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20年归来仍少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盛世唱响

    “老师,黄蓉和乐迪是好同学,好朋友,他们情……”孙浩文本想说“情投意合”,但这个词一到嘴边就打住了,赶紧改口说,“他们志同道合,在学校无论是学习还是社团工作,他们都相互帮助,互相促进。我刚才才知道,他们俩已要好上了,而且,都,都……”

    “都什么”江河问。

    “都私定终生,都要谈婚论嫁了……”孙文浩怯怯地说。

    “什么在校学生一律不准谈恋爱,这是咱们学校《学生守则》里多年的规定,作为学生会主席难道你不知道吗”江河又补充说,“噢,不,不,乐迪不知道吗黄蓉不知道吗”

    “我……这……”孙文浩支支吾吾。

    “文浩,你说下去,然后呢乐迪有什么想法”兀满才问。

    孙文浩看了看江河又看了看兀满才说:“乐迪是咱们年级也咱们学校表现非常突出的同学,刚才,他非常真诚地给我说了他的想法,我听了以后也很感动。”

    “什么想法”兀满才问。

    “乐迪说,他在咱们学校认识了黄蓉……哎!就是他们好上以后,他们都希望能被分配在一个单位,眼看就要毕业了,可黄蓉出了这事……我也不知道黄蓉在信里给乐迪说了些什么,反正,乐迪刚才情绪失控就是因为这封信……”孙文浩绕着圈子说。

    “直接说!乐迪现在是怎么想的”兀满才说,“别在这里绕来绕去,云山雾海的。”

    “乐迪想留下来……”孙文浩说。

    孙文浩还没说完,江河就暴跳如雷:“这是什么意思成何体统!没毕业前他就还是个学生,哪怕在学校只剩下最后一天,那也个学生!他想干什么想干什么”

    兀满才看了江河一眼说:“江老师,你先别急,让文浩说完。”

    孙文浩接着说:“乐迪想留下来开导开导黄蓉,然后劝她一起回学校。”

    “哦——”江河长长地出了口气说,“原来是这样啊我还以为这个傻学生要辍学,要留在大山里呢……现在的年轻人可是什么想法都有,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啊。”

    “噢,对了,我还忘了说,乐迪说他只是晚回去两三天。他有信心能说服黄蓉回学校。”孙文浩赶紧补充道。

    兀满才沉思着。

    过了一会他对孙文浩说:“好吧,我知道了。我们再考虑考虑。”说完就回到了院子。

    乐迪的心怦怦地跳着,他一脸羞愧地用期待的目光看着他们几个人移步说话,又看着两位老师回到院子而孙文浩依旧站在原地。

    阵风吹来,乐迪蓬松的头发微微扬起,他脑子里突然一片混乱,他仿佛进入了幻境,周围的人都不存在了。

    他的思绪漫天飞舞,在群山的怀抱里,这里就是美丽的伊甸园,空气馥郁清香,与世隔绝不为外人所知,身着一袭白色连衣裙的黄蓉,迈着轻盈的步子在山花烂漫的山间漫步,随风飘起的裙裾和她天真烂漫的笑靥,顷刻间把他融化,他愿意变成她脚下一枝从尘埃里长出来的草,陪伴着她,在她经过的地方冲着她点点头。




第一百三十章 留在山里
    兀满才把乐迪通过孙浩文转达给他的想法,立即向方昌平汇报。

    方昌平认真地听着其中的一字一句,完后居然当着大家的面当场表态:“这个想法不错!同学们在一起就是要讲情谊,做人就是要有情有义!男同学和女同学在一起交往,就是要有崇高圣洁的理想,志同道合何尝不是件好事”

    “好!我支持!”方昌平说。

    现场的人们都把目光移到了方昌平的身上。乐迪想留下来陪伴和开导黄蓉的想法成了公开的秘密了,黄守仁把目光移向乐迪,他那张饱经风霜的大脸盘上,流露着赞许和期待的表情。

    方昌平说:“同学们还很年轻,难得有这么纯粹的想法,在她最痛苦、最无助甚至都有了生死之念时,同学能主动挺身与她共同战胜困难,这种勇气和精神难能可贵啊!社会上到处都是尔虞我诈,难寻这样的真诚和纯真啊。”

    “我们学校的同学就是要敢于担当,在紧要的关口要敢于挺身而出,敢于直抒胸臆,这是一种情怀。现在,这种情怀还仅仅表现在同学们之间,我想信,只要他们从现在起就有了这样的品质,形成了这样的人格,将来,他们对中国兵器,对中国国防不也就有了担当,有了家国情怀”方昌平说。

    方昌平顿了顿,看了看县委办的领导,又看了看随行的老师,然后转身对随行的老师们说:“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德才兼备只是外在表现,归根结底是要让我们国家一代一代的接班人都有家国情怀,都有民族情怀。情怀教育才是超过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

    陆桥县县委办领导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顿时,全场所有人都鼓起了掌。村支书黄守仁好像还没反应过来,似乎觉得掌声来得有些突然,见大家都鼓起了掌,就急忙把烟叨在嘴里跟着鼓掌。不料,他竟被烟给呛着了,一连咳嗽了好几声,从鼻孔到脖子憋满了气,脸涨得通过红。

    这时,三组村民黄达贵急急地跑了过来,眼含泪花,一脸沮丧,他双手抓住黄成义的胳膊急切地问:“成义,成义,咋了黄蓉咋了么都怪我,要不是我爸和儿子去林子里拣拾松籽,黄蓉咋会遇到这事她怎么会……我刚听人说她割腕了,现在咋样了么到底咋样了么”

    “没,没事了……只是伤到了一点皮。”黄成义说。

    黄达贵这才松开的手,像是吃下了定心丸。但深深的愧疚却已深深地刻进了他脸上的皱褶里,抹之不去。

    “这段时我们全家人都很自责……成义,咱给娃看病,花多少钱都得把蓉儿脸上的伤给治好,花多少钱都行,我去借!我这辈子还不起,就让涛涛长大了还,黄蓉是可我们全家的恩人啊!”黄达贵说着眼里的泪花就掉了下来。

    黄守仁被呛得一连咳嗽几声后,见赶来的人是村民黄达贵,二话没说,就用一双老鹰一样的目光直直地看着他

    “我正在托一个远方亲戚给蓉儿打听,看哪里的医院技术好,咱给蓉儿治病。就算跑遍全中国,也要治病。给娃看不好脸,我的心天天都在煎熬着,就跟架在火上烧一样难受。我都没脸见蓉儿,没脸见你们两口,没脸见黄家村的人啊。从黄蓉被烧伤后,我一直是把脸装进裤裆活人哩,我对不起咱闺女啊……呜呜……”黄达贵话没说话就哭了起来。

    黄守仁将燃尽的烟头吐到地上,朝他们走来。

    “达贵,你说得对。黄蓉是你家的恩人,就算是倾家荡产,砸锅卖铁,你也得把黄蓉的病治好。我可告诉你,咱村老几百口人可都在盯着你呢……黄家村自古以来就是个仁义村,你可不能给村里抹黑。”黄守仁说,“就算你将来死了,你儿子涛涛还要在黄家村活人哩,你儿子的儿子也要在黄家村活人哩,你儿子的儿子的儿子也要在黄家村活人哩……”。

    方昌平同意乐迪晚一两天回校,还专门把他叫到身边,叮咛了一些安全问题,让他耐心地劝劝黄蓉,并代为转达学校对黄蓉扑火救人一事的赞赏,学校将从各个方向给予她最大限度的照顾,希望他们尽快返校。

    “伙子,等会黄蓉心里平静一点了,我让光申带你去咱村村医德志家看黄蓉。这两天就委屈你了,你就住在我家里吧。”黄守仁拍着乐迪的肩膀连声说,“好样的!好样的!做人就应该有担当,有责任,当然也要有胆识,心里咋想的就咋说,就咋做。好!像我们黄家村的人!”

    也不知道大家听了最后一句话有没有反应,但这句话听得乐迪脸都红了。

    乐迪和村干部一起把大家送到山下后,彼此挥手道别。

    张琰久久地看着辅导员乐迪,想对他说些什么,但只是抽动了几下嘴唇,一句话也没有说出来。

    老师和县委办及乡政府的人都离开了,山村里剩下的也只有黄家村的人了。汽车在蜿蜒盘旋的山路上又一次扬起尘土,渐渐消失在一座座崇山峻岭当中,轰隆隆的声响一点一点被大山稀释,世界又一次安静了。

    乐迪出生在鱼米之乡的一个地级市,他从来都不曾想像过世界要是真正安静起来时会是什么样子他只知道鸦雀无声是一种静,门前冷落也是一种静,但他从来不知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也是一种静,一种让人心里悸动,有所牵挂,却无声无语,空落落的静。

    他从来没有想过,有一种静会和时间的凝固联系起来,从来没有想过,有一种静会跟空气的凝固联系起来,更不会把这种静跟海枯石烂,沧海桑田联系在一起……

    在陪伴黄蓉的两天时间里,在这个安静得彼此都能听到心跳的深山里,乐迪忽然之间感悟到了什么是天大地大,什么是人生的真谛与永恒。

    也弄不清究竟是潜意识里的存在,还是爱屋及乌的缘故,在两天的陪伴中,乐迪深深地爱上了这座厚重沉深的大山,爱上了黄蓉出生的地方。



第一百三十一章 合计“研究会”
    新学期开始后,94级学生对学校的环境都已经很熟悉了,教室、食堂、寝室已不再是同学们“三点一线”的生活轨迹。寒假回家和返校的经历,让每个远路上的同学对“老乡会”这个组织有了深刻地认识,大家似乎更加理解到“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老乡见了老乡面,两眼泪汪汪”这些俗语的意思了。

    张琰曾这样想过:是不是一个人知道的俗语越多,就越接近大人了呢

    住在7寝室的夏轩收拾好他的行头,甩甩齐眉的长头,坐在床边照着镜子。他突然想起了假期里母亲脸上写满担忧的表情,心头不由得有那么一丝丝悸动。

    夏轩是兵工企业的子弟,但他从来都不喜欢工厂也不喜欢造什么兵器,从在家里父母一说起厂里的事,他就不愿意听,嘴里嘟囔着成天跟铁疙瘩打交道,有啥意思居然还说得津津有味

    这时父亲夏社波会第一个反驳,质疑他跟铁疙瘩打交道怎么啦咱们国家要是没有这些铁疙瘩,那外国的铁疙瘩不就飞到咱们的国土上来了作为一个男孩,成天就知道追明星,知道唱歌,哪里像个兵工子弟要不是因为我们和铁疙瘩打交道,你还吃啥喝啥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每次听到这里时,夏轩就不耐烦地回到自己的房子,“啪”的一声把门关上。

    “工业强国!没有强大的工业,你那些港台歌星也不会成天悠闲地唱什么歌……”夏轩每次关门后,父亲夏社波还都会冲着他的房门再补充这么一句。

    夏轩的父母都在吉塬省特阳市机械厂工作,父亲是厂技改处处长,母亲汪丽是厂工会的普通干部。这两年来,厂里的光景大不如以前,父亲特别焦虑。母亲说,现在厂里的效益一天天走下坡路,厂里还专门成立了由厂长担任组长的“军转民”领导组,正在进行整体生产方向的调整,要把大量的军品生产线停产,逐渐转向民品生产。

    今年春节,夏轩从餐桌上没有感觉到太大的变化,但父母流露出来的担忧和焦虑,总会在不经意间弥漫在他们这个三口之家。其实,这一年全厂干部职工的工资都没有足额发放,只发了八5。

    “轩轩,你还有将近四年才毕业,我们最担心的就是等你毕业时,厂里到底会是什么样子,你时候为什么各方面条件都要比其他同学优越就是因为咱们机械厂那时日子非常红火,工资也是周围这些企业里最高的,哪个厂的人不羡慕咱们厂”夏轩的妈妈汪丽说。

    她说,“可这几年厂里日子是越来越难过了,现在不打仗,世界都是在搞和平和发展。和平与发展是好事,老百姓也都能安安稳稳过日子,可是国家长期没有对军火的需求,厂里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妈妈还对他说,“厂里的设备多少年都没更新了,工人也懒,喜欢磨洋工,你爸负责的就是对生产线的技术改造,但他没想到这差事原来不好办,厂里没有钱投资,也还没搞清楚究竟想生产啥,啥能卖,头疼着呢。要是到你毕业时,咱们厂还搞不好,可咋办呀”

    回想着妈妈说过的话,镜子里的夏轩脸上不由得浮了上一丝淡淡的忧伤。他甩了甩长发冲着镜子吹了口气,然后将耳机插进耳朵里,背着吉他哼着曲走出了寝室,到校乐队弹琴去了,只有弹琴才是最快乐的事。

    音乐是个很奇妙的艺术,每一个旋律都是心灵和情绪的投射。他一直不明白,爸爸怎么就一点儿也不懂音律为什么一见他弹琴就那么烦躁

    自从上学期大家在9寝室聊天时,赵波涛提出了申请成立“铁血研究”的想法后,大家并没有把这事当作耳旁风。这两天,赵波涛和钱磊还有他们老乡会里的老乡们一起张罗起此事。发起人赵波涛被大家推选对“铁血研究会”筹备组组长,钱磊为副组长。这天他们收集了许多资料,可是,却不知道该找哪个组织去申请。

    赵波涛和钱磊一合计,这天下午放学后,他俩来到机66班找辅导员乐迪,他们怎么能知道,乐迪留在了陆桥县槐花岭乡黄家村留在了黄蓉身边

    “我听说咱们辅导员几天都没在学校了,也不知道去了哪里”赵波涛嘟囔着回到他们八寝室。

    “毕业班就是自由,想上课就上,不想让了就逃课。”钱磊拿起随身携带的镜子,照着脸上恼人的痘痘,不时用指甲把成熟的痘痘掐破。他漫不经心地说。

    “学校还是把咱们新生管得严,还好,再过几个月95级的同学们就到了,那时咱们也就不再是新生,不再引人注目了。”赵波涛说,“其实,咱们不用找学校,直接成立也行,反正这是一个兴趣组织……”

    “不行!不行!”钱磊放下镜子连连摆摆手说,“如果不在学校找一个主管部门,咱们这个研究会就是非法的,就没人管也没人问,也没有办公和活动的地方。这样,就不算是学校的组织,不就跟‘老乡会’一样了吗”

    “还是学校把咱们新生管得严了。”赵波涛说。

    “这和学校管得严有什么关系以前没人搞过这样的组织,是我们不知道程序而已。”钱磊说,“好事多磨,别急,等咱们下次找到辅导员再说吧。现在咱得先把章程拟出来,先要弄清楚我们为什么要成立这个研究会”

    “为什么为了效忠国防,为了中国兵器……”赵波涛说。

    “太大了,这个帽子太大了……”钱磊刚才掐掉的痘痘开始往外渗血,原来就有些发青的脸,这会又增添了血色,他又掏出镜子,一边用卫生纸心翼翼地沾着脸上的血,一边冲着赵波涛说。

    夏轩背着吉他路过八寝室门口时,见赵波涛和钱磊正在讨论问题,就走进去凑热闹。经过一个假期的休整和补给,他早已一扫春节前的窘迫,又回归到了以前的从容和淡定的状态。

    只要天不塌下来,对他而言就没有什么大事。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一封写不下去的信
    这时田庆文回到寝室,听见对门寝室里的这两个军事迷又说起了国防啊,兵器啊之类的话,自己闲的没事就赶过来凑热闹。

    “那我们怎么说”赵波涛问。

    “这个……我们再想想,反正我觉得成立‘研究会’的初衷,还是得跟学习联系到一起,咱们毕竟是学生,又不是工作人员和兵器制造专家,一切都不能脱离学习。”钱磊说完就抬头看看天花板,思索着。

    “这还不简单”田庆文撇撇嘴说,“你们就说是为了更好地把课内学习和第二课堂结合起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深入了解中国国防知识……为了开阔视野……”

    “好,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好!”钱磊高兴地向田庆文竖起了大拇指,“这个理由充分。”

    “我觉得你们还得再加一条……”田庆文想了想说,“为了体现当代工校青年的报国之志……我也没想好,大概就这个意思,反正,要说出青年学生的理想,不,是鸿鹄之志!这样的话老师一听,觉得你们是有理想的青年,一高兴没准还会给你们把这个‘铁血研究会’给批准了。”

    “哎呀!不简单啊!还是你的脑子里线圈多!”赵波涛说,“你这么一说,我突然想起来了,咱们的副校长方昌平最喜欢说‘当代工校青年’、‘报效中国国防’、‘价值观’、‘理想’、‘使命’等这些词。好,庆文说得真好,我们这几天就把资料准备好。钱磊,下个月我们先开始起草《铁血研究会章程》,怎么样”
1...3839404142...30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