礼部侍郎孟浮生已带着一名通事官已经迎上前去,也不知孟浮生对他们解释了些甚么,对方队伍中又跳出一名武士,头上剃着月代头的发型,光秃秃的发亮,眉毛也刮光了涂上两个黑点,变成“殿上眉”,穿一件月白色的武士袍。
他大声咆哮道:“士可杀,不可辱,我们此来,奉征夷大将军所命,代表着日本国。什么山后国,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琉球有个甚么山后国,区区弹丸之地的小国家,也可以比我们享受更高的礼遇吗?尊贵的大明国侍郎阁下,你这是在羞辱我们。”
“我说你他娘的……”
何天阳做海盗出身,除了他的老大,哪有他服的人,听那两个小矮子没完没了的,何天阳恼了,跳起来就叫。
“咦?这位山后国王太子不但会说一口流利的汉话,连骂人都学得惟妙惟肖呀?”
茹常和黄真眼睛一亮,登时向他瞧来,萍女一惊,连忙用琉球话对何天阳叽哩咕噜地说了几句,这才转向茹常和黄真,歉然笑道:“王子脾气暴燥,还请两位天使莫怪。”
夏浔心道:“没想到刚到南京,就出了这么一档子事,我是仪卫使,这时候必须得出面了,丢了甚么山后国的面子事小,若是因此被人看轻了,对我行事却是大大不利,再说,何天阳这货也不是个耐得住脾气的人,可别叫他惹出事来。
想到这里,夏浔飞身闪出侍卫人群,蹿到那个日本武士面前,动作飞快,黄真一开始根本没注意他,这时却只能看到他的背影了。
夏浔按刀,沉声道:“我国出使大明的,是我们琉球山后国王太子殿下,你是甚么人,竟敢与我们王太子殿下争礼论道!”
对面的武士夷然不惧,他一错步,摆开攻击的架势,按住太刀,沉声道:“本官是日本国寺社奉行官蜷川新右卫门,你是何人?”
谁?
夏浔头脑一阵晕眩。新右卫门,他就是新右卫门咩?
夏浔小时候看动画片,那新右卫门可是个玉树临风的翩翩美男子呀,眼前这人……,大概只有一米六也就算了,头顶锃亮也就算了,眉毛剃光了画上两个小黑点也就算了,为什么……为什么你的牙齿也是乌漆麻黑的呢?
其实这是因为夏浔对此时的日本国还不太了解,日本国人,本来人种就比较矮小,又因为那个变态的禁杀令,几乎让人吃不到肉食,所以虽然偶尔也有高个子,但是国人普遍不高,像织田信长身高大约一米六六,这已经是非常伟岸的身材了,丰臣秀吉身高一米四、池田辉政、山县昌景等人身高只有一米三,德川纲吉甚至才一米二五。
所以,你应该能明白,为什么日本平安时期的大美人儿静御前的老公源义经要骑驴上阵了吧?
说到日本历史上的大美人儿,幸好夏浔没有见到,否则他的美好幻想还要再经受一次沉重打击。因为当时的日本上流社会妇女也是要做类似的美容的,她们要抹黑牙齿,脸敷白粉、唇瓣涂朱、剃光眉毛,本该是眉毛的位置绘上两个比男人眉上的黑点直径大两倍的大黑点。
想象一下,一群平均身高不到一米四的姑娘围着你,大袖飘飘,长发飘飘,脸色惨白,她们向你嫣然一笑,微微挑起眼睛上方本该是一双柳眉的两片黑斑,樱唇微绽之后,嘴瓣中间的那两个红点仍旧一动不动地坚守在原来的位置,仿佛寿桃顶上的一点红,你会怎么做?
我只知道,换作是我,我会肝胆欲裂、悲愤欲绝地尖叫:“别碰我,让我死!”
夏浔匆匆地哀悼了一下心目中的东瀛美男新右卫门,这才说道:“本官山后国承直郎、仪卫官寻夏!”
他把腰一弯,俯瞰着眼前这个比自己低了两头的日本武士,沉声道:“你待如何?”
“呛啷!”一声,新右卫门用动作回答了,他展示了一招夏浔绝对做不到的独门绝技,他拔出了那柄比他身高还长的太刀。
“嚓!”
夏浔二话不说,也拔出了腰间的阔刀,一时间剑拔弩张,一触即发。
“二位使者,二位使者,有话好说,有话好说嘛!”
孟侍郎就像专门负责招安的太白金星似的,甩开大袖屁颠屁颠地跑过来,插到他们中间:“二位远来是客,都是我大明的客人,如果你们在这里大打出手,岂不是不把我天朝上国放在眼里吗?陛下听闻你们远道而来朝觐,本来是十分欢喜的,两位贵客万万不可为了些许小事伤了和气,惹得陛下也不开心。”
孟侍郎笑容可掬地道:“这样吧,本官负责接迎山后国使节,黄御使负责接迎日本国使节,再请我们茹尚书引领两国贵使一同入京,如何?”
“哼!”
新右卫门再度施展了一招夏浔绝对做不到的独门绝技,他插回了那柄比他身高还长的太刀。
夏浔也扮出一副剽悍粗鲁的模样,目空一切地翘起鼻孔冷哼一声,把他的阔刀插了回去。
一场风波,在孟侍郎的斡旋之下得以圆满解决,于是赴迎的三位大人分成了三伙,孟侍郎接引山后国使节,黄御使接迎日本国使节,本来就是抓差的茹常乐得清闲,在他们做完了一整套的接迎仪式之后,骑上太平马头前带路去了。
“侍郎大人,鄙人在福州上岸的时候,曾经听说,贵国有一位王爷反了,正在打仗,打得很激烈。可是我看这京师之中,物阜人丰,太平安乐,莫非……传言有误?”
两国使者一进京,就引起了京师百姓的关注,一路上许多人跟着看热闹。茹常、孟浮生和黄真深体圣意,本就有意有意炫耀国威,所以走得不紧不慢,任人观看,也不使侍卫赶开。这大街是夏浔走惯了的,他懒得像那几个东瀛人似的东张西望,好象乡下人进城似的,抽个机会,他靠近了孟侍郎,趁机问起来。
孟浮生虽然知道他的官儿不大,毕竟远来是客,对他还很客气,笑吟吟地答道:“贵使有所不知,我国北方,确有一位藩王造反,前些日子,他还小小地占了些便宜。可我皇上富有四海,手握重兵何只百万,那位藩王能得意一时,终究还是要被我讨逆大军一举消灭的,癣疥之患,何足挂齿。”
夏浔微微一笑,稍稍紧了紧缰绳,和他又错开了距离。他仔细观察过孟侍郎的神情,不管孟侍郎对燕藩倒底是怎么看的,他对外国使节当然只能这么讲,可是如果他言不由衷,夏浔还是能够看得出来的。夏浔方才仔细观察,发现孟浮生确是语出至诚。
也就是说,尽管燕王先后两次击败朝廷数十万大军,朝廷官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仍然非常乐观。难怪燕王不惜在济南城下耗时数月,一直想把它打下来,如果他的势力不能南侵,始终只在北平附近打转,干得再好,始终不能撼动建文的根基,也不能吸引江南的民众。
籍由孟浮生的态度,夏浔在做出这个判断之后,便对自己的金陵之行定下了基调:“鉴于大部分官员仍对朝廷信心十足,这个时候不宜进行大规模的策反。此时应以刺探情报为主,如果要策反,也要集中在那些受到朝廷排挤打压的人身上。”
夏浔正暗暗计议着,使节队伍路过贡院,就见无数儒生,簇拥着三个披红挂彩的书生,骑着披红挂彩的骏马,迎面走了过来……!~!
1...170171172173174...49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