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医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美味罗宋汤
徐小乐奇道“他经常来府上么?”
杨宗替他父亲答道“多的时候一年会来一两次,每次住个十几天。少的时候三五年来一次,露个脸就走,真是随性得很。不过他是真正陆地仙人,自我幼年时见他到现在,似乎不曾老迈。”
徐小乐心中一动这不是跟师叔祖一样了?不过师叔祖可比他年轻多了。
杨善道“此间并无外人,我姑且一说,你们权当志异听便是了。”他清了清喉咙,缓缓道“我十七岁为生员,那还是洪武朝。后来赶上奉天靖难,李景隆五十万大军围功京师。我参与守城有功,授了典仪所引礼舍人。
“永乐元年,我升为鸿胪寺序班。”杨善回想起自己年轻时候的人生,自己也笑了“那是个从九品的小官。不过因为我长大高大,声音又洪亮,太宗老皇爷进出时常常看我。我就是那时候认识了他。”
这个“他”,自然就是仙人吴山隐了。徐小乐追问道“是怎么认识的?”
杨善笑了笑“我这一说,可就把他老人家的底给泄了。”
徐小乐拿出昨晚吴山隐给的手册,翻到前面的自序,道“因为他当年也在朝中为官吧?这里他说自己负责编订奠仪钟磬曲目。那是什么官?”
徐有贞脱口而出“太常寺?”
杨善见了徐小乐手里的书册,也不隐瞒了,道“他是蒙太祖征召,为太常寺协律郎,负责编订庙堂雅乐、国朝舞曲。”
徐小乐道“难怪他有信心教我音律,原来国朝舞乐都是他编订的啊。”
杨善笑了“他最大的本事还是精通《易》,深得邵氏梅花精髓,简直到了随心起卦,莫不应验的地步。”他叹了口气,又道“那时候我看他,貌似五六十岁,神采奕奕。宫中有人说他已经年过百岁了,我是无论如何都不肯信的。”
“从永乐元年至今,匆匆四十八年了。”杨善摸了摸自己的肚子,纠正儿子的误解,道“我如今老迈不堪,他看起来也有八十开外了。可见老终究是会老的,不过常人一岁,对他们这些得道之人来说,恐怕只有半岁,或许更少些。”
徐小乐心中暗道若是这样说起来,他年纪要比师叔祖还大。他说他改了《易筋经》给“李家小友”,莫非真是师父的先祖?这样算来真是吓人!
*
*
还没人猜出来么?
*(未完待续。)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来/,..
大国医 421、收获
徐小乐的机缘在杨善等人看来简直令人羡慕。不过不能否认,人家就是深得“神仙”眷顾。前有医术通玄的师叔祖,后有主动找上门来的陆地神仙。
尤其后面这位,杨善一说“协律郎”、“画双绝”、“精通易术”徐有贞已经脱口而出“可是太祖朝的龙阳子冷谦冷道人?”
杨善颌首微笑,显然十分骄傲。
徐有贞登时就缄口不言了。
冷谦实在是一代传奇人物。
徐小乐看了看手里的小册子,竟然也生出了自己错过了大好机缘的感叹。因为他也听说过冷谦这人,当今传世的嘘呵六字诀、坐卧八段锦、十六段锦、四季养生祛病法这些都是冷谦传出来的。
冷谦还有本修龄要指,从按摩导引到起居调摄,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是教人益寿延年。若是有人能全按里写的过日子,不说得道成仙,反正益寿延年肯定有的。
冷谦本人已经做出了榜样。道不问寿,所以他的年岁是个迷,但他生在前元,仕在洪武,这是铁定无疑的,活到今日少说也九十、一百了。
徐小乐在上真观和五棵松孙老师家里都看到过修龄要指,前后翻了两遍,字字都记在脑子里。只是因为他的揉腹法和导引术已经够全面的了,所以不曾练过里面的功法,权当理论补充。他一直以为这是离开人世的仙人所著,没想到作者竟然还在人间逍遥。
徐小乐看了看手里的小册子,心中暗道若说是同一个人所作,那倒是可以衔接连贯上了。
修龄要指有似类,都是冷谦收罗整理,修订之后放出来的。他给徐小乐这份手稿,却是只有一个功法,从头贯穿到尾,应该是他的集大成之作。若是打个比方修龄要指就像是三百千之类的蒙;这份手稿则类同春秋、尚那样的元典。
徐小乐想通了这节,就觉得手里有些沉重了。拿了这东西,总不可能自己看完就扔架上。这世间受益和担当都是一体,光想着受益却不肯担当,那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徐小乐对徐有贞道“我拿了道长的这本小册子,难道还得给他找个传人?”
徐有贞想了想,坦率道“这事你问我,那就是问道于盲了。”
徐小乐就要抬杠谁说盲人就一定不认路呢?要是他家就住这个街坊,怎么可能不认道?
不等徐小乐说出来,杨善接过话头,道“小徐先生啊,找不找传人是以后的事,反正现在你是他老人家找的传人,这就够了啊。”
徐小乐抖着手里的手稿发愁道“可我从这上面得不到多少有用的东西啊。这里的东西我早就学过了。”
杨善被噎得说不出话来。
杨宗替他父亲解围,道“那小徐先生莫若在寒舍住一段日子,若是道长来了,正好问问清楚。若是道长他一时不来,寒舍这边僻静,也方便深研道长手稿的精义。”
徐小乐暗道主要是方便给你儿子复诊吧?
他这是跟大伯来串门的,不算出诊,所以拿不到诊金。杨家也不好意思说让自己反复登门复诊的话,正好借这个理由留下他。多双筷子多个碗的事,实在太合算了。
徐小乐又琢磨着我坑了太医院那帮同僚,现在去万一被人撞见就不美了。这里跟孙老师家一样僻静,进城却很方便,住在这儿权当避暑也好。他就望向徐有贞,看大伯有什么话说。
徐有贞就道“你反正去也没什么事做,不如就借杨公府上避几天暑气吧。”这是明显劝徐小乐料理好杨伟增再家的意思。
徐小乐就做出一副勉为其难的模样,道“那还要大伯去之后,帮我拿些医来解闷,顺便把皮皮也带来。”
徐有贞本来很不想带皮皮过来,这不是给人添麻烦么?不过他又怕徐小乐闹出什么妖蛾子,只好头答应。
杨伟增见徐小乐始终没有出卖他,放下了心中块垒,对徐小乐也友善起来,道“此间颇有几处消暑胜地,正好我们可以搭伴前去。”
徐小乐瞥了他一眼,道“你这半年恐怕都出不了门啦,就安心在家休养吧。”
杨伟增刚刚冒起来兴头,顿时被徐小乐打灭,虽然努力给了徐小乐一个笑脸,身上却散发出哀怨之气。
徐小乐并不介意杨伟增的哀怨。他交朋友讲究一个爽快。彼此相处起来一定不能扭扭捏捏,杨伟增给他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个纵欲过度的纨绔子弟,一阳刚之气都没有,这还怎么愉快地玩耍。
所以徐小乐早就钦定了自己住在杨府的伙伴,乐来喜。
乐来喜开的药铺叫做“乐家老铺”,说是老铺其实并不老,只是在跟客人介绍的时候连祖爷爷那辈都算进去了。这也是医家的尴尬,没有个三世传承,病人都不敢吃这家的药。
想当初,若不是徐小乐一时名震苏州城,长春堂也得忍着亏本,经营多年之后,运气好才可能积累下足够的口碑。运气若是不好,就直接关门大吉了。
徐有贞当天吃过午餐就离开了杨府,他还要负责给徐小乐搬东西过来,这趟是真正的出了力气。不过从杨善的态度来看,徐有贞也通过此事结交了一位强力盟友。相比较付出的力气,老徐这是赚翻了。
徐小乐其实也没亏。他定下心,细细琢磨冷谦留下的手稿,越发觉得这位老神仙不同凡响。初看是普普通通的大路货,真正上手试过之后,却发现内中别有洞天。不过这个洞天却不是那么好闯的,就连徐小乐根基牢靠,也只能隔墙看花,一时间无从下手。
于是徐小乐的生活再次简单起来。早晚练功之余,也尝试琢磨冷谦的手稿。每天给杨伟增复诊两次,调整药量,顺便做些按摩。既可以让杨伟增康复速度加快,也不至于荒废了手艺。
除此之外,徐小乐就是去乐家老铺玩耍。他随口指乐来喜几句话,就能老乐苦读三年医。
乐来喜见小乐肯来玩,嘴角都咧到耳根子上去了,自然百般崇拜,千般奉承。
徐小乐就吃这套,在乐家老铺呆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了。看无防盗章节的小说,请用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来.),各种小说任你观看
大国医 422、招牌
京师虽然地处北方,却有着不逊于南方的酷热。好在徐小乐住在城外,杨府被果林与森林围绕,要比城里凉快不少。
乐家老铺也在城外,距离杨府不远。徐小乐时常会乘着暑气尚未起来,骑着墨精过去玩耍。对于常人来说,药铺恐怕最没有什么意思。对于徐小乐而言,这里却充满了趣味。
可以看乐家人炮制药材,可以站在乐来喜身后指导问诊,可以收获满满的尊重。
跟着乐来喜去山里采药,也像是踏青一样。
徐小乐还借着这个机会,开始教皮皮分辨草药,以及挖掘草药的手法——有些药材用的是根和茎,若是只抓一把叶子回来可就太心塞了。
皮皮总算见到了森林,比在大内玩得还要欢快,好几次都要小乐用竹哨将他唤回来。
这一天,徐小乐骑着墨精,叫皮皮蹲在他肩上,仍旧早早就去了乐家老铺。照理说等他到门口的时候,药铺正该开门。谁知今天徐小乐到的时候,门前都已经打扫干净了。
徐小乐下了骡子,奇怪道“今天怎地突然勤快起来了?”
门里就有伙计迎出来,笑着叫了声“先生”一边躬身行礼。他解释道“今天一早就有热闹看,开门也就早了。”不等徐小乐探问是什么热闹,那伙计就又道“有病家要砸里仁堂的招牌呢!掌柜的过去看热闹,到现在还没回来。”
徐小乐知道里仁堂就在乐家铺子隔壁那条街上,是一家有四开间的大铺子,远非乐家老铺能比。人家非但是正经的老铺子,还有名医坐堂——虽然没到御医的程度,但是在这一片颇有声望。
徐小乐就道“看热闹?老乐是过去幸灾乐祸的吧。”他觉得有些无趣“现在这些病家也真是暴戾。大夫又不是神仙,哪有必定能治好的道理?动辄就要砸人招牌,以后谁还学医?”
小伙计立场端正,心有余悸道“可不是这么说嘛!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大夫也就是个帮手,帮病人把病扛过去,又没法逆天改命。”
徐小乐赞赏地看了一眼小伙计“你很知道大夫到底是干嘛的,这才能当个好大夫。”
徐小乐整天一副高人模样指导乐来喜行医,乐来喜又是一副三生有幸的模样,早就叫乐家老铺的伙计们把小乐当神仙看了。如今这个技艺高超的“仙人”竟然夸他能当个好大夫,小伙计兴奋得抓耳挠腮,连请徐小乐进去奉茶都忘了。
徐小乐也没打算进去,道“我去看看到底怎么回事。”他说罢又翻身上了墨精,往里仁堂去了。
小伙计倚门而立,脸上笑容久久不减,望着徐小乐的背影自言自语道真是了不得……也不知道他是在夸赞徐小乐,还是做起了白日梦。
里仁堂外围了两三圈,有周围店铺的商家,也有附近路过的居民。这么二三十人没有发出丁声响,全都聚精会神听圈子里的病家声讨里仁堂。声讨的内容很简单,里仁堂的大夫延误了家中老人的病情,如今老人半身瘫痪,口眼歪斜,活得十分受罪。
徐小乐刚站住听了几句,乐来喜就挤了过来,为徐小乐拉住辔头,道“徐大夫,今儿来得早啊。”
徐小乐道“已经不早啦,是你看热闹看得入神了。”
乐来喜不好意思道“里仁堂一向是咱们京北这片的杏林旗帜,碰到这档子事,实在叫人唏嘘啊。”他虽然垂下了头,努力做出遗憾的神情,仍旧叫徐小乐看出了他幸灾乐祸。
徐小乐就坐在墨精背上,比围观众人高了一头,正好看到圈子中间的悍客正在拆里仁堂的招牌。这招牌挂了几十年,卯榫都生了根,再加上几十斤的榆木板,要砸下来也是挺费劲的。
徐小乐道“这家人什么来头?就算治不好病,换一家就是了,没必要如此霸道吧。”
乐来喜道“徐大夫,您有所不知。病人是新安庄的莫家族长,当初本不是找的里仁堂李大夫。是李大夫自己找上人家,跟他们说之前的大夫用药不对,连哄带劝让莫家改用了自己开的药方,结果……
“结果病人久久不愈,情形越发糟糕,如今连话都不会说了。这莫家才来砸招牌——之前李大夫也打了包票,说是治不好就任由他们砸招牌。呶,那个站柱子旁边的就是李大夫。”
徐小乐顺着乐来喜手指的方向望去,看到一个须发花白的老头,头戴六合一统帽,愁眉苦脸地抱着胸,看着莫家人拆自家招牌。里仁堂其他伙计也都满脸愁惨淡,站在一旁,心不甘情不愿地当看客。
徐小乐看那老大夫一脸心酸模样,道“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呀。这老先生也真是……孟浪了。”他挑了半天才找到“孟浪”这个不算太过贬义的词。因为他跟这位李先生一样,若是看到别的大夫开错药,绝不会视若无睹。
不过改人家的药方的确有很大风险。若是治好了病,那自然是一段佳话,病人家属也会充满庆幸,感恩图报。像这位李大夫,没把病治好,倒霉的就是自己了。祖宗基业毁于一旦,自己连同子孙都要背负极大的包袱。
更何况之前被改了药方的大夫也不会罢休,免不得要说两句“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的风凉话,病家自然就更难冷静理智了。
“咦,又有人来了。”徐小乐居高望远,看到对面又来了一伙青壮,居中四人抬着一付肩舆。
肩舆上坐着个老者,右手蜷曲在胸前,宛如鸡爪,口眼?斜,嘴角流涎,八成就是病人了。
乐来喜扶着墨精,踮起脚尖、抻着脖子、张口瞪眼地去看,道“是莫庄主!这位爷可是豪强呐。之前他们庄子被瓦剌人围了里三层外三层,硬是守住了。”他又啧啧叹道“如今真是好惨。”
徐小乐也微微摇头外敌好御,身中敌难御呀!(未完待续。)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来/,..
大国医 423、仗义
莫庄主一来,前面那些拆招牌的人就停了手。 虽然莫庄主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能出毫无意义的“呜啊呜啊”声,但是明显可以看到壮年们脸色尴尬。看来这位豪强并不同意砸人招牌这样的做法。
果然,带人来砸里仁堂招牌的是莫庄主的小儿子,此刻见老爹和大哥都来了,只能讪讪退到一旁,垂着头听大哥转述老父亲的训斥。
里仁堂的李掌柜略看了一会儿,确定自己的招牌是保住了,也缓步上前,深深朝莫庄主鞠躬致歉。他没治好人家的病,如今人家又宽宏大量地来为他解围,这让老掌柜实在觉得没脸见人。
围观众人见莫家掌事人出来了,热闹也就到此为止了,纷纷退去,只有最坚定的围观群众还在日渐升腾的暑气里坚持不走。
对乐来喜而言,里仁堂是高高在上的药界老大起码在京北这一片,地位绝对崇高。不说他家累世行医,李掌柜的医术在华北杏林也有一席之地,光是家中丸散膏丹的秘方就有十好几张,足够子子孙孙躺着过日子了。
这样一位大佬,如今给人垂告罪,对乐来喜而言就像是一出虐心大戏。他并非没有起过同行如冤家的念头。每每听客人说你这儿就是不如里仁堂,乐来喜也深感无力和羞怒。看到李老掌柜给人告罪,他又有深感悲哀,不忍看,更不忍不看。
在乐来喜呆的时候,徐小乐已经从墨精的背上跳了下来,走向莫庄主和李掌柜。乐来喜反应过来的时候,徐小乐都已经走出三五步了,只好连忙跟上去。他好歹算是半个地主,跟李掌柜也有数面之缘,总是比徐小乐这个纯外人方便介绍。
徐小乐却没叫乐来喜挥作用,直接拿出自己的腰牌奉上“在下徐小乐,太医院一个小小医学生,刚才看了一阵子,想请教李大夫。”
李掌柜是资历深厚的老大夫,对太医院尤其敬畏。一方面是太医院里的御医,那都是医术高的国医;另一方面,太医院还是个行政机构,统管天下医官,包括坐堂大夫。
徐小乐虽然是个小小医学生,背靠太医院这座大山,也足以叫人尊重了。
李大夫就道“此事的确是李某之过。”他就将前因细细说了,跟乐来喜说的大致一样。只是李大夫反复道“李某固然知道改其他大夫的方子乃是大忌,但是莫庄主当年收留我妻女在庄上,躲过了虏灾,对我有天大的恩德,我焉能不报?”
莫庄主说不出话,半身瘫痪,另外半身也僵硬得很,只能“啊啊”说了两句,口水已经流下来了。他两个儿子侍立两旁,大儿子连忙为父亲擦拭口水,小儿子满脸愤怒,却没有说话。可见莫家的家教甚严。
徐小乐道“我能请个脉么?”
莫庄主当然无从反对他都这样了,还反对什么?他两个儿子在老爹面前做不了主,见父亲都不反对,自己当然更没有理由反对了。
徐小乐切了左右脉,问李掌柜道“李大夫开了什么药?”
李掌柜道“我以生黄芪为君,开了四钱。当归尾二钱,赤芍一钱半,去土地龙、川芎、红花、桃仁各一钱。”他见徐小乐面色深沉,声音有些颤,道“徐君以为老朽的方子可否?”
徐小乐不置可否,问莫家人道“之前那张方子呢?”
莫家小少爷本来打算照前一个方子去抓药,正好带了抄件。他见徐小乐是太医院里的医生,只以为这个医生跟外面人说的医生一样,是治病的御医,连忙取出方子双手奉上“请徐御医过目。”
徐小乐接过药方,扫了一眼就团成一团扔向路边的垃圾篓。他道“照这个方子吃,令尊早就不在人世了。”
李掌柜还没见过如此古道热肠仗义执言的人,感动得热泪盈眶,连声道“可不是,可不是嘛!我不能看着莫老先生被人所误啊!”
两位莫少爷也愣住了。因为徐小乐拿出了太医院的腰牌,天然带了五分光环,叫人不敢不信。莫大少爷脸上直接露出了庆幸的神情,莫小少爷则为自己刚才的孟浪感到羞愧,红着脸道“御医为何如此说?”
徐小乐道“令尊犯病之初,可有后脑刺痛?”徐小乐伸手在莫老庄主左侧后脑勺上轻轻了。
莫庄主立刻就头认同。二位莫少爷更是看徐小乐如看神仙,敬畏得不敢喘大气。
徐小乐道“这是颅内出血啦。若是再大剂量丹参服下去,血固然是活了,就是怕活过了头,脑中血流不止,大罗金仙都救不了命。”
中风之后施用活血散瘀之药,这也是个普遍手法。李掌柜原本是有七分担心,方才改的方子,如今见徐小乐与他英雄所见略同,连声道“徐大夫不愧是太医院出身,只是一眼就将老朽苦思冥想三天三夜的难事道破了!”
徐小乐斜眼看他这事古人医书上写了许多啊,还要你想三天三夜?病情岂不是都耽误了?
莫小少爷道“可李大夫的方子吃了之后,我爹也没好转啊。”他吐了口唾沫,又道“还更糟了些。”
徐小乐摇头道“李大夫的方子,思路是对的,但是也有问题。”
李掌柜身子一哆嗦。
徐小乐道“许多大夫治中风不愈喜欢从活血散瘀入手,这得辨证施治,并不是一概而论的。就莫庄主的病来说,李大夫从补气入手,兼顾活血散瘀,这是最恰当的思路。”
李掌柜忽略了徐小乐说他方子有问题的话,激动道“诚然如此!诚然如此啊!”
他抚掌急道“不愧是御医,真是目光如电莫庄主正气亏虚,气虚则血滞,脉络瘀阻,因此筋脉肌肉失去濡养,自然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又因为气虚血瘀,舌本失养,所以语言謇涩;还是因为气虚失于固摄,所以口角流涎、遗尿失禁;这一切不都是从气虚中来的么?怎么能不先补气!”
徐小乐轻轻拍了拍老人家的肩膀“你冷静些,小心中风。”
*
*
月底啦,咱们有月票什么的走一波不?
*(未完待续。)
看无防盗章节的小说百度搜索 来 ,里面小说更新速度快、广告少、章节完整、破防盗
大国医 424、你已经好了
李掌柜平日也是个讲究养气的人,少思少欲,少喜少悲,不嗔不怒。就连宝贝儿子出世,他都只是淡淡说一句“知道了”。刚才别人拆他招牌,他心中虽然悲哀,但也不至于激动,此刻有了徐小乐的认同,就好像堤坝有了宣泄口,满腔的委屈止不住地澎涌而出。
徐小乐一按他肩头,他也就清明过来,顿时觉得一股血气上头,有些晕眩。得亏平日保养有术,否则真有可能冲破脑里的血管,变得跟莫庄主一样下场。
李掌柜长吸一口气,平复身体中涌动的血气,不再说话了。
徐小乐是见他刚才面孔猛然潮红,正是血气上涌的征兆,这才出手劝他冷静。所谓“小心中风”,更不是无缘无故说说的,实在是李掌柜已经走在中风的边缘了。
徐小乐生怕李掌柜也倒下来,这实在是杏林的损失。他就替李掌柜道“气乃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虚了,血自然就瘀滞了。李掌柜这个方子,以补气为主,活血通络为辅。重用生黄芪,补益元气,意在气旺带动血行,去瘀通络,这是君药。当归尾活血通络而不伤血,用为臣药。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协同当归尾以活血祛瘀,这是十分保险的。地龙这味药最是善走,让药力周行全身。”
猜你喜欢