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海权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星光破裂
至于电费,一方面拿得太多会招人恨,如果按照专利上写的每度电收2.53美元的专利费,不用到1914年了,估计1904年就会因为每年收取专利费数额超过大英帝国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而被嫉妒的眼红的各国联手打上门了。
另一方面当时电网大都属于私人企业,在完全收归国有之前即使不用缴纳专利费电费依然十分高昂。1927年广东电费为一度电0.45大洋,按照当时的银元约为23.9克含银量,约为0.21两白银,按照5美元兑换7库平两白银计算,即每度电约合15美分。
当然,各国的电费都不一样,消费水平也不一样,但过高的电费都会严重阻了民用电的普及,主要的用电者大都集中为工业用电和商业用电。
德国倒是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一开始德国电网体系就被约亨要求归国家所有,建设国家电网进行统一管理,而西门子、age这样的公司主要负责项目建设和设备提供。
所以为了不被人打上门,方便在其他国家推广电力应用,约亨将专利费降低100倍,每度电仅收取2.5美分,按照美国1790年4月10日通过的第一部《美国专利法》的规定,专利保护期限为14年,这也足够约亨收取专利费到1905年了。2.5美分虽然不多,但是估计到1905年,仅一年就能带来大约1亿英镑左右的收入。
当然现在没有人知道未来发电量上涨如此之快,美国人纷纷对德国皇储愿意将专利费下调到如此之低表示赞许,在他们看来这么低的专递费完全就是意思意思,做个样子而已。
再加上之前bmw要在美国建设分厂,降低汽车销售的成本,还能给美国带来就业机会和税收。在媒体的鼓吹下,一时间美国人对德国的态度极为友善,两国关系都有所升温。
这也同样让在美国大力扩张的德国皇家石油公司的发展得到了便利。虽然俄亥俄州的反垄断案让洛克菲勒石油公司被迫分散手中的企业,不过狡猾的洛克菲勒还是通过用一个新成立的总部遥控被分散的力量的形式依然保持了整体力量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约亨想要一次性击垮洛克菲勒的计划没有达到目的,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在洛克菲勒刚刚将企业分散较为混乱的时期,德国皇家石油公司顺利吸收了其中的一小部分炼油公司,并且还持有了少量洛克菲勒的股份。
现在德国皇家石油公司在美国石油市场上完全可以和洛克菲勒公开叫板,并且还能稍占上风。
加上在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西北部的勘探队伍的勘探工作早已完成,只要加拿大政府开始修建西部铁路,那么无论是自己开采还是拿出去销售都能够增加手中的实力,因此在美国的情况可以说是一片大好。
当然约亨说的有历史意义可不是指在美国的这些事。
“咚咚”敲门声响起,打断了约亨的思维。
“进来”
“殿下,驻英武官传回来的电报。”侍从推门进来,递上一份电文,约亨示意了一下,侍从躬身行礼后退了出去。
打开电报一看,约亨摇了下头,有些小无奈的笑着说:“果然还是今天吗。”
电文内成日本方面和阿姆斯特朗船厂已经达成了两艘战列舰的订造意向,德国已经确定失去了这笔订单。
这不是约亨所关注的重点,重点是后面的内容,日本在阿姆斯特朗船厂订造的防护巡洋舰吉野号已经于今日出港返回日本。日本考察团成员大部分搭乘该舰一同返回,只有少量人员还要就两艘战列舰的设计工作继续和英方协调。
吉野号还是在9月30号这一天回国了,日本驻英武官河原要一还是接舰人,回国后不出意外还是会成为吉野号的舰长。而和历史有区别的就是吉野号的火力更强了,并且回国的路上还带着一个东乡平八郎。
现在吉野号要是在半路出事了的话会怎么样?大东沟会怎样?对马会怎样?历史会发生什么变化?当然这也只能是想想而已,约亨总不可能让提尔皮茨带着两艘维多利亚·路易泽级去半路劫道。
吉野号这个名字被甲午战争的历史赋予了太多太多原本不属于她的含义,甚至传出了吉野号原本是北洋水师所订购,后来被日本人强买而去,最终导致了北洋水师的失败这样的谣言。
更因为邓世昌下达那个荡气回肠的“撞沉吉野”的命令,并且最终没有达成目标就英勇就义的遗憾,让吉野号这个名字被世人所熟知,也被世人所痛恨。
不过约亨对吉野号倒没什么偏见,单纯的一艘军舰并不足以改变一场海战,一个国家的命运。而且单从吉野号本身来说也的确是阿姆斯特朗系防护巡洋舰的经典之作。
作为当时最快的巡洋舰,同时也是全部装备中等口径速射炮的早期尝试,吉野号的性能和表现都是一流的。
但是这种性能和表现并不是决定了战争失败了的最大因素,也不是北洋水师买几艘强于吉野号的先进战舰就能改变结果的。
在约亨的前世,很多认为甲午的失败是因为慈禧太后拿了海军的经费去修颐和园了,实际上没这回事,修颐和园的经费并不是户部拨给海军的财政经费,只不过挂着一个水师特别经费的名字存在北洋的户头名下而已,所以挪用之说纯属谣言。
但是慈禧批准户部尚书翁同龢停止对北洋水师拨款的奏折,让北洋水师的建设停摆则是不争的事实。对于不明白时代变革的老佛爷来说是无法理解朝廷花了那么多钱置办的海军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就落后了,而且需要拿出更多的钱来买更贵的舰船的情况的。
而和李鸿章明争暗斗,卡住北洋水师的脖子的翁师傅,以一己之私坏军国大事,让北洋水师无法增强实力,自然也是甲午战败的罪人之一。
但是北洋之败真的是拨一点款,买几条船就能扭转的吗?
客观的来看,大东沟海战北洋水师虽然是败了,但日本方面也是惨胜。比睿号挨了一发定远的主炮炮弹,重伤退出战列,赤城号被三舰围攻,舰长坂元八郎太被炸死,日本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号挨了镇远一发主炮炮弹,还引爆了堆放在一起的120毫米炮弹,3艘舰船重伤。
北洋水师虽然损失超勇、扬威、致远3舰,但是超勇和扬威本来就是老舰,八大远中只损失了一艘致远,北洋水师可以说主力尚存。
3沉对3伤,当然是北洋水师输了,但是日本方面却也没有胆子和北洋水师再来一场大东沟了。这点看当时日本联合舰队指挥官伊东祐亨带着舰队在威海卫转了一圈就回去了就可以看出来了。
日本方面如果真的想打,应该直扑旅顺港逼北洋水师出来决战才对,但是损失不起的日本人面对主力尚存的北洋水师退缩了。
定远中弹159发,镇远中弹220发都没有沉没,“不沉的定远”的威名变成了“定远不沉”的神话,东亚第一铁甲舰的存在带给他们的精神压力更大了,大东沟海战之后日本人不仅没有获得胜利后的放松,反而更加紧张,本来就十分担心甚至可以说惧怕定镇二舰的伊东祐亨带着联合舰队开始打酱油。
但是这个时候的北洋水师在做什么?龟缩港内,连支援陆军的工作都不敢做,日本人因此可以在海军的护航下顺利登陆,开始全面进攻辽东半岛,并且最终只用半天就攻占了旅顺。
而仓皇出逃的北洋水师又躲进了威海卫,然后在绝望中不战而降,甚至连保持海军最后气节的自沉都没有,海军主力一炮未发被日本人俘虏。
北洋水师的失败,从一开始就是注定的了的。这不是一个太后的问题,一个户部尚书的问题,一个北洋大臣的问题,一个战法的问题,一场海战的问题,一艘船的问题。
这是整个舰队的问题,整个国家的问题。
c
.全部章节
帝国海权 第133章 你咋就这么抠呢
. .
对很多中国人来说,甲午是一个痛,也有很多人希望甲午的结果能有所改变,约亨却不这么认为。
就算甲午勉强打赢了,清朝能躲得过八国联军?能躲得过沙俄?一个烂到根子里的国家苟延残喘又能有多大的效果?
因此动用德国的力量支援清朝一开始就不在约亨的选择之中,和清朝结盟更是想都别想,找个猪队友然后给毛子送菜吗。
所以甲午,冷眼旁观就行了。
10月28日,由亚罗造船厂为英国皇家海军建造的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驱逐舰哈沃克号和姊妹舰霍内特号服役了。
按理德国海军建造的16艘1889型远洋鱼雷艇排水量是420吨,智利内战中表现出色的林奇号鱼雷炮舰排水量为710吨,以及阿根廷后来订购帕提亚号鱼雷炮舰排水量为1029吨,英国人建造的鱼雷艇驱逐舰的吨位应该有所上升才对。
不过不知为何固执的英国人还是按照自己的步调建造了两艘275吨的驱逐舰。不过对于皇家海军序列里出现的新舰种,时任第三海务大臣的约翰·阿巴斯诺特·费舍尔海军少将极为重视。
曾在1890年担任过朴茨茅斯海军造船厂总监的费舍尔负责过早期鱼雷艇捕捉舰的建造工作,因此认为这一新舰种的前景十分看好。于是立刻联系亚罗公司的阿尔弗雷德·亚罗和桑尼克罗夫特造船厂的约翰·桑尼克罗夫特两位设计师为英国皇家海军继续建造驱逐舰。
英国人到底还是多多少少受到了一点德国人的影响,费舍尔给出的建造要求一共是6艘,而非历史上的4艘。加上哈沃克号和霍内特号,正好是德国人的一个鱼雷艇大队。
而海峡对岸的德国人很淡定,自己手上已经有了16艘远洋鱼雷艇,第二代马上就要开工建造了,第三代的设计工作也马上就要开始,所以对英国皇家海军的动作毫无兴趣。
不过要是蒙茨知道明年9月费舍尔让14家造船厂共同为皇家海军建造40艘驱逐舰的时候就不知道还能不能坐得住了。
到时候估计又是蒙茨喊着海军没钱造更多远洋鱼雷艇然后去和卡普里维闹,然后被卡普里维以再闹扣预算作为威胁给赶回来的节奏。
不过现在约亨头疼的可不是这个事情:“汉森,那些俄国人还是那么难缠吗?”
“是的,殿下,圣彼得堡那边传回的消息,那些俄国人还是拿不定主意。”
“不就是一艘小船吗,至于这么难做决定吗?当初买马克沁机枪的是够不是挺干脆的吗?”
“殿下,毕竟俄国人不太重视小型舰船,他们所有的海军经费都花在战列舰上了,所以我们的要价他们不太愿意接受。”
“8万英镑才几个钱?还嫌贵?8万英镑,低一个便士也不行!除非俄国人能一次性下超过10艘的订单,否则价格没得谈。”
其实汉森说的这些约亨都清楚,但是理智上能明白情感上接受不了啊。
8万英镑还不满意?以后亚罗造船厂敲你36.53万英镑你不也还是乖乖掏钱?他们造出来的东西还没我提供的设计好呢!约亨腹诽到。
作为德国皇家船舶技术公司的老板,这船厂完工了,总要找点订单,不然船厂的工人们干什么?德国海军这边的远洋鱼雷艇订单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下来。因此原本就准备以小型舰船为前期主攻方向的约亨把目光放在毛子的身上。
于是约亨授意皇家船舶技术公司的厂长汉森给沙俄海军部的保尔·彼得维奇·蒂尔托夫中将写了一封信,推荐了一款标准排水量350吨,航速28节的远洋鱼雷艇设计,并且可以为其安装俄制武器装备。
按道理说一种新型的可以克制鱼雷艇的舰船的出现应该会让支持海军发展的沙俄皇太子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罗曼诺夫很感兴趣才对。而且怎么说德国此时和沙俄关系真好,自己这个表哥的面子也要给的不是。
不过俄国人在此事上反应非常迟钝,简单来说就是满脑子大舰巨炮,认为铁甲舰和巡洋舰才是一切的俄国人对这种小玩意兴趣缺缺。尼古拉虽然支持海军发展,但他自己是个不懂海军的,水平比画“铅鸭子”的威廉二世还不如,所以也无法理解这种舰种的价值。
在俄国人看来,这种玩意不过是放大的鱼雷艇,与其浪费钱造这种玩意,还不如造更多的铁甲舰,更多的巡洋舰,好重新把德国人挤下去,回到世界第三的位置上。
所以俄国人为了一封信讨论了大半个月,才看在28节这个航速的面子上邀请船厂代表来圣彼得堡一叙。
结果这一叙,就叙了2个月。所以看着从圣彼得堡传回来的电报,约亨被俄国人的没效率急的够呛,你们到底买不买啊,不买趁早说啊。
约亨这边给出的设计可算相当靠谱,算是德国海军1889型远洋鱼雷艇的缩小版,但动力不变,因此可以将航速提高到28节,将双联装鱼雷发射管换成单装,使用俄国海军仿制的75毫米法制加纳炮作为主炮,并安装381毫米鱼雷发射管。
虽然航速上比历史上亚罗公司建造的俄罗斯第一艘驱逐舰猎鹰号要慢,但是吨位大130吨,多了一门主炮一门速射炮,火力、适航性都比亚罗公司的设计要高。
俄国人对这个设计也没什么意见,大家在性能指标上很快就达成了共识,不过问题集中在了价格上了。
约亨这边的要价稍微高了一点,8万英镑一艘,其实底线是6万英镑。不过这也算是良心价了,对比历史上亚罗公司标准排水量220吨,航速29节就敢开价38万英镑的宰人,约亨可以摸着胸口自称诚信小郎君了。而且你要买的多,我可以给你批发价嘛。
可惜俄国人现在不买账,还是嫌贵。欺负人是不是,亚罗公司那艘玩意最后你们还不是36.53万英镑成交了?于是约亨火大不已。
倒不是约亨不想狠宰毛子一刀,不过一刀宰死了以后就没得赚了,细水长流慢慢割肉才是王道。
亚罗为波罗的海舰队建造的那艘猎鹰号因为在试航时跑出了29.77节的航速让毛子兴奋不已,很快就向亚罗公司提出了继续建造11艘的意向,不过最终因为亚罗公司要价太高而告吹。
于是俄国海军部决定让科莱顿、伊若拉、涅瓦三家国内造船厂承担建造工作,以猎鹰号为原型的同型舰共建造了26艘之多。当然,一次性造26艘,别说俄国人一下子拿不出来这么多钱,就是拿出来了约亨的船厂也接不下来,不过10艘左右的订单还是可以争取一下的。
所以才给了这么个良心价,不过现在看来良心要有对比才行,没对比,这良心真是白给别人看了。
“明白了。我会致电圣彼得堡那边咬死价格的。殿下,那我就先行告退了”汉森行了一礼后准备离开。
“等等,你这么回电,如果俄国人能一次订购4艘,我们这边就给优惠价7万英镑吧,再这么拖下去我们也精疲力尽了。”约亨最终还是屈服了,冲动是魔鬼,情感上接受不了那还是得用理智来接受。
“是,殿下。”虽然不知道皇储为什么突然改变主意了,不过汉森还是忠实的执行了。
这么耗下去也不是个事啊,船厂完工后只承接了几艘渔船的订单,还有两次海军舰艇的维护工作。虽然约亨有钱,就算船厂啥都不干,白养着工人也没问题。但是工人的技术生疏了那可就哭都来不及了,到时候海军的远洋鱼雷艇订单来了以后因为技术不熟练导致质量问题或者工期延误怎么办?
知道历史上俄国人因为只愿意付出35万英镑,为了这3万英镑的差异和亚罗公司进行了长达5个月的拉锯式谈判,约亨实在不想再这么陪着俄国人浪费时间了。
而且要是拖到了1894年,因为无法在短时间为英国皇家海军提供40艘驱逐舰,而被费舍尔拿着自己的设计找别人,最后只给了3艘订单给自己的亚罗公司在无奈之下同样跑到俄国来推销,那就又不知道要横生什么枝节了。早点签单早点开工,别这么耗了。
得到了回复的代表团再次和俄国人展开了谈判,当然代表团没有一次性把低价报给俄国人,双方再次开始在单舰造价上500英镑500英镑的砍,最终以单舰造价7.45万英镑的价格达成了4艘的订单,对于这种全新舰种,俄国方面将其称为舰队雷击舰。
俄国方面要求德国皇家船舶技术公司在17个月内向俄国交付4艘舰艇,于是皇家船舶技术造船厂在合同签订的电报传回来后立刻在船台上铺下了龙骨。
而且有着那个17个月内交付的要求,整个船厂以最大的热情投入了建造工作。就连冬天的到来也没有拖延工程进度。
在一片忙碌中,1893年过去了,1894年,一个多事之秋到来了。
c
.全部章节
帝国海权 第134章 日本人准备好了
. .
有这么一种说法:最可悲的国家是半岛国家,因为他们永远得不到安宁。
看看巴尔干火药桶,从巴尔干战争到科索沃战争,有安宁过?再看看阿拉伯半岛,6次中东战争还没打够,现在还是几乎每天都把脑浆子都打出来。而东亚这边的是非之地,自然就是朝鲜半岛了。
朝鲜半岛的特殊位置,使其成为了清、俄、日三方角逐的热点地区。
对清国来说,朝鲜是一个会来称臣纳贡的属国,这要是放在欧洲列强的眼里,就是资源产地和商品市场了。不过既然嘉庆爷说了,“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哉?”,那我们当然看不上朝鲜这种穷酸地儿。
别说从朝鲜获取什么利益了,还动不动要赏赐点什么,以显示“中华之物力”。不过对于对于“天朝上国”“中央帝国”来说,这面子问题比什么都重要,所以朝鲜是我们的传统属国,谁都不能动!
对呆在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好不容易从清国手里抢到了个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结果每年还有70天的封冻期感到坑爹不已的俄国人来说,朝鲜意味着温暖的不冻港。
而对刚刚完成了明治维新,希望可以在这个殖民帝国主义时代获得属于自己的一份蛋糕的日本来说,朝鲜是踏上东亚大陆必不可少的跳板。
因此朝鲜,这个没有太大经济利益的狭长半岛,成了挑动战争的导火索。
朝鲜对日本有多重要?伊藤博文说过一句话:“朝鲜是一把刺向日本腹部的利剑。”
自从1882年壬午兵变开始,日本人就认识到了在朝鲜问题上是无法绕开朝鲜的宗主国清国的。和清国进行一场全面战争才能达成自己的目标,这个觉悟日本人在这一刻有了。
然而清朝则认为自己是亚洲第一大国,维新不过30年的小国日本,怎么有胆量和自己开战。1882年的壬午兵变,1884年的甲申政变中,日本面对清国的兵锋保持的克制和低姿态更让清政府放松了警惕。
而日本政府的低姿态并不是没有原因的,从1882年开始,在6年内,将东京、仙台、名古屋、大阪、广岛、熊本6个镇台改组成了第一至第六师团。在改组期间,日本没有能力和决心来进行一场战争。
从1887年开始,由参谋本部次长川上操六少将主持,参谋本部第二局长小川又次大佐制订的《征清大作战构想》。
陆军在热火朝天的做准备,结果海军上来就给陆军泼冷水。
清军虽然有98万陆军,但是都分散在各地,无法集中,而且清军的作战能力实在是呵呵。既然是呵呵,川上操六也就很随意的呵呵了。
日本陆军6个师团,完全可以集中优势兵力打赢嘛,因此《征清大作战构想》上来就说要和清军短兵相接,刺刀见红,从朝鲜一路打到直隶,在那里和清军决战,一战定乾坤。从此日本就是东亚霸主,以下省略的各种脑补yy,完全可以写一本小说了。
结果海军就呵呵了,海军省官房主事山本权兵卫问了一个问题:“帝国陆军有没有优秀的工兵。”
“帝国陆军的工兵都很优秀。”川上这么回答到。
“那好,现在开始就赶快在九州和釜山之间架起一座桥来,要不然陆军没法过海。”
川上:“……”
好嘛,这个时候陆军才发现,自己制定作战计划完全没考虑到海军的问题。
看来陆军马粪和海军你干你的我干我的历史真是源远流长啊,二战日本陆军造运输船,造驱逐舰,造航母看不就是为了甩开海军单干吗。
不过现在,日本陆军还得眼巴巴的指望着海军。
山本权兵卫的话给陆军的作战计划填上了重要的环节:“征清作战是渡海作战,没有海军的护送,陆军无法登陆。在海军获得黄海的控制权之前,运兵运粮的所有船只都在北洋水师的威胁下,一旦北洋水师切断陆军的兵员、军火、粮草补给线,不管朝鲜登陆了多少人,也不管这些人如何善战,就只有失败这个唯一的结果。”
“所以这次作战,海军最大和最终的任务就是自主行动,夺得并且确保制海权。其余的陆军部队运输和护航活动都不能对海军的自主夺得制海权行动构成障碍。”
被山本权兵卫上了一课的陆军们开始正视海军在自己作战计划里的作用。于是耗时4年制定的《征清大作战构想》里分别制定了日本海军取得黄海渤海制海权,日本海军和北洋水师都不能取得制海权以及北洋水师去的制海权三种情况的作战方案。
陆军准备好了,就看海军了。
而海军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怎么干掉定镇二舰。
北洋水师怎么也不会想到,日本海军第一次开始真正讨论如何击沉定远的问题,是在1891年7月10日,北洋水师访问横滨时,作为接待舰而陪伴在旁边,距离仅仅几百米的扶桑号的军官休息室内进行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