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技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扬镳
李牧正要说话,忽然脑海中浮现出的信息,让他怔在当场!
第111章 隐藏任务
【地舆图残片(会宁郡):开皇盛世,国富民强,隋文帝杨坚为后代计,置地宫七座,以北斗七星为名,内蓄钱粮。】.
随即李牧脑海中浮现出第二道信息。
【不明藏宝图(解密进度1/3):您得到了一条解密信息,藏宝图解密进度1/3。】.
我滴个天!还有意外收获?
李牧记忆瞬间清晰了起来。
那日他一个‘飞天大草’从房顶上跳下来把义成公主杀死,除了传国玉玺之外,还得倒了一件包裹传国玉玺的黄袍。跟随李绩来到大营之后,他把传国玉玺拿出来看,同时发现了黄袍上的秘密。
黄袍只有‘半件’,没有袖子,没有对襟,只有后背的部分。外面看不出什么,里子大有文章,上面用血写着几行字,下面还有一副山水图。李牧的记性好,还记得黄袍上的字:汝与朕乃至亲,望念先皇创业之艰难,纠合忠义两全之烈士,殄灭奸党,复安社稷,除暴于未萌,祖宗幸甚!万一不测,图中所示之处埋有重宝,可尽起之,匡扶大隋基业!怆惶破指,书诏付卿,再四慎之,勿令有负!大业十二年腊月。
李牧当时想,这藏宝图和传国玉玺不同,传国玉玺是一个物件,把它交上去就没后患了,因为仿造不了。但藏宝图这个东西,可以描摹出附件来,还能记在脑袋里。背后牵扯的是宝藏,别管他是真是假,李世民知道了,心里都会留一个疙瘩,担心以此招祸,便把黄袍扯开,字的部分烧了,只把那一块图藏了起来。
这件事连白巧巧都不知道,李牧自己也快忘了,没想到今天突然从李渊这儿得到了一条信息。
解密?什么意思?李牧回想《大唐群侠传中的设定,没有想起这一条来。难道是穿越后的系统原创?
但是转念一想,却也合理。毕竟现实与游戏是不一样的,如今看来,这藏宝图应该算是一个隐藏任务。既然是任务,就需要‘任务物品’。在游戏中,任务物品可以有很多种获得方式,例如制作,或者打怪‘爆’出来。就算‘建城令’从野猪boss肚子里出来,也能解释。原来持有建城令的城主倒霉,被野猪给吃了。反正是游戏,没人会觉得不妥。
但是穿越之后,这种事情显然不可能发生。既然如此,解密这个设定,确实是一个合情合理的事情。
李牧不动声色,道:太上皇,这是何物?
这李渊犹豫了一下,道:这是一张地舆图,具体的事情,你不知道更好。世民见了便懂,若他想告诉你,就让他来告诉你,他若不说,你千万别问。
听李渊这么说,李牧心中更加笃定了,重重点了点头,道:既如此,臣便回去了,明日赶早去见陛下,一定竭尽全力。但圣心难测,若陛下
那便与你无关了李渊打断李牧的话,叹道:都是命数,命数啊!
见李渊神情萧索,李牧也不便多言,起身行了个礼,告辞离开。
李牧打马回到家里,没有惊动后宅,直接进了他的工作室。先把门窗都关严,栓死,李牧搬开了墙角的各种铁锤木锯,李牧在墙上摸啊摸,摸到了一块晃动的砖,用铁钎撬开,从里面拿出了一个木盒。
木盒打开,里面是一块黄布,正是李牧当时从黄袍上面撕下来的那一片。李牧把木盒拿出来,放在工作台上,然后从怀里拿出李渊给的卷轴展开,借着夜明珠的光亮,仔细端详这两件东西。
一个山,一个地舆图。
没有什么特殊啊!
李牧忽然想起了《鹿鼎记的情节,把卷轴举起来对着夜明珠看。没有夹层,就是一张简单的地舆图而已。只是上面的字他不认识,看起来像是博物馆青铜器上面的字体,系统也真是的,你倒是带个翻译技能啊!
李牧把卷轴丢在桌上,抱着肩膀生闷气。
就目前得到的信息分析:首先,这张地舆图的物品信息显示它是一个残片,说明它是一大张地舆图,或者是一组地舆图的一部分。虽然看起来它是一个完整的地舆图卷轴,但他肯定不是完整的。其次,物品信息中提到,隋文帝置七座地宫,可以推断,地舆图应该有七张或者一张大地舆图上标了七个位置。而这张地舆图的物品信息中提示‘会宁郡’,说明七座地宫的一座在会宁郡这个地方。
加上这个地舆图是藏宝图的解密信息之一,也就是说,隋炀帝给义成公主的血书中提到的重宝,应该是会宁郡的地宫宝藏。李牧不禁咋舌,一个地宫的宝藏,就能谋图匡扶隋朝,这隋文帝的开皇盛世到底是多有钱啊!
这些钱要都是老子的
李牧只是想想,都感觉非常激动。再看一眼这个地舆图,心里直痒痒。来到唐朝之后,他头一次怀念‘手机’,这要是有个手机在旁边,咔嚓一下,拍张照片,这地舆图不就是我的了么?
欸?
李牧忽然脑海中闪过一道灵光,没有手机,但是可以画呀!李牧身为游戏设计师,出了摆弄电脑,他的绘画功底也是有的。上大学的时候,没钱交学费,也曾广场卖艺,替人画像,三十一张,童叟无欺
虽然没画过地舆图,但是为了宝藏,豁出去了,怎么也得试一把!
说干就干,李牧喊人拿来几张宣纸,又跑去厨房,找了几块用来烤肉的炭。用刀削成了笔芯的样子,虽然有点粗,但是没关系,宣纸也够大。把工作台上的东西都扔到地上,铺好宣纸,摆好卷轴,开始临摹。
画的部分不难,难的是要一分不差,把上面的信息都临摹下来。包括那些他看不懂的字和标记,全都要一模一样的临摹,否则来日得到其他的信息的时候,若标记不一致,容易对不上。
自从大学毕业之后,李牧的工作基本都是用电脑完成,就算需要画几笔,也是用数位板,这素描的功夫算是下降了不少。第一张图毫无意外地画废了,但他并不气馁。
这可是宝藏啊!累也认了!
李牧耐着性子,先画了三张练练手,恢复了一下手感,也适应了一下这自制的‘炭笔’,终于第四张,他找回了手感,开始正式的临摹。
进入了状态,李牧便两耳不闻窗外事了。一笔一划,一丝不苟地临摹着地舆图。还好这地舆图不算很大,一个时辰后,鸡鸣之时,他终于完成了。
老子的眼睛啊!
松下了劲儿,李牧顿时觉得眼睛酸痛不堪,眼泪止不住地往外涌。连续一个时辰瞪着眼睛,任谁也是够呛。
鸡还在叫。
鸡叫便是坊门开的时辰,得入宫去见李世民了。李牧不敢怠慢,他把临摹好的地舆图折叠,跟黄布一起重新放回盒子藏到原处。然后把临摹废了的几张纸撕得粉碎,塞进熔炉里一把火点了。检查四周,没有任何不妥之处,他才叫了下人,端来清水净了手,把卷轴塞回怀里,长出了一口气。
一夜未睡加上临摹卷轴劳累过度的后遗症一并涌了上来,李牧觉得脑袋特别的沉。但是入宫的事情又不能拖,拖一刻,李世民的怀疑便多一分。想了想,他把李重义叫起来,让他准备马车去宫里。平日里,府中的马车都是白巧巧和李知恩出门的时候用,他自己从来都是骑马的。但是今日他实在是有点扛不住了,钻进马车便蜷缩身体躺下了,迷迷糊糊地吩咐了一声走慢点,李牧便闭上了眼睛,昏睡了过去。
李重义虽然不知道李牧一宿都忙活了什么,但能看出他很累。便让马夫能多慢就多慢,让李牧安稳地多睡一会儿。但是即便如此,因为李牧出门太早,他到皇城的时候,皇城门也是没开。李牧又睡了一会儿,皇城门终于开了,两骑快马直接冲入了宫城。李重义把李牧叫醒,道:老大,宫门开了,刚刚有两骑快马冲了进去,其中一个人,好像是昨天库房门口的那个。
李牧抹了把脸,道:我心里有数,你在这等着,把马给我,我进宫去见陛下。说着,李牧从马车下来,爬上了李重义的马,一抖缰绳,也奔皇城门冲了过去。
守卫见状,赶紧阻拦,两把长戟一搭,喝道:来者何人,敢闯皇城?
我乃逐鹿侯李牧,陛下特许皇城骑马,尔等瞎了眼吗?也敢拦我?
啊!侯爷赎罪!守卫看到李牧手中的鱼符,赶紧拜倒。李牧哼了一声,抖动缰绳,越过守卫,直冲了进去。守卫见李牧去的远了,才敢站起身来。互相看了一眼,都苦笑不已。
这时一辆马车缓缓而来,马车上有特殊印记,因此守卫离着老远就认了出来。等马车到了近前,守卫们齐齐行礼:见过大将军!
帘子撩开,露出一张国字脸,年约四十余岁,气势威严。他看了守卫一眼,问道:刚刚驰马者何人?
回大将军,是逐鹿侯李牧。
哦。
侯君集把帘子放了下来,马车缓缓徐行。加封兵部尚书后,侯君集,也有了皇城骑马乘车的资格,和李牧一样,今天是头一回。
第112章 侯君集的悲惨人生
马蹄踏在皇宫的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声音。侯君集的思绪,也随着马蹄声,渐渐回到了过去。
侯君集这个人,并不像他的方脸一样方正。早年人比较浮夸,学弓箭学不会,还号称自己有本事。简单来说,年轻时代的他,是一个脑袋里只有肌肉的莽撞人。隋末大乱,他吃不上饭了,便从军,加入了秦王府,资历算是比较老。只是跟长孙无忌房玄龄等没法比,他在秦王府的地位,类似于护卫队长。就这,还是他仗着自己勇猛,打仗用命立下军功博来的。
他的起点低,因此虽功勋不小,却一直没能进入中枢。但是侯君集并不气馁,也没有怨气,他觉得李世民对他已经够好了,对李世民也是忠心耿耿,办事尽心竭力。
上天不会亏待有准备的人,终于,让他等到了机会。武德九年,李世民与李建成的矛盾激化,李建成拉拢尉迟恭不成,于是派人刺杀,行刺失败,尉迟恭也不是好相与的,一怒之下,本来恪守中立的他投入了李世民一系,请侯君集传话,劝李世民早点下决心与李建成做个了断。
因此,武将一系,侯君集与尉迟恭,算是抢了一个头功。
玄武门之变中,侯君集领兵三百,力战太子左右司御率,身创十余处,好似一个血人,当真是豁出命了。李世民也没有亏待他,将他从车骑将军直升到千牛卫将军侯爵升到公爵,赐邑千户,负责守卫皇城。
只看玄武门之变后的封赏,侯君集是不比任何人差的。
但在这件事后,差距就显现了出来。
参与玄武门之变的文武,除了自己退居二线,像尉迟恭,高士廉等人之外,其余在随后的几年间,全部都得到了进一步的重用。像长孙无忌,吏部天官,房玄龄,尚书左仆射,其他人也是一样,全都是实权的中枢要职。
侯君集无法不动念,按照他的想法,玄武门之变,武将功勋之中,他只排在尉迟恭之下。尉迟恭既然退居二线了,那么他侯君集必当第一。中枢要职之中,哪个位置配得上他呢?
侯君集琢磨来琢磨去,唯有兵部尚书这个位置,如为他量身打造一般。
就是它了!确认了,就是兵部尚书!
但事情的发展,却如一盆凉水浇在了他的头上。先是原太子府的王珪魏征入朝参事,王珪甚至还拜为侍中,成了宰相。这也无妨,毕竟是文臣,没有关系。但是武将之中也跳出来一个人,把他视为囊中之物的兵部尚书一职给抢走了!
李靖!玄武门之变中边缘ob,他何德何能,敢居兵部尚书之位?
侯君集不服!
但是出于对李世民的忠诚,侯君集没有说出来,而是埋藏在了心里。可是随后发生的事情,却大大地刺痛了他的自尊心。
忽一日,李世民召见侯君集,侯君集兴冲冲来见,却看到李靖也在旁边,脸色瞬间有些难看了起来。但是李世民却很高兴,他对侯君集说,今日请你来,是想让你拜李靖为师,让李靖传授你兵法。
侯君集哪里肯干,他虽然比李靖要小十岁左右,但他自觉与李靖是同辈份的。大家同朝为将,都是国公,凭什么老子要拜你为师?
气氛瞬间僵硬,最后还是李靖自己开口,说兵法可以传,也不必拜师,只是希望不落埋怨就行。
侯君集还想拒绝,但是转念又一想,陛下如此安排,若不从之,定然会惹得龙颜大怒。而且他心里也清楚,李靖的兵法确实厉害,若能学到手,也是好事一桩。
于是,便答应了下来。侯君集把守卫皇城的任务交给了继任者程咬金,开始跟随李靖学习兵法。
这一学就是三个月,这三个月,是侯君集此生最憋屈的三个月。这三个月的时间,让他清楚地认识到了他与李靖之间的差距,排兵布阵,谋算演兵,他没有一次能赢李靖。最重要的是,李靖每一次赢得都非常轻松,侯君集看着李靖那张波澜不惊的脸,感受到的是深深的嘲弄,他就像是一个孩子想要挑战一个大人,每次都竭尽全力,好不容易近身,人家一抬腿,就踹了一个大马趴。
这种深深的挫败感,让侯君集有些自闭了。终于,三个月后的一天,他实在是受不了了,跑去找李世民告状。他对李世民说,说李靖欺君,他虽然答应传授兵法,但是每到精微之处,他却不肯说明白,居心叵测!李世民听说了,也是非常不悦。他让李靖传授侯君集兵法,就像是后世提拔之前的进修一样,是想培养侯君集,但是李靖却不肯真心传授,这算什么意思,担心侯君集影响了你的地位么?
李世民责备了李靖,李靖却答道:如今中原安定,我交给侯君集的兵法,足以安制四夷。如今侯君集求学尽臣的兵法,是他将有异志。
李世民自然不信,但却也没有强求,此事不了了之,消息传到了侯君集的耳朵里,俩人之间的仇就算是结下了。自此之后,侯君集视李靖为眼中钉肉中刺,凡事都要与之相比,每比一次,心里的郁闷便多三分。因为他发现,在李世民的心中,他处处不如李靖!
去年,朝廷终于决定与突厥决战。李世民钦点李靖做主将,李靖点李绩为副将。侯君集不甘人后,主动请缨,却连一路行军总管的位置都没混上。更闹心的是,守卫皇城的人本来是他。他是因为去学兵法,才转给了程咬金代劳,如今行军打仗没他的事情了,他想把原来的差事要回来,没成想,要不回来了!
他莽夫,程咬金更莽夫,而且程咬金还不要脸。告到李世民面前,程咬金那么大一个将军,满地打滚侯君集是真豁不出去这张脸,最后的结果自然是差事没要回来。他与程咬金调换,到城外的屯卫负责练兵。李世民似乎也觉得对不住他,改封他为陈国公,又赏了些田地。
但这怎能弥补得了侯君集内心的创伤?他不在乎叫什么公,他要的是征战沙场,他要的是扬名立万,他要的是军功!
练兵?这是一个车骑将军都不会干的差事!
侯君集彻底自闭了。
他回想这几年,把脑袋别再腰带上跟着李世民干,到头来换了一个练兵的活儿,这是在干什么呀!简直就是脑残!
越思越想越郁闷,侯君集把练兵的事情交给了副将,每日在营中只顾着借酒消愁。李绩凯旋他知道,但他装不知道,没有脸见啊,李靖大军凯旋,他也知道,他还是装不知道,不想看到那张脸啊!
他就这样郁闷的,屏蔽了外界的所有事情,一直蹲在营中喝酒。直到昨日,诏书到来,兵部尚书,这个魂牵梦绕的位置,终于是他侯君集的了!
但是,产房传喜讯,李靖高升了。
人家现在是宰相了!
换言之,是人家李靖不干兵部尚书了,才轮到的我侯君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