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骋昭和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孤寂弦音
可是笑过之后,我们突然明白了教练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所谓的欠缺的球服,其实是球服上的球员号!
在jonny初成校队的时候,校方只把它当成了一支校队,没有根据足球界的惯例来给职位安排具体的号码,除了门将的衣服颜色跟其他球员不一样并且号码特定以外,其他的球员号都是随机分配的。印象当中,也就第二前锋选拔赛的时候,因为中岛从前锋变成门将,伊野尾从门将变成后卫,他俩互换过球服。那时他俩的身高还算相仿,也就没做更多的调整。到了市队,上过理论课,了解到具体的职务有相应的球员号以后,我们确实有过换球服的打算。但相互瞅了一眼彼此狗啃的身高,立即打消了这个不切实际的念头。所以,除了中岛和伊野尾互换号码,龙太郎的号码空缺以外,其他所有人的球员号都没有发生过变化。
固定的球员号,事实上是对“职位固定”的暗示!我们打赢市队的那场比赛中,因为对手特殊(基本都是前锋),采用了加强后卫的举措。把该是中场的八乙女换到了后场,把该是后场的冈本换到了前场,把该是前腰的知念变成后腰……可能是从中尝到了甜头,我们在夜训时期,与其他队伍切磋,尤其遇到强大对手的时候,也会根据对方力量的分布,对球员的职位进行调整。这确实有一定的功效,但事实上却是一种投机。见招拆招的打法,在陌生的对手面前起不到明显的用处,往往在找到对方的优势和劣势的时候,比赛已经过半。就像联赛上输掉的那场球一样,如果早早地定下八乙女后腰的职位,也不至于追比分追得那么辛苦。
教练说得没错,每个人都需要有相对明确的定位。清楚自己该负责些什么,才能把默契发挥至更高的程度。
教练为我们粗略地制定了进攻和防守的分工,4名主进攻,4名主防守,3名防守反击,即兼顾进攻和防守。他不反对我们更换阵型。正是考虑到了不同阵型在进攻和防守上的人数上存在差异,所以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兼顾进攻和防守的角色,以满足各种阵型的需要。
“如果对分配到的职务不满意,可以找我商量;有什么疑问就直接提,我很乐意解答。只是别再让我打字谜咯。kekekeke”
我们轻笑着嫌他笑声魔性。四年的校队生涯,让大家走向成熟,不再一味追求受人瞩目的站位,充分意识到了球场上没有一个职务是可以怠慢的背景板。鲜艳的新球服迎风飘动,大家带着积极的态度开始了这场角色定位!
中岛的门将无人撼动,名至实归的1号球员,成为了第一个被定下的职务!
2号、3号、4号分别是球队中左后卫、右后卫以及中卫。其中,最常踢后卫的是我、有冈、伊野尾和冈本四人。冈本的实力与我们另外三人存在差距,不出意外的话这三个号码会被我们“总统套房”收入囊中。——但教练坦言,“我信任你们三名后卫的实力,但我需要派一人支援前场。”教练安排我和伊野尾担任左右后卫,着2号、3号球服!冈本成为4号,中后卫球员!
“中后卫固然重要,但需要平衡左右实力。4号的防守一旦出现问题,左右后卫进行补救。你们带带他,中卫不是个小角色,这孩子需要点自信,让他担任4号,你们同意吗”面对教练这样带有征求性质的请求,我和伊野尾没有任何反对。当初因为关系户的问题,我们还欺负过他。这是一个拉近关系、增加合作的良机。
1号至4号落实完毕,教练开始了主进攻方面的分工。
9号是真正的中锋,这份责任众望所归地落到了山田的肩头!
9号之后,是传说中的9号半,前锋背后的影锋,进攻时最得力的助手,真正意义上的第二前锋!中锋一旦被铲倒,影锋必须及时的补位,从而接球突破。影锋对于球技的要求极高,还需要非常准确的判断能力,其压力丝毫不亚于中锋。在得知团宠即将继承这样的要职时,我们的心里可谓喜忧参半。
“我会努力守好这个职位的!但要是真的踢出了令人失望的球,还请山田帮我承担这个责任哦我只是一个影子。”小恶魔用一脸的坏笑,缓和了我们心疼的情绪。
没有9号半的球服,知念选择了自己喜欢的7号代替。
有冈被调到前场之后,接受了右边锋的职务!从进社团开始,有冈和我一样经常担当后卫,这一多是防守方面的工作。为了均衡球队的实力,一下子被调剂到了前场——还记得当年中岛做惯了进攻工作、猝不及防地接手防卫工作时的情形吗这不是从前到后还是从后到前的差别,是完全换了一种工作模式。是需要忘掉之前的一切,捡起一种新的心态,学习一门新的技巧,去适应一份完全陌生的职务!有冈没有一句怨言,就连号码也是大家挑剩下的5号。一直默默为球队付出着,嘴上说着想获得存在感,却又总是那个尽量给球队少添点麻烦的人。
a君主动请缨做了有冈对称的位置,左前锋,获得11号球员的席位!
至此,主进攻球员再无悬念。
剩下的三位,薮、八乙女和b君,名副其实的高龄组,成为队里的防守反击担当。对进攻全局拥有高度把控的前腰职务,由薮认领,成为球队里最靠谱的10号球员!在他身后,八乙女接过8号球服,延续上一场比赛中的惊人表现,成为球队不可或缺的后腰!最后的6号,原先龙太郎的球员号,球队依旧为其保留,该位置上的工作则交由b君负责,而他的球员号依旧遵从他刚进球队时分配到的23号!
此三人主要负责中场,但倘若阵型对前后场的人数有特殊要求时,他们作为兼顾防守和进攻的角色,将奔赴需要他们的地方。相反,如果中场需要足够多的人手时,我们后场和有冈他们所在的前场,将通过缩短与中场之间的距离,巩固中场的实力。
几天后,替补组也做了类似的调整。我们没有多加过问,但那时我们就知道,替补组当中,一些年轻的小将已经开始初露锋芒,也拥有了很出色的前锋和很出色的后卫。为了不被替补组超越,我们也需要加倍的努力。接下来的一年,成了韬光养晦的一年。没有比赛任务的我们,在训练课上更加扎实地学习球技、操练体能,积极地配合教练做更多的探讨;每周三的短会也是风雨无阻地进行,及时清理同伴之间的抱怨,分享近期意识到的问题并努力解决。
气氛轻松的短会上,大家也提出过对未来的展望,比如,想在全国足球联赛中取得的最终成就。有人说,想挺进复赛。我就是抱有这种想法的人,我们学长组多都抱着这样的想法。学弟中想挺进决赛的呼声很高,其实我们也想,并且认为,这将是我们所能眺望的极限。
“就没人想过要拿冠军吗”
四下无声,大家一脸惊讶地望着山田。
“就算达不到,说一说总还是可以的嘛!”教练圆场道,“我在你们这个年纪的时候,就是这么想的,虽然最后还是没达到。别说没达到呢,就连竞争对手的那道墙我都没能翻越。但我不依旧有望培养出能达到这个目标的球队嘛!kekekekeke”说着,教练又发出了他具有代表性的魔性笑声。
大家也慢慢恢复了平静,没错,没有不想,只是不敢想。但有些事,如果连想都不敢想,就真的连实现的可能都没有了。现在回想当时的场景,真的非常感谢山田,给了我们的这个看上去近乎狂妄的梦想。若是没有这样的梦想,我们不可能看到顶峰上的风景。
“跟你们说啊,我当年那个竞争对手,可真的很强,kekeke,我跟他不相上下,比球技也好、追女生也好,各种意义上的不相上下……”
选手们悄悄埋下头:
清静的短会一去不复返咯
第四十五章 遥遥无期的两年之约
“xxxx大学,在校男学生,约七千五百名。
xx大学,在校男学生,约两万名。
关东工业大学,在校男学生……”
“等一下,”对方打断了汇报,“所有工业大学一律划去,不计做后备兵力。继续……”
“是!”
四十五、遥遥无期的两年之约
为了在全国足球联赛中取得更好的名次,在足球方面的提升固然最为重要。但能够留在关工大,是实现这一切的前提。我们大学每年都有人退学,有的是迫于经济压力,也有的是因为学业上的失意,或是出于能力问题,或是出于个人理想。
特招的体育生在学费方面比一般本科生稍低,毕竟这是一个才住两年宿舍就会被赶出的低等群体。而早在jonny的时候,就有“校队被提拔为市队以后能得到补贴”之类的惯例,所以经济问题还是小事。体育生在学业成绩方面虽然不像其他本科生要求那么高,但就像我们刚来时被交代的那样,文科课也需达到最低的标准。这对于通过高考途径入学的本科生来说要求很低,但对于高中就不重视学业的体育系学生来说还是非常有挑战的,尤其在大三大四这样快要毕业的年级。文化课达到最低标准,在那些奔着文凭而来的球员眼中都不是什么容易的事,对文凭没有执念的我们来说,更是如此。
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我们被这所学校相中、做了这所学校的体育特长生,就必须完成学校所要求我们做的事。在没有专业足球运动员的时代里,只能通过校队的方式参加全国性的比赛。离开了学校,将会一无所有。
害怕的,并不是结束自己业余足球选手的生涯。早在高中毕业的时候,我们那一届的几个人就有过想放弃足球的愿望。之所以还在努力踢球,之所以还在咬着牙学习理科,就是为了能同大家一起,看看我们能在全国足球联赛的巨峰中攀登到什么样的高度。
听着甲队和丙队在联赛中的成绩,踩着一场又一场专业课考试的及格分数线,大四的一年也即将走向尾声。我们相互之间约定,不管本科毕业以后是否有机会读研,都要做关工大的oldboys,继续为关工大踢球。但现实是,如果因为工作或是个人家庭的因素,没有机会一起训练的话,迟早是会解散的。这也是有史以来体院的学生在本科毕业以后通常只剩下一半的原因,如果我们这一届也是如此,说不准有幸读研的人也会落到要跟其他队重新整合的结局。本科最后的日子里,短会的气氛没有了往日的欢闹,每个人都看起来有心事一般。我在图书馆里准备研究生考试的时候,也时常看见队友在角落里奋笔疾书、努力寻找着愿意带自己的导师的身影。内心是说不出的感慨。但也知道,考上的概率还是不大的,哪怕最水的专业对我们当中的很多人来说也难比登天。
想着,大学四年,我们jonny组再也没人掉队,大家都努力过了,已经相当不错了。再下去也不敢贪求了。但就在我们本科的毕业典礼上,收到了一个有些意外但又有点在情理之中的消息。
那个时候,局势已经非常动荡。军队是一方面,国家也需要工科方面的人才。因为关工大所有本科生,就像看不起我们的导师所说的那样,不管是跳舞的还是踢球的,在进了这个大学以后都被要求学习其他本科生的课程,挑选自己的专业,所以也算受过高等教育和专业培训。因而,为了工科人才培养的需要,一切像我们这样准备毕业或者即将毕业的本科生,都被强制性地要求留下来读研。
这件事情对我们来说是没有负面影响,但很多本科生,存在一些其他的理想和抱负。有些想进入高级的单位,将大学四年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现实,有些是只是想早点毕业回去继承家业,还有一些激进的直接想去参军。对于这样的本科生,校长借本科毕业典礼的机会,做了颇为严肃的发言。他说我们工业大学的研究生职责本就是大学、工厂两头跑,所学的知识绝不会没有用武之地。对于第二类想打退堂鼓的人,他说培养工科方面的人才,本就是国家当前的目标,让这样的人才去继承家业实属浪费,亲笔为每一个希望学生回家继承家业的家庭写了信,劝他们做出尽可能的让步。至于最后一类人,更是直截了当地给出了“工业大学的学生,学好理工科才是最应该做的事”的言辞。结果便是,我们那一届毕业生和我们下一届的本科生,基本都被校方劝回了学校。
从那以后,开始了我们研究生的生活。读研本就是强制性的要求,读什么专业,自然不由不得我们。简单来说,就是国家需要我们学什么,我们便学什么。记得当时,要求人人必修的都是跟军工有关的学科,高年级的研究生多是从事科学研究,低年级或是像我们这样级别低的,则多是去军工单位监工,给工人进行指导和培训。
足球被彻底地丢在了一边,在我们本科毕业以后,本该四年一次的体育生招生取消了。对我们来说也是如此,基本不再碰足球,没有什么比工科的学习更加重要。为了在科技方面取得成效,我们的课时比本科期间有了很大的增加,甚至比和平时期关工大的研究生课时更多,从周日上到周五,每周上六天,从早上七点忙到晚上六点,八点开始至十一点结束的晚自习还要帮负责科研的学长整理文件。如此紧凑的时间安排,即便想踢球也没有时间。事实上,从我们开始做研究生后的第二年,全国足球联赛也停办了,据说战争结束以前也不会再有任何赛事。理想中的两年之约,开始变得遥遥无期。
同时,因为战争的缘故,通讯也越发迟缓。这在之前几年,就有了兆头,但当初以为是经济萧条普遍罢工的缘故。相对便捷的通讯,比如电报、电话等,更是全部投入到了军事上。要说寄信,隔半年收到都不足为奇,能收到就已是万幸。电车和火车也多用于运送物资、运送军队的任务,民用的班次越来越少,出行都变得非常艰难。导师也让我们尽量少寄信件,也别频繁地回家。种种因素,都促使我们埋首于理工科的学习之中。
因为战争的缘故,我们的课程也变得特殊了起来。一开始还是正规的学习研究生该学习的课程内容,到了时间也发给我们证书。但因为战争还在进行,而那个时期除了军工以外,几乎没有正常发展的产业,只能再去工厂,与研究生期间没有显著的差别。很多学生都选择了留校,留校从事科研的工作。学校可以提供补助,比自谋出路稳得多。而关工大作为挑起国家科技事业大梁的大学,也迫切地希望做出成绩,本身也鼓励学生做出留校的选择。因而我们那几届的学生,在大学度过了尤为漫长的时间。一些理工科方面有绝对天赋的同届,早就在科研的路上走得很远。像我们这样非科班出身的,多是跟着导师做一些相对基本的、维持战时社会运转的研究。
很多人认为,我们从事理工的学习,会了解很多,但其实我们也有非常不了解的东西。我们或许能够很快地反应出各种设备的型号和代码,但我们对于外界了解得少之又少。通信的贫乏本就延迟的消息来路更加闭塞,上层为了让理工生心无旁骛地学习,也很少告知学科以外的事情。除了我们能接触到的电车、战机方面的数据,社会上、国际上还在发生些什么,我们一无所知。学校、工厂两点一线的生活,使得我们对于时代的认识,还不及很多社会上的普通人。
对于这样模糊的世界,大部分人选择安分地做自己,上层要求做什么就做什么,上层让信什么就信什么,不做过多的质疑和思考。但也存在一些个例,比如我的前任室友。
可能一方面是他确实聪明,他的自学能力我可以作证,另一方面,可能也是因为他消极的性格。我不知道他的想法与他一直以来的消极是否相关,他至始至终都觉得战争不会胜利。因为在他看来,这样的战争的出发点存在问题,不是什么正义的作战。改善亚洲人民生活水平不过是一个好听的借口,实际是一种侵略的行为,而其他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只会因此而变得更糟……
这跟我们受到的教育是不一致的,他自己肯定也知道,但我想他愿意与我分享,即表明他很信任我。不过他也向来是安分的人,念本科时就没招惹过谁,即便有着这样的思想,但每天也在跟我们一起认真地工作。
他还说,因为自己是体育生,造不出厉害的武器,只能做些维持社会运转的工作,但他对此感到庆幸。就这点来说,我是认同的,能为因战争而受影响的人们做点什么,让我觉得我们的工作存在价值。
“原来是这样……”jonny桑看着军方用来作为后备兵力的学校名单喃喃自语道。一边谢过电报那头的耳目,一边叫来藤岛和饭岛两位最高级别员工:
“安排下去,jonny中学所有在校男生,必须选修理科。召集学生,去礼堂开会……”
————————————
ps三观可以保证!!
他们大四毕业那年,昭和16,1940年。(可以参考“jonny篇总结”时间轴)就算局势没那么动荡,当局的野心也已经足够膨胀。这是特殊时代下的情节发展。全国联赛在41年-45年期间停赛。
一直都有理工生不用上战场一说。不这样安排,人物很难活下去。
文里的设定是,他们忙于学业,不了解外界的情况。因为这个文是第一视角,观点肯定跟我们不一样,上个世纪的看法和这个世纪可能也不一样,很难把握,所以做了这个处理。没有想刻意去写这个时代,只是因为没能绕不开,想表现的是这些人物在这段时间里的生存方式。这段时期大概持续四个章节。主角以外的东西不会多提,提也是反战。
消极室友我的求生欲
情节与真人无关
下一章:那一年,看台上的叫喊与掌声(会写球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