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大唐之极品皇帝李恪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七月初三

    然而,这件事情做起来不容易,他们必须要征得一个人同意,这个人就是杨妃。

    千秋殿日夜思念自己儿子的杨妃在听完马周和许敬宗的分析之后明白让李恪知道这件事情的后果,便同意了马周和许敬宗的建议。

    在杨妃的默许下,马周和许敬宗就决定暂时不让李恪知道关于圣旨的事情,让他在府中养病,等到他病情好了之后在循序渐进的告诉他实情。

    到时候李恪至少不会像这样突然间受到致命的打击。

    然而,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在这样关键而敏感的时期,候若依还会来汉王府找李恪,并把这件事情告诉了他。

    所以,在李恪执意要进宫劝谏李世民的时候,他们就知道事情发展到了这个地步,已经难以挽回他的结局。

    所以,两人在李恪走了之后就迅速的召集了汉王府的心腹成员,想让大家在事情还没有闹大之前就想出一个解决的办法。

    然而,众人讨论了半天都没有得出什么有效的结果。

    等到李恪回府,自己将自己关在书房,他们便开始担心李恪,反而将如何处理这件事情放在了一边。

    封德彝见众人都想不出一个什么好办法,最后只能无奈的道,“如此,就只有去宫里请杨妃娘娘了,也只有他才能劝解和开导殿下。”

    “杨妃娘娘有病在身,如此天寒地冻的在宫里宫外来回行走,恐怕会让她病情加重吧

    到时候皇上怪罪下来”邓同达迟疑道。

    “这都到什么时候了

    你还想着皇上怪罪下来的事情,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怎么样才能让殿下从这件事情中解脱出来。”

    封德彝怒道,“至于以后皇上怪罪下来,就由老夫帮你们顶着。”

    封德彝说完话,环视了众人一眼,见大家都没有异议,都表示赞同,就对身边的马周道,“宾王,你火速进宫一趟,将殿下的事情告诉娘娘,多余的话不用说,娘娘自然能够明白该怎么做。”

    “封仆射请放心,微臣这就进宫。”

    马周一拱手,然后快步离开聚义殿,消失在众人的视线中。

    马周离开不久,约莫过了两柱香的时间,杨妃就从皇宫中匆匆赶到了汉王府。

    因为思念李恪而重病在床的杨妃在李恪回来之后病情有了好转,恢复的速度很快。

    此时,虽然脸上还略有憔悴,但掩饰不了她的雍容华贵。

    虽然,脸上布满对李恪的担忧之情,但身为前朝公主,如今大唐的贵妃娘娘的她依然有着几分母仪天下的气度,让聚义殿的众人折服不已。

    “微臣参见贵妃娘娘。”

    众人给杨妃施礼。

    “平身。”

    杨妃在封德彝还没有跪地施礼前将他扶起,对于这个两朝重臣,杨妃极为看重,在李恪势单力薄的时候,他能够挺身而出,力挺李恪,就这点就值得自己对他要礼遇三分。

    “殿下在书房,娘娘请。”

    封德彝知道杨妃时间有限,便在马周等人的陪护下来到了书房门外。

    “咚咚。”

    杨妃以前身边的侍女,如今服侍李恪的兰儿敲门,“殿下开门啊,娘娘来看你了。”

    “恪儿,是母妃,快把门打开。”

    杨妃神情紧张的说道。

    半响,“吱呀”一声,书房的门推开,李恪神情失落的走了出来,此时他哪有半分昔日汉王的气度,要不是穿着华丽,憔悴的样子跟饥寒交逼的饥民没什么区别。

    “母妃”

    李恪对杨妃的突然造访很吃惊,他看到在雪花纷飞的屋外,脸上被冻的有些煞白的杨妃,然后他突然“扑通”一声,跪在杨妃面前,“儿臣不孝,时常让母妃担忧,还让母妃在如此天寒地冻的时候来到府上劝导儿臣,还请母妃治罪。”

    杨妃不顾身边众人的看待,将一脸憔悴的李恪揽到怀里,“恪儿,是母妃不好,让你受苦啦。”

    然后,在兰儿的服侍下,杨妃和李恪两人进了书房。

    封德彝知道杨妃和李恪母子有很多重要的话要谈,便吩咐刘仁轨在书房外面派重兵把守。

    刘仁轨岂能不明白封德彝的意思,所以他调集了黑衣双煞王中长和朱童率领数十名黑衣卫将书房四周守护的严严实实。

    封德彝看到刘仁轨的布置方才满意,然后吩咐众人离开此地,继续到聚义殿商讨如何解决李恪劝谏李世民收回圣旨的事情。

    商讨只是一个形式,他们主要还是在聚义殿等杨妃的消息,看她是否能够劝导李恪,解开他心中的心结,让他能够从这件事情的打击中解脱出来。

    毕竟,李恪已经面见过李世民,肯定已经得到了李世民的回复。

    他们现在还不知道皇上对汉王的态度如何,所以一时也拿不准主意该如何行事。

    所以,只有等待杨妃劝导李恪,然后从李恪嘴里得到皇上的真正态度,才能制定相应的对策。

    所以,回到聚义殿的众人依旧不说话,沉默的沉默,喝茶的喝茶,气氛很诡异。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聚义殿外的大雪越下越大,就像刻意跟李恪的心情作对一样,让众人在等待中显得越来越难以沉得住气。

    就在众人等到快要崩溃的时候,杨妃和李恪终于从书房中出来,来到了聚义殿。

    众人看到杨妃身边神情不再显得沮丧的李恪,心里不由的轻松了不少。

    “恪儿已经没什么大碍,大家不用太多担心。”

    杨妃对众人道。

    然后,在李恪和众人的陪护下出了汉王府。

    看到杨妃的车架消失在雪花漫天的尽头,李恪方在众人的拥簇下来到聚义殿。

    “多谢大家对本王的关心,本王现在已经没事了。”

    说到这里,李恪看了众人一眼,继续说道,“至于这件事情,父皇已经下了旨意,本王不会再插手此事。

    杨老,吩咐下去,备好酒菜,本王要在府中宴请大家。”

    李恪吩咐完之后,便头也不回的离开了聚义殿。

    “诺。”

    杨恩在李恪离开之后才回过神来,回答道。

    而众人的反应跟杨恩差不多,他们都为李恪前后判若两人的表现感到吃惊。

    同时他们更加惊讶杨妃娘娘究竟跟汉王殿下说了什么话

    会让刚才还是一副失魂落魄,憔悴不堪的汉王此时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然而,不管杨妃娘娘说了什么话,只要汉王殿下能够从这个沉重的打击中解脱出来,对他们来说就是好事。

    所以,在听到李恪在府中款待自己的时候,他们知道汉王殿下终于解开了心结。

    所以,心里都高兴不已。




第199章 很晚了
    晚宴开始的时候杨恩来到了聚义殿,将众人邀请到了聚义殿的偏厅,也就是举办晚宴的偏殿。

    众人到了偏殿才发现李恪早已就坐,众人见到李恪,便要给他施礼,李恪在封德彝施礼前将他扶住,就像杨妃一样,李恪对封德彝颇为敬佩。

    在李恪的招呼下众人落座,然而,明显的让人感觉到的就是京城六少,也就是昔日的长安五虎一太岁很不和睦。

    现在已经被分别分成了两个阵营。

    以秦怀玉和程怀亮为主的阵营,他们虽然跟李恪是结拜兄弟,但在政见上还没有表现自己的意见。

    另一个阵营李宗和尉迟俊。

    而柴哲威和李恪的堂兄弟关系使得他被李宗尉迟俊所接受。

    所以,他也在李宗和尉迟俊一方。

    导致他们之间不和的原因就是因为李恪在突厥遇难时的分歧。

    所以,即使李恪平安回归长安城,李宗和尉迟俊也没有对秦怀玉和程怀亮两人态度有所改变。

    而李恪自然而然的站在了支持他的李宗和尉迟俊一方。

    所以,京城六少表面上因为兄弟情义虽然维持着团结和睦的形象,但实质上已经分崩离析,不复往日的辉煌。

    所以,宴会在举办到一半的时候,已经喝得醉熊熊的尉迟俊和秦怀玉突然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而吵了起来,之后又牵涉出程怀亮和李宗。

    对于双方争吵原因李恪没有过多的询问便站在李宗和尉迟俊一方说话。

    所以,最终秦怀玉和程怀亮负气离开。

    宴会便被搞的不欢而散。

    但是,这似乎是李恪最想看到的结果。

    因为,秦怀玉和程怀亮离开之后,李恪便将众人请到了他的书房,并且吩咐杨恩增加了书房的保卫工作,没有他的命令不准任何人靠近书房。

    这样,在李恪的书房中,真正的汉王党成员除了还在漠北的苏定方和灵州养伤的陈其便聚集在了一起,他们分别是:尚书仆射封德彝,大理寺少卿孙伏伽,王府长史褚遂良,中书省秘书郎岑文本,长安县县令邓同达,长安县总捕头左翼,京城六少的柴哲威、李宗和尉迟俊,待御史马周,许敬宗,刘仁轨。

    李恪看了一眼属于自己的绝对核心成员,心里快慰了不少。

    他们可都是以后大唐政坛的翘楚啊。

    或许现在自己手中的这些人在大唐的朝堂上显得微不足道,但只要给他们机会,给他们时间,再过十年,甚至十五年,他们肯定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绝对能撼动大唐政zhi的半壁江山。

    李恪想到这里心中豪气顿生,脸上有了淡淡的笑容。

    他以前只顾着将这些有用的人才召集到自己麾下为自己效力,而没有想过如何能让他们成为一个整体,成为一个集团,发挥更大的潜力。

    因为,结党营私是每个帝王最大的忌讳,李世民也不例外。

    所以,他不想让自己提前引起李世民的注意,提前暴露自己的实力。

    然而,通过候若依这件事情之后他终于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若想要做到能够左右政局的能力,就必须要让自己身边的实力成为一个集团。

    要想跟长孙无忌这样根深蒂固的权臣和他背后的势力相斗,就只有联合自己身边实力,培养自己的势力才能与之抗衡。

    所以,李恪在这个时将大家刻召集在一起,名义上是府中宴请众人,然而真正的目的是增进众人之间的相互了解,让他们能够抱成一个团,在今后的朝堂上相互扶持。

    同时,他想给大家透露一个信息,那就是从今天起,他汉王李恪要真正的参与到朝廷的政局当中去,要直面与自己的政敌交锋。

    所以,他想知道大家的态度,他要大家表明自己的立场,是支持自己,或者是选择离开。

    众人不是傻子,自然明白李恪的目的,封德彝和孙伏伽是绝对的支持李恪,是李恪的中坚力量。

    岑文本、马周、许敬宗和刘仁轨自不必说。

    褚遂良身为王府长史,李恪的授业恩师,自然逃不了干系。

    邓同达和左翼为李恪提拔,深受李恪恩惠。

    所以,众人在这个时候都选择了站在他的一方,选择了支持李恪,与他共进退。

    李恪明白了大家的心思之后,心中高兴,面上露出微微一笑,“本王猜测,过了这个冬天,朝廷会在人事方面有所变动,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想法”

    “殿下的意思是”

    封德彝老人成精,岂能不明白李恪的用意,他看了李恪一眼,见李恪对他微微点头,便不再言语。

    然后,将目光转向褚遂良、岑文本、马周和许敬宗四人,见他们都露出了一副了然的神情,便微微颔首道,“老夫倒是可以举荐几个人才到各部听用,只是不知道众位的意思是”

    李恪知道意思很简单,就是你们既然选择支持我,我就肯定要扶持你们。

    而封德彝明白李恪的用意,便说出了这样的话,他是让大家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位,以便自己能够从容安排。

    李恪见众人不说话,便知道他们的心思,在这个关键时刻,他们可不敢越俎,要看李恪对他们的安排。

    所以,李恪便先抛出了自己的问题,“今天在御书房,父皇让本王年后镇藩并州(山西太原),所以你们很多人都要留守京城,既然明年朝廷人事有会所变动,大家何不在朝中谋求一个官职呢,总比在汉王府中当差做闲职要好的多。”

    “什么”

    尉迟俊第一个出声道,“三哥你要去并州”

    而李宗也是一脸不解的看着李恪,他没有想到李恪过完年之后就会离开京城。

    “殿下这是真的”

    封德彝很吃惊道,他的脸色顿时变的很难看,“难道就没有什么挽回的余地吗”

    他在李恪说完年后要去并州的事情之后就明白了这其实是李世民对李恪因书房劝谏而做出的惩罚,所以他才有这么一问。

    对于封德彝来说,他觉得一个皇子在京城,那说明他有资格争夺太子之位。

    如果真要去镇藩封地,那就远离了京城的政zhi中心,等于放弃了争储机会一样。

    所以,此时他的脸色很难看,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李恪劝谏的结果会是这样。

    李恪明白封德彝的心思,但他没有想过安慰他,他知道自己去并州的事是李世民拍板所定,是不能更改的。

    所以他看了众人一眼,见到众人的眼中也充满了疑惑和惊讶,便继续说道,“过完年之后圣旨就会下来,父皇这么做肯定有他的苦衷。
1...107108109110111...3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