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王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淡墨青衫
对赵王来说,他更想要的是齐王身故后对厢军的影响和掌控,一年区区几十万贯的团练捐只是小钱,赵王不会放在眼里,小家子气,田舍翁么
岐州港被迫放弃,对南安一系来说是最重大的损失,但有失有得,能得到完整的东藩来做发展,也算是相当值得欣慰的事情了。
赵王在四月中时得拜大都督,得到了他最想要的东西。
林斗耀则接管了禁军一部份军官和
第二百九十六章 送别
小妹却是不会理会身后的靖远侯府的人。
两家已经撕破脸皮,虽未成仇敌,也是明显两个阵营的人了。
侯府还是略显破败……这里也看的出来徐子先实在是一个实用主义者。就算重修侯府能获得一些夸赞和羡慕,但这种毫无意义的虚名要来毫无用处,干脆置之不理。
除了少数几个老资格的牙将还在侯府外,只有一些从南安过来轮值的官户庄丁和仆妇,一切似乎是和此前没有什么不同。
不同之处就是牙将换了一批人,有能力的,比如秦东阳,金抱一等人俱是在外领兵,成为南安侯一系的大将,秦东阳更是成了武将之首。
而留下来的,除了几个后招募的之外,多半是庸碌无能,不思进取的性格。
能照常领俸禄,还额外加了一些薪饷,对这些牙将来说也足够了。
对他们来说,守好侯府,守好御赐物品和故老南安侯的旧物,守好这个大院,守好祖堂神牌,这就足够了。
就凭这份功劳,将来徐子先也会叫他们舒舒服服的养老,一生不愁吃喝。
对普通人来说,守着家,上值当班安稳无事,在福建炎热的夏季,喝着冰镇的酸梅汤饮子,在几人合抱的大树下,铺着凉席闲聊,这样的生活,不比在外奔波打拼要好的多
在小妹进侯府之后,也是向这些老牙将点头致意,他们可能不是那么杰出,但少了这些人也是万万不成。
从长满大树的甬道上直入北侧的祠堂,小妹先是洗手洗面,再凝神静气,待心神沉静下来之后,才慢慢走入祠堂之内。
这里其实按规矩是只准成丁的男子进入,未成丁的男子,妇人,不管是媳妇还是女儿,俱是不得其门而入。
不过徐应宾在世时就不太讲究这个,当年领着徐子先和小妹一起祭祀早逝的母亲,徐子先当家之后,每次祭祀也是带着小妹一起。
不过小妹自己进入祠堂还是头一回,看着不多的神主,女孩子也不可避免的有些紧张和害怕。
好在,看到自己父母的神牌时,小妹变得放松起来。
持爵,奠酒,做完一系列动作之后,小妹退后几步,跪下祝祷起来。
“父亲,母亲,哥哥已经去东藩了,未来都不太可能返回福州……”
“父亲君侯放心,哥哥已经很成熟稳重,并且能耐很大,如果不怕父亲君侯生气的话,其实他的能耐已经超过了您……”
小妹抬头看神主,似乎感觉到神牌之后是徐应宾微笑的脸庞。
如果徐子先听到了,怕是也会感慨至深。
曾经在父亲,小妹的眼中,徐子先就是恨天恨地,眼高手低,浑身戾气,觉得全天下都欠自己,郁郁不得志,浑身是刺……
想到阿兄过去的样子,再想想现在,小妹抿着嘴微笑起来。
她有些犹豫,想告知父母自己的事,但想一想还是作罢了,毕竟现在只是大家心知肚明,没有捅破窗户纸,这件事,还是等阿兄作主,和魏家说开了下定了之后,再禀报父母吧。
“我和秀娘都要去东藩了,日后不能常来拜祭父母……”小妹将此行的重要目的告知父母,心里也是松了口气。
此前在别院住,一年最少也得回福州十余次,多半是来祭祀父母的灵位。
在城外的坟寝也是常去除草祭拜,这一下也是没空了。
虽然有牙将,仆役们在,这些事俱是会有人去做,但小妹心里不可避免的有些迷茫和愧疚。
但她亦是知道,去东藩是必须之事。
不提对小妹和秀娘留在南安的担心,光是南安侯府一脉各色人等人心的振奋,促使更多的人将家小接到东藩,使东藩人心更加稳固这一条,小妹心里也是明白,她们必须得搬去东藩,这事涉东藩的大局,对南安侯府,对大兄徐子先,都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用抱歉的眼光看了一眼神主牌位,小妹终于匆匆退了出去。
接下来就是去南安,福一号已经停泊在南安码头,小妹会在南安和秀娘一起坐船离开,踏上去东藩的旅程。
对此,小妹也是充满期待,对东藩她并没有什么畏惧和害怕的情绪,尽管在福州的很多人提起来时都是浑身的不自在,感觉那里是一片蛮荒之地,并且布满蚊虫瘴疫等害人的玩意,小妹在府城中走访了一些亲族朋友,他们对徐子先现在的强势地位都没有疑问,只是对南安侯府经营东藩,却是没有一个人认为能成功。
一个牙将走过来,禀报道:“二小姐,昌文侯府的陈三小姐来访。”
“文珺姐”小妹诧异道:“她怎上门来了”
按理来说,订了婚未过门的关系,陈文珺是不能到南安侯府这边来,不过,小妹转念一想,哥哥不在家,只要昌文侯不说什么,还有谁够资格说三道四
当下急着往正门前迎接,陈文珺却是已经和陈正志一并走了进来。
“小妹。”陈文珺穿着白色长裙,飘然出尘,似若神仙中人一般,看到小妹过来,她便是迎上去,两个年轻的女孩子执手互相观看,彼此脸上都是真诚的笑容。
陈正志就是一脸轻松自在的呆在一旁,他已经有妻妾,当然不可能和南安侯府联姻,况且贵族家的婚姻是利器,要多向发展,不可能在一个家族身上联姻两次。
所以他只是用欣赏的眼光看着眼前两个年轻的妙龄女子,可能是在兄长眼中,自家的妹子都有些丑,所以陈正志看的更多的是小妹,黑女垂髫,明眸皓齿,身量比陈文珺略矮,应该是年岁还不足的原故,总体的长相来说,不在陈文珺之下,甚至谈笑间的稳重,成熟,大气端庄,更胜于陈文珺的清冷。
“魏燕客还真
第二百九十七章 建州王越
“吴师会去的。”陈正志笑道:“此前我一直认为,吴师怕就是留在南安,保留一两年的南安侯府的宾客一职,算是对明达做的那些事的酬谢。除此之外,想叫吴师去东藩,近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对了。”陈正志最后道:“既然小妹你这几天就走,有个消息就由你带给明达,我就不专程写信了。”
小妹笑道:“陈家大兄请说。”
“生铁要叫明达多备一些。”陈正志说道:“最好是在东藩找一找,看看附近有没有方便取铁矿石的浅矿脉,自家炼铁,打造器物,不受制于人更好。”
小妹在南安别院理事已经很久,心思已经相当灵动,当下便道:“汀州和建州有什么变故”
在此之前,由于开发东藩需要大量生铁和铁器,南安侯府和昌文侯府联手在汀州和建州大量购买铁器。
南安的杨家等诸多大商行也是相当配合,所以购买起来相当顺利,大规模的购买,直接将福州等地的铁器价格推高了一成,购买的绝对量还不至于如此,只是仓促间,短时间内购买了好几船的铁器,对价格有所冲击也是相当的正常。
“知建州军州事王越,为人残暴,多行不法,此前被家父弹劾过,也被安抚使司训斥过。其怀恨在心,已经倒向赵王。”陈正志一脸无奈的道:“王越请设观察使,统合建州厢军,又弹劾,罢黜了与我家有关的多名官员,任用倒向赵王的官员。现在同知,通判,几个县的知县都在换人,再下来是转运,常平,税关,估计都会有所变化。其已经放出话来,要掐断建州到南安的铁器供给,按其一惯所行来说,应该很快就这么做。”
“没有人治得了他吗”小妹有些惊怒的道。
陈文珺摇头道:“本朝的地方之事,很多是默契,比如公使钱的开销使用,还有治政处理地方事,官员按律令办事,考评时得上上考语,则升迁有望。如果只愿留任,不愿升迁,其实也没有什么办法来管制地方官员。”
小妹若有所思的道:“大兄临走时说过,建州谷口一带不稳,如果再有什么过份的事,可能影响到地方的安稳,看来就是说的这王越了。”
“明达这么说过”陈正志皱眉道:“不过就算是真的,我们也没有什么办法可说……更没有什么事可做。”
知军州事,在自己职权范围内做的事,只要不是明显的逾越规矩,则巡按使没有办法从根本上弹劾,不伤皮毛的弹劾毫无用处,特别是在某个官员身后有强力的背景支撑时,一般性的弹劾就更无效果了。
大魏的吏治从清明到贪腐,甚至地方官员巧立名目,横征暴敛也是无人管制,这种局面自文宗年开始,成宗年间开始暴发,到崇德年间,天子急于求治,但求地方官员能交上赋税,交的多,则有功,交的少,则有过,而不论灾害与地方收入如何,更不论操守。
这使得官员们开始为所欲为,甚至鱼肉百姓。
福建路的情形在此之前还算是好,开海地方,工商贸易发达,人们见识多,官员们也不好做的过份,吏治较其它地方要清明的多。
荆湖南路和北路盗匪横行,也是与官员贪污**有相当大的关系。
官场的风气,也是由清明转向彻底的败坏。
徐子先上次入京,参与的都是政变大风潮,都是转瞬生死的大事,是以对京师的风场官气,还是缺乏了解,只是泛泛而观。
事实上,从文宗之后,官场风气就相当稀烂了。
“兄长估计还会有信过来。”小妹也没有当成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建州和汀州都是闽铁出产的重镇,特别是谷口镇的铁,质量好价格低,所以南安侯府此前就在谷口就近大量购买。
如果王越找麻烦,了不起绕远一些,去汀州购买便是。
甚至令海商从江陵一带购铁过来也不是不可以,江陵那边也是产铁,质量比闽铁差一些,胜在量大价优。
小妹当家理事,对这些经济之事,已经不是太陌生了。
陈家兄妹没有久留,将带领过来的医生安置,分批派车马送往南安,他们此行的任务也就是完成了。
东藩那里的开发相当顺利,也是昌文侯府愿意持续投入的原因所在。
“小妹,”出府上车之后,陈正志对陈文珺道:“明达的二妹,年纪不大已经有点世事洞明的感觉,凡事都能帮得上明达的手。你也不会差,但我劝你不必在军政大事上插手,安心将别院内宅诸务管好便可。”
“大兄的意思是,不要有后宅干政的迹象”
“是的。”陈正志轻笑两声,说道:“如果我家的势力弱一些还好,现在咱们侯府和南安侯府算是合作,你再强势些,不免有太阿倒持的感觉。明达本人很厉害……但他也是很重感情,只要咱们自己省点事,给他省点心,将来不论怎样,明达不会忘了今时今日的交情,这就够了。”
陈文珺不语,半响过后才对陈正志道:“怪不得旁人说你庸碌无为,父亲向来不以为然,有一次和我私下说起大兄,只说大兄你大事不糊涂。咱们这样的家族,小精明有什么用,当家主事的人,大事不能错。现在看来,父亲毕竟最喜爱大兄,所以对大兄你这般了然。”
“错了。”陈正志苦笑道:“我是一步步摔打出来的,父亲君侯真正疼爱的当然是你们几人,尤其是你,小妹。”
陈文珺这一次不置可否,只是嫣然一笑。
……
小妹从府城带着一百多医生和助手,再至南安,接了一批农具和种子,一并搬抬至福一号船上。
这艘船在港口处已经修葺了好几天,刮藻,修换船板,检修船舱,船身重新涮漆,十来天功夫下来,看起来焕然一新。
临行之时,南安镇却是出了乱子。
一队建州知州派过来的孔目官衙差将镇上铁器行团团围住,百多公人耀武扬威的出现在镇上,并且出具海捕文书,要拿捕张明亮。
这样的场景,已经是多年没有出现过了,镇上顿时便是人山人海。
“建州的衙差,跑到我们南安别院门口来拿人”
“君侯不在,王知州胆子当然大起来了。”
“君侯在他也未必不敢这么做……王越现在依附赵王,梳理了军州诸事,大权在握,前一阵听人说起,王越在请客的时候,大宴宾朋的时候公然说过,福州赵王第一,林安抚使第二,他王越第三。”
“真的这么说了”
“我看哪。”说的人微微冷笑,低声道:“王越这人,阴残暴戾,谁也降伏不住他。齐王在时,不准其插手建州军务,只给
第二百九十八章 斗争妥协
小妹心中微觉失望,听吴畏三的意思,这事事涉官场,不能随意决断,最好是叫张明亮自己跑掉了事。
至于请示她,当然也不是吴畏三谨慎小心,而是要将决断上交,免得自己背锅。
眼前这个老牙将,年纪才三十来岁,年富力强,武艺高强,被留在南安看家也不是没有道理。
既然吴畏三没担当,小妹便也不客气,当下便道:“张东主是我们商会的成员,也是我侯府的合作对象,建州的人凭甚至我南安来抓人你带人将衙差全赶走,不听的就用大棒打走,你部下武卒五百余人,未必怕百来个衙差”
吴畏三被小妹明亮的眼眸看的有些发呆,征了一会儿之后,忙道:“这样会把事情弄大,会不会影响君侯开发东藩的大局”
“大局稳定是争出来的,不是忍出来的!”小妹置地有声的道:“我大兄常说过,以妥协求妥协,则事必不成。以斗争求妥协,则事必成。你要拿出决心来,不怕打人,更不必怕杀人,死人。真的出大事,也是侯府在前头顶着。”
“好罢。”吴畏三知道这是一次机会,自己若是软弱了,怕是连南安这一营新武卒也不会给他统带了。
现在南安已经只是一个招兵的点,主要就是团练捐和码头要紧,此前的一营新卒已经调到澎湖,现在营内的又是新募的一营兵,由吴畏三和几十个都头到都头的武官统带管教,三个月后,新卒再次入营,这一个营的新卒再到东藩去继续接受训练。
如果年内只招满九个营,那么再招的一营兵会和东藩驻军互换,彼此互唤满半年之后,可以从新训期考核合格,算是正式的武卒。
吴畏三当然也是希望自己能拥有更高的职位,更核心的位置,但如果不出意外,他只能在这里带出一营又一营的新兵,然后眼睁睁的看着别人在东藩建功立业。
“在下省得了。”吴畏三脸上阴晴不定,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脸色一瞬间变得狰狞起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