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技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扬镳

    围观的人见此状况,都不敢靠近,但也没走,远远地看着。李牧跟白巧巧了解了一下情况,知道事情原委之后,心中更是有底。这件事自己这边没有错处,那他就什么也不怕了。他看了眼倒吊在坊门上的崔玉言,心中冷笑。就连长孙无忌的面子他都没给,一个纨绔子弟,他岂会放在眼中?

    李牧让人搬来一把胡椅,大马金刀地坐下,对几个衙役道:该报信报信,该叫人叫人,本侯就在这等着,今天的事情,无法善了!

    说完,李牧叫来一个随从,耳语了两句。随从上马离开,几个衙役看到也不敢拦着,衙役头捂着脸,对旁边的衙役道:快去请县令大人!

    衙役去报信,李牧也没拦着,叫来一个随从,把手里的马鞭递给他,道:打!一人一鞭,从头打到尾,从尾再打到头,只要不打死,怎么疼怎么打,给他长点记性!

    领命!

    这个随从是负责保护白巧巧的四个随从中的一个,刚刚对方人多,吃了不少亏,现在脸上还青一块紫一块的,得了这个命令,心中喜不自胜,接过鞭子先在崔玉言身上来了一下子!

    崔玉言嗷嗷惨叫,因为牙齿被打落了,说不出话来,眼泪和这嘴里的血水一起从脸颊倒流下来,好不凄惨。

    长安县衙。

    长安县,作为京县,县令是正五品官。武德五年,大唐举行第一次科举,状元孙伏伽,榜眼崔文生,探花王仲远。孙伏伽被授官大理寺少卿,榜眼崔文生被授官吏部郎中,探花王仲远被授官长安县令。

    三人同年,关系莫逆。其中崔文生与王仲远还是同窗,孔颖达避祸虎牢之时,设立私塾,二人曾去跟孔颖达学‘五经’,有一段师徒情分。孔颖达晕厥的消息传出后,今日崔文生与王仲远都去探望过了。王仲远这是刚回到县衙,正在翻阅卷宗,突然闯进来一个衙役,吓了他一跳。王仲远见这衙役慌慌张张的,不满地皱起了眉头,道:发生何事如此慌乱啊,站好,先喘匀了气再说。

    衙役跑了一路,已经吃了一肚子的风,好半天才缓过劲儿来,吞下一口口水,道:大人,不好了!有个人自称侯爷,打散了衙役,抓了崔公子,吊在坊门上了!

    王仲远听得迷糊,道:你把话说明白点,哪个侯爷,抓了哪个崔公子,吊在哪个坊门上了,你说得如此混乱,本官岂能听懂啊?

    大人,那人自称本侯,面生的很,实在是不知哪个侯爷。崔公子就是崔家的崔玉言公子,他今日在东市与人发生争斗,双方打了起来,有人来报信,头儿就带着我们去帮忙了,本来都已经把对方抓了,没想到回来的路上,遭遇了这伙人,不由分说就打,他们人多,咱打不过,报了衙役的名头也不管用,头儿脸上还挨了鞭子,那个侯爷命人把崔公子的人吊在街那头还没完工的坊门上了,现在正拿鞭子抽呢!还让咱带话‘该报信报信,该叫人叫人,本侯就在这等着,今天的事情,无法善了’,实在是嚣张的很。大人,咱们点起人马,跟他干吧!

    闭嘴!王仲远听完衙役的话,心中便知道这位自称本侯的人是谁了。面生,能命令工匠,脾气还这么暴躁,几项一对,只可能是逐鹿侯李牧了。

    怎么遇到这个煞星了!王仲远脑壳嗡嗡直响,虽然在探望老师的时候,王仲远拍着胸脯说早晚找个机会帮老师找回面子,但那只不过是安慰之语,真让他去找李牧的麻烦,怎么可能。

    做官,要用脑子。他的老恩师孔颖达,昨天为什么会被气晕过去?李牧牙尖嘴利固然是原因,但往深了想想,还不是皇帝没站在他这边么?要是皇帝向着他,李牧就算再怎么牙尖嘴利,也得服软啊!

    作为长安县的县令,这长安的地界上发生什么事情,王仲远比任何人都早知道。李牧建工匠坊发配工匠,他都有耳闻,虽然摸不透李牧的底细,但连长孙无忌的面子都没给的人,是他能得罪起的么?

    思及此处,王仲远心中暗道,老友,对不住了,你这宝贝侄子,我是爱莫能助了,你要是有办法,你自己想吧。

    心中计议已定,王仲远清了下嗓子,悠悠道:事情是发生在东市吧,东市归万年县管,跟咱们没关系,传本县的令,把人都撤回来!




照例周末聊聊天,明天删。
    最近心态有点爆炸,因为点什么呢,其实我也不知道,也许是因为感觉自己的努力没有被看到?又或许是因为天干物燥,卡文严重?也许都有,也许就是没什么原因,每个月都有这么几天

    然后我就码字,每天写三章,发两章,留一章,现在已经留了七章,都在我的草稿箱里,设置好了定时发布,所以大家不用担心看不到章节。

    最近还有一个特别让我烦心的事情是,抬杠的读者又多了起来,好多次我都差点忍不住要回复了,最后我还是忍住了,因为很多问题,实在是不值得回复,他说出的那个话啊,简直就是失了智的话,举两个例子,大家品鉴一下。

    某读者a,作者,古代人不吃猪肉,你写吃猪肉,简直是一点历史都不懂。

    回答:野猪首先在中国被驯化,中国养猪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中期。先秦时期据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记载,商周时代已有猪的舍饲。你觉得古代人养猪,是为了当宠物的么?

    某读者b,作者,你写的太扯了一点,唐朝的法定货币是开元通宝么?唐俭是唐初的人物,怎么可能用到李世民的孙子的孙子的时候的货币,太扯了。

    回答:这是让我最觉得心塞的类型,这种家伙自以为自己的历史知识丰富,郎朗地教育你,但实际上,他连开元通宝是啥都不知道,而且他还懒得百度,就是要怼你作者,然后让其他读者以为作者是个傻逼,他的学识很渊博,很讨厌,真的很讨厌。

    开元通宝,始铸时期,唐高祖武德四年。开元通宝不是年号钱,很多人觉得开元通宝是年号钱,理由是唐玄宗李隆基有个年号是开元,这是错误的。开元通宝是非年号钱,在唐代初年就已经铸造,是由欧阳询亲自题字,欧阳询是初唐人物,而李隆基生于盛唐,二人生活年代相差百余年,从年代上讲,欧阳询就不可能给李隆基的铸钱题字。而李隆基将年号定为开元,纯属巧合。

    这是百度百科的解释,我再来解释一下。开元,意思是初始,革新之意。李渊把钱命为开元,意思是从他这里开始就用新钱了。而李隆基的开元,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很牛逼,所以改个年号,就是这么简单。

    总遇到这样的问题,不禁让我为后面的剧情很担忧啊。比如说曲辕犁和印刷术各位老铁,咱能不能打个商量,下次喷我之前,至少至少也百度一下再开喷,不然被真懂历史的人看到了,会显得你特别的浅薄以及没有文化加小孩儿。

    我虽然也不是很懂历史,但基础的还是知道一点的。而且我现在学乖了,每次写到有争议的地方,我都先百度谷歌一下,也许有人觉得,百度就准么?我不知道,我只能相信,因为我不可能回到高考那年去报一个历史系。

    另外,我特别想说,这是一本穿越文,并不是考据历史文。您要是喜欢考据历史,咱看看旧唐书啦,新唐书啦,二十四史啦,多好啊。你要是非得犟,那起点的书,没一个可看的,因为所有历史文,都不是用文言文写的,咱们非得抬杠么?

    长夜漫漫,无心睡眠,我也是有病,才会写这么多。

    最后说一句,本人十分傲娇,经不起他人辱骂,谁要是骂我,我肯定封你倒2099年,让你一百年内在我的书评区都发不了言。我也不觉得你会订阅,要是你非得抬杠,说你是一个会订阅,但是就喜欢骂作者的人,先打赏一百块,我这个人明码标价,一百块骂一句,我绝对不封你。文明社会,有事儿说事儿,这书都没上架,您老白看还要骂我,哪个傻逼教你的做人道理?

    晚安,我的老铁们。应该还有几周才上架,能不能得到有价值的推荐位,就看你们给我的数据给力不给力了,求收藏,推荐票,打赏啦!



第一百二十二章 把事情闹大(1)
    衙役以为自己耳朵出了毛病,忙道:大人,被抓的可是您的好友崔大人的侄子啊,还有,咱们的人都挨了打了

    蠢材!王仲远抄起桌上的砚台就砸了过去,骂道: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本官用你提醒?愣着干什么,去呀!

    诶,欸衙役连应了两声,头一声是被砚台砸的,他怎么也想不明白,县令大人不是吩咐过要照应崔公子么,怎么忽然就不管了呢?

    衙役连跑带颠的回到现场,双方的对峙还在持续,鞭打已经停了,因为再打下去,肯定要出人命了,吊在坊门上的十几个人,都已经变成了一个个血葫芦,连惨叫的力气都没了。

    围观的人见到这样一幕,吓得直闭眼睛,不敢看,又好奇,偷偷看上几眼,赶紧又闭上。就连李牧这边的工匠也都回避目光,不敢直视。宇文规本来想上前劝一劝,但看到这样一幕,也不敢出声了。悄悄地退了出去,他这回学乖了,没去找李大亮打小报告,上次打小报告没落得好,还被骂了一顿,长了记性了。

    衙役来到近前,凑近衙役头儿耳边嘀咕了两句,衙役头听完把手一挥,道:弟兄们,走了!

    站住!李牧见人要走,出声喝止。李重义带着随从靠过去,挡在衙役们面前。八个衙役刚刚被李重义一个人揍了,看到他腿肚子都转筋,不敢妄动。衙役头转过身来,道:这位侯爷,我们不管了,走还不行么?

    当然不行!李牧道:你们把我的夫人带到这里来,随随便便就想走?不要以为本侯不懂,长安东城归万年县,东市出了事情要拿人,也是万年县的衙役拿,你们是长安县的衙役,隔着一条朱雀大街,挨着你们什么事儿了?本侯有理由怀疑,尔等与这些冒犯了我夫人的人沆瀣一气,你们是一伙儿的!现在想走?没门!

    衙役头实在是忍不住了,热血上涌,道:你不要欺人太甚!

    哎呀哈!敢如此对本侯说话,你是何人,什么官职,什么爵位,谁给你的胆子?

    衙役头听到这话,如一盆冷水浇头,呆愣当场。其他衙役见状,纷纷跪地求饶,李牧充耳不闻,让李重义拿来绳子,把衙役也都捆了起来。刚刚他没有借口,只是捆了崔玉言和他的狗腿子,现在这个衙役头被他抓住了把柄,也没逃了被捆的命运。只不过坊门上已经没地方了,无处可吊,只把他们像西市的奴隶一样首尾捆做一团,嘴巴塞上了破布,放在烈日下暴晒。

    李牧看向围观的人,道:去个人给长安县令捎句话,让他来给本侯一个解释,否则明日本侯就要进宫,当着陛下的面参他一本,看看最后是谁倒霉!

    真有那个好看热闹的,听到李牧的话,扭头就往县衙跑。这时李牧看到他派出去的随从带着王虎过来了,对王虎使了个眼色,王虎没靠近前来,只是带着他的人混在了人群之中。

    李牧派人送信,是留了个后手,万一长安县令打算硬碰硬,带人过来,有王虎带着他手底下的一队曹国公府亲兵,绝对吃不了亏去。但长安县令没带人来,他也不想让王虎掺和进来。不到必要时,他不想带上李绩。

    王仲远在县衙内焦急等待,没等来衙役,等来了一个报信的百姓,听到李牧让传过来的话,王仲远一拍大腿,赶紧让人备马,不到一炷香的工夫就来了。

    他想把人撤回来,就是怕李牧来这一手。不管怎么说,长安县的衙役跨界去东市拿人,就是一个怎么都解释不清楚的事情。李牧要抓着这条不放,王仲远怎么也逃不了干系。他本以为李牧初来乍到,不懂这长安城中的规矩,不会想到这一点,万没想到李牧知道这条规矩,还把衙役扣下了,这下王仲远想躲在后面也躲不了了。

    王仲远从马背上下来,离着老远就向李牧行礼,道:下官长安县令王仲远,来迟一步,还望逐鹿侯见谅。

    他的官职虽跟李牧一样是五品,但是爵位比李牧低,他只是一个男爵而已,李牧是侯爵,大了他两级,先行礼也没什么错的。

    李牧抬手回了个礼,道:本侯当然能够理解。说着他用带着血的马鞭指了一下衙役们,道:东市发生的事情都要管着,长安县够忙的呀。本侯明日要上奏一本,告万年县怠政,请陛下嘉奖你。

    这是明着威胁了。王仲远擦了下额头的冷汗,靠近了一点,道:侯爷,可否借一步说话?

    不借,要说就在这儿说。

    王仲远看了眼血葫芦似的崔玉言,暗道这逐鹿侯年纪轻轻,下手够黑的,硬着头皮道:这么多百姓看着不方便呀,还是借一步。

    不方便就别说了。

    这王仲远就没见过这么不给面子的人,被噎得喘不上气,好半天才低声道:侯爷,那下官就如实说了。这个人叫崔玉言,他的伯父是下官的好友,吏部郎中崔文生的侄子,这小子总在西市出入,有时候惹事了,下官看在他伯父的面子就照顾一下。今天可能是惹了事了,就还想像往日一样,来找衙役帮忙,没想到惹的是尊夫人。侯爷,您看这事儿能不能咱们私下了结,博陵崔氏必然会给您一个交代。

    原来如此!李牧突然升了八个调门,道:长安县,要不是你说,我还不知道呢。原来这个冒犯我夫人的小子是博陵崔氏的人!你跟他的伯父吏部郎中崔文生是好友,所以他在东市出的事,你长安县派出衙役不问缘由抓了我的夫人!好呀,好一个官官相护!

    还想威胁我私下了结?没门!本侯坚决不能纵容这种不正之风!今日幸亏是本侯的夫人,有本侯为她出头,要是寻常百姓,岂不是被你们欺负死了?

    李牧说着,满脸悲戚,道:高门大姓又如何,官官相护又如何,本侯今日就是要有你们斗争到底!虽死而无悔矣!

    李牧虽然没有李重义那么大的嗓门,但是扯着脖子喊,也足够让围观的人全听到了。众人一听竟然是这么回事,顿生同仇敌忾之感,辱骂之词不绝于耳。王仲远已经懵了,他怎么也想不到李牧会把他说的话公之于众,这可如何是好,引了众怒啦!



第一百二十三章 把事情闹大(2)
    王仲远急急去捂李牧的嘴,李重义想要拦,被李牧递了个眼色,没有上前。李牧躲开王仲远的手,高呼道:威胁不成,就要动手灭口么?百姓护我!

    喊完了,李牧便往百姓人群中钻,王仲远想要追时,百姓们一拥而上,虽然没人动手,但也把他给挡住了,再想走,已经走不了了,被百姓们堵在中间,与那些衙役一起,成了瓮中之鳖了。

    哎呀!王仲远懊恼地跺脚,后悔不迭,早知如此,不如不说话,就算上达天听了,把事情推到衙役头身上,抵死不承认,也就是一个监管不力之责。现在可好,李牧嚷嚷出去,这么多百姓都听到了。唐律有言,三人可为证,这围观的人岂止三百呀,怎么都说不清了!

    现在走也走不掉,只能盼望着崔文生那边能想出办法来,博陵崔氏在朝中底蕴颇深,要是真发动起来,就算是皇帝也要忌惮三分。只是

    王仲远看了眼被吊在坊门上的崔玉言,心中暗想,博陵崔氏会为了这么个纨绔子弟,动用经营多年的人脉么?

    王仲远的担忧,不是无稽之谈。吏部官署内,崔文生接到消息后,便陷入了挣扎之中。

    像博陵崔氏这样传续千年的门阀,家族内部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如陇西李氏有十三望,博陵崔氏内部也分了很多支。哪一支人才多,对家族的贡献大,阀主便出自哪一支,其他人都要听从阀主的调遣,不得违背。崔文生这一支,三代以前还很没落。当时正值隋初,家中男人参战,死的死,伤的伤,就剩下崔文生的太爷一个男丁,还瘸了腿。在家族里没少收到欺负,彼时光景,想起都令人泪目。

    但事情就是如此奇妙,崔文生的太爷虽然瘸了腿,但是某种功能却好似得到了加强,只有一个媳妇,却生了六个儿子。而其他支脉要么生不出儿子,要么就一个两个,到了崔文生的爷爷这一代,崔文生这一脉已经重新掌握了崔家,现在的崔家阀主,便是崔文生的父亲。

    可是因果循环,到了崔文生这一代,又遇到了生育难题。崔文生一共只有哥俩儿,他是老大,还有一个弟弟崔文景。崔文生年过四十,膝下无儿,生了九个女儿。崔文景比他强一点,也只有一个儿子。换言之,他们这一支,就崔玉言一个男丁!

    可把崔阀主急坏了,要不是他年纪实在太大,都恨不得再纳几房妻妾,再生几个儿子了。虽然博陵崔氏在他的带领下发展得越来越好,五宗七望中,隐隐已经排到前列。但没有人来继承,也是为别人做嫁衣啊!

    俩儿子实在不争气,生不出孙子来。崔阀主只好把希望寄托在了唯一的宝贝孙子崔玉言的身上。在他那个东西刚能用的时候,就给送了他四个丫鬟,指望能给崔家添丁。崔玉言好色如命,与此多少也有些关系。可惜崔玉言的东西更不好使,虽然每天都在女人身上使劲,但是好几年过去了,愣是连个女儿都没生出来。
1...4344454647...4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