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技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扬镳
啊?李牧‘大惊’,忙道:夫人何出此言?我怎么会呢!
难道不是么?白巧巧轻哼了一声,道:从吃饭的时候,你就不对劲。半夜不睡还唉声叹气的,你要是觉得不妥,我明天换个地方就是了。
没有!李牧赶忙叫道,抬起手,赌咒发誓地说道:我绝无此意啊娘子,我若是有此意,就让我生不出孩子!
呀,你发什么誓啊!白巧巧来不及去捂李牧的嘴巴,他已经把话说了出来。白巧巧嗔怪地瞥了他一眼,心里舒服多了,嘴上却道:夫君,以后可不能这样说话了。不管你怎么想,巧巧都不生气的。
李牧深情地抱住白巧巧,在她的耳边柔声道:夫人,在我的心里,你永远是最重要的,谁跟你都比不了。你每次胡思乱想了,为夫我的心里都非常难受。娘子,为何不信我呢?
我知道错了,以后肯定不会怀疑你
李知恩听着俩人说话已经醒了,见白巧巧又被李牧哄得像个傻子似的,实在忍不住了,道:夫人,你不要听主人哄你,男人本来就生不了孩子,他发的誓做不了数的。
小丫头懂个屁。李牧回手在李知恩的屁股上拍了一把,恶狠狠地瞪她一眼。李知恩噤着鼻子哼了声,转过头去不理会李牧了。
夫人,你别听她胡说。
白巧巧靠在李牧的胸口,道:夫君,巧巧心里都是你,就算你骗我,我也是开心的。
唉你是真傻呀。一句话让李牧惭愧不已,恨不得把自己骗过白巧巧的事情全都抖落出来才能心安理得。但是求生欲制止了他,不能说呀,说了以后恐怕只能当和尚了。
夫君,明天铺子就能收拾好了。你说,我是招几个伙计卖东西好呢,还是带着家里的丫鬟一起去?
都行啊。李牧真心觉得没有什么大区别,因为这府里上无老人,下无孩子。四个丫鬟其实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闲着,一天连半天的活儿都干不上。
不行。李牧忽然想到了什么,出声道:你还是别招伙计了,带丫鬟去吧。
嗯?
李牧傲娇道:伙计是男的,我不高兴。
白巧巧佯怒道:夫君怀疑我?
不啊。李牧故意道:怀疑是肯定不怀疑的,你要是非得招也可以,反正我就是不喜欢不高兴,不行吗?
白巧巧忍不住笑了,在他胸口蹭了蹭,道:夫君好霸道,巧巧喜欢你。
李知恩背对着俩人,嘴巴噘得都能挂香油瓶了。这么肉麻的话,也不怕教坏小孩子么?忽然她也觉得应该表达一下忠心才行,翻过身保住李牧的腰,蹭了蹭,也道:主人,我也是。
李牧无语道:你总‘我也是’‘我也是’的,不能自己想一个么,平日里不是很能说么,怎么这种时候就没词儿了?
人家还小嘛。李知恩枕着李牧另一侧的胳膊,若有所指道:等我明年及笄之后,也许就会说了。
白巧巧取笑道:夫君你看,小丫头等不及了。明日你再喝一天的药,后天你就把她收了吧。
我不要!出乎意料地,李知恩竟然拒绝了。白巧巧奇怪地看过去,李知恩红着脸道:主人憋了三天了,我可受不住他
李牧恼羞成怒:信不信我现在就
不要!主人坏
长夜漫漫,三人闹做一团,直到力竭,才相拥着睡下。
而此时此刻,平康坊的一个角落,有两个人却非常可怜。
第一次离家出走,没有经验。走出家门,魏璎珞才发现,她把事情想简单了。
离家出走很容易,但是接踵而来的事情,却是她处理不了的。这头一件事,便是‘住’的问题。
如今已经入冬了,家里虽然没像其他国公府一样换成火炕,但也不至于挨冻。如今离家出走,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她想去广德坊和流浪儿们住一起,但是坊门关了出不去。
巡夜的更夫来回的走,若是被发现了,定然要拿到官府去。若是那样,这离家出走就等同于失败了。
无奈,魏璎珞拉着珍珠,找到一个三面不着风的小旮旯,两人挤在一起,把包袱里的衣服都掏出来盖上,搭了一个‘帐篷’躲在里面,勉强抵挡了风寒。更夫的脚步不远,每次离着近的时候,俩人都屏气凝神,幸亏有夜色笼罩,加上巡夜的更夫也冻手冻脚,不会在一个地方过多停留,幸运地没有被发现。
但是熬了一夜,天边鱼肚白的时候,俩人也差不多冻僵了。
珍珠看了脸色煞白的魏璎珞一眼,哆哆嗦嗦地说道:小姐,要不咱俩回去吧。老爷要是罚,我替你担着。你的腿还伤着,老爷舍不得罚你的。天这么冷,你再染了风寒,咱家没钱治。
你你少废话。魏璎珞也被冻得嘴巴发瓢了,哈了口气,稍稍暖和了一点儿,脸色虽惨白,但表情依然很执拗:我既然出来了,就不会这么回去。熬过这一夜,明日就好了,大不了跟小石头他们一起做乞儿,总好过在家里蒙受不白之冤!
珍珠叹了口气,她其实很想告诉她的小姐,长安城的乞儿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平日,魏璎珞跟乞儿们关系处的好,还不是因为那口粥么?但当你给不了这口粥,反而要分他们的粥的时候,这些乞儿还会那么敬重你么?
魏璎珞没碰到过这样的事儿,珍珠却在小时候看到过。
为何这群乞儿中,没有一个女孩儿?
因为女孩儿,在这群乞儿中,是活不下去的。
大唐十几岁就许成婚了,十岁多一点的孩子,就懂一些男女之事了。一个十岁的女孩儿,若混迹在这群乞儿中,她会遭遇什么,用脚指头想都想得到。
这种底层人活生生的现实,魏璎珞怎么会知晓呢?虽然魏府很穷,但也从来没穷到这种地步啊。
珍珠想了又想,还是没说出来。但她已经做好了打算,若小姐一意孤行,她就只好对不住小姐了,无可奈何之时,回去通风报信,也是没办法中的办法了!
终于,天亮了,坊门开了。魏璎珞和珍珠主仆二人,第一个从坊门跑了出去,直奔广德坊。到了那儿,没看到乞儿,倒看到了一伙工匠,他们是工部派过来修葺房屋的人,因广德坊和工匠坊,一个在东,一个在西,相距较远,所以这伙工匠昨日是休息在这里的。拢了堆火取暖,刚加了几块柴火,正在煮粥呢。d
第197章 解惑
珍珠看到粥,便走不动道了,眼巴巴地望着。魏璎珞其实也很饿,昨日她们出来匆忙,晚饭都没吃,包袱里倒是有馒头,可是已经冻得邦邦硬了,摸着都硌手,更别说咬了,估计牙都得蹦了。
但她跟珍珠不同,珍珠本就苦出身,吃饱穿暖就是她最大的追求了。魏璎珞却不是这样,她读过书,懂得礼义廉耻,自尊心让她干不出开口要东西吃的事情。
她本以为自己可以做得到。
昨夜她说大不了做乞儿的时候,她真的是那样想的。但是此时此刻,看着锅里的粥,她真的张不开这个嘴。
魏璎珞去拉珍珠的手,想带着她离开。拉了一下没拉动,因为珍珠的眼神都已经直了,不住地咽着口水。
旁边看火的是一个年约五十的瓦匠,在这伙工匠中,他算是一个小工头,姓董,大家都叫他‘老董’。他抬头看了看眼前这俩姑娘的打扮,很明显是小姐带着个丫鬟。按道理说,不像是吃不起饭的样子。但这丫鬟怎么回事,怎么都流口水了?
这瓦匠也是苦出身,知道饿的滋味。犹豫了一下,开口道:二位姑娘,不嫌弃的话,喝一碗?
真的可以吗?珍珠闻声而动,甩开魏璎珞的手,颠颠凑过去,自来熟般从老董手里接过竹勺子,道:大叔,我不白吃你的粥,我帮你吧。我最会熬粥了,交给我没问题的,您歇歇。
老董争不过她,只好让她干活。魏璎珞看着珍珠这副没出息的样子,气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她想一走了之,但是出了魏府,她身边就珍珠这一个亲近人,离开了珍珠她更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但若要她像珍珠那样,凑到锅边干活等着一口粥喝,她还是有点抹不开面子。
走也不是,留也不是,魏璎珞就站在距离珍珠五米左右的地方,眼巴巴地看着她。其他瓦匠见了这种情况,不由对她指指点点,无外乎就是猜测这是哪儿的小姐,饿肚子还摆架子云云。虽然声音都不大,但是距离这么近,魏璎珞还是可以听到一句半句,羞臊得脸都红了。
不一会儿,粥熬好了。珍珠操起了老本行,同样的地方,一样的活计,只是对象变了。以前是给乞儿分粥,如今是工匠们分粥。珍珠熬粥确实有自己的门道,火候掌握得好,至少比老董强多了。而且她性格开朗,还肯干活儿,加上自来熟的性格很快就得到了工匠们的喜爱。
魏璎珞远远望着,心里没来由自卑了起来,低下了头。
她本来以为,离开了家出来闯荡,珍珠会是她的累赘。现在才知道,原来累赘是她,反而是珍珠,离开家也能好好的活着。
小姐正胡思乱想着,忽然耳边听到珍珠的声音。魏璎珞抬起头,看到珍珠抱着一个瓦罐,瓦罐里面装着粥。她递过来一个勺子,笑道:小姐,这是剩下的粥,你先吃,剩下的我再吃。
原来珍珠是为了我!
魏璎珞的眼泪一下子控制不住,噼里啪啦地掉。珍珠吓坏了,她从小跟魏璎珞一起长大,照顾魏璎珞已经成为了她的习惯。让她先吃,珍珠不觉得有什么,更不明白魏璎珞为什么会哭。
她忙把瓦罐放在地上,挽起袖子帮魏璎珞擦眼泪,道:小姐是不是想家了,你要是想家了,咱们就回去吧。老爷要是罚你,珍珠替你担着。
魏璎珞摇摇头,道:珍珠,回是不能回了。但是我有办法,不让你受这个苦。等一会儿,咱们就去。
珍珠眨巴眨巴眼睛,懵道:咱们去哪呀?
等会你就知道了。魏璎珞把勺子还给珍珠,道:你先吃,我还不饿。
小姐
你先吃吧!
哦珍珠知道魏璎珞的脾气,执拗的很,她既然说了不吃,她就不会先吃。珍珠只好接过勺子,抱着瓦罐吃了起来。
魏璎珞蹲在墙跟下,呆呆地发愣。虽然在刚刚,她已经做了决定,要去求李牧帮忙。但是真要做这件事,魏璎珞心里还是有个坎儿的。
与李牧结识,见识了他的狂妄和文采。随后在天上人间角落,看到了他轻薄牡丹夫人,李牧的形象一下子又变成了登徒子。但就是这个登徒子,他愿意给小石头他们馒头,愿意帮助他们。这样有爱心的人,应当可以算作一个好人吧。
可是他又把自己捆在柱子上,还还捆得那么羞耻,说了那么放肆的话,他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他喜欢我吗?
我去找他帮忙,他会帮吗?
他跟爹势同水火,爹会接受他吗?
哪个少女不思春,只是未到思春时。魏璎珞这颗少女的心扉,在她自己都未察觉的时候,竟对李牧敞开了。
来了,报纸买回来了!
忽然一声喊,一个年轻的工匠,手里攥着一份大唐日报跑进了人群。他把大唐日报交给刚刚看火的那个老董,急切道:大叔,快看看,今天有啥大事儿没?
是啊,大叔,咱们这堆人,就你认识几个字,快看看,今天有啥大事儿。
哎呀,我我这也认识不了几个字。老董把报纸接过来,底气显得不是很足的样子,但其他人都不识字,无奈只好硬着头皮看了。
他把报纸展开,一边看,一边‘嗯’‘啊’的感叹。旁边的人急得不得了,买回报纸的年轻工匠是最着急的,忍不住催道:大叔,昨天可是你说认字,我今天早上才去买的。你倒是念啊,报纸上说的啥?
老董苦笑一声,道:实话说了吧,我只认识三个字,就是我的名
你咋能骗人呢!年轻工匠立刻不干了,伸手道:还我钱来!
哎别急呀,等会我去请个读报人给你读,行了吧?
魏璎珞听到这儿,起身走了过去,道:大叔,我认字,要不我给你们读吧。
你给我们读报?老董看了看魏璎珞,似乎有些犹豫,道:这位小姐,我虽然不知道你们是怎么回事,但是看得出,您不是一般人咱们怎么敢用你读报啊!
魏璎珞微微一笑,道:大叔,您给我们粥喝,我总得报答一下。那过来吧,我给你们读。
这老董还在犹豫,其他人可等不及了。他们不识字,但是对消息的渴求却是一样的。在工匠坊的时候,工部有人给定时读报,如今来广德坊上工,读报的人不好找了。好不容易逮着一个,怎么可能放过,买了报纸回来的年轻工匠把报纸从老董夺过来,双手托着递给魏璎珞,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姑娘,拜托了。您受点累,先看看头条说了啥。
魏璎珞点点头,展开报纸。忽然目光一凝,只见这头版头条上,竟然是一篇文章。
文章不奇怪,大唐日报每天都有文章通报国家大事。但是今日的文章,乃是一篇策论,论的是为师之道,看署名,竟然是李牧写的!
他也懂为师之道?
姑娘,读啊?
哦魏璎珞赶紧收拢精神,开口道:今天的头版头条是逐鹿侯的文章。
侯爷的文章?姑娘,快读!侯爷的文章,您可给好好读一读!
听到这话,所有工匠都像是打了鸡血似的,一下子激动了起来。魏璎珞看着这些人,心里奇怪,难道李牧在他们心里这么重要么?而且这是一篇论为师之道的文章,读了,在场的人,好像也没人能听懂吧。
魏璎珞清了清嗓子,道:你们听好啊,这篇文章是讲述为师之道的,名字叫做《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魏璎珞越念越心惊,她本以为李牧做为师之道的策论会狗屁不通。但如今读了第一段,就凭这几句话,就可以断定。李牧策论的造诣,完全不弱于他的诗。竟是句句在理,没有一句堆砌辞藻的废话!
不知不觉,魏璎珞竟然入神了,头也不抬继续念道: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
姑娘,您等一下。
嗯?魏璎珞抬起头,看到是老董说话,表情愣愣的,其他人也都是差不多的样子,不禁奇怪道:大叔,怎么了?可是听不清么?
没有没有,听得清,咱们都听清了,只是老董搓搓手,有些不好意思道:听清是听清了,只是咱听不懂姑娘,您行行好,能不能给解释解释,侯爷说得这话是啥意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