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红楼之沧海横流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磨教觉主
贾赦和贾琏父子强撑着穿上了那身大半石的重甲,哪怕手中的兵器都丢掉不管了也没敢脱下甲胄,这才在乱军之中保住了性命。
可是贾蓉这个没有见识的家伙根本就不知道战场上的危险程度,他以为自家是袭爵的人家,承袭着三等将军的爵位,自己的妻子更是有着皇家血脉的人物,虽然是个私生女,那也是流着皇室血统的,谁还敢将他这个大人物置于危险之地啊?
可惜他没料到,江源就敢!
因为预料的完全错误,贾蓉当天根本就没穿祖传的鱼鳞重甲,就穿着一个半身皮甲显示自己勋贵的身份。半身皮甲虽然带个甲字,可是样子就跟个背心似的,防御性又很差,根本就不足以抵挡北蛮族的弓箭。
北蛮大军向着勋贵的方向冲了过来,贾蓉立刻就觉得不好了,他刚想转身逃跑,也不管临阵脱逃是什么罪名了,结果麾下的亲兵反应比他快,直接就夹着他向北蛮大军方向冲锋了。贾蓉的运气特别不好,在冲锋途中就中了一箭,直接疼痛难忍昏过去了,直到今天才迷迷糊糊醒了过来。
醒来以后,他面对的就是表情各种古怪的父亲,和脸上写满了不知道该怎么说是好的一名军医。之后,一个吓死人的晴天霹雳差点没把他再弄得晕回去。总结起来,这个要命的消息就一句话——都已经不行了,割了吧……
割了……割了……割了……这两个字在贾蓉的脑中循环播放,用不同的腔调重复着,将他劈的外焦里嫩,头晕目眩。怎么会这样?!
一个男人,一个还没有儿子的男人最怕的是什么?就是“不行”这两个字,结果他现在受到的打击比不行还要大。不行至少还有,他则……咳咳,要彻底变成站中间的了……
这也怪他自己不好,别人穿的都是全身甲,而全身甲都是有专门护住腰跨等位置的甲裙的,这些叶片就可以保护某些重要部位,可是像背心一样轻便的半身甲,为了节省重量和美观的关系,根本就没有甲裙的配置。
所以北蛮骑兵的这一箭当不当正不正,居然射中了那里……咳咳,算起来,这比掷一下骰子就丢出豹子来的几率都小,谁敢上谁倒霉……谁能想到就那么准呢?就一箭而已……
贾珍安慰了儿子几句,将军医送出了军帐。返身回来之后,他虽然满脸苍白,不过表情却很是奇怪,他抽搐了一下嘴角,似乎想要说些什么,可是最后还是什么也没说出口。
贾蓉只觉得父亲似乎变得温和了一些,对他嘘寒问暖,眉目之中还有几分歉疚,他只以为他爹是因为没有阻止他穿半身皮甲而愧疚,也没当一回事。至于贾珍隐藏在脸上的一丝笑意,他也觉得是父亲怕阴沉着脸让他心情不好,这才试图笑一笑让他开心而已。
脑补要不得啊,想的多了,其实根本就不是那回事……
贾珍从战场上下来倒是毫发无损,成为勋贵之中少数又少数的能够全身而退之人。可是究其原因,简直丢死人了。
他为什么没事?是因为他压根就没敢向前冲。亲兵把贾蓉裹挟着冲上去了,他则躲在了一边,没被这群亲兵给带走。当然,他也没敢逃走,就怕定个临阵脱逃被江源给砍了。想来想去,直接就驱马扎进了旁边的靖军军阵之中,和王仁一样,借着军阵的保护逃得性命。
贾珍这种表现,虽然不算作临阵脱逃,定他个畏敌不前也是可以的。他虽然在战场上没有受伤,不过接下来就在军营之中被扒了裤子,当众打了四十军棍。因为是执行军法,没人管他是什么身份,每一下都用足了力气,四十军棍打完,他几乎为此丢了半条性命,还不如冲上去拼杀呢……
勋贵之中都是这样的角色,能立功就奇了怪了。别说是立功了,他们这些人连斩首都没有。几百个人呼啦啦冲上去,愣是能让敌军全须全尾地又杀出来了,不但连北蛮人的毛都没伤到一根,反而将他们自己砍得要死不活。整个勋贵战阵于一次冲锋之中全军覆没,这也是一种本事……
江源根本就懒得理他们,这些膏粱子弟的任务就是真实地表演出自己的无能和废柴,引诱北蛮大军冲进峡谷而已。之后这些人就没有价值了,谁管他们的死活?活着就是浪粮食,死了还省得他心,他正在军帐中统计这一次出征的缴获和战绩呢,这群家伙爱怎么样就怎么样……
青鲤湖大战的战绩绝对辉煌,在打扫战场的时候就可以统计出来,整场大战在最初的时候北蛮一方应该拥有二十五万人马,可是在战后,所有的部族加在一块也只是逃脱了十二万人马左右。
在山上山下,被靖军俘虏了三万多的北蛮联军军人,而在北蛮族左贤王所在的部落中,除了军队逃脱了三万人左右,其余的族人、奴隶甚至是仅有的物资全部被靖军缴获了。
虽然大帐和牛羊都被薛进一把火烧没了,可是真金白银却没什么事的。真金不怕火炼这句话可不是白说的,张大海带人抄了左贤王的营地,愣是抄出不少好东西,让见识过藩王宝库的他都直咽唾沫。
这位左贤王曾经趁乱派人抢夺过前任北蛮大汗的宝库,从中获得金银无数,珍宝更是难以计算。这些东西虽然看起来不占地方,可是过于沉重,又因为被火烧过的原因,被化成了一堆一堆的块状物,还没有分割开,难以搬运。
金银不比牛羊马匹之类的,不容易被带走,更不易装车,就算想要没人携带一点,这些沉重的块状物也难以分割。所以右贤王带领的北蛮联军急于逃命,没能带走这些财宝,最终都便宜了大靖。
江源大致计算了一下,这些金银财宝的价值足足相当于大靖一整年的税,足足价值五千万贯。光是数字听起来就吓死个人,更别提装车运输的难度了。但是江源一看这些珍宝心中就开心不已,不用算上别的,就是如此多的缴获就够全军获得大大的军功了。
穷寇莫追,关键是追也追不上。北蛮国的地盘实在太大了,人烟稀少,山脉和隐蔽的地点也多,月氏人藏在北蛮国这么多年都没能被全盛时的北蛮大军发现并剿灭,更别说现在江源手中的这点人手了,根本就不足以将北蛮人找出来。
所以江源也就没打算去找这些躲起来的北蛮人,他直接领军回雁门关了,就是这么任性。
反正北蛮国的牲畜和物资是不够他们过冬的,早晚这些家伙都得露头。北蛮国被四面合围,这些人根本就没办法在不惊动靖军的情况下突围出去,到时候一样能发现他们的踪迹,又何必浪人力去找他们呢?留着月氏人盯着他们就够了……
有那个心力,还不如想想怎么利用这些缴获呢。
出关的时候,为了赶上战机,大军当然是怎么快怎么来,一路赶路赶得连吃饭喝水都在马背上。等到回军的时候,就不用那么着急了,仗都打完了,该放松就放松一些。靖军军士们一路纵马欢歌,欣赏着草原的美景,看日出,看日落,甚至尝了尝北蛮国秘制的烤全羊,舒服自在的让人羡慕不已。
江源本意是利用这种假象来骗出那些缺少物资的北蛮人的,想让他们麻痹大意,来个偷袭之类的,好趁机增加斩首的数量。谁知道北蛮人被青鲤湖一场大战给彻底打怕了,靖军走了半个月都没能遇到一个活人,更别提军队了,这让江源又好气又好笑。
就像豺狼一样,如果毫发无伤,面对狮子和老虎它都敢龇牙咧嘴,可是一旦见识到这些王者的厉害,它们就会夹着尾巴逃了,还要什么面子?这些北蛮人骄傲的时候高高在上,可是一旦被打入尘埃就彻底失去了百折不挠的勇气,就算躯体上如何强壮也好,在心灵上也只能是个弱者。
依靠着月氏人的金雕,不过几日而已,在雁门关的司徒晟就到了江源的军报,上面的战果惊得营帐之中所有将领都难以相信。
剿灭北蛮大军十三万?!不是一千三,不是一万三而是十三万?!这个数字比起从建立大靖到现在的所有斩获都要多,这位江源江侯爷还是个人类吗?!
想是这么想,可是一联想到当初江源曾经以一万人马全歼齐军十数万之众,现在以十五万人马剿灭十三万北蛮人也就不怎么奇怪了。只有一些有见识的老将在那里牙疼,齐王的那些烂兵是能和北蛮人对比的吗?你们对比的对象就找错了好不好……
北蛮军可都是见过血的锐部队,长时间劫掠四方,是战无不胜的骑兵。齐王的那些军队一大半都是刚放下锄头的农夫,连什么叫作鸣金兵都得先教才行,这是能够放在一块比较的吗?你丫以为军队人数多了就不用管质量了吗?
所有将军都在为此战的斩获兴奋不已的时候,司徒晟却看着军报之中的一句话陷入了沉思——月氏人吗?
月氏人竟然在青鲤湖大战的时候故意放走了北蛮联军!
确实,无论是司徒晟也好,江源也好,都没想过能在青鲤湖将所有的北蛮大军留下。可是主动放他们走是一回事,被自己的友军故意放走了就是另一回事了。江源算准了,那是他个人的想法,可是月氏人真的这么做出来就实在有些恶心人了。
月氏人这是在做什么?养敌自重?保留实力?那么他们今天能够养敌自重,后面会不会故意资敌,甚至暗中帮助北蛮人,给北蛮人通风报讯呢?越想就越有可能啊。
司徒晟长叹了口气,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啊。这句话说的一点都没错!
这些年大靖没少给月氏人物资和钱粮,甚至将靖军淘汰的一些装备也无偿交给了他们使用,谁知道他们刚缓过劲来就想着脱离大靖,甚至从大靖嘴里面夺食了。果然是一群养不熟的白眼狼!还不知道走路呢,就想着脱离大靖自己跑了,恩义永远记不住,只能记住利益,稍微一诱惑就会跟着走了,这种人永远不值得相信。
江源的话说的确实有道理,国家与国家之间只有利益,没有友谊!他们是时候好好想想月氏人的事情了……
☆、第九十九章 思妙法俘虏已安置遍地白北蛮受煎熬
大军走入雁门关,迎接京畿大营的是北疆战线的一片喝声,是百姓们的箪食壶浆,热烈欢迎。大军之中的每一个军士都高昂着头,挺起了胸膛,如同英雄一般接受着众人的赞扬。这是这些浴血奋战的战士们应得的,保家卫国的他们就是应该获得称赞!
在整个队伍的末尾处,跟着入关的那些勋贵们可就没有那么好的待遇了。别说接受欢呼了,不给他们算个作战不力的罪名就算不错了。他们刚一进城就忙着去找医术更高明的大夫为他们治疗伤势,贾赦更是一叠声地叫贾琏给他找位治疗骨伤的名医,他一点也不想拄拐,更不想丢了一条腿,甚至丢掉性命!
贾赦现在怕极了,他可是听说过截肢的可怕之处的,向他这样的伤势,可不是失去一节小腿就能完事的,恐怕要丢掉整条腿。
他曾听那些军医们说过,如果截肢的话,也不是绝对能保证安然无恙的,且不提在截肢的过程中有多少危险,会不会大出血而死,就是截肢之后死亡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他可一点都不想死!好死还不如赖活着呢……
贾琏这时候也不怕花钱了,明明最心疼钱的他简直花钱如流水,他得用尽一切办法保住自家老爹的命才行。倒不是他真的孝顺到怎样的程度,也不是他又多关心他爹的死活,事实上贾琏和贾赦的关系也就一般,感情上也就那样。可关键是贾赦头上还顶着个三等将军的爵位呢!
要知道,在大靖想要袭爵就需要有斩首功劳来傍身,贾琏虽然跟着江源的大军出关了一回,和敌人打了个照面,可是一个斩首都没有,完全就是个陪衬。
这可不是贾赦当年“参军”时候的事了,有贾代善帮他作假,胡乱抓几个俘虏砍了就完事了。整个战场上不是难以交流的月氏人,就是江源麾下的京畿大营军士,绝对不可能有人为他撒谎,替他编出来个战功的。
没有斩首就是没有斩首,没有军功就是没有军功,万一他老爹贾赦有个三长两短,两腿一蹬,按照大靖律例,他根本就没有爵位可以承袭,直接就要变成平民百姓了!
从小就是膏粱子弟的贾琏怎么能够忍受自己变成一介平民呢?草民草民,平民如草芥,谁都能欺凌,谁都能不放在眼里。普通的平民还不如高门大户里的奴才过得惬意,宰相门前七品官,可是草民又有什么依仗?
他可见识过贾家宗族其他的那些平民子弟,哭着喊着哀求着东府西府给点钱粮,对着府中的管事奴才还卑躬屈膝的,日子过得低贱无比。他也见过他那个不成器的二叔贾政,贾政还是个从九品的小官呢,按理说应该不错吧,可是整个京城谁又把他放在眼里?
如果他真的变成了平民,岂不是连他那个二叔都比不上?他又不喜欢读书,身上没有功名护着,只有个同知的虚衔而已,可那又管什么用?虚衔按照大靖律例只能刻在墓碑上或者灵位上,平时根本就不管用,连官服都不许穿,这和平民又有什么区别?
这种对未来的恐惧驱使着他赶紧找大夫去医治贾赦,如今他什么都不敢求了,只求他老爹能够福如王母三千岁,寿比彭祖八百春,活的越久越好……这一着急,他连自己丢了一节小拇指的事都忘了,就好像十指连心的疼痛不存在一样。
边关没人将勋贵当一回事,就连司徒晟也没在乎过这些勋贵的死活。在他看来,这些勋贵们身上的罪名说是罄竹难书或许有些夸张了,个个砍头大概有冤枉的,但是按个都判抄家流放绝对便宜了他们。
不拾他们不过是皇帝陛下懒得动手,不想在太上皇还活着的时候弄出太大动静。但在这种情况下压榨一下他们的剩余价值就算满朝文武也说不出个不字来,身为勋贵就是该上战场的,不上就别袭爵,谁会在乎他们到底怎么样……
忘掉那些不省心的勋贵,安置俘虏以及运送缴获的物资才是当务之急。司徒晟和江源已经将全副的心力都放在这些事务上了,想着如何能将俘虏的人员和缴获的金银处置妥当,这些人和物放在边关实在不是回事,容易惹出大乱子来。





红楼之沧海横流 红楼之沧海横流_分节阅读_89
怎么处理金银财宝倒是容易,那些北蛮人不识货,或者说只认识硬通货,积攒的宝物之中除了一小部分是宝石,其他的都是金银器物,只要派人进行称量,并且记录在案,然后再派一些军士押运回京城,重新铸成官银金饼之类的,放入国库就可以了。
有林钧在京中,根本就没人敢对国库伸爪子,主动归还库银还怕被拾呢,敢打库银的主意,非得被这位“酷吏”弄死不行!
这件事只需派一个司徒晟信任的心细官员去称量记录,又有着可信的大将领军护送,想来不会出什么乱子。就是真闹出乱子,大不了再清洗一遍吏治而已,他可不怕杀人。
别的都好办,可是这些抓来的活人就不一样了,他们必须有具体的安置方法才行,不能留在这里干吃粮食,也不能都聚集在边关招惹是非。
这个应用的方法江源倒是已经想到了,他沉吟一下,说道:“陛下,臣倒是有一个主意,却不知当说不当说,也不知陛下愿不愿意下狠心了。”
“是何主意?快快说来。”司徒晟在心中翻了个白眼,当说不当说你都已经说出来了,难道还封住你的嘴吗?你江源江清远出的主意就没有一个不需要大魄力大狠心的,哪一次也没见你咽回去,闭上嘴,想说就说吧,反正以一夕之恶名换来大靖国富民强,怎么算都是值得的。本国的贪官他都杀得,还在乎狠心对待异国的俘虏吗?
“陛下可还记得源是如何成为状元郎的吗?”江源话题一转,颇为答非所问,不过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他没有炫耀出身的意思。也是,向着皇帝炫耀状元的出身有意思吗?他这么说只是为了引着司徒晟回忆而已。
“状元郎?”司徒晟皱了皱眉,仔细回忆起来。江源救过司徒晟的性命,了解到他的姓名出身之后,司徒晟一直都没有放过和他有关的任何讯息。当初江源成为会元和状元的文章册页司徒晟都集来看过,认为文章写得字字珠玑,如此才会那么想要与他相识相交,招致麾下的。
当初的那几份答卷现在还放在司徒晟宫中的书房之中,供他偶尔翻阅,留作纪念呢,又怎么会忘记呢?
“那篇关于如何从洛水引渠道灌溉农田的策论?”司徒晟疑惑地问道。
“正是如此。”江源微微一笑,继续说道:“当初那一条龙首渠引得洛水穿过七里商颜山,使得附近两千余倾田地获得灌溉,让旧日之下田变成今日之上田,可以种植稻米等作物,亩产增加为原先的数倍。这修渠本是一件好事,利民利国,应该是国事中的重中之重,可是为什么之后再也没有人提议修建过如此规模的渠道呢?”
所有人都知道想要改良盐碱地的亩产,在这个时代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引水灌溉,用大量的水冲刷走田地中的盐碱成分,只有这么做才能让亩产低下的下田变成丰厚的上田。这种科学已经认证的方法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广为应用,江源上辈子干农活的时候也了解过。
可是古代不比现代,在现代只要利用水泵,就可以从井中抽水灌溉农田,可是古代哪有水泵这种设施啊?光靠老百姓自己一桶一桶的浇灌,只能是杯水车薪,不能说完全没有效果,可是也基本没什么作用,在这个时代最好的办法就是修筑水利工程,引江水河水去冲刷土地,并且将淤泥作为肥料使土地亩产增加。
可是在古代,水利工程是说修就能修的吗?
司徒晟回答:“龙首渠修建耗时七年,征调了一万壮丁服徭役,这才得以修成。期间耗的钱粮无数,更是使得数千民众死于修渠的劳役。因此虽然龙首渠能够灌溉数千顷良田,造福一方百姓,依然让朝廷难以下定决心再去修筑其他的渠道。”
太上皇主政的时候做事一惊一乍,他觉得应该重视马政,结果得到了养马的方法却不能持之以恒。他觉得应该修筑渠道,于是按照江源的规划修筑了龙首渠,又嫌弃修建速度太慢,花钱伤人太多。司徒晟可不敢重蹈覆辙,做这种大事还是仔细认真一些的好,不能想起一出是一出。
钱财还是次要的,关键就在于人员的死伤上。即使是现代又怎么样?修建水利工程和隧道的时候也时不时地发生一些坍塌,死掉几个人再正常不过,每年都有这样的新闻存在,更何况在靖朝这个全部手工作业,连挖掘机和爆/破技术都没有的时候?
龙首渠的规模已经不算太大了,只不过调动了一万壮丁而已,修建的时间也不过七年,相对比一些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以及年年都要动工的黄河长江的堤坝要小上许多。可是即使如此,又加上了江源详细阐述的井渠法,也只能将死亡的人数减少一些而已,照样有很多百姓死于各种各样的事故,甚至因为劳累过重而死去。
这个时代的人太容易死去了,医疗水平不行,消炎药和抗生素也没有,一旦受伤或者风寒,分分钟都要死人的。
修城墙也好,修驰道也好,修水利,修堤坝,修什么都是要死人的。钱粮这个问题可以靠盐业、税甚至是缴获来解决,反正国库之中有的是钱财,可以应用于民,投资于建设。司徒晟这个皇帝又不好享受,不喜欢修宫殿,修行宫,不用来建设国家留着干嘛?反正在这一点上司徒晟的觉悟比江源还高。
可是人命要靠什么来解决呢?在这个没有大型机械的年代,就算江源和林钧一起上阵也没用,伙同了全国的墨家高手,水利能人一起研究,该死人还是要死的……
“清远,你是说?”话不用说出来更多了,司徒晟已经明白了江源的意思,大靖自己的国民当然谁死了都心疼,可是那些俘虏甚至是奴隶不就是最好的壮丁吗?
江源压低了声音,毫不在意自己的这番话语将要夺走多少人的性命。有些事情是必然的,不是牺牲自己人的命就是牺牲别人的生命,要是你的话会怎么选?想想长城下埋着的无数中原之人的尸骸,难道因为要死人就不修防御工事吗?同理,水利工程是必须要修的,死再多的人也要修!否则大靖的人口一增加,粮食产量跟不上要怎么解决?把人饿死还是逼人起/义?
美国的铁路事业弄死了多少华工?随着欧洲美洲的崛起又有多少的黑奴死无葬身之地?就算是美国的国父华盛顿还因为牙齿掉落的原因让牙医从黑奴口中现拔出九颗牙齿植入自己的嘴里呢。
伟人都这样,您还真的别把人们想的太善良了……
在这个年代的科技背景下,封建制就是此时最先进的制度了,人们不可能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去讲平等,讲道义,那是科技进步以后才能商量的事。在现在这个社会,一旦讲平等就真的要乱了,到时候整个世界都会进入战争之中,害死无数人命。
所有的社会制度都是依附于科技水平而存在的,空话绝对要不得,科技没有发展到,制度死都不能乱改。江源没本事在靖朝就将未来的科技弄出来,他不懂得炼钢,本不懂得化学,那么想要让国家富强起来就只能用这个时代可以使用的方法,比如说让战败国的俘虏修筑水渠。
“是的,陛下。”江源点了点头,“他们将会是最好的人手。如果将他们派上用场,就不需要大靖的百姓们承担徭役的痛苦了,也不需要百姓们来牺牲生命了,可以用北蛮人来做代替,这是臣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
不能将他们放回去,因为一旦放回去就是放虎归山,早晚有一天会让他们再次强大起来,欺凌中原百姓的。上一世古代的那些历朝历代的游牧民族都是哪来的?还不是东胡、匈/奴之类的民族分裂或者在中亚繁衍生息之后又弄出来的?对于敌人绝对不能手软!
全都杀了?
这就更不可能了。且不提他们将俘虏全杀了有多么浪人力资源,也不管朝廷上会为了皇帝陛下的“残暴之举”发表出什么样的言论,真的把他们都杀了,以后还会有人在面对靖军的时候投降吗?他们都因为怕死掉而不投降,甚至来个拼死一击,搏命向抗的话,靖军要为此死伤多少人?
1...6566676869...8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