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极品皇帝李恪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七月初三
“我知道,我知道殿下心里想着百姓。”
若依这次说话很干脆,声音也提高了不少,“所以,殿下你就是大英雄,是若依心中的大英雄,若依会在这里等你凯旋归来的。”
李恪怔怔的看了一眼若依,心中微一叹息,“走。”
快马扬鞭疾驰而去。
若依看着李恪远去的身影呆呆出神,李恪的一言一行都是那么的孤傲冷峻,就像高高在上的王者在给他的臣民恩赐一样,让她甘愿去承受这样的恩赐。
可是,究竟是他身上的什么东西吸引着自己爱上了这个男人呢
若依自己也不知道。
“殿下,候姑娘对你很好啊。”
过了渭水,狄知逊赶上李恪,在他耳边说道。
“同怀多虑了,突厥未灭,何以成家”
李恪淡淡的说道,“再说儿女之事本王暂不考虑。”
说完,他一拍马鞭,朝前奔去。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狄知逊说完,叹息一声,不再言语,紧紧的跟在李恪的身边。
李恪多少对狄知逊的话有些意动,他并不是对若依对他的情感无动于衷。
只是,她是侯君集的女儿,跟侯君集的联姻会给他的夺嫡之路造成很多麻烦。
为了皇位他舍弃了太多了,舍弃一个女子又能怎么样呢
想到这里,心情突然的变的着急。
他想到了自己的结拜兄弟,今天在玄武门的时候没有看见他们的身影呢
他们知道自己出使突厥,难道就不来给他送别
“三哥。”
“殿下。”
“前面是什么人挡路。”
正在李恪沉静在自己的情绪中的时候,突然听到不同的声音传入了他的耳中。
他抬头,就见自己身边的千牛卫堵在了自己的身前,而跟他们相持的竟然是自己的几个结拜兄弟和他们的家将们。
“让他们过来。”
李恪沉声说道。
“诺。”
千牛卫的校尉答应一声,同时挥手让士兵给秦怀玉等人让开了一条道路。
李恪看到眼前一身戎装的秦怀玉、程怀亮、柴哲威、李宗和尉迟俊五人疑惑道,“你们这是”
“三哥出使突厥,虽然有护卫护身,但路途遥远,并且刺杀你的凶手迟迟没有找到,我们做兄弟的岂能让你一个人孤身犯险。”
柴哲威陈恳的说道,“所以,我和大哥、二哥,李宗和小俊昨晚已经商量好了,要陪你一同出使突厥。”
李恪将目光转向秦怀玉和程华亮,见他们两个人眼中坚定的神色,再看李宗和尉迟俊眼中不屈的神情。
李恪突然间心中一热,说不出话来。
什么是兄弟
这就是兄弟,可以陪着你哭,可以陪着你笑,可以陪着你傲视群雄。
“三哥,小俊记得去年打猎的时候你跟小俊说过的话,小俊现在已经长大了,已经知道了自己该做什么,自己能做什么。”
尉迟俊傲然的说道,“三哥,小俊什么都不会,只有一身武艺。
从今天起就让小俊做三哥手中的一把剑,只要三哥兵锋所指地方,就是小俊傲视群雄的地方。”
“三哥,你说过今生是兄弟,世世都是兄弟。
就让李宗做你永远的兄弟,做你最忠实的兄弟吧。
只要三哥到过的地方,就不会没有我李宗的身影。”
李宗坚定的说道。
李宗说完,秦怀玉和程怀亮还有柴哲威也眼中露出了一股浓浓的兄弟情义,他们一起将李恪围在中间。
然后分别伸出自己的右手搭在一起。
目光注视到了李恪的身上。
李恪沉默了好久,这才伸出手,搭在上面,朗声说道,“同生共死。”
然后,他突然下马,朝陈其吼道,“拿酒来。”
李恪下马,秦怀玉等人跟他同时下了马,站在李恪的身边。
李恪接过陈其递给他的酒囊,高高举起,“干。”
秦怀玉、程怀亮、柴哲威、李宗和尉迟俊五人同时举起鹰卫递给他们酒囊,“干。”
李恪只喝了一口,“秦大哥你在家要照顾秦伯父;程二哥你过了年就要到沂州任职;哲威你要经验好自己的产业,我还有很多事情要你做;宗弟和小俊你们年纪还小,还需要在家里锻炼。
兄弟们,李恪很感动,因为你们是我兄弟,是我李恪至死不渝的兄弟。
是可以一起赴汤蹈火,生死相依相随的兄弟。
所以,你们要是还当我李恪是你们的兄弟,就听我一句话,不要跟我一同出使突厥。
今天的酒我只喝了一口,剩下的两口留着,等本王凯旋而归的时候,我们再一起痛饮,不醉不归。”
“出发。”
李恪说完,不再言语,转身上马,一溜烟的消失在众人的视线中。
“三哥。”
李宗喊道。
“三哥。”
尉迟俊喊道。
等李恪走远,尉迟俊怒道,“大哥,你为什么拉我,为什么不让我跟三哥一起去”
同时李宗也不悦的道,“二哥你还是我李宗的兄弟吗
你干吗挡着我,不让我跟三哥一起去”
第168章 相赠亲卫
“殿下都已经说过了,让我们等他回来,难道你们都听不明白吗”
秦怀玉今年就要举行冠礼了,所以说话的也很稳重,不再称呼李恪为三弟。
“那又能怎么样呢
我们不是说好了要跟三哥一起去的吗”
尉迟俊的脾气跟尉迟恭一样倔的很。
“殿下的话难道你们没有听明白吗
他以后还需要我们,不想让我们因为这次出使突厥而影响了他的计划。
他心里可能对我们已经做好了安排,如果你贸然跟他前去突厥,会打乱他的部署的。
六弟,不要任性了,听大哥的话啊,殿下不会出什么事情的。”
李宗不像尉迟俊,他在听到秦怀玉的解释后似乎明白了什么,眼里射出了刺人的光芒,出奇的沉默起来。
李恪和狄知逊为了赶时间,让大家快马加鞭未下鞍的往定襄赶,终于在五日后到了代州。
自从云州战败,被突厥洗劫之后,张公谨在云州重新安排了重兵布防。
然后他独自回到了代州,在代州都督府等待着朝廷对他的处罚。
李恪和狄知逊的到来让张公谨心里一紧,难道朝廷对他的处罚这么快就下来了
还是由亲王亲自判决
他自己和长孙无忌关系好,因此在册立太子的时候就支持过李承乾。
这次看到来人是李恪,他的心里一沉,更加对自己的前途觉得渺茫了。
“末将代州都督张公谨见过汉王殿下。”
张公谨在代州城门口上前迎接李恪。
“张都督不用多礼,请起!”
李恪扶起张公谨,然后将身后的狄知逊介绍给了张公谨,“这位是和我一起出使突厥的副使朝议郎狄议郎。”
狄知逊对张公谨也有所耳闻,玄武门政变的功臣,李世民的爱将,狄知逊岂能不知。
所以,虽然张公谨连续吃了败仗,他对张公谨还是礼貌施礼。
张公谨没有说太多的话,他将李恪请到都督府之后方才问道,“不知道殿下在代州要停留多久
刚才说出使突厥是怎么一回事”
李恪对狄知逊看了一眼,狄知逊会意的点点头,将自己和李恪出使突厥和谈的事情跟张公谨简单的介绍了一下。
随后,就听到李恪说道,“因为宿州百姓在突厥手里,正在饱受欺凌。
所以,还请张都督给本王的士卒换上好马,装上足够的干粮,我们在代州歇息半日,晚上还要连夜赶路。”
张公谨听完狄知逊的话,知道李恪不是冲着他来的,一颗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然后又听到李恪要出使突厥,跟突厥和谈用钱财赎回百姓的事宜,心里对他的胆识和魄力佩服不已。
此时再听到李恪为了能够尽快跟突厥达成协议而不愿休息,连夜赶路,心里已经对他产生了敬畏之情。
作为武将,佩服和尊敬的永远是强者,李恪没有用武力征服张公谨,但用他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胸怀和高大的形象。
“殿下,突厥凶残,你沿途又要遭受天寒地冻的天气,身边五百卫士略显单薄,末将愿意将自己的亲卫三百铁甲送于殿下。”
张公谨突然做了一个决定,目光坚定的对李恪说道。
“张都督不可,本王岂能夺人之爱”
李恪表情严肃,站起身来,语露霸气的说道,“本王奉命出使突厥,代表的是父皇,代表的是大唐千千万万的百姓。
本王身后的是父皇,是大唐的百姓,颉利小儿他敢对本王怎么样”
张公谨听到李恪的话,不由的怔了片刻,他暗自道,“汉王殿下太像皇上了,他的语气,他的神态处处透露着皇上的自信和对待敌人无所畏惧的凌然之气。”
想到这里,张公谨起身施礼道,“还望殿下不要推辞,末将无能,使得两州百姓惨遭突厥欺凌和屠杀,还让宿州百姓落到突厥颉利手里。
如今殿下出使突厥,为的是宿州百姓,末将想给宿州百姓做点什么,但心有余而力不足。
所以,只能为殿下安全着想,增加你的护卫,还望殿下不要推辞。”
“殿下,既然张都督一片心意,你就不要推辞了吧。”
狄知逊此时劝道。
李恪心里那个高兴啊,张公谨是一员猛将,深得李世民信任。
所以,他的亲卫肯定不差,再者这些人都是在边疆跟突厥经历过大仗,战斗经验丰富。
李恪岂能不乐。
他拒绝张公谨是不想一见面就跟人家要人,此时见狄知逊适时的劝解自己,他岂能不知道狄知逊是在帮自己。
想到这里,他脸带为难的道,“既然张都督如此诚意,本王就收下了。
等本王出使突厥回来之后,定将奉还。”
李恪嘴上这么说,但是到那个时候,李恪给张公谨,张公谨也不会跟他要。
李恪收下了张公谨赠他的三百亲卫,张公谨心里明显的轻松了不少。
他赠亲卫给李恪是出于公心,自己的失误造成这样的悲剧,现在李恪能够挺身而出,出使突厥,这本来就是对他的救赎。
还有就是对李恪的敬佩,作为一个皇子,能够担任这样的任务,足以说明他心里想的是百姓,想的是大唐。
这样的皇子即使是自己的支持者太子的对手,他也不会不对他另眼相待。
再者,李世民身为一国之君,看到自己的儿子以身犯险,岂能不为他担忧。
但是,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他不能因为李恪是自己的儿子格外的对待他。
所以,派出五百的千牛卫已经是他的极限。
所以,此时的张公谨最能明白李世民的心情,他觉得自己能帮的上忙的时候又岂能袖手旁观。
出于这两点的考虑,他心甘情愿的将自己训练多年的精锐亲卫赠给了李恪。
接受了张公谨亲卫的李恪心里对张公谨的为人又有了新的了解。
随后,他跟张公谨详细的了解了下关于宿州和云州两战中的具体情况。
又跟张公谨询问了一些关于突厥骑兵方面的自己不了解的东西。
张公谨一面给李恪做解答,心里又对李恪的好学态度所倾倒。
突然间,他觉得自己选择李承乾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在跟李恪接触了不到半天的时间,他觉得眼前的这个皇子更适合自己追随他。
两人聊的很投机,而一旁的狄知逊则是一脸满意的看着李恪。
不知什么时候,他的心里已经将李恪奉为了自己可以跟随的人。
此时,就见一个士兵禀报说饭菜已经准备妥当。
张公谨知道李恪长途跋涉,腹中已经饥饿,便邀请他入席。
席间两人又谈论如何克制突厥骑兵,如何限制他们的战斗力等的问题,让两人都获益良多。
李恪因为急于赶路,吃晚饭之后就跟狄知逊去休息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