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拣宝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烛
“什么杯子?”
“那个化酒水为血液的杯子啊。”
在两人的对话之中,许多人醒悟过来,难免引起了哗然。一件珍宝不见了,这可是天大的事情啊,难道是监守自盗?也不怪大家这样猜想,毕竟这些年来,各地博物馆屡屡冒出失窃的新闻,而且给出的理由又站不住脚。着实让人产生这方面的怀疑。
当然,聪明人却知道,现在这些珍宝就在风口浪尖之上,应该不至于有人被猪油蒙了心,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大家关注的情况下玩这一出闹剧吧?
众说纷纭之中,博物馆的负责人不得不站出来辟谣了,义正词严表示,这件事情与他们无关。而是希夷博物馆方面的决定,他们只是执行而已。至于希夷博物馆为什么要这样做,博物馆负责人话峰一转,立即把王观请上台来。
“谢谢诸位的关心。”
此时。王观一身西装革履,古板的发型,再配上一幅平光大眼镜,一下子就变得十分成熟稳重。起码在三十岁以上的模样。
不过,王观的年龄,却不是大家关注的重点。他们更关心珍宝的去向。尤其是一些高鼻子深眼窝的外国人,这个时候更是推波助澜的强烈抗议起来。
对此,王观却十分淡定,笑容可掬道:“大家请放心,东西没有意外,更加没有失窃,现在已经送回京城了。为什么要把东西带回去,自然也有我们的理由。大家稍安勿躁,接下来请仔细观赏我们的替换品。”
说话之间,王观轻声吩咐下去,自然有几个保安走了出来,在空地之中拉起了警戒线,然后又走出来两个人。两个戴着白手套的人,其中一人手里拿着一根卷轴。
这个时候,在王观的示意下,那人把卷轴解开了,然后一人拿一头,再小心翼翼地铺展开来。一时之间,一幅精美的长卷就呈现在大家的眼前。
“那是什么?”
“画,一幅图画。”
有人站在后头,看得不太清晰,只得踮脚观望。不过,也有幸运站在旁边的人,自然看得十分清楚,发现卷轴是图画之后,却感到十分意外。
当然,意外的不是王观叫人拿图画出来,而是意外图画的本身。毕竟这幅长卷不同于山水画、工笔画,而是白描图。所以乍看之下,许多人一阵惊愕意外。
“好像是连环画呀。”
与此同时,有人脱口而出,说了句大实话。毕竟这话没错,长卷本身就具备连续性和故事性,严格来说也属于连环画的范畴。
“不是连环画,倒像是七八十年代,那些话本的插图。”
一些人仔细打量长卷,纷纷皱起了眉头。眼中充满了怀疑,这样的东西,真的很珍贵吗?居然有资格替换神奇的杯子,是不是有什么猫腻啊。
在这些人惊疑之时,一些个行家却是十分激动,自然是看出门道来了。
“孔子圣迹图!”
“线条流畅,衣饰飘飞,吴带当风,难道是吴道子的真迹?”
此时此刻,一帮行家不淡定了,尤其是昨天那个老专家,仗着这里是自己的地盘,直接越这警戒线,仔细上手研究起来。
当然,主要是王观暗暗的示意,不然保安早阻拦了。而且不仅是老专家,一些眼尖的人却也发现,旁边还站了几个满面笑容的老人,正是故宫的大专家。这些人却是钱老专门请来,为孔子圣迹图助阵,向大家证实东西就是真迹。
不仅是故宫的专家而已,王观也发动了人脉关系,请来沪城本地的一些行家出场,让他们当众鉴赏验证。看到这个情形,其他人才意识这幅看似连环画的东西,实际上没有表面的那样简单,当下自然仔细观看起来。
认真观赏之之后,大家才惊奇的发现,这幅长卷上的人物图案,看起来只是简单的勾勒,实际上线条十分细致,尤其是对于人物衣饰、须发的描绘,简直就是丝丝入微,自然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美感,比纯粹的连环画、插图更加鲜活生动百倍。
本来就是,连环画也好,插图也罢,本质上却是版印的产物。不管原稿多么生动,但是在印刻之后,肯定显得十分呆板。
然而这幅孔子圣迹图长卷,却是纯粹用笔墨线条描绘而成。不同场景,不同的人物变化,却根本没有丝毫的雷同。传说中的兰亭序,王羲之写了二十一个不同形态的之字,但是这一幅长卷之中,出现的人物少说也有好几百。
其中孔子与他的弟子肯定经常出现,不过在出现在不同场景的时候,人物的衣饰纹理,以及神态举止,却又是截然不同的表现。意识到这一点,就应该知道长卷的作者对于这幅画倾注的心血,绝对不是什么连环画、插图能够与之相比的。
在专家的解说下,众人才算是明白了东西的价值,完全可以用国宝来形容。
可以肯定的说,白描画应该是各种图画的基础,像西方人学习油画之前,也要练习素描一样,中国古人一开始的时候,也是由白描画入门的。
不过,把白描图发展到极致的,却是南朝及隋唐年间的壁画。在这个时期,由于佛寺道观宗教画盛行,壁画大行其道,其中壁画的稿本,也就是小祥,自然成为了流行。
一般情况下,这些稿本小祥在壁画完成之后,肯定是废弃了。但是也有人保留下来,在现代却成为了最珍贵的作品。尤其是像阎立本、吴道子、韩滉之类的大画师,他们遗留下来的作品堪称一绝,更是实至名归的国宝。
一时之间,有人悄声打听起来:“阎立本和吴道子,倒是耳熟能详,但是那个韩滉又是什么人?”
“不是吧,连中国十大名画之一五牛图的作者也不认识?”
“孤陋寡闻了,五牛图可是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也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堪称是镇国之宝,异常珍稀宝贵……”
古代是农耕社会,对于牛和马非常重视。所以这两种动物画题材,经久不衰,直到现在还有人孜孜不倦地入画。马画且不提,八骏图什么的,历代不乏精品佳作。但是说起牛,那就不得不提五牛图了。
元代的大画家赵孟頫就曾经称赞评点,五牛神气磊落,希世名笔也。到了现代,更有人把五牛图捧为镇国之宝,由此也可以知道东西的地位。不过让人比较尴尬的是,五牛图很有名气,但是一般人极少会去注意它的作者,颇有点儿画红人不红的意味。
也不仅是韩滉,很多名画的作者也是这样,比如说韩熙载夜宴图,估计也没有多少人能够说出它的作者是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说不定还以为作者是韩熙载本人呢。
说起来,武宗元也是这样,尽管拥有与吴道子相近的画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除了行家以外,一般人却从来没有听说过武宗元这个名字,有点儿受到埋没的意味。
当然,普通人不重视,只是看个热闹,不过行家之中却有明眼人。在仔细观赏长卷之后,立即得出了初步结论,这是宋代的绢丝,按理来说,应该是属于宋画。然而,长卷风格却充满了唐代吴道子吴带当风的风格,或许是宋人临摹唐画之作。
“不,绝对不是临摹的作品……”
就在这时,有人开口反驳起来,声音之中充满斩钉截铁的肯定。(……)





拣宝 第968章 新一轮热潮
ps:月初求月票,请大家多多支持,谢谢了。
听到有人反驳,众人自然看了过去。
八卦之心,人皆有之。有人喜欢平平稳稳,也有人偏爱一波三折。反正对于看热闹的人来说,从来不怕事大,就怕事不够大。现在有人站出来驳斥专家的观点,许多人十分兴奋,立刻意识到有好戏可看了。
“咦。”
与此同时,王观看了一眼,发现说话的人他居然认识,正是不久前在京城成立东旭博物馆的孔老先生。回到京城的时候,就听钱老说他访友去了,没有想到居然在沪城。
当然,意外归意外,王观也不好失礼,连忙上前招呼起来。
“……让我过去看看。”
这个时候,孔老先生却没有客套的心思,得到王观的允许之后,立即越过了保安,走到长卷的旁边观看起来。不过与其他人惊叹的表情不同,他的脸色比较复杂,自然也有惊叹,但是更多的却是激动,一种难以描述的激动。
见此情形,王观立时心中一动,若有所思起来。孔老先生姓孔,该不会是与曲阜孔家有什么关系吧?也不怪他这样猜想,主要是两千多年中国出了个孔圣人以后,现在的人但凡遇上姓孔的人,就忍不住有这样的联想。
毕竟孔子的名头太响亮了,不管姓孔的与孔子有没有关系,但是都乐意尊他为祖。根据同姓之间五百年前是一家的理论,这也不算是乱认祖宗,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圣人祖宗,怎么看也不会吃亏。
“你说这不是临摹作品,又有什么见解?”
此时,有专家询问起来,却不是在质疑。毕竟他一开始就说了,这只是初步的判断。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如果孔老先生有另外的看法,大家倒是可以交流交流。
要知道在鉴定的时候,坚持自己的判断固然很重要,但是也不能固执己见,听不进别的意见。兼听则明,偏明则暗,集思广益,别人的鉴定结果,也可以作为参考嘛。
“这不是唐画。而是切切实实的宋画。”孔老先生十分肯定道:“作者是武宗元。”
“什么。”
众人一听,顿时一阵意外。
当然,一些人意外的是武宗元又是谁?另外一些人却意外孔老先生怎么这样肯定,长卷的作者就是武宗元呢?不过话又说回来,似乎也不是没有可能……
对于行家来说,武宗元这个名字,肯定不会陌生。毕竟他的画风与吴道子非常相似,这是古今公认的事实。直到现在,一些人还在怀疑。国宝八十七神仙卷图,到底是吴道子的亲笔画作,还是武宗元的杰作。
主要是两人的风格太像了,在没有款印的情况下。谁也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可以肯定那幅作品一定是某一人的作品,自然而然存在了争议。
不过,现在孔老先生语气肯定,好像成竹在胸的样子。多少让人有些奇怪。此时,故宫的一个专家也认识孔老先生,干脆问道:“孔兄。你这样说,是不是有什么依据?”
“我当然有依据。”
说话之间,孔老先生眼中掠过一抹追思感叹:“我姓孔,这画又是孔子圣迹图,你说我能没有把握吗?”
“嗯?”
一瞬间,一些人若有所思,更多的人却是迷惑不解。就在这时,有人道破了玄机:“孔兄是想说,这画曾经是孔府的珍藏?”
作为一个传承了两千多年的世家,哪怕在王朝更迭之中,却始终屹立不倒。如果说府中没有一点收藏,估计谁也不会相信。尤其是到了民国以后,国内外势力错综复杂,肯定有许多人在打孔府的主意。
然而出乎许多人的意料,孔府的收藏似乎没有大家想象中的多,就连号称民国四大家族之一的孔家,其中的财富大多数是搜刮得来的,并不是本身就富有。
当然,也有人说孔祥熙家族毕竟不是嫡系,自然没能传承到孔府两千多年积累的财富。不过这话也说不通,因为最后一任衍圣公,在建国之前就跑到海外去了。但是经人研究,却发现这位末代衍圣公的生活貌似不算奢华,没到富可敌国的地步。
所以有人觉得,所谓的两千年收藏积累,庞大的财富等等,可能只是个传说。不过,也有人觉得,说不定是孔家见势不妙,悄悄地将东西埋藏起来了。可是在破四旧的时候,孔府肯定逃离不了被抄洗的命运,但是也没听说找到什么东西。
然后在那个时候起,关于孔府珍藏的传说,也慢慢地淡化了。只不过故宫的专家毕竟是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对于这个传说也有耳闻,在这个时候忍不住试探问了一句。
对此,孔老先生却避而不答,只是反过来问道:“大家知道曲阜孔府中的圣迹殿吗?”
“圣迹殿?”
与此同时,突然有人反应过来:“对了,差点忘了,这幅长卷的场景,与圣迹殿中的石刻非常相似,难道是同源?”
“是不是同源不清楚,但是肯定很有渊源。”
在孔老先生的提醒下,许多人纷纷反应过来。稍微对比之后,就忍不住猜测纷纷,然后也多了几分好奇心,想知道答案。
这个时候,也有人直接问出了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孔兄的意思是说,这幅长卷其实是圣迹殿绘刻的样本?”
“虽不中,亦不远。”孔老先生点头道:“大家可以翻查史料,就可以知道圣迹殿是在宋代真宗年间修建起来的,在石刻之前是木刻,但是木刻的范本却是由武宗元执笔描绘而成,得到真宗皇帝的赞同御批之后,才让工匠绘刻在圣迹殿中。”
“木刻完成之后,图画的样本却让孔家细心保管下来。然后代代相传,可是在明末清初之时,却忽然失踪不见了。”
孔老先生迟疑了下,也不再回避,反而直言不讳:“这件事情,在孔家流传下来的一些笔记中有记载。我还以为画卷已经毁于战火之中了,没有想到居然还在人间。”
“你们看,卷尾印文,有茂先两字,这是孔家四十五代子孙孔延世的字,在宋真宗年间,他为曲阜令,袭封文宣公,负责孔府的扩建工程……”
孔老先生细数下来,挑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印文阐述,然后就整理出一个清晰的脉络,可谓是传承有序,代代相传。不过在明末之际,却嘎然而止,又直接证实了孔老先生的说法,东西就是在这个时期失踪了。
“没有想到东西竟然落在钱兄之手。”
此时此刻,孔老先生感慨万端,语气之中也隐约有两分埋怨之意:“为何上次在他府上拜访之时却只字不提……”
王观听见了,就当听不见,总不能解释说,东西不是钱老的,而是自己最近才发现的吧。这样的话,轰动是轰动了,但是当地文化部门以此为理由,让自己把东西上交怎么办?
不管怎么说,在孔老先生的证实下,众人才算是明白了长卷的来历,也知道其中的珍贵。可以说,又是一件难得的珍宝,极具观赏价值。
当然,最重要的就是新鲜感。毕竟这段时间以来,在媒体的大力支持下,大家对于展览的珍宝已经耳熟能详了。尽管刚才参观的时候,也是阵阵惊叹,十分喜欢,但是难免少了几分期待的感觉。但是现在却不同了,就好像是意外的惊喜一样,自然让人十分高兴。
料想在消息传出之后,肯定会引发新一轮观赏的热潮。
不过,那也是后话了。反正在介绍了长卷的来历之后,一帮专家也识趣退场,让出位置给买票进来的人仔细观赏。
与此同时,孔老先生也找到了王观,貌似要兴师问罪。
见此情形,王观急忙说道:“孔老,这画……”
“没问你画的事。”孔老先生摆了摆手,迟疑说道:“待会你空吗?”
“什么?”王观有些错愕道:“孔老你找我有事?”
“不是我找你有事,而是有位朋友想认识你。”孔老先生沉吟道:“知道我们认识之后,他就托我问候你,顺便想在中午设宴,好好的款待你一番,不知道你有没有空?”
“这两天我没什么事,倒也算是比较空闲。”王观微微皱眉道:“不过,到底是谁想认识我呀?”
言下之意却是,那人是单纯的想认识自己,还是通过自己办什么事情?不是王观敏感,喜欢胡思乱想,而是有前车之鉴,不得不防。毕竟在负责巡展以来,他就与各色各样的人打交道,这些人之中,也有一些目的并不单纯的人存在。
对此,王观也有些习惯了,不管这些人怎么拐弯抹角,旁敲侧击,都装做没有听懂,却让他们十分失望。但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总有人不死心,前赴后继联系王观,让他很烦,但是又躲避不了。就好比现在,孔老先生开口了,他怎么可能拒绝,当然要卖点面子。
“一个朋友。”
察觉王观语气中的松动,孔老先生也随之笑道:“小友不必多虑,他只是单纯的想要结交你而已,并没有什么目的。”
“真是这样就好……”
王观肯定不会相信这种低级的套话,但是表面上却笑着说道:“行啊,有人请客,不去白不去。对了,能不能带上两个朋友?”(……)




拣宝 第969章 待价而沽
ps:今天的第一更求月票,请大家多多支持。
这个时候,听王观说要带朋友赴宴,孔老先生也有些意外,随即也不以为意,立即笑道:“当然没问题,人多反而更热闹,想必史密斯先生更加高兴。”
“史密斯?”
一瞬间,王观警惕道:“外国人啊。”
“嗯,美国人。”
孔老先生笑道:“来自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说起来也是我们的同行。”
“真的。”
王观一听,就多了几分兴趣。要知道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那可是号称与大英博物馆、罗浮宫博物馆并列的世界著名博物馆之一。里面的馆藏十分丰富,涵盖了世界各国的物品,其中自然少不了来自中国的珍贵古董。
当然,中国的东西只是占据了其中一部分而已,其中更多的却是埃及、巴比伦、希腊和罗马、欧洲、非洲。包括古今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雕塑、绘画、素描、武器、乐器等等,将近三百多万件艺术品。
三百多万,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自然奠定了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的地位。不过,这也不是王观关注的重点,重点在于大都会博物馆的人找自己,其中的目的应该不简单吧。
人贵有自知之明,在没有公布巡展珍宝大部分是自己的东西之前,王观觉得自己只是个无名小卒罢了。就算在圈子之中有点儿小名气,但是不至于闻名中外。
也就是说,那人的目的估计还是与珍宝有关。想到这里,王观立即笑道:“既然是同行,那就确实要好好的交流交流了。”
不管那个史密斯先生是什么目的,总要试探一番,才知道原委。与此同时,得到了王观肯定的回复。孔老先生也颇为满意。在观赏了诸多珍宝之后,到了中午时分,他就邀王观离开博物馆,朝沪城一家享富盛名的酒楼而去。
当然,出门的时候,王观也叫上了陆崇明和宋有道,一行人浩浩荡荡抵达酒楼,就在酒楼的包厢之中见到了史密斯先生。
大个子,暗金色的头发,四肢发达。很符合大家心目中的美国人形象。不过,四肢发达却不代表头脑简单,相反五十岁左右,截着一幅金边眼镜的史密斯先生,却给人一种风度翩翩的书卷气质,就好像一个学者。
好吧,据孔老先生介绍说,人家在美国出了几本书,的确是个学者。对于有学识的人。已经超越了国界,在哪里都受到尊重。
在了解史密斯先生的底细之后,王观等人自然不会傲慢无礼,而是客气问候起来。而且也得到了热情的回应。幸好只是握手礼,而不是拥抱礼,不然真有些吃不消。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史密斯敢找上门来。肯定对中国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不敢说是和安德森先生一样的中国通,但是基本的汉语还是能够说的。所以双方可以直接交流。
大家都是同行,那么交流的内容,自然是关于离不开世界各国的古董。交流之后,各人的优点和缺点也表现无疑了。
史密斯先生是研究欧美文物的,对于东方的东西肯定没有多少了解,而王观却恰恰相反,中国的东西是内行,外国的物品却直接捉瞎。唯有孔老先生,那才是真正的学贯中西,精研各国古董,并且有不低的造诣。
而且出乎意料,一脸粗犷的宋有道,也没有辜负自己有道之名,平时居然也研究过西方的油画、文学,哪怕只是理论派,却有自己的独到观点,让史密斯先生赞不绝口。
宋有道自然是一个劲的谦虚,但是眉目之中的那点小自得,倒是让大家看得清清楚楚。但是人家就有这个本事,得意也是应该的,这是实力,你不服不行。
也正是有了宋有道,以及孔老先生两个人,席间的气氛一直十分融洽,直接午餐结束,大家这才相互告辞散去。
路上,陆崇明惊诧道:“王观,你不是说那个史密斯先生居心叵测的吗,看起来不像啊。”
“我什么时候说他居心叵测啊?”王观啼笑皆非道:“我只是说他可能有什么用意,让你们帮忙挡一挡而已。没有想到,这人居然这样沉得住气,不透任何口风。”
“一回生,二回熟。”
此时,宋有道沉吟道:“在我看来,那个史密斯先生背后肯定有高人指点,了解我们中国人交朋友的习惯。今天只是先接触一下,以后再慢慢循序渐进。”
“有道理。”王观深以为然。
在闲聊之中,大家也回到了酒店之中。
冲泡了一壶浓茶,解一解中午的酒气之后,陆崇明开口道:“王观,待会我就要回去了,谢谢你这两天来的照顾。”
“这么快?”王观有些意外。
“我是请假出来的,也是时候该回去了,拖久了师父他老人家会骂人的。”陆崇明笑道:“还有这块石碑,还要带回村里去呢。”
“嗯。”
王观轻轻点头,目光也随之看向了石碑。说起来,东西带回来之后,他还没认真看过呢,心里多多少少有几分好奇,东西真的与陆子冈有关系吗?
“谁知道呢,反正我也十分怀疑。”
此时,陆崇明随口道:“毕竟石碑的材料是最普通的花岗岩,十分的廉价,然后祖师爷却是出了名的玉雕宗师。不说现在了,当时经他之手雕琢出来的玉器就十分值钱珍贵,按理来说不应该还玩石头……”
1...837838839840841...87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