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海权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星光破裂
《海军法》的修正案阿尔弗雷德会去想办法,如果实在得不到通过,那么到时候从以后的拨款里面扣除就是了,但是无论如何我们现在需要加快我们的舰队规模的增长速度。”克斯特说到。
“那么你怎么看呢?阿尔弗雷德,你也赞同汉斯的意见,哪怕以后扣经费,也要现在增加战列舰的建造数量吗?”约亨没有回答克斯特,而是笑着把问题抛给了提尔皮茨。
虽然不明白约亨的意思,但是提尔皮茨还是老老实实的回答:“是的,殿下,我赞同克斯特阁下的意见,我们现在需要立刻增加手中的力量。”
“那么汉斯、阿尔弗雷德,我国的战列舰一直在走一条与其他国家不同的发展路线,主炮的射速和投射量是我们来弥补射击精度所作出的妥协。因此维特尔斯巴赫级作为我们最新锐的一级战列舰依然采用了较小的口径,并且安装6门主炮来达到我们的要求。
那么这种设计思路和在一级战列舰上装备二级主炮的设计思路相比,哪个更加合理。”约亨突然问起了完全不相干的技术问题。
虽然没明白约亨为什么突然提出这样的问题,但是克斯特还是回答到:“虽然我们283毫米舰炮口径较小,但是在射速上相比各国现在那些300毫米以上级别的舰炮有着绝对的优势,而我们使用的新式炮弹的威力也远胜老式炮弹。
相信随着技术进步更大口径,但是同样高射速的舰炮未来也必定会出现,因此我们的选择才是正确的。”克斯特斩钉截铁的说到。
“那么,汉斯,你有没有想过,这种设计思路继续发展下去会带来什么样的变革?
我们尝试过,6门型号一致,弹道统一的舰炮在对单一目标进行射击的情况下,只需要一组观瞄数据,一组射击参数就能够引导6门火炮进行射击,而对射击的落点进行修正也只需要修改一组观瞄数据,一组射击参数。这样射击的命中率比各个炮塔各自为战,单独修正数据和参数的命中率要高。
当然这意味着我们必须等6门火炮全部准备好以后才能开火,这会影响最大射速,在我们的260毫米舰炮上这个问题比较明显。但是在炮弹更重,射速更慢的283毫米舰炮上就不会那么明显。
当然,这也许会导致投射量的下降,那么如果6门主炮的投射量和命中率不能让人满意的话,那么我们再增加一座双联装炮塔,让侧舷火力达到8门283毫米舰炮的话会怎么样?”约亨笑着问到。
统一主炮除了弹道统一方便共享观瞄数据和射击参数,并且方便修正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炮弹落点比较好判断,统一的大口径主炮的炮弹落点溅起的水柱和自己的中口径副炮炮弹溅起的水柱完全不一样(远距离交战中副炮干脆就用不上了),因此非常好辨认。
但是使用二级主炮的战列舰的一级主炮和二级主炮溅起的水柱却比较难以区分,这种情况英国人在历史上是实际碰上过的。而这种情况将会给弹着点观察带来巨大的麻烦,而无法有效的区分弹着点,那么修正射击参数也就成了一个笑话。
克斯特先是被约亨的话冲击的大脑晕乎乎的,但是很快就反应了过来:“如果这样的话,这样的战列舰将会在炮战中拥有压倒性的优势,8门一级主炮拥有着远远凌驾在那些一二级主炮混装的战舰的投射量,而炮弹的威力也有更大的优势。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观瞄、校射、修正上的优势将会将火炮的优势进一步放大。如此一来所有一二级主炮混装的战列舰都将变成过时的废铁。”
提尔皮茨也同样反映了过来:“而我国有将这种设计变为现实的可能,我们的283毫米舰炮本身重量就比其他国家的305毫米舰炮轻,后座力也更低,射速也更快。如此一来对舰体的要求就会降低,这样也不会导致因为吨位过大,从而导致动力系统负担过重,让战舰变成慢乌龟的情况。
而且我们在观瞄、火控等系统上有着一定的技术优势,而海军也有着这种射击方式的一定研究积累。所以除了我们以外,没有其他国家可以实现这种设计!”
“但是这样的战舰的出现必然会带来海军技术的大变革,而且单舰造价的上涨也是巨大的,那么你们认为还要现在就急急忙忙的就要更多的经费来建造老式战列舰吗?”约亨笑着问到。
“所以殿下您才赞同首相阁下的决定是吗?你是想等维特尔斯巴赫级战列舰服役后,用她获取更多的实用经验后在进行这种新式战列舰的建造计划是吗?”提尔皮茨问到。
“没错,不过不仅仅如此,我也是希望造船厂可以通过建造布伦瑞克级来积累更多的建造经验,尾部背负式布局的建造经验。”约亨说到:“我的想法是在布伦瑞克级的基础上,在舰体肿部,按照维特尔斯巴赫级的方式布置另一座炮塔。”
为了控制排水量,德国的第一级全重炮战舰并不准备采用前部背负式布局,因为这样带来的重心升高和稳性下降想要进行弥补需要用额外的吨位来弥补。
不仅在布局上稍显保守,新战舰在动力上的选择也同样以稳妥为主。
历史上对无畏舰的判断标准一般被认为是蒸汽轮机、统一型号全重型火炮还有航速超过20节,还有比较容易被人忽视的统一火控。
统一火控且不去说,因为这玩意在早期无畏舰上也是看不到的。单单就动力系统和航速来说,有些极端的说法说德国的拿骚级和赫尔戈兰级战列舰不能算是无畏舰。
但实际上这个判断标准是不正确的,因为美国的第一级无畏舰,南卡罗来纳级同样是使用三胀往复式蒸汽机的,之后的特拉华级的特拉华号同样如此,而作为超无畏舰的纽约级,乃至采用重点防护设计在战列舰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的内华达级的俄克拉荷马号都是使用三胀往复式蒸汽机的。
而在航速上,南卡罗来纳级自然不用多少,只有可怜的18.5节,而使用蒸汽轮机的西班牙级也不过只有19.5节而已。
所以现在德国准备开一代之先河的统一型号全重型火炮使用三胀往复式蒸汽机也是比较稳妥的明智之举,至于航速那就更不用担心了,同样使用三胀往复蒸汽机的布吕歇尔号装甲巡洋舰能够跑出25.4节的高航速,而且全部主炮中线布置的方式也能拉长舰体,加大长宽比,有利于提高航速。
因此这一级战舰并不准备采用蒸汽轮机来驱动,依然准备采用三胀往复式蒸汽机作为动力,对于蒸汽轮机还没有在大型舰艇上实用过,并且三胀往复式蒸汽机技术相当卓越的德国来说,这样的选择能减小风险。r1152
.全部章节
帝国海权 第245章 抢跑有效
. .
“我明白您的意思了,殿下,您是准备将更多的资源集中到这种战舰的身上,所以不希望现在我们浪费资金是么?”克斯特立刻反应了过来。
“是的,在我的构想中,这种战舰将会是跨时代的,更强的火力,更坚实的装甲,更高的航速,更精准的火控,她的出现需要更多的资金和更多的技术支持,所以我们现在并不是追求数量的时候,阿尔弗雷德。而且我相信,当她建成的那一天,现在各国耗费所有心血建造出来的战舰都会被彻底扫进垃圾堆。”约亨满脸自信的说到。
“那她的设计工作……”提尔皮茨焦急的问到。
“正在进行中,虽然只是增加一座炮塔而已,但是要重新设计的部分可不少,需要考虑整合的新技术也不少。阿尔弗雷德,西格弗里德现在可就忙着这个了。”约亨笑着说到。
“难怪上次见到他,我问他这段时间在忙什么,他还一脸神秘的和说这是一个秘密。这么重大的项目怎么能瞒着海军总参谋部?”提尔皮茨有些气急败坏。
“这是我要求的,很显然,这样的战舰的设计方案一旦泄露,那么最终倒霉的必定是我们。
所以除了我、西格弗里德以及几位负责最后的整合的船厂高级工程师外,其他人都不知道这个计划。负责具体部分的设计的设计师们只知道自己设计的是一艘战舰的一部分,但是他们都无法知道这艘战舰的全貌。
帝国的海军并不强大,尽管她正在强大起来,但是考虑到我们的对手,她依然不够强大,我一直相信一步领先步步领先。所以为了缩短、追上甚至超过我们的对手。我们需要一些能够让我们领先的东西。
我们不能让任何人,在我们拥有这种新战舰之前,开工任何一艘同类型的战舰。并非我不信任海军总参谋部。但是我依然希望越少的人知道越好。至于你们,我本来是想等西格弗里德完成初步方案讨论后再通知你们的。
不过你们今天的到来让我觉得是告诉你们的好机会。”约亨笑着说到。
一步先步步先并不是说说而已。如果英国人不建造无畏舰,那么英国人的前无畏舰数量会让和英国人展开造舰竞赛的德国人感到绝望。
虽然建造了无畏舰让德国人有了一个一同起跑的机会,但是起跑更在的英国人依然有着一步先步步先的优势。
德国人因为运河的通航能力,造船厂的建造能力,以及设计上的重新调整和修改浪费了德国人大量的时间。当德国人开始建造4艘并不能说是非常完善的拿骚级战列舰的时候(当然这里指的不是动力系统),英国人可以针锋相对的拿出两级6艘无畏号的改良版。
建造了拿骚级后意识到自身的283毫米舰炮威力不足以压倒英国人的无畏舰的时候,准备在新舰上安装305毫米舰炮,同样因为时间紧迫。建造的赫尔戈兰级只能算是拿骚级的简单放大,而此时的英国人则又开工建造了2级3艘改变了无畏号火炮布局的战列舰。
并且在得知了德国人准备安装305毫米舰炮的时候,又开始建造装备13.5英寸舰炮的战列舰,将无畏舰时代又推进了超无畏舰时代,而德国人只能跟在后面疲于奔命。
而德国人不得不在一边继续建造装备305毫米舰炮的战舰的时候开始研发350毫米舰炮,这个时候英国人则已经开始研制15英寸舰炮了。
而日德兰海战中,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的15英寸舰炮带给德国舰队莫大的震撼的时候,德国人自己装备380毫米舰炮的巴伐利亚级还在波罗的海海试呢。
因此,越少的人知道新战舰的信息越好,这样才能保证德国始终领先一步的优势。在这个没有裁判的竞赛中,抢跑往往是最有效的。
“实在抱歉,殿下。因为我们的鲁莽让您感到困扰了。”克斯特立刻道歉到,提尔皮茨也在一旁欠身示意。
“不必在意,不过你们来了也好,我正好也希望有些事让你们去做,离开海军总参谋部后我基本也不管海军那边的事了,波尔作为我的继任者执掌海军人事部我很放心,我也交代了让他完全配合你们的工作。不过有些事情波尔不懂,所以需要你们去做。”约亨说到。
波尔和历史上一样,是约亨可以放心的谦卑而忠实的仆人。由他接手海军人事部和皇帝执掌没有什么区别,让他配合克斯特和提尔皮茨的工作自然是小事一桩。但是掌握着人事大权的人事部长的全力配合对克斯特和提尔皮茨的工作来说提供了莫大的支持。
对这一点心知肚明的克斯特和提尔皮茨自然心存感激。克斯特立刻回应到:“为殿下效劳是我们的荣耀。”
“汉斯,我需要你开始着手海军的炮术训练大纲的修改。不仅如此。不单单是训练,我还要你们摸索全新的炮术运用技巧,以及对配套设备的研究。”约亨说到。
“因为这种全新战舰,所以我们需要全新的炮术和全新的设备。”克斯特用有些疑惑的语气说到。
“是的,正是如此。”约亨说到:“我国海军一直在强调在北海的气候条件下,我国的海军理想交战距离在6000米以内,以前这个结论也许是对的,但是现在,它不适用了。
以往我们受到观测能力和火炮威力的影响,我们能够在6000米这个距离上获得更好的精度,并且让我们的火炮有足够的威胁。但是现,更精确的测距仪、威力更大的舰炮,我们在更远距离上发动攻击的条件已经具备了。
而我们的大口径舰炮的射速也能满足我们快速进行射击-观测-修正-再射击的需求。不仅如此,拉远炮战距离对还有两个优点,一个是技术上,一个是战术上的。”
一战中德国人的战舰主炮仰角较小。射程较近让德国人很吃了几次苦头。
而德国人坚持的6000米以内(后来随着技术进步又增加到8000米)常见交战距离也的确太过浪费无畏舰的优势了。
到不能说德国人完全错了,实际上就连英国人也都并非全部赞同远距离炮战是合适的,在1914年指挥战列巡洋舰歼灭了斯佩率领的德国远东舰队的多夫顿?斯特迪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约亨心目中英国皇家海军中真正会使用战列巡洋舰的将领。他也是认为6000米以内才是北海的常见交战距离,实际上1909年英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的战术演习也证明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当然了常见交战距离不代表不会出现意外。北海的气候一个月内有25天能见度较差那也还有5天天气晴朗呢,德国人认为交战距离较近就让自己的火炮没法打得远的确是不明智的。
所以为了让德国海军的炮术提高水平,方便未来继续抢跑,约亨决定要让德国海军从现在开始进行更远距离上的炮术训练。
“阿尔弗雷德,你是鱼雷技术军官出身,你应该明白,在6000米这个距离上,高速鱼雷攻击队会对舰队造成多大的威胁。”约亨说到。
“我们的新式鱼雷能够在3500米的距离上射击。因此驱逐舰队只需要冲锋1500米就能够发射鱼雷,这意味着驱逐舰暴露在敌方火力覆盖下只需要3分钟左右就可以进行脱离,大大提高驱逐舰队的生存力,而且这个时间随着鱼雷射程的增加会会继续缩短。”提尔皮茨回答到。
自从约亨提出要求射程更长威力更大的鱼雷之后,德国海军就要求刷茨考甫鱼雷公司新式鱼雷,之后莱维特的加入更是加速了新鱼雷的研发进度。这种叫做c45/01的新式450毫米热动力鱼雷在27节航速下拥有3500米的长射程,如果接近到1800米,航速更是可以提高到32节。
从去年年底开始,德国海军已经开始用这种新鱼雷全面替换老式的450毫米压缩空气鱼雷。
而德国海军的驱逐舰所拥有的巨大鱼雷装载量再配合这种长射程鱼雷,在已经升任由原本的第一远洋鱼雷艇大队扩建升格而成的第一驱逐舰分舰队的准将指挥官希佩尔试验下。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攻击手段。
不同于原本需要抵近后瞄准发动鱼雷攻击,而是通过大量驱逐舰以地方整个线性编队为目标,仅瞄准敌方舰队的大致位置发动鱼雷齐射。这就是所谓的“伯朗宁射击法”,现在得改名叫“希佩尔射击法”了。
而提尔皮茨则更进一步的将这种攻击模式和战列线主力舰对决结合起来,在双方战列舰对射的时候,让驱逐舰队冒着被两方火炮击中的危险冲出去对敌方舰队发动攻击。对方如果要规避鱼雷就必须做出变向机动,从而打乱对方的阵型。
对于这种想法约亨自然支持,因为一战中同样使用这种攻击的德国人逼迫英军规避的时候,英国人的火控系统在测距和修正受到了极大的干扰,从而影响了英国人的命中精度。
当然,这种鱼雷燃烧的是空气。因此燃烧后遗留下来的氮气不溶于水,会留下明显的鱼雷航迹。约亨不是没考虑过提出燃烧纯氧的方法。但是考虑到二战那干掉自己人比干掉敌人还多,极端不安全的93式酸素鱼雷。约亨就熄了这个有可能把自己的研究人员都炸上天的想法。
由于热动力鱼雷的出现,德国人更早的认识到了鱼雷的射程可以进一步提高,而且在鱼雷进攻战术上更加多样的德国海军也的确希望得到射程更长的鱼雷。所以当约亨提出鱼雷的威胁后作为鱼雷战专家的提尔皮茨立刻意识到,现在炮战距离在鱼雷面前的确算不上是安全。
“殿下您是认为,随着鱼雷的射程增长,我们需要在更远的距离上就开火击退他们发动的攻击?”提尔皮茨问到。
“是的,如果我们能够从更远的距离上发动攻击,我们就能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应对,同时也能在敌方进入他们的鱼雷射程外削弱他们的进攻实力。”约亨说到。
提尔皮茨能这么快反应过来,相比之下英国人则要后知后觉的多。北海那极差的能见度的确能让鱼雷发挥出它的威力,但是英国人却没有重视鱼雷的威胁,原因就是早期的鱼雷射程远远不及北海的能见度所能发现的距离。直到1910年英国人拥有了射程达到6400米的markvii*型450毫米鱼雷,这个时候英国人才如梦初醒。
不过英国人原本就拥有比德国人更长的射程,原本就一直坚持1万米交战距离的英国人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交战距离,并且开始对克制鱼雷攻击研究战术或者技术。
约亨想要让德国海军提高交战距离自然不能说未来英国人常规交战距离定的就是1万米,甚至2万米开火都是有的,我们也要提高射程。因此用鱼雷攻击威胁来提自然效果最好。我们能做到那么敌人也能做到,在这种情况下,再坚持6000米交战距离就有些不合适了。
“我明白了,殿下,应对射程越来越长的鱼雷威胁的确是我们需要进行考虑的问题。”克斯特回答到。
“殿下,那么在技术上的优点是什么呢?”提尔皮茨在一旁问到。(未完待续)r655
.全部章节
帝国海权 第246章 造战列舰不要那么心急
. .
“从技术上说,远距离炮战有利于我们更容易破坏对方的要害。现在的战舰的侧舷主装甲带是全舰装甲最厚的区域,我们的维特尔斯巴赫级战列舰拥有300毫米厚度的装甲,就连我们自己的新式舰炮和新式穿甲弹面对这种厚度的装甲也会相当吃力。
而且更强的火炮,更大的吨位,必然会出现更厚的装甲,因此未来想要击穿狄然战舰的侧面主装甲带将会越来越难,但是远距离炮击将会彻底改变这一局面。
随着交战距离的加大,原本平直的弹道将会被弧度更大的弯曲弹道所取代,我们的炮弹将越来越难以击中敌舰侧面那狭长的主装甲了,但是大弧度的弹道意味着几近垂直的下落弹,这样我们就可以避开狄然那防护坚实的侧面主装甲带,而直接打击他们薄弱的水平装甲。
而一艘战舰的水平装甲的布置区域显然比垂直的主装甲带的面积要大的多,因此哪怕增加一点点水平装甲的厚度都必须付出巨大的排水量代价,而且过厚的水平装甲也会导致战舰重心过高、稳定性下降。
因此远距离炮战能够给我们带来够有效率的击穿敌方装甲,破坏其核心区的能力。”约亨解释到。
“殿下,如果想要打击敌舰的水平装甲,那么就必须要有大角度的下落弹,这并不仅仅只是加长射程这么简单。”提尔皮茨立刻说到。
“没错,如果我们加大发射药量,提高舰炮倍径,通过增加炮弹初速同样可以提高射程,但是炮弹末端的落角依然不会很大。”约亨点头同意。
这种方式也的确是德国人历史上所用的方法,通过提高初速让炮弹在保持弹道平直的情况下获得更远的射程。而非通过提高仰角。但是高速轻弹思路在二战被证明是坑爹思路,除了坑爹的纳粹德国外,二战中各国基本上都走上了重弹路线。美国人更是丧心病狂的走上了超重弹路线。
约亨这么一说,提尔皮茨自然一点就透:“殿下您的意思是通过提高主炮仰角来换取更弯曲的弹道一次获得大角度落弹是么?这样的确比增加发射药和加大倍径要来的简单的多。”
通过增加发射药来提高炮弹出膛速度的舰炮。在后世一本被军迷戏称为嗑药炮,虽说这么做的确能大幅增加炮弹的威力,但是同时也会带来诸如膛线磨损极快、发射药对身管烧蚀严重,内膛寿命较短这样的问题。
例如二战中威力排名第三的意大利海军的model-1934型15英寸50倍径舰炮,作为15英寸舰炮却有着超越同时代诸如美国mk6,日本三年式等等16英寸级别的舰炮,model-1934自然是嗑药炮中的佼佼者,但是其内膛寿命仅为110发左右。只相当于同时期其他大口径舰炮的一半左右。
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110发的身管寿命也足够在海战中打完自己弹药库里的所有炮弹了,但是嗑药炮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炮弹的散布将会非常感人,这对命中率也是一个较大的影响。
历史上意大利战列舰战绩不佳,除了本身炮术水平的确不如英国人外,使用三联装炮塔和舰炮本身嗑药也可能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而加长倍径则对火炮制造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仅只是加工技术和冶金工艺上的要求会大幅提高,用来完成对身管进行热处理的立式加热塔等配套设备的规格也必须相应提高。
所以以现在的技术水平高度追求长倍径并不明智,通过提高仰角来获得更长的射程显然更加经济划算。
“不仅如此,如果我们使用更重的炮弹。通过牺牲初速来换取更大的下落角度那么能更加有效的击穿敌方的水平装甲。而较低的初速能够降低炮弹在飞行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降低能量消耗,较重的炮弹有较高的存速性和稳定性。在远距离炮战中,低速超重弹相对于高速轻弹有更大的优势。”约亨说到。
超重弹并非只有那些14英寸以上超无畏舰的舰炮才有,其实一战中也曾经出现过12英寸级别的超重弹,那就是另辟蹊径的俄国人,他们的rn1907型305毫米52倍径舰炮使用的471千克炮弹,初速也能达到762米/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