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魏王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淡墨青衫

    “我想我们要把岐州港的船只尽量早些维修好,”徐子先对众人道:“岛上的物资,要尽快全部运送到东藩,准备在岛南建造的军营房舍,所有计划都停下。”

    众人面色有些发白,方少群先征了征,接下来若有所思的道:“看来我们都要准备去东藩大岛了”

    “南安要留一些人,以武官练兵为主,商业上的事,交给林定一他们的商会来运作,淡化侯府色彩。”徐子先略觉疲惫,捏一捏鼻梁,继续道:“过一阵子我们便去东藩,此前要把准备工作都做好。”

    “其实也是好事。”方少群大有深意的道:“海阔天高,正好适合君侯施展。”

    “凤岐说的是真的”

    方少群展颜一笑,说道:“君侯在此前其实是身在重山之中而不见山……其实君侯无意之间已经夯实了自己的根基,有启动的资金,文武两道都有足够用的人才,有得力的部将和可战的陆师,水师,有能用的舰队,在福建这样的地方足够珍贵,也有对外贸易的渠道,可以长久获利。还有,关键之处是瞌睡遇枕头,朝廷将东藩等若分封给了君侯,有了一大片可供发展的地盘,

    还有什么要多求的有这么多的好处,为什么君侯还考虑在福建路替他人做嫁衣裳,我知道的时候,确实是有些奇怪,不知道君侯是怎么想的……”

    方少群轻叹一声,接着道:“现在我明白了,齐王殿下就是君侯的羁绊,君侯发迹起家,齐王殿下出力甚多,这是恩德,也是一种牵绊……”

    底下的话,方少群当然不会再往下说了。

    是恩遇,是帮助,也是牵绊和压制。

    有齐王在,徐子先就始终只能大魏的体制之内行事,地位倒是会越来越高,实力也越来越强,但等若是被关在笼子里的猛兽,始终不能得施展。

    如果未来给徐子先二十年的




第二百七十四章 今不同昔
    天黑之后,林斗耀轻车简从安抚使司前来拜会,双方自有许多细节要继续商讨。

    二更时分,林斗耀方从齐王府中出来,面色自是轻松愉快。

    回到安抚使司衙门之后,林斗耀的心腹幕僚们围过来,有人问道:“是不是俱交接好了”

    “谈的差不多了。”林斗耀神态轻松的道:“齐王殿下不知道自己能撑多久,当然是全无保留,其召见了过百厢军将领,俱在府中拜过本官了。”

    “这样太好了。”一个幕僚欣喜若狂的道:“大人至福建路数年,一直未得伸展,就是齐王和赵王把持军权,现在禁军两分,厢军大人占优,此后可以大为伸展拳脚了。”

    “赵王新锐,本官若也是锐意进取,怕是要直接起冲突。”林斗耀摇头道:“要顾大局。”

    众幕僚对视一眼,彼此了然。

    现在是春季,朝廷的北伐大计在热火朝天的准备。

    预备是二十万禁军和十万厢军北上,但沿边动员的禁军和厢军肯定还得有二三十万人。

    在后方监督运输粮草,保护后方粮道,加强边境防御以防不测,对西面,北面的强敌也得加强防范,这一下动员的就是数十万人的军队加百万人的民夫规模,花钱真的是流水一般,国库的钱已经用的精光,现在动员的是天子的封桩库,好在天子就是有志北伐,储钱用在北伐上天子倒是不反对……

    已经有人在计算这一次北伐的军费开销,普遍的看法是六百万贯起步……

    这当然是昏话,几十万人乃至百万人的动员规模,六百万贯够干什么使的按林斗耀私下的计算,军费最少是两千万贯起步,很有可能花到六千万贯以上。

    天子的封桩库藏钱,是历代天子私财,数字最多还剩下两三千万,怕是仗打到一半,国库如洗,封桩库一洗而空,底下朝廷还不知道要怎么跳脚,加急从民间搜刮……

    福建也是重中之重,林斗耀已经在准备,两府要加派的时候,得想办法来应付交差。

    现在才体会到,刘知远的北伐计划有多疯,百万大军北上,动员的策应和守边军队又得多少,民夫得多少,得花多少钱

    没有几亿贯钱和二百万的常备禁军加百万厢军,敢说什么百万大军北伐

    现在就是把崇德天子吊起来打,堂堂大魏天子也拿不出几亿贯钱,更不要说海量的粮食,铠甲,兵仗,刘知远的荒唐,就在于纸上谈兵都谈不好,是完全的疯狂。

    众人心中了然,现在是北伐大局为重,钱粮兵仗人员都在往北方倾斜,朝廷对各地的要求就是镇之以静,不要在这种关键的时刻给朝廷出难题,使绊子。

    赵王的隐忍,固然是齐王的压制和声望,还有布局在起作用,未尝也不是因为北伐的原因,哪怕天子是其亲子,在这种关键时刻给北伐大计捣乱,赵王也承受不了来自天子的怒火。

    “这么说来,”一个幕僚沉思道:“福州和福建路,在未来数年内,还是微妙的平衡局面,齐王真是苦心孤诣。”

    “不错……”林斗耀长叹一声,说道:“齐王布局深远,所为的就是福建路的安稳……”

    “不然。”一个幕僚摇头道:“齐王殿下还为了一个人,大人没有想到”

    “你是说南安侯”

    “是的!”幕僚道:“据大人与齐王达成的约定,徐子先退出岐州,以安赵王之心,削减南安团练,自此不再扩充,其水营离开南安和岐州,只能在澎湖外海驻扎,搜捡追拿逃散海盗。看似徐子先吃了亏,可是他刚至岐州,原本就没有根基。而岐州一战,缴获全无,现在也等于将陈于泰的私产,舰船,俱交给了他。再加上将东藩,澎湖给了此人,等若给其发展壮大的根本,只是暂避一时,又不是真的铲除了徐子先的根本……齐王用心良苦啊。”

    “这么一说还真是……”林斗耀微笑道:“不过对本官来说是好事,有徐子先在,始终是赵王心头的一根刺。”

    “齐王也有些高看南安侯。”一个幕僚笑道:“东藩,澎湖,能经营出什么花样来”

    林斗耀有些疲惫,这一天一夜发生了太多事,事情也变化的太快,叫他有些应接不暇,隐隐之中,他感觉徐子先未必如幕僚所说的那样,将困顿在澎湖和东藩,深陷泥沼而无能为力,他认知中的徐子先可没有这么容易被算计击跨。

    林斗耀闭起眼,轻轻说道:“不必急,拭目以待吧。”

    ……

    岐州盗被剿是件大事,引起了各方的轰动,最少在上报战功,各家报纸发行特别版面,还有福州,漳州,泉州各处的士绅百姓的反应,都是对南安侯徐子先充满着认可,感激,敬佩等各种情感。

    但这种喜气洋洋的气氛很快被打破,齐王被奸人下毒所害,虽未当场毒发身亡,但从事后的种种的蛛丝马迹来看,齐王殿下怕是命不久矣。

    这就是叫福建路的人们忧心忡忡了!

    固然,有安抚使,有赵王,有提刑,按察,转运,常平,制置诸使,地方上有军州大府,有禁军各军和厢军如常驻守,福州城的各方势力也未发生流血冲突,保持着大局的安稳……但不管如何,赵王加上诸多的官员,所有人的份理也不及齐王在人们的心里来的更加崇高,更令人感觉安稳。

    一晃二十余天过去,徐子先一直安心留在岐州港内,他将大量的菜田毁掉,房舍烧毁,所有的物资被福一福二福三等水营船只来回的运走。

    其余战舰尚有破损和待修补之处,岐山盗都是在沿岸和闽江两侧抢掠,他们对战舰的保养只限于能在近海和闽江行驶就可以了,徐子先不得不请林家派了大量工匠过来抢修,花了十来天时间可以保障战舰不沉之后,又召来水营的水手上舰,将俘获的十一艘海盗船全部升起主帆,行至东藩的临时码头停泊,并且开始修造船场,准备进行更进一步的修理。

    与此同时,由于资金充裕,大量的器械,包括农用和工业用的器械,还有船用器械,包括大量的木材,铁钉,帆布,绳索,南安侯府都是大量的采购,并且只要购买够一船了就立刻上船运走。

    &



第二百七十五章 呜咽
    “如果我是吕大人,不妨深耕地方,多做一些实际政务。”既然对方坦露心迹,如果再装傻就是拒而不纳,将要投效的人推到敌对阵营去了,徐子先对吕问贤道:“转运使或副使,主要的职责还是将地方财赋征调运送到中枢,这个差使在平时就得罪人,若在中枢暗弱时,则……”

    “则甚至可能会有性命之忧。”吕问贤也是聪明人,当下了然于胸,笑道:“君侯既然指了明路,那下官就去运作一番,求同知建州之职。”

    “嗯,吕兄见微知著,深耕建州,将来必有所成……”

    徐子先也是改了称呼,两人不约而同的笑起来。

    吕问贤现在是知岐州,但岐州是府下军州,品阶比正经军州低一等,吕问贤现在是正五品知岐州,同知建州则是从四品,若不是岐州港的战功算他一份子,怕是这等好事还轮不着他。

    这人也是能沉的住气,在岐州一呆多年,终于等来了徐子先,若是其自己练厢军去打陈于泰,怕是升官无望,丢官罢职将是其最终的结果。

    这时外间锣鼓喧天,有人狂奔至房门处,大声道:“两位大人,朝廷的敕书下来了。”

    大魏的中枢旨意皆出两府,不管是天子意思,由翰林学士草诏润饰,还是两府直接发下,由中书舍人拟定,政事堂用印,几等旨意分为诏告天下的诏书,或是封赏拜相的诰,或是下行的敕,又或是制,或是册,书,檄等等,俱有一定之规。

    敕书,三品以下官员的调任,封赏,责罚,俱用敕。

    若是朝廷给南安侯的则为诰,给岐州同知的,则是敕。

    吕问贤和徐子先对视一眼,吕问贤道:“看来是君侯的敕书至了。”

    吕问贤的官职任命肯定还要等一等,这一次就算有他,估计也是先褒奖几句,然后叫他交卸岐州印信,等候新任命,当然是升职,敕书里也会明言,另外赐给金银,绸缎,绢布之类。

    徐子先的任命则肯定下来了,相对于吕问贤的无足轻重,徐子先的安排才是折冲之后相当明显的结果。

    林斗耀,赵王,齐王等福建路真正的大佬决定之后的事,就算是两府也不会驳回,事关安定福建路的大局,天子,左相和右相都会按福建路折冲之后的意思来进行。

    若几十年前的太平年景自是没有这种可能,就算有,也会相对隐晦和平缓许多。

    “臣南安侯,提管福建路马政事,同知岐州,防御使,上寨都指挥徐子先叩接敕书……”念完自己冗长的官名之后,徐子先在敕书前长拜,当然不需要什么香案之类,颁敕书的也是来自政事堂的一位中书舍人。

    “制曰: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有非常之人,当颁非常之赏。朕欣闻南安侯徐子先阵斩巨盗,平地方之患,岂不欣赏,当赐以厚赏特,赐南安侯官户万户,实封四千户,食实封万户,侯乃……”

    敕书开篇,便是肯定徐子先平盗之功,天子的语气也是相当欣然,然而徐子先知道这不过是官样文章,看似欢欣的语气也掩盖不住内里的冰冷。

    果然没有提升封爵,尽管所有人都明白两千岐山盗的危害远远大于勋州的两万山匪,但匪盗就是匪盗,军功上没有办法和北虏,西墙,还有东胡相比。

    但毕竟是大功,朝廷为了堵人的嘴巴,又是给徐子先加上四千官户,这样徐子先这个南安侯名义上的封户已经达到两万户,食实封也有一万零六百户了。

    以这个封户来说,徐子先已经达到了大半国公的封户,并且追上了少量的亲王。

    朝廷并不吝惜给一些实际的好处,但就是勒着名爵重器不肯给,压制徐子先的用意已经是相当明显了。

    哪怕是左相韩钟也不会在这等事上和天子力争,对文官来说,哪怕是和皇帝有矛盾的文官,也是不喜欢看到宗室里有人对帝位产生威胁。

    文官最喜欢的是稳定的运作这个庞大的帝国,而不喜欢在不必要的情形下产生的变化,哪怕是有可能更好的变化。

    封户很显然还是加在东藩,朝廷看起来是真的不要脸皮了。

    这样除了原本在南安的六百封户外,一万封户全部在东藩,在很多人来看,这种加封简直是不要脸皮,朝廷连敷衍的功夫都不肯下。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东藩就是荒芜的大岛,岛上有不到两千户,一万多口,全部耕种为生,仅能果腹,还时不时的面对高山土人和海盗的威胁,驻军多时都要比民户人口多了,这种地方分封给南安侯,就是说移民开垦还得南安侯自己来,这投入最少在几十万贯以上……当然他们还是低估了南安侯府投入的决心和规模。

    敕书不具有保密性,估计已经是有不少人在替徐子先叫屈,徐子先一向以来经营出来的声望在朝廷的这种刻意打压下算是又更上了一层。

    除了封户外,接下来就是变动徐子先的官职了。

    “除授东藩各寨观察使,南洋水师观察使,职掌其重,选能任贤,编伍练卒,以壮军容,侯且不戮力而行乎”

    大魏的观察使,有点儿类似前唐的观军容宣尉处置使,原本是唐肃宗弄出来监督九节度,不是元帅,只是九节度监军,却是事实上的总统帅,后来成为禁军名义上的

    监军,实际上的统帅。

    大魏当然不会重入前唐的覆辙,宦官的权限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观军容使的名字也让人想起旧日的光景,也废弃不用,权责转到观察使的权限之内。

    观风使和巡按使是负责民政和官员监察,观察使的主要职责就是成为某处驻守兵马的监军,在地方上以厢军为主,在禁军大举集结时,则为禁军监军。

    徐子先的两个新任命,表面上看来又升官了。

    原本徐子先是从五品的同知岐州,防御使,提管马政也是从五品官职,而东藩的品阶是上等军州,不设知州或知府,只有知军寨防御使,从四品,观察使是监军,低一等,正五品。

    &nb



第二百七十六章 新篇章
    众人都是面色一变,李仪,孔和,方少群,陈佐才,陈道坚,秦东阳,刘益,金抱一,吴畏三,高时来,田恒,金简,所有在岐州的南安侯府下的文武官员,俱是站出来,站在徐子先的两侧。

    钟敲四十九响时,终于慢慢停止了响动。

    “亲王薨逝。”传敕的中书舍人面色苍白的道:“没想到在下此行,居然遇到这等大事。”

    “当然是头等大事……”虽然早有准备,徐子先心里还是有不可避免的悲伤。他看着诏使,异常冷峻的道:“齐王不是寻常亲王,他是荫庇福建路的参天大树,现在大树倒了,我倒想看看,那些杂草,究竟能做出什么正经事来”

    齐赵之争,加上徐子先,朝中之人不仅是略有耳闻,简直是知之甚悉。

    对这样的话,中书舍人自是不便回答,只能回应以尴尬的微笑。

    徐子先也不理会他,自顾向前,南安侯府的诸人当然是赶紧跟上。

    待他攀上岐州城墙,遥望福州府城的时候,众人俱是默默跟随在徐子先身后。

    徐子先看向众人,也感受到众人感情复杂的目光,也感受到了些许的动摇和怀疑。
1...9495969798...2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