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技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扬镳

    话音刚落,就听咣铛一声,孔颖达竟仰面摔倒,昏了过去!




第一百一十三章 士族公敌
    孔颖达的昏倒,造成了混乱。李世民让高公公赶紧宣太医,抬到偏殿好一番抢救。孔颖达再怎么讨厌,也是孔圣之后,这天下读书人的代表,他要是被李牧气死在了殿上,还真没办法交代。

    禀陛下,臣刚刚检查过了,孔祭酒身无大碍,只是脑后磕出来一个大包,按说应该醒过来了,现在还没醒太医没有往下说了,但意思已经表达清楚了。孔颖达是在装晕,他医术再高明,也救不起一个装晕之人,又不好明说,只得含糊其辞。

    李世民长出了一口气,孔颖达没事就好,摆手打发太医离开,对高公公道:备撵抬孔爱卿回府,赐些温补之物,等他醒转之后,传朕的话,让他好生休养。

    诺。

    高公公领命而去,李世民看了眼束手立在一旁,好像跟此事无关一样的李牧,越看越生气,突然拍了一下胡椅的扶手,发出巨响吓得李牧一个哆嗦。好在他装傻颠憨的功夫还算过关,虽然吓了一跳,但还能保持原样,目视前方,像没听到似的。

    李世民抬手一指李牧,道:朕的好逐鹿侯,胆子不小,竟敢欺君?

    李牧拜伏于地,道:陛下,臣不知哪里欺君了,还请陛下明示!

    李世民道:你真的是马邑人?普通百姓?当朕是稚童哄骗不成?这三首诗,一首更比一首好,说是传世之作也不为过,就算从小饱读诗书,也不一定能做得出来,你若真是马邑普通百姓出身,能有这等文采?

    李牧无奈道:陛下,臣说得句句属实,实在是不知道如何解释啊。臣在马邑生活十余年,您若不信,可以下一道旨意,问马邑的县令,或者马邑城随便一个百姓,他们都认得臣啊!臣送粮被俘,逃出突厥大营报信,中箭负伤,前后有臣的继父唐俭,游骑将军苏定方,李靖大将军为证,后来遇到李思文,义父李绩等等,都有人证。臣有何能耐,能串通如此多的人一起蒙骗陛下呢?还请陛下明察啊!

    李世民紧皱眉头,一想也对,假定李牧是别有用心之徒,他也不可能布下这么大的局,笼络这么多人陪他一起行骗。若真的是骗局,也太好拆穿了一点。除非这世上有一模一样的两个人,原来的李牧被眼前之人替换了,但这又如何可能,就算有形貌相似的两个人,记忆也无法复制,他身边亲近之人难道还认不出么?

    这样一想,李世民便打消了李牧在欺骗他的念头。他哪里能够想到,这世上还有穿越这种事。

    虽然不怀疑李牧在骗他了,但李世民还是很好奇,道:就算你没有欺君,但刚刚你也说了,马邑的人大都不识字,你又是怎么识字的,还会作诗?

    李牧早已想好了说辞,道:陛下容禀,臣的母亲昨日问过一样的问题。臣说是臣的义弟李思文教的,但这其实只说了一半。实际情况是,义父担心李思文荒废学业,给他带了很多书籍。臣的义弟李思文,对学业之事,深恶而痛绝。义父在旁,他能看上几眼,义父领军走了,他便把那些书籍堆在一旁落灰。臣不识字,对识字心向往之。就拿来书自己看。

    最初看千字文,不认识就找人问,问过李思文,也问过给他做饭的厨子,还有流民中一些识字的人。前后十几天,把这千字文学会了。摸到了门道之后,臣就开始自己看书,每日看个两三本,慢慢把一百多本书都看完了。作诗臣没学过,但臣看过书中的诗,如乐府诗等,臣是照葫芦画瓢,没什么技巧,就只是按照诗的格式填字而已,臣知字的意思,按照规则排列,真的没有感觉到难度啊!

    朕不信。李世民叫小太监拿过笔墨,放在地上,命李牧把刚刚作的诗写出来。李世民精通书法,一个人识字不识字,或者识字多久,他从字迹上就能看出来,伪装是逃不过他的眼睛的。

    好在李牧是真的不会写毛笔字,也用不着装。拿起毛笔刷刷刷写下诗文,跟送给唐观的一样,字迹歪歪扭扭,外加不少错字(简体),李世民在旁看着李牧写完,眉头差点拧得打结。这么好的诗句,配上这么糟心的书法,给人一种刚出锅的馒头没拿稳掉在一泡稀牛粪上的感觉。

    李世民看着李牧写就的诗文,半响没说出话来,好一会儿才道:你得练练书法了,要不然,以后给朕写折子,朕都看不懂啊!

    李牧觍着脸说道:陛下,臣可以找人代写啊。

    李世民没忍住敲了他脑壳一下,道:还有点志气没有?朕命令你练字,三个月之内,必须把字练好,再让朕看到这又如狗爬的字,朕就削了你的爵位!

    臣领命。

    李牧满脸了无生趣的样子,让李世民既感到无奈,又生不起气来。人才谁能不爱啊,尤其是李世民这种求才若渴之人,李牧几番表现出的才能,已经深深印刻在了李世民的心里。

    李世民弯腰把李牧扶起来,道:你刚刚说起新式耕犁,你真能做出提升一倍耕地速度的犁?

    差不多!李牧正要给李世民说一下曲辕犁的结构,但是没有实物,有点不好说,低头看到地上的笔墨还没扯下,干脆蹲了下来,拿着笔简单画了一下。李牧是游戏设计师出身,画画是他的老本行,虽然只是寥寥几笔,但是已经把曲辕犁的结构画出来了。

    陛下请看,臣设计的这个新式犁,有几处重大改进。首先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畜力。臣还打算设计一个新式的犁铧,现在的犁铧都是单面,臣打算设计一个双面犁铧,与大地的接触面更小,可以更快地破开土地,这样不但对于耕种有利,还能用于开荒

    李世民愣愣地听了半天,发觉自己根本听不明白,出言打断,道:好了,不用跟朕说明,朕听不懂。术业有专攻,你要是真能把这种新式耕犁研究出来,朕必然好好赏你。

    顿了一下,李世民又道:你刚刚说的话,有一些道理,但是文教之事,也是国本之一,不可疏忽。孔颖达身份特殊,又年事已高,以后少与他争执。今日万幸没有出事,要真的出事了,你就是天下读书人的仇敌了,士族也不会放过你。

    李牧听到这话,眼珠一转,躬身道:若能富强大唐,臣愿做任何人的仇敌。哪怕成为士族的公敌又有何妨!

    李世民哈哈大笑:油嘴滑舌,没你的事了,好好研究耕犁,好好练书法,好好替太上皇办事,少惹麻烦,去吧!

    臣告退!



第一百一十四章 袁天罡
    李牧离开之后,长孙无忌和房玄龄又回到殿内,继续商量封赏之事。长孙无忌刚要开口,李世民打断了他,问道:辅机,玄龄,你们觉得李牧此人如何?

    长孙无忌看了房玄龄一眼,见他眼观鼻鼻观心,不似要发言的样子,暗骂一声老狐狸,开口道:臣以为,李牧性格过于硬直,做事少有余地。但其才有目共睹,出类拔萃,陛下当重用之。

    李世民点点头,又看向房玄龄,房玄龄想了一下,缓缓道:陛下,臣同意赵国公所言,但臣对李牧仍心存疑虑,这世上难道真有天赋奇才的人么?臣只在古籍中看到过类似记载,却没有见过类似的人,故此存疑。

    朕也是一样啊!李牧还只有十七岁,虽然朕十七八岁的时候,也已经披甲执锐,征战沙场了。但彼时朕的所思所想,亦没有达到李牧今日所言之深度。他能在数月之间通读百余本书,无师自通,作传世名篇朕也难信。停顿了一下,李世民招来一个小太监,吩咐道:派八百里快马,去马邑城中访查李牧此人,连同他的家人等,速查速报。

    房玄龄忽然想起一人,道:陛下何不召袁天罡来询问一番,传说他善风鉴,即凭风声风向,可断吉凶,累验不爽。又精通面相六壬及五行八卦等,许能为陛下解惑。

    李世民皱眉道:左道旁门,不足以为信也。暂且不论此事了,等查访的人回来,就知真相,继续谈论封赏的事情吧。

    诺。房玄龄应了一声,接着前面没说完的话,道:臣以为,论功封赏,其他人都好办,唯有卫国公李靖难封,他已经是兵部尚书,校检中书令,一品国公。此番灭国之功,若再加封,只能封王了。可我大唐没有封异姓王的先例,此例若开,恐致前朝之患。

    房玄龄说的是隋朝末年,各路军阀都自封为王,例如王世充等人。群雄并起,各据一地,天下大乱。这话虽然没有明确反对,但也是在给李世民提醒,绝对不能给李靖封王。

    李世民岂会不知这个道理,但李靖毕竟立下大功,有功不赏也不行,他看向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微微摇头,没有说话,显然也是不赞同封王一事。

    李世民倍感头痛,道:关于李靖的封赏,容朕再想想。你们先把其他人的封赏定下来,今日就散了吧,朕乏了。

    臣等告退。

    俩人退出殿外,李世民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叫来身旁侍候的小太监,道:去把袁天罡找来,朕有事问他。

    小太监领命而去,李世民拿起李牧写的诗又看了两眼,忍不住皱眉,叠起来放在了一边。

    袁天罡这个人,在民间一直有很大的名声。虽多有夸大之言,但相比其他江湖术士,袁天罡的相术,卦术,还是得到过许多验证的。李世民登基之后,听闻了他的名声,召他来长安。袁天罡为李世民演示了术数之学,又展现了天文历法方面的才能,被李世民任命为钦天监监正,负责观望天文。偶尔遇到不能决断之事,也会把他召来算上一卦,帝王心思谁也猜不透,李世民是否真的取信了,谁也不知道。袁天罡的嘴巴非常严,也从来没有对外泄露过半句。

    不多时,袁天罡来了。李世民看了他一眼,道:爱卿,朕今日招你来,是想让你给一个人算卦。

    陛下想知道什么?

    李世民惊奇道:你已经知道朕让你算的人是谁了?

    袁天罡四望了一下,道:臣站在殿中,看到清浊两股气息残留。一股气息老迈腐朽,一股气息朝气蓬勃。陛下所问之人,当是其中一个。

    爱卿望气之术果然精妙。李世民称赞了一声,道:朕给你看一样东西。

    说着,小太监把李牧写的诗给袁天罡送了过去,袁天罡把纸张展开,看了一会儿,道:此诗妙之毫巅,绝句也,只是这书法,令人不敢恭维。

    李世民道:此乃逐鹿侯李牧所作,你看这首诗,能看出些什么?

    袁天罡微微皱眉,道:臣能看出,作诗之人,刚识字不久。

    你不觉惊奇么?

    袁天罡又看了几眼,把纸还给小太监,施礼道:陛下请容臣算上一卦。

    李世民点了点头,袁天罡从袖子里拿出一个竹筒。这竹筒斑驳不堪,已经挂上了‘包浆’,不知用了多少年。他左手持竹筒,右手排出三枚铜钱,轻轻一抖,铜钱抛进竹筒摇动了起来。

    半响,撞击声骤停。袁天罡把竹筒倒扣,三枚铜钱落在地上,竟个个竖立。袁天罡面露异色,李世民也目瞪口呆,道:爱卿,此为何意啊?

    袁天罡讷讷道:回陛下,臣算卦数十年,也未见过此等卦象。若按这卦象所示,逐鹿侯此人大有问题,他不应是此界中人。

    李世民道:不是此界中人,难道他是神仙?胡言乱语。

    袁天罡把铜钱捡起来,道:陛下,臣不是这个意思。您可还记得,臣曾说过,人有宿慧,或为前世,或为后世,卦不能断。臣观此卦,这逐鹿侯李牧,应该就是这种带有宿慧之人了。

    李世民紧皱眉头,道:你说他有宿慧?

    袁天罡点点头,正色道:从卦象看是如此,应该不差。臣与逐鹿侯素未谋面,臣请问陛下,此人是否原本木讷少言,忽然变得能言善辩,原本碌碌无为,忽然像开了灵智一般,做出许多大事。而其中缘由,甚至他自己都不知晓。可有类似的事么?

    李世民眉头皱的更紧,袁天罡所说,他不能确定。因为他不知道李牧之前是什么样的,但想来也差不多少,李牧若之前也有现在的才能,早就名声在外了,怎么可能去参加乡勇送粮,以致被俘呢?

    李世民思忖半响,道:朕已派人去查了,是否如你所说,过几日便知了。

    袁天罡道:臣虽算不出逐鹿侯的底细,但臣冥冥中有所预感,此人会给我大唐带来诸多改变,陛下得此人,实乃大唐之福。臣想亲眼见见逐鹿侯,还请陛下应允。

    他现在皇城外崇仁坊督工,你想见就去见吧。朕知你相术绝伦,要是看出来什么,报与朕知。

    臣领命。



第一百一十五章 天上人间?
    袁天罡从大殿出来,信步走出宫门,忽然看到从玄武门缓缓驶出一辆马车,不由露出异色。玄武门乃是太极宫的北门,何人敢在宫中乘车?皇帝现在东宫,那就只可能是太上皇了。

    太上皇李渊自玄武门之事以后,从未出过太极宫。虽然李世民从来没有言明软禁,但明眼人都心中清楚是怎么回事。因此袁天罡此时见到太极宫有马车出来,才会觉得惊诧。

    但礼不可废,马车行到跟前,袁天罡还是躬身施礼,打算等马车驶过之后再走。

    忽然马车停了下来,车辕上的小太监撩开帘子,探头进去似是听了吩咐,出来对袁天罡道:路旁可是钦天监袁天罡?

    正是微臣。

    太上皇邀你共乘。

    不敢不敢!微臣不敢!袁天罡赶紧说道。

    上车!马车内传来李渊苍老的声音,袁天罡稍稍迟疑,便上了马车。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但此时李渊都已经可以出太极宫了,袁天罡怎会不知父子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得罪太上皇?这种蠢事可做不得。

    袁天罡上了马车,小太监扬鞭继续前行。与此同时,玄武门中追出来四骑,远远缀着。李世民就算是不担心老爹密谋篡他的位,也担心老爹安危,这四个人是他暗中安排,负责保护李渊安全的人。

    车内空间宽敞,置有一桌。桌上一盘糕点,一盘果子,还有一碟肉干,一壶酒。李渊身着锦服,带了个幞头,少了几分帝王气象,倒更像是一方富商。袁天罡楞了一下,赶紧施礼,却不知该如何称呼。

    李渊拿过一个琉璃盏放在他面前,道:出得宫门外,称呼老夫‘李嘉诚’即可。

    见李渊要执壶倒酒,袁天罡赶紧自己接过来,倒了一杯酒。李渊示意他喝,袁天罡一饮而尽,酒入喉中,忽然眼前一亮,道:好酒!

    当然是好酒,李牧亲自酿的,能与市面上买到的一样么?李渊放下酒盏,看着袁天罡,问道:逐鹿侯李牧,你听说过没有?

    呃臣听说过。

    李渊皱眉道:臣什么臣,告诉你出了宫门,老夫就是李嘉诚了,陇西李氏豪富李氏嘉诚公,记住了!

    诺。袁天罡不敢违抗,只得应了一声。

    李渊往嘴里塞了一块肉干,嚼得起劲,道:老夫听说你擅长风水卦象之事,有一件事想要请教。

    袁天罡赶紧道:请教愧不敢当,嘉诚公想问什么,在下尽力而为。

    我想要开一个买卖,在崇仁坊外建了一座五层高楼当下李渊把关于这五层楼的规划说了一遍,道:这经营的事情,李牧可以帮我,但唯独这起名字,得老夫自己来。可是老夫斟酌了数日,查遍了典籍,也想不出一个好的来。现有两个名字我比较属意,可选择哪一个,还是拿不定主意。你不是擅长风水之事么?你来帮老夫选一个!

    袁天罡都听懵了,他在怀疑自己是不是没睡醒,要不怎么会听到太上皇说要做买卖啊!忍不住偷偷用手掐了自己的大腿一下,疼得直咧嘴,打起精神道:不知您属意哪两个名字?

    老夫本想起名叫‘天下第一楼’,但是老夫又觉得这个名字不太好。你想啊,皇帝是天子,天下第一别人用来是尊荣已极,但老夫是皇帝的爹,岂能在他之下。可若起名天上第一楼,似乎又对神仙不敬。老夫思来想去,又想出一个名字来,你看‘天上人间’如何?既在天上,又是人间,不得罪神仙。
1...4041424344...4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