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王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淡墨青衫
眼前这位,脸型方正,肤色保养的相当不错,下巴上三缕长须,望之有潇洒出尘之感。五官也很协调,特别是一双眼睛,大而有神,看人的时候,有一种凛然生威的感觉。
也只有在眼神深处,能看的出这个人相当的自负,有着一股深的很深的傲气,还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是惟修啊。”轿中的贵人笑了笑,说道:“这一向有两年多不曾见到你了,可还好”
吴时中拱手道:“大参客气了,下官还好。”
“听说你妻子去世了”贵人皱眉道:“家里不成模样了吧”
“现在托庇在南安侯府,侯府世子待人宽厚,家小也蒙他照顾,还算过的去。”
“这便好。”贵人展颜一笑,说道:“我知道你不会到我府里来,现在遇上了就直接说吧,你在侯府当宾客,不如到政事堂任机宜文字,别的人不敢请你,我却不怕。惟修兄你意下如何若同意,我明天到政事堂就下堂札。”
吴时中是恶了左相韩钟被免官,在福州这种边州远路任侯府宾客,韩钟知道了也不会怎样,付之一笑罢了。
若是在京师为朝官,那意义就是格外不同,没有根底,不敢与韩钟对上的人,
第九十章 献祭
北风呼啸了一天,第二天清晨时京师上空开始落雪,到了午前就成了一片洁白世界。
还好过午之后雪就停了,且出了大太阳,京师的人很有经验,知道要趁此时赶紧扫雪,否则第二天一早雪面结冰就难以行走,各家商行都派了小伙计到门外扫雪,对年轻人来说这是个有趣的差事,一边扫雪一边嘻笑着扔雪球的场景,在各条热闹的大街上到处可见。
京师城门是正南开六门,东西北三面各开两门,各城门都有瓮城,城角都有角楼,城墙宽广长度达八十余里,宏伟壮阔之至。
皇城周长也有二十多里,原本是前代的节度使衙门改成的皇宫,经过多次的扩建,整修,形成了现在的皇城和宫城。
整个皇城和宫城的基调是以青砖黑瓦为底色,很少用明黄和朱紫等鲜亮的颜色,宫室建筑以唐制为主,台城之上覆以宽而深幽的大殿,宏伟壮阔,尽显皇朝气象。
沿着紫辰殿,端明殿一路出来,是皇城的宫城的正门丽景门,左右是金水门和通济门,出得皇城就是仿唐代的朱雀大街,直到外城南门的为止,是整个京师人流最密集,也最为繁华的商业大道。
沿街的房舍绝大多数是楼房,由于不能高过皇城,所以一般都是三层。
临街的一面多半是店面,二楼和三楼还有其后的院子是生产的基地和仓库。
大魏的工商贸易发达,从皇城正面的大街被当成商业街就看的出来,还有另外几条主路,毫无例外的也全部是商行店铺。
哪怕是这样大冷的天,驼队马队也还是不绝于途,在城门外有好几条河流,水运也很发达。
京师的商业虽然不及江陵苏州泉州,但在整个北方还是毫无疑问的商业中心和货物的集散地。
象蒲家这样的福州第一大商家,也是大魏境内顶尖的色目人开设的商行,在京师的朱雀大街有相当大的商行分号,实在也是太正常不过了。
蒲家是做贸易为主,生丝瓷器茶叶棉布,只要是易于出手的硬货,蒲家在大魏境内都有合作方和分号,用来收购大魏本土货物和出售外来的货物,大魏庞大的国土和出产的货物都受海外贸易的欢迎,甚至是疯狂的抢购,百年之下,蒲家积累的财富已经到了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数字。
吴时中等人抵达蒲氏商行时,阳光正好,雪后的街道上因为反光反而更亮了一些,而且出来玩雪的少年和青年很多。
蒲家在京师的分号极大,除了做贸易之外,也有银号,钱庄,金店,金店是接受以金子换银子,或是换铜钱,一般来说大魏的人会把金子换成铜钱,而境外的商人会喜欢把铜钱换成金子,不管怎么换,对商行来说都是有利可图。
“兑一万两黄金。”林存信操着极为差劲的官话,大摇大摆的走进蒲家的金店之中。
一万两对别的商号可是大买卖,对蒲家的人来说倒是司空见惯,众多的掌柜和伙计连眼皮也不曾抬一下,只有一个掌柜迎上来,道:“按例我们扣五十两。”
“他娘的,茶水都没有一杯。”蒲家店大欺客在福州也是闻名,不过他家本钱极大,一般的大买卖还是得找蒲家做。
林存信嘀咕一句,说道:“既然是成例,就这么办好了。”
金简带着人看在大车旁,金店的伙计将大捆的铜钱搬抬进去,一一点算清楚。
待铜钱点算完毕之后,金店的人将等额的黄金搬出来,当然也是一块块的马蹄金。
待万两黄金点算清楚后,一个伙计对林存信道:“这位客人,请签个花押,这笔买卖就完结了。”
“等会儿。”金简凑上前道:“我们怎么能知道这些黄金的成色是不是足色”
“是的。”林存信脸色一变,说道:“要查验成色。”
“客倌莫开这种玩笑。”金店的大掌柜走过来道:“这是蒲家开的金店,全天下谁不知道蒲家商号的信誉”
“我谁也信不过,就是要验看成色。”
验黄金的手法很多,足够查出成色来,但蒲家的人真是想不到,居然真有人在蒲家金店要验看成色
金简等人不管不顾,已经在店堂内外吵闹起来。
这种天气,又是年尾,闲人太多,不一会儿功夫,店铺内外已经围了里三层,外三层的闲人,不乏四周的商家派过来瞧热闹的。
几个穿白袍的蒲家管事也终于闻讯赶了过来,听了事情原委,皱眉道:“验就验吧,真金不怕火练。”
于是大费周章,将万两黄金全部验看了一次,当然,成色也全部是足色。
这一下四周的嘲笑声就大起来了,蒲家的人冷笑道:“我要请问诸位是哪里来的,居然不知道我们蒲家商号”
“我们是福建路的南安侯府。”林存信道:“前来京师太庙献祭,黄金的成色,敢掉以轻心吗”
这话说出来,倒是引得众人点头称许,京师上祭三年一次,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不过,在这种祭典上心的亲王公侯,已经是寥寥无几了。
“这帮蛮子,”有人疑惑道:“他们不知道以黄铜代金都多少年了”
“怕是实诚人啊。”
“南安侯府,我记得了,此事还真是有趣。”
议论声中,吴时中带着李福祥等人也赶到了,直接在闲人们的簇拥下,往不远处的太庙而去,刚换的金子直接摆在显眼的地方,直接就去太庙找宗正司的人献祭。
颇有一些人好奇跟着去看,果然看到南安侯府的人将刚换的金子给送到了太庙里去,京师的人最爱看热闹,传闲话,到了晚间天黑之后,这件小事就传遍了大半个京城。
……
刘园坐落在参政府邸中,宰执府邸都是御赐,这座庞大的院落原本是国初的亲王府邸,规制宏大,建筑精美而考究,到了刘知远入住时,皇帝赐别赐了十万贯钱用来整修旧宅,于是这幢大院不仅重复旧观,还比此前更精致漂亮了很多。
刘园以山石和大片的荷池闻名,连官家也好奇来过一次。
大魏天子出宫到臣子家走动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郎卫出动百余护卫,官家就会在下午出宫,黄昏时关闭宫门前返回。
有时候就会大张旗鼓,率诸多宫人郎卫前往,那是特别的荣誉,一般都会在大臣家里吃罢午宴才回宫中。
刘知远任枢密副使时,官家就去过他府里饮宴,到现在为大参,天子已经来回三次,这是相当罕见的荣耀,官家的支持态度,显然易见了。
“蒲家的人走了。”大雪的天,刘府的客人还是不少,排队等着接见的人最少过百。
京师的人最擅观风望色,其中有一条就是看各家府
第九十一章 酌金风波
献祭之事在年底顺利完成,消息传回来之后,徐子先是松了一口气。
但对大魏朝廷的高层和各路的权贵们来说,这个年过的惊心动魄了一些。太庙献金案发,查出二百多家亲王公侯献金不合格,崇德帝闻报大怒,立刻下令核查。
左相韩钟,右相徐夏商均是引咎请辞,崇德帝当然不允,并下令左右二相和大宗正韩国公,参知政事刘知远一起彻查此事。
年后大朝会上,参知政事刘知远将复查结果报上,崇德帝立刻以大不敬的罪名,对这些犯禁的亲王公侯处以不同的处罚。
多半被削爵保留宗室身份,民爵则多半为削去一半采邑为惩罚,毕竟民爵献祭不似宗人那么严格,如果削爵的话会引发大规模的怨望。
宗人则多半被削爵,甚至有几家不仅以黄铜抵金,份量都很不足,加上宾客名望不足,削爵之余,尚被下旨逮入江陵高墙,圈禁一年到三年不等。
几家亲王,未被削爵或削去官庄,脸面上不太好看,但也被严旨训斥,亲王体制尊贵,这样的处罚已经相当的严厉了。
这一下自然是天下震动,舆论骚然。
对皇帝和刘知远一手策划的这一场大风潮,不以为然者多,真心服气者少。
诸侯至京师朝觐原本就是讲的一份孝诚之心,宗室几经压制,利益已经极少,这一次暴风骤雨般的扫荡诸侯,民侯受牵连较小,明眼人都看的出来这是打压宗室。
可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宗室以铜代金已经超过百年,突然一下子装成才发现一样,实在有失仁德,而且是兵行诡道,堂堂帝王如此行事,帝王心术实在太烂。
然而当今皇帝行事多半就是这样的风格,只是在此之前并没有哪个大臣愿意真心配合天子,这一次有刘知远配合行事,果然也是手笔格外大气,结果是天下为之震动,一时间似乎天下战栗,皇帝的权威使宗室和群臣震恐慑服,然而所有人都是明白,此次事件之后,天下离心,皇帝的形象几乎跌入谷底。
倒是刘知远的手腕和狠辣令人为之侧目,这等事在外人看来就是皇帝的手笔,刘知远不过是配合,干出如此令人震惊的大事,刘知远的能力和心田狠辣也是令人感觉震惊。
福州这里也是有三十多家公侯受到处罚,或是罚没官庄,或是削去爵位,等同宗人。
徐子先熟悉的各家侯府倒是全部平安无事,这不得不令人怀疑赵王是不是在其中发挥了其权术之道。
不管是信昌侯府,靖远侯府,这些侯府平安无事都可看的出来,这些侯府平时都是与赵王走的较近,算是依附赵王的外围势力之一。
被涉及处罚的则多半与赵王府走的不近,或是隐含敌意的宗室。
这一次酌金风波之后,除了齐王和少量依附齐王的宗室之外,福州城中的公侯宗室,几乎都是与赵王府有关,或是在关键时刻,选择了依附赵王。
徐子先在前世还不是看的很明白,今世则是已经明白过来,朝中是天子和刘知远联手,福州则是赵王配合,受损失最大的是宗室重镇所在的江陵。
经过这一次扫荡,宗室战战兢兢,天子虽然行事不那么光明正大,形象跌入谷底,但最少经过此事之后,宗室已经没有反抗天子的力量了。
眼下的局面,徐子先小心行事,终于躲过了这一次的风波。
京师的大人物还有赵王,布局之下针对的人更多,徐子先虽然是最近冒起的新秀,比起那些根深叶茂的公侯府邸,他的势力小的可怜,完全是一条可以忽略的小鱼。
现在这条小鱼钻出渔网之外,终于可以稍微喘口气了。
“年后世子要去京师袭爵,”李仪看着光着膀子的徐子先,忧心忡忡的道:“不会再出什么意外吧”
眼前的这位奉常越来越忠诚,也是越来越小心翼翼和乌鸦嘴了啊……
徐子先叹一口气,右手挥动,将眼前一块短圆木劈成两半,扔到一边的柴禾堆里,笑着道:“李公不必焦急,这一次酌金之事定然使天下骚然,天子虽然行事操切孟浪,但并不愚蠢。打一棒子,再塞两个甜枣总是懂得。二月到三月间袭爵和锁厅试,宗室不仅不会被为难,反而会较往年容易一些……这是很明显的事情了。”
“世子说的极是。”李仪先是释然,接着又还是略有担心的道:“太庙献祭弄成这样,我担心的是此事不吉,很可能会引发不可测的乱事。”
“这倒是值得担心……”
徐子先仔细想了想脑海中的回忆,京师是有变乱,不过是在崇德十三年的时候,一直强势压制百官的韩钟生了一场重病,天子三次亲临视疾,最终逼的韩钟上疏请辞,刘知远顺利上位成为左相,右相徐夏商在此之前已经告老回福州,回福州不到一年就病逝了。
在此之前,虽然刘知远咄咄逼人,但韩钟应对得法,始终不露破绽,刘知远和天子都没有办法逼迫实力强大的左相辞职,天子若下诏免相,恐怕知制诰的翰林学士们没有一个敢于承旨,诏旨除了要政事堂制诰房制诰之外,还得御史中丞副署才算合法,政事堂代表国家中枢的大脑,尚书省则是执行政务的最高机构,御史台则是监督百官,同时也有监督天子的诏旨是否合乎情理律法,如果御史台感觉天子的诏旨不合律法情理,则由御史中丞负责封还诏书。如果中丞不愿为此
第九十三章 必有所报
江防营属于厢军序列,直接属韩炳中和林斗耀指挥,这不象各处的城防营,受大都督府和地方州府官员的双重指挥。
只要制置使一下令,江防营就只能立刻换防,军令如山不容违抗。
等徐子先赶到镇子边缘的港口区时,不少镇上的商民百姓都赶出来看热闹。
硕大的军旗在港口东侧被高高举起,十来个骑兵簇拥着江防营的指挥韩炳德,骑兵外围是扛着大鼓的鼓手,还有一群扛着厨具的火兵,一辆大车停在路旁,火兵们小心翼翼的把灶具和新鲜的食材放在车上,这是韩指挥晚上要享用的美食。
大腹便便的韩炳德骑在马上,如球一般的身材叫人怀疑他是怎么爬上的战马。
和传闻中一样,韩指挥是制置使韩炳中的远房堂弟,从一个秀才被一路保举到厢军一营指挥,没有韩炳中的大力帮助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秀才是文人功名,本朝的特点是文人也能领兵,投笔从戎是件好事,有秀才功名就有资格当武官,前提是要不停的立功和受到赏识提拔。
韩炳德肯定没有什么功劳可言,他被一路提拔都是因为考语都是上上,这里头有什么猫腻可想而知。
这些火兵和骑兵都是从江滩一侧的军营绕道过来,靴子上都沾满了泥水,把江边的路踩踏的一团糟。
不远处是列队准备离开的厢军将士,他们普遍戴着饰红缨的范阳笠,多半蓬头垢面的样子。当厢兵的人多半是从各处征调的民壮,更多的是失地破产的农民,失去家园的流民等等,这些汉子算是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征募厢军一般都是在这些人群中进行,把精壮的汉子征入厢军中,反过头来镇压那些不堪忍受的农夫和流民,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买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