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魏王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淡墨青衫

    “明达你不必多说。”陈笃敬笑道:“这事是靖远侯有些孟浪,哪有这样当众说这等事的道理!这件事,我会尽量帮你转圆,不过,估计南安侯府与靖远侯府是很难再和睦了。”

    徐子先抱拳道:“一切随叔父安排,至于小侄,行事但求无愧于心,不能求事事完满。”

    “好,好的很。”陈笃敬对眼前的徐子先越发欣赏了,但他心念一动,也是微微苦笑起来。陈满好歹是替儿子求亲,被徐子先拒绝了都闹的极为尴尬,若是自己提起当年婚约,徐子先并不答应,那自己的老脸没地方放还是小事,女儿的终身大事可就耽搁了。

    一念及此,陈笃敬当然不会继续接着说下去。

    徐子先何等人,一眼看出来陈笃敬的心思,当下不禁大悔,今天算是装象装过头了,失此良机,下回再定下来不知道是何时了。

    不过转念一想,现在千头万绪刚刚起头,福州城刚刚认可自己后起之秀的身份,想叫陈笃敬毫不犹豫的承认婚约,仍然还是要再等等。

    昌文侯府可不是南安侯府,诸多事情是要宗族内商量着办,这门亲事一结,等于是昌文侯府和南安侯府彻底绑在了一起,陈笃敬也是很有可能要和宗族里的人商量了之后才能真正下决断。

    口头婚约不过是口头,比如当初有婚姻,陈笃敬还是把三女儿嫁了徐子文,对这些大世家来说,宗族利益始终凌驾于一切之上,哪怕是毁信背诺,对不起故人之子,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今次雅集,能得明达妙文,不虚此行。”陈笃敬对着众人道:“这时候正是螃蟹肥美的时候,老夫在府中备了蟹宴,望诸位饮酒吃蟹,多做一些好诗好词和好文章才好。”

    李明宇闻言凑趣道:“这一次有妙文在前,抵得十年陈的玉露白,晚生是打定主意不做文了,珠太在前,不想出丑。”

    这人倒真是直爽,也给了其它人相当不错的榜样,当下众人一起道:“有南安侯世子的妙文已经值得此次聚会,我们就吃蟹饮酒好了。”

    一次雅集,诸多文士名流聚集,多少贵人在座,居然只出徐子先一文,而且今晚从头到尾,几乎一直在围着徐子先打转,可谓是光彩之极。

    不仅小妹两眼闪烁泪花,深为兄长感觉骄傲,便是向来脾性清冷的陈文珺,也是两眼眨也上眨的看着徐子先,纵然在场的权贵子弟有不少玉树临风般的人物,相比徐子先来说,也是都黯然失色了。

    ……

    徐子先和小妹回到侯府时已经起更了,比起南安镇的光景,福州城里仍然是热闹非凡。

    不提那些大户人家借着中秋招待宾户,丝竹之声透过高大的院墙传到街面上,就是平常百姓人家,也会呼朋唤友,在街市中的大小酒楼里欢宴。

    欢声笑语,酒菜肉香,还有诸般杂耍小戏都是在亮如白昼般的闹市中进行着,时不时的传来欢笑之声,诸多孩童也不必早早入睡,跟着大人在街道上跑闹嬉戏。

    小妹坐在车上,也是时不时的掀开车帘向外观看,徐子先这才有所感觉,不管怎样小妹还是未满十三岁的小女孩儿,童心未去,换在后世还在父母膝前撒娇的年龄,在此时却是在别院里替自己主持后宅家计,想来也真是难为了她。

    “我们也是有几家通家世好的……”到了侯府,徐子先撒谎道:“魏燕客刚刚和我说起,他的小妹还有徐子张的小妹,和你年龄相当,她们听说你回府城来都很高兴,想到咱们这里来拜会,就在咱们府里住下,小妹你意下如何”

    小妹欢喜道:“这当然最好不过,我也很想她们。”

    徐子先微微一笑,抚了抚小妹头顶,说道:“你能高兴就好。”

    小妹也是微笑起来,不过转眼又眼眶微红,显然是想起父亲未能看到兄长这般有出息的一天,不免叫她黯然神伤。

    徐子先自己何尝不遗憾这一世的亲人,血亲只有父母和眼前的小妹,如果父母尚在,自己这般能耐,岂能不使老人家开怀大笑可惜,子欲养而亲不待,只有对小妹好些,另外娶妻生子,使血脉流传,才能真正使自己的心灵圆满了。

    当下不免要安慰小妹几句,兄妹二人正在说话,杨英明至堂上拱手道:“世子,齐王府的刘长史来拜,齐王殿下召见。”

    “好,我知道了,即刻就去。”

    徐子先令小妹留在家中,自己与刘长史一起往齐王府去。

    “世子妙文,我也听说了。”与徐子先并肩骑在马上,刘长史长声笑道:“这一下,安抚使司和制置使司,可是有的头疼了!”

    徐子文微微一笑,不以为然。

    刘长史可能以为齐王召见是因为文章之事,徐子先却知道,齐王没有那么浅薄。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赵王的动向,徐子文受挫,名声必定大损。要知道,徐子文没有武略,徐子威没有文才,赵王府这一文一武两个王子,向来是以文武之道并称,不仅在福建路出名,就算是广南东路,广南西路,云南路,贵州路,还有江南东路,西路,浙江东路,西路,还有江陵府,荆湖南路,北路,直到京师,只要有文人的地方,有报纸的地方,徐子威不一定很出名,徐子文肯定是一位叫人感觉大名鼎鼎的人物。

    惊才艳艳,少而聪慧,长而能文,风度翩翩的浊世佳公子,化名通过举人考试,时不时刊登在报纸上的绝妙文章和诗词,另外还有赵王府的雅集也一向是徐子文来主持,这样的文才背后,是赵王府不知道出了多少钱砸出来的名声。

    而徐子先,先后两篇文章,却是把徐子文给压的服服帖帖,一进一退,此消彼长,徐子先出名了,徐子文的光彩,必定黯然失色。

    何况这一次涉及到军政之事,徐子先不仅是展现了在文章和书法上的造诣,更是展露了军政大事上的敏感和果决。

    一篇文章,可以搅动福建路乃至朝堂的风云变幻,这其中的意义可就是太大了。

    对一直试图整合福建路军政,执掌地方大权的赵王来说,徐子先做的一切,万分可恶。如果赵王有一丝叔侄情谊,今晚来召徐子先见面的,理应有赵王府的长史。

    可是一直到刘长史出现的这一刻,始终没有赵王府的人前来。

    这只能说明一点,赵王对徐子先没有丝毫的叔侄情谊,反而在恼怒徐子先坏了大事,今晚不见,以后也没有什么见面的必要了。

    至于齐王,则徐子先做的一切只是锦上添花,毕竟搅动风云还是搅动,说难听点就是一根搅屎棍子,再搅和又有何益不得真正结果,无非就是捣乱生事罢了。

    果然,在书房的齐王看到徐子先时,其脸上神色相当无奈,就象是叔执辈见了调皮捣蛋的后辈一样。

    徐子先反而是心中一暖,在前世齐王表露出来的关心相当有限,而且齐王很快出事,甚至福州府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那一切叫徐子先目眩神迷,而他压根是局外人,根本没有入局的本钱。

    到现在他才隐隐感觉出来,齐王于其说是一位普通的亲王,不如说是传统的悍卫者,齐王最挂心的是福建路军政的稳妥运行,不使大势混乱,更不能使大局落入才具与格局都不称职的人手中。

    这人,当然是赵王。

    赵王,幼为受宠的王子,长成之后并没有展露多少才华,青年时因嫡长子被抱入宫中就被锡封为王爵,骄横跋扈,在福建路种种逾规越矩,以齐王之才具和眼光,怎么可能任由赵王破坏一切

    可惜,齐王也并没有能阻止赵王,在齐王突然逝世之后,福建路的军政大权很快落入赵王手中,然后赵王令得福建路内乱,徐子威大言不惭,以一万兵可阻东胡进入仙霞关,但福建路主力很快战败,赵王举措失败,召集的各方兵马或降或叛,那些归附的海盗轻易投降,反而成了东胡人的急先锋。

    赵王倚为心腹的蒲寿高,更是在福州城中兴兵做战,蒲家为首的天方人,不知道杀害了多少百姓和文武官员,当然也包括宗室在内。

    大魏养育了百年的天方商人,在危机来临的时候,既没有与大魏站在一起,也没有在危机降临时自行离去,而是对曾经收容和养育他们的大魏显露出了獠牙,在大魏最虚弱的时候,在背后狠狠咬了过来。

    这笔仇,徐子先当时恨的咬碎了牙齿,发誓只要有机会




第八十一章 码头
    “在这里建码头,因为江滩极大,船只以前是靠在滩上,然后靠力夫们把货物搬抬上岸,这档耗时费力,所以还是有不少船直放福州港,从那里还得回头走,其实也不经济,还不如从咱们这里上岸,就是因为江滩靠近不易,所以大船不走这边。”

    傅谦和孔和两人已经回来十余天,每天最要紧的工作是搭建单脚踏坊机,同时开始召集官庄农妇,按徐子先的方案,抵力役若干天,然后按价收纺丝,如果一个农妇一天踏坊机五个时辰,一个月赚两贯钱是很稳当的。

    一天除了家务和伺候老人孩童,还得工作十小时才赚两贯,等于后世人民币六百元不到,当然很辛苦,收入也低。

    可这时大魏,一户普通的农家,一年也未必能攒下多少钱,正常的年景,两个健壮男妇加上两个老人,一个或两个未成丁男子,种三十亩地,一家人没病没灾,没任何意外,这样才能攒下六贯钱左右。

    如果男子在农闲时出外揽工,顺利的年景可以攒下来十来贯钱。

    但这是最顺利的情形,人生总会有种种意外的损耗和突如其来的开销。头疼脑热不可避免,大人和小孩衣袍不可能几年不做一身,被褥,盐,铁器,这些涉及到棉,盐,铁的开销必不可免,又相当昂贵。

    盐铁专卖的特点就是一个“贵”字,私盐才十几文一斤,还是私盐贩子冒着砍头的风险的卖价。而官盐最差的也得五六十文一斤,还是掺杂了碎石子的烂货。

    这当然不公平也不合理,也是百姓们继各种苛捐杂税后无形中又被官府坑了一道,可是只要能活下去,总归还是能够忍受。

    徐子先的坊机是无偿发下去给各户使用,只要按规定交上纺丝,算一算还有月入两贯的赚头,十个小时算什么这一点来说徐子先还是有穿越客的通病,喜欢用后世的思维方式来衡量这个世界的人。

    据李仪和孔和等人的估计,很多人家除了必要的吃喝拉撒的时间,肯定是全家上阵,纺机不停,甚至很多男子都不会离家去打散工了,因为在家里与妻子合作坊棉纱的收入,算起来比打短工还要合算的多。

    要是这样的话,徐子先的估算还是太保守,估计农户们能赚到三贯,而侯府也能在每架坊机上赚三贯钱以上。

    坊机在逐户发放,速度并不快,这东西相当的娇贵,运输途中也有一些损耗,还好傅谦能够拆解修补,而且也带了不少零件回来,一家家的教会保养和使用,然后才签定契约,叫那些欢天喜地的农户把纺机领回去。

    徐子先则拉着傅谦等人在江边筹划建一个码头,如果成功了,这边的客流量最少也是倍增,增加客流量的同时,也意味着收入的成倍增加。

    有可以确定的好处,李仪等人对修筑码头从怀疑到接受,并且鼎力支持。

    在傅谦的筹划下,要节省时间,人力,就得把停靠船只的栈桥修到半江心的水面里头去,否则的话换汤不换药,修成码头也没有太大意义。

    “这得多少人力”李仪紧皱眉头,感觉世子的脚步迈的太大了一些。

    徐子先没有急着回应,而是拍拍衣袍下摆,站起身来。

    “林东主,杨东主,张掌柜……”徐子先向林定一,杨释之和张明亮分别打着扫呼。

    三个商人一脸受宠若惊的样子,纷纷向徐子先还礼。

    徐子先叫傅谦过来,给这三人划出栈桥,码头,还有临时仓储区的画样出来,傅谦就拿着树枝在江边的软滩上画图,三个商人都是一本正经仔细的盯视着。

    “世子这临时仓储区的设想,足见高明。”林定一恭维道:“很多从兴化军和汀州过来的商人,到建州甚至浙西办货,然后货物运过来等福州的货一起运走,以前是运到福州港那边,那里也是海船众多,上岸不易。如果咱们这里有一大片储货的地方,很多商人会把货临时放在这里,这样上船直放入洋,要方便快捷很多。”

    杨释之和张明亮不出声,但脸上也明显是赞同的意思。

    林定一顿了顿,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但还是接着道:“只是这栈桥修造可不是容易的事。按世子的设想是要越过浅滩到水里,恕在下直言,水中立桩太过困难了。要知道此前不是没有人想在这里修码头,就是事倍功半,耗费太大,而且水流之下立桩几近不可能,所以此事一直未成……”

    杨释之这时也道:“水流冲涮,用木桩很难立的住。就算勉强立住了,没多久就冲歪了,直到倒塌。另外木桩就算涮漆,恐怕几个月之后就得换一根,太不经济。”

    “可惜咱们这里是软滩。”张明亮道:“若果是石壁耸立,象连江一些地方,或是海边,造栈桥建码头反而要方便的多……”

    良港难得,主要还是地形。

    船只靠岸,如果是在平缓的海滩或江滩上,船只能停泊在水里,得用小船把货拉到滩上,再用人力把货搬抬上岸。

    良港就是有水深的港口,又有易于叫船只停靠在岸边的地方,



第八十二章 求田问舍
    徐子先笑道:“我也知道十五万贯,一家摊上五万贯都会影响诸位的周转。既然是这样,我建议各家干脆不要收利益,建个商会,大家合股投钱,我来负责运作,治安,管理,人力募集和安置,诸位出现钱,码头建好后,咱们会收一份河渡钱,有放货在这里的,当然还有一份管仓钱,我预计,一年总有十万贯以上的收入,投十来万贯,一两年就回本,以后就躺着等收钱便是……”

    这倒是新奇的,前所未有的思路!

    历来大魏的官府是事无巨细,只要有生财之道,不管是盐铁专卖,还是茶酒,或是生丝,布匹,这些都是属于官府专卖。

    任何棉布,生丝商人,都要从官府那里买牙契和市籍,取得了官府卖卖下的经营权,才有资格做买卖。

    一旦违禁,视同走私,虽然不至于贩卖生丝与贩卖私盐同罪,但罪责肯定也是不轻,最少都是军流或关押起来服苦役的下场。

    三司使就是专门干这个的,一旦发生好的生财之道,则一定会拿到手,以朝廷的权力获得专营权,有的生意,比如官盐,那是领执照也没有用,只能官办官营,私人没有资格玩这个一本万利的买卖。

    这种情形,按徐子先的理解,大魏的经济政策与两宋十分相似,甚至财政情况,三冗造成的财政困难,应该也是与宋朝相似。

    徐子先是南安侯世子,昭武将军,福州团练,按大魏的潜规则,徐子先能开收捐税,能驭使地方民力,甚至摊派钱财,都在默许的范围之内。

    换个角度来说,如果徐子先是赵王和齐王,包括安抚使司一并支持的人选,那么他在南安镇这几个镇子,怎么敛财都不会有人来管。

    只要不激起民变,使百姓造反,大魏朝廷在官员敛财的事情上,向来宽容的很。

    徐子先的谨慎和内敛被人们误认为是忌惮福州城里的各大势力,这些镇上的大商家消息灵通的很,韩炳中,赵王,蒲寿高,徐子先不但有政敌,而且都是能量大的吓死人。

    林定一等人的犹豫就在于此……徐子先的为人通过这几个月好歹能看清一些,温和,内敛,不仗势欺人,行事颇有章法,而且是一个很有想法,做事有章法,不乱来的青年贵人。但更多的东西,短短时间还不能确定。

    借钱给徐子先,林定一等人并不担心他不还,担心的是徐子先很快会被城里的仇敌找到借口拿开,一旦失了团练使的职位,收不到团练捐,徐子先拿什么来还帐
1...2627282930...2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