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时空之门1619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老崔052
由于军户负担沉重,故多给有田地,且正军免全部差役,而在营馀丁及原籍下的一丁亦可免差役,以保障其生活并供给正军之生活。
如影响所有民间秘密宗教的罗教创始人罗思孚。他本来就是一名卫所兵,后来还是找人顶替之后,才逃离了卫所的。
军丁的分发地点,多以距离原籍地遥远且分散的方式,以防止逃兵。但长途的跋涉加上水土不服,给役卒带来不少痛苦。
正军服役于卫所,必须带妻同行,以安定生活并生儿育女,每一军人有房屋、田地,每月有固定的月粮。
但实际情形则常分配不足,行军时则发给口粮,衣装则须自备,武器则由国家以工匠生产。
军士在营,分成守备和屯田二部分。比例不定,按时轮流。屯田固定上交粮食,以供给守备军及官吏,其目标在养兵而不耗国家财力。
但明宣宗以后,卫所官侵占军屯田地、私役军士耕种之事,已经常发生。这个目标逐渐难以达到。
一般正军身死,即以户中壮丁补充,但由于军人生活困苦,逃兵甚多。洪武初年就开始有逃兵。至洪武三年十一月,逃亡者计四万七千九百八十六人,因此有“根补”、“勾补”等方法。
根补即抓回逃军,勾补则由其户中以丁补,但此举既扰民又扰官,亦有军官藉此贪污,迫害人民,使乡里间痛苦不堪。而且逃兵有增无减。
正统三年(1438年),逃亡官军竟达一百六十三万三千六百六十四人,从此以后,大明朝开始有募兵之举。
正德十四年吏部尚书王琼上疏:“天下都司卫所每岁差去勾军官旗不下一万六七千名,计所勾之军,百无一二到卫。有自洪武、永乐年间差出,到今三十余年,在外娶妻生子,住成家业,通同军户,窝藏不回。”
嘉靖八年,桂萼公布天下兵籍,仅有兵士九十七万。
军士的逃亡,除生活上的因素外,与其社会位的低下也有着直接的关系。
明朝初年因需要武力,故较重视军人。其后大明承平日久,武力不再重要,军人地位就大为降低。加上以罪犯充军,使的军人的形象更为低下。
嘉靖年间,有些卫所逃亡军士达到在籍军士百分之七十左右。至16世纪初,一些卫所的逃亡军士已达其总数的百分之八十,许多边地驻军只剩下一半。
实际上,到了嘉靖年间的时候,整个大明的卫所,都不再能够承担其本身的军事职能了。各级军官变成了地主,士兵们则全部都变成了农奴。
从这个时期开始,募兵制度就变成了一个常态。募兵制从此就成了大明朝的正规军事体制。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因为朝廷不停的向各级卫所拨发军饷。一方面,因为军田的种植不用负担国税。所以,从总体上讲,卫所的士兵们(农奴)们的生活,基本上还可以过得去。他们虽然吃不饱,但是大多数人并不会彻底的饿死。
但是,这一情况,从万历年间开始彻底的改变了。主要的原因就是,小冰河气候开始在中国大规模的爆发。
仔细的研究万历以后明代的历史材料,就可以发现,从万历时期开始,中国大地上,不仅农民起义开始此起彼伏,各地卫所的兵变,也逐渐的变成了一种常态。
军户的人数是在不断的增长的。卫所的土地总量不仅不会增加,而且在军官和士绅们的吞没掠夺下,还变得越来越少。再加上各种水旱灾害不断的爆发,粮食产量大规模的下降,这就导致,整个大明朝的兵变,变得越来越多。
就以杨守业的祖父来说吧,作为一个世袭百户,归到杨家名下的军人,正常情况下应该有一百人。但是,实际上,杨家名下真正的兵丁只有四十多个。原本一个百户名下的军田,怎么也得几百亩。而实际上,杨家分到的土地总共才三十多亩。
所以,名为六品武官的杨家,一年下来,把应该上交给上级的军粮(虽然不交国税,一样要交粮食上去)交上去之后,剩下来的粮食都不够给本百户的军兵们糊口的。
整个杨家麾下的四十多个军兵,只有十几个人是在杨家负责耕种土地的。其他人都是在杭州城里打工为生的。
别看杨家似乎挺惨的,一个六品武官的日子,好像不应该这么落魄。但是实际上,杨家的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好的。毕竟身处杭州富庶之地,军户们的逃亡情况还不严重。
事实上,在天启崇祯年间,大明朝军户的逃亡比例,基本能够达到百分之八十左右。
以大明朝的根本重地,北京来说。纸面上,北京城里最少有军兵二十万以上。但是,在嘉靖年间的时候,北京城里就没有任何能够作战的士兵了。
嘉靖时期,蒙古兵包围北京城的时候,道君皇帝手下的重臣们,没有办法从北京城里弄出一个可以出城作战的士兵。
蒙古兵还是因为奈何不了北京城的城墙,天气越来越暖,各路援兵正在赶往北京的情况下,主动的撤离了北京,回到草原上的。
由此可见,到了天启年间,在小冰河气候下的卫所兵们,他们的农奴生活会多么的凄惨了。
即使是在杭州城这样的天下富庶之地,杭州卫的士兵们,也是饥一顿饱一顿,不少年老体衰身体不好的军户,经常的就会直接饿死。
卫所兵的日子不好过,老百姓的日子很艰难。但是,作为地主士绅阶层的杭州读书人们,日子可是很快活的。就这样,在1624年正月的时候。因为一群读书人点着灯整夜嗨皮,导致了一场大火。
你可以想象一下,同样是在大过年的时候,一边是读书人整夜宴饮导致大火,一边是卫所农奴兵饥寒交迫,衣不蔽体。自己的老婆孩子,老爹老妈,连冻带饿的奄奄一息。这群卫所的农奴兵不起来作乱,那反倒是很奇怪的事情了。
平常的时候,卫所兵作为农奴老老实实的接受剥削的时候,卫所里的军官们大可作威作福,威严大大的。可是,到了这个时候,长了点脑子的军官们,都知道自己那两下子,真要去面对愤怒的农奴军户的话,只有被撕成碎片一个下场。
这个时候,卫所里的军官们看了一圈,发现了杨守业这个可有可无,无声无息的人物。对于他们来说,他实在是当炮灰、背黑锅的最佳选择了。
面对乱兵的时候,这群脑满肠肥的已经彻底蜕变为地主的军官是惶惶不可终日的少数派。可是面对杨守业的时候,这群王八蛋可是多数派了。
对于杨守业来说,出去劝抚乱兵,可能会死。可是不出去劝抚士兵,现在握着刀把子的上官们,可是立即就会把他砍了。所以,他鼓起勇气,出去劝抚士兵了。
因为杨守业一贯老实厚道,对待士兵也不欺不虐的。加上他爷爷和他爹爹也是这样的性子。三代人积累下来的正面形象,还真的起到了些作用。但是,虽然没有被杀掉,可是杨守业也被愤怒的士兵,吊起来一通好打。
史书上对于这次杭州城的兵变是这样记载的:“天启四年(1624)正月,杭州有诸生家张灯,不慎火起,延烧房屋,九营兵卒乘乱而起,抆钱塘门外更楼十座。当时有杨把总,约束营兵勿予乱,被各兵捆绑还营,悬之高竿,欲以弓箭射之,两游击好言抚慰乃定。杨把总被革职。”
说起来也真的很搞笑。实际上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杨守业都不应该被革职。更何况他还不是什么真的掌握着军兵,有实权的把总,而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负责屯田的百户而已。
可是,这个世道,就是这样一个奇怪的世道。就这样,六品武官杨百户,就这样变成了普通百姓杨守业。
杨守业除了有膀子力气,其他的任何生存技能他都没有。杭州城里能够卖力气的人不要太多。如果这个世道是卖力气就能生存下去的世道,就不会有那么多老百姓活活饿死了。
杨守业也是机缘巧合,遇到了一个过去曾经是他父亲手下的军户回乡。因为他老爹过去对那个军户很好,放任他离开杭州谋生。所以,这个军户给杨守业介绍了一条活路,到湖广的松滋县去谋生。
就这样,揣着杨家仅剩的二十两银子。杨守业搭上了一条要到成都去的货船,来到松滋县谋生。





时空之门1619 第176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2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时空之门1619最新章节!
“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工业化的生活。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什么时候,大家觉得只要拿着钱,在外面生活比在家里生活还要方便。那么工业化的生活基本上就实现了。”
——1622年·王书辉·《工业化是最正义的事业》
松滋县经过两年的发展,已经变得比枝江县还要热闹了。和枝江县的中心已经从县城转移到商盟镇和复兴城不同。因为松滋县城就建在松滋河边上,水路交通比较便捷。所以,复兴会并没有在别的地方再建新城,而是直接对原来的松滋县城进行了改造。
虽然复兴会在松滋建设的一系列工业企业并没有在松滋县城内。但是,因为复兴会的商业机构和枝江商盟的商业机构都在县城设立,这就使得原本和一切内地小县一样的松滋县城,越发的繁荣了起来。
松滋县的码头虽然规模“庞大”(在杨守业看来),看起来比杨守业见过的杭州码头还要繁荣。但是,这样规模庞大的码头,并没有像杭州码头那样充满了混乱。
杨守业简单的观察了一下,就发现整个码头已经被分成两个部分。被大量墙式铁丝网围住的码头,有一个进口,有一个出口。进口和出口之间,也有铁丝网分开。
从进口进来的人又被分成两个部分,虽然看不明白那两个口子前面的字是什么意思,但是杨守业还是分辨了出来。
那两个口子,一个是针对做工的人设置的。因为大家的穿着打扮都差不多,都有相同的外貌特征,基本是一眼就能分辨的出来。而另一个口子,则是专门针对前来进货的商人的。因为杨守业看到,和他一起搭船的不少商贩都从那个口子进去了。
虽然不知道商人那个口子里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可是,杨守业却遭遇了一场不太痛快的遭遇。他被口子旁边坐着的穿着灰色半长衫,戴了一个样式奇怪的大帽子的人,盘问了好半天。还领到了一张名字叫做临时身份证的硬纸片。
虽然不能说满怀期待,毕竟自己是出来做工来了。但是,杨守业原本在下船之前还是比较雀跃的。可是,刚一下船他就经历了一道盘问。这样的遭遇,不仅使得杨守业心中不快,而且还让他非常的不安。
作为一个卫所里的种地百户,杨守业虽然根本就没有什么像样的军事经历。可是,他对于军人的气质还是比较敏感的。在码头上都出都可以见到穿着灰色半长衫,腰间扎着宽大的皮腰带,腰间佩戴着短长剑(士兵的刺刀),走起路来成排成队的,负责维护码头秩序的人。
统一的服装,全幅的武装(实际上只有刺刀和左轮枪),这让杨守业这个种田百户,一下子就感到了这些人应该是某种军事组织的成员。
可是,一来大明朝的士兵就没有这样的穿戴的(实际上卫所兵都没有什么像样的军装),二来,在街面上巡街的,正常情况下应该是衙门里的衙役,要不也是巡检司的巡丁。可按照杨守业的经验,就是杭州城里,也没见过有佩剑配短铳巡街的衙役和巡丁。
更主要的是,在排队的过程中,杨守业发现,并没有一个军兵,向那些商贩们所要贿赂的。倒是看到了几个军兵,从人群里把一个小偷抓了出来,绑在一根杆子上“晒太阳”的。
从杨守业的经验上来讲,兵丁也好,衙役也好,巡丁也好,一般来说他们的工作只有两个。
一个是向百姓索要贿赂,一个是用鞭子棍棒,弹压百姓的。可是这两项大明朝治安人员的“正经买卖”,这些军兵都没有去做。反而是真的在抓小偷,向不知道怎么进关的人解释走法等等。这实在是太反常了。
人类对反常的事物就会感到畏惧,这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所以,杨守业仅仅在从下船到出关这一小段时间里,就见到了这多反常,他心里感到不安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好在,在出口处,杨守业的那个熟人正在等着他。
毛二毛不是个外号,而是个正常人的名字。拥有这个大号的人,就是正在码头出口处等着杨守业的那个熟人。
如果说,因为灾民是老百姓受灾变成了灾民,并不能算一个社会阶层的话。毛二毛就是在大明朝社会地位最为低下的人了。他是个军户家里的三子,是个正经八百的军馀。一个军户家里只有一个正兵的名额。要是这个军户家庭中有其他的男孩子,那他们就是军馀了。
正兵每年还能领到一丁点的粮食和银钱补贴家用,而军馀日子就更加的凄惨。除了给卫所里的老爷们种地当农奴之外,他们是任何其他的收入来源都没有的。
毛二毛的运气不错,因为杭州卫里突然多了个百户。他被从原来的百户所里抽调了出来,在杨守业的祖父那里当上了一个正兵。
原本以为自己脱离了军馀的身份,变成了一个正兵,从此就能领上军饷了。没想到,自己的新上司,杨守业的祖父,是个万事不出头的老实人。结果,他这个正兵当的,和原来的日子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
好在杨守业的祖父知道自己养不起麾下的士兵,所以,对于他们外出做工之类的事情,基本上不闻不问。毛二毛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出去自谋生路的。
大明朝不是现代社会。想要打工谋生,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在外面混了十几年,毛二毛在四十岁头上遭遇了一场大灾,变成了流民,之后就被复兴会吸纳了进来。
因为懂些泥瓦匠的技术。毛二毛经过训练后,被分配到了复兴会基建三队。成了一名光荣的,从事建筑工作的生产建设兵。
前不久,毛二毛想要回老家把家人接过来。正好是在那个时候,他遇到了被革职的杨守业。念着他祖父的一份香火情分。毛二毛才准备给落难中的杨守业介绍个工作。
整个松滋县现在的变化是很大的。要是一个现代人突然出现,会认为这是一个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小县城。
原本只有一条大街的松滋县城,现在被共有横三纵三六条街道,和一条环城道。道路全部是用本县水泥厂生产的水泥铺设而成的,可供四辆马车并行的四车道。街道中间高两边低,街道两边各有一条一点五米见方的用砖石砌成的明渠。
明渠旁边栽种了王书辉用时空门从现代引种的速生林木。经过两年多的时间,这些树木已经长的很大了。
整个县城目前除县衙外,已经没有任何单层建筑了。街道两侧的房子,全都是最低两层的红砖青瓦大屋顶的楼房。有人会觉得一个古代县城,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砖瓦来修楼房。那是他不知道复兴会在松滋县本地建立的,总人数四千人的,大量使用蒸汽机械和现代技术的松滋砖瓦厂。
当然了,除了一条街道目前比较繁华,有大量的商业机构和管理机构驻扎以外,也就是码头区的那两条街比较热闹。现在正是白天上班的时间,其他几条街道的工人住宅区,除了偶尔学校下课时有些小孩子们的欢快叫喊声以外,大部分的时候都是一片安静。
毛二毛领着杨守业去的就是松滋县最繁华的第一大街。
这条街两旁的房子虽然也都是些两三层的红砖青瓦的楼房,但是却非常的热闹。复兴会松滋党委,复兴会驻松滋县办事处,复兴军松滋司令部,复兴会松滋生产建设兵团总部,复兴会松滋公安局,复兴会松滋通商处等主要机构,都在这条街上。
这些机构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可能关系不大。不过,这条街上的其他一些机构,则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这里同时也是复兴会松滋银行,复兴会松滋供销处,复兴会松滋商社,复兴会粮食局等一系列民生部门的所在地。
枝江商盟,和松滋县在复兴会完成土改后,剩余不多的比较知分寸的地主士绅,被枝江商盟吸收统合而成的分支机构,松滋商盟的一些买卖,也都在这里。
毛二毛在枝江县干了一年多,在松滋县也已经干了两年了。他对于复兴会治下的生活是非常的熟悉的。但是,杨守业却是个第一次到复兴会地界的菜鸟。一方面是出于一种炫耀的心理,一方面也是真心的希望杨守业能够快速的融入松滋县的生活。所以,毛二毛承担起了杨守业的向导,解说员的工作。
他们的第一站,是一个规模很大的食堂。
松滋食堂是复兴会的附属企业。因为复兴会本身掌控着整个枝江和松滋,以及部分荆州府地区(荆州卫的土地已经全部被复兴会吸收)的大量土地,十多个大型农场,二十多家养殖场。复兴会农业部门每年出产的粮食和鸡鸭鱼蛋等,已经不是日益扩大的复兴会组织可以消耗的了的了。(农田基建,高产作物,机械化生产,科学种养,初级化肥和饲料。在这些条件下,复习会下属农业单位和复兴会控制的区粮食连年丰收。)
因为掌握着大量的原材料,同时为了安置被复兴会不断引进的老弱妇孺。各种轻工企业被大量的开办。在1622年到1624年三年间,复兴会先后新开办了三家纺织厂,六家罐头厂和三家卷烟厂。可是即使如此,不仅复兴会的商品在市场上仍然供不应求,而且仍旧不能很好的解决女性和老年人就业的问题。
毕竟重工企业对于工人的身体素质是有着刚性要求的。




时空之门1619 第177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3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时空之门1619最新章节!
“民以食为天。所以,我们复兴会每到了一地,就得让当地的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能够摸到这个天。”
“让天下所有的老百姓都能吃饱,是我们的长远目标。让复兴区(类似解放区概念)所有的老百姓都能吃饱,则是目前对我们最切实的工作要求。”
“我们有钢铁,有大炮,有步枪,有刺刀,有水泥,有玻璃等等等等的东西。但是,这些东西能够生产出来,有两个基础。一个是资源基础,一个是人力基础。这两个基础是缺一不可的。”
“注重农业建设,就是注重工业建设。对于农业和工业,我们复兴会是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1623年·王书辉·《农业生产是工业发展的基础》
松滋食堂,是一个非常大的半开放式的建筑。这栋使用框架结构建成的两层楼房的一楼,除了一些水泥支柱和厨房以外,整齐的排列着巨量的长桌和条凳。
毛二毛非常满意杨守业目瞪口呆的神情,他领着杨守业到了兑换处,从兑换处用几个钢镚兑换了几张花花绿绿的纸片子。
领着杨守业拿了一个木制的小盆之后,毛二毛告诉杨守业:“在松滋县这里,基本上所有的买卖都是复兴会的。在复兴会的买卖里想要买东西,是不能用银子和铜子儿的。”
一边拿出一个钢镚和一个银币给杨守业看,毛二毛一边对他说:“无论是复兴会给工人发的工钱,还是在复兴会买东西,用的都是复兴会的钱。这个叫钢镚,用十个铜子儿才能换一个。这个叫银元,用一两银子才能换一个。”
杨守业对此有些惊讶,他奇怪的问毛二毛道:“毛二叔,复兴会给工人发的工钱也是这个的话,这不是糊弄人么。这么一个铁做的钱,明显没有十个铜子儿值钱。这个银元也没有一两重啊。就是这些东西做的再怎么漂亮,这不也是骗人呢么。”
毛二毛笑着对杨守业说道:“没见识了不是,这钢蹦可不是铁做的,实打实的精钢铸成的。最开始的时候,你这样的想法我也有过。但问题是,在复兴会的买卖里,你用这一个钢镚,就是实实在在的能买到十个铜子儿的东西。你用这一块银元,就是能实实在在的买到一两银子的东西啊。钢镚和银元到底值不值那个铜子儿和银子,不还是从它能不能买那么多东西上来的么。”
虽然不是复兴会的干部,没有参加过干部培训,可是在复兴会治下已经生活了三年多的毛二毛,已经具有了最简单的货币价值的观念了。
杨守业问毛二毛道:“毛二叔,你用这些钱真能买到那些东西么?”
毛二毛说道:“这是当然了,最早的时候,每个月领了工钱,我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用工钱到供销处去买粮食。”
“在咱们杭州,好年成的时候,也得二两银子一石谷子。在这里,一个银元就能买一石脱了壳儿的上好白米。一个银元还可以买三石番麦。当时我图便宜,用五个银元换了十五石的番麦。结果一个月怎么也吃不掉,另一边又每个月都在买。最后没办法,在第二年的时候,把番麦贱价卖给酒厂了。把我心疼的要死。”
二两银子一石谷子,这早就是老黄历了。现在杭州城的粮价,早就是四两银子一石谷子了。作为农业社会的人,大家普遍的使用粮食作为一般等价物。粮食价格的波动是非常大的。没想到在复兴会这里,粮食居然这么不值钱。
杨守业听了毛二毛的介绍,点了点头。他对毛二毛说:“这么说来,这复兴会的银元还真够值钱的。”
“那可不是!在咱们杭州,一个白面馒头怎么也得值四五个铜子儿吧。就在这个复兴会的食堂里,同样的白面馒头,一个钢镚就能买十个。这钢镚也比铜子儿值钱多了!”
杨守业听着毛二毛的老黄历,在心里头嘀咕。如今四五个铜子儿,还想在杭州城里买个馒头,那纯属是做梦了。
松滋食堂,是和大学餐厅一样的形式。顾客都是自己拿着碗,到相应的窗口处打饭的。杨守业再次被松滋食堂饭菜的丰盛震撼了一下。
其实总的来说,食堂里实际上只有三个种类的食品。主食类,有三合米饭、三合面馒头、白米饭、玉米饭、土豆和地瓜泥等。其中土豆和地瓜泥的价格最便宜。白米饭的价格最贵。
1...7778798081...20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