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第一败家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烟雨织轻愁

    不得不说,当这些妖孽的师傅,压力真的是很大啊。

    ……

     




358.第357章 益州教化
    第357章 益州教化

    对于这个读书声,魏征听着很陌生,不由有些好奇。

    不过,所谓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从古至今得书籍,汗牛充栋,就算再博学之人,也不可能读尽天下书。

    碰到一本自己从来未曾看过的书,实属正常。

    怀着这样的心思,魏征不由细听起那个民夫的回答。

    只听那个民夫回答道:“这修建铁路,是大都督进行招工,不过是以私人名义进行的招工。凡是来这里做工,不但一日三餐管饱,每人每天还有十文钱的工钱。”

    “这样的待遇,这样的工钱,在整个益州,可以说是打着灯笼也找不到啊!在这里做工,一日三餐,都是白米饭,一人一大碗菜。到了晚上,菜里一层荤油,每人还有一大块肉。”

    “在家里,也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这么好得菜!这里的工钱,从来都没拖欠过。到了日子,必定会给结算!”

    “大都督,真的是好官啊!大都督这样的好官,在整个大唐,可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

    听到这里,魏征不由暗自点了点头。

    先不管铁路有没有用,至少这个蜀王,能够做到这一点,对待百姓是真的不错。

    魏征接着问道:“你们修建的这个铁路,到底有什么用就只是为了好看吗”

    听到魏征得话,那个民夫顿时不满地说道:“怎么会没用,怎么会只是为了好看大都督既然修这条铁路,必然有用!再敢胡言乱语,小心我大耳瓜子抽你!”

    然后,魏征果断的怂了。

    看起来,在益州,蜀王的口碑很好啊。

    如果在益州胆敢说蜀王的坏话的话,没准真得挨揍,还没地方说理去。

    而这时候,魏征听到,旁边之人,继续读道:“三光者,日月星。三才者,天地人。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季,运不穷……”

    此时,魏征终于对这本书好奇了起来。

    因为这本书,从一开始到最后,居然全是三个字连起来得。

    并且读起来朗朗上口,记忆背诵。

    更难的的是,这里面的内容,几乎将一些基础常识,全部都囊括在了里面。

    这本书,真的非常适合初学者。

    魏征不由抬头看去,才发现,正在读书的,竟然是一个年轻的民夫。

    正在趁着中间歇息的时间,拿着一本书,聚精会神得诵读。

    看到这一幕,魏征不由得肃然起敬。

    纵然是那些世家大族子弟,心无旁骛得读书,也未必会有如此专注。

    而这位民夫,居然在干苦力的间歇,如此认真的读书。

    这种精神,真的值得所有读书人钦佩。

    魏征不由悄然走过去,询问道:“不知你读的是什么书”

    听到魏征得询问,这位年轻人不由哑然抬头,然后说道:“这本书,叫做三字经。”

    三字经

    竟然是从来未曾听说过的书,魏征倒是真的有些好奇了。

    因为很多书,魏征纵然没有读过,也总该听说过名字的。

    但是这三字经,魏征是连名字都未曾听说过。

    因此,魏征忍不住问道:“这本三字经,可否给老夫观看一二”

    听到魏征得话,这位民夫不由得有些犹豫。

    半晌之后才说道:“给你看看,自无不可,不过,千万不要给我弄坏弄脏了。”

    魏征微微一笑说道:“这是自然。”

    说吧,将手再三再身上擦拭干净,这才伸出手来。

    年轻民夫,这才不舍地将书递了过来。

    接过这本三字经之后,魏征先看了看封面。

    发现编纂人,赫然便是蜀王。

    怪不得没听说过这三字经得名字,原来这是蜀王新写出来的书啊!

    接着,魏征打开封面,看起了内容。

    里面的内容,竟然是注音版本的,后面还有注释。

    拼音,魏征也经过一番学习。

    自然明白,有了拼音之后,就算是不识字得人,也能通过拼



359.第358章 难以置信
    第358章 难以置信

    然后,在进入益州城的这一路上,魏征看到了太多的读书人。

    这些读书人,还都是那些百姓。

    魏征很难想象,这益州城的百姓,为何会如此向学。

    并且,还能够说出令魏征都无比感动得四为句。

    魏征虽然并没有走遍整个大唐,但是他敢确定,在整个大唐,都不可能有第二个地方,会有如此向学的氛围。

    而在进入到益州城之后,魏征再次打听到一个令他震惊的消息。

    原来,蜀王竟然在益州城内,开设了一座益州大学。

    但凡是益州之地的孩子,都可以送入学堂里面去读书。

    而这个学堂,非但不收取学费,甚至学生去了,还有免费的食宿。

    更令魏征心惊的是,区区一个益州,里面入学的孩子,竟然便达到了六七千人之多。

    居然有这么多的父母,送孩子去读书。

    虽然不收取学费,还免费提供食宿,但是在魏征看来,依然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因为,现在农村之中,最缺少劳动力。

    很多百姓,怎么舍得将半大小子得半个劳动力,送入学堂之中呢

    怀着这样的心情,魏征不由前往益州大学。

    听说益州大学,就在新城的方向。

    而这时候,魏征也是明白。

    原来那些官员弹劾蜀王为自己建造王府,实际上是在建造新城,而并不是为自己建造王府。

    到了中午的时候,魏征来到了新城。

    在新城,魏征不由再次惊叹起来。

    首先令魏征吃惊的,就是新城的道路。

    新城的道路,自然是铺设的水泥路。

    宽阔整齐的水泥路,完全超出了魏征得认知。

    走在这水泥路上,魏征都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魏征还专门研究了一番水泥路,发现这水泥路得坚固程度,要超出普通的官道太多太多。

    可以说,如果不是遭到人为破坏,或者遭遇重大自然灾害。

    那么,这条水泥路,应该不会有任何的问题。

    如果,能够在整个大唐范围内推广这种路的话,将会大大提升大唐的运输能力。

    而走入益州大学,看到益州大学得教学楼之后,魏征不由得再次惊叹起来。

    这教学楼,竟然有三层之高!

    好吧,大唐的高楼,并非没有。

    甚至,比这更高的都有好多。

    比方说,后来的李白就写过一首名篇。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但是,大唐的高楼,和现在他所见的教学楼,差异好大。

    现在魏征所见的教学楼,占地面积非常的庞大。

    并且底上三层,居然保持完全的一致。

    这种建筑风格,真的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这么建,真的结实吗

    还有更让魏征惊讶的是,这楼,怎么能留下一个个巨大的窟窿。

    为什么会留下这么窟窿呢

    留着这些窟窿,难道学堂里面,难道不会漏风吗

    下雨的时候,不会漏雨吗

    这些学童,不会从这些窟窿里面掉下来吗

    这学堂居然建设成这样子,大大的不妥啊!

    发现如此重大的安全隐患,魏征忍不住跑过去。

    近距离观察,这才发现,原来,这些并不是窟窿。

    而是装上了一层水晶!

    额,其实,安装的是玻璃。

    但是魏征只见过镜子,还不知道镜子就是用玻璃制作的。

    因此将这玻璃,当成了水晶。

    这一发现,让魏征不由得暗自咋舌不已。

    这蜀王,不愧被人成为大唐第一败家子啊。

    这用水晶镶嵌的窗户,要花费多少钱财啊

    不过好在,这些都是人家蜀王自掏腰包,而不是用的民脂民膏。

    鉴于此,魏征对蜀王,倒是没有太大得坏印象。

    而在观看过这益州大学所教授的课程之后,魏征同样的深以为忧。

    &nbs



360.第359章 武媚娘得成长
    第359章 武媚娘得成长

    对于火车,有没有像蜀王说的那般神奇,魏征仍然心有存疑。

    不过,蜀王平时真的没有吹过牛就是了。

    对于这个问题,魏征决定不在纠结不放。

    毕竟,在铁路没有修建完毕,火车没有被制造出来之前,这样的争议将毫无意义。

    既然如此的话,那么索性就将这件事情,交给皇上定夺吧。

    紧跟着,魏征问出了第二个问题。

    “益州大学的教学楼得窗户上,镶嵌的是水晶吗这些水晶,需要花费多少钱这些钱,是不是太过浪费”

    听到魏征得问题,李愔微微一笑说道:“郑国公,教学楼窗户上镶嵌的,并非是水晶,而是玻璃。实际上,就连镜子,都是用玻璃制造出来的。而玻璃的造价,要比水晶低得多。”

    当然是低得多,至于低多少,李愔并没有说出来。

    而魏征,听说居然是玻璃,就是制造镜子的原料。

    其实,并没有认为会比水晶低到哪儿去。

    不过,也没有继续在这间事情上纠结。

    而是直接问出了他的第三个疑问:“殿下,不知你益州大学里面,教授的物理和化学科目,究竟有何用处科举根本就不考这两门学问,教授给学童这些知识,岂不是浪费时间,误人子弟”

    也多亏这两门学科是蜀王开设的,而蜀王曾经多次创造出奇迹。

    不然的话,魏征必然会斥责这两门学科是歪门邪道。

    不过,既然这是蜀王说出来的,那么就算是魏征,都不敢这么说。

    而李愔在听到魏征得问题之后,不由得微微皱起了眉头。

    物理和化学有用吗

    自然是有用的,并且有大用。

    但是,在大唐,空口白牙得,很难解释的清楚啊。

    因此,李愔淡淡地对魏征说道:“郑国公,物理和化学这两门学科,自然是有用处的。最多五年时间,就能有所体现。”

    面对李愔的解释,魏征微微皱起眉头,表示不能接受。

    不过,他也没有多说什么。

    作为钦差,他此来的目的,就是查清楚事情的真相。

    至于如何裁决,回去之后,自有皇上定夺。

    而问到现在,魏征得任务,算是圆满完成。

    接下来,李愔设宴,准备为魏征接风洗尘。

    不过,却是被魏征给断然拒绝了。

    魏征直接辞别蜀王,离开蜀王府,住进了驿站之内。

    到了第二日,魏征便原路返回,准备回长安去复命。

    不过在临行之前,买了一套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

    这三本书中,除了千字文是早就有的启蒙书。

    像三字经和百家姓,都是蜀王书写的。
1...119120121122123...53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